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吕叔湘文集

吕叔湘文集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6-21 05:48 | 移动端:吕叔湘文集

篇一:珍视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

珍视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

——读《读书成就名师》有感 -----谭晓敏

还记得在一本书中看到这样一段印象深刻的话:一本书,仿佛一个世界,打开它们,仿佛就洞开了许多世界的大门,他们让你欢欣、让你鼓舞,让你思考、让你悲伤??让你明明身在一个地方,却遍及了无数个世界;让你明明只有一次生命,却体验了无数种人生;让你明明只有一个人,却在和无数智者比肩——他们仿佛父母一样慈悲,无论你到了哪里,无论你骄傲与失落,他们从来不曾停止过供给,让你总气力不尽,不尽地,生长??这本《读书成就名师》就仿佛我们跟随书中的12位名师,跟他们一起来分享读书方面的快乐与收获,跟着他们一起思考,一起成长。读完这本书,给我的感受主要有三个方面:

多读书:读完这本书,给我的第一个感觉是厚重,是每个老师身上深厚的文化底蕴。正如王崧舟老师所说“底蕴是靠书堆起来的。书读的多,不一定底蕴就深厚。但是不读书,少读书,是一定没有底蕴的。语文课,很大程度上教的不是知识、不是技能,甚至不是课程,而是底蕴。一位有文化底蕴的教师才能向学生输出正向的价值,让学生感悟到语文的魅力。”似乎语文老师读书是理所当然,但是,当看到吴正宪老师潜心阅读哲学和心理学书籍时,你才能明白为什么她的数学课孩子们喜欢上;当看到听过华应龙老师数学课的人,都钦佩他融数学于生活、于游戏的能力,惊讶于他让孩子们在动手玩的过程中,轻轻松松喜欢上数学时,你一定也会明白这种功底和他潜心阅读是分

不开的。12位名师给我的厚重感,不仅是他们书读的多,而且涉猎面非常广,几乎都是经典书籍。比如教育经典《叶圣陶教育文集》、《吕叔湘文集》、哲学、心理学、人文类、儿童文学等等,每个领域都有涉猎,而且还一定要阅读理论性书籍。 扪心自问,自己应该也算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可是自己读的书都有哪些方面呢,经典性、理论性的东西自己能耐着性子读下去吗?自己也就是爱看看小说之类的东西,偶尔也读一下教育方面的书籍。看完12位名师所涉猎的书籍,我真的觉得很惭愧,他们读的书我几乎都没有读过,有些虽然也计划读,甚至都买来放在书柜里,但一直迟迟未开始,因为很多是有难度的书,是不那么“好看”的理论性、专业性很强的书。这样看来,自己还不能算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会读书的人,因为自己一直都不是一个喜欢“爬坡”的人。当看到闫学老师提出的“有坡度阅读”、“阅读重在完善教师知识结构”时,我才意识到自己阅读的症结所在。

多琢磨:读完这个本书,我想第二个关键词应该是“思考”,也就是要把阅读与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才会有收获。正如闫学老师的那句“我的成长史就是完善知识结构的阅读史,就是笔耕不辍的写作史,就是持续反思的研究史。” 而王崧舟老师也有谈到“只有全身心地沉入其中,切己体察、熟读静思,才会有收获、有积淀,才能转化为生命的底蕴。而于永正老师在读书时更喜欢把自己摆进书中,把自己从事的工作摆进书中。他有这样一段话“我这个人读书喜欢想自己。我是抱着从书本中寻找智慧、思想和方法的态度来读书的。如果读书不

与自己、与工作联系起来,学而不用,对我来说,读书就失去了大半的意义。”

关于读书时的琢磨,思考我觉得这是一种阅读的习惯。而在学校给予的种种压力之下,我也慢慢在养成这个习惯。比如,读书的时候,我也开始圈圈画画,开始结合自己的工作思考如何运用书中的知识。其实,这些都源于读书后要写读书心得,所以一开始读书就会一边读一边想心得怎么写,其实写读书心得的过程也就是在思考如何与自己的生活、工作联系起来,并融入进去的过程。这样说来,我们应该感谢每本书一定要有一篇读书心得,每个月一定要上传一篇到读书博客这样的任务了。

