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福建医科大学贴吧

福建医科大学贴吧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6-20 05:59 | 移动端:福建医科大学贴吧

篇一:福建医科大学科学社会主义期末总结

1.怎么样把握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历史进程(如何正确认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认识的三次历史性飞跃?)

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生在19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它是有马克思、恩格斯逐步完成的,解决怎样由空想转变为科学的问题,其成果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完成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推动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标志:理论 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实践:巴黎公社运动

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社会制度的实践,发生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初,这一阶段解决科社从理论到实践的问题。。列宁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俄国实践,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列宁主义阶段。此后,斯大林坚持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模式——苏联模式。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造性地运用于中国革命的实际,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宝库。 标志: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 十月革命、中国革命的胜利

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社会主义由传统模式到当代模式的发展(社会主义由一种模式的实践到具有国家民族特色的多种模式实践),社会主义在改革中发展完善。主题: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如何巩固、建设和发展的问题。其最明显的标志是中国改革取得初步成功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兴起,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学习科社的意义]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有助于深化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有助于扩大视野,提高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水平;有助于我们认清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一、16、17世纪对理想社会制度的空想描写

特点:1.以人文主义为武器,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2.早期空想社会主义的基本理想是财产共有;3.早期空想社会主义提出了人人劳动义务平等的社会主义原理;4.对未来社会主义理想制度的主张都较粗浅,缺乏严密的理论证据;5.带有明显的小生产者的理想烙印;

6.普遍不承? 资本主义的历史合理性

二、18世纪的直接共产主义理论

特点:1.丰富和发展了早期阶段;2.把社会主义建立在自然法学说与理性基础上,更具有现实感;3.开始从理论上探讨和论证废除私有制等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更具有科学特征;4.刻板的法学理论色彩浓重;5.带有明显的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

2.怎样理解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意义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对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当前,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曲折中发展,我国人民正在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在这种形势下,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实现尤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就必须认真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第一,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有助于我们完整准确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第二,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有助于我们树立科学世界观、6

命人生观和正确价值观,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更好了解当合国家的政策方针,自觉贯彻的需要】

第三,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有助于我们深化对社会主义的

认识,提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是提高个人实践,更好为人民服务的需要,是个人成长的快速需要】

第四,学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可以扩大我们的视野,提高辩证

思维能力。

3.16世纪产生了空想主义,共分为四个阶段:

A、16-17世纪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B、18世纪 空想平均主义

C、19世纪初期 批判空想社会主义;D、19世纪中期 与工人运动相联系的空想社会主义。其中,批判空想社会主义时期出现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他们分别是法国的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的欧文。

历史功绩:

①空想社会主义对资本主义的揭露和批判,提供了研究资本主义早期发迹史的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也提供了启发工人阶级觉悟的极为珍贵的思想材料。

②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重要思想来源。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的结论和天才的预测。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包含着趋向历史唯

物主义的合理因素和许多精辟的思想及论证。

③空想社会主义发展历史体现了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品格,为科学社会主义创立提供直接思想资料和可贵借鉴。

④揭示和论证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

局限性:

首先,空想社会主义者没有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不懂得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否认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他们不是从生产方式中,而是从头脑中、从理性和正义原则中去寻找社会变迁的终极原因。他们从抽象的“人类理性”出发,去批判资本主义并猜想未来理想社会。

其次,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无产阶级的伟大使命,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无产阶级群众的力量,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找不到改造现代社会的物质力量。

再次,空想社会主义者不了解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动力,因而也没有找到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因此,他们对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完全持有排斥态度,拒绝一切政治行动。

● 克服了空想描写和刻板的法律条文形式,把空想社会主义推向最后的历史阶段; 理论直接来源于18世纪的法国启蒙学说,是对启蒙学说的集成、改建和发展 倾向于把人类历史堪称持续上升过程,并以此证明资本主义被替代的必然性 是以大工业,以生产力的空渡发展为基础来构建未来的理想制度 批评矛头直接对准资本主义社会的全部基础,批判性更加深刻 提出了许多天才的思想,天才思想的萌芽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处理提供了直接的思想材料 生前就有一批追随者宣传和阐述他们的思想,有的方面还有所创新

