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赵氏孤儿影评2000字

赵氏孤儿影评2000字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1-24 15:19:00 | 移动端:赵氏孤儿影评2000字

篇一: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

电影《赵氏孤儿》观后感

经历从天上掉到地底下的惨痛失败后,现时的陈凯歌已经聪明了许多,肯低头示好,不过骨子里的高傲贵族气还在。这不,看他挑的,先是“一代完人”梅兰芳,再是中国古典悲剧,相当亲民,又不降格调。比之国师的偷工减料顺手拈来,他还是有认真做事的地方,一丝不苟。只是在《赵氏孤儿》里,当频频出现的女高配乐从背景飘荡而来,好似咏叹、好似悲泣,我就仿佛看到了陈凯歌抚胸长叹——他依然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头,沉浸在自我营造的悲剧感当中,无法自拔。

纵观这些年的贺岁档片子,《赵氏孤儿》当然不是一部太坏的电影,但也绝对不是一些人吹捧的好电影,没有惊世更没有回归。陈凯歌能拍出动人心魄的大场面,像宫廷上赵氏蒙冤;能点上一两个很妖的配角,像晋王和谋士,而光有这些,他却还是只能拍出三分之一的好电影,就跟《梅兰芳》一样,让你享受一段直奔高潮而去的前戏,岂不料中途马上停下,说麻烦先生下次再来。该做的没做完,这就是《赵氏孤儿》的最大毛病。这必然到来的复仇没完,就好似断掉了一口气,它本该比开场还有画面感,更能感染人心。不说儿戏化的“三人连环刺”处理,整个复仇过程没有悬念,打得轻飘飘,简直毁掉了葛优在前面几十分钟的忍辱负重。即使除去这个,有那个灵魂出窍的超现实结尾,《赵氏孤儿》仍旧是一本烂尾戏,好似号召大家赶紧围观程婴的悲剧命运,家毁人亡好悲惨。我直接就联想到了《和你在一起》,一堆人围着看小孩拉提琴,看似煽情,实乃做作矫情。

再者几个人物立不起来,先不说既毁容又毁掉电影的黄晓明,他的韩厥角色基本起到了娱乐效果,大大冲淡了片子的悲剧色彩,真不知是陈凯歌开的玩笑还是黄晓明的自我发挥。真正立不起来的人物是程婴,影片把太多笔墨浪费在了生活琐细上。由于他的被动,《赵氏孤儿》始终无法交代出他的真实动机,更无法表现出人的崩溃。由于程婴受制,赵武也不停摇摆,他如何接受事实并向义父刺出剑,这些都表现得太想当然了。电影给出的逻辑是这样的,程婴跑到屠岸贾面前,赵武自然会帮程婴,没有为什么。影片有意不断强化赵武的矛盾遭遇,他一边是养父一边是义父,本该有一个精彩的内心斗争乃至于自我溃败,然而这些在《赵氏孤儿》里都是消失不见的,多了徒劳无益的外景打斗,基本可以说是功亏一篑。

说到底,《赵氏孤儿》还是一部典型的中国式大片。你会有相似的笑场经历,更会有片刻的穿越错觉。那些一望便知的影视基地搭景,那些灰头土脸的群众演员,那些践踏史实的各种漏洞。所以,《赵氏孤儿》并没有能让陈凯歌脱胎换骨,更无法在这个时代里脱颖而出。

这就是命。

用心爱心专心 1

篇二:《赵氏孤儿》观后感及影评

《赵氏孤儿》

“夜读程婴存赵事,一回惆怅一沾巾。” 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曾为“程婴救孤”泪洒衣襟,这位有着钢铁般意志,有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气魄的千古英雄,竟被程婴,一个草根医生所感动。而且这个感人故事传唱千古,甚至感动了整个中华民族,感动全世界并一直感动下去。这个有关婴儿的故事究竟有着怎样的感染力呢?

