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广西历史文化常识

广西历史文化常识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6-19 05:53 | 移动端:广西历史文化常识

篇一:湖南地方文化常识历史部分

芷江一中历史中考复习资料(一)

——湖南地方文化常识

一、湖南境内的重大考古发现

l.湖南境内著名的远古遗存有:玉蟾岩遗址、彭头山遗址、高庙遗址和城头山遗址(时、地、发现) ⑴.玉蟾岩遗址位于道县,距今1万年左右.出土遗物主要有打制石器和骨、角、牙、蚌制品,反映了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过渡的面貌。其中遗存的稻谷颗粒,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

.

彭头山遗址位于

澧县,

距今约8000

年.这里出土了1万多粒稻谷和大米,还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石器工具以打制石器为主,有少量磨制石器。还发现了房屋遗迹。

⑶. 高庙遗址位于怀化洪江市,距今8000~5500年.这里出土了石斧、陶器、玉器、竹篾垫子等器物,发现了大型祭祀场所、一座远古部落首领夫妻墓.

.城头山遗址位于澧县,距今5500年左右,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城址,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城 ”。城头山遗址发现的稻田遗址,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古老的水稻田,其中还有配套的浇灌系统。

2.湖南境内跟炎帝、蚩尤、舜、禹有关的传说(与黄帝、尧无关.)

⑴炎帝(又称神农氏),他教民耕种,传播农业技术,为民治病,遍尝百草,后中毒而死。为了纪念炎帝,后人在炎陵县塘田乡修建了炎帝陵.(图见书)

⑵在湘西苗族传说中, “蚩尤”(“剖尤”)是远古苗族一位勇敢善战的首领,祭祖时必须杀猪供奉他.

⑶舜帝南巡征战,打败三苗.后病逝,葬于九嶷山.后人为了纪念他,在九嶷山(今宁远县境内)修建了舜陵和舜庙. 传说舜帝南巡时,到过衡山,到过湘潭,演奏了韶乐,韶山由此得名.

⑷传说禹到过南岳衡山、安化、桃江、益阳、华容、长沙等地,留有不少的禹迹(如岳麓山上的禹王碑),人们也建禹王庙纪念他。

3. 四羊方尊(识图)出土于湖南宁乡,是最精美的青铜器,也是现存最大的青铜酒尊.

4.湖南龙山县里耶出土的秦简,为研究秦朝历史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史料。

5.长沙马王堆汉墓发掘出三座西汉墓葬,其中以T形帛画、素纱襌衣、彗星图、导引图等闻名于世,更有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它们对研究古代的社会生活、医疗和防腐技术,具有重要价值.P43.

6.长沙走马楼出土了三国吴简17万余片,这里是我国一次性出土简牍最多的地方.对研究三国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二、古代湖南的开发与发展

1.春秋时期,楚国逐渐控制湖南地区.战国中期,楚文化基本取代湖南境内的越文化和蛮濮文化。战国后期(前280年),秦国占领楚国黔中郡;秦国灭楚后,又在湘江流域设立了长沙郡.

2.西汉时期长沙国。吴氏长沙国建立者:吴芮。刘氏长沙国建立者:刘发。

三国时期,湖南地区先属刘备势力,后属孙吴。

4.五代十国时期马氏楚国的建立者:马殷.马氏楚国发展商贸的举措:大力发展与中原和周边地区的商业贸易,采取免收关税等一系列重商政策,招徕各地商人,开创湖南“招商引资”的先河.茶叶成为南北贸易的重要商品.为了便于发展境内外商业,铸造铅、铁钱,在境内流通,还出现纸币的雏形━━“契券”.

5.北宋实行招抚梅山蛮政策,1073年,梅山地区正式归附北宋中央王朝.在梅山地区设置了新化、安化两县.

