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5-29 11:16 | 移动端: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

篇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保证篇

1 浇筑前准备阶段质量控制措施

1.1 材料

在保证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的前提下,采用低水化热的水泥,在混凝土中掺加10~15℅粉煤灰减少水泥用量,根据实验每减少10Kg水泥,其水化热使混凝土的温度相应的降低1℃,每增加20Kg粉煤灰又能减少10Kg水泥。

采用骨料堆场加遮阳棚,以降低骨料温度。严格控制骨料的针片状含量,优化骨料级配,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热,同时要尽量降低砂、石的含水率,严格控制含泥量。

在混凝土中适当的掺入缓凝型高效减水剂来降低水泥用量和减少水灰比,来降低混凝土温升和减小收缩变形。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的施工机具、养护材料、应急备用设备需提前准备到位。

1.2 人员

统筹安排人员,合理细化工作。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前需编制施工值班表,将各项工作进行分解细化,责任到人。

1.3 机械

——混凝土搅拌系统:2~3套搅拌机组,额定单机产量为60m3/h; ——混凝土运输车:额定运输量为8m3/车;

——布料机:HG28G;

——泵车:SY5385THD-37/46/50;

——振捣棒:ZN-25/50;

——其他:冲毛机、空压机、洒水车、柴油发电机等

1.4 技术及现场准备

(1) 进场原材料(钢筋、水泥、砂子、石子)必须符合设计图纸及施工验收规范规定。检查要点:

(a) 首先应检查进场水泥的品种、级别、包装或散装仓号、出厂日期、出厂

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并按规定进行见证取样复检,其强度、安定性、初凝终凝时间等性能指标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等规定,另外应注意根据混凝土工程的特点、所处环境条件和混凝土设计性能要求合理选用水泥品种。比如:为了降低大体积混凝土的水化热,配制C40以上的高强混凝土或快硬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质量稳定、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钢筋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等。其次是砂子、石子、外加剂、掺合料、钢筋等原材料的质量,必须经过取样试验符合标准,对未经专业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材料禁止使用。钢筋的进场质量必须符合《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等的规定取样作力学性能检验。

(b) 施工图纸上面备注原材料产地的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c) 进场原材料经现场检验合格后,现场见证取样送到有资质的试验室试验合格后方可浇筑混凝土。

(2) 模板验收合格。检验的要点是

(a) 模板及支架的选用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执行,模板的轴线、标高、几何尺寸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模板拼缝是否严密、表面隔离剂涂刷是否均匀,无油污,模板内清理是否干净并充分湿润。

(b) 模板支撑系统是否稳定、牢固。模板制作必须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性,支撑系统须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

(3) 钢筋工程验收合格。检查要点

(a) 钢筋的品种、规格、数量、位置、保护层、间距和加工形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钢筋的连接形式和连接工艺、钢筋的接头位置和间距是否符合设计和施工验收规范要求。

(b) 钢筋的锚固长度、绑扎搭接长度、焊接长度和焊接质量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钢筋的弯钩和弯折角度、弯弧、弯后的平直长度部分、受力钢筋骨架定位,以及箍间距和箍筋加密区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

(d) 钢筋的焊接接头和机械连接接头见证取样试验是否符合相关规程、规范要求。

(e) 有构造钢筋的其放置位置是否符合构造规范要求。

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质量控制措施

2.1 混凝土布料

合理选择浇筑方法:布料设备充足,构件截面面积较小时,采用全面分层法;构件截面面积超大,设备供应紧张时采用斜面分层法;下料高度不能必须小于

1.5m,布料厚度必须小于50cm,一般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建议控制在30cm,更有利于初期混凝土的散热,否则需采用串筒或者溜槽等进行辅助下料。边下料边振捣。上层混凝土浇筑要在下层混凝土初凝前进行,不允许出现冷缝。

