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叶圣陶先生说

叶圣陶先生说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6-23 05:47 | 移动端:叶圣陶先生说

篇一: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叶老的话从一个侧面阐述了教师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养成教育虽不是教育的全部,但在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只有抓好养成教育,才能培养出举止得体、道德高尚、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人,促进学生终生发展。如何让养成教育发挥作用,我认为需要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养成教育要从点滴抓起

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为什么不少学生知道“守则”,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及社区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对小学生的养成教育需要着眼细节,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

小学生因经验欠缺、经历短浅,对事物的认识不够深入。因此,应要求小学生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生活习惯抓起。如从学习用品的摆放、坐立姿势、作业书写的规范到升旗、进出门的礼仪,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环节都进行训练,培养他们从小养成文明礼貌、仪表端庄的品质。

学生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放学站路队??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却体现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要知道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良好的习惯之上的。

养成教育要从关键期抓起

“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抓住关键期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如同铁水,可以铸成各式各样的形状,但等铁水凉了变成了大铁坨,再想改变形状就难多了。

低年级教育要抓住关键期,注意研究学生的特点,严格要求、正确引导、强化训练。要在关键期把养成教育抓细、抓紧、抓实,有的放矢地开展各种教育活动。如进行评比活动,评出课堂表现好的同学;卫生表现好的同学;站队、做操表现好的同学。让他们在评比中去体验,去理解。要发挥好班长、组长的核心带头作用。学校要“四个规范”(语言、行为、仪表、环境)一起抓,“三股力量”(班主任、思品老师、课任老师)相互促进,“三条渠道”(学校、家庭、社会)相沟通。教师要充分利用晨会进行养成教育,并让学生经常反省,谈自己哪些行为符合常规要求,哪些行为违反常规要求。从而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怎样抓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曾记得海尔集团董事长张瑞敏曾经说过一句话:“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要想做一个平凡而又不简单的人,我们每个人必须把看似很小的事情做好。

教育改革的今天,进入独生子女年代的小学生,辨别能力较差,模仿能力极强,一些社会上流传过的污言秽语,以及不道德不文明的行为,可以毫不顾忌地说,待人长幼不分。很多学生在家长溺爱下自理能力较差,在家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连作业写完了,本子、书放在书包里都是家长代劳的。造成学生做事动作磨蹭,有始无终,丢三落四的坏习惯。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不断提高养成教育的质量,仅靠单纯的几个制度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让社会、家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养成教育的重要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一、要从小节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不少学生随地吐痰、随手乱扔,乱写乱画。回到家里依靠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小节的养成教育抓起。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是实实在在的素质基础。

二、要抓好行为训练。

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便灰心无辄了。岂不知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是痉的过程。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如学生做作业动作慢,坐姿不正,由于这个坏习惯是久而久之养成的,你要一下子让他改正,是不可能的,只有经过一段长时间的训练才会有成效。,

三、社会和家庭要配合。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有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不做作业,整天看电视,每天晚上不按时睡觉,学习用品到处扔??,希望老师严格教育。”难道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就可以放手,一点责任也没有吗?“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地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

总的来说,养成教育不是一日之功,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习惯成自然,要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我们必须从小抓

起。

谈如何进行小学生的养成教育

叶圣陶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习惯的养成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旦养成了好习惯,就会使你受益终身;相反,将受害终身。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我们应扎扎实实地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我认为加强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积极评价,引导养成

