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一窗光影

一窗光影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6-27 05:44 | 移动端:一窗光影

篇一:于自然光影之间寻得和敬清寂---观《禅园秘境·梦窗》有感

于自然光影之间寻得和敬清寂

---观《禅园秘境·梦窗》有感 如果说中国园林建筑完美地体现了中国华夏民族的对于诗意与幽雅的向往,那么日本园林建筑便是完美地体现了日本大和民族对于禅意与自然的追求。

在中国,无论是富丽堂皇的北方园林,还是明媚秀丽的南方园林,亦或是高大宽敞的岭南园林,都在追求着中国古人审美认知中最理想的、最有灵性的人与自然的生活寄寓。而日本园林则与这三个不同,与巴蜀园林相似,它无不表达着日本大和民族对于大自然的崇拜,对原始天地的敬畏,以及对人性的关怀。

比如位于东京的禅寺天龙寺和修学院离宫,它不过分追求人为之美,而是尽可能的去还原最美好、最真实的自然景观,可以说,园内之景是自然世界的粗略景貌。而这最原始的景貌又不将人类排斥,可谓天人合一之境。鸟啭莺啼,溪水潺潺,每一处都是诗的盛宴,画的尊飨。如此人间仙境,人们可以徜徉于中,对人的本质与人生的真谛进行最纯正的冥想,无念,无秽,虔诚地遵循着中庸之道,享受着亲密友善的人与自然的合和之谊。

在此基础上,京都皇室---桂离宫则是巧妙地添加了人文气息,直线条的横纵交错映衬出了沉稳雅致的性格,而灵动的曲线则恰到好处的增添了柔和的美。人为景观与自然景物的水溶相接,将悠闲与静谧两种极致的感官温和地融合,给人一种世外桃源之感。而作为日本人民的福地,园林还提供了祥和平静的休憩之处。京都禅寺龙安寺和

俵屋旅馆的园林(庭院),都倾诉着人类最原始的,对于自然的向往。受日本茶圣千利休的茶道精神影响,人们谨慎虔诚地对待茶,对待禅,对待万事万物,在万事万物之中寻求人类最理想的生活空间。而于其之中,茶室便是每一个园林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日本园林追求的不单是自然文化,也不单是人文文化,而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禅道,也就是日本茶道精神:和、敬、清、寂。“和”,既表示和谐的和,又表示和悦的和,它体现了支配茶道整个过程的精神。“和谐”注重形式方面,“和悦”则表示内在的感情,茶室里的气氛就是在这种“和”的精神下建立起来的。在茶事进行中有触觉上的和,嗅觉上的和,视觉上的和及听觉上的和,具体来说,一只好的茶碗不在于它的外形如何,而在于它的手感,客人拿起它时是否不觉得冰凉、扎手、太重或太轻。茶室里的香气味一定不能太强、太刺鼻,要轻柔地散漫在茶室内,窗子是分布在茶室内的和美之源,经白色宣纸过滤而透进茶室的光线总是轻柔的,诱人冥想。风从茶室外老松树的叶缝中吹过,与炉子上茶釜的煮水声音相附和,这和谐的环境之美与参与者和悦的人格之美奏出一曲和的美曲。敬的思想本源自禅宗,禅宗主张“我心即佛”、“万物皆有佛心”,认为在“真如”面前所有的人都平等不二。茶道吸收了禅宗的“心佛平等”观,并加以升华和提炼,形成了“敬”的情感概念。最能体现这种“敬”的意念的,应是茶汤中的“一座建立”,所谓“一座”,是指参与茶事的所有的人,“一座建立”是说参与者的地位都是平等的,人们要相互尊重,创造、共享一个和谐的茶室气氛。在茶室中,宾主共置于一个没有差别的、没有

高低贵贱之分的位置上,在这里相敬相爱,情感出于“本心”的流露而达到自然的、非理性的交融。茶室中的茶客不论身份地位一律自由出入于唯一的“小入口”,如果有佩刀,必须将刀放在茶室外,进入茶室就是一派平等和平的世界,这一创意彻底地体现了茶道所提倡的“敬”的思想。清即清洁,整齐,以及对灵魂的洗涤。在被称为露地的茶庭里,茶人们要随时泼洒清水,在迎接贵客之前,茶人们要用抹布擦净茶庭里的树叶和石头,茶室里不用说是一尘不染的,连烧水用的炭都被提前一天洗去了浮尘,茶人就是这样通过去除身外的污浊达到内心的清净的。寂也是茶道追求的最终境界,没有它就没有茶道的存在意义。在这个概念上,禅与茶被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当修禅者或是茶人完成了对各色事物的否定之后,便进入了一个无的世界,这里没有声音,没有色彩。“死”虽然是令俗人伤心的,但谁能否定死对于生来说更富于原始性、归属性,比生占用的时间更悠长呢?死是绝对的,而生是相对的。死亦被称作“无”的世界,“无”又是产生“有”的本源,佛教的轮回思想给了人们再生的希望。“本来无一物”,“无一物中无尽藏,有山有水有楼台”,“无”在艺术领域里被看作是艺术创作的源头和出发点。当茶人们否定了一切固有的审美价值,抛弃了所有的思想束缚之后,一样样新的艺术品、艺术表现形式就会应运而生。

