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高师职前卓越幼儿教师培养

高师职前卓越幼儿教师培养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9-04-09 10:37:22 | 移动端:高师职前卓越幼儿教师培养

高师职前卓越幼儿教师培养 本文关键词:师职,幼儿教师,培养,卓越

高师职前卓越幼儿教师培养 本文简介:摘要:幼儿教育发展质量受幼儿教师素质制约。在发展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卓越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园一线专业引领者起着骨干带头作用。职前卓越幼儿教师的培养由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承担,高师院校要明确卓越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研究培养机制,积极探索培养高质量卓越幼儿教师的实践路径。关键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卓越幼儿教

高师职前卓越幼儿教师培养 本文内容:

摘要:幼儿教育发展质量受幼儿教师素质制约。在发展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卓越幼儿教师作为幼儿园一线专业引领者起着骨干带头作用。职前卓越幼儿教师的培养由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承担,高师院校要明确卓越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研究培养机制,积极探索培养高质量卓越幼儿教师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卓越幼儿教师;培养

1“卓越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

卓越教师的研究是在关注教师队伍建设与质量提高的背景下兴起的,国内对卓越教师的研究也是近几年才开始。有学者从卓越教师的角色内涵、关键特征及素质结构、成长的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国内近些年发表的相关卓越教师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发现还缺乏对卓越教师的全面系统的研究,对“卓越教师”内涵的认定还没有形成相对一致的认识[1]。而在“卓越幼儿教师”的研究方面,仅有介绍美国优秀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文章,真正对卓越幼儿教师的研究几乎没有。尽管教育部于2011、2012年相继颁布了《幼儿园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以下简称《专业标准》),这些标准对高师院校培养幼儿教师起到了一定的规范和支撑作用,但它们是从一般意义上对一名合格幼儿教师所应该达到的专业基本要求和基本规范[2]4。而对“卓越幼儿教师”或“优秀幼儿教师”的标准要求或内涵的描述还处于缺失阶段,这给“卓越幼儿教师”计划的开展带来困惑对培养未来幼儿教师的高师院校非常不利。从“卓越”的本意来看,意为超出一般,那么“卓越幼儿教师”就应为优秀突出、超出寻常的幼儿教师,也就是超出《幼儿教师专业标准》提出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方面的基本素质和条件。“卓越”是在《专业标准》基础上的更高的要求,是对幼儿教育实践和质量发展要求的回应,也是为幼儿园教育更好有序、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保证。相较于《专业标准》和其他如中小学卓越教师,卓越幼儿教师应该具有自己的专业发展要求。笔者认为应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对卓越幼儿教师的师德与专业态度的个性特征要求。师德与专业态度是教师职业的基准线。几乎所有关于教师的研究都会把高尚的师德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幼儿园教师的教育对象是身心发展迅速、可塑性强、同时易受伤害的幼儿。卓越的幼儿教师尤其应该符合幼儿教育职业道德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应该建立在幼儿教育职业准则基础之上。卓越幼儿教师还需要有良好的个性特征,包括个人品格、稳定的情感特征、健康的心理与身体。除了《专业标准》提出的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热爱幼儿等基本要求外,成为优秀的幼儿教师还应该具备如乐观、奉献、聪慧、乐群、主动、敏感、毅力等等在日常生活与交往中外显出来的行为特征,这些个性化特征是优秀教师高质量教学行为的重要素质,是支持个人思想、态度、行为的持续动力。而这些品质特征都不是短期内可以养成的,而是与个体的长期生活与学习经验紧密联系。