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9-09-20 12:10:28 | 移动端: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本文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探索,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本文简介:摘要: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为广东省的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要成为旅游强省,必须得有一批复合型、实用型、技能型的高素质人才为基础。文章从旅游教育和旅游市场两个角度出发,结合当前高职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旅游业对高质量人才的迫切需求,探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可能存在问题,并针对性的从课程、教学、实习、师

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本文内容:

摘要: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为广东省的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要成为旅游强省,必须得有一批复合型、实用型、技能型的高素质人才为基础。文章从旅游教育和旅游市场两个角度出发,结合当前高职旅游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旅游业对高质量人才的迫切需求,探讨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可能存在问题,并针对性的从课程、教学、实习、师资等四个方面进行创新与改革,以契合旅游行业发展需要,提升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粤港澳大湾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一)广东省旅游产业发展前景。中国旅游业正处于快速增长时期,旅游业发展情况详见表1。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纲要强调依托大湾区特色优势及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建设世界级旅游目的地。2019年春节期间,湾区9市游客接待总量为4846.6万人次,占广东省总接待量76.6%,其中港珠澳大桥春节期间游客通行。量达60万人次。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为广东省的旅游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会,同时也急需大批高素质的旅游人才投入到旅游强省建设中。(二)广东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1.广东省旅游人才市场分析。根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旅游直接就业人数2826万人,旅游间接就业人数7991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29%。虽然我国旅游高职院校数量逐年递增如表2,但广省仅有的69所旅游高职院校依旧不能满足行业的需求。旅游人才匮乏的原因一方面是学生自身对旅游专业缺乏深刻的认知,另一方面是鉴于自身能力、职业理想、行业薪水等因素。这些因素都造成了旅游人才市场供给不足,促使社会人员填补旅游人才的空白,造成从事旅游行业的整体素质偏低,旅游市场进入恶性循环。2.广东省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珠三角城市的部分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展开调查,研究结果如表3,总结了广东省高职院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学生既在学校接受与职业相关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又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的培训,以培养适应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二是工读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实行“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形式,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环境和岗位职责。三是“产、学、研”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不断的加强旅游实训基地建设,促进研究成果转化到企业应用领域。四是CBE人才培养模式。它是以学院和企业联合培养为基础,强调实践教学,打造具有“双证书+双技能+双素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3.旅游业发展呼唤创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旅游业的大发展为广东省的旅游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校应积极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的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瑞士的“洛桑模式”是传承了欧洲职业教育的特点,学院按五星级酒店建造,突出强调“以店为校,店校合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美国的旅游职业教育的教师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具有多年的行业经验,可以把行业新动态和新问题带进课堂,目的在于培养实操型旅游人才。加拿大课程设计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不仅注重学生专业技能,更注重学生终身学习理念的培养。“以人之长补己之短”,无论是旅行社、景区、会展还是餐厅和酒店,需要的不仅是具备扎实知识基础的人才,更是能够独立进行服务和操作的一线人才。

二、广东省高职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因循守旧。目前绝大部分的院校开设了旅游管理、酒店管理和会展管理等课程,但针对海陆空旅游、医疗康养旅游、滨海休闲旅游、冰雪旅游和红色旅游等新业态的课程较少,导致我国旅游业新兴行业的专业人才匮乏。课程之间知识点重复,知识结构松散,未形成科学的课程体系。如《导游基础知识》《客源国概论》和《中国旅游地理》课程,关于我国部分地区和世界客源国的知识点重复教学。有些院校想把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培养成“杂才”,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课程设置上尽可能面面俱到,但结果却不尽人意,导致学生出现对所学专业不专,对其他行业不通现象。此外,部分院校选修课的开设并非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而定,而是根据在校任课教师能承担的课程的来定。(二)教学手段千篇一律。旅游是“知识+技能”型的行业,从业人员除了需要掌握大量的旅游专业的基础知识和人文知识外,还需要有精湛的服务技巧。但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的教学,多是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的教学,且上课地点多集中在教室,内容比较枯燥。甚至部分教师照本宣科,使学生感受到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无法给他们今后的工作提供任何指导意义,从而丧失对学习的热情。班级制授课使教师很难把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得不到老师的关注,上课注意力容易转移。我们身处信息爆炸的数字时代,学生日常可以通过微信推文、小程序和微课等渠道接触不同的信息,这无疑给教师教学内容新颖性、内涵性、广博性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对应用性强的旅游管理专业,传统的单向灌输型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合学校教育的要求。高职院校应该结合旅游专业的特点、学校的实际情况和旅游行业发展新业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深入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三)实习模式按部就班。高职院校大部分都采用了理论学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的模式,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每个阶段所经历时间有所差异。企业追求经济效益,学生的实习任务模糊,导致实习生很容易沦为企业为了缓解旅游旺季的廉价劳动力。由于一线工作任务繁重,老员工自顾不暇,实习生易犯错受责罚,工作积极性受阻。大部分院校的实习教师通过微信、QQ和电话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远程指导,学生对实习问题的反馈,企业和实习生往往各抒己见。学生短时间难以适应旅游企业的严格规章制度,待遇工资低廉和缺乏奖励机制都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实习生的不满。学生的过高期望与现实相碰撞,极易导致对旅游行业失去兴趣。部分高校全然忽视学生个人意愿、职业规划和专业对口等问题,盲目将学生推向企业。学生反映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又继续将下一批学生送往企业,如此恶性循环。(四)教师素质良莠不齐。“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教学中占主体地位,教师的自身素质、知识程度和技能技巧等都决定着教育的质量。首先,从教师聘用来看,旅游院校的毕业生,虽精通教学内容,但未接受专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熏陶,缺乏专业的授课技巧,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热情。部分教师实践经验薄弱,无法理解旅游企业经营管理的艺术。一些从地理学、历史学和语言学等其他学科“转行”或“跨行”的教师,缺乏对旅游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必要的旅游行业实践经验,难以承担应用性学科的教学。然而有丰富行业经验的人或旅游职业教育专业毕业生,受教师聘用制度(如学历、职称、编制或待遇等问题)的束缚难以进入高校。其次,面对学生的违规现象,教师对学生罚站不敢站久,批评不敢说重,以免学生反应过激,在网络舆论放大效应下给自己带来麻烦。高职院校的教师除了日常上课外,还要积极参与职称评定、科研项目、职业竞赛、行业培训、授课比赛和企业挂职锻炼等工作,留给教师自我提升的时间非常紧缺。最后教师队伍的待遇仍然偏低,高层次人才的引进难度仍然很大,缺乏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