6.明初“江西填湖广”的影响:明代的湖南居民中,土著已是少数,外来的移民,特别是江西的移民,成了湖南人的主要组成部分,故民间有“江西填湖广”之说。移民迁入,有利于湖南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7.清朝前期,“湖广填四川”的影响:充实了四川的人丁,改变了四川的人口结构,促进了四川

的开发和社会发展。

三、古代湖南的主要文化成就

1.湖湘文化的开启者:屈原和贾谊。

2.古代湖南本土著名文学家:刘巴,三国时 阳人(今衡阳)。阴铿,南朝作唐人(今安乡);隋唐时期,澧州(今澧县)人李群玉和邵阳人胡曾。两宋之际的爱国词人王以宁,湘潭人;南宋诗人乐雷发,舂陵(今宁远)人;元代文学家冯子振,湘乡人;元代文学家欧阳玄,浏阳人;明朝著名诗人李东阳,茶陵人,开创了茶陵诗派;茶陵诗派的湘籍诗人主要有刘大夏(华容人)、彭泽(攸县人)、何孟

古代湖南著名书法家。隋唐时期

,成就最高的是欧阳询和怀素

,都是今长沙人

,欧阳询

的书法纤浓合度,意态清遒,笔力挺拔,结体险峻,形成了独具一格的

“ 欧体 ”。怀素以草书著名,与张旭并称“颠张醉素”。清代何绍基的书法成就最高,擅长草书,主张写字从篆隶入手,强调中锋行笔,独创悬臂回腕执笔法。

4.周敦颐,理学创始人;南宋时,胡安国、胡宏父子在湖南授徒讲学,传承和发展了周程理学,创立了湖湘学派;王船山(即王夫之),明清之际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在知行关系上,他强调行是知的基础,阐述了实践第一的观点。同时,他还认为历史是不断发展的,反对保守思想.

蔡伦,东汉时耒阳人,他改进了造纸术,制成了轻便廉价的植物纤维纸,又称“蔡侯纸”.

“医圣”张仲景,任长沙太守期间坐堂行医。

7.铜官陶、浏阳花炮都始创于唐代。

北宋时期,湖南著名的两大书院是石鼓书院和岳麓书院。

9.陶澍,湖南安化人。他的经世致用思想有:一是鄙弃空谈,学以致用 。陶澍提出“研经究史为致用之具”;二是针砭时政,除弊革新;三是重视调查,实事求是;四是学习西方,“以夷制夷”;五是借鉴历史,研讨大政。经世致用思想对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形成了经世致用的人才群体。

四、近代前期的湖南

近代著名的思想家魏源是湖南隆回人,他编写的《海国图志》,提出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即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以抵抗外国的侵略),他是近代中国最早睁眼看世界的先进人物之一.他主张:设立工厂,制造轮船枪炮,兴办民用企业;学习西方练兵之法,用新式武器装备军队;加强海防,抵;反对空谈,主张学以致用;反对闭关锁国,主张学习西方.

曾国藩(双峰人)的事迹:①创办湘军,建军宗旨:“勤王忠君”, 治军原则:封建礼教,使湘军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②办洋务,创办了第一个近代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他是中国近代留学事业的开创者之一.积极支持新式学校的创办,组织国内一批精通西文的人才翻译西书,传播西方科技知识,对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起了重要作用.

左宗棠(湘阴人)的事迹:①办洋务,创办了福州船政局、福州船政学堂和兰州织呢局等企业;5.湖南率先响应武昌起义的领导人是焦达峰 、陈作新。

6.在辛亥革命中做出了重大贡献的湖南人有陈天华、黄兴、宋教仁、蔡锷等。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呼吁反清救国,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 黄兴:①创立华兴会;②担任中国同盟会执行部庶务; ③武昌起义爆发后,领导了汉口反击战和汉阳保卫战; ④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任陆军总长兼参谋总长; ⑤和孙中山一起发动了讨袁的“二次革命”.宋教仁:华兴会重要成员,同盟会司

法部检事长,中华民国法制局局长,1912年成立国民党,后被杀害.孙中山在挽联中写道:“作民权保障,谁非后死者;为宪法流血,公真第一人.” 蔡锷,武昌起义后,在云南起义响应,建立军政府,任都督;袁世凯称帝后, 蔡锷秘密离京,在昆明发动了反袁护国战争.在护国战争中功勋卓著,被誉为“再造民国第一人”.

