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关于思乡的名家散文

关于思乡的名家散文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5-29 11:18 | 移动端:关于思乡的名家散文

篇一:群文阅读教学设计_思乡

享受阅读浸润书香

《思乡》主题阅读

上饶市一小李琇琪

一、品读词语

今天,李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份和月亮有关的词语大餐,愿意有滋有味地品读一下吗?那好,一人一个词语,准确地,富有感情地读一读。比一比,谁能读出词语描写的意境。从你开始!

闭月羞花风花雪月冰壶秋月晓风残月明月皎皎

皓月当空月大如盘月光万缕月挂星汉月色朦胧

明月高悬月光如洗月隐星疏明月如镜月色如水

新月如钩月出东山月升中天无边风月月落星沉

风清月朗月下花前月上柳梢镜花水月披星戴月

众星拱月星月交辉朗月高照春花秋月花好月圆

二、吟诵诗句

1.同学们读得真好!自古以来,月亮就是诗人吟诵的对象,千百年来留下了许多佳句,接下来,咱们玩个古诗对对碰的游戏。老师吟诵上句,看看谁能对出下句,准备好了吗?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孩子们真棒!这些诗句都出自于咱们学校“七色花阅读考级”必背的古诗。透过诗句,同学们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生1:我体会到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生2:诗人都是借着月光来表达对家长、对亲人的思念。

生3:我体会到身在异乡的游子心中对故乡的眷恋。

三、《月之故乡》

1.明月千里寄相思,月亮激起了多少诗人的灵感,我们不妨也用月亮来作诗一首,行不行?不要担心,古诗写不了,那我们试着写一首通俗易懂的白话诗,我先起个头:

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

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

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

看月亮,(思故乡,)

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

2.太有意思了,看来这白话诗不难写嘛!写完了咱们还得读一读,看顺不顺口,美不美。 好诗,好诗。可惜,这诗被人抢先写了,这个享有著作权的人名叫彭邦祯,这首诗其实出自于他写的《月之故乡》。

4.好诗不仅能吟还可以唱,让我们跟着乐曲一起哼唱,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四、《乡愁》

1.家乡,在游子的心里,永远是最温馨、最难以割舍的地方。思乡苦啊,有一个词颇能体现思乡之苦,想到了吗?(乡愁)

2.老师百度了一下,以“乡愁”为题的诗文还真不少。最有名的是余光中的现代诗《乡愁》。想不想读?不着急,先让李老师过把瘾,我抛砖引玉,先读一遍,好不好?(谢谢)

3.谢谢同学们的掌声。读一首诗,读一篇美文,或是读一本书,了解作者会让我们对作品的本身感悟更加深刻。谁愿意做小老师?好,xxx,你来介绍。

出示: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0岁的余光中随父母辗转于上海、重庆等地。 22岁那年,他随家人来到台湾,并考取了台湾大学外文系。19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赋诗一首。写完后,诗人热泪盈眶,沉吟良久。这,就是后来被海外游子不断传唱的《乡愁》。

4.该你们读了,能不能比李老师读得好,还得看在场的听课老师是否送给你们掌声!(李老师给你们点赞!)

5.你读出了什么?你呢?

生1:我读出了远在他乡的游子绵长的思念。

生2:我读出了诗人十分想念自己的家人。

生3:我还读出了诗人期盼台湾早日回归祖国。

6.如此深情的诗歌不背诵下来太可惜了,老师给你们一点时间,看看谁愿意尝试一下?(这么厉害!好)

五、《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甜》

1.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牵动着背景离乡的人们。有人写诗,也有人写散文,还有人把家乡写进自己的小说里。在这些思乡名家的作品里,有没有你们读过的作品? (生1:我读过林海音的《城南旧事》。

师:这是本学期李老师推荐的第一本书。能简单地聊一聊吗?

生1:这本书里写的是林海音,也就是书里的主人公林英子跟随着爸爸妈妈从台湾飘洋过海来到北京,住在城南的一条胡同里,度过了她幸福的童年生活。

师:书中有没有令你难忘的场景和人物?