1.2卓越幼儿教师应该形成自己的儿童教育与教学哲学。人们的行为总是受一定的思想支配。卓越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更应该依据一定的系统教育与教学哲学作为路标,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建立在对幼儿所持有的观念与信仰之上。现实中的幼儿教育表现出的“小学化”“特色化”等现象,很多都是因为教师没有形成自己对幼儿教育的科学认识,存在大量的为了各类应试等活动而表现出的外在形式的“浅阅读”,对儿童发展与教育理论的肤浅理解导致教师行为过多地表现出传授“知识化”、教学“技能化”。教师教育哲学是建立在个体对人的生命哲学认识的基础上的,个体对自己、他人以及生命的观念会融入并且决定幼儿教师的教育哲学。卓越幼儿教师必须结合自己的成长生活经历,系统学习有关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理论知识,逐步建立自己的教育观念,形成自己对儿童发展与教育的信仰与价值观念,进而影响自己对儿童本性、对教育目的、对知识、对教师角色与教学行为的理解与认识。卓越幼儿教师会在自己科学的教育哲学观念下高质量地指导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实践活动。1.3卓越幼儿教师需要具有充分体现幼儿园保教结合基本特点的知识结构。目前我国幼儿园教师的知识结构与幼儿园教育改革的需要之间存在很大差距,成为阻碍幼教质量的一个重要问题。社会的大变革,“儿童的学习目标已经发生了变化”“人们对儿童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的期望值大大提高”[3]193。这给幼儿教师施加了更大的压力。拥有知识的人才能当老师。但教师应该具有哪些知识?国内外有不同见解,如美国教育专家舒尔曼认为教师应该具备:学科内容知识;一般教学知识;课程知识;学科教学知识(PCK);学生及其特征知识;教育环境知识;教育的目的、目标、价值以及他们的哲学与历史基础的知识等七类。科克伦、德鲁特等人从动态知识观和建构主义的视角提出学科教学认知(PCKg)。辛涛等人的研究认为教师的专业知识分为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综合相关研究成果,教师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学科性知识、教学策略知识、学生知识和文化知识。而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知识除了具有所有教师应有的共性,也有其特殊性,它们是教师师德、专业信念和专业能力的认知基础。《专业标准》中将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分为“儿童发展知识”“保育教育知识”和“通识性知识”。对此,冯晓霞教授有具体的解读[2]80。卓越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培养也应该基于此要求,不同的是对卓越幼儿教师,提出更高要求,更多地体现出“理解”“掌握”“综合运用”“灵活”“精通”等要求。此外,还要增加阅读量。因为“早期儿童教师必须拥有牢固的文科知识,才能把不同的学习经验概念化”[3]200。1.4卓越幼儿教师优秀的教育教学实践与反思能力。《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提出以“能力为重”,是基于现有的幼儿教师能力达不到要求,表现在对幼儿的理解、与幼儿的互动、有针对性地帮助每个幼儿发展的能力等方面。教育实践能力是教师对幼儿施以积极影响、引导幼儿发展的基础。作为卓越幼儿教师,要使幼儿教育高标准高质量,除了具有典型的个性特征、教育信念和相关知识外,在标准提出的要求基础上具有的从事课程开发与教学的技巧的实践能力,是一个既有传统上要求的多才多艺的人,更是一个基于对儿童的理解及所形成的教育哲学与信念基础上的全方位、综合性的多面手。通过实施多种多样的实践和提供充足丰富的资源,帮助儿童健康、有意义地学习,促进每一个幼儿在知识、技能、道德、个性、社会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专业标准》提出“终身学习”的理念,强调幼儿园教师要具有不断进行专业化学习、实践、反思和提高的意识与能力。为防止因为教师的肤浅理解而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卓越教师需要具有对自己的知识、能力、教学实践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和总结。作为专业人员的重要责任,通过各种方式的反思实践能够扩展教师自身的知识基础,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也能够从实践性教学的革新中汲取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提炼自己的教育理论,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2高师学前专业“卓越幼儿教师”培养的系统构建

