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革命历史

革命历史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3:53 | 移动端:革命历史

篇一:中国十大革命圣地

中国十大革命圣地

上海、嘉兴南湖、南昌、井冈山、长汀、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北京等10处中国革命圣地,在中国革命、共和国创建各个关键时刻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军队建立,主要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最大贡献,当之无愧应列为中国十大著名革命圣地。

中国十大著名革命圣地按发生事件时间先后顺次排序如下:

一、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早期所在地--上海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秘密召开。会议进行至中途遭法租界巡捕的袭扰而被迫停会。之后“一大”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

上海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全市有近60处红色旅游景点,其中“一大”会址纪念馆、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龙华烈士陵园、宋庆龄陵园等景点都属于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中国共产党的摇篮--嘉兴南湖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

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秘密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一共13人,分别代表全国7个共产主义小组,50多名党员。会议进行至中途,遭法租界巡捕的袭扰而被迫停会。根据上海代表李达的夫人王会悟的建议,“一大”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

1921年8月初的一天上午,“一大”南湖会议正式开始,会议首先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一大”闭幕,使嘉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南湖由此成为革命圣地。

嘉兴南湖和杭州西湖、绍兴爱湖合称为浙江三大名湖。建成以革命摇篮为根本,以党的红色文化为纽带,以湖光绿色为基调,以旅游为向导的风景旅游区。茅盾的故乡-乌镇的老街和青石板路洋溢着水乡风情。

三、中国革命“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

南昌地处长江中下游,鄱阳湖西南岸,是唯一一个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三角洲相毗邻的省会城市,承东启西,纵贯南北,京九、浙赣、皖赣三条铁路交汇于此,是京九线上唯一的省会城市。

历史沿革--六千多年前,南昌就建有若干个原始居民点。至三千年前,南起青云谱北至艾溪湖,形成了古代南昌居民的聚集

区。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命颖阴侯灌婴驻守南昌一带。次年,灌婴率部在今南昌火车站东南约四公里的皇城(黄安)寺附近修建了一个方圆十里八十四步、辟有六门的土城,时人称之为灌城,系南昌建城的开始。

南昌之名始于西汉,寓“昌大南疆”之意。南昌城池多次变迁兴废,城名数易,别名诸多,其中汉称“豫章”、隋唐称“洪洲”、宋称“隆兴”,明代定名为“南昌”。1926年北伐军攻克南昌后开始设市。

英雄城市--南昌成为富有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是从1927年8月1日开始的,当时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八一南昌起义”,从此掀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这一历史时刻被载入中国革命史,也成为解放军的建军节的由来;南昌市则是成为中国“军旗升起的地方”,并且荣列我国“英雄城市”之列。

在这里,完好地保留了一批形成于上世纪20年代的革命旧址: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贺龙指挥部旧址、叶挺指挥部旧址、军官教育团旧址、朱德旧址,新四军军部旧址等。遍及南昌市区的这些革命旧址见证并记录着一段光辉的历史。

南昌文化--千年的悠久历史,赋予了南昌“物华天宝、人杰

地灵”红色故土、绿色家园、古色风情、特色魅力、金色田野,成就了南昌“雄州雾列、俊彩星驰”。

春秋战国时期,孔圣人的弟子澹台灭明“南游至江”,中原文化开始传入。西汉至清代,这里孕育了西汉高士徐稚徐孺子,晋代治水专家许逊,五代南唐的丹青家董源,宋代词宗晏殊,元代散曲作家刘时中,航海家汪大渊,明代天文学家欧阳斌元,明末清初“四大画僧”之一的八大山人朱耷和“三大医家”之一的喻嘉言,清代《四库全书》编辑彭元瑞、裘曰修和曹秀先等杰出人物。历代许多名士文人,如澹台灭明、梅福、王勃、张九龄、孟浩然、白居易、杜牧、韩愈、欧阳修、苏辙、朱熹、辛弃疾、陆游、杨万里、文天祥、唐寅、汤显祖、宋应星等,都在南昌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话轶事和不朽诗文。

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是毛泽东同志1927年秋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井冈山道路,这里群峰巍列,地势峻峭,四季景色迷人,具有雄、险、秀、奇、幽的风光特色。具有雄、险、秀、奇、幽的风光特色。

