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读党报党刊

读党报党刊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4:02 | 移动端:读党报党刊

篇一:党报党刊导读

党报党刊导读第九期

“找我们领导去”?

(人民日报 2010年3月05日)

去各种部门、机关办事,经常听到一个“经典”句子:“找我们领导去!”群众有意见,“找我们领导去”;事情不愿办,“找我们领导去”;麻烦难解决,“找我们领导去”。不是不能干,只是不想干;不是没权限,只是怕麻烦。在一些人那里,这个短句,成了万能托词。

工作有分工,岗位有职责,该不该办、该怎么办,法规、制度都已明确。该办的、能办的按规定办,办不了的、不能办的告诉对方去哪里办,这不是很困难的事,为什么非得 “找领导”?实际工作中,有时存在制度不够完善、分工不够细致、职能相互交叉的问题,致使事情解决起来确有困难,不得不特事特办,去“找领导”。但大多数时候,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只要不推诿、愿负责,不

用找领导就可以解决。

“找领导去”脱口而出,还有一种情形。在一些部门、单位,什么事都只能听领导意见、看领导脸色。“找领导去”因此成了不可避免的“潜规则”,成为下属对领导的变相奉迎、庸俗讨巧:大事小情推给领导,让领导找到“领导感”。干了工作,还不讨领导喜欢,不如“找我们领导去”的好。长此以往,必然形成“找领导”的工作作风。“找我们领导去”,短短几个字,折射出工作中的不良倾向:不敢承担,不愿负责。一些人习惯于见事情就推、遇问题就逃、看麻烦就躲。不是领导就不愿做主、不敢担责,把法律界定、政策限定、纪律规定的职责,统统抛置脑后。如果什么都找领导的话,事情就会在一级一级的“找领导”中空转。“找我们领导去”的托词,还暗含权力的傲慢:在我这儿办不成,领导那里更如此;我都不愿办,你凭什么找领导办?只要有一点权力,就千方百计设置障碍,抬高身价,自以为是。“找领导”的背后,是权力的强势思维,莫名的优越意识。权力随心所欲之后,责任也就束之高阁:宁愿不做,不愿做错;宁愿无功,不愿有过;宁愿无所事事,不愿拂尘一粒。

“找我们领导去”的工作方式,根本上说,是公职人员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各级机关工作人员,无一例外,都是人民的公仆,受人民委托、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受领导委托、为领导服务。但在现实中,一些人却弄反了关系,当自己是“官老爷”,把“找领导”当借口、用“找领导”推责任,甚至是以“找领导”唬人、拿“找领导”说事。“为人民服务”变成了“给群众设卡”,对群众的需求、疾呼无动于衷,损害群众利益,也损害到党和政府的形象。

“找我们领导去”,不仅是对自己职责的疏忽,更与我们建设高效政府、责任政府相背离。负责任、敢担当、不敷衍,事情到我为止、责任不再推脱,这不仅是责任政府的内核,也是群众的期待和呼声。

篇二:党报党刊导读

党报党刊导读第一期

群众认可才是真“亮点”

(人民日报 2009年12月21日版)

年终岁末,“亮点”一词又热了起来。领导下基层要问亮点,开会要谈亮点,经验交流要讲亮点,考评工作更要看亮点。面对这股“亮点”热,我们需要冷思考。

“亮点”通常是指有光彩而引人注目的人或事件,或者是指有突出的优点。通俗一点说, “亮点”很“炫”。干部在工作中追求特色,突出亮点,从尽力把事情做好的角度来说,无可厚非。

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人、一些单位片面追求“亮点”,刻意制造“亮点”,这就走偏了。比如,有的干工作定目标,不是为老百姓谋利益,而是看某个领导喜欢什么就做什么、搞什么;有的抓工程搞项目脱离实际贪大求洋,不是“全球最大”,就是“国际著名”,口号一个比一个响,动作一个比一个大;有的搞创新不讲科学,却热衷于标新立异,搞轰动效应;有的谋发展只看眼前,为了“短平快”寅吃卯粮,透支未来,等等。

诸如此类的“亮点”,其实已沦为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平台,折射出少数干部执政理念和政绩观上的误区:只对上面负责,不管群众利益;只顾追求显绩,不管长远发展。