(另附上: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改变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包括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

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就是指研究无产阶级运动同以往的运动的质的区别、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和历史使命,即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无产阶级的解放运动,而不是其他阶级的运动。这即指研究这一斗争的阶级性、阶段性和特殊性。

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条件,就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正确途径和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的条件和途径。包括经济的和政治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客观的和主观的、国内的和国际的等等。

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一般目的,就要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最近目标和最终结果。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①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 用开展革命斗争的途径推翻资本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使命。

③ 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结合,是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重要条件。

④ 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⑤ 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是实现无产阶级彻底解放的必由之路。

⑥ 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解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的必由途径。

⑦ 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最终目的。

基本内容:

① 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与实践:无产阶级如何去取得政权和运用政权对社会进行变革(改造)的道路和方法的理论和实践;

② 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无产阶级如何建成社会主义并且使之完善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5.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学科性质

研究对象 是无产阶级领导广大人民群众变革资本主义、创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历史进程一般规律的科学,也就是无产阶级自己解放自己并解放全人类的普通规律的科学。

(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

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和发展规律的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改革资本主义世界,建设社会主义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科学社会主义是研究资本主义社会如何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学科性质 1. 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是一门直接指导国家革命和建设时间的综合性科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等方面

2.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现实性、政治性和学术性质强的科学。

3. 科学社会主义是一充满大量难点、热点和焦点的科学。

4.是一门原则性和感性很强,却又需要大胆解放思想、不断开拓、与时俱进的科学

1.历史功绩【见第3题】

2.局限性:补充一点:小生产思想明显,保留着奴隶和奴隶劳动。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明显,歧视妇女,主张实行公妻制。保留殖民地,一些空想社会还包含着某种宗教神秘主义的因素。反对消灭私有制,否认阶级斗争,把社会变革的希望寄托在少数人身上。【+第3题】

3.当代意义:

1)不断挖掘器积极成分,取其精华

2.)努力避免重犯他们的错误,取其糟粕

3)更好的把握现在走向未来

试述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局限性+②思想条件: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现代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互相衔接的阶段。两者都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阶级冲突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前者是它的起初的、不成熟的、不完备的表现形式。后者是它的成熟的、完备的、科学的表现形式。前者是后者的直接思想来源。③主观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7.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思考、探索与发展

1.)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2.)工人阶级不能简单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他来大道自身的目的

3.)发达国家在一定条件下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过渡到高级形式的社会

4.)进一步桥条必须建立工农联盟

5)进一步强调加强党的建设

(另附上: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社会主义主要思想有那些?

Ⅰ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两 个 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两个决不会:1,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2,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

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Ⅱ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基本内容: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广大人民群众,通过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打破资产阶级的国家机构,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剥削制度。

基 本 形 式:经济斗争,政治斗争和思想斗争。

主 要 方 式:暴力革命

革 命 性 质: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

建立统一战线:在国内必须联合一切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特别是同农民结成联盟。

实行国际主义:在国际上必须联合全世界无产者共同奋斗,为此提出社会主义革命“同胜论”的思想,各国无产阶级应该团结起来,实行国际主义,支持被压迫民族争取独立的解放斗争。

过渡时期的理论:夺取政权后,在经济上改造旧的生产关系和尽可能快地发展生产力,在政治上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建立共产主义制度。 无产阶级自己的政党:共产党

Ⅲ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和构思

1.未来社会的价值目标: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2.未来社会的发展阶段:从资本主义社会转为社会主义社会。

3.未来社会的“过渡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由“第一阶段”发展到“高级阶段”。

4.未来社会的制度特征: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有计划的组织生产,没有商品和货币;在分配方面,共产主义第一阶段实行按劳分配

消费品,在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国家消亡,阶级消灭;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彻底解放。

5.未来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变革的社会)

6.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态度/马克思、恩格斯对社会主义的态度如何 ?