评价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根据学校一日常规评比细则,我在班级中选了五位班级纪律管理员,这五个人有的是遵章守纪的模范代表,有的是平时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的人。选平时对自己要求不够严格的人,目的是督促他们在管理班级的同时能改正缺点,我要求这五位同学从早读、作业、课堂纪律、课间操、眼操、路队、卫生七个方面对全部学生进行评价,制作了一个表格,每人原始分100分,根据表现进行加分或者扣分。刚开始是每人登记一天,五个人刚好一周,后来我干脆一周一轮,每人负责一周。每周小结每位同学的一日常规表现得分情况,利用周五放学时间表彰一日常规表现好、得分高的同学,并予以物质奖励:有的时候是奖励一个本子、一支笔,有的时候是奖励一个小玩意,我还准备发奖学金,到银行去兑崭新的一块钱纸币,这样有发钱的感觉。加分或者扣分以老师说的为准,不允许学生私自乱加乱扣,如作业,谁没交作业或者作业质量极差,是要扣分的,作业质量好的可以加分。以老师宣布的为准。上课的纪律、做操的纪律等等都纳入评比。偶然发生的事情也可以加入加分或者扣分,一周内得分最低1个或者3-5个要留校,进行批评教育。学生都生怕留校,因为留校有的时候要参加卫生劳动,有的时候要完成课外作业,有的时候要通知家长。对于小学生而言,老师的肯定和表扬是莫大的荣耀和奖励,必将激发起争取更大进步的巨大动力。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勤于观察孩子们的方方面面、一言一行,对符合规范的及时给予肯定,与规范相背的及时予以纠正,这是对小学生养成最现实的引导。

科学合理地运用评价手段,注意保护小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当众实施的以肯定表扬为主,纠错批评的以个别进行为宜。

二、言传身教,带动养成

作为班主任在注重身教作用的同时,我更注意从自己的一言一行、细微之处给学生以好的影响和带动。生活卫生习惯,我要求我的班级环境必须干净、整洁。我的想法是“教室可以不华丽,但不可以不干净、不整洁。”一进教室,就看看卫生情况,或者指名学生做,或者亲力亲为。魏书生曾说过,班级的工作要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我每天安排两个同学(有十个卫生委员)做卫生保洁,负责清扫教室;教室劳动卫生各区域专人负责,卫生角、饮水机、开关窗户、走廊、

墙砖、雨伞摆放、牛奶沐淋的领取、发放、督促按时吃等都有专人承包。班级的各项工作都有专人负责,哪一样工作完成不好,就可以找到相应的负责人,要求其承担责任。我还不定时地要卫生委员检查学生的抽屉,看看是否干净。放学后的卫生检查由倒垃圾的同学负责,把卫生完成情况写在黑板上。以便加分或扣分。

三、加强监督,不断强化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个艰巨、长期而细致的过程,不能寄望一朝一夕,一蹴而就。必须持之以恒,不断强化,反复抓,抓反复。如通过长期的反复宣传、实践,学生就能逐渐了解、熟悉校纪班规,进而使多数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提醒、引导下,逐渐地由被迫遵守形成一种习惯遵守,再而经过继续地深化实践,最终才能变成自学遵守。例如要求学生在做眼操时,不要睁眼、认真做操。每次做眼操时,我总是早早到教室,进行表扬最先做好的同学。并反复强调做操的重要性。经过一段时间的不断强化和循环后,原来当做操的口令响后学生仍在教室里随意走动、说话的现象明显减少了,绝大多数学生能做到音乐一放就迅速坐到各自的座位上,自觉进行眼操。

四、家校配合,巩固养成

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社会影响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确存在着差距。因此,班主任在小学生养成教育中,要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家校携手,巩固小学生的养成教育。这个学期开学两周我就写了一份至家长的公开信,在信中布置了如何配合老师,督促孩子学习,完成家庭作业的事项。在国庆长假前又布置了语文一二单元复习指要,要求家长督促孩子进行假期复习。并签字认可孩子的学习表现。平时我应利用一切可以与家长接触的机会,动员家长积极参与到小学生的养成教育之中,巩固学校养成教育的成果。利用电话交流、请家长到校面谈、家访等多种形式,共同研究小学生养成教育,齐心协力抓好小学生养成教育。

总之,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必须持之以恒,长抓不懈,像滴水穿石一样,一点一滴,长年累月,使养成教育真正变成学生的内在需要,促使他们自觉养成各方面的良好行为习惯。

