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非遗”专业英语教学体系与培养探究

“非遗”专业英语教学体系与培养探究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9-09-26 13:33:22 | 移动端:“非遗”专业英语教学体系与培养探究

“非遗”专业英语教学体系与培养探究 本文关键词:英语教学,探究,培养,体系,专业

“非遗”专业英语教学体系与培养探究 本文简介:[摘要]随着非物资文化遗产专业依托高校培养模式的开启,如何继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如何培养合格的“非遗”专业人才是当前急亟待决的问题。本文以高职湘绣专业为例,拟从高职“非遗”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着手,力求探讨适合高职“非遗”专业的英语教学体系与培养模式,助力非遗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非遗”专业英语教学体系与培养探究 本文内容:

[摘要]随着非物资文化遗产专业依托高校培养模式的开启,如何继承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如何培养合格的“非遗”专业人才是当前急亟待决的问题。本文以高职湘绣专业为例,拟从高职“非遗”专业英语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着手,力求探讨适合高职“非遗”专业的英语教学体系与培养模式,助力非遗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扬。

[关键词]“非遗”;湘绣专业;英语教学体系;培养模式

由于欠缺融入现代文明的契机,许多“非遗”项目面临着失传与流失的危险。所以,依赖高校的资源与人才优势,继承和发扬“非遗”专业是我们国家的良策。以湖南湘绣为例,湘绣是具有湘楚文化底蕴的民间工艺,它是以湖南长沙为中心,具有湘楚文化的刺绣产品。在20世纪,湘绣技艺在湖南地区广为流传,湘绣作品也受到湖湘人民,甚至国外人士的喜爱。为了使该文化瑰宝继续发扬与传播,我们可以依托高职艺术学校,以现代文明的理念全方位发展湘绣事业。

1“非遗”专业英语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对“非遗”专业课程的实践探讨相对丰富,但理论研究相对薄弱。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培养目标方面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在“非遗”专业的英语教学中,院校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评价等都存在一系列问题。另外,应该怎样定位“非遗”专业人才英语水平的培养目标也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1.1部分学生对英语没有兴趣。由于“非遗”专业属于艺术类招生,学生的英语基础与应用能力较弱,导致一些学生一进高职学校大门就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不愿意用心或者花时间去学习,导致恶性循环。然而,又由于专业学习的紧迫性使得他们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去面对,也就使他们放松了对英语的学习,以致英语水平难以提高。以湘绣专业为例,“非遗”湘绣设计专业有其独有的文化特色,学生们将传统工艺与时尚结合,在创作研究工作室的带领下,学生潜心研发精品湘绣,研发出一批精品并获得好评。如《六骏图》获得中国当代刺绣艺术品大展金奖,《回望》获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作品展。然而,在学生提升了专业知识的同时,英语教学应该如何跟上步伐,如何能够更好地使学生成为既能从事专业设计,又能轻松地获取国际信息并自如地进行国际交流,把湘绣产品推向世界,推向全球。那么,针对湘绣设计专业的学生们,大学英语课程应该进行怎样的变革?教师应该如何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如何提高英语水平?以上都是英语教学工作者当前必须解决的问题。1.2知识结构,教学内容与方法缺乏创新。“非遗”专业英语教学在知识结构上没有根据自己的特点来设计,而是跟其它专业相同。课程教材主要是采用《新编实用英语》《新世纪高职高专英语教程》《新视野英语》《希望英语》等国家统编教材。另外,部分“非遗”专业还是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讲解为主,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在这样的传统教学态势下,教学内容与就业脱节,课堂与实际应用脱节,语言实际运用实践和机会少,英语教学和学生英语水平受到一定的影响。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非遗”人才难以符合劳动就业市场和职业需求。1.3教学结果评价与培养目标缺乏统一。在高校教学体系中,对教学效果和结果进行评估和总结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和要素。教师应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测,在对其评估之后,要不断地对以往的教学来进行调整与改革,要寻找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教学顺序与过程、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内容。教师还要了解高职高专院校对“非遗”学生的培养目标。根据《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高职英语课程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目标服务的,是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课程。针对“非遗”专业学生而言,我们要培养学生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所以,高职院校要对“非遗”专业的教学结果进行评估,改变这种教学与培养目标不相符合的教育现状。

