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什么叫命题立意

什么叫命题立意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3:53 | 移动端:什么叫命题立意

篇一:命题立意的创造性

1.命题立意的创造性

新的《考试说明》指导思想要求:“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近几年高考中,这一主导思想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许多考题所涉及的内容通常是在课堂上没有直接学过的内容,要求考生要读懂题目的材料,并从中挖掘出所需的有用的信息,参透命题的意图,更为重要的是要运用已有的知识,结合题中提供的信息,灵活机动地进行知识的演绎归纳、综合分析、迁移变化,最后准确地作出解答。如:

(06年)17.(16分)

宇宙中存在一些离其他恒星较远的、由质量相等的三颗星组成的三星系统, 通常可忽略其它星体对它们的引力作用。已观测到稳定的三星系统存在两种基本的构成形式: 一种是三颗星位于同一直线上, 两颗星围绕中央星在同一半径为 R 的圆轨道上

运行;另一种形式是三颗星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项点上, 并沿外接于等边三角形的圆形轨道运行。设每个星体的质量均为 m。

(1) 试求第一种形式下, 星体运动的线速度和周期。

(2) 假设两种形式星体的运动周期相同, 第二种形式下星体之间的距离应为多少? 一般考生只接触到卫星围绕行星、行星围绕太阳运行的问题, 但本题在命题时以“三星体”的模型为题材, 精心设计出“两颗星围绕第三颗星运转”和“三颗星围绕它们中心运转”的问题。 这要求考生能将圆运动知识、牛顿运动定律及力的合成迁移到这些情景之中,实现知识和方法的科学探究价值。

(05年)12.(11分)

热敏电阻是传感电路中常用的电子元件。现用伏安法研究热敏电阻在不同温度下的伏安特性曲线,要求特性曲线尽可能完整。已知常温下待测热敏电阻的阻值约4~5Ω。热敏电阻和温度计插入带塞的保温杯中,杯内有一定量的冷水,其它备用的仪表和器具有:盛有热水的热水杯(图中未画出)、电源(3V、内阻可忽略)、直流电流表(内阻约1Ω)、直流电压表(内阻约5kΩ)、滑动变阻器(0~20Ω)、开关、导线若干。

⑴在图8(a)的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要求测量误差尽可能小。

⑵根据电路图,在图8(b)的实物图上连线。

⑶简要写出完成接线后的主要实验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8(a)

图8(b)

本题要求考生在理解伏安法测电阻实验及热敏电阻的伏安特征两知识点的前提下进行分析综合——将原实验中定值电阻改为热敏电阻,进行类比,要求学生能从自我突破的新视角来研究问题,从而认识到知识的新功能、新用途、新价值。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与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篇二:命题作文立意

课题: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指导---- “以问领想”法

教学目标:1、明确命题作文的命题方式

?2、学会使用“以问领想”法,使自己的作文立意更开阔、深刻。 ?3、针对题目中的“你”来进行审题立意训练。

教学重点:1、明确命题作文的命题方式

?2、学会使用“以问领想”法,分析题目。

教学难点:针对题目中的“你”采用“以问领想”法使自己的作文立意更深刻。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最近我们进行了三次作文写作,命题作文的题目分别是:我读懂了你,留得往事成回味,你是我的老师。通过老师的批改和自己的修改,你能否说说这三次作文你在审题和立意时遇到了哪些问题?(鼓励学生思考自己的习作,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看来大家的困惑还真不少,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怎样才能审好文题,让自己的作文深刻脱俗。

二、明确概念

《悄悄地提醒》

1、谁在悄悄地提醒?

2、悄悄地提醒谁?提醒的对象是谁?

3、什么时候悄悄地提醒?

4、提醒的内容是什么?

5、为什么要悄悄地提醒?

6、怎样悄悄地提醒?

问题整合:

什么<动作的发出者>在什么时候(情况下)怎样<方式、手段>悄悄地提醒谁<对象>干什么<内容>?为什么要悄悄地提醒?

所以,这道作文题其实就是将相应的答案镶嵌进去,完成文章内容的提炼,以此确定文章的写作方向<提纲>和主旨。

1.“你”是谁,写一个 “你”,还是写几个 “你”?

2.为什么要握住你的手,即握手的背后是什么?

3.既然想要握手,肯定是有一番话语要倾诉,此中的情感是什么?或者对生活有什么认识要交流?

4.“手”在题目中既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重点在抽象意义上。“手”在这里指人物(“你”)的精神,非物质的东西。因为“你”有这个(“手”),所以才想“握住你的手”。想“握住你的手”,也是因为这个与“我”产生了心灵的共鸣。从而,揭示出文章的主题。

“我最想依靠的人是你”“让我握住你的手”

篇三:浅谈以知识立意和以能力立意

浅谈高考试题中的命题立意

湖南卢小柱

随着普通高考和高校招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考命题思想也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由原来的以知识立意逐渐向以能力立意过渡。那么,以知识立意和以能力立意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关系如何?它们对高考招生有什么影响?下面谈谈我的浅见。

1、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是相互联系、相辅相存的,没有无知识的能力,也没有无能力的知识。因此,知识与能力没有明显的界限来划分,它不象苹果和香蕉那样是不同的两个物体。没有知识的人谈不上有很大的能力,没有能力的人也不可能学到很多的知识;但反过来,有很多知识的人,能力未必很强,有很强能力的人,知识不一定是最多的。正如“神童”如果不学习文化知识,是绝对考不起大学一样。那么知识和能力到底有什么样不同呢?