所谓养成教育,是指针对受教育者的学习、生活习惯、做人处事等行为实施的一种具有娇正性、规范性、引领性的教育模式。近年来,随着我国青少年儿童的犯罪率不断上升,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成为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中央到政府各级部门都予以了强烈关注。养成教育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因而也倍受各类学校的重视。养成教育涵盖很广。从学生日常的生活态度、学习方式到个人的思想品德、个人卫生、前途理想信念等,无一不是通过养成来实现。作为在边远农村工作的一线

教师,以下对如何抓好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要以身示范

有研究调查表明:效仿是很多科学家成功的秘诀,而学生的成功成材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效仿。效仿谁呢?在家以家长为对象,在校则以老师为范了。为师者,必首先垂范于学生。俗话说“什么样的教师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可见示范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处处做好表率:要学生讲究卫生,教师得先洁

身自爱;要学生立志好学,教师得先爱岗敬业;要学生诚实守信,教师必言行一致……

“树人必先树魂”,教师肩负树魂之重任,若师魂不正,何以示范?所以有话说“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自身必?满腹经纶?;作为道德的传播者,必是德行高尚者”也不无道理。要抓好小学生养成教育,教师以身

示范是何等重要!

二、积极营造有利于养成教育实施的氛围

学校和班级要给学生构建一个良好的有利于养成教育实施的氛围。首先得营造一个感知的氛围,得让学生知道养成教育有助于人生成功。古今中外因具备良好养成习惯而成功的名人层出不穷,如“日习盆墨”的王献之,多思善思的牛顿……通过让学生感知名人的成功秘诀,逐渐增强对养成习惯的认识。其次,营造一个相互取长补短、反思的学习氛围。可借助大型活动、召开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主题养成教育。在我任一年级班主任时,我每周在班上组织全班学生评选“三星”——学习星、卫生星、劳动星,并以通报形式公布班上近期的不良现象(并不指责与批评)。逐渐使学生形成了竞争意识,积极争先评先,都不甘落后。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懂得,在愉快中接受,在反思中提高。第三,学校要建立一个量化监督的良好氛围。我校实施了值周领导、教师和学生代表卫生日日查、纪律日三清的制度,每周结合量化成绩颁发流动红旗,并于每日的午休时间负责值周的班级进行红领巾校园广播、红事广播,通报优秀学生事迹,学习名人传记等。同时积极利用课间操、升旗等集队时间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以此鼓励先进,激励后进。我认为,养成教育得遵循一个原则,那就是有错必纠,重在引导原则,不能“一棍子打死”,要让学生积极

反省,持续进步。

只要从整体到局部都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养成教育氛围,养成教育就能在大面积获取丰收,

三、增强学生的主自意识。

两个月前,我在六<2>班上了一堂音乐课,这是一个整体风貌不佳的班级,班上学生卫生意识比较薄弱,不爱讲卫生,地上到处是垃圾,有的衣服太脏了也未洗,有的身上隐约可见不少污垢。按往常的习惯可能是对学生大吼一通,责令改正,但我没有那样做,那样效果往往只是一时,而学生也只是由于害怕被吼才去改正。当时我说我们来做一个游戏,他们兴趣大增,我先要求同学们抬头挺胸坐直,默思“自己是不是一个讲卫生的学生”,然后,我说要检查他们的个人卫生时,好些同学低下了头。我又鼓励他们抬头坐正,选择一个小组,采取百分制打分的方法对他们的脸部和头部进行了量化评比(不低于60分,为了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然后又选择了一组检查了颈部,依次对衣服、鞋袜等逐一进行了评比。教室里显得那样安静,检查完后,我没说什么,只道“游戏结束了”便转移话题了。之后的课堂上,我发觉,已不见昔日的容