陆定一同志说:“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这是

对井冈山的高度概括和真实写照。井冈山既具有辉煌的历史,又有绚丽的自然风光,革命的人文景观与优美的自然景观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是一个集观光旅游、传统教育于一体的理想旅游避暑胜地.井冈山有迄今地球上同纬度保存最好的7000多公顷次原始森林,有被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誉为全世界仅有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的覆盖率达到86%,空气质量远远超过国家一类标准,可以说井冈山就是一座“天然的大氧吧”。

茨坪,是革命人文景观最集中的地方,是当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1927年10月27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队伍首先到达,随后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也率部到达。在这里,毛泽东等人一起领导井冈山军民建立了建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茨坪就是井冈山军事根据地的中心,也是整个革命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和后方单位的所在地。湘赣边界党的前敌委员会、特委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防务委员会、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部、军官教导队、军械处、新遂边陲特区工农兵政府、公卖处都先后迁来这里,毛泽东同志就是在这里写下《井冈山的斗争》这篇著作。这里的革命遗址都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对外开放。

茨坪是井冈山风景名胜区的中心景区,主要参观景点有:井冈山革命博物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井冈山革命斗争旧址群、

篇二: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发展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一、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概念与发展过程

二、中短篇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作家与作品

三、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长篇小说丰收

四、长篇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作家与作品※

五、寻求新的替代:革命英雄传奇

一、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概念与发展过程

概念:

革命历史题材因所具有的革命内涵而与中国文学传统中的历史题材严格区分开来,它特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历史,具体地说,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参与的三次国内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构成了革命历史小说叙述的主要对象。

开端:解放区文学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一开始就在表现对象和思想内涵上有着较明确的规范,并由此而同“历史小说”严格区分。至于在解放区创作的那批作品,也就成了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奠基之作。 特殊意义:革命历史小说承担特殊的意识形态功能和思想教育功能。

从意识形态方面来说,革命历史小说讲述的是革命之所以产生的必然性,人民由挫折、失败走向胜利的规律性,以及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推翻一切反动阶级取得革命胜利的合理性。 为了实现教育功能,革命历史小说高扬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艰苦卓绝中的乐观主义,生死考验而前的坚贞不屈,构成了革命历史小说中常见的场景和主人公的性格核心。由于题材的特殊性,革命历史小说在表现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时,往往比其他题材的小说更具有震撼力和崇高感。

发展原因:受到特别关注

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革命历史小说有着诸多良好的发展条件: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革命历史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许多作家亲身经历了这些伟大斗争,为英雄立传的激情和责任感促使他们把笔触伸向那些可歌可泣的业绩;建国前在战争控惚的岁月里作家没有足够的精力来从容地进行艺术构思,建国后和平的环境为他们提供了有利条件。

这些都使革命历史小说在建国初期能够迅速崛起,成为与描写农村生活创作并驾齐驱的两大题材之一。其涉及作家之广,创作成果之多,艺术水准之高,持续时间之长,在本时期的创作中都是独占鳌头的。

发展过程:

50年代至60年代初期

60年代:左倾思潮带来严重干扰

本时期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艺术特点

(1)强烈的故事体和纪实体特征

(2) 革命历史小说的成熟,集中地体现在长篇小说创作上,其标志是作家对“史诗性”的追求和一批作品体现出来的“史诗风范”。

(3) 革命历史小说对于历史和历史人物内心世界的审视,都不可能进人一个更深刻的层面,缺少个人的视野和个性化的表现。对作品规模的片面追求也使得不少革命历史长篇小说产生了“半部杰作现象”。

二、中短篇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作家与作品

1.孙犁的小说

2.茹志鹃、刘真的小说

3.王愿坚、峻青的小说

1.孙犁的小说

创作题材:

北方农村和农民所经历的时代风云变幻:从抗日战争到土改到变工互助、到合作社。这是将他1944年的成名作《芦花荡》、《荷花淀》到建国初期的《山地回忆》、《吴召儿》等,再到《风云初记》、《铁木前传》等作品贯穿起来的一条线索。

总体风格:

尽管他的作品也不乏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但在他的创作中,浪漫主义情调却具有鲜明的个人色彩,即透过那些复杂纷繁的革命斗争、社会生活的描写,寄寓着作家本人对纯美的乡土风物、纯朴的人际关系、纯厚的人伦情感、纯真的童年生活的深切眷恋和向往,这使得孙犁关于革命历史的叙述成为田园牧歌、乡村情歌和革命颂歌的交响,表现出个性化的抒情风格。

艺术特征:※

1.寄风云变幻于诗情画意,这是孙犁小说抒情风格的主要表现。

2.善于刻画女性人物形象:李佩钟、小满儿

3.叙述方式上,以简洁明了的手法记事写人;叙述中采用抒情主体融入情节的结构方式。

4.小说语言“如话性”和“如画性”兼具。

5.在叙事风格上,孙犁对革命历史的叙述是温和的、温情的,甚至在明朗的基调中时而流露出一些淡淡的感伤和怅然。

2.茹志鹃、刘真的小说

茹志鹃的文学成就主要在短篇小说创作方面,题材多来自解放战争时期和五六十年代的社会生活,属于前者的有《关大妈》、《百合花》、《澄河边上》、《三走严庄》等,属于后者的有《高高的白杨树》、《静静的产院》、《春暖时节》、《里程》、《如愿》、《阿舒》等。

代表作品:《百合花》结构的“细致严密”且“富于节奏感”,故事发展与人物刻画很好结合,以及“通篇一气贯穿,首尾灵活”和“前后呼应的手法”

茹志鹃小说的艺术特色:

首先是情感的体验重于事件的叙述。

细节的妥善安排使茹志鹃的小说具有细致的结构。

更适合于表现“生活激流中的一朵浪花,社会主义建设大合奏里的一支插曲”,茅盾把她的风格概括为“清新、俊逸”。

刘真的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大多叙说的是自已在革命队伍中的童年印象,多采用第一人称的儿童口吻叙述,作品中的主人公也时常叫“刘清莲”或“小刘真儿”。

以童年视角来写童年印象,构成了刘真短篇小说创作的一个显著特征。

3.王愿坚、峻青的小说

王愿坚

王愿坚(1929~1991),出生于山东省诸城市相州镇相州七村 。1944年底,王愿坚参加了滨海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宣传队,开始了文艺创作。1954年王愿坚创作了他的第一篇小说《党费》。1958年初,创作了《七根火柴》、《三人行》和《赶队》等歌颂二万五千里长征英雄事迹的作品。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遭到公开批判,并于1969年初下放到安徽省军区独立师体验生活。1972年,调回北京改写反映红军长征的《万水千山》电影剧本,后又与陆柱国合作改编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并创作电影剧本《四渡赤水》。

他的代表作《党费》、《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多篇小说,长期被选入大、中、小学语文课本,并被译成英、法、日、俄、德、朝等多种外文,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臧克家(中)与王愿坚(右)

《闪闪的红星》剧照 潘冬子(王愿坚编剧)

王愿坚小说的艺术特色

1.王愿坚的创作是从战地报道开始的,他的小说体现了从报道、故事到短篇小说的艺术转变。

2. 以回忆体的方式来叙述革命故事,从而突现出对“革命历史”的追忆和回味,是王愿坚短篇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

3. 注意克服以前创作中存在的拉杂臃肿,缺乏艺术上的凝练和精粹等毛病,尝试着从故事中提取诗意。

4.作为一位部队作家,王愿坚的小说创作更强调作品的教育意义。

峻青,(1922-1991),原名孙俊卿,当代作家。山东海阳县人。1922年3月生。幼年家贫,只读了几年小学,13岁便去工厂当童工。抗日战争爆发后参加革命工作。1941年写出第一篇作品《风雪之夜》,后担任报纸的记者和编辑工作。解放后任文艺界领导工作。从1954年起写了一系列优秀短篇小说,如《黎明的河边》、《党员登记表》、《老水牛爷爷》等。 散文创作也成就斐然,代表作有《雄关赋》、《秋色赋》等。