生1:嗯---缓缓的骆驼队,井边的小伙伴妞儿还有惠安馆的疯女人――秀贞。

师:谢谢你的分享。)

(生2:我最近读了李老师推荐的《想北平》。

师:了解到作者为何想念北平吗?:

生2:本来我是不太了解的,我爸爸告诉我,当时是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北京,作者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人,当时他不在北京,所以就非常着急,非常想念自己的家乡。 师:北平其实就是北京的旧时的名称,你很幸运,有一个能和你一起阅读的好爸爸。)

3.师:其实,萧红的《呼兰河传》和高尔基的《童年》同样值得同学们去细细欣赏。因为时间的关系,今天在课堂上我们主要来阅读季羡林先生的《月是故乡明》和琦君的《水是故乡甜》,打开课前老师下发给同学们的资料,快速地走进这两篇文章当中。速读要求同学们集中精力,一目十行,初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读完了吗?谁愿意站起来配着这思乡的乐曲读一读文章中最打动人心的句子?

出示:在风光旖旎的瑞士莱芒湖上,在平沙无垠的非洲大沙漠中,在碧波万顷的大海中,在巍峨雄奇的高山上,我都看到过月亮。这些月亮应该说都是美妙绝伦的,我都异常喜欢。但是,看到他们,我立刻就想到我故乡中那个苇坑上面和水中的那个小月亮。对比之下,无论如何我也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万万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不管我离开我的故乡多少万里,我的心立刻就飞来了。我的小月亮,我永远忘不掉你!

师:我仿佛看到诗人就站在我眼前,深情地倾诉着他的思乡之情。

出示:然而,每值这样的良辰美景,我想到的仍然是故乡苇坑里的那个平凡的小月亮。见月思乡,已经成为我经常的经历。思乡之病,说不上是苦是乐,其中有追忆,有惆怅,有留恋,有惋惜。流光如逝,时不再来。在微苦中实有甜美在。

师:诗歌是一门艺术,朗读也是一门艺术,你是艺术家的好苗子。

出示:月是故乡明,我什么时候能够再看到我故乡的月亮呀!我怅望南天,心飞向故里。 师:只要融入真情,总是能够打动人心。

出示:说实在的,即使是真正天然矿泉水,饮啜起来,在感觉上,在心情上比起大陆故乡的水,和安居了三十多年第二故乡台湾的水,能一样的清冽甘美吗?

师:你读出了什么?

六、课外推荐

是啊,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仔细去观察故乡的美,以后无论走到哪里,故乡就在我们心里。老师这有一份读书推荐,课后,同学们还可以查阅更多自己感兴趣的关于思乡的诗词、美文和书籍,相信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篇二:《乡愁》说课稿

《乡愁》说课稿

卓 宇

一、教材分析

《乡愁》是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诗歌。本单元所选的四首诗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余光中的《乡愁》就是其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曲。《乡愁》是一首游子思乡的深情恋歌,是一首如泣如诉动人心魄的情诗。它以独特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完美的形式,表现了一个深刻的主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感和时代感,它在给我们强烈的情感震撼的同时,也给了我们愉悦的审美感受。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上一首诗《天上的街市》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诗歌这一文体的特点,对诗歌的朗读技巧也已有所把握。《新课标》中要求学生能“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做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七年级学生由于人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我把本课教学分为“听、读、品、写”四个环节,通过这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学生对主题的理解一步步加深。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三维理论和教材特点以及通过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其人及写作背景,准确理解这首诗的主题。2、培养学生体会、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

3、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重点难点 我认为,当今社会育人比教书更为重要,因此,根据教材特点,我把“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情感目标作为本课教学的重点之一。 《新课标》中要求:语文教学不可忽视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由于学生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和审美能力的欠缺。因此,我认为,本课教学的难点应该是“培养学生体会、欣赏诗歌中美的能力”;同时这也是本课教学的另一个重点。

五、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本着“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我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法:

1、朗读教学法

2、探究欣赏法

3、联想教学法

4、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诗海骊珠

展示:李白的《静夜思》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让学生说出这些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共同情感?由于学生对这几句诗并不陌生,所以不难得出“思乡”这一结论,于是我顺势引导:

是啊,最浓不过乡情,最重不过乡愁。记得诗人余光中说过:“烧我成灰,我的唐魂汉魄仍然萦绕那片厚土。”在他离开大陆20余年的1971年,那时,正逢海峡两岸交好无望、双方民众都处于极度绝望之中,他在厦门街的旧居里感情所至,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一首饱含深情的诗——《乡愁》。

如此导入的设计意图是:首先问题的提出,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接着写作背景的介绍则设置了悬念,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走近余光中 余光中,台湾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和诗歌评论家。 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去台湾。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台湾和大陆长期阻隔,而诗人又经常漂泊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是他的诗歌作品中的重要内容。著名文集有《白玉苦瓜》、《石室之死》、《听听那冷雨》等。