答:发展的态度,理论联系实际而非教条主义的态度,开放的态度,承认和修正错误的态度,这些都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待自身理论的态度。同样是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遗产,而且更具有方法论的意义。

1.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社会主义自从成为科学以来,就要求人们把它当作科学看待。

2. 发展的态度: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成为科学,首先在于它不再把社会主义建立在主观臆想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对现实社会认识的基础上,人们的认识总是受到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的制约,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也不例外。

3. 理论联系实际而非教条主义的态度: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条,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4. 开放的态度: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历史编篡学家就已经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经对各个阶级做过经济上的分析。马克思恩格斯始终不是以宗派主义的态度对待别人,始终以开放的态度对待自己和自己的学说。

5. 承认和修正错误的态度: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清楚地表明,当时欧洲大陆经济发展的状况还远没有成熟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的程度,历史用经济革命证明了这一点。根据社会实践的发展勇于承认和修正错误,从而完善自己的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对待科学社会主义的又一正确态度。

6.马克思恩格斯还希望各国工人组织在运用科学社会主义解决本国实际时,要把一般原则和具体实际相结合。

8.列宁的帝国主义论

1\帝国主义论

A历史背景㈠. 二次革命的发生使得生产突飞猛进的发展;㈡.生产关系的深刻化,垄断现象的出现;㈢.国际政治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加剧。 B理论内容㈠.列宁在1916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级》一书中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最后阶段,其特殊性表现为垄断性。帝国主义的实质是垄断,是过渡的资本主义(帝国主义是腐朽的,垂死的,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帝国主义就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

㈡.帝国主义的五个基本特征:a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b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融合,在这个金融资本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c资本输出和以往的商品输出大为不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d瓜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e最大的资本主义大国已把世界上领土瓜分完毕。

㈢.帝国主义是腐朽的资本主义。

原因:1.垄断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和其他一切进步,垄断凌驾于竞争之上,并未消除自由竞争带来的冲突

2.垄断是帝国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特别突出,从而导致帝国主义的世界大战不可避免。

㈣.列宁得出结论,帝国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或是垂死的资本主义。【战争造成的破坏,适度国主义时代的其他两大阶级矛盾激化,并且上升为主要矛盾,进而发生革命,是无产阶级取得胜利】

9.

A.列宁实行军事够共产主义政策,试图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1)实行军事共产主义的原因:通过和平法令,拟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计划。

(1)俄德谈判极端艰苦;(2)签署《布列斯特合约》;(3)14个国家对苏维埃俄国联合进行武装干涉从四面八方发动进攻,占领了俄国3/4土地

评价:正面:有力打击了外国的武装干涉;粉碎了国内的反革命叛乱,巩固了政权

负面: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生产力受破坏;工农联盟频临破裂;

1).所谓军事共产主义,也称战时共产主义,指的是1918-1920年苏维埃俄国在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所实行的一些非常的、临时性的政策,一度被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当成落后国家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措施。 这些政策和措施就是列宁领导布尔什维克党人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初探索,

其内容主要有:a. 生产的广泛国有化,实行大、中、小企业全部国有化,由国家实行集中管理,国家对生产和产品分配实行严格监督;b. 贸易的国有化,国内外贸易实行国家垄断,禁止私商活动和自由贸易;c.实行余粮征集制,由政府规定农民消费所需的谷物量、牲畜饲料及种子量,其余全部上交国家;d.实行配给制和取消货币结算,国家对产品和原料实行统一调拨和分配,统一为全体居民进行消费品的分配;e.根据“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实行一切阶级的义务劳动制,强制剥削者参加体力劳动。

战时共产主义的局限性:战时共产主义在战争环境还可以勉强实行,一旦战争结束,它的局限性就立即暴露出来,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战时共产主义脱离了落后国家的客观现实。(2)脱离了农民的需求。(3)实行无货币社会是脱离实际的空想。总之,“这种政策主要是采用经济以外的、带有某种军事性的手段,不是通过市场,而是在市场以外来建立城乡之间直接的产品交换,这种政策的目的是组织产品分配以保证对前线革命军队和后方工人的供应。” 军事共产主义模式是通过兵营式的官僚主义方式“自上而下地”建立社会主义,想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完全忽略世界资本主义的经验。

B.列宁专项新经济政策,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

背景:农民的严重不满和频频骚乱及各种各样的暴动

新经济政策的内容(1921-1925):(1)农业方面:推行粮食税,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自己支配;有限度地允许农民租佃土地和雇用劳工。(2)工业方面: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恢复私人小企业。(3)流通方面:在一定范围内允许自由贸易。(4)分配原则:按劳分配。