峻青的作品大多取材于自己生活、工作和战斗过的胶东半岛,主要叙述自己曾经历过的1942年前后的抗日战争到1947年前后的解放战争中最艰苦的斗争生活。

峻青小说的艺术特色

1.峻青的小说也是从战地报道中演化出来的,充满了跌宕起伏的戏剧性和紧张感,以此来表现战争的残酷和英雄的崇高。

2.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也是峻青采用的主要方法。

3. 用场景的营构和景物的描写来渲染气氛和烘托人物,使峻青的小说具有油画般的质感。

4. 峻青的小说也有某些不足:如缺乏节制的抒情和议论与紧凑的故事情节显得很不和谐,故事的回叙部分往往拖沓、冗赘,在后来那些抚今追昔、新旧对比的作品中,这一弱点尤其突出,以至于让说教性压倒了故事性。

三、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长篇小说丰收

从1957年《红旗谱》等的出版到1963年《李自成》第一卷的问世,在此六七年间,长篇小

说不仅数量空前,而且佳作联袂,琳琅满目,形成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长篇小说创作的一个丰收期。

成就与特色※

第一,在反映生活上,注重历史事件与历史过程的记录,形成了以革命历史题材和农村生活题材为主干,辅之以历史题材和城市生活题材的基本格局。

第二,在人物塑造上,注重描写无产阶级英雄,呈现出以英雄人物为主体,中间人物、转变型人物相环绕,辅之以反面角色的人物画廊。

第三,在艺术风格的探求上,恢宏、明朗、刚健、高昂构成了这批小说总体性的民族风格和时代风格。

促成这次长篇小说丰收的因素

首先,由于长篇小说创作比其他文学样式更需要作家的生活积累、资料积累和艺术积累,而相对完整的历史过程的记录,人生经验的回顾与反思,也更适合长篇小说的表现。因此,一批从中国革命中走过来的作家,当他们开始回味这一历史过程,表达自己在这一血与火的历史过程中的特殊经验时,便较多地选择了长篇小说这一文体。而他们长期的生活积累与艺术准备,则为其创作的成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就社会条件来说,新中国的成立也为长篇小说的作者提供了较好的创作环境。由于长篇小说的生产周期较长,需要一个相对安定的环境。

最后,社会生活的安定也促成了新的需求。读者对长篇小说阅读需要的增长,对作家从事长篇创作无疑也是一个有力的刺激和推动。

四、长篇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作家与作品※

1.梁斌的《红旗谱》

2.杨沫的《青春之歌》

3.欧阳山的《三家巷》

4.吴强的《红日》

5.曲波的《林海雪原》

6.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

7.周而复的《上海的早晨》

1.梁斌的《红旗谱》

梁斌《红旗谱》

第一代:朱老巩、严老祥、朱老明、冯兰池

第二代:朱老忠、严志和、冯贵堂

第三代:大贵、运涛、江涛、春兰

干部形象:贾湘农、夏应图

朱老忠:农民英雄

严志和:地道的农民:革命性与如软弱性

电影剧照

小说主要是以冀中平原锁井镇两家农民三代人和一家地主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冲突为基本情节展开的。而阶级斗争的严酷事实则将锁井镇划分为以朱老忠、严志和两家为代表的农民阶级跟以冯兰池家为代表的地主阶级两大敌对阵营。

当然,这不仅是一般的地主农民之间的阶级斗争,它是作者立足于新的时代理念,对民主革

命时期农民历史命运以及中国革命史所进行的艺术概括。

重要人物形象:

朱老忠:反抗性;侠义性;坚韧性。朱老忠是作者向当代文学贡献的一个跨越新旧两个时代的的农民革命英雄艺术典型。

严志和:革命性与软弱性

正是因为有了严志和以及串联穷人与冯老兰对簿公堂的朱老明、一心盘算发家致富的朱老星、庄稼活和木匠活的好把式伍老拔、封建礼教观念浓厚的老驴头、具有正统观念和狭隘意识的老套子等一批个性鲜明地地道道的农民形象,与朱老忠理想化的英雄形象构成互补,才使《红旗谱》对中国农民的历史命运和革命历程反映得更为真实与浑厚。

《红旗谱》的艺术特点

1.具有史诗气度,描写重大历史事件

2.着力刻画农民英雄形象(老一代农民和青年农民)