“程婴救孤”的故事轮廓最初源自《史记?赵世家》的记载,直至元代,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进一步发展了故事情节,增加程婴献子的情节,彰显了以程婴为代表的人间大爱。这个感人的故事在各个朝代都被改编,京剧,潮剧,秦腔、豫剧、越剧等多剧种中都能找到它的身影,已然成为中国历代舞台上的宠儿。清代时,这个镌刻着忠义与良心的故事,还曾漂洋过海远赴欧洲甚至传至全球。

影片讲述了春秋晋国时期,大将军屠岸贾(王学圻饰演)与忠臣赵盾(鲍国安饰演)因权力斗争并嫉妒赵盾之子赵朔(赵文卓饰演)贵为驸马,竟设计将赵氏家族诛族,仅剩怀孕待产的庄姬公主(范冰冰饰演),庄姬为留下赵家最后一个血脉,自尽前托民间医生程婴(葛优饰演)将遗孤赵武救出。屠岸贾下令将全国一月至半岁的婴儿全部杀尽。为了保全赵武和晋国所有无辜的婴儿,程婴被迫献出自己亲生儿子代替赵武,屠岸贾将程婴的亲身儿子当作赵武摔死。此后,程婴含辛茹苦抚养赵武,他还让赵武拜仇人屠岸贾为干爹,将赵武培养得文武双全,待他成年后,程婴绘图告之国仇家恨,武杀屠岸贾,终报前仇。

影片有史诗般令人震撼的打斗场面,暴力美学的华丽再现,窒息般的紧迫感扣人心弦。影片还有引人深思的经典台词关于仁义、仇恨和牺牲。

“仁义是什么?” 新继位的国君,询问手握兵权的大将军屠岸贾。

“仁是最高的一种品格,就是做一个好人!”,屠岸贾平静而恭敬地回答。像一位仁慈的老师在教诲自己怜爱的学生。而就是他,屠杀了赵氏家族三百多口,就是他,斩草还要除根,亲手摔死了襁褓中程婴的儿子,虽然他以为是赵氏孤儿。婴儿被摔死时刺耳的啼叫刺痛每一位观众的心,也映现了屠岸贾的狰狞面目,他所谓的“仁”,其实是利益,为了他的利益,可以肆意屠杀他人,哪怕是一个婴儿,正如他的姓:屠。

与之相反,剧中很多人都在体现“仁”。

首先是庄姬夫人为了自己刚刚产下的婴儿,选择了自杀,血染红了一袭长衣,象圣洁的花闪耀着母爱的光辉;公孙杵(张丰毅饰演)为了能让屠岸贾相信他保护的就是赵氏孤儿,选择牺牲自己的生命上演了一出苦肉计,为了不辜负赵家的托付;忠贞的赵家护主勇士,身中数箭,誓死保护主人的场面让人难忘,当赵盾乘坐马车的车轮断裂时,他用自己的双肩扛起四轮马车,用血肉之躯扛起了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让人为之动容;民间草根医生程婴,在亲眼目睹了庄姬夫人和公孙杵的牺牲后,在自己的妻儿面临锋利的刺刀时,毅然选择牺牲自己的妻儿保全了忠良的孤儿,平凡的他作出了不平凡的选择,并且忍辱负重,含辛茹苦地把赵武养育成人,最后还用自己羸弱的身躯挡住了屠岸贾的利剑,促使赵武趁机刺死屠岸贾以报国仇家恨。程婴用妻儿以及自己的生命诠释着仁义,这是最高境界的“仁”。

关于仇恨,剧中赵武问他的干爹屠岸贾是否有敌人时,屠说:“不把任何人当成敌人,你就没有敌人。”。如果你没有敌人,心中就永远没有仇恨。这是一个人内心世界中的最高境界。一个人,心中忘记了敌人,没有了仇恨就可以天下无敌。可这是很难做到的。如果说爱别人,自己是幸福的,而仇恨却只会让人更加痛苦,放下心中的仇恨,得到的将会是整个世界。

剧中几乎每个人都没有做到忘记仇恨,仇恨贯穿在每段剧情中,屠岸贾因为仇恨屠杀了赵氏家族,赵武因为仇恨杀了屠岸贾。纵观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一直有着仇恨,人与人之间,利益集团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仇恨伴随着血腥的杀戮和战争,仇恨象疾病一样难以消除,化干戈为玉帛只是一种理想境界。没有仇恨,社会才能和谐;没有仇恨,世界才会和平。

剧中的反面人物屠岸贾倒是有忘记仇恨的痕迹。他是赵武的干爹,当然此前他只是“误会”,误将赵武当作程婴的亲生儿子,他似乎有忏悔,他对这个孩子恩爱有加,提供条件让他习文弄武,一直到孩子成年后,赵武披挂盔甲,横刀立马的时候,屠岸贾忽然发现了赵朔的影子,而且他确信这个喊他干爹的孩子就是赵朔的亲儿子。老谋深算的屠岸贾想借战争之名除掉赵武,但是有一种力量在呼唤他放弃这种念头,那就是父爱。他看着这个孩子长大,他对这个孩子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特别是他受了箭伤,赵武一勺一勺的喂他汤药的时候,他已经决定忘记仇恨。赵武知道真相后,又燃起了仇恨,他要杀死这个“干爹”,屠岸贾和赵武刀剑相向时处处剑下留情,而这时候程婴“成全”了他,当赵武的剑刺穿他身体的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他含笑而死。他罪恶的灵魂在忏悔中安宁了。

