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上海市交通运输管理

上海市交通运输管理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4:02 | 移动端:上海市交通运输管理

篇一:基于上海的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

基于上海的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

姓名:米毓 专业:国名经济学学号:132200509

摘要:交通拥堵的危害不仅仅体现在造成城市正常社会生活秩序混乱,而且还引发城市环境质量的持续恶化,也造成了能源消耗和城市交通道路设施有效利用的巨大浪费,造成社会福利损失。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应该从硬件和软件俩个方面综合治理。硬件:高速公路,地铁,公交,高架桥,智能监控系统等基础设施。软件:国民的交通意识,严格的交通法规的执行,交通知识的普及等。

关键词:上海,交通拥堵,城市交通,全局规划

1 研究背景

交通是城市的血脉,它因城市的发展而延伸,因时代的变迁而丰富。上海作为国际经济,贸易,文化,金融和航运中心之一,应该建立一种全面的,动态的,人性化的现代交通系统。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中国经济代表的上海,也出现了严重的交通拥堵问题。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是复杂的,一般来讲,人口密度,汽车保有量,以及公共交通发展滞后,政府的交通法规的不合理,国民交通素质的低下都是造成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但综合以上因素,最根本的原因其实是由于总体的城市规划不合理(硬件)以及国民的交通法律意识薄弱,以及政府的交通法律执行不严(软件)。因此,本文试图通过探究造成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以及借鉴国外治理交通拥堵问题的相关经验,希望能为上海的交通拥堵问题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2 文献综述

关于交通拥堵,在交通经济学中有一条著名的定理。即:"在政府对城市交通不进行有效管制和控制的情况下,新建的道路设施会诱发新的交通量,而交通需求总是倾向于超过交通供给"。即当出现交通拥堵时,政府会进行交通设施的改善,使得交通拥堵得到缓解,交通需求得到增加,进而产生了新的交通拥堵。除非政府进行交通管制,否则原本为了治理交通拥堵而增加的基础设施建设会导致更严重的拥堵。

近年来,全国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得了长足的发展,道路网已初具规模,形成了以快速路为主骨架的道路交通网络,但仍不及交通量的增长。由于交通需求的不断增长,城市交通拥堵状况尚未得到缓解,甚至有进一步恶化的趋势。多年来,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证明,单纯依靠修建道路基础设施和传统的管理方式来解决交通问题,不仅成本昂贵环境污染严重,而且缓解交通拥挤的效果也十分有限。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控技术的发展,为解决交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即不仅应该修建更多的道路基础设施,而且更应该采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对城市交通进行更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提高交通的机动性、安全

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道路系统的交通效率。采用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简称ITS)是解决当前交通拥堵、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和环境污染严重等矛盾的有效途径。

3 造成上海交通拥堵的原因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交通拥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地不便。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是复杂多变的。但整体来说造成交通拥堵的主流观点有以下几点:

1.城市的汽车保有量增长过快,使得道路的供给不能满足城市道路的需求。

2.城市的人口密度过大,人口过于集中。

3.公共交通利用率不足

4.国民交通法律意识淡薄,违反交通法规的惩治力度不够

3.1 造成上海交通拥堵的根本原因

东京一直是上海在城市管理上的效仿目标。据相关资料显示,日本东京人口大约为1200万,机动车总量超过400万辆,家用轿车320万辆,而上海的汽车保有量大概200多万辆。但是东京的土地面积是2166.3平方公里,约为上海城市面积的1/3(北京市的土地面积约为6340平方公里)。城市面积是上海1/3,汽车保有量超过上海3倍的东京,反而没有出现像上海这样严重的交通拥堵现象。说明汽车保有量增长过快并非导致交通拥堵的唯一原因。

据2007年世界大城市的人口密度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是深圳市,其人口密度为17150人/每平方公里。而上海的人口密度为13400人/每平方公里。伦敦的人口密度为5100/每平方公里,东京的人口密度为4750/每平方公里。根据调查数据可以做出初步的判断,人口密度的确是造成交通拥堵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国际经验来看,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的最有效的措施。在采取限行、摇号这些措施的同时,应该更致力于发展公共交通。只有当一个城市的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一定程度时,采取这些措施才会更加有效。例如,香港、新加坡、东京等国际大都市,小汽车拥有量都是比较大的,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普遍在50%以上,有的甚至高达70%。而上海公交出行分担率平均只有20%左右。

据广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组织的“广州路面司机车德调查”,开车不讲“车德”等不文明交通行为,已成为妨碍广州城市交通秩序一大“元凶”。据对6340人参加的网络调查显示。近5000人认为交通不畅的原因和司机车德太差有关。68%的司机承认自己曾有“缺车德”行为,46%的司机曾因不文明驾驶行为被罚款或扣分。因此,相应严格的交通违规处置,以及快速的交通事故处置效率,对于上海治理交通拥堵也是至关重要的。