3. 作者努力寻求阶级斗争这一时代主题与民族心理、乡村风俗和传统文化的联结,用作者的话说就是:“想完成一部具有民族气魄的小说”。

4.不足:缺乏统一性

2.杨沫的《青春之歌》

杨沫(1914-1995)杨沫主要作品有《青春之歌》、《苇塘纪事》、《芳菲之歌》、《英华之歌》、《自白——我的日记》、《不是日记的日记》等。

自传体成长小说

林道静:女性革命知识分子

关于《青春之歌》的论争

1960年的修改本,改动、删削了那些林道静在“接受了革命教育以后”仍然流露的“小资产阶级感情”,并增加表现林道静在深泽县与工农结合的七章,和“力图使入党后的林道静更成熟些,更坚强些” 的参加、领导北大学生运动的三章。

青春三部曲:《青春之歌》、《芳菲之歌》和《英华之歌》

3.欧阳山的《三家巷》

《三家巷》以打铁工人出身的知识分子周炳的思想性格发展为中心,以“革命加爱情”为基本线索,描绘了三家巷三代人30年间的风风雨雨,悲欢离合,力图由此反映从1919年到1949年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人民革命从城市到农村,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又从农村回到城市的革命斗争历程。其中,“六二三”反帝风暴、省港大罢工、蒋介石集团的反革命背叛、广州起义、上海白区斗争、震南村的自发反抗、抵制日货运动、延安的“抢救运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等等,都有浓墨重彩的描绘,显示了作者反映“中国革命的来龙去脉”的夙愿。

4.吴强的《红日》

情节:撤出涟水——莱芜大捷——孟良崮战役:华东战场全局

人物:军长沈振新、副军长梁波、战士刘胜等

艺术:更加开阔;人物更具有丰富性

上海某公园的吴强雕像

篇三:中国十大革命圣地

中国十大革命圣地

(上海-嘉兴-南昌-井冈山-长汀-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北京) 上海、嘉兴南湖、南昌、井冈山、长汀、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北京等10处中国革命圣地,在中国革命、共和国创建各个关键时刻发挥了巨大作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军队建立,主要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中国革命的胜利,建立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最大贡献,当之无愧应列为中国十大著名革命圣地。

中国十大著名革命圣地按发生事件时间先后顺次排序如下:

一、中国共产党临时中央早期所在地-上海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秘密召开。会议进行至中途遭法租界巡捕的袭扰而被迫停会。之后“一大”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

上海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全市有近60处红色旅游景点,其中“一大”会址纪念馆、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龙华烈士陵园、宋庆龄陵园等景点都属于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05-2010年上海市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对上海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重新和统筹规划,划定五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推出四大系列红色旅游景点、三大系列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明确提出上海将建

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上海五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开天辟地”旅游区:以“一大”会址纪念馆和新天地为中心;(2)“英烈丰碑”旅游区:以龙华烈士陵园、龙华旅游城为中心;(3)“文化先驱”旅游区: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和多伦路一条街为中心;(4)“伟人风范”旅游区:以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东方绿舟、朱家角为中心;(5)“走向未来”旅游区:以宋庆龄陵园和虹桥开发区、古北新区为中心。

上海四大系列红色旅游景点- (1)红色纪念馆系列10个:“一大”会址纪念馆、“二大”会址纪念馆、“四大”会址纪念馆、团中央机关旧址纪念馆、代表团驻沪办事处纪念馆(周公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纪念馆、长宁革命文物陈列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会址纪念馆、“红色的闸北”革命陈列室、上海地下组织斗争史陈列馆(刘长胜故居);(2)名人故居系列7个:毛泽东旧居、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张闻天故居、宋庆龄故居、鲁迅纪念馆、韬奋纪念馆、李白烈士故居;(3)烈士陵园系列14个:龙华烈士陵园、宋庆龄陵园、高桥烈士陵园、川沙烈士陵园、闵行烈士陵园、宝山烈士陵园、嘉定区革命烈士陵园、松江区烈士陵园、青浦东乡革命烈士陵园、青浦西乡革命烈士陵园、南汇区烈士陵园、奉贤烈士陵园、崇明县烈士陵园、漕泾烈士陵园;(4)革命遗址遗迹系列9个:五卅惨案烈士流血处、三山会馆、地下少先队群雕、迎接上海解放纪念群雕、江苏省委机关旧址、上海战役月浦攻坚战纪念碑、奉贤县委旧址、