实质:它是在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和国家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通过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发展经济,缓和工农矛盾,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作用:A、改善了农民的生活,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工业、交通业等生产迅速好转。(B、改善和巩固了国家经济地位。C、为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物质基础。)D.使商品经济在过渡期得到发展。E.吸引了百千万人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新经济政策带给我们的启示:

1. 落后国家必须端正国情,要以多重经济成分并存,小农经济占优势的情况出发建设社会主义

2.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3. 要正确得看待和利用资本主义

4. 要客观清醒地估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发展阶段

5. 要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

(另解:1)要客观地估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发展阶段;2)社会主义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

3)利用商品和货币的关系;4)通过合作制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5)正确看待和利用资本主义;6)洋步骤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反对官僚主义;

7)加强执政党建设,改善党的领导:①要重视市场作用。②要重视各种经济成分的作用。③要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④要改革集权体制,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 军事共产主义与新经济政策区别:军事共产主义模式是通过兵营式的官僚主义方式“自上而下地”建立社会主义,完全忽略世界资本主义的经验。而新经济政策的模式则要求仔细研究和利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有益经验的前提下,在广泛自治的基础上“自下而上地”建立社会主义。军事共产主义和新经济政策最大的不同是:前者想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后者则是通过利用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渐进地发展。

在新经济政策前后列宁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

①要客观的估计像社会主义过度的复杂性和发展的阶段性问题;②社会主义要有雄厚的物质基础,主要指机器大工业和电气化;③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④通过合作制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⑤正确看待和利用资本主义;⑥有步骤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反对官僚主义;⑦改善党的领导,加强执政党的建设。

C.列宁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总结

1)经济建设是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根本任务;2)重视和强调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3)积极学习和利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优势;4)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实现对社会主义改造;5)重视和发挥知识分子、专家的作用;6)加强党和苏维埃政权建设。

【另解:列宁多俄国如何实现社会主义的初步探索经历了两步:1.实行军事共产主义政策,试图直接过度到共产主义。2.由军事共产主义转向新经济政策,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

列宁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给我们的提供 了一些启示:1.要客观估计社会主义过渡的复杂性和发展阶段的问题;2.社会主义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做后盾;3.要发展商品经济,用商品贸易代替产品分配;4.通过合作制引导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多种所有制共存;5.要正确看待和利用资本主义,利用资本主义发展社会主义;6.要有步骤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反对官僚主义作风;7.要加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改善党的领导】

10.反对托瓦茨斯大林争论产生后果和影响

1)使是社会主义建设开始偏离新经济政策道路;2)助长理论和实践的左倾;3)破坏了党内正常的民主政治生活;4)在党内逐一形成斯大林个人集权制,使个人崇拜盛行;

篇二:福建医科大学内科学教学大纲

《内科学》课程教学大纲

(2016年修订)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简介:

《内科学》是重要的临床医学骨干课程之一,近年来医学科学研究有很大的发展,这些新进展为《内科学》的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教学提供广阔的素材。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使《内科学》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在突出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反映医学研究的新成果,并能更好地切合我省的实际情况,福建医科大学内科学教研室主任联席会议召集人单位组织我校附属第一医院、附属协和医院、附属省立医学院等附属医院内科学教研室的临床骨干教师编写了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内科学》教学大纲,本教学大纲有以下特点:(1)根据学科发展状况及我校的教学特点,对每个系统疾病的理论教学内容进行了取舍,使理论教学内容更加精炼,更加切合当前医学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兼顾到执业医师考试的基本要求。(2)明确了每一章节“了解”、“熟悉”和“掌握”的内容,每个章节都增加了部分“课后思考题”,更有利于与前期基础课程的衔接,使《内科学》的理论教学安排更具有层次感,重点更加突出,有利于引导学生自学和课后