颜,个个着装整洁多了,卫生也大大改观,显然,学生已有些自主意识了。

养成教育虽老生常谈,时刻挂嘴上,但只要在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上多下功夫,便会润物细无声,

效果也会更持久。

四、多激励

“没有不好教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关键在于你怎么教。多激励,就是一个策略。教育学观点认为: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多地依赖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权威人物的评价——主要是教师和家长,

篇二:叶圣陶先生说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就是说话,小学生练习作文之要求唯在理真情切而意达,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在这里,叶圣陶先生很直接地告诉我们:小学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真实、正确、顺畅的表情达意,叙事说理。真实的反映自己的生活,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既是作文的需要,也是做人的需要。

学生的真知灼见也隐涵在对事件的选择和真实的描述,议轮当中,教师应注意从学生真实的叙述、情感的流露、观点的表达中,寻找孩子思想的踪迹,并让孩子在对文章的修改中重新筛选材料、审视生活、修正或改变自己的看法,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将正确的思想通过文字的表达渗透到学生的思想当中。

1、真实的陈述事实有时是一种责任

写作文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参与社会活动中积极的感受美好的方面,并把动人的事件和欢快的感情写进作文中去;但也不要回避遇到不良方面,要教育学生敢于面对有违法社会规范、道德的现象,要激起他们的愤慨,以主人翁的态度勇敢的开展批评,而作文正式表达自己感情和态度的一种有效手段

2、运用多种感官感受真实的生活,并善于在一些真实的消失中,发现蕴藏着的意义

学生每天都和一些小事、琐事打交道,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思考其中的细节,将这些平凡的小事进行组合,然后通过作文表达出来和别人进行交流。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作文把自己眼中的世界表达出来,最终作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

3、我手写心

内蒙古师范大学毛继东,老师提出了主张用符合儿童天性的方式教孩子写作文,这种方法的第一步就是让孩子学会运用各种器官,自由自在的感受真实的世界,然后用手中的笔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下来。

总之,生活原本就是一种发现、感受、困惑批判,要想写出健康的/积极的作文,首先就要学会写真情实感。

篇三:叶圣陶先生说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一篇课文的第一步,应当是“读通全文”,“知道文章之大概”。在这一阶段,要强化阅读的整体性,教师不要急着让学生去分段分层,或将注意力“聚焦”在某个局部上,而是要将全篇课文作为一个知觉整体去感知,从而获得一个充分的时间去读书,要求读得正确、流利、琅琅上口。读出问题。我们语文老师总认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理解课文,而在读通课文上蜻蜓点水、草草收兵,怕耽误教学进程。检查朗读时,面向的是中等生和优等生,忽视后进生,学生遇到问题,教师指出后就匆匆而过。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怎会提高?我在教学中发现:15+5>5+15。即初读时,用15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用5分钟师生共同讨论,教学效果远远好于5分钟读书,15分钟讨论。学生通过阅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弄清字、词的确切意思,用法等,大至篇章结构,人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然后由教师选择归纳成若干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如学习《将相和》,学生通过阅读,提出下列疑问:这篇课文的前两个故事表面上是秦王与蔺相如唇枪舌剑的斗争,实际上是什么和什么斗争?是属于哪一方面的斗争?文中的三个故事都表现了蔺相如的什么品质?大家通过争论、辩解,终于晓知:秦王与蔺相如之斗,实际上是秦国与赵国之斗,是属于外交上的斗争,三个故事都表现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可贵品质。

二、读中领悟,体验情境。

精读理解是体验式阅读过程中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理解是阅读实践的核心内容,没有理解的阅读是无效的阅读。怎样才能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呢?长期以来似乎形成了这么一种偏见,必须依靠教师的讲,即逐段地作烦琐的内容分析,事实上,理解课文内容的主要途径乃是阅读主体——学生去原原本本地、老老实实地读书、思考、体验,所谓“披文以入情”,舍此别无它途,怎样在读中领悟,体验情境呢?