4针对上海交通拥堵的一些建议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知,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结底是由于城市整体的规划不合理构成的以及整个国民交通意识的淡薄和相应的惩治力度不够造成的。其次,公路基础设施属于公共物品,如果政府不进行相应的管制,由于市场失灵最终导致全市大拥堵这样另类的“公共地的悲剧”。以上的分析虽不能穷尽造成交通拥堵的所有原因,但至少为我

们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供了三点思路。

1. 优化交通基础设施,提高相应的交通硬件水平

2. 对过度集中的城市人口进行跨区分流

3.强化整个社会的交通意识,普及交通法律和交通文化

1. 优化交通基础设施,提高相应的硬件水平

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经过十几年的大投入,到了2008年高速公路里程已经达到了6万公里。基本满足了人们的需要。但是整个公共交通设施的布局不尽合理。因此

1. 建立立体大交通。根据国内外资料统计,高速公路的疏导能力是。一般道路的几十倍。

如果城市市区没有高速公路,即便不堵车,行驶时速按30公里考虑,一样宽的道路疏通能力也很低。北京、上海、南京等大城市,交通的形式各有不同,但堵车都非常严重。其实是缺乏足够的立体大交通。使得连续性车流和间断性道路不匹配,进而造成交通拥堵。

2. 加强道路的远期规划

一个城市对道路的布局要有科学合理的远期规划。国外很多特大型城市在城市建立之初 ,其实现进行公共道路的初步规划,等初步建设完成之后再在原有的规划的基础上进行整个城市的商业区,区民区,企业园区等的建设。以避免先造城,再修路而造成的资源的浪费,以及道路的断层。这对于我国目前的城镇化发展来至这关重要。通过合理的预先布局,避免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交通拥堵。

3. 加强城市交通管理。一是精心设计,优化组织。充分运用采用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简称ITS)进行更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提高交通的机动性、安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道路系统的交通效率。

2. 对过度集中的人口进行跨区域分流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相比发达国家来说我们城市的中心人口密度并不是特别高,可以通过更加合理的人口分布格局来缓解交通拥堵,但无论城市的人口布局多么合理,一个城市的承载力毕竟是有限的,总会达到饱和的状态。因此,国家需要通过相关的激励措施来引导大城市的部分人口进行跨区域的分流,来缓解交通压力。而今国家的新型城镇化国策以及两横三纵的战略格局对于缓解国家的交通压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强化整个社会的交通意识,普及交通法律和交通文化

1.加强整治、规范秩序。打通支小路,促进城市道路“微循环”。会同城管、工商部门清理整治“马路市场”、“马路停车场”,加强路面执法,对各种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和不文明行车行为依法严管。形成强大震慑力。二是加强对不道德行为道路使用者的宣传教育,提高广大交通参与者的素质,特别是抓好四类人的宣传教育工作。第一类是国家机关特种车辆驾驶员。教育他们克服特权思想,杜绝冲红灯、乱鸣笛、占用公交车道等违章行为,成为遵守交通法规和交通道德的模范。第二类是出租车、中巴车驾驶员。通过严格有效的管理手段

解决营运车辆只顾经济效益、不管交通法规、肆意行驶的现象。第三类是大型货车和过境货车驾驶员。严厉处罚货车超速行驶、占用小车道的违章行为。第四类是广大外来工等普通交通参与者,教育他们珍惜生命,不与机动车争道抢行。

2.提高私家车的出行成本。

借鉴英国伦敦和日本的治理交通拥堵的经验。开征交通拥堵费,以及提高停车场的费用。鼓励人们采用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比如深圳市所倡导的地铁-自行车式的出行方式,是一种非常值得推广的出行方式。

5 参考文献

[1]杨光灿.上海城市交通拥堵分析及对策建议[D]. 2008年: 30-33.

[2] 周干峙.当前我国大城市交通问题的原因、趋势和建议.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80~115

[3] 刘小明,S.stares,刘志等.路在何方.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2

[4] 张泉,黄富民,杨涛等著。世界主要城市公共交通[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1-3

[5] 王缉慈.现代工业地理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6]上海市发改委,上海市建委,上海市统计局.上海投资建设统计年鉴.2004

[7]甘子玉.中国交通运输的发展与政策.中国交通年鉴社,1996

[8]王炜.城市交通管理规划指南.北京: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篇二: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发展及改革分析

课程名:交通运输经济学

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发展及改革分析 摘要:

主要分析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交通管理运输体制的发展历史以及所存在的问题, 从不同角度与侧面进行了阐述,然后在此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改革的方案以使我国的交通运输能够长久、健康、可持续的发展。最后,对交通运输管理体制的未来发展改革方向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交通运输 体制改革 发展历史 改革方向