2.2 混凝土振捣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时,振捣是关键。既不能过振,也不能漏振。插入混凝土的振捣棒要求垂直,要做到“快插慢拔”,每点振动的时间控制在15~20s,应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且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泛浆、且气泡较少为宜。振捣过程中,使振捣棒上下略为抽动,使振捣均匀。混凝土的振捣紧跟布料进行,在振捣上层混凝土时,将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约3~5cm,使上下层混凝土能够更好的结合。振捣棒插点应该比较规则,可采用行列或交错式。两个振点间的距离应为振捣棒振动有效半径的1.5倍。对于模板边缘的混凝土,建议采用Φ25的小振捣棒在模板与钢筋之间进行振捣,将模板边缘的气泡赶尽。同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掌握好混凝土初凝前的二次振捣技术,以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少内部细微裂缝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

2.3 混凝土的压面

在混凝土初凝前用木抹子将以浇筑到预定标高的混凝土上表面进行抹压,以避免混凝土表面产生风干裂缝和沉降裂缝。要掌握好压面时间,压得过早,不能避免因收缩产生的裂缝,压的过完,混凝土已经凝结。一般以手指能按动,感觉有塑性时开始压为准。由于浇筑混凝土较厚,要随时注意观察混凝土表面,发现明显裂缝,要及时进行二次抹压。

3 混凝土养护阶段质量控制措施

3.1 为保证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在规定龄期内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和耐久性,并防止产生收缩和温度裂缝,必须认真做好养护工作。

3.2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在混凝土初凝后其强度达到一定强度的要求时开始养护。福清核电工程主要采用湿麻袋+塑料薄膜+干麻袋组合保温、保湿的养护工艺。湿麻袋保证了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层水分子膜,起到了混凝土保湿作用,塑料薄膜切断了热量的对流,且可以防止其下层养护水蒸发散失,干麻袋减缓了热量传导,起到了保温作用。

3.3 保温、保湿养护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关键环节。保温养护的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通过减少表层混凝土的热扩散,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值以及表层混凝土与环境的温差值,减小混凝土浇筑体的自约束应力;二是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体的整体降温速率,延长散热时间,充分发挥混凝土强度的潜力和材料的松弛特性,利用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以提高混凝土承受外约束力时的抗裂能力,达到防止或控制温度裂缝的目的。同时,在养护过程中保持良好温度和防风条件,使混凝土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下养护。据此,要求对保温措施所应满足的条件规定:施工人员应根据事先确定的温控指标的要求,来确定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措施。

3.4 根据多年的核电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经验及其采取的养护措施,结合国家现行的相关标准、规范,筏基大体积混凝土覆盖顺序宜为:覆盖1~2层湿麻袋→1层塑料薄膜→2-4层干麻袋→1层塑料薄膜→2-4层干麻袋。麻袋铺设要整齐、平整并且和表面要有很好的接触,要一层压一层,不漏缝隙的密铺,不许有遗漏、翘角和空鼓处。

3.5 麻袋覆盖层数原则:混凝土水化热一般集中在前三天,以后减缓并持续进行水化,即3天后水化热反应减小、减慢,混凝土降温速度超过其水化热升温速度,故3天后混凝土温度开始出现下降趋势。如果混凝土表面保温材料覆盖过厚,混凝土温度无法传递到空气中,其降温速度非常小,仍然小于水化热升温速度,故混凝土表现为持续缓慢升温,此阶段应该酌情减小保温材料厚度,以有利于热量的扩散,缩小内外温差。降温阶段要根据每天的降温梯度及时添加保温材料,一般降温梯度应控制在1.5-2℃/d之间;

3.6 对于插筋密集且面积和厚度较大的大体积混凝土,应搭设挡风保温棚或遮阳降温棚。在保温养护中,应对混凝土浇筑体的里表温差和降温速率进行现场监测,当实测结果不满足温控指标的要求时,应及时调整保温养护措施。

3.7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由专人负责保温保湿养护工作,并应按本规范的有关规定操作,同时应做好测试记录;

3.8 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之前应做好测温元件埋设工作:

(1)测温点布置原则:应选择在温度变化大,容易散失热量的部位和受环境温度影响大的地方,绝热温升最大和产生收缩预应力最大的地方。

(2)测温点埋设:应按埋点位置图基本准确埋设,上下测温点均位于距混凝土表面5~10cm处,中间测点位于混凝土底板厚度的中心处,麻袋内测点位于麻袋下、混凝土上,空气中测点位于混凝土表面以上1.5m左右的空气中。为了防止所埋设的测温遭到损伤或破坏,应在其它工序完工之后,混凝土浇筑之前进行埋设。在埋设有测温点的部位设置标示牌,以防止在浇捣时将其破坏。(具体情况见附图10)

(3)测温点的埋设方法:测温头必须在钢筋绑扎完毕后,按测温平面布置图的编号埋设在规定的位置处。测温头在埋设完成后需设置标识牌,注意保护,防止吊物等其他工序施工时将其破坏。

3.9 混凝土测温: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准确撑握混凝土内部温度、表面温度及内外温差情况,做到信息化施工,使其处于受控状态,以便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在预防混凝土产生裂缝方面实现温差和温度应力双控制,需要对混凝土进行温度监测。

(1)测温:混凝土的温度从浇筑起(测温头埋入混凝土时)就进行监测,包括混凝土内部温度从升温、高温、降温、趋近于环境温度及拆除保温,进入安全范围的全过程。测温时间原则上延续14d,但根据测温情况和气候变化情况必要时适当延长测温时间,具体根据现场情况而定。测温时间前7天每2小时测一次,后7天每4小时测一次。升温及高温期间随时观察温度变化,必要测温时间隔时间可缩短到1h (由现场技术员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测温人员,每测完一次应立即向有关方面(技术部门,质检部门)报告温度场情况和温度变化趋势,着重报告混凝土中心和表面、表面和环境温度之间的最大温差、混凝土降温的最大速

篇二: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谈谈蓝钻预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一、前言

预拌混凝土不同于其它产品,首先它有区域性和运输时间的要求;其次它是现拌现卖的半成品,不能储存;第三产品有特殊性,卖出去不能更换。基于上述特点,要想控制混凝土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混凝土的制备过程、浇筑成型过程和混凝土的养护过程。

质量控制的主体有两方,一方是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一方是产品的使用者施工单位,然而这两方常常因质量、计量等为生纠纷。与施工单位共同搞好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质量是我们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的责任。只有这样,行业才能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企业才能走得更远发展更好。

二、预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

预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包括:进场原材料的控制;生产操作的控制;出厂混凝土的检验;现场浇筑的监督及混凝土构件质量的跟踪检查等等。

1、 进场原材料的控制:

(1) 水泥:对进场水泥进行比表面积的检测,达不到要求不

允许卸料。强度、安定性、凝结时间、标准稠度用水量等按批量进行检测,并做好当下记录。

商品混凝土所期望的水泥:强度富余系数在1.16以上,凝结时间差要小,标准稠度用水量要低。

(2) 超细矿粉:首先进行比表面积的检测,对不符合S95

级要求比表面积指标的不允许卸料。活性指数、流动度比等按批量进行检测,并做好当下记录。

商品混凝土所期望的矿粉:比表面积大的,活性指数高的。

(3)粉煤灰:对进场粉煤灰进行细度的检测,达不到

II级要求不允许卸料。其它指标如需水量、等按批量进行检测,并做好当下记录。

商品混凝土所期望的粉煤灰:细度小,需水量少,

烧失量低。

(4)砂:对进场砂首先进行亚甲兰试验,对不合格的

坚决不予使用。细度模数、含粉量、泥块含量、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压碎指标等按批量进行检测,并做好当下记录。