1、遴选整合,悟其意。指导学生把预习的内容进行分类重组,遴选整合与主题相符合的核心问题,作进一步探究。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侧重于悟其意。悟其意的方法是:“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如《白杨》一课中“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学生对这句话只能作表面的理解,在教学中,我首先要求学生从整体感知,重点读爸爸介绍特点的那段话,体会爸爸为什么微笑,最后使学生知道“高大的白杨树”指爸爸,“小树”指孩子们,“迎着风沙”指克服生活道路上的种种困难。

另外,加强有感情地练习朗读,让课文内容变成一幅画面浮现在头脑中,这也是体验课文内容的一种方法。例如《再见了,亲人》这课,讲述了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告别的儿童,难理解课文所反映的思想内容。为了使学生的思想感情融入到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中去,我在备课时,仔细体会文章里包含的意思。反复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上课时,导入新课后,我根据志愿军战士同不同人物告别的语调读出来,让学生边

听边想,想象大娘抢救伤员,失去小孙孙;大嫂架着双拐艰难地在崎岖的山路行走的情景。读完后,许多同学稚嫩的脸上露出同情的表情。课文讲读完后,学生初步体会了文章的含义,我就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哪些地方的语气……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朗读时注意了语调的抑扬顿挫,感情的起伏变化,自然而然地进入了课文所描绘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告别的场面。脑海中浮现出老大娘、大嫂、小金花的形象。从而更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才能使他们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使他们和作者在感情上沟通。

2、角色体验,悟其情。即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一段的最后一句话:“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就要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见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水就一滴一滴地掉下来。”如果教师只是指导学生用悲伤的语气读,读得慢些,学生也能体会作者的感情,但不深刻。教学时,我运用多次加温,不断领悟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读中体会,其效果大不一样。在每学完一个故事,当学生激动不已时,老师不失时机出示这段话,说:“伯父不幸逝世了,从此,周晔再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我们回头再读读这段话,我想现在理解比刚才更深刻。”学了三个故事,学生连续读三次,结果一次比一次体会得深,一次比一次读得有感情。

利用情感因素将表演移植到教学中。表演可以展示学生们的才能,边读边表演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体验。《将相和》一文教学时。我就采用了“学学演演”的形式进行教学。预习课文时就布置大家:这篇课文我们要边学边表演,请同学们回家多看一些“战国”故事,全面了解蔺相如、廉颇等人物的性格特点。上课时,就指名三组学生上台表演三个小故事(“完壁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学一则,演一则,使学生动心动情,深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蔺相如、廉颇两位历史人物的精神品质,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也让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3、活动实践,悟其法。

以情境为驱动,参与情境活动,学会在实践中运用语言。这里的“法”指字词句篇基本的表达方法。有用词的准确性、遣词造句的灵活性、连句成段的多样性……如《火烧云》一课写火烧云形态变化的三段课文段式相同,通过引读,让学生领悟其中的规律:先写“天空中出现了什么”(马、狗、狮子),再写“它们的形态”,最后写“后来的变化”。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自由想象,模仿课文写一段话。

利用感性经验将参观、游玩延伸到阅读教学中,不失为悟其法的高招。玩是儿童的天性,玩中求知,学生感到有趣、愉快、轻松。我在教《记金华的双龙洞》一文时,在课堂上利用十多分钟时间扫除了生字、新词的障碍后就组织学生去我们花园式的校园里游玩,游玩中特意安排了一条游览路线,老师当讲解员;学生边听介绍边欣赏那里的熟悉却又陌生的风景。各处楼房、亭子的名称、来历、作用得到了深刻的了解,游玩结束,学生们一种喜悦、赞美之情油然而生,于是教师带着学生返回,再来学习课文,学习中,学生们很轻松地把课文中作者的游览路线写作顺序都理清了。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能一一体会出来最后大家