五、近代后期的湖南

1.新民学会于1918年4月在长沙成立,湖南共产主义小组于1920年10月在长沙成立。

2.北伐战争在湖南进军中的重大战役地点娄底、湘乡、醴陵、长沙、平江、岳阳。

3.湖南农民运动的影响:支持了北伐的胜利进军,推动了其他各省的农民运动。

4.毛泽东写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意义:成为中国共产党指导农民运动的重要纲领性文献。

5.秋收起义、湘南起义、桑植起义、平江起义的主要领导人:

①秋收起义:毛泽东 ②湘南起义:朱德、陈毅

③桑植起义:贺龙④平江起义: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

6.红军长征在湖南的重大活动:①红六军团转战湘南;②中央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第二、三、四道均与湖南境内有关);③通道转兵使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获得军事主动权.毛泽东主张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这就是长征史上著名的“通道转兵”;④红二、六军团突围长征。

7.“文夕大火”的时间:1938年11月;地点:长沙

8.日军在湖南的暴行有:

①灭绝人性的细菌战和毒气战(常德细菌战:1941年11月,日军在常德地区撒下大量的鼠疫杆菌,发动了惨无人道的细菌战.日军在长沙会战和常德会战中还进行毒气战杀害我军民,甚至在“打掳”和 “扫荡”时对普通老百姓也使用毒气); ②益阳南县厂窖惨案(1943年5月,日军包围益阳南县厂窖,在此逐垸、逐户、逐船进行了有计划的疯狂大屠杀,共屠杀了3万多中国人.)

③野蛮的经济掠夺.

9.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湖南的重大战役有:①三次长沙会战(1939年9月,第一次长沙会战;1941年9月,第二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第三次长沙会战.);②常德会战;③长衡会战(中国第九战区部队与日军在岳阳、益阳、长沙的广大地区展开了激烈战斗);④湘西会战;其中的湘西会战成为国民党

由防御到反攻的

转折点。

芷江洽降. 1945年8月21至22日,中国代表与日本代表在芷江就日军投降的有关具体问题进行了洽谈。主要内容:①日本代表交出了武士刀和兵力部署表册。②中国代表指令日军在各战场向中国 军队投降。③双方签署了备忘录。影响:芷江洽降,使中国人民扬眉吐气,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重大事件,为中国战区的对日受降和在南京举行受降仪式作了必要的准备。

11.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事件:①长沙起义与湖南和平解放;②衡宝战役;③湘西剿匪。长沙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是程潜、陈明仁。湖南和平解放的时间是1949年8月5日。衡宝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重要战役之一,基本歼灭了白崇禧的主力,为尔后我军进军广西全歼桂系主力和进军大西南创造了有利条件.

湘西剿匪的时间和影响:1949年冬开始,经过3年多的艰苦奋战,基本肃清了湘西的匪患.

六、新中国的湘籍建国元勋与英雄人物

1.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罗荣桓的籍贯及担任的最高职务

⑴.毛泽东(敢教日月换新天),湘潭人,1949年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

⑵.刘少奇(人民公仆),宁乡人.建国后,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⑶.任弼时(“党和人民的骆驼”),汩罗人。在中共“七大”上,与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一起,被大会选举为领导全党的“五大书记”.

⑷.彭德怀(横刀立马),湘潭人.任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和国防部长等职。

⑸.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桑植人.任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副总理等职。 ⑹.罗荣桓(宽容大度),衡山(今衡东)人,任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等职.

