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文秘写作 > 论文格式 > 正确评价斯大林的论文1000字

正确评价斯大林的论文1000字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1-24 10:51:24 | 移动端:正确评价斯大林的论文1000字

篇一:科学社会主义与实践课程论文-评价斯大林模式1

存档日期: 存档编号:

XXXXXX大学

研究生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_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_

课程代号:_____HSS502_____

任课教师:_____XXXXXX_____ 完成日期:_2015_年_6 _月_202_日

专 业:___XXXXXXXXXXXXXXX___

学 号:____2015006092 ____

姓 名:_____XXXX_____

成 绩:_____________

目录

摘要 .................................................................................................................................................. 3

第一章 苏联模式的概述 ................................................................................................................. 4

1.1什么是苏联模式 ................................................................................................................. 4

1.2苏联模式的由来 ................................................................................................................. 4

1.3 苏联模式的特征 ................................................................................................................ 4

1.3.1苏联模式的根本特征 .............................................................................................. 4

1.3.2苏联模式的经济特征 .............................................................................................. 5

第二章 苏联模式的功与过 ............................................................................................................. 6

2.1 斯大林模式的功劳 ............................................................................................................ 6

2.2 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 7

第三章 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 8

3.1 斯大林模式的正面历史地位 ............................................................................................ 8

3.2 斯大林模式的历史局限性 ................................................................................................ 9

结论 ................................................................................................................................................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 12

摘要

摘要:斯大林模式是指斯大林时期在苏联建立起来的政治、经济体制。它是一种社会主义模式, 这种模式是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形成的, 在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的同时, 也存在着一些弊端和问题。本文在一般地论述了斯大林模式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之上,重点阐述了这种模式的功劳与弊端,评价了斯大林模式的正面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局限性。

关键词: 苏联模式,经济特征,弊端;

第一章 苏联模式的概述

1.1什么是苏联模式

所谓“苏联模式”,一般是指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曾经一度被看成是社会主义的惟一模式。苏联的社会主义实际上出现过两种模式:一种是新经济政策;一种是斯大林模式。

但是,新经济政策模式被斯大林抛弃了,我们通常所说的苏联模式是斯大林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建立的,也称斯大林模式。

1.2苏联模式的由来

苏联模式是一种以经济高度集中和政治高度集权为基本特征的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是苏联经过二三十年代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而逐渐形成的一套社会管理体制。由于这种体制是在斯大林领导下、并主要根据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而建立起来的,人们便习惯地称之为“斯大林模式”。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社会主义超出一国范围而成为世界体系,苏联模式迅速向东南欧8国、东亚4国和拉美的古巴扩展,从而成为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共同的传统模式。

1.3 苏联模式的特征

1.3.1苏联模式的根本特征

斯大林模式是一种经济、政治、文化等一切社会领域同质同构、高度一体化的“ 总体主义”模式。因此,与其像时下许多论著那样分别从经济、政治??去罗列现象, 不如一上来先讲明它的根本特征。

这种根本特征就在于, 它是一个由少数特权领导者阶层高居社会之上,代替工人阶级去实行管理的社会, 也就是特卡乔夫所主张的那种“少数革命家” 统治的社会, 而不是先前马克思所预言的由工人阶级自己去实行管理的社会[1]。

1.3.2苏联模式的经济特征

在经济领域中, 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无所不包的集中控制, 从生产到流通, 从分配到消费, 统统按国家最高计划部门实际上往往就是领袖的指示下达的指标执行这种高度集中的体制, 宏观上缺少灵活性, 微观上缺少激励机制, 对于在人力物力资源不足的情况下统一分配资源、最大限度地集中力量推行工业化, 固然可以奏效于一时, 但不能适合高度复杂的现代化社会经济生活的需要, 从长远来看弊病极大。因此, 这一体制历来最受垢病, 批评者从自由主义者直到当代各种马克思主义者, 所在多有。

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征包括:(1)单一的公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完全公有;(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斥市场;(3)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管理体制上用行政命令甚至暴力手段管理经济;(4)发展方向上推行高速度和重工业优先发展原则,分配原则上实行按劳分配和平均主义。

具体体现如下:

(一)单一的公有制:

新经济政策时期是多种经济成分, 在工业方面, 除了国营企业外, 还有租让制、租赁制和个体手工业者三种形式。由于强调发展重工业, 发展壮大社会主义成分, 1930年党中央正式作出决定, 停止租让制合同, 并对国内的私营企业加以排挤,对个体手工业者实行打击和取缔。