交通运输体制改革的发展历史

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大背景和大框架下,我国交通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政府管理职能不断转变,市场在交通运输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地位进一步加强。实践证明,深化交通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交通运输体制创新,增强交通运输市场活力和竞争力,构建健康、有效的现代交通体系,是促进交通运输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障。 中国交通运输体制改革有3个重要时间节点:1978、1992 和 2002 年。这三个节点,一是在认识上有跨越性转变,二是在体制上有重大突破,三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上了新的台阶。1978年是中国交通体制改革的元年,也是中国改革的元年。1992 年是中国交通运输实行市场经济的元年,也是中国市场经济元年。2002 年是中国建立综合运输体系元年,这一年,我国正式提出了建立综合运输体系的框架构想。

自实施交通改革以来,我们解决了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两点认识:一是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到底起什么作用,二是交通运输应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方式。对这两点的认识实际上也是随中国经济发展的认识的大背景下不断提高、不断深入,在三个阶段实现了三次跨越。 第一次跨越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党中央决定把工作中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沿海地区率先发展,鼓励全社会发展交通,但方式粗放,主要解决有无问题。这个阶段,由于人们的思想长期禁锢,认识的过程相对较长,要求也是相对较低。 第二次跨越是从 1992 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开始的。从此我国开始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交通领域认为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要优先发展。交通

发展方式开始注重网络建设,强调投资效益,提出建立综合运输网络,但对建设高品质交通基础设施争议较大。这一阶段的认识已较为系统,道理也比较深刻,要求也较高。 第三次跨越。2002年,中央明确要求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在此大背景下,人们认识到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中具有先导性作用,要加快发展,要完善综合运输体系。交通发展方式以构建综合交通体系为目标,更加注重先规划后建设,建设中注重各方式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和衔接,注重区域平衡发展,注重综合运输效率,做到又好又快可持续,从而实现了交通发展认识的第三次跨越,这一次认识也是最为科学的。

交通运输体制改革的三条主线

1政企分开就是明确界定政府的职能,并尽可能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扩大企业经营管理的自主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交通领域最早实施政企分开的是公路行业。1979 年由贵州省开始,到 1987年 10 月《公路管理条例》实施,全国公路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1995 年开始“管养分离、事企分开”的改革,1998 年,交通部与直属企业完全实现政企分开。 港口管理体制的改革是 1987年所有部属港口全部下放地方,实行中央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到 2002 年 3 月,与秦皇岛港一起全部下放地方管理,实行政企分开。水运企业,中远、中海、长航、中外运等,1999 年与主管部门脱钩。 民航方面,1987 年初步政企分开,组建管理局、航空公司、机场。1994 年,虹桥机场下放地方,2002 年,除首都国际机场和西藏机场,其余机场全部下放地方,基本实现政企分开。至 2002 年,交通运输行业中,公路、水运、港口、民航全部实现政企分开。 铁路方面,2000 年,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铁铁路建筑总公司、中国铁路机车车辆总公司、 中国铁路通信信号总公司和中国土木工程集团公司等 5 大公司与铁道部脱钩,实现政企分开。2003 年开始实施主辅分离,将中铁物资公司、铁通公司、设计院、施工企业移交国资委,学校、幼儿园、医院全部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实现政企分开。 2.事权划分,理顺中央和地方政府在交通发展方面的责权利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应对资源的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市场经济具有效率高、效益高的优点, 但也有很大的不足:经济增长跌宕起伏,通货膨胀经常出现,收入分配不公。市场的这些不足,要由政府去补充,因此决定了政府具

有调控宏观经济发展的方向、维持市场秩序、保障公共产品以及提供服务的职能。这三大职能如何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进行分配, 是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的基本内容。 市场经济要求中央政府具有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维护市场秩序的职能。 由于市场经济是高度社会化的经济,它要求在最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这个要求是地方政府做不到的,只有中央政府才能调控,也只有中央政府才有权力、有条件对全国的经济进行统一的宏观调控。 市场经济要求地方政府在国家法制规范下主要负责实施本地区的各种保障职能,承担本地区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公共服务等任务。 在交通领域,交通行业主管部门主要行使中央政府在宏观调控和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共产品服务的职能,对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养护、管理则应区分情况交由地方政府管理。 交通方面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在交通领域下放中央权力,最早开始于公路方面,而且是一步到位。到 1987 年,公路运输企业全交由中心城市管理。国道、省道由省级政府公路主管部门负责修建、养护和管理,县乡道分别由县乡人民政府负责修建、养护和管理。 港口是分两步走,到 1987 年,实行中央和地方政府双重领导,以地方政府管理为主,2002 年,实施属地化管理。 民航方面,属地化管理开始于 1994 年上海虹桥机场下放地方。2002 年,除首都机场、西藏机场外,已实现全部属地化。 铁路方面,近几年,地方投资铁路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责权利关系还不明确,因此,铁路领域的改革才刚刚开始。 3.国企改革 我国交通领域国有企业改革大致分两步。第一步是扩大企业自主权,激发企业生产经营积极性, 这一步主要在 1992 年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前第二步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实行两权分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起始于 1992 年实行市场经济之后。这一步改革是国企的实质性改革。 交通领域第二步国企改革主要有两大举措: 举措一,打破国企垄断,引入竞争机制,从而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培育出有竞争力的优势行业。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①地方资本进入。 ②外国资本进入。③民营资本进入。 举措二,实行国有企业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推动有条件的国企上市。