2.罗盛教、雷锋、欧阳海的籍贯及主要事迹。国家领导人为雷锋的题词

⑴.(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新化人,参加抗美援朝.为抢救朝鲜落水少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

共产主义战士)

雷锋:

望城人,解放军战士,雷锋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后因公殉职. 毛泽东的题词是:“向雷锋同志学习.”周恩来的题词是:“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⑶.(爱民模范)欧阳海:桂阳人,解放军战士,在衡山车站推军马,救火车,壮烈牺牲.

七.近现代湖南的文化成就

著名文学家丁玲、周立波、沈从文的籍贯及文学代表作

⑴.丁玲:临澧人,小说名作有《太阳照在桑干河上》。⑵.周立波:益阳人,小说名作有《暴风骤雨》和《山乡巨变》。⑶.沈从文:湘西凤凰人,小说名作有《边城》。

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周立波的《暴风骤雨》,于1951年同获斯大林文学奖.

2.著名艺术家齐白石、贺绿汀、田汉、欧阳予倩的籍贯及艺术成就

⑴.(著名书画家、篆刻家)齐白石:湘潭人,把中国画推向了新的高峰。他融合传统写意画和民间绘画的表现技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擅画花鸟鱼虫,文化部授予他“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称号,其代表作有《群虾图》《螃蟹》《荷花双鸭》等.

⑵.(杰出的音乐家)贺绿汀: 邵阳人,名作有《四季歌》、《游击队歌》、《中华儿女》和《新中

⑶.(戏剧家)田 汉: 长沙县人.中国话剧艺术的奠基人.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⑷.(戏剧家)欧阳予倩: 浏阳人.改编的话剧《桃花扇》成为中国话剧表演的保留节目。艺术表演成就与梅兰芳齐名,有“南欧北梅(兰芳)”之誉.

3.湖南的主要地方剧种有湘剧、花鼓戏、祁剧、辰河戏等19个。花鼓戏是湖南各地最为流行的剧种.

4.晚清至民国初年传统学术湘籍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

⑴.王先谦:在史学方面,有《汉书补注》、《后汉书集解》。

⑵.王闿运:门生辑其诗文为《湘绮楼全集》.

⑶.皮锡瑞:著作有《五经通论》.

⑷.叶德辉:撰写了系统的书史《书林清话》,刻印了《古今夏时表》,校刊了《元朝秘史》。

5.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李达,永州人,1921年创办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他写的 《现代社会学》,系统论述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1937年出版的《社会学大纲》,被毛泽东誉为“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建国后,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称赞他是“理论界的鲁迅”.

6.湖南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 ①桃源人翦伯赞;②武冈人吕振羽;③益阳人周谷城.

7.近代湖南著名教育家: ①长沙县人杨昌济;②长沙县人徐特立;③湘乡人罗辀重.

8.陈国达、袁隆平、刘筠、黄伯云的科学贡献.国防科技大学巨型计算机的研制及其意义.

⑴.陈国达:创立地洼学说。⑵.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⑶.刘 筠:培育出湘云鲫(鲤)。 ⑷.黄伯云:研究发明了“高性能炭/炭航空制动材料制备新技术”,为高性能飞机制动装备和航天火箭发动机提供了关键材料;完成了多种民航飞机刹车材料的研究与应用.

⑸.国防科技大学成功研制了“银河-Ⅰ”、“银河-Ⅱ”、“银河-Ⅲ”巨型计算机;2000年研制成功的银河超级并行计算机,是我国首台万亿次巨型计算机.银河系列计算机的研制,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第三个研制高性能计算机的国家.