我们可以这样来理解:如果把苹果看作知识,那么想办法摘取树上苹果的过程应该是一种能力。对于学生来讲,教材上的公式、定理等是前人已经获取并总结出来了的知识,学生想办法去理解它并把它变为自己知识的过程则是一种能力,用这些公式、定理等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也是一种能力。“换元法”是别人总结出来的一种解题方法,你知道用这种方法去解题,是知识多的体现,如果你在解题过程中探索出了另一种方法,比如“配方法”,则是一种能力。一道新的试题命出来后,你能用所学知识较快地解决出来,是能力强的表现;但如果你不会解,参考别人的思路去解答,则是一种学习知识的途径,很难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因此可以这样讲,知识是指通过各种途径所获得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或经验,它可以是前人留下来的、或从书本上学到的、或通过自己的社会实践等获得的;而能力主要体现在运用所获得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等去探索、分析或解决具体实际问题的过程

中,即以能力立意命题是侧重于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而以知识立意命题是侧重于结果和知识的再现等。

下面,我们可以用如图甲所示的图线来抽象描述知识和能力的关系。图中横轴表示知识,纵轴表示能力。由图线可知,随着知识的增加,每个人的能力都会不断地提高。不同的图线表示不同的人(图中为甲、乙、丙三位同学的知识—能力图线)其能力随知识的增长快慢不

同。图中虚线表示三个同学的知识相同时,他们的

能力并不相同;同样的道理,如果作一条水平虚线

的话,则表示同一能力下,三个人的知识并不相同。

2、过去的高考中,注重以知识立意命题 甲图知识

在过去的高考中,主要体现了以知识立意命题的原则。其特点是:首先必须是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规定的知识内容,试题的覆盖面要大,应该覆盖考试大纲中的大部分内容,试题也不能怪、偏、难。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多少和掌握情况,而对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却考查不够。即试题的设置目的主要是为了考查某个知识点(比如某个公式、定理等),试题模型大多是建立在一定知识点上而客观世界中并不存在的虚拟模型。

因此,在高考招生中就出现了一些这样的现象:一些平时综合能力较强的同学在高考中失利,没有考取相应的大学;而平时读死书、对考纲规定的内容掌握得较全面而能力不怎么强的学生却考得相当好,即过去所谓的“高分低能”现象。

3、“3+x”高考试题中,重在以能力立意命题

在“3+x”高考中,“x”指的是综合能力测试。其意图正是针对过去高考中的不足,要着重考查学生的能力,即综合应用所学各科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在过去单科知识解答问题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大步。从2000年江浙地区的高考综合测试题可看出,综合科目的命题不再注重知识的覆盖面,也无重点与非重点知识之分,对考纲也有所不从,其原则是:源于教材,但

不拘泥于教材;源于大纲,但不拘泥于大纲。因此,只要是学生所学过的知识都有可能被考查,对没有学过的知识在给出一定的信息后,也有可能被考查,其考查方式是:给出一具体的实际问题(其中包含的知识内容是复杂的,是多方面或多学科的,同时也可能无重点与非重点知识之分,因为它不是针对某个知识点而命的试题),然后要求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的多科知识进行解答。重点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或探索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目前的许多实际问题,如能源问题、环保问题等,都是学生没有学过,教材上也没有的知识,教师也没有综合地讲过问题中所包含的各科知识,因此对学生来讲完全是新的知识,让他们去分析和探索,就是一种能力。当然也考查了知识,如果头脑中没有相关知识也是解答不了的。

因此,对于这两种命题思想,可以用下面的比喻来形象地说明他们的关系:学生通过中学阶段的学习,已学完了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就好像打仗前兵器库中已备好了打仗所需的各种武器弹药,过去的考试中主要检测你使用每一样“兵器”的情况,是“一对一”的关系,因此“兵来将挡”“火来水淹”,只要你兵器库中有相应的武器就不怕;现在的“3+x”考试则是考查综合运用的能力,是“多对多”关系,即敌人是大面积来,而且所带武器也非常隐蔽或多样化,你必须先通过侦察然后灵活地选用相应武器才能战胜他。这样一来即使兵器库中的武器弹药非常多,如果不能灵活地利用也打不了胜仗,而武器弹药不一定多的人,只要能灵活地选用却是可以打胜仗的。

4、以知识立意和以能力立意命题对高考招生的影响

由上面分析可知,知识与能力是相互影响的,不存在单独的知识和单独的能力,但两者也有区别,如在同一班级读完了本科的人,有的可以承担科研课题的研究,有的却不行;有的可以单独创业,有的则不行。这就是能力高低的体现。因此,高校招生应该招收能力较强的学生,才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

乙图反映了以知识立意和以能

力立意命题时在招生人才上的区

别。左图表示以知识立意命题时的

情况,即在同一知识线(一条竖直

虚线)上,录取知识多的人密度较

大(在虚线上的交点较密),能力强 以知识立意命题

乙图 以能力立意命题

的人较疏;如果考查的知识越多(即竖直虚线向右移)时,知识越多的人越容易上线,而知识较少、能力相对较强的人则越难上线。右图表示以能力立意命题时的情况,即在同一条能力线上(一条水平线)时,能力强的人上线密度大,而知识相对较多、能力较弱的人上线的密度较小,而且,如果试题考查的能力越强(水平线向上移),则知识相对较多、能力较弱的人越难上线。

从两种图线可以看出,不管哪种形式的考试,对于中等知识和能力的考生(这是考生中的绝大多数)来讲,其过线的几率基本上是一样的。不同的是以能力立意命题时,能力强的考生原理上讲都能过线,而知识相对较多、能力较弱的考生难以上线;而以知识立意命题时,知识多的学生从原理上讲应该都能过线,而知识相对较少能力又较强的考生不一定能过线。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该以能力立意命题才能较好地录取能力较强的学生。这也正是当今“3+x”高考改革的目的所在。


什么叫命题立意》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509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