多动笔:这又是12位名师的共同之处。写读书心得、做读书笔记、写学习笔记等等,12位名师每位应该都有几十万字的笔记、心得之类的东西。因此,不管是文思敏捷的语文老师,还是理性思维为主的数学老师,哪位名师没有出几本书呢?这些书无疑大部分都来自他们平时的积累。

其实,多动笔从工作的一开始我就被前辈告知过。记得一位前辈跟我介绍另一位年轻的前辈时说,“她从一开始做班主任就开始写班主任工作日志,这也是她成长的这么快的原因所在。”所以,做班主任那两年,虽然自己没有什么经验,但在不断学习中,自己坚持写“班主任工作日志”,所以有几次的班主任征文和演讲比赛,我都是从工作日志拿出来的。现在不做班主任,开始写教学日志,只是可惜,坚持的不够好。 这本书,我是在上面画的最多,折的最多的一本,因为

这本书关于阅读有太多我喜欢的文字,有太多契合我的想法,所以是我中意的一本书。当读到窦桂梅、吴正宪、王崧舟老师时,我甚至在网上搜了他们的上课视频,我想认真看看这么有文化积淀的老师的课堂是什么样子的。我也立马去超市买了一本厚厚的本子,准备把每次的学习笔记、心得都集中起来。因为,现在回头想想,自己工作十几年的时间,参加了大大小小的培训N个,可是每次培训一个本子,所以乱七八糟无从翻阅。 读完这本书,结合一直躺在书柜里没有认真阅读的《教师阅读地图》,定了自己的阅读清单:(欢迎大家增补) 文学 艺术 教育经典、心理学类、 儿童文学、 数学教学 、电影 《西藏生死书》《瓦尔登湖》《捕蝶者》《艺术哲学》《文艺心理学》《美的历程》 四大名著 重读,《给教师的建议》《一线教师》《爱的教育》《爱的艺术》《致青年教师》《创新启示录:超越性思维》《孩子们,你们好》《学校是一段旅程》 《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儿童的人格教育》《特殊儿童心理评估》《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梦的解析》《教育心理学》《儿童的人格教育》 《小王子》《草房子》 《特别的女生萨哈拉》 《海边的卡夫卡》 ??《极地飞快》《草房子》《夏洛特的网》《小飞侠彼得·潘》《听见天堂》《生命因你而动听》《热血教师》《飞跃疯人院》《美丽人生》《魔界》《美丽人生》《楚门的世界》《蒙娜丽莎的微笑》《心灵捕手》《楚门的世界》 。 读书,现在才觉得自己缺的太多,所以就从“缺啥补啥”开始。2014年,自己的挑战就是,每个领域的书籍,特别是理论性的,至少认真研读一本。程红兵老师说:“名师与普通老师的区别就在于韧

性、在于坚持。阅读可以影响人,而坚持阅读,不断思考才是改变人的关键所在。”所以,尽自己所能,认真读书并珍惜每一本好书吧……

篇二:现代汉语作业

一. 试述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及各时期的主要研究特点。

答:1.开创时期①1898年 马建忠《马氏文通》标志着科学系统的汉语语法学诞

生②1924年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着重于对词类的研究和分析。

2.发展时期①1942年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②1943年 王力《中国现代

语法》主要在于语义分析的方法和特点,深入探讨汉语语法的民族特点及其历史

发展的演变规律。

3.繁荣时期①1951年 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语》②1961年 丁声树

等《现代汉语语法讲语》这一时期的有关学术讨论是关于词类问题的讨论和有关

于主语宾语问题的讨论。

4.新时期①1979年 吕叔湘《现代语法分析问题》②1950年 朱德熙《现代

汉语语法研究》这是对于以往的语法问题的规整和讨论,系统的阐释了现代汉语

的语法问题。

二. 试述现代汉语词类划分的主要问题,并概括吕叔湘对词类问题 的基本观点。

答:由于汉语不像其他语言具有有规律且明显的形态变化,因此对于汉语词类划

分的问题就存在较大的争议,主要集中在汉语没有形态变化因此应不应该划分词

类和按照怎样的标准划分词类这两个问题上。汉语词类划分有两大核心问题:

1.词类和语法成分的关系,即“双轴制”,这一方法把词法和句法分为两条线,

比如把句子分为主谓宾,相对应的把词类分为名动形,那么有两种情况,第一种

是从词类对应句子成分,动词可以对应主语、谓语和宾语,这样每个词类都会有

多种功能,即“词有定类”“类无定职”;第二种是从句子成分对应词类,那么就

是谓语可以是动词也可以是形容词,这样无法通过句子成分判定词类,即“词无

定类”“类有定职”。

2.词类划分标准,这一点吕叔湘谈到了很多观点:①按照句子成分决定词类,

这一观点考虑的是词进入句子后已经形成的结构。②按照结构关系划分词类,考

虑的是一个词可能有的结构关系。③用“铁定字”划分词类,和结构关系分类法

难以区分,但“铁定字”分类法是“用一些有代表性的词或词素来规定一群词”。

④用重叠形式来区别词类,这一方法不具有普遍性。⑤词类通假说,这是句子成

分分类法的一种加工形式。但是每一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都不能很完整的对此

类进行一次性的区分。

吕叔湘对词类问题的基本观点:1.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特点来分的。2.划分

词类基本上要做到“词有定类,类有定词”。3.结构关系,“铁定字”能否重叠以

及用什么方式重叠,都可以用来分别词类,但是还需要进一步讨论。4.结构关系

的范围最大,一次适合用来做主要的分类标准。5.句子成分分词类也是有缺陷的。

6.词类通假说是在理论上是行不通的。7.词在句子里,用法变化是多变的,不可

一概而论。一方面要看词的语法特点变化,另一方面要看这一用法在同类词的普

遍性。( 吕叔湘《关于汉语词类的一些原则性问题》 )

三. 现代汉语语法系统中,主语,宾语两个成分的界定存在哪些方案,每种方案的问题是什么。

答:对于主语宾语的界定存在三种方案,一是传统语法思想,以黎锦熙为代表,吕叔湘、王力的早期著作也如此,即是以意义确定主宾语,比如“我吃了早餐”中,“我”是动作的发出者,因此是主语,而“早餐”是动作的承受者,是宾语,这是一般的情况。缺点:①倒置问题,有很多“无主句”没有办法确定主语,如“信已经写好了”这类句子因为存在着已知的明确的施受关系,因此没有主语的出现,所以完全依靠施受关系确定的句子是没办法确定主语的,从根本上来讲,施事和受事是语义的概念而主语和宾语却是语法概念,它们不是一个层面的概念。②相同结构不同分析的问题,比如“门口站着解放军”和“门口贴了对联”两个结构相同的句子,但前一个句子中的“解放军”是主语而后一个句子中的“对联”是宾语,这两个结构相同的句子分析出的结果却是有差别的,这就是立即的语义关系不同的结果。③没有明显的施受关系的句子,比如“今天星期天”之类的句子由于不存在明显的施受关系,是没法根据意义判定的。

二是以位置确定主宾语,即以动词为标准来界定,比如“小明打了小红”这个句子中,我们以动词“打”为界限,那么“打”前面的“小明”是主语而后面的“小红”是宾语。缺点:动词前后有多个名词性成分时难以确定,比如“面包他切成了一片一片的”在“切”的前面有名词“面包”和代词“他”,那么这种话情况下没有办法明确的判断出主语。

三是以话题和陈述关系来判断主语,即话题是主语而除陈述部分则是除主语外的所有句子成分。缺点:没有办法具体判断出主语和宾语。比如“客人来了”和“来客人了”这两个句子,第一个句子所提供的是旧的信息,即事先知道有人要来,而第二个句子所提供的是新的信息,不知道有人会来,因此,这个信息的区分是混乱的。

四. 在偏正结构中,如何区分定中关系和状中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答: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三个不同的方面进行区分:

1. 根据修饰语的性质。一般情况下,形容词作修饰语是定语,副词作修饰语是状语,比如“飞快地跑”和“红色的苹果”,“飞快地”在这里是副词,因此是状中关系,“红色的”是形容词,因此是定中结构。但是有些情况下这种判断方法并不适用,比如“需要详细de计划”短语中,由于“需要”后面既可以加体词性结构,也可以加谓词性结构,整体结构的性质没法确定,也就是说,如果是“的”那么就是定中结构,如果是“地”则是状中结构,因此没法确定是状中结构还是定中结构。

2. 根据中心语的性质。一般情况下,中心语是体词形结构则为定中关系,中心词是谓词性结构则为状中关系,比如“认真地打游戏”中心语“打游戏”为谓词性结构,所以是状中结构,“美丽的小姐”中心语“小姐”是名词,那么就是定中结构。但是,如果整体作为体词性结构出现的短语就成为了例外,比如“人民的支持”中“支持”是动词,但整体的关系却是定中关系。

3. 根据整体结构的性质。这一种方法是不准确的,比如例句“进行周密de调查”,由于“进行”后既可以加体词性结构“周密的调查”,也可以加谓词性

结构“周密地调查”,所以就没办法区分定中结构和状中结构,于是就这造成了对于状中结构和定中结构划分的不确定性。

五. 试分析中心词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的差异,并分析各自的优

劣。

答:差异:第一,从句法系统来看,两者属于不同的句法系统。中心词分析法是属于句本位的系统,而层次分析法则是属于短语本位的系统。第二,他们的分析句子的所依据的基础不同,中心词分析法是以词为基础,认为只有词可以做句子成分,层次分析法则是以短语为基础,认为词和短语都可以作为句法成分,因此它们划分句子成分时的基本的结构是不同的。

优劣:中心词分析法的基本方法是提取主干,因此可以直观地认识到句子的主体和“格局”,但是它无法处理句子内部的差异,比如“我和弟弟的好朋友”以及类似的句子是没有办法用中心词分析法来分析的;而且中心词分析法是会误解甚至错解句意,违背了句子的原本意思,比如带有错误或否定意义的句子“吃错了药”用中心词分析法提取出的成分是“吃药”,这是与原句要表达的意思不相符的,“学习英语很重要”运用中心词分析法,得到的是“学习重要”,原句本来要表达的意义的范围被无形中扩大了。

层次分析法着眼于句子结构内部的分析,通过分析了解一个句子的内部所包含的若干词是如何按照一定的句法规则一层层组合起来的,因此可以很清楚地看到每个大结构下的小结构是如何组合的,更科学客观地揭示了句子句法本身的属性。但是局限性在于由于它是在层次性的属性下进行分析的,因此它无法揭示句子的语义关系,可能产生对于句意的多种解读,朱德熙先生认为这是由于层次性的属性决定的,不能称之为缺点。

六. 任选一种汉语的特殊句式,试述以下内容:研究现状,主要问

题,句式特征(结构,语义,语用),你对该句式的认识(疑问,发现,思考)

答:“把”字句在很多的的论文集中被论述过,吕叔湘对于“把”字句的用法做了探讨,他对“把”后的动词意义限制、宾语的限制、动词前后的成分进行了分析,他说“把字句起初的时候也许是并没有特殊用途的一种句法,但是它在近代汉语里应用的如此之广,主要是因为有一些情况需要把宾语挪到动词之前去。同时,有两个消极限制:第一,宾语必须有定性的;第二,动词必须代表一种‘作为’,一种‘处置’。这种积消极两方面的条件发生冲突时,要是没有第三种句式可以利用,‘把’字句式比一般的普通句式要占点优势。” (吕叔湘《吕叔湘论文集(第二卷)》 )显然吕叔湘先生对“把”字句的存在是持肯定态度的。朱德熙在谈论“把”字句时说“把”字在于引出受事,重点谈论了其后所跟的动词的形式、宾语的性质,他提出反对“把”字句的作用是把宾语提前的说法,他把“把”字句的特点概括为“一动词不能是单纯的,二‘把’的宾语在意念上是有定的”