三、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一)合理设置课程。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目是让学生成为旅游行业需求的实用型的人才,旅游专业的课程设置不仅与旅游行业的需求相贴合,还应该根据学生办学层次、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以及所处地区的旅游资源特色来定。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被分为基础课、核心课、选修课、素质课和实践教学等环节,课程的考核都是以职业能力为标准,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职业资格考试,拓宽学生的就业面。为了顺应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发展大格局,又因广东省毗邻港澳地区的天然优势,要求旅游专业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粤语和英语,同时初步掌握一门第二外语。旅游专业学生还应开设公共关系、中外礼仪和旅游美学等课程,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礼仪风貌,更好地适应涉外旅游工作的需要。随着5G技术的发展,旅游景区管理的智慧化,VR旅游和体验旅游的出现,要求旅游专业的学生需要熟练操作计算机和了解数据挖掘的知识。此外,学院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鼓励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参与志愿者、扶贫支教和文体竞赛等活动,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情操。(二)创新教学方式。同一门课程的教学方法不应千篇一律,应是灵活多样的。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应根据教学科目的性质、学生的经验知识、教师授课风格来定制。一般情况下,针对知识点繁杂的《导游基础知识》课程,可以采用知识竞赛的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强化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并提高学习效率。针对实践性强的《导游业务》课程,可以使用角色扮演法,熟悉掌握导游带团服务技巧。针对时效性强的《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可以结合抖音、小红书、微博等网红景点和时事热点话题,引导学生分析旅游案例,借此提升学生发现、探索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应用性强的《旅行社计调业务》课程,采用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小组合作方式,共同模拟旅行社计调业务的线路策划、产品组合、销售组团等全过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勤动手、勤思考、勤探索的能力。课余时间,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团体组织专业技能活动,如导游讲解大赛、旅行社创业大赛、铺床比赛等,激发学生学习乐趣。此外,部分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可以借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其开发成慕课、微课或者精品课程,分享给所有旅游爱好者。(三)强化实践平台。学院重视校内外实训,促进理论知识和岗位需求相对接。首先,学院要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特性,为学生提供实训基地,比如建立三维实景导游实训室、旅行社模拟沙盘实训室、旅游信息软件一体化实训室等。实训室能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开拓创新的能力,给予学生沉浸式漫游体验,激发学生对旅游知识学习的热情。其次,学院还应采用联合办学、订单式培养等方式,与校外实践基地合作。学院应轮流委派指导老师随同学生一起下企业实习,一方面教师可以密切关注学生的实习动向,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到企业挂职锻炼,为教学和科研搜集宝贵的一手资料。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对学生实习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纠错,为学生普及人际交往技巧、文化知识和应急能力等内容。实习不仅关乎着学生的未来发展规划,还与学院的就业率、办学实力、招生状况密切相关,因此学院在校内外实训方面,应结合旅游行业的需求不断优化实训方案。(四)调整师资队伍。旅游是一个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的产业,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一方面需要扎实的旅游理论功底,懂教育学和心理学,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要求教师有丰富的旅游从业经验和高超的旅游实际操作经验,做到能动口、能动手、能讲解,并能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惑的“文武双全”型的教师。建立一批“文武双全”的高素质教师需要做到几下点:在教师聘用上,要严格筛选教师资质,保证教师有丰富的职业经历和过硬的职业技能。同时可以聘用行业一线经验丰富的人员或者兄弟院校的骨干教师来校任教。在教师培训上,定期委派一批优秀的专业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院校进修培训,鼓励教师每隔2~3年到旅游企业挂职锻炼,保证教学不与行业脱轨,同时定期邀请旅游企业资深人士和知名的专家学者到校宣讲,帮助教师了解旅游发展最新动态,充实教学内容。在教师制度上,建立和完善教师激励制度、教师考评制度、继续教育制度和实践锻炼制度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深化学院人事制度改革,以此促进教师队伍的良性运转。在教师待遇上,确保教师的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此外,保障教师的健康体检、住房、休假和旅游等方面的优惠,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奖励机制,以此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和高层次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我国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和实践平台的搭建等内容应根据旅游行业需求不断完善。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适应旅游发展新业态的专业人才,为实现建设旅游强省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叶林,宋星洲.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协同创新系统:基于规划纲要的视角[J].行政论坛,2019(3)

[2]卢杰,陶嘉.地方高校应用型旅游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职教论坛,2016(35)

[3]吴必虎,唐子颖,蔡利平.美国大学中的旅游研究(二)——旅游及相关专业的教学体系[J].旅游学刊,2002(5)

[4]王帅辉.产业融合背景下国外旅游高等教育改革经验与启示[J].中国市场,2016(47)

[5]沈红.高校涉外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5(3)

[6]李俊.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五年制幼师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7

[7]周悦.看国外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J].劳动保障世界,2017(19)

作者:黎翔 涂艳 单位: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职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7500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