了解了作者,但使学生最为牵挂的还是诗人那浓浓的乡愁,下面就引领学生进入——

(二)诗文赏析 (四个环节 即:听——读——品——写我之所以如此设计环节名称是为了想给学生这样一种感觉:不是老师要我学而是我要学,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

听诗是一种高雅的活动,听美好的诗能让我们陶醉。

第一环节:听一听

1、 在此环节,首先,让学生欣赏《乡愁》的配乐诗朗诵,提醒学生注

意对朗诵的节奏、重音、语速、语调、情感的把握。

2、听完后,师生讨论明确:

语调——深沉 语速——低缓 感情——深挚

通过听读欣赏,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音乐美。

第二环节:读一读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领会课文潜在内涵的重要途径。(朗读时要把握好每一小节的情感变化,才能读出诗歌的韵味来:)

第一节 回忆 平淡(小时候,诗人求学在外,思念母亲,这种对儿时的回忆,读时可以稍微平淡一点。)

第二节 遗憾 甜蜜(长大后,诗人新婚别离,对娇妻的思念,虽然遗憾却带有丝丝的甜蜜。)

第三节 失落 痛苦 (后来呀,一座坟茔、两世相隔,母子永远不能相见了,真是子欲养而亲不待呀!对母亲的这种悼念,是失落中带有难以名状的痛苦。)

第四节 惆怅 无奈(而现在,台湾与大陆长期阻隔,作者归心似箭,却又无能为力,只能望峡兴叹!所以是惆怅中有着些许的无奈!)

1、生对读

2、组内读

3、请几名层次不同的学生班内读,学生进行评价。

4、齐读

通过多种方式地朗读,达到了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悟情的效果。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体会美、欣赏美的能力,接下来引领学生进入-----

第三环节:品一品

让学生从诗的意象、结构、语言、情感几个方面,自选内容,品评这首诗,学生自由发挥,老师适当引导。通过大家的品读,学生感受到了它精巧的构思,完美的形式,尤其是它独特的意向。作者巧妙地将无形的乡愁作了形象而深刻的比喻,使乡愁变得可知可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样一来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就得到了较好的锻炼。此环节形成板书,板书设计为一个中国结的样式,它象征着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想解又难解的思乡情结呀!

第四环节:写一写

仿写诗歌

————————

————————

(三)课堂小结

是啊,这湾浅浅的海峡又怎能阻隔两岸亲人的思念?台湾政要连战、宋楚瑜、吴伯雄等相继回大陆寻根祭祖。更为可喜的是两岸人民已于2008年12月15日实现了“通邮、通航、通商”的梦想。是啊,“落叶总要归根”!相信,通过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这头”“那头”终究会成为“一头”!到那时,我们一定会听到台湾那深情的呐喊:“母亲,我回来啦!”

老师饱含深情的结束语,会使学生的爱国情感再次得到升华。

到此为止,三个教学目标已顺利完成。

(四)作业布置:

考虑到不同学生在知识和能力上存在差异,因此,我设计了必做和选作两个层次不同的作业题:

必做:有感情的背诵这首诗

选做:收集有关乡愁的诗词、散文、小说,同学间交流赏析。

(五)板书设计:我认为,好的板书应该体现出三个字“精”、“美”、“新”,本着这样的宗旨,我为本课设计了综合式板书。这样,通过示意图和文字提示,学生 能够直观形象再现本诗内容、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篇三:乡愁优秀说课稿

篇一:乡愁说课稿

《乡

愁》说课稿

黄爱玲

各位老师、评委,

大家好!我今天所说的课文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乡愁》,下面我就从教材、教法、

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

《乡愁》是语文版

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诗歌。本单元所选的四首诗都是现代诗歌中的名家名篇,具有丰

富的人文教育资源, 余光中的《乡愁》选择了特定历史时期的四个意象,表达了千万游子的

思乡之情,表达了他们期望民族分裂局面早日结束,祖国统一大业尽快实现的心情。

(一)学情分析:

《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能“欣赏文学作品,能设身处地地体验和理解作品”,“对作品的

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初三学生由于自身的人

生阅历的缺乏和知识结构的不完善,对乡愁的理解、对领悟诗歌的意境有一定的困难,因此,

我的教学设计是把本课教学分为四大模块,即“听读——朗读——品味——迁移”。通过听说

读品等一系列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在互动中使理解加深,对乡愁这一中国诗歌中历久常新