2.1学校层面的系统政策保障。“卓越幼儿教师”培养是教师培养的新形式。学生的成长离不开环境支持,尤其是学校提供的专业发展机会,这就需要积极探索卓越幼儿教师的培养模式,为他们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与环境。而培养单位需要从学校层面、从职前到职后进行系统研究,构建宏观的整体培养架构。首先是确立科学的培养目标定位。在系统研究教师教育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明确有别于传统师范教育的卓越幼儿教师的发展特点与培养目标,构建行政管理、人事关系、课程设计、经费保障、社会合作等方面的政策保障支持系统。其次是对在校学生的选拔与培养的措施。在具体操作中,对学生如何进行选拔?何时选拔?规模的确定?单独编班还是混合教学班?退出机制等等需要有明确的路径。积极探索激励机制,帮助学生树立专业发展目标,培养专业情感与信念,形成期望效应。而在具体的培养过程中,对呈现出的问题的校正、修改、调整等也应该给予一定的空间。2.2课程计划的落实。高师卓越幼儿教师的培养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结合卓越幼儿教师的特点要求,通过具体的课程计划对培养目标落实。在课程的设计上,应该打破传统的重技能、轻理论与实践运用、轻学生情意发展的老路,秉持“儿童为本、实践取向、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参照教育信念与责任、教育知识与能力、教育实践与体验三个课程目标领域的划分,以教师发展的整体性、持续性、专业性、研究性、个性化等为能力发展导向原则,构建以幼儿为本的专业情感、宽广的学科知识体系、通透的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理论、扎实的专业技能,以及实践与反思的体验等完整的课程体系。在课程的设计上,注意各领域模块的相互协调与平衡。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注意对当前国际、国内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思想、理念、实践的介绍与比较研究,帮助学生辩证思考,形成自己的教育哲学与信念。在课程实施方式方法上,采用诸如研究性、参与式、实践性等灵活的新形式,激发其学习兴趣。在课程考核方面,也应该采取多种评价形式,赋予教师更多的专业自主权,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为学生主动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条件。2.3高素质教师的支持。卓越幼儿教师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教师的引领。高素质的教师在师德人品、教育信念、知识结构、教学风格、学术研究等方面的魅力能够让学生产生向师性。“亲其师,信其道”,能够在潜移默化、春风化雨中帮助学生在人格修养、情感升华、专业信念、发展动机等方面得到自然的发展。目前各高师学前专业大多数都是最近一些年快速发展起来的,在教师的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的情况下,要进行卓越幼儿教师培养,就需要对现有教师队伍进行整合,在基于学前教育专业卓越幼儿教师培养的整体框架下,校内校外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导师制与研究性结合,开放选择视野,形成各学科方向相对齐全稳定的培养团队。这本身也是相互学习、教学相长,促进教师队伍专业成长的一种方式。在专业教师团队建设中,团队负责人的选择尤其重要。不仅需要有一般教师的高素质特性,还需要有高度的全面的专业把握能力,能够站在专业高度统筹协调专业发展;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能够基于对专业和事业的信念与责任,聚拢教师团队一条心,引领学生群体同努力。有愿意奉献付出的出色领头人物,才能保证整个团队的整体积极向上与可持续发展,才能收获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效果。2.4过程性支持系统。卓越幼儿教师项目必须通过具体的培养过程落实。在具体的幼儿教师培养过程中,必须遵循教师教育一般的规律。通过建立完善的教育教学制度、奖励激励制度和良好的学风教风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依据《专业标准》的高标要求,落实未来卓越幼儿教师的素养养成的过程性,通过课堂教学、课外阅读、学术参与、实践活动、综合性活动等常态式过程性的形式,注重质量监控,帮助学生在情感信念、专业认同、学习动机,特别是专业能力方面的养成。