可以说在日本,园林处处有茶道。园林之味乃茶之味,茶之味乃禅之味。日本园林,于园林光影中品味和敬清寂,于山水音乐之间体味羽化圆融。

篇二:苏州市2014年中考语文高新区一模试题及答案

苏州高新区2014届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模拟(一模)试卷

语 文 2014.4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2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考试号填写清楚,并用2B铅笔认真正确填涂考试号下方的数字;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chó ②(xiá③急不(xiá ④惟妙惟(xià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秋的夕阳让人感觉很遥远,完全没有日出时的那份篷勃,只有义无返顾走向黑暗的悲壮。在这里,燥动与迷茫变得清平淡泊,质朴与善良变得真诚适度。走近它的身旁,用纯真的心,伶听它的呼吸,探寻我们每个人“心中的太阳”。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若出其中,

②采菊东篱下,

③,江春入旧年。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⑤无可奈何花落去,。 (晏殊《浣溪沙》)

⑥了却君王天下事,,可怜白发生!(辛弃疾《破阵子》)

⑦,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③春冬之时,则

4.阅读下面《一调芭蕉扇》(《西游记》节选)中一段文字,完成答题。(5分)

土地(原本兜率宫守炉的道人)说:“大力王即牛魔王也。”行者道:“这山本是牛魔王放的火,假名火焰山?”土地道:“不是,不是。大圣若肯赦小神之罪,方敢直言。”行者道:“你有何罪?直说无妨。”土地道:“这火原是大圣放的。”行者怒道:“我在那里,你这等乱谈!我可是放火之辈?”

①在《一调芭蕉扇》中,罗刹女为何不肯借扇给行者?而行者又用何手段借到这把假芭蕉扇的?(3分)

②“土地”称:“这火原是大圣放的。”大圣是怎样放这把火的?(2分)

5.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3分) ......

凤凰网3月24日电今晚10点,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召开紧急发布会。他在发布会上确认,失联的马航客机在南印度洋坠毁:马航当天最新声明说,机上无人幸存。此外,失联客机家属将包机前往澳大利亚。

纳吉布在发布会上说,根据新的调查结果,这架航班是往南线飞行,其最后位置在南印度洋,位于澳大利亚珀斯西部,“是一个非常远的距离,完全超出了我们想象的距离”。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44分)

阅读下面《醉翁亭记》和《捕蛇者说》的选段,完成6-9题。(8分)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醉翁亭记》节选)

余闻而愈悲。孔子日:“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捕蛇者说》节选)

6.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是哪一项?(2分))

A.今以蒋氏观之,犹信 小信未孚(《曹刿论战》) ..

B.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 .

D.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

7.《醉翁亭记》中记叙的什么事情让欧阳修能“醉能同其乐”?《捕蛇者说》中记叙的什么事情让柳宗元“余闻而愈悲”?(2分)

8.《捕蛇者说》中“呜呼”一词中包含的感情丰富,结合全文揣摩作者面对现实,是怎样的一种心理?(2分)

9.欧阳修“乐”,柳宗元“悲”,表现虽然不同,但是他们“乐”、“悲”情感产生的原因却是相同或相通的。为什么?(2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4分)

贞观二年,太宗谓房玄龄等曰:“汉、魏以来,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尝表①废廖立、李严②於南中,立闻亮卒,泣曰:‘吾其左衽③矣!’严闻亮卒,发病而死。故陈寿④称‘亮之为政,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卿⑤等岂可不企慕及之?

【注释】①表:指上表建议。②廖立、李严:蜀汉之臣。③左衽:古代少数民族衣襟左开,借指异族入侵而亡国。④陈寿:西晋人,著有《-国志》。⑤卿:古代君对臣的称谓。

1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诸葛亮为丞相,亦甚平直。

②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阅读《藤野先生》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1-13题。(7分)X k B 1 . c o m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1.文中多次写“围着看”“闲看”的中国人,有何用意?(3分)

12.“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我”的意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13.请结合结尾画线句说说从中可以看出鲁迅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14-16题。(8分)

莫让谣言成为网络“好声音”