纷纷要求把“可爱的校园”这篇作文写下来,习作结果,篇篇都能做到条理清楚,中心明确。

三、读中积累,体验生活。

小学语文课文都是经过众多专家选编的文质兼美的范文,值得学生深入地长久地品味。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能满足于学生读懂了课文,在此基础上还要注重语言的积累与运用。如通过熟读、背诵课文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儿童时期是记忆力最佳时期,儿童思维又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我们切不可错过这个积累语言的良机。因此每节语文课上都应进行熟读成诵的训练,在背诵指导上作精巧的安排,以感情朗读为基础,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乐此不疲,熟读成诵。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碰壁”这一部分后,说:“请一位同学和老师一起分角色朗读。”学生兴趣勃勃地练读,而后老师又要求上来的同学不看书来表演,学生没有把握,又兴趣盎然地练读起来,直至吟诵。

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将竞赛引进阅读教学中,能使学生在无意中记住了课文。比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比赛时学生的注意力处于最集中,情绪处于最高涨的状态。因此,在比赛中学习,学生学得主动,记得轻松。我在教学《长征》这首诗歌时,就安排了一次朗诵擂台赛。在学生理解诗文后,组织几位朗诵水平较高的学生担任评委,其他学生一个上来比,不服气就不下去。说说各自的长处与不足之处,比赛后由评委宣布获奖者和获奖的原因,再请获奖者谈体会,谈谈朗诵时的心情,最后请观众讲讲听了他们的朗诵后的感受,以引发学生无意注意,激起他们的兴趣。这样的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将直接影响学生内部主观因素的发展和变化,效果达到优化。最后这首诗没有死记硬背却印在学生的脑海。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重视体验阅读,把新课程理念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关键要珍视学生独特的理解,要让学生自己珍视对教材,对问题等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古人读书贵在“自得”,又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需要教师通过启发、诱导,使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来取最佳的读法,专心致志地、自学地去读、边读边议,比较异同,释疑解难,体验情意,力求创新,从而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以适应未来的需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我相信只要我们教师深刻领悟新课标精神,一定能带领学生走向新的生活!

语文课只能关注课文的言语表达形式吗?

2010-03-19 14:59:48| 分类: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王尚文先生曾在《中国教育报》撰文说:“语文教学应当自始至终关注课文的言语表达形式,而不是它的表达内容,虽然在品味形式的同时也在理解内容,但它的目的主要不在把握内容,而是学习特定的形式如何表达特定的内容。简言之,在读写听说活动中,语文聚焦于?怎么说?,而其他课程则是?说什么?。因此语文课即使学的是哲学论文,也不会上成哲学课,《看云识天气》不会上成气象课,《田忌赛马》不会上成数学课。仅仅关注课文?说什么?,不是语文课;即使着眼于?怎么说?,却旨在把握?说什么?,也不是及格的语文课。只有以课文的言语形式为纲,自觉而明确地指向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才是真正的语文课。”不容否认,这个观点对于近年来语文界普遍盛行的离开语文讲人文的课堂教学倾向确实具有很强的矫正作用,但毋庸讳言,它也存在矫枉过正的缺憾。如果每一堂语文课都按王尚文先生的标准去评定,那么现行中学语文教材内容多与教学课时少的矛盾将很难得到妥善解决。比照我国课程理论专家王荣生先生在《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一书“语文教材的选文类型鉴别”部分的有关论述,笔者认为,如果把王尚文先生和王荣生先生的有关论述加以“中和”, 那么将为提高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时效提供更为切近实用的帮助。

王荣生先生根据教材文本在教材中的地位、性质、功能和功能发挥作用的不同,对语文教材的选文鉴别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种类型:

定篇:指值得系统深入学习的经典文章。用最权威的解读,进行最细致的研读探究。

例文:指学习关于诗文和诗文读写的知识的样例。如魏书生老师在讲“怎样划分文章层次”、“怎样归纳文章中心”时一节课上了十几篇课文,这十几篇课文就可以看作十几篇“例文”。