在农业方面, 为了发展工业, 为了使国家能够掌握必需的粮食和农产品, 只好通过大规模的政治运动, 在很短时期内, 把农村千百年来的个体所有制改变为集体所有制, 国家对集体农庄实行监督、管理和控制。

这样, 苏联就形成了两种所有制, 而国家所有制又得以紧紧控制住集体所有制[2]。

(二)实行指令性的计划经济, 排斥市场机制, 否定价值规律的作用:

在人们的观念中, 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 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 两者截然对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出现商品生产、流通和市场, 是不得已的, 必须加以限制和消灭。

所以,斯大林尽量地把商品的范围限制起来, 生产资料大部分不算商品, 不通过市场而由国家统一调拨。由于强调计划经济, 进而强调计划的指令性, 它不仅使计划工作具有法律效力, 而且还使计划范围极广, 无所不包, 从上到下订

篇二:斯大林和语言学评论

1950年:《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

苏 北

1950年6月20日,苏联《真理报》发表了斯大林所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我国人民出版社于当年10月出版了由李立三、毛岸青、曹葆华等人翻译的汉译本。

在我国官方语言中,该著曾长期被誉为“闪耀着马克思主义光芒的重要文献”,“是语言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经典著作”。直到1990年,还有学者为纪念该著发表40周年发表专文,称“近40年来,我国语言学界始终沿着《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所指引的正确道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今天,我们重温斯大林同志这一光辉著作,??有

着新的重要的意义。”(见《天中学刊》1990年第3期姚锡远文)

斯大林同志这一光辉著作,??有着新的重要的意义。”(见《天中学刊》1990年

第3期姚锡远文)

《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简介

И.Β.斯大林著作之一。1950年5月9日~7月4日,苏联《真理报》以“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来克服语言学发展中的停滞现象,确定这门科学进一步发展的方向”为目的,组织了语言学问题的计论。讨论中,斯大林针对一些青年提出的问题写了《论语言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发表在6月20日的讨论专刊上。随后,他为答复另一些来信的提问,又写了《论语言学的几个问题》和《答同志们》,分别发表在7月4日的讨论专刊和8月2日的《真理报》上。1950年8月真理报出版社汇集这些文章,以《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为书名,出版

单行本发行1953年译出中文本。

斯大林在著作中论述了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基础是社会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经济制度,上层建筑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的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组织和机构。斯大林强调不能把语言和上层建筑混为一谈,不能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看成社会的完全分裂,否认社会统一的语言、民族的语言,不能把语言和文化等量齐观,混为一谈。斯大林论述了语言的共同性是民族的最重要的标志之一,指出民族语言不是阶级的,而是全民的,对每个民族的成员是共同的,对整个民族是统一的。斯大林论述了民族和民族语言在社会主义取得世界性的胜利以前和以后的发展规律性,指出社会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胜利以前的时代,语言的发展只能通过一些语言被同化,另一种语言取得胜利的方式进行;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胜利以后的时代,由于压制和同化语言的政策已不存在,各民族的语言必将在合作的方式下不受约束地互相丰富起来。由于各个民族在经济上、政治上和文化上的长期合作,将首先划分出一些区域性共同语言,然后区域性共同

语言再融合成一个吸取了各民族共同语言和各区域共同语言的精华的全世界的共同语言。指出语言的融合是延续几百年的漫长的过程,不可能有突然爆发──现存语言的突然死亡和新

语言的突然创造。

斯大林的这一著作是对马克思主义语言学说和民族问题理论的发展,为社会主义国家的

语言学发展和正确处理民族问题,指明了道路。

《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中的哲学问题 斯大林关于语言学问题的著作。1950年下半年,苏联《真理报》组织语言学问题的讨论。根据部分青年的提问,斯大林写了《论语言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发表在6月20日的《真理报》上。接着他又写了《语言学的几个问题》,发表在7月4日和8月2日的《真理报》上。随即《真理报》用《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为书名出了单行本。针对语言是否属于上层建筑的问题,斯大林给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下了定义。所谓经济基础,是指社会在其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经济制度。所谓上层建筑,是指社会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哲学的观点,以及同这些观点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设施。斯大林论述了语言和上层建筑的根本区别。首先,产生方式不同。语言是千百年来社会历史全部进程中所产生的,它服务于整个社会;而上层建筑是在自己的经济基础之上产生并为经济基础服务的。其次,生命时间长短不同。语言是若干时代的产物,它的生命时间长;而上层建筑是某个经济基础存在和活动的那个时代的产物,它的生命时间较短。再次,活动范围不同。语言同人的生产活动以及人的一切领域活动直接联系,活动范围广泛;而上层建筑同生产和人们的生产活动,要通过经济基础这个中介取得间接的联系,活动范围狭窄。斯大林通过对比分析后,得出结论:语言不是上层建筑。针对有人说语言有阶级性,斯大林指出,语言在没有阶级的社会就产生了,故语言没有阶级性。说语言“有阶级性”的公式是错误的。在谈到语言的特征时,斯大林阐指,语言属于社会现象,从社会存在时候起就有语言存在。语言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发展而发展。社会以外没有语言。因此,要了解语言及其规律,就必须把语言同社会的历史、同创造和使用语言的人民的历史联系起来研究。当然这并不否认语言的发展还有自身的特殊规律性。斯大林还强调,语言是手段、工具,人们利用它来交际,达到互相了解。语言和思维有直接联系,思维不能离开语言而存在,否则社会陷入唯心主义泥潭。在这部著作中,斯大林对马尔等人在语言学上的错误观点进行了批判,论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语言学的基本思想。书中提出的科学的发展来自不同意见的争论