宋立卿

①当前网络的迅猛发展在给信息交流带来快捷方便的同时,也使谣言“插上了翅膀”。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的崛起,网络谣言也呈激增之势。再也不是人口相传,十日百里,而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一泻千里”。网络谣言不再限于特定人群、特定时空、特定范围传播,其传播速度与影响范围呈几何级数增长,危害巨大,后果十分严重。

②从日本地震后的谣“盐”热,到金庸先生一年去世两次的尴尬,再到“15死300伤”“坦克车进城”等谣传,网络谣言已成为严重影响社会稳定、正常发展的“毒瘤”,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高度警惕,也必须以猛药祛之。

③以笔者之见,根除谣言的“土壤”,可以从技术因素和社会因素两个方面同时入手。

④从技术因素角度来说,加强互联网技术应用管理创新。网络的虚拟性增加了网络谣言防控的

难度,也是防控、治理网络谣言的瓶颈所在。互联网技术领域要加快开发创新力度,建立网络谣言监测形成机制、筛选确认制度、破坏评估制度、整合相关职能机构调查处理制度、处理后反馈制度,形成及时发现网络谣言、及时处置网络谣言,对网络谣言内容本身及时正本清源。就社会因素而言,需要各个方面都提高自身素质,并且相互合作。作为网络使用和管理者,要做到,没根据的要屏蔽,有根据的要证实,不能证实的不乱传播。作为普通公众,要增强社会责任感,不捏造事实,不传播流言蜚语;对谣言的传播者要劝导,不能劝导的要举报。作为政府,需要在第一时间对外发布信息,及时辟谣。

⑤谣言虽然危害巨大,猛子虎也,但并未病入膏肓,无药可医。只要我们从技术层面加以创新,加以管理;从社会层面提高个人和政府的责任意识,谣言也只会是网络发展中的一支昙花,最终也化为互联网的春泥,促进网络健康发展。

(选自2014年4月3日人民网)

14.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2分)

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回答17-21题。(17分)

一窗如画

翁文秀

①有屋必有窗,窗,是房屋的眼睛。忆起老屋,堂屋顶靠烟囱处有个四方形的天窗,天窗每天最早预告晨曦的到来;夜晚,一屋黑暗,天窗外,有云絮一二片,星星三两颗,还有月光的温柔。 ②小小的天窗早成记忆。而今,坐在宽大的窗台前,极目而望,山色裢茏,有云环绕其上,如轻纱遮了半面,极美。读王维的“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李白的“檐飞宛溪水,窗落敬亭云”,景又是不同,诗人笔下的一框诗画,正从天外飞来。

③李渔《闲情偶记》里说:“若能实具一段闲情、一双慧眼,则过目之物尽是画图。”譬如我坐窗内,人行窗外,无论见少年女子是一幅美人图,即见老妪白叟拄杖而来,亦是名人画幅中必不可无之物;见婴儿群戏是一幅百子图;即见牛羊并牧、鸡犬交哗,亦是词客文情内未尝偶缺之资。 ④确实如此,若用心感受,处处可见佳景。火车车窗、飞机舷窗外的风景如一幅连续不断的长卷。(a)行走之时,目光所及,自行框成一扇窗,自由取景,近处杨柳低垂,鸟儿高飞;远处山野,树木,水田,村庄,自然有序,人慢慢地走,画悠悠地入眼来。

⑤有的窗本身就是一幅画,如园林中的窗,清悠雅致。苏州拙政园有扇面形的亭叫“与谁同坐轩”,亭背面墙上有扇形窗,有框,框内无窗扇无棂条,称为空窗,引人入胜。漏窗更为优美,外形有方有圆,有八角、六角、扇面、叶片等,漏空花格用瓦片搭成金钱、鱼鳞、海棠等式样,用砖制作成竹节、绦环、万字、冰裂纹,光影斑驳中,花香鸟语,意态万千。

⑥走进有年代的小镇、古村,平滑的青石板,高而窄的小巷,迈入高高的门坎,便有一股厚重的气息旋绕在身边。窗子很古老了,繁复精细的木雕工艺,雕出戏曲人物,民间传说,历史故事。看这边的竹林七贤,草船借箭,那边的八仙过海,断桥相会。用去匠人多少时日,多少心思,又在多少年月里漂泊流转。久了,风一片片打出裂纹,雨一寸寸磨掉颜色,依然姿态不改。面对老去的15.第②段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16.网络谣言有些什么危害?(3分)

窗,能觉到它缓慢的呼吸,听到它在耳边轻轻地述说当年。

⑦长长的老街,古色古香,一窗一画本,一窗叉历凡人生。(b)楼上的窗,让视线越过树梢,掠过屋顶,远处青山绵延,流水如练,天高地阔,一望无边。

⑧临街茶楼,或许是千年的等候。登木梯而上,拣窗边小座,一壶茶,品茶中滋味,望窗下人来人往,望久发呆,多年前往事,恍若重现。无数学子寒窗苦读,一朝赴试,或有蟾宫折桂者,也该是在这样的长街上,敲锣报喜,跨马游街,怎样的春风得意、心花怒放!这时,两边楼上窗户大开,羡慕爱慕的眼光聚集此一人身上。若逢哪家小姐招亲,见其人品出众,那绣球就从窗口飞落而下,天降一段好姻缘。