商品混凝土所期望的砂:亚甲兰MB值小于1.0的,细度模数在2.6~3.0之间的,含粉量在8%~10%的。

(5)碎石:对进场碎石首先进行含泥量、泥块含量的

试验,对超标的不予使用。其它指标如颗粒级配、表观密度、堆积密度、压碎指标等按批量进行检测,并做好当下记录。

商品混凝土所期望的碎石:颜色发青,颗粒形

态多数呈圆粒状,表面有凸凹,表观密度越小越好。

(6)外加剂:对进场的外加剂进行水泥净浆流动度的试验,

必要时进行混凝土坍落度和扩展度的检验。其它指标如减水率、泌水率、含气量、坍落度经时损失、抗压强度比等按批量进行检测,并做好当下记录。

商品混凝土所期望的外加剂:减水率高,掺量低,坍落度经时损失小的。

2、 生产操作的控制:

(1)试验室配合比控制:在以上合格原材料的基础上,如何以最经济的材料设计出质量合格的混凝土,这就需要试验人员进行优化配合比的设计。下表是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计算的一系列常规使用的普通泵送配比:

分析:115#~119#初始坍落度和扩展度均不理想,原因①是外加剂掺量稍低,外加剂厂家推荐掺量是2.5%,我们用的是2.4%。厂家在复配外加剂时,已将纯减水组分控制在一个最低值。②是砂含粉量为13.0%,前面说的最好在8%~10%之间。120#~123#随着外加剂掺量的增加,坍落度和扩展度均在增加。

通过上表一系列数据,我们绘制了R7强度——灰水比曲线,提出了各强度等级的泵送配合比如下:

以上是以7天强度为依据来推定混凝土配合比的,实际应按28天强度推定,因28天龄期还没到。我们在出混凝土配合比时,一定要根据不同的强度及抗渗等级、不同浇筑部位、不同的浇筑方式、不同地点及原材料的变化来出,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套用某个固定的配比。

我们考察混凝土主要是强度和稠度两个指标,但是目前混凝土技术的焦点已转向稠度,即更好的坍落度,更好的流动度,更小的坍落度经时损失。流动度好便于施工,接近自密实,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混凝土构件受力均匀,耐久性提高了;经时损失小可使混凝土运送到工地还能保持一个大的流动度,而不使我们的配合比被工人随意加水改变。

试验人员在设计配合比时要根据订货单提供的信息进行设计,对运输距离、坍落度要求、施工工艺、浇筑部位、卸料方式充分考虑。在做配合比试验时,对出现的异常现象要寻找原因,前段时间我们发现新拌的混凝土流动性不好,首先从外加剂上找原因,为此做了外加剂的减水率试验,试验

篇三:搅拌站混凝土质量控制措施

建立平潭项目混凝土自拌站的管理办法

根据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管理委员会专题会议纪要【2012】51号第九条:鉴于目前实验区混凝土供应不足,为加快工程进度,会议同意在混凝土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前提下,施工单位可建立混凝土自拌站自拌自供混凝土的会议精神,我司拟建立平潭项目混凝土自拌站。

一、 项目混凝土自拌站地点、规模及设备

1.1、由于施工现场不具备建立混凝土自拌站的条件,本公司项目自拌站选址地点,位于平潭综合实验区福平大道(芦洋乡)边侧,交通方便,规划用地面积约18000平方米,搅拌站至施工现场运输距离为11km,混凝土运输车到施工现场约15分钟。

1.2、建立混凝土项目自拌站规模:现有1条HZS90(理论90方/小时)及1条HZS120(理论120方/小时)的生产线,再投入1条HZS180型(理论180方/小时)生产线,具备3条生产线,理论生产能力390方/小时,实际生产能力200方/小时的中型自拌站,保证项目混凝土使用需求。

1.3、项目混凝土自拌站建立具备二级资质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相配套的实验室,保证自拌站自身检测能力及质量控制能力。

1.4、在地下室混凝土浇筑施工期间项目混凝土自拌站配备25-30部9方搅拌运输车,在标准层施工期间配备20部9方搅拌运输车,确保自拌站运输能力满足施工的需要。

1.5、项目混凝土自拌站与大型专业泵车租赁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保证随时提供5-6台性能良好的泵送设备进驻现场,保证混凝土及时浇筑。