关于牺牲。剧中很多人为赵氏孤儿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程婴的牺牲无疑是最大的。一个人可以为亲生的孩子甚至为国家奉献自己的生命,这是伟大的。但是让自己的孩子为另外一个无辜的孩子献出生命,这是罕见,更是伟大的!程婴做到了,他是一个伟大的父亲。

篇三:赵氏孤儿影评

电影《赵氏孤儿》是陈凯歌导演根据元代戏剧作家纪君祥的《赵氏孤儿》改编的一部电影,虽然电影的故事情节依然围绕着宫廷权利斗争,一批正义的人士以自我牺牲为代价救孤,以及忍辱负重,伺机复仇的故事结构展开,但与元代历史剧《赵氏孤儿》的主题思想与价值观相比较,电影的主题与价值观明显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电影《赵氏孤儿》更多地折射出新的时代背景下的现代人价值观念,我认为电影围绕着现代文化下的生命价值与自我牺牲的主题、复仇主题、人性与爱的主题,表现出现代文化下的悲剧艺术。

一、 通过对传统文化下忠义观的反拨,表达现代意识下的生命价值与自我牺牲。

中国传统的生命价值观是以理想人格为生命价值目标的。因此,传统的生命价值观往往与人的忠义联系在一起,戏剧中,作为赵盾门客的程婴的生命价值体现在用自己的孩子代替赵孤以报“吾主之恩”;韩厥虽然是屠岸贾的手下,但他也是忠义的化身,他是一个匡扶正义者,同时又是一个无法为主尽忠的人,所以在放孤之后,他自刎而死,以使忠义能够两全;原晋国大夫公孙杵臼为程婴的义举所感动,硬要以年迈之躯代替程婴承担隐藏赵氏孤儿的罪名,然后撞阶而死。与这大忠大义相对的是屠岸贾的大奸大恶,他得知赵氏孤儿逃出,竟然下令杀光全国一月以上、半岁以下的婴儿,违抗者杀全家诛九族。而在电影中,导演淡化了传统文化中的忠义之说,着重反映出来的是现代价值观下的对生命本身的珍视,电影中的程婴不再是主动让自己的孩子牺牲的“冷漠父亲”,而是阴差阳错地为救全城一百多个婴儿而无奈牺牲自己妻儿的悲剧人

物,在弃儿牺牲以后,他终日沉浸在酒醉之中,影片对他的失妻之痛和失子之痛大肆渲染,就是希望通过主人公的心酸与痛楚表现出对生命的珍重。影片中,韩厥也并非出于忠义而放孤,只是对庄姬请求的无法拒绝而救孤,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他的一句“他不死,我就得死”,贪生恶死是人的本性,也是人对生命的一种珍视,韩厥被屠岸贾砍了一刀毁容后,苟且活着,在我看来,也是对生命的一种珍视。导演更多地对现代生命价值观进行考虑,放弃了传统文化中一些愚忠的成分,又保留了传统文化中仁爱、正义、善良的道德品质,并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人物身上,并结合现代的生命价值观,给予观众与传统戏剧所不同的生命体验。

二、复仇在人性与爱之下的软弱无力

血亲复仇故事是中国文学作品中较为常见的主题,无论是戏剧《赵氏孤儿》还是电影《赵氏孤儿》,复仇贯穿于故事的终始。传统的宗法制家族,父子关系在家庭关系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赵孤不能因为血亲家族的败亡而脱离血亲家族,更不能置家族之仇和忠义之士的“不共戴天”之仇不理,因此,在传统文化观念中,赵孤即使与血亲素未谋面,但他仍然要向对自己有养育之恩的屠岸贾血债血还,恩情道义在先天血缘面前根本是不值一提,复仇因为血缘关系是毫不迟疑的事情。

而在电影《赵氏孤儿》当中,虽然复仇仍然存在于作品的主题当中,但却被人性与爱的本能冲淡了许多,导演更多地诠释出人性中的情与爱,而复仇在人性面前,变得更加复杂、无奈,更加无力。