篇二:2015年广西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备考(三)

2015年广西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文化常识备考(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历史发展的见证,又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是连结民族情感的纽带和维系国家统一的基础。保护和利用好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28项:

昆曲、古琴、新疆木卡姆、蒙古长调、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福建南音、南京云锦、安徽宣纸、贵州侗族大歌、广东粤剧、《格萨尔》史诗、浙江龙泉青瓷、青海热贡艺术、藏戏、新疆《玛纳斯》、蒙古族呼麦、甘肃花儿、西安鼓乐、朝鲜族农乐舞、书法、篆刻、剪纸、雕版印刷、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端午节、妈祖信俗、京剧、针灸。

中国进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6项:

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中国活字印刷术、麦西热甫。

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一)京剧

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京剧以历史故事为主要演出内容,传统剧目约有一千三百多个。

(二)书法

中国书法是以笔、墨、纸、砚为主要工具材料,通过汉字书写,在完成信息交流实用功能的同时,以特有的造型符号和笔墨韵律,融人人们对自然、社会、生命的思考,从而表现出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人格精神与性情志趣的一种艺术实践。中国书法伴随着汉字的产生与演变而发展,历经3000多年,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代表性符号。

(三)剪纸

中国剪纸是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一种民间艺术。

(四)相声

相声起源于北京,流行于全国各地,是以说笑话或滑稽问答引起观众发笑的曲艺形式。它是由宋代的“像生”演变而来的。到了晚清年代,相声就形成了现代的特色和风格。主要用北京话讲,各地也有以当地方言说的“方言相声”。

(五)皮影戏

皮影是用家畜皮刻制的人物影像。

(六)木偶戏

木偶戏古称“傀儡戏”、“傀儡子”,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戏曲形式。

(七)秧歌

秧歌是中国广泛流传的一种极具群众性和代表性的民间舞蹈的类称,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最具代表性的有:辽宁吕黎地秧歌、抚顺地秧歌、山东鼓子秧歌、胶州秧歌。

(八)舞龙

舞龙,民间又叫“耍龙灯”或“舞龙灯”,在全国各地和各民族间广泛分布。

热门推荐:职业能力测试考什么

本文来自中公广西事业单位考试网

http://gx.offcn.com/html/shiyedanwei/?wt.mc_id=bk10713

篇三:广西高中历史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

广西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纲知识点

必修一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一、了解先秦时期的王朝变迁:(奴隶社会)

夏朝:(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夏朝。

(2)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

(3)最后一个王“桀”传说被商的领袖“汤”所灭。

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016年)第一王“汤”;最后一个王“纣”。

西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定都“镐京”

公元前771,少数民族攻破了镐京,西周灭亡。

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附近),史称“东周”。

前770---前476 春秋:奴隶社会瓦解时期。

前475---前221 战国:封建社会确立时期。

二、

分封制的目的:巩固和扩大西周的统治

2. 分封的对象: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

3. 受封者的权利:任免官吏、征派赋役、组建军队

4. 受封者的义务:朝见述职、交纳贡赋、镇守疆土、随从作战

5. 分封制的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6. 分封制的作用:巩固和扩大了西周的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消极影响:为后来的诸侯割据、混战埋下了隐患)

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内容:嫡长子、嫡长孙有王位继承权,称为大宗,次子、庶子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小宗必须服从

大宗。 周王室天下的大宗,也是政治上的最高领袖。

3、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4、影响: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第二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一、了解秦朝的统一

1、原因:⑴战国时期已有诸侯王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统一天下。

⑵人民渴望统一,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顺应了时代潮流;(根本原因)

⑶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2、统一者:秦王嬴政

3、统一进程: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

六国灭亡顺序:韩、赵、魏、楚、燕、齐(注意最早和最晚被灭亡的)

统一的策略:合纵连横,远交近攻。

4、都城:咸阳

5、意义:结束了长期的诸侯割据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二、了解“始皇帝”的由来和秦朝的三公(丞相、御史大夫与太尉;秦朝的中央官制)

1、“始皇帝”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就把三皇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自称“始

皇帝”。希望由自己开始,子孙能够二世、三世、乃至万世的传承。

丞相(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

2、三公御史大夫(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召令、负责监察百官)

太尉(负责全国军务)

三、理解郡县制的建立和作用

1、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在地方推行郡县制(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把全国

分为36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郡下设县。(中央管理地方)