和批评等思想,至今,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

版本:1 x2 创建于2007-1-21 10:00:39

简介

《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

斯大林于1950年6~7月就《真理报》组织讨论语言学问题而写的著作,其中包括2篇论文和3封公开信。同年6~8月在《真理报》上发表,随后出版单行本。该书中文版由李立三

等译,1950年解放社出版。1962年编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斯大林文选》。

这部著作系统地阐述了作者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问题的观点,在这些问题上宣传了马克

思列宁主义的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著作中针对苏联的语言学家和东方学家 Н. Я.马尔(1864~1934)等人把语言看作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和语言有阶级性的错误观点,指出社会历史过程中存在既不属于基础又不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精神生活现象,并指出了这种现象的非阶级性,批判了把语言看作上层建

筑并认为语言有阶级性的提法。

著作中还批判了马尔关于语言通过爆发而发展的理论,指出质变过程中爆发形式并非唯一形式,提出旧质要素的逐渐衰亡和新质要素的逐渐积累也是质变的一种形式。著作中认为,从旧质过渡到新质经过爆发的规律,不仅不适用于语言的发展,而且也不是在任何时候都适用于诸如基础或上层建筑之类的其他社会现象。对于分为敌对阶级的社会,爆发是必要的,但

是对于没有敌对阶级的社会,爆发就决不是必要的了。

著作中还阐明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定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指出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产生的,但它不是对自己基础的命运漠不关心的,而是采取一切办法来帮助新制度去消灭旧

基础。

著作中在批判教条主义的时候,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提出了以新经验、新知识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任务,但是,这部著作中关于上层建筑随经济基础的消灭而消灭的提法不很

确切,不同于马克思1859年关于这一问题的提法。

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探究语言的特性

评论推荐

在线阅读 下载全文收藏本文

赵勇 罗国兴

四川外语学院研究生部,重庆400031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年第6卷第6期

摘 要:

语言是一种内部结构复杂且组织严密、功能强大的符号系统和特殊的社会现象,不同领域的人们对于语言特性的理解也是各种各样的。通过对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的研读,从中分析出了11种语言的特性,其中语言的渐变性、非上层建筑性、非阶级性和直接的工具性具有非常独特的价值。这4种特性加到语言的定义中,语言的定义才更加准确。我们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语言,这样做对我们深刻理解语言和语言理论是大有裨益的。 (共2页)

关 键 词:

语言的渐变性 非上层建筑性 非阶级性 直接的工具性

斯大林与语言学

2006-03-20

[俄]罗伊?麦德维杰夫 文 刘显忠 编

苏联学术史的一个片段

【摘要】肆意干涉学术争论,镇压“异已”,是斯大林通常的做法。但作为一个例外,斯大

林对语言学采取了一种少见的科学态度。

【关键词】斯大林;马尔主义者;语言学

【作者简介】刘显忠,男,历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欧中亚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

究方向为苏联史。

【中图分类号】D1;D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574(2005)01-0075-07

马尔及其“语言新学说”

在学者中间进行镇压,消灭一些重要的学派,提拔一些善于钻营的人以及一些狂热的教条主义者或假充内行的人——这些通常就是斯大林干涉学术争论的结果。但是不存在没有例外

的规则。关于语言的学说就是这样一种例外。

语言学或语文学在苏联不被认为是一门主要学科,只有为数不多的系开设语言学这门课,同时,搞语言学的人一直都不是特别多。特别是从20世纪20年代末起在这一学科中掀起了一股狂热,进行了一场很难说是正当的斗争,从而确立起了对科学有害的权力和权威等级。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学科只应该有一个无可争议的带头人。提出了自己的“语言新学说”