交通运输体制改革的主要成就

1.除个别领域外,交通运输业基本实现了政企分离、政事分离和政资分离,交通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基本实现了由行政管理、 微观管理向行业管理和公共

服务的转变 这是交通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的最重要的成就, 也是其他改革措施得以顺利推行的重要制度保障。通过政企分离、政事分离和政资分离,交通行业主管部门的职能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管理、微观管理逐渐回归行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政府在公益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维护运输市场竞争秩序、提供基本交通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职能逐步得到强化,从而有效弥补了交通领域存在的“市场失灵”。

与职能转变相适应,政府的管理手段也从以指令性计划为主的行政化管理手段逐渐转向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同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交通法律法规体系、交通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各种财政税收杠杆已成为配置交通运输资源、调节交通市场供求关系、规范交通运输市场行为的有力手段。

2.逐步理顺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在交通运输投资、运输管理、交通安全管理等各方面的责权利关系,既确保了中央政府在交通发展上的宏观调控职能,又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在交通建设和管理上的积极性 改革以来交通运输取得长足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充分调动了地方政府在交通建设投资和运输管理上的积极性,推动了交通投资渠道的多元化。改革30 年来,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逐渐向分权演化,通过“赋权”,地方政府在交通发展中的责任和权利得到明确,从而大大提高了地方政府的积极性,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就是很好的例证。另一方面,通过明确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管理权限,使得一些领域长期存在的政令不

一、多头管理、责权不明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既确保了中央政府在行业管理上宏观调控职能和权威性,又充分体现了地方政府的管理自主权和重要补充作用,在这方面,海事管理体制则是又一个成功的例证。

3.完成了国有运输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基本建立了交通运输市场体系,运输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得到确立,企业管理制度逐步走向规范化实现交通运输业从计划经济转轨到市场经济。交通运输国有企业从依附于行政管理机构的生产单元逐渐演变为具有独立生产经营自主权的市场主体, 企业管理制度逐步走向规范化,基本建立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从根本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壮大。目前,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交通运输企业已成为我国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的生力军。

篇三:上海招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工程等交通专业的单位一览(待补充):

上海招收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交通工程等交通专业的单位一览(待补充):

排名不分先后!

1、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交通分部

2、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3、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4、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规划设计所

5、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

6、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院

7、奥雅纳(上海)

8、CCDI悉地国际

9、上海市交通港航发展研究中心(事业单位,对外招的是下属公司)

10、上海市政

11、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12、上海市市政规划设计研究院(事业单位,对外招的是下属公司)

13、上海市政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4、上海城市交通设计院有限公司

15、上海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发展研究院(事业单位,对外招的是下属公司)

16、上海复旦规划建筑设计研究院

17、上海嘉定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上海广境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18、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

19、上海科进咨询有限公司

20、江苏省交通规划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院

21、上海大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22、上海经纬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3、上海红东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24、新加坡邦城规划顾问有限公司(SCP)

25、上海同济华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26、匠人规划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27、南京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

28、迈柏(上海)

29、上海市闵行区规划设计研究院

30、上海宝山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31、上海千年城市规划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32、香港城市规划院上海分院

33、上海林同炎李国豪土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34、北京金地汇通停车服务有限公司

35、安诚大地工程顾问(上海)有限公司

36、上海澳同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37、里里通(上海)交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38、上海寰中交通咨询有限公司

39、上海璞辉交通咨询有限公司

40、派盟交通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41、上海日景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42、上海万畅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43、北京晶众智慧交通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44、上海美惠软件有限公司

45、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上海分院

46、弘达交通咨询(深圳)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47、中交第一公路局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分院

48、上海济安交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49、上海宝康电子控制工程有限公司

50、上海光济交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51、安诚傲林规划设计顾问(上海)有限公司

52、上海济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53、上海市浦东新区规划设计研究院

54、上海天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55、中船第九设计研究院工程有限公司

56、上海骏码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57、上海利文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58、吴宋美加设计咨询(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市交通运输管理》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903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