的普遍主题有一定的认识。

(二) 根据本单元

教学要求和本课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识记理解本课生

字词。

2、能有感情的诵读

全诗,并能准确的背诵。

3、了解作者其人及

写作背景。

4、准确理解这首诗

的主题。

过程方法目标: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

上,着重理解诗人的乡愁是怎样升华为家国之思的。

情感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

的崇高感情。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

我特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反复

朗读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本诗运用独创的诗歌形象,表现主题

的特点。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结合教材自身

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决定花两课时完成这篇课文的教学。第一课时重在文本解读,在听

说读品等一系列活动中,体会诗歌的音乐美、节奏美、情感美;第二课时是拓展与实践,让

学生了解不同作家就乡愁这一主题写的不同风格与类型的诗文,还有学生自身对诗的解读与

拓充。这次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设计。

三、说教法

《乡愁》是一首新

格律诗,也可以说是一篇带有淡淡哀伤情思的美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

备采用欣赏法、诵读法、发现法、联想法。

欣赏法:是指教师

指导学生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借以陶冶道德感、激励理智感和培养审美感的教学方法。

通过对音乐、美术、文学作品和大自然等的欣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精

神生活。所以在学习这首诗时欣赏配乐诗《乡愁》和歌曲《乡愁四韵》,从而让学生感受诗歌

的音乐美。

诵读法:鉴赏诗歌

的第一步就是读,诗歌的学习如果缺少了诵读,就如同一部优美的舞剧缺少了音乐,古人云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播放名家的配乐朗读,让学生

体会诗的情感基调、朗读节奏、朗读重音,再采用多种方法的朗读练习,如自由读、齐读、

男女生间读、小组内读等。学生在老师精心安排的朗读练习中,对课文的情感基调初步把握,

最后学生配乐朗读。这是本课教学的主要方法,正所谓:“熟读百遍,其意自现。”诵读可让

学生体会情感美,节奏美。

发现法:是指教师

在学生学习概念和原理时,不是将学习的内容直接提供给学生,而是向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情

境,只是给学生一些事实(例)和问题,让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

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发现法能使学生学会发现的试探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和创造发明的态度;本文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体会作者情感由家愁到国愁的升

华。

联想法:就是利用

联想思维进行创造的方法,俄国剧作家、诗人克尼雅宁说:“读书有三种方法,一种是读而不

懂,另一种是既读也懂,还有一种是读而又懂得书上所没有的东西。”在阅读过程中,阅读者

并不只满足于“读懂”“纸面上的话”,其主要目的在于读到书上所没有的东西。这就要求阅

读者对所读的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解上,而且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探索的联想,从而有

所发现,有所创新。

四、说学法

本诗可用一个字来

概括,那就是“美”。我将结合教学中的四大模块,听、读、品味、迁移,指导学生“美美地

听”、“美美地读”、“美美的品”、“美美地说”。在读中品味诗意,在品味中享受美,指导朗读 。

朗读贯穿全文的始末,力争能通过这四个环节使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并在此过程中培养

能力。

五、说教学过程

(一)听读,—

—美美地听 多媒体导入,激发情感,创设氛围。

我们常说好的开始

是成功的一半,于是我就采用在课前播放余光中在大陆省亲的照片并配以罗大佑演唱的歌曲

《乡愁四韵》,营造氛围。 设计意图: (图片的播放是为了使学生对游子的思乡情节有了

一定的感性认识。歌曲《乡愁四韵》是根据余光中《乡愁四韵》所谱的曲子,播放这首曲子

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乡愁》的印象。通过音画结合引导学生欣赏美、感受情。)

了解作者有助于理

解诗的主题,所以我将在教学本课前向学生介绍作者的相关资料,进而总结出本诗的主题:

乡愁。

(二) 朗读——美

美地读

朗诵是解读诗歌的

敲门砖,我们只有对诗歌进行反复诵读,才能真正走进解读诗歌的艺术殿堂。因此,学习这

首诗,指导好学生朗读是关键。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把握诗歌的节奏,处理好轻重音和语

速。这首诗抒发的是诗人思念家乡、思念祖国的忧愁。读的时候要用稍慢且舒缓的语速。四

节中,第一节稍平淡,回忆的口气;第二节增加了遗憾却又有丝丝甜蜜的语气;第三节,要

体现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第四节,表现出而今的惆怅。

(三)品味——美

美的品

会到诗人那浓浓的思乡之情和眷恋祖国无限感慨!