的尼古拉·雅科夫列维奇·马尔渴望在语言学中充当这一角色。

一半苏格兰血统,一半格鲁吉亚血统的马尔,是在格鲁吉亚的库塔伊西市长大成人的。还在少年时代他就表现出了独特的语言天赋。他掌握了20多种语言,早在大学时代就发表了

一系列有关格鲁吉亚语特点的文章。晚些时候,他研究亚美尼亚语的起源并在亚美尼亚领导过考古挖掘工作,取得了相当大的学术成就。早在20世纪初,马尔就不仅被看成是一位最重要的俄罗斯语言学家,而且还被看成是一位赫赫有名的俄罗斯考古学家——高加索学家和

东方学家。1912年,马尔当选为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尽管马尔最好的作品不是关于语言学的,而且很多大语言学家也认为他在该领域的专业知识甚至有些肤浅,但是,在1910年后,正是语言学成了他的主要兴趣及研究领域。马尔在语言学领域的观点一直都极为离奇古怪,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才使他有了知名度。比如,马尔认为,格鲁吉亚语和亚美尼亚语同源,同乌克兰语相比俄语更接近格鲁吉亚语;高加索山里的斯万人的语言通过语言学爆破的方法衍生出了德语;不同起源的语言可以通过互相融合,产生一些新的语言;等等。马尔的著作艰涩难读,其著作中充斥着一些用鲜为人知或已经消失了的语言所举的例子或难懂的论断。许多企图掌握“语言新学说”的人很快就放弃了这一

课程,并说“有意思,但搞不懂”。

在20年代,为马尔进行最基本的广告式宣传的绝对不是语言学家。在苏黎世大学研究过自然科学和哲学并自认为是作家和戏剧理论家的教育人民委员卢那察尔斯基公开称马尔为“我们联盟最伟大的语言学家”,甚至是“世界上目前在世的最伟大的语言学家之一”。我不认为卢那察尔斯基懂马尔的“雅弗语学的理论”(由圣经中挪亚的一个儿子雅弗的名字而来)。但是,马尔是1917年10月为数不多的几个支持布尔什维克的大学者之一。当时他甚

至是彼得格勒苏维埃的成员和科学工作者中央联合会主席。

在20年代末以前,马尔的权威还没有对苏联语言学其他流派的发展造成太大的干扰。只是到了1928年,在马尔的文章中才开始出现马克思和恩格斯著作的引文,而“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等术语也随即被应用于语言学。马尔院士声称,他正着手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著作。不出所料,把语言学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使得马尔在科学中做出了一个接一个的发现。比如,他宣布,语言不是别的什么,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因而它也有阶级性。社会革命导致了语言发展的飞跃,而新的社会生活方式能够创造新的语言。当时,权威的党的思想家很乐意把马尔的理论当成“唯物史观的有力工具”(МН波克罗夫斯基(波克罗夫斯基(1868—1932),苏联历史学家。——译注)语),因为,共产主义理想“在马尔的辩证法构架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ВМ弗里契 )(弗里契(1870 —1929),苏联文艺学家、文艺理论家。——译注)。斯大林也注意到了马尔。在1930年的联共(布)第16次代表大会上,正是马尔代表苏联科学家致辞。马尔说:“在苏维埃政权给科学提供了充分自由的条件下,我从事自己的科学工作,在理论上发展了语言学说。在激烈的阶级斗争时刻,我意识到了不问政治的虚伪性并抛开了这种虚伪。我凭着自己的一股因革命的创造力而焕发出的青春力量,坚定地站到了科研战线战士的岗位上,为明确的无产阶级科学理论的总路线而奋斗,为共产党的总路线而奋斗。”(《联共(布)第16次代表大会速记记录》,莫斯科,1931年,第98页。)院士没有像很多人所做的那样,在讲话的结尾处祝福斯大林,而是祝福世界革命。不过,讲话的一部分马尔是用格鲁吉亚语讲的,这引起了整个礼的热烈欢呼。代表大会的代表不懂格鲁吉亚语,但他们很清楚这些话是

篇三:关于抗日战争1000字

关于抗日战争

脚下的这片土地曾经是我们的先辈和帝国主义厮杀的战场,七十年前,硝烟和战火随着侵略者的铁蹄肆虐着祖国的大地,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都发出战斗的呐喊声。回顾历史,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这段时间中,中国始终是处于被侵掠和被剥削的国家,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在甲午战争期间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导致北洋水师全军覆灭,战后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而这场海战也并没有让清政府意识到自身的错误。但被八国联军的枪炮打破了城门时,也意味着清政府的瓦解,而中国人的尊严
正确评价斯大林的论文1000字》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0288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