3高师卓越幼儿教师培养的对策思考

3.1坚持师德为先,重视专业情感与动机的培养。幼儿教师工作对象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必须以师德为先,并自觉转化为专业的情感与行为。从师范生到卓越幼儿教师漫长的发展道路过程中,必须研究人的情感态度转变的发展规律,通过具体的知、情、意、行的潜移默化养成,帮助学生建立对幼儿教育的热爱与信念。从学生的现实看,在选拔卓越幼儿教师项目学生过程中,坚持“自愿、公平、选优”原则,优化生源结构,应引导学生认识本项目的现实与长远意义。比如:与其他专业相比,国家与社会对幼儿教育的重视程度高,就业率高,未来发展潜力大。采取多种形式持续引导、鼓励学生对本项目的向往,产生成为未来卓越幼儿教师的期望效应和自我效能感,从而自觉地在情感态度、学习习惯、意志行为等个性特征方面向卓越幼儿教师的要求迈进。3.2落实幼儿为本,重视知识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建构。教师培养本质上就是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做”及“为什么做”。在引导学生专业发展的过程中,理论的掌握很重要,缺乏理论支撑的幼儿园实践活动是一种盲目的活动。学前师范生未来教育的对象是幼儿,以幼儿为本位是不容置疑的。培养学生必须要尊重、理解幼儿,而幼儿教育就是幼儿与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此前提下的理论与实践关系不是完成课程计划,而是要求在观察幼儿园教育教学现象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生活、思考,转化建构自己的教育哲学体系,并善于运用所学理论与自己的体会分析和解决幼儿园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卓越幼儿教师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必须全盘考虑、系统建构课程实施措施。在理论课程学习中,要建立高校教师定期到幼儿园调研、听课制度,让教师真实感受幼儿园教育发展现状,活化高校课堂,提高理论教学质量。要改变一人包办一门课程的传统做法,结合各人的研究、理解与经历,可以尝试微课组合的形式,在一些课程的某些章节,聘请一线幼教名师讲授,或实行一定区域内高校教师的交叉授课,或聘请学有所长、研有心得的社会人士授课,对学生而言,可能更具吸引力,提高学习深度、广度,激发学习兴趣。由于卓越幼儿教师项目学生人数较少,依据责任制度,可以通过建立导师制,组建学习团队。可以通过考核筛选高校内的优秀的理论与研究导师,也可以选聘地方一线优秀的实践导师,通过导师的人格魅力、治学态度、教学风格以及团队成员间尊重、合作、支持、协调等品性的渗透养成,在导师与团队的熏陶下,在理论、幼儿园实践、生活、交往过程中,奠定未来卓越幼儿教师发展坚实的理论基础、思想基础和人格信念。为打破理论与实践的藩篱,可以通过建立高校—幼儿园深度合作互动互惠关系,在教学科研、教师培养培训等方面从制度上捆绑拉近相互间的空间与情感距离,为沟通理论与实践、研究与反思、交流与合作搭建便利平台。3.3突出能力为重,在强调知识技能掌握的同时,加强思维训练。教师教育是专业发展的教育,更是从业教育。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取向上,《专业标准》强化了能力的地位,而在实践层面,由于幼儿教师的专业能力尚达不到专业标准的要求,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等文件精神的深入贯彻遇到了极大的阻力,幼教质量得不到提高。一直以来,传统的幼儿园教师过多地强调才艺技能方面,要求是多才多艺的多面手,而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却又以“教”为中心,以讲授为主。幼儿发展特点与幼儿园教育特色体现不出来。卓越幼儿教师培养应从源头上给学生科学的能力引导。我们应该认同幼儿园教师是多才多艺的多面手这一基本认知,师范院校要汲取传统特色中的有益成分,这是构建学生师范特色的重要抓手,但应该反思对教师基本功的认识,如何整合为专业背景下的幼儿教育师范生基本功训练与能力运用,而不是简单的技能才艺相加。需要从卓越幼儿教师的高标要求上,在教师情感个性、教育信念、学科知识、理论与实践运用上整合。幼儿园教师的专业能力具有全方位、多方面、综合性等特殊性,要具有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综合能力,在《专业标准》中具体为环境创设与利用、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教育活动的计划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七个方面。在卓越幼儿教师项目培养中,按照专业能力的基本面,以高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理论与知识,明晰职业规范、师德要求和专业理念与能力要求,结合幼儿园教育的实践,养成自觉运用专业理论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理念和态度转化为良好师德行为,理论与知识转化为实践智慧的过程。而培养落到实处就是要整体系统谋划,全程参与,学思行结合。实际上,幼儿园的保育与教育工作是全面复杂而琐碎的,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转化是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学生在参与中自觉主动思考与灵活运用、强化、扩展和改进自己的专业理论和专业知识,逐步具有处理日常事件、组织各种活动的能力。