2、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要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县的长官是县令或县长。(郡守和县

令、县长由皇帝直接任命)

3、作用: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避免封建割据。

四、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1、积极:⑴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历代王朝沿用、加强、完善;

⑵有利于封建经济的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

2、消极:⑴封建社会后期消极作用是主要的,压榨百姓,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

⑵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一、了解汉朝的郡国并行制

1、汉朝初年,高祖刘邦把同姓子侄和一些功臣分封到地方做王,形成地方既有郡县也有郡国的局面。

2、为消除郡国对中央的威胁,汉景帝“削藩”平定了“七国之乱”;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基本解决

了王国问题。

二、理解唐朝三省六部制

1、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决策机构)

门下省(审议机构)

尚书省(执行机构)——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⑵特点:三省之间既独立平行又相互制约

(3)作用: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

三、了解宋朝分割宰相权力的举措(新增)

为制约宰相,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这样就削弱了宰相

的职权,皇帝得以总揽大权。

四、理解元朝的行省制度

1、元朝:⑴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或称行中书省、省,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①腹里(河北、山东、

山西等地)由中央直接管理。②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③西藏

地区:宣政院管辖。

⑵权利: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

⑶作用: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②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的开端。

2、特点:通过限制地方权力,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五、理解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主要实行察举制。(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南北朝时期: 九品中正制。(注重人的门第。)

3、隋朝:⑴隋文帝: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⑵隋炀帝: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重视人的才

能)

4、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

5、作用:⑴科举制是封建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

文化素质;

⑵把选拔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归中央,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

⑶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六、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特点:相权不断被削弱,皇权不断加强。

七、汉朝削弱丞相权力的措施:建立中朝(内朝)外朝制度

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了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1)废丞相:A、原因:明太祖朱元璋鉴于相权过重、威胁皇权

B、目的: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C、过程:废丞相,权归六部,中国宰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D、影响:君主专制制度达到新高度。

(2)设内阁:A、明太祖时设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B、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

C、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宰相,被制度赋予决策权,地位十分巩固;内阁,只是皇帝的咨询机构,无决

策权,升降由皇帝决定,对皇权起不到制约作用

D、内阁的影响:

①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是皇帝为加强专制而建立的,不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②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明代政治日益黑暗(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

二、了解清朝设置军机处:

1、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设军机处

2、特点:机构简单,效率高,保密性好;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皇帝钦定。

3、职能:跪受笔录、上传下达,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4、作用:⑴提高了行政效率;

⑵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3)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四、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积极影响:使中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2、消极影响:①经济上:严重束缚了社会生产力,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②政治上:极易形成暴政;形成了人治传统,极易出现政治腐败局面。

③思想上:钳制了思想,严重阻碍了科学的发展。

第二、三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主要史实

一、了解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1840——1842年8月)

1、鸦片战争的背景:

⑴鸦片战争前中英贸易:中国出超,英国入超,英国的白银流入中国,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 ⑵根本原因: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

⑶导火索:中国的禁烟运动

2、过程:A、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战争爆发

B、1841年初,英国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

C、1842年8月,英国舰队驶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求和

3、结果:签订了《南京条约》

①时间:1842年②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

③内容:割地(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埠(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协定关税(中国关税自主主权开始丧失)。

4、影响:⑴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

⑵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二、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两国)

1、原因:列强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经过:⑴开始: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

⑵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

⑶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⑷结束: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

⑸美俄两国乘火打劫,强迫清政府与它们签订不平等条约。特别是俄国,乘机强占了中国北方

大片领土。

3、影响:⑴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⑵清政府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第2课太平天国运动

一、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原因):

1、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2、连年的自然灾害,农民暴动,此起彼伏。

二、了解太平天国的简单过程

1、爆发标志:1851年,金田起义。

2、正式建立政权:1853年,定都天京,与清廷对峙。经过北伐、西征后进入全盛时期

3、天京变乱:由鼎盛到衰弱的转折点(新增)