2高职“非遗”专业英语教学体系与培养模式

2.1着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学内容以听说领先。由于“非遗”专业属于艺术类招生,所以学生英语基础普遍差。教师可以对学生开展简单的基础教育阶段的知识培训,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只有培养了兴趣,掌握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才能进一步拓展知识领域,让英语更好地为专业服务。高校要以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求为中心,以听说提升能力为目标,精准对接行业国际化人才要求,研究和构建符合时代发展的高职“非遗”专业公共英语教学体系。要将本土“非遗”湘绣产品推向世界,就要建立国际营销网络;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拥有国际化的专业人才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培养的湘绣人才应该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还应具备与外籍人士正常交流的基本英语会话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改变学生长期所接受的以读写为主的学习模式,要培养和强化学生的听说能力,真正让英语成为一门有用的交际工具。教师要根据向外籍人士介绍并推销各种湘绣产品时所需要的场景和会话内容来设计,并要求学生操练常用的会话语句。学生要进行常用交际话题训练,打好职场交际基础。只有经过长期练习,才能在以后的职场环境中交际自如。2.2以工作岗位需求为导向,培养职业英语工作能力。“非遗”培养高校的外语教学目标应以行业环境为主旨,突出情景化、交际化、职场化,培养学生具备有职业英语的工作能力。也就是在职场环境下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要体现专业和职业相关的英语能力,学生就应该掌握基本的一些专业英语词汇和句子。所以,高校“非遗”专业应该结合本专业的特点,可以自编必备的校本教材,教材内容必须与专业密切相结合。以湘绣专业为例,在传统的湘绣中有许多针法和绣法。自古以来,湘绣艺人应物施针。因为要绣出飞禽走兽、花卉树木以及山川人物各异的形神,所以,他们创造出72种针法:平面绣有32种,其特定是以线平铺绸面;织绣有15种,各种图案以线交织而显;网绣分11种,是由结线或抽纱而成网状图案;扭绣有8种针法,以线扭结成一定图案;结绣以线结成颗粒或圆圈而成,分6种针法。最常用的针法也有10余种,像平针、直针、盘针、抢针等。由于英语中没有相对应的词汇来表达这些针法和绣法术语,英语教师应该采用“释意”原则来生成一些外籍人士能理解或者能听懂的词汇。释意的核心就是“脱离原语言外壳”,脱离原语言外壳是理解一篇文章和用另一语言重新表达间的一个阶段,指语言符号引发产生的认知和情感意义,是对语言符号的跨越。比如在介绍作品《布达拉的阳光》,说明我们的绣稿设计大师与刺绣工艺大师同堂教学、切磋,创新发明了“米”字针法时,我们可以将这一针法翻译成“‘mi’stitches”,然后还要补充说明:“mi”justlikeChinesecharacter“米”。“长交叉针法”翻译成“crossedlongstitcheswithlittleangle”。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增加这些和湘绣专业相关的词汇的教学,让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要进行岗位英语交际模拟操练,增强职场交际技能。这也是一个加强和提高学生职业英语能力的有效途径。高职“非遗”类专业英语教学要建设聚焦情境,对接职场的教学体系,解决当前教学环节没有对接职业岗位应用的问题。2.3培养学生涉外交际能力与跨文化交际意识。为了顺应产业国际化转型的变化,“非遗”专业培养方要转变人才培养思路,要培养懂外语、精技能、具备跨文化交际素养的生产服务型人才。高职英语教学中要利用多种渠道提高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要采用适合“非遗”专业的应用型教材,在创设跨文化语境的同时,选用符合学生特点的教法,设置合理的课堂教学模式。英语教材中应选取原汁原味的语言材料,保证学生在语言学习时能多角度了解社交文化。英语课堂的设计需要结合高职“非遗”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及学习特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丰富创新课堂活动,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培养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不能单纯停留在获取文化信息和知识,而是应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的态度、行为和能力。在英语教学中要使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社会文化,能够在以后的交际中随机应对文化差异,甚至文化冲突。众所周知,湘绣作为中国四大名绣,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最早起源于妇女把花鸟等图案刺绣在荷包和被套上,经过劳动人民和工匠们多年的不懈努力,最终形成了现在成熟独特的工艺技法。在湘绣“非遗”专业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查阅和了解湘绣的起源以及发展的历史,了解湘绣文化与中华文化文明史,在教学中把这些中华文化瑰宝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在进行专业学习的同时将这些文化很好地传承与发扬。这样,我们的“非遗”文化和古老文明将在国际乃至全球都能受到更多人的喜爱与认可。

3结语

随着国家对“非遗”物资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关注与重视,各类高校要承担起这一重大责任。要把“非遗”传承工作作为院校的头等大事来抓。院校和教师应该大胆创新与改革“非遗”专业英语教学工作,要结合各专业的特点,不断探索,力求形成一套符合专业特点的完整的教学体系。按照高职“非遗”专业的培养目标,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和体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成“传承与发扬”这一历史使命。

参考文献

[1]胡赟.高校非遗艺术专业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口译策略[J].高教学刊,2016,4(3).

[2]毛英.浅谈非遗学院服装设计专业的英语教学[J].教育教学研究,2013(4).

[3]施王伟.谈高职艺术院校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77-80.

[4]杨文.工匠精神下高职非遗专业传承人才路径探索[J].艺术教育研究,2017(6).

作者:郭卫平 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非遗”专业英语教学体系与培养探究》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7510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