(朱德熙《朱德熙文集(第一卷)》 ),他和吕叔湘的观点不同于“把”后的宾语是否一定是有定的。在陆检明和马真的《现代汉语虚词散论》中,同样指出“把”字句后的宾语是可以无定的,指出含有“出乎意料”的用法的“把”字句是可以有这一特殊的表达作用的,他们同样也提出了问题,“把”字句的动词后面是不能带动态助词“过”的,这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仍然没有得到结论,需要进一步的讨论和研究。

“把”字句是一种特殊的句式,在下文将对它的语用功能进行阐释。

“把”字句是谓语中心词前由介词“把”引出的介宾结构。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对“把”字引出的事物施加积极影响,使其产生某种结果,发生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状态,王力先生称之为“处置式”,比如“我把水倒在了杯子里”和“我把水喝进了肚子里”这两个句子,第一个句子是正确的,动作的结果是“水”被处置在“杯子”这个容器里,第二个句子是不符合我们的语言习惯的,“喝水”这个动作本身就是不需要进一步阐述的,这个句子没办法提供任何新的信息,因此不需要用“把”来组合这个句子。

在结构上,我们把“把”字句的格式用A—把B—动C表示出来,那么用吕叔湘的观点,“把”字后面的B总是有定的,但C是可以有定也可以无定的,这一点成为了“把”字句和“被”字句转换的关键,因为“把”字句的宾语到“被”字句中成为了主语,而这两个句式里的这两个成分都是有定的,在语义允许的情况下,形式的转换就变得容易了。“把”后的成分也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首先,“把”引出的成分不一定是受事,由于“把”字结构后可以引出多个成分,因此没法确定直接和“把”字接触的是受事。其次,“把”后的成分不一定是名词性成分,比如“我们需要把发展企业放在首位。”这个句子中“把”字后面的“发展企业”是一个谓词性的结构而不是名词性结构。最后,“把”后的成分是不一定有定性的,吕叔湘讲过“宾语代表无定的事物,不能用‘把’;但是宾语代表有定的事物,却不一定用‘把’。”( 《吕叔湘文集(第二卷)——把字用法的研究》 )比如“他撞倒了一个小孩”这个“小孩”是没有特指的,不知道撞到了哪个小孩子,然而“他请了一位大夫”这里的“大夫”是有所指的,一定是表述者针对某一位大夫而言的。

在以上讨论的中,朱德熙先生的观点和吕叔湘有所不同,他认为“和‘把’字句关系最密切的不是主—动—宾句式,而是受事主语句。”他举了很多例子,比如“把粮食往南边运”“把衣服都洗干净了”这些句子去掉“把”后句子意思仍然不会改变,剩下的部分是受事主语,因此不能把“把”字句简单的划分成“主—动—宾”的结构,很多“把”字句都难以回到正常的陈述句的形式,比如“把画帖在墙上”是没办法还原的,因为这是无主句,这也是朱德熙发现的,“把”字句的独立性,进一步可以说明它的存在是有独立意义的。

在语义上,“把”字句的动词是有所限制的,即“动词得有一定程度的动作性”( 《吕叔湘文集(第二卷)——被字句把字句带宾语》 )也就是说不能带如“看见”之类动作性不强的词,但是对于这一点我觉的并不是很准确,比如“大家好好把这篇课文体会一下”这个句子中,“体会”或者换成“体味”,还有“你们回头把这个问题好好思考一下”中的“思考”,这些词都不是具体的具有“动作性”的动词,而是抽象的内在不表现出来的动词,但是是可以用在“把”字句中的,所以吕叔湘所下的定义可能是需要进行完善的。对于“把”字句的意义还可以从和外语的对比来看,比如“杰克把书给你带来了”翻译成英语是“Jack brings the book for you”那么汉语可能更强调的是某种预期和意思的表达,

是“杰克”把书带来的,不是别人,可能隐含了某种意义,但是英语如果这样强调需要改变为“It is Jack who brings the book”,所以汉语里的“把”字句所隐含的意义可以是表述人的某种意图。这也就阐释了“把”字句的独立的语用功能,它是可以独立承担汉语在表达中的某个特定意图的。

对于“把”字句后面的动词不能带“过”的原因,仍然需要做进一步的讨论。

篇三:基础练习一

基础练习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骓(zhuī) 朱熹(xī) 匍匐(fú) 出恭(ɡēnɡ) ....