复习。(3)对《内科学》临床见习课教学大纲作了比较大的修订,如:明确了教学查房和临床医疗查房的内容和作用;明确了各系统必须见习的病种等。

三、教学目标与内容

(一)教学目标

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一门学科。由于其涉及面广、整体性强,与基础各学科及临床各科关系密切,所阐述内容在临床医学的理论和实践中有普遍意义,因而是临床各科的基础。在内科学教学过程中,通过课堂讲授、示教和见习、毕业实习等不同阶段和环节,要求达到以下目标:

1、掌握和熟悉或了解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和预防,使能获得全面、系统的内科学基础知识,并在深入研讨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和病理生理,以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基础理论知识水平,使与临床相结合运用于医疗实践。

2、在已学习诊断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等知识、方法和技能,做到病历书写合乎要求,同时学会有目的采用现代实验室检查和诊断技术,结合内科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运用分析综合与逻辑推理的临床思想方法,作出全面诊断。

3、在实习期间,通过临床实践提高对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防治能力。要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运用基础学科与内科学知识来分析,解决诊断及防治上的实际问题,又从临床实践来检验认识的正确性,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从而充实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掌握内科常用的诊疗技术。

5、对急、危、重病人有一定应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毕业时独立防治内科常见病、多发病;毕业后通过实践,能进行自学和开展科学研究,继续提高理论水平和防治疾病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应以我国常见病,多发病为重点,适当介绍一些少见而在理论和实践上有重要性的疾病。大纲中以了解、掌握、熟悉来反映。

四、教学方法

理论、见习、实习

五、教材及参考书

“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内科学》第八版,葛均波,徐永健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13年。

第一篇 绪论

第一篇 绪论

1.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学好《内科学》的基本方法。

2)熟悉《内科学》定义、地位、研究范围;

3)熟悉医学模式的发展规律,熟悉循证医学的概念;

2.学时分配

理论课:2学时

3.学重点

内科学的定义、地位和范围

4.教学难点

医学模式的发展规律,循证医学的概念

5.理论教学内容

1、内科学的定义、地位和范围,强调内科学是临床医学的基础

2、内科学的发展

(1)社会的发展推动医学的进步

(2)现代医学的兴起

(3)现代科技的发展对医学的影响

(4)各分支学科的发展

(5)医学观念的进步:从经验医学到循证医学;从整体医学、分科医学到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

3、内科学的进展与展望

(1)临床基础进展

(2)诊断技术进展

(3)治疗进展

(4)现代医学和现代临床研究方法

4、学习内科学的方法

(1)高度重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

(2)掌握基于循证医学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技术

(3)培养临床思维,掌握医学科学思维方法

(4)拓宽视野,掌握医学的科学和艺术

6.思考题

1了解内科学的特点与发展;

2、熟悉学习内科学的方法。

第二篇 呼吸系统疾病

理论课:19学时,实验/见习/讨论课/课程实习:学时

慢性支气管炎

1.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和分期,诊断分期要点及防治方法。

(2)熟悉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各种致病因素尤其是吸烟在发病中的作用。

(3)了解慢性支气管炎的病理特征。

2.学时分配

理论课:1学时

3.教学重点

慢性支气管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临床分型和分期

4.教学难点

(1)喘息性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的鉴别;

(2)根据慢支的分期进行治疗。

5.理论教学内容

(1)概述

慢性支气管炎的特征、发展过程和发病情况

(2)病因和发病机理

指出慢性支气管炎病因和发病原理尚未完全明了,可能由于机体内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引起,着重说明机体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对发病的关系。

(3)病理

指出慢性支气管炎病理变化特征及发展成阻塞性肺气肿的过程。

(4)病理生理

早期一般肺功能正常,后期可出现肺功能障碍。

(5)临床表现

①症状:重点阐述咳、痰、喘三大症状。

②体征:重点指出早期无特异体征,发作时可闻干湿性罗音及并发肺气肿时的体征。

③临床分型、分期:

分型:单纯型和喘息型

分期:急性发作期、慢性迁延期、临床缓解期

(6)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①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粗,紊乱及心肺并发症的有关征象。

②肺功能检查:可表现轻重不等的肺功能障碍。

③痰液细菌学检查及血液检查。

(7)诊断和鉴别诊断

①诊断:根据我国制定诊断标准诊断。

②鉴别诊断:着重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和肺癌等鉴别。


福建医科大学贴吧》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4593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