1856年8月,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争夺军政大权,内讧。结果: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被杀,翼王石达开出走。严重削弱了战斗力和凝聚力。由鼎盛到衰弱的转折点。(天京变乱充分体现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这也是太平天国失败的根本原因)

三、理解《天朝田亩制度》内容

1、颁布目的:①满足农民得到土地的愿望; ②建立“有田同耕,有饭通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核心内容:废除封建土地私有制)

2、主要内容:⑴土地分配 ①原则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

②方法 以户为单位,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⑵产品分配 ①原则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②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国库

3、评价:⑴性质: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⑵积极意义:它是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反映了农

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

⑶局限性:它体现的绝对平均主义的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根本无法实现。

四、理解《资政新篇》内容

1、1859年,洪仁玕提出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方案——《资政新篇》。

2、内容:政治:向西方学习,依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产生

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文教:开设新式学堂

3、评价:进步性:是先进的中国人第一次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符合世界潮流。

局限性:(1)、没有反映农民的利益和要求

(2)、不适合于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具体国情

五、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原因:

1。清政府和列强勾结,联合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反动势力空前强大。

2。农民小生产者无法克服自身的狭隘,自私,保守等弱点。

3。太平天国未能科学的革命理论和革命纲领。

4。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存在严重的宗派思想,造成内部团结破坏,革命力量削弱。

5。太平天国政权的封建化,领导集团享乐腐化。

6。太平天国军事战略的严重失误。

7。宗教迷信对革命的破坏。

历史意义:

1。太平天国运动极大削弱了清朝统治力量,使得旧的统治秩序无法恢复原样。

2。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3。太平天国运动对亚洲各国反侵略运动也有很大影响。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了解中日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内容并认识其影响(1984-1985)

1、背景:日本明治维新后为了掠夺市场和原料,制订了侵略中国的政策,侵华蓄谋已久。

2、经过⑴爆发:1894年7月丰岛海战,8月,清政府迎战。

⑵主要战役:平壤战役、黄海战役、辽东之役、威海卫战役(失败)(按时间顺序)

3、了解黄海海战——中国人民的反抗

(1)、时间:1894年9月(2)、人物:邓世昌、林永升牺牲

(3)、结果:黄海海战后,日本取得黄海海域的制海权。

1894年的黄海海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一场战役,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但主力尚存。李鸿章命其退入威海卫港,日军乘机控制黄海制海权。甲午中日战争黄海海战中致远号管带邓世昌殉国。

4

5⑴在《马关条约》的刺激下,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二、了解台湾军民反割台斗争

1、刘永福“黑旗军”。 2、丘逢甲、徐骧义军

三、了解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侵略(1900-1901)

1、背景:⑴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⑵中国人民反帝高涨,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

▲“扶清灭洋”的评价:

“扶清”使清政府默认了义和团的存在,但也使义和团放松了对清政府的警惕。

“灭洋”显示了民族矛盾是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但是带有满目的排外性。

2、发展:1900年夏天,义和团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八国联军借口镇压义和团运动发动战争。

3、过程:⑴6月,廊坊大捷,侵略者退回天津;⑵7月侵略者再次进犯北京,8月攻陷北京,联军统帅瓦德西在北京城设司令部。慈禧太后携光绪帝出逃,镇压义和团并与侵略者“议和”。

⑴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的工具,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⑵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4课 辛亥革命

一、了解兴中会成立、同盟会成立

1、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 (性质: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

2、同盟会:⑴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

⑵提出“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

《民报》进一步阐发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

⑶性质: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二、理解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和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背景:(1)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辛丑条约》后,中国人民进一步认清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应当推翻。

(3)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纷纷建立。

(4)湖北新军入川镇压保路运动,湖北防务空虚。

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辛亥革命)

2、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1月1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首都:南京;国旗:五色旗。

性质:资产阶级共和国。

3、1912年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广西历史文化常识》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4566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