B.雒(lu?) 昳丽(yì) 蒲服(pú) 水泵(banɡ) ....

C.骃(yīn) 窥镜(kuī)胯下(kuà)膝盖(tī) ....

D.骊(lí) 苜蓿(mù) 脸颊(xiá)邹忌(zōu) ....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观察 脑壳 恐惧 朝发夕致 B.熟悉 孤篷 茉莉 孤家寡人

C.旦日 几案 芭蕾 欺人太甚 D.纳谏 引擎 逻缉 荤素搭配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

A.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奉行单边主义政策,孤家寡人,必将削弱、破坏目前的国际反恐联....

盟。

B.“9·11”事件后,布什政府出于反恐作战的现实需要,调整对华政策,转而谋求与中国

建立“建设性合作关系”。中美关系迂回曲折,再次呈现逐步改善和发展的良性互动局面。 ....

C.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一定要从我国国情出发,扬长避短,趋利避害,高度....

重视和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D.在我国基层法院的司法审判中,由于法院的认识和理解不同,曾经出现同一性质的争议

在同一法院作出不同甚至大同小异的判决。 ....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测量结果显示,水城威尼斯的历史老城区正在缓慢地持续下降,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主

要是气候变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

B.步入天目湖山水园景区,游客们在世外桃源般的乡村田园,领略完全不同的江南乡土风

情和特色民居建筑。

C.“天下第一村”华西村328米高的“空中新农村”大楼豪华程度令人惊叹,吸引了来自全

国各地慕名而至的游客。

D.1972年中美两国领导人共同商定的《上海公报》,为40年后、甚至未来的中美关系定下

了扩大共识、承认分歧、加强合作的准则。

5.把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这种传递,既包括历史事实的传递

②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件,研究历史离不开叙述

③历史叙述是对历史的记录和描述

④也包括历史叙述主题个人意识的传递

⑤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曾言,没有叙事,就没有历史

⑥它的重要功能在于“传递”历史

A.②③⑥①④⑤B.⑤②③①⑥④ C.②⑤③⑥①④D.③⑤②⑥①④

二、阅读鉴赏(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吕叔湘钱汉东

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留学英国的吕叔湘没等学业结束,于1938年初提前回国。当

时家乡江苏已沦陷,吕老与流亡到湖南的家人会合后,转道云南,在云南大学文史系任副教

授,教英语。著名学者施蛰存约他给《今日评论》周刊写文章。恰好早几天,吕老看到朱自

清先生写的一篇文章说,每个句子总要有一个主词,觉得这种说法不全面。考虑再三,他就

写了《中国话里的主词及其他》,这是吕老的第一篇有关汉语语法的文章。1939年暑假开学

后,系里给他加了一门中国文法课。这时候,王力先生在西南联大讲授“中国现代语法”的

讲义已经印出来了,他在教课中遇到一些问题,想找王力先生商讨,可是王力住在越南河内

从事汉越语的研究,只好自己琢磨钻研。1940年暑假后,吕叔湘离开昆明,迁居成都,任

华西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他的第一篇研究论文是针对胡适和王静如的文章写的,他

们说“们”是从“俺、您、咱”的韵尾-n变来的,吕叔湘发现这个结论恰好把演变的历史

颠倒了,引了许多材料加以说明。

吕叔湘是一位地地道道的学人,非迫不得已,一般不参加社会上的种种应酬,而是潜心

研究学问。吕老治学态度严谨,他的著作处处体现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作风。无论是长篇

巨著,还是一二千字的短文,都要逐字逐句地仔细推敲,从不马虎敷衍。现在一些从事语言

研究的人不屑于写一些小文章,认为“雕虫小技,壮夫不为”。20世纪80年代,吕老在一

家大报上看到把“风花雪月”错写成了“风花秋月”,于是他写文进行纠正。他在《龙虫并

雕琐谈》里也曾指出,小文章其实更难写。和他同一时代的学者,如叶圣陶、王力、朱德熙

等大家都有这样的学术精神。

吕老从1952年起直接参与了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的制定,不辞辛劳地为推进现代汉语语