接着,让学生通过

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分析鉴赏这首诗的语言 。让学生体会本诗的意境美,语言美。如

此美的诗确实让人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

(四) 迁移——美

美的说

愁,有乡愁,离愁,

国愁,也有家愁,古往今来,愁是许多文人笔下的主题,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说一句含

有“愁”的古诗词句。最好能够说出作者。比如说,李白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

更愁”。

这个环节的设计不

仅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了解中国诗歌“愁”这一主题,培养学生欣赏诗歌鉴赏诗歌的能力;同

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积累。

(三)深情朗读,

课堂小结

设计理念:锻炼学

生自主,探究,合作的精神。

为了检验全体学生

对朗读技巧的掌握情况以及所定目标的完成情况,从内容、语言、音韵等方面引导,鼓励学

生对课文作小结,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最后再以朗读结束课堂。

(四)布置作业:

1、 背诵《乡愁》

——下节课课前背诵比赛。

设计意图:寓教于

乐,让学生自愿而又欢快地背诵诗歌,同时掌 握如何完整地背诵诗歌。在语音、感情、流畅

度上下功夫。

2、选取课文中任选

一节诗,发挥想象,给它补充情节,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散文。注意要突出原诗的感情—

—乡愁,可借助景物描写来渲染。想象情节应紧扣邮票、船票等。准备下节课共同赏析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能帮助学

生更好的理解文章,掌握课文,并给学生以优美的享受。本课板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内容和

形式统一。

板书设计:

意象 托物寄情

邮票-小小——含

情依依个人故乡之思 船票-窄窄——相思殷殷 主题

坟墓- 矮矮——哀

痛沉沉升华

篇二:《乡愁》说课稿

乡愁

我说课的题目是台

湾现代作家余光中的《乡愁》。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地位、

作用:

《乡愁》是人教版

九年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土地情结,选编

的是中外现代诗歌

的名家经典。本诗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作品,诗中表现的是许多文学

作品共同的主题—

—乡愁,但诗人不落俗套,构思独特,借助时空的变化来推进诗情的抒发,

表现了诗人对祖国、

对家乡的深情思念。

2、学情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

在课程目标中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

作品的内涵,从中

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有益的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

化背景做出自己的

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

表现力的语言。

《乡愁》一诗语言

形象、含蓄、精练,意境优美、想象丰富、感情真挚、艺术手法精

湛,充分体现了现

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是初中生学习的优秀的诗歌鉴赏教材。通过学习本诗,

可以进一步培养和

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及审美情趣,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创作小诗,抒发

自己心中所想、所

感,进而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学生进入初三,对现代诗歌的形式不

陌生,也有自己的

情感体验,但本诗的思想感情丰富复杂,这对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概括归纳

能力有一定要求。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

据此,我确立了以下目标:

在知识技能方面——了解诗歌赏析方法,体会诗歌中的意象对表达乡愁的作用;

在过程、方法方面——通过多种形式,学生参与,使之感受诗歌的基本特点,体会诗人

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体会诗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下思乡爱国的深厚感情,

培养学生思乡爱国之情,了解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根据本诗特点,我确立了本课教学重点:1.重点在读,通过诵读把握诗歌中出现的形象

及其象征含义。2.透过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领悟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在于:抓住这四个中心物来理解这首诗的思想感情。

突破重点难点,我的方法是: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通过教师配乐读、指导朗读、

学生齐读、互读、自读的方式,为学生营造乡愁的氛围,这样学生能满怀对祖国、家乡的深

沉的爱去美读,在美读的基础上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进而深入探究诗歌富有表现力的

语言及其所表现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突破重点;2、通过小组讨论、班级交

流,让学生概括《乡愁》中提到的人生四阶段,找到每个阶段乡愁的对应物,引导他们理解

乡愁是怎样上升到家国之思的,在发散联想中领悟诗歌情感,进而突破本文难点。

三、说教学方法

1、诵读法:美文需要美读,只有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找出

诗中名句,品味并积累。老师要在诵读中起示范作用。教学中我将“读”贯彻到课堂始终,

要求学生以切合的语气和语调,很好地表现“乡愁”的形象,在诵读中感悟体味诗歌之美。

我希望通过“练读”、“悟读”、“品读”三个环节,由浅入深地训练学生的阅读和审美能

力。“练读”即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对朗读进行有效练习,把握诗歌的节奏和韵律,感受诗歌

语言美;“悟读”即边读边领悟,体会诗歌的主旨和诗人的感情,体悟诗歌情感美;“品读”


关于思乡的名家散文》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4291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