“教师教育的使命是帮助教师形成反思自身观念的能力,培养元认知能力,这种能力会帮助他们根据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策略与方法。”[3]197专业自主特征在幼儿园教师中表现较为明显,幼儿园课程的生成性和丰富性特点有利于教师教学个性的形成。后现代课程观认为,课程是参与者主动建构的过程,是学习者对事物或现象解释和理解的过程,这意味着卓越幼儿教师职前教育既要强调职业的能力需求,又要重视思维的系统化训练,特别是反思能力,以彰显教师的动态、发展特征。思维训练一般侧重于三个层面:一是思维的严密性。所谓严密性,强调的是因与果的对应关系。幼儿教育内容的启蒙性导致人们误认为只要知识丰富就可能是好老师,这是一种认识的误区和传统的偏见。严密性思维有利于主体形成严谨务实的工作和学习态度,亦有利于主体向研究者的转化。二是思维的创造性。创造性思维指在已有知识或经验基础上寻求新关系的思考过程。加强创造性思维训练,这是卓越幼儿教师在培养中形成自己教育思想哲学需求自然在教学中的体现,是未来幼儿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基本价值取向。在培养中,应通过发散性思维、反向思维、变通性思维等形式,训练学生从不同角度对问题进行质疑,培养辨别、比较、概括、抽象的能力。三是反思能力,在学习、生活过程中将自我与教育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进行主动的思考、评价、探究、调控、改进。在卓越幼儿教师培养过程中,不断通过各种形式与机会保证学生形成思维风格与习惯。3.4围绕整体发展,开展多种活动,丰富学习生活。培养目标的实施过程是一个非常复杂、受诸多因素影响的过程,必须客观认识学生的发展特点与时代特征。漠视个体的生命体验,罔顾学生学习的行为和方式,不会培养出优秀的未来教师。卓越幼儿教师的高标要求以尊重学生主体发展特性为前提,尊重其发展过程中的情感、兴趣、生活。要让学生体会到快乐、成长,而不是感到压力与负担。客观上,在现代生活个性化、电子信息化、电子游戏化等为特征的背景下要求学生,特别是以青年女性为主的学生群体既要处理好动与静、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运用的关系,又要在道德修养、专业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实践思考等方面德才兼备、多才多艺全面高标发展,就要建设符合现代学生特点的学习文化,形成具有渲染渗透性的氛围,需要教育者付出额外的努力。为维持学生持续的学习动力,除了在课程设计、内容更新、教学方式、考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还要围绕幼儿园教师专业整体发展的高标要求,基于情感态度、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与能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丰富学习生活。学前教育专业传统的技能学习活动、实践活动是调动学习积极性的好方式。可以拓展活动形式,依靠专业素养,搭建活动平台,如通过举办学生学术创新活动(小论文、读书交流会、学术沙龙、创办学术刊物等),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思考与研究素质;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做导师的学术助手,定期的幼儿园观察、观摩,交流研讨,跟岗实习等,激发学生参与,提升实践反思素质;借助各种社团活动,结合专业所学,把专业与活动运用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品格与综合运用能力的养成;还可以扩大活动范围,参加国内的一些学术会议、赴国外交流、和兄弟院校卓越教师班互动、牵手相关专业研究生等,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术自信。通过活动机会,逐步把平时的所学、所思、所为整合提高为综合的能力,为职后成为卓越幼儿教师奠定雄厚基础。卓越幼儿教师职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需要科学合理地认识和实施卓越幼儿教师项目。只有把培养置于整个系统之中,既注意职前素质基础高质量的发展,又重视职后能力发展可持续性,才能体现出研究的价值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周春良.卓越教师的个性特征与成长机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14.

[2]教育部师范司组编.《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美]芭芭拉•鲍曼,等.渴望学习[M].吴亦东,等,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作者:夏如波 单位:淮阴师范学

来源:网络整理 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高师职前卓越幼儿教师培养》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6196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