样本:指让“具体的学生”“依了自己的经验”、“在与特定的文本交往过程中”,形成怎样读,怎样写的方法或能力的文本。

用件:指侧重关注其内容(说什么),淡化文其形式(怎么说)特点的文本。“用件”的材料有三个品种:一是语文知识文,二是引起议题文,三是提供资料文(可以是文,也可以是画)。利用这些材料的目的是服务于要进行的语文学习活动。“在这种类型里,学生其实不是去学文,而主要是用这一篇文里的东西,或者借选文所讲的东西、或者由选文所讲的那东西触发,去从事一些与该选文或多或少有些相关的语文学习活动。”

对于“定篇”“例文”和“样本”三类教学文本,完全可以按王尚文先生提出的观点实施语文教学。但不容违避的是,中学语文教材中,可归入“用件”范畴的文本也为数不少。这些文本的教学,常常让广大语文老师踌躇犯难。不上,可惜;上吧,按王尚文先生的观点,必须引导学生去破解文本“怎么说”,而不能过分关注“说什么”,结果耗时费力,学期教学课时常常不够用。尤其是苏教版教材问世后,一个学期两个模块两本教材,再加两本读本,若按王尚文先生的观点处理教材,设计课堂,篇篇皆重言语形式的探究,每课必求表达技法的参详,广大教师常感时不我待,穷于应付,疲于奔命,学生则是每篇都学习,篇篇不深入。

要破除以上窘境,必须对王尚文先生的观点进行合理的扬弃,大胆引进王荣生先生的“用件”说。 举例来说,人教版高中语文实验课本必修五中的《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咬文嚼字》《谈中国诗》《谈中国诗中国建筑的特征》等篇什,完全可以以“用件”处理之,着重关注文本“说什么”而不必太多着眼于“怎么说”。舍弃“怎么说”的研讨,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深入其中琢磨“说什么”,接受其间介绍的知识,蕴含的文化涵量,从而不断积累各种知识,培养起高品位的鉴赏趣味和治学习惯,这样就已十足地达

到了教学目的。再以苏教版必修一为例,可以作为“用件”使用的有《十八岁和其他》(重在体悟来自长辈的温情和厚望)、《青年在选择未来时的考虑》(重要领略青年马克思的崇高人格志向)、《获得教养的途径》(重在领悟经典阅读的意义和作用)等文章都可作为“用件”组织教学。一般来说,重在介绍知识,阐述文化的课文,不妨作“用件”处理;而课文中属古今中外优秀文学作品的,则可更多地按照王尚文先生的观点实施教学,在品咂言语滋味之中深入体察意境,把握人物。

说明性文章的阅读探究

冯青甫

人教版第九册第七单元的课文都是说明性文章,这些科技性强

的作品,对农村的小学五年级来说,有很多问题难以理解,所以过去上起课来,师生都手忙脚乱的,效果很不理想。今年,在市局、教研室提出的阅读教学的指导精神及中心校、教研协作组的布署要求,依据新课改理念,我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会阅读探究,从而理解课文,激发对自然及科技的兴趣,收到很好的阅读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鲸》一课时,我引导学生从所查资料入手,让学生自学词句后,再进行资料阅读探究,从课文中找出鲸特点的句子,仔细体会,再说说鲸的特点及这样写的好处,从而体会文章的说明方法及表现的思想感情。课外,让学生找来相关的课外阅读,在课外学着阅读探究,从而让用学生熟知鲸的个性,与课文对比探究阅读,让学生在比较中体味等课文中的重点及中心词句及课文思想感情。而对阅读课文,要从阅读方法入手,以读代讲,指导学生结合课外阅读去探究体会。《海豚救人》依照这样的教学思路,我让结合学生收集的有关海豚资料,让学生在交流中去探究海豚救人特点的句子,仔细


叶圣陶先生说》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4633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