其结果,是搞出了一些华而不实的工程、项目等,一些官员有了向上级报喜报捷的“资本”,却让老百姓承受着难言的苦果,甚至给当地发展留下无穷后患。

这样的“亮点”一旦吃香起来,就会形成一种错误导向——“干得好不如干得巧”,导致领导干部的思想作风不能实事求是,不会脚踏实地,不愿艰苦努力,终日浮在表面打巧算盘:如何光抓亮点、干面子活,怎样引起上面的“注意”,怎样赢得关键领导、关键部门的关注。

其实,亮点不亮点,说到底还是一个政绩评价和考核的问题,需要从制度和实施上来一个正本清源。一方面,要深入实际,考察干部所做的工作是否真的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真的给老百姓带来了实惠;另一方面,要深入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问问他们认可不认可,满意不满意。老百姓心中的那杆秤,称的不仅是“亮点”的真假和成色,莫让“亮点”遮望眼,要听民声最真处。在政绩考核上用好实践、人民、历史这三把尺子,尤其是突出群众评价的分量,以此形成长效机制,反过来规范和约束执政行为,有利于干部树立科学政绩观,引导他们致力于经营科学发展、民生改善的实绩、潜绩,推动发展方式的转变。

篇三:党报党刊导读

党报党刊导读第五期

庸俗的“客客气气”

(人民日报 2010年3月3日)

时下,在一些地方和单位有一种现象:上级对下级常常顺着、宠着;下级对上级往往捧着、迎着;同级对同级时时哄着、抬着;对明摆着的不良习气或歪风邪气也常常是忍着、让着,等等。这种相互逢迎讨好、吹捧抬举的习气影响很坏,令人忧虑。

同志间这种不正常的“客客气气”是党内生活庸俗化、同志关系利益化的反映,是不讲正气、缺乏骨气的表现。如今在不少人眼里,很看重所谓的人缘,还美其名曰打牢“群众基础”,他们很注重积累能够左右逢源、八面来风的人际关系,相信“多个朋友多条路”,有的甚至认为现在组织上靠不住了,关键时刻还得靠人缘、有人脉。特别是现在有些地方和单

位实际上存在着的以票取人、“一票定胜负”的现象,更加助长了一些人因为怕得罪人、怕丢票而不敢讲真话、实话、心里话,出现了“自我批评谈情况,相互批评提希望”的现象,等等。有的则片面地认为,现在是和谐社会,和谐就是要学会和稀泥,就是要你好我好大家好,不伤和气、一团和气,在这些人的处世哲学里,奉行的是明哲保身,讲究多栽花少栽刺,推崇“好人主义”;还有的则结成了利益小圈子、小团伙和小群体,把各自利益捆绑在了一起,团结成了抱团,今天你投桃明日我报李,江湖义气十足,哥们豪情洋溢,等等。同志间这种不正常的“客客气气”掩盖了问题、掩饰了矛盾、助长了歪风,害人误己损事业。这种不正常的“客客气气”不是诚心诚意地关心人、爱护人和帮助人,不是真心待人、真情对人、真诚为人,也不是真心实意地尊重领导、善待同志,更不是全心全意地维护团结、维护大局。它掩盖了本应该或本可以早发现、早解决的问题,使一些人身上的毛病小洞不补,“补牢”晚矣。它还粉饰了一些本已或早已存在的矛盾,使之日积月累、积重难返,

使党内和同志间的矛盾得不到及时解决,错过了“发现在早,处置在小”的好时机,而一旦点燃和触发,又一发而不可收拾。特别是,它所营造出来的这种“泡沫团结”、“虚假客气”现象成了党内生活的香风迷雾。

防止和反对同志间这种不正常的“客客气气”,说到底一靠教育引导;二靠制度规范。要理直气壮、态度鲜明地在党内和干部中间,说清楚、讲明白我们这种风气于人、于己、于事业的要害和危害;说清楚、讲明白对于这种风气的态度、原则和立场,通过教育引导,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在这个问题上,各级领导干部带好头是关键。要从制度设计上鼓励和保护敢抓敢管、敢于开展积极思想斗争、敢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同志,不准压制批评,不许打击报复,不抓辫子、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装袋子,使同志间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同时,从制度规范上对假客气的人不“客气”,不让他们捞到“油水”,得到好处。我们的队伍,同志间应该是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和互相爱护的,而最大的关心、帮助和爱护莫过于相互间的真诚和坦诚,莫过于直率

和敢言。我们需要的是真团结而不是假“客气”,真和谐而不是和稀泥,做好人而不是老好人。只有这样,同志间的关系才是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


读党报党刊》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890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