崇明县解放登陆纪念碑、《中国青年》编辑部。

上海三大系列红色旅游精品线路-(1)红色追忆系列 ;(2)红色成果系列 ;(3)红色连线系列。

上海把红色景点串联,按主题设计线路红色旅游和都市旅游相结合设计线路与相关省市共同开发的红色旅游线路。

二、中国共产党的摇篮-嘉兴南湖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秘密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一共13人,分别代表全国7个共产主义小组,50多名党员。会议进行至中途,遭法租界巡捕的袭扰而被迫停会。根据上海代表李达的夫人王会悟的建议,“一大”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

1921年8月初的一天上午,“一大”南湖会议正式开始,会议首先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一大”闭幕,使嘉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南湖由此成为革命圣地。

嘉兴南湖和杭州西湖、绍兴爱湖合称为浙江三大名湖。建成以革命摇篮为根本,以党的红色文化为纽带,以湖光绿色为基调,以旅游为向导的风景旅游区。茅盾的故乡-乌镇的老街和青石板路洋溢着水乡风情。

三、中国革命“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

南昌地处长江中下游,鄱阳湖西南岸,是唯一一个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三角洲相毗邻的省会城市,承东启西,纵贯南北,

京九、浙赣、皖赣三条铁路交汇于此,是京九线上唯一的省会城市。

历史沿革-

六千多年前,南昌就建有若干个原始居民点。至三千年前,南起青云谱北至艾溪湖,形成了古代南昌居民的聚集区。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命颖阴侯灌婴驻守南昌一带。次年,灌婴率部在今南昌火车站东南约四公里的皇城(黄安)寺附近修建了一个方圆十里八十四步、辟有六门的土城,时人称之为灌城,系南昌建城的开始。

南昌之名始于西汉,寓“昌大南疆”之意。南昌城池多次变迁兴废,城名数易,别名诸多,其中汉称“豫章”、隋唐称“洪洲”、宋称“隆兴”,明代定名为“南昌”。1926年北伐军攻克南昌后开始设市。

英雄城市-

南昌成为富有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是从1927年8月1日开始的,当时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八一南昌起义”,从此掀开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这一历史时刻被载入中国革命史,也成为解放军的建军节的由来;南昌市则是成为中国“军旗升起的地方”,并且荣列我国“英雄城市”之列。

在这里,完好地保留了一批形成于上世纪20年代的革命旧址:八一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贺龙指挥部旧址、叶挺指挥部旧址、军官教育团旧址、朱德旧址,新四军军部旧址等。遍及南昌市区的这些革命旧址见证并记录着一段光辉的历史。

南昌文化-

千年的悠久历史,赋予了南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红色故土、绿色家园、古色风情、特色魅力、金色田野,成就了南昌“雄州雾列、俊彩星驰”。

春秋战国时期,孔圣人的弟子澹台灭明“南游至江”,中原文化开始传入。西汉至清代,这里孕育了西汉高士徐稚徐孺子,晋代治水专家许逊,五代南唐的丹青家董源,宋代词宗晏殊,元代散曲作家刘时中,航海家汪大渊,明代天文学家欧阳斌元,明末清初“四大画僧”之一的八大山人朱耷和“三大医家”之一的喻嘉言,清代《四库全书》编辑彭元瑞、裘曰修和曹秀先等杰出人物。历代许多名士文人,如澹台灭明、梅福、王勃、张九龄、孟浩然、白居易、杜牧、韩愈、欧阳修、苏辙、朱熹、辛弃疾、陆游、杨万里、文天祥、唐寅、汤显祖、宋应星等,都在南昌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佳话轶事和不朽诗文。

四、“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井冈山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是毛泽东同志1927年秋创建的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井冈山道路,这里群峰巍列,地势峻峭,四季景色迷人,具有雄、险、秀、奇、幽的风光特色。具有雄、险、秀、奇、幽的风光特色。

陆定一同志说:“井冈山,两件宝;历史红,山林好。”这是对井冈山的高度概括和真实写照。井冈山既具有辉煌的历史,又有绚丽的


革命历史》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492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