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范文百科 > 离心泵并联运行测流量和扬程的变化实验实训1000字左右

离心泵并联运行测流量和扬程的变化实验实训1000字左右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6-11-23 12:18:17 | 移动端:离心泵并联运行测流量和扬程的变化实验实训1000字左右

篇一:水泵并联运行的流量变化

水泵并联运行的流量变化,同型号水泵并联运行的流量变化

相同型号的水泵并联运行,水泵并联运行的流量

因为两台泵从同一水池吸水送往同一高地水池,即静扬程Hst相同,并且从吸水口A、B两点至并联节点O点的管路完全相同,因此,AO、BO管段的水头损失相同,因此,两台水泵的扬程相同。AO、BO两管段通过的流量均为Q1+2/2,OG管段通过的总流量为两台泵的流量之和。所以,两台泵在并联运行时总流量等于两台离心泵流量之和,总扬程等于各水泵扬程。按照横加法原则,将单台水泵同一扬程下的流量扩大两倍即可得到两台泵并联工作的(Q-H)1+2曲线。

根据上面的分析可知,两台水泵的静扬程相同,管路中的水头损失也相同,即并联之后两台水泵的扬程相等,且等于总扬程。

单泵工作时的轴功率大于并联工作时各单泵的轴功率。因此,在选配电动机时,要根据单泵单独工作的轴功率来配套。另外,两台泵并联工作时的总流量并不等于单台泵单独工作时流量的两倍,这种现象在多台泵并联时,就很明显。

多台同型号水泵并联工作的特性曲线同样可以用横加法求得,每增加一台水泵所增加的水量并不相同,水泵并联越多,增加的水量就越少。

以一台泵工作流量为100,当两台水泵并联的流量为190,比单泵工作时增加了90,三台泵并联的总流量为251,比两台泵并联时增加了61,四台泵并联的总流量为284,比三台泵并联增加了33,无台泵并联的总流量为300,仅比四台泵并联增加了16.由此可见,当水泵并联台数4-5台以上时,增加的流量很小,已经没有意义了。每台水泵的工况点,随着并联水泵台数的增多,而向扬程高的一侧移动。台数过多就可能使工况点移出高效段范围。所以,是否通过增加并联工作的水泵台数来增加水量,要通过工况分析和计算决定,不能简单地理解增加水泵台数就能成倍增加水量。尤其是改扩建工程,更要认真分析计算水泵并联工况,才能确定。

篇二:离心泵性能实验报告(带数据处理)

实验三、离心泵性能实验

姓名:杨梦瑶 学号:1110700056 实验日期:2014年6月6日 同组人:陈艳月 黄燕霞 刘洋 覃雪 徐超 张骏捷 曹梦珺 左佳灵

预习问题:

1. 什么是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为什么要测定离心泵的特性曲线?

答: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泵的He、P、η与QV的关系曲线,它反映了泵的基本性能。要测定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是为了得到离心泵最佳工作条件,即合适的流量范围。

2. 为什么离心泵的扬程会随流量变化?

答:当转速变大时,,沿叶轮切线速度会增大,当流量变大时,沿叶轮法向速度会变大,所以根据伯努力方程,泵的扬程:

H=(u22- u12)/2g + (p2- p1) / ρg + (z2- z1) +Hf

沿叶轮切线速度变大,扬程变大。反之,亦然。

3. 泵吸入端液面应与泵入口位置有什么相对关系?

答:其相对关系由汽蚀余量决定,低饱和蒸气压时,泵入口位置低于吸入端液面,流体可以凭借势能差吸入泵内;高饱和蒸气压时,相反。但是两种情况下入口位置均应低于允许安装高度,为避免发生汽蚀和气缚现象。

4. 实验中的哪些量是根据实验条件恒定的?哪些是每次测试都会变化,需要记录的?哪些

是需要最后计算得出的?

答:恒定的量是:泵、流体、装置;

每次测试需要记录的是:水温度、出口表压、入口表压、电机功率; 需要计算得出的:扬程、轴功率、效率、需要能量。

一、实验目的:

1. 2. 3. 4.

了解离心泵的构造,熟悉离心泵的操作方法及有关测量仪表的使用方法。 熟练运用柏努利方程。

学习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方法,掌握离心泵的性能测定及其图示方法。 了解应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一般方法。

二、装置流程图:

图5 离心泵性能实验装置流程图

1 水箱 2 Pt100温度传感器 3 入口压力传感器4真空表 5 离心泵6 压力表 7 出口压力传感器8 φ48×3不锈钢管图 9 孔板流量计d=24mm10压差传感器 11 涡轮流量计 12 流量调节阀 13 变频器

三、实验任务:

1. 绘制离心泵在一定转速下的H(扬程)~Q(流量);N(轴功率)~Q;η(效率)~Q三条

特性曲线。

2. 绘制不同频率下离心泵管路特性曲线

四、实验原理:

1. 离心泵的性能参数取决于泵的内部结构,叶轮形式及转速,在恒定转速下,离心泵的性

能——扬程、功率和效率与其流量呈一定的函数关系。通常用水做实验测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以曲线表示,即He~Q、N轴~Q、η~Q称为离心泵的特性曲线。在实验中只要测出泵的流量、进口与出口压力和泵消耗的功率,即可求出泵的特性曲线。

根据流体力学方程,亦即柏努利方程:在离心泵进口、出口之间进行能量衡算,则: u12/2g + p1/ρg + z1 + H= u22/2g + p2/ρg + z2 +Hf (m)

22

H=(u2- u1)/2g + (p2- p1) / ρg + (z2- z1) +Hf (m)

由于:阻力损失Hf 可以忽略,则:

H=(u22- u12)/2g + (p2- p1) / ρg + (z2- z1) (m)Ne= QHρg η= Ne /N×100℅

p1—进口压力, Mpa,p2—出口压力, MPa,H—扬程,m,

1.Q—流量,m3/s, Ne—有效功率, W, N—轴功率,W

2. 管路特性是指输送流体时,管路需要的能量H(即从A到B流体机械能的差值+阻力损

失)随流量Q的变化关系。本实验中,管路需要的能量与泵提供给管路的能量平衡相等,计算H的方法同He: 3.

H?He?H出口表压?H进口表压?0.2 mH2O

4. 虽然计算方法相同,但二者操作截然不同。测量He时,需要固定转速,通过调节阀门

改变流量;测量H时,管路要求固定不动,因此只能通过改变泵的转速来改变流量。

五、实验准备操作:离心泵的开启

5. 开启总电源,使配电箱带电;打开配电箱上泵开关,使变频器带电

6. 调节变频器为手动。在变频器通电后,按“P”键,当显示“r0000”时,按“△”或“▽”

键找到参数“P0700”,再按“P”键,调节“△”或“▽”键将其参数值改为1(调成“自动”时该参数设置为“5”),按“P”键将新的设定值输入;再通过“△”或“▽”键找到参数“P1000”,用同样方法将其设置为“1”;按“Fn”键返回到“r0000”,再按“P”键退出。 7. 流量调节阀和双泵并联阀门处于关闭状态。手动按下变频器控制面板上“绿色按钮”启

动水泵,再按“△”或“▽”键改变电源频率,使其示数为“50.00”,完成离心泵启动。

六、实验步骤:

1. 检查电机和离心泵是否正常运转。打开电机的电源开关,观察电机和离心泵的运转情况,

如无异常,就可切断电源,准备在实验时使用。 2. 泵特性曲线数据测定。开启离心泵,调节流量调节阀,由小到大逐渐增大流量,按讲义

规定测取10组水流量、水温度、功率、进口表压、出口表压数据,注意在数据稳定后再读取记录。 3. 管路特性曲线测定。

固定一个阀门开度,通过变频器间隔4Hz调节频率由50到10Hz测取11组水流量、进口表压、出口表压数据。

改变阀门开度,重复上面操作,得到另外两条不同阀门开度下的管路特性曲线

4. 实验测定完毕,最后按变频器控制面板上“红色按钮”停泵,同时记录下设备的相关数

据(如离心泵型号、额定流量、扬程、功率等),关闭配电箱上泵开关和总电源开关。

七、数据记录及处理:

1.

测量并记录实验基本参数: 离心泵额定功率:0.55kW 离心泵扬程:21.13m 实验数据记录及整理:

离心泵流量:1.2-7.2m3/h-1 实验液体:水

泵特性(转速):

H(mH2O)

?Q(m3/h-1)

??kw

泵的特性曲线 1

管路特性-1(阀门开度):

管路特性曲线扬程H-流量Q 1

管路特性-2(阀门开度):

管路特性曲线扬程H-流量Q 2

H/mH2O

Q(m3/h-1)

篇三:离心泵性能的测定思考题答案

六、思考题

1、随着水泵出口流量调节阀开度的增加,泵入口真空表读数是增大还是减小,泵出口压强读数增大还是减小,为什么?

答:流量增大,使泵入口真空度读数增大。因为流量增大后吸入管的

阻力增大,真空度是指低于大气压的值;即绝对压力越低,真空度越大。用出口阀门来调节流量时,压力表是装在泵出口与阀门之间,流量越小,出口压力表读数越大。因为阀门关得小阻力大。

2、本实验中,为了得到较好的实验结果,实验流量范围下限应小到零,上限应尽量的大,为什么?

答:流量下限为0时,压力最大,根据最大压力可以判断管道及附件

能否承受。流量上限时,电机的负载达到最大值,可以判断电机及线路和相关电器的承受能力。

3、离心泵的流量,为什么可以通过出口阀门来调节?往复泵的流量是否也可采用同样的方法来调节。为什么?

答:a.离心泵的流量随扬程(或压力)的增加而下降,关小阀门阻力

上升,泵的扬程需增加,则流量下降,反之开大阀门流量增加。 b.往复泵是容积式泵,流量就是单位时间内的容积变化,转速不变流量就不变,不能靠增加阻力改变流量,阻力增加仅仅是泄露大点,流量只有微小变化。


离心泵并联运行测流量和扬程的变化实验实训1000字左右》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show/10184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