音、语法、词汇的规范化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他和丁声树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词典》

迄今已发行四千多万册,成为各国人民学习汉语、研究汉语的最重要的工具书。

“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现代汉语词典》这一宗旨的确立,和吕老有着极

大关系。“主编”一词在如今的出版界是个水分最大的名号,有些如雷贯耳的大学者的名字,

一年之内不知道要出现在多少大型丛书、套书的版权页上。其实业内人士都清楚,一年之内

要出这么多书,即使有三头六臂也是忙不过来的,他们所做的也许仅仅是审读一遍样稿而已。

而吕老当时从组建编辑室到一条一条仔细审稿定稿全部亲力亲为。吕老说:“要编好一本辞

典,就要收集大量资料。比如编《现代汉语词典》,就收集了上百万张卡片的资料。要对资

料进行全面、认真地分析、综合,工作相当繁杂。”在吕老等大师的带领下,编辑人员花了

三四年的时间,才完成《现代汉语词典》这一浩大的国家工程的试印本。

北京大学汉语言学研究中心陆俭明教授在回忆当时的情景时说:“吕先生几乎每天都在

词典编辑室工作,中午饭就是自带的馒头、咸菜加开水,晚上还在家加班到深夜。编写工作

采取流水作业法,层层把关,吕先生和他的继任丁声树在《现代汉语词典》整个编纂过程中

言传身教,创立了一种人们称之为《现代汉语词典》风格的标准词典编纂风格。”第一版面

世后,吕叔湘先生依然关注着语言的最新发展,强调词典要跟上时代需求,不断地及时地进

行修订。在一篇文章中,吕老谈道:“我最近做了一件有点傻气的事情,把1983年5月15

日到26日的《文汇报》从头到尾读了一遍,查出有32个词语是《现代汉语词典》里没有收

的。”这一年他已经79岁。 (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他(吕叔湘)说,编词典是“名山事业”,需要找到一些真正的“字迷”。

字迷是什么?他们是一个国家文化传承的宝贝啊!英国是一个产生字迷的国家,他们的《牛

津词典》系列举世闻名。法国也是一个重视字迷的国家,有词典以来,他们出过各类词典达

2万多种。 (俞晓群《吕叔湘:那22封关于〈读书〉的来信》)

②“文化大革命”后退还他几万元,他全都拿出来设立青年语言学奖金。前几年,商务

印书馆出版了六卷本的《吕叔湘文集》,他又将这笔可观的稿酬全部捐给了家乡江苏的教育

和其他公益事业。 (李行健《素朴平淡才是真——痛悼吕叔湘老师》)

6.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吕叔湘的学术精神。(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从文章第一、二段看,吕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陆俭明教授认为,“《现代汉语词典》风格”就是“标准词典编纂风格”。请结合材料,解

释“《现代汉语词典》风格”的具体含义。(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治学严谨”是吕叔湘先生大师风范的重要体现,除此之外,吕叔湘先生的大师风范还有

哪些体现?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6分)

答:

三、表达交流(15分)

10.请把下面一组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可以适当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5分)

①《语言的演变》一文的作者是吕叔湘老先生。

②《语言的演变》根据事物内部联系来阐明问题。

③吕老先生从语言三要素角度分类说明了语言的演变。

④语言三要素指语音、词汇、语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11.(四川高考)为展示“走进汉字历史,探究字形变化”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请给下面的《汉

字字形演变表》配写一段说明性文字,介绍汉字字形的演变特点。要求:①至少答出两个特

点;②语言准确、简明、连贯;③不少于40字。(4分)

汉字字形演变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分析下面的图表,写一条结论,要求不要出现数字,不超过70字。(6分)

当有时间阅读,网民对各种阅读行为的选择

结果显示:当有时间阅读时,

批改日期:_________________

作业等第:_________________

【学后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吕叔湘文集》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4607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