⑨亦真亦幻中,千载风流的魏晋风骨,辉煌巍峨的盛唐气象,壮美的塞北风光,摇曳的江南风情,一时间似近实远。历史如窗,轻推一小扇,于诗文书画间,诸般美好款款而来,看李商隐雨中怀人,表达“啊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情真意切,感聂胜琼“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的别后相思。崔莺莺窗外听琴,一曲凤求凰,如醉如痴;宝玉探黛玉,碧纱窗下幽香暗透,听窗内细细长叹,正是《西厢记》中的一句:“每日家情思睡昏昏。”窗里窗外,并窗外之外者,皆动心忘情。

⑩窗,在一推一掩之际,春花秋月,清景养眼。百岁光阴,只是弹指间,不如陪一窗幽静,伴四季画卷,流过似水流年。

(选自2013年12月11日香港《文汇报》,略有删改。)

17.文中划线句引用了李渔的话,这样写有什么用意?(3分)

18.文章第⑥节说,“走进有年代的小镇、古村”,就会有“一股厚重的气息旋绕在身边”。结合相关语段,说一说这“厚重”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

19.结合相关段落,说一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作用?(4分)

行走之时,目光所及,自行框成一扇窗,自由取景,近处杨柳低垂,乌儿高飞;远处山野,树木,水田,村庄,自然有序,人慢慢地走,画悠悠地入眼来。

20.说一说文章第⑩节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3分)

21.作者以“一窗如画”为题,含义颇丰,试结合全文作简要分析。(4分)

第三部分 作文(60分)

22.作文。(60分)

每个人心里总有触动你心灵的事,或是一个眼神,或是一个无声的动作,一次梦回的低语——这些是属于你的人生财富,是你成长的烙印,从中你能体会到人生的真味。请以《心有触动》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③不要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篇三:光影静默中花枝们的一声尖叫

龙源期刊网 .cn

光影静默中花枝们的一声尖叫

作者:夏绿蒂

来源:《财富堂》2014年第03期

周遭有许多遇见花卉和植物的机会,人们只觉得它们是美丽的,兼任塑造平和环境与气氛的作用。

但是,在Jennifer Steinkamp的投影作品上,那些大丛的盛放的花树,带有强烈的性格和自我。

甚至不用侧耳谛听,你就仿佛看见光影中的花枝们迸发出的阵阵尖叫。

数码媒体的发展跟互联网的速度交相辉映,艺术家可不一定是在油画布上创作的那些人了。Jennifer Steinkamp藉由香港乐曼慕品画廊(Lehmann Maupin)在今年2月13至3月22日期间隆重呈献其个人数码动画投影全新作品展。

而Jennifer Steinkamp创造的大自然生态景象,又完全不同于美国偶像女艺术家乔琪亚·欧姬芙(Georgia O'keeffe)对于花卉和风景的抽象绘画中的“女性”暗喻,她要的,是更有力量地让当下观众反观自然和寻找感悟。

植物启示录

Jennifer Steinkamp展览中的两件投影作品《Diaspore》和《Bouquet 1》备受关注。前者在纯白的平面上勾勒出一丛又一丛的模拟丝石竹花叶,枝叶纵横交错模仿出令人熟悉的自然动态,丝丝入扣,令人着迷。

艺术家不但在此作中重塑了植物播种与孢子的解剖结构,更能让以擅长图像发散型思考的观众联想到族群流散的社会现象。Steinkamp在作品里面,匠心独运地将人种与文化在全球各地的流散与植物播种的能力扣上关系,寓意利用科技将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连结在一起——这样的当代作品无疑具有非常强烈的时代性。

除此以外,Steinkamp的另一件大型投影作品《Bouquet 1》选材独特,她舍弃了一束束的盛放花朵,选择呈现一棵完全长成的花树,千丝万缕的枝丫花丛繁叠而丰盛,颠覆了人们对花束的传统刻板印象。这不再是精致娇弱的鲜花丛,而是生机勃勃的森林,并由其中发出阵阵有力呐喊!

Jennifer Steinkamp对这种生态动感的控制和模仿毫无疑问地会让人回想到作品主题的自然姿态,它们吸引你驻足停留,欣赏这源于自然却又更具力度的景象。作品在视觉呈现上固然已经堪称飨宴,但它的本质涵义却不止于此:《Bouquet 1》延续了Steinkamp的一贯风格,即透


一窗光影》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4698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