程婴这个人物处处体现着人性的光芒,他爱自己的妻子和儿子,他是一个尽职的医生。在一系列机缘巧合之后,他被迫担当重任。推脱、恐惧、私心这些都是他自然的表现,但他却在关键时刻做到了舍生取义。意外地丧妻失子后,他终日以酒为伴,阻断自己对妻儿的眷恋。清醒后程婴蓬头垢面给赵孤喂面汤,自愿做了屠岸贾的门客,忍辱负重地把赵氏孤儿抚养成人,等待着为自己妻儿复仇,他要把赵孤送到屠岸贾面前,让他们相亲相爱,让仇人生不如死。虽然抱着偌大的复仇决心,但在漫长的抚育赵孤的过程当中,他并没有以灌输仇恨的方式对待赵孤,而是用爱、宽容和信任给了他一个快乐的童年。这在与屠岸贾不同的教育方式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他小心翼翼地照顾孩子、尊重孩子读书习武的意愿,甚至帮助孩子报答命悬一线的杀子仇人,复仇的主题与人性主题交错混杂,复仇在爱的面前变得越来越模糊。

观众对人物的仇源于人物的恶,在电影中,屠岸贾大奸大恶的形象较戏剧《赵氏孤儿》而言,忠奸的对比是大大地削弱了,导演以不偏不倚的态度对复仇之源头,政治集团的斗争进行描述,国君在臣子中间的煽风点火让人感到荒唐,赵家的骄横跋扈让人感到气愤,而屠岸贾的失意阴暗在他们面前似乎有了必然的理由与基础。这是一场无奈的政治斗争,在这样的斗争中,没有善恶,没有忠奸,只有牺牲。复仇的主题在这种悲剧情怀之下变得不那么强烈而正义有力,加上大奸大恶的屠岸贾转身一变,成了处处散发人性光彩的人物之下,复仇主题更加模糊。

屠岸贾虽然对赵家痛之入骨,但他对庄姬有情有爱,因此,他只杀赵家的人,而不愿意伤害庄姬,当他看到庄姬死在赵家大院中,轻轻为她合

上双眼,可以看出他内心悲痛与不舍的情谊;杀了他自认为是“赵孤”的婴儿之后,他没有再对城中的婴儿进行大开杀戮,而是与程婴一起把真正的赵孤抚养成人,在程勃身上延续自己对儿子的希望与父亲的角色。尤其是在程勃被重兵包围,独力难撑的时候,屠岸贾开始在内心挣扎中断然离去,但在程勃高呼数声“干爹就我”之后,屠岸贾也按捺不住内心的十五年来建立起的父子之情,转身营救程勃,在这个过程当中,可以看到屠岸贾内心的亲情撕扯与人性中的恻隐之心,在冷酷决绝的同时,人性中本能的一些亲情与爱又毫无保留了流露出来,这才是真正的人的体现。

复仇的主体是程勃,在现代文化意识下,十五年的养育之恩在这一个人的内心绝不会在得知恩人是仇人的同时便当然无存。在充满稚气的程勃面前,恩人即仇人的事实被认为是一个玩笑与恐吓,而在确知这是事实的时候,复仇同样在十五年养育之恩面前显得难以抉择,直至屠岸贾的剑刺入程婴的身体里面时,新仇旧恨才压倒了养育之恩的犹豫,程勃才决然地刺死屠岸贾,但在报仇的时刻,痛苦不单单毫无减轻,相反地浓重了许多,所有的痛苦无奈都源于人性的本能,其实就是一个情字。

因此,电影《赵氏孤儿》融入了西方悲剧理论,使中国式的善恶相对的悲剧变成西方现代意义下的人物内心冲突,并剔除了一些传统文化中与现代观念中相悖的元素,更加体现出人性的本能,注重人情的诠释,是一个具有现代意义的悲剧。但这样的主题,我不认为它与传统戏剧《赵氏孤儿》主题孰对孰错的比较,因为每个时代都有其背景与文化意识,我们不能用某个时代的文化意识去判别另一个时代中的文学作品主题的优劣错对,因此,即使电影《赵氏孤儿》符合我们现代人的审美取向,但我并不

认为它的主题由于戏剧《赵氏孤儿》,因为两者并不具备较量的条件,我们只能比较两个的差异,而不能比较它们的优劣。


赵氏孤儿影评2000字》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0323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