二、 原材料控制措施

2.1、混凝土自拌站原材料选择具有相应资质或资格的生产供应商供应,并经我司项目自拌站技术部门评审,确保所供原材料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2.2、严格执行原材料进货验收制度,进货验收的主要内容:

a、原材料的品种、规格和数量,以及生产供应商等应符合设计规范要求; b、原材料的质量证明书应齐全、有效、内容真实,主要性能指标明晰,且能证明进货的原材料质量符合有关要求;

c、材料验收人员应对每批次原材料进行目测验收,发现与以往进货原材料外观、包装、颜色、气味等有明显差异时应予以拒收或向质量管理部门汇报;

d、经验收合格的原材料方可进货,对不符合以上要求的原材料应拒收;

2.3、原材料质量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并应经我司试验室或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未经检测合格的原材料;

2.4、进场原材料按品种、规格分别存放,标识清楚,并制定防止变质、混料的措施:

a、水泥、掺合料等粉料存放在筒仓内,不同生产企业、不同品种、不同等级的粉料不得混仓,储存时应保持密封、干燥,防止受潮;

b、砂、石按照品种、规格分别存放,制定防止混料和扬尘的措施;

c、液体外加剂按照生产企业、品种分别存放,并制定防止沉淀等影响质量的措施。

2.5、混凝土自拌站根据生产规模,配备足够的筒仓和堆场,原材料的储存数量满足正常生产需求。

2.6、混凝土自拌站记录并保存原材料管理台帐,详细记录原材料进货日期、批号、材料名称、品种、规格、数量、生产供应单位、质量证明书编号、质量检测结果等信息。

三、 生产过程的控制

混凝土生产计量准确与搅拌均匀是质量控制的前提条件,计量误差大会造成混凝土质量不稳定强度波动大,而合理的搅拌时间是生产匀质混凝土的关键要素,特别是搅拌特制品混凝土时应适当延长混凝土搅拌时间。

3.1、混凝土生产设备和计量设备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和生产要求,计量准确,维护良好,运行可靠;

3.2、计量设备按有关标准规定进行计量检定、校准,并在检定、校准周期内按照下列规定进行计量核查:

a、正常情况下,每月不得少于1次;

b、生产大方量混凝土前(单次生产混凝土量大于1000m3);

c、混凝土生产出现异常情况时。

3.3、当计量核查结果与计量检定或校准有较大误差时,找出原因,必要时应委托法定机构重新进行计量检定或校准;

3.4、生产部门应每天每台班每台主机过磅抽检复核2车混凝土,以确保混凝土各种材料计量准确。

3.5、生产部门应严格按照试验室提供的配合比通知单投料生产,其他部门人员不得擅自改变生产配合比。需要时,在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前提下,可以由试验室主任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适当的调整,配合比的调整应依据充分、方法正确,并应保存调整依据和调整情况记录;

3.6、严格按技术部门规定的搅拌时间进行搅拌,其他部门不得擅自调整。搅拌时间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进行设定并不得小于30S,特制品应适当延长混凝土搅拌时间并不得小于45S,防止搅拌时间过短,造成搅拌不均匀及混凝土坍落度不稳定。

3.7、运送混凝土到达现场,不得擅自加水,如出现坍落度偏小,可根据配合比中外加剂用量的10%以内,加入到混凝土中搅拌均匀,使混凝土坍落度符合要求,但如混凝土在现场等待时间超过2小时作报废处理,不得使用到构件中。

四、 配合比设计及质量检测

4.1、本公司严格按《福建省预拌商品混凝土质量管理办法》(闽建建2008年4号)的要求设立试验室,负责我司搅拌站原材料的进厂检测及配合比设计等技术工作。从事质量检测的试验人员应接受相关检测技术培训,并持有相应的检测岗位证书。

4.2、在我司自拌站未取得资质认定前,所有原材料检测及配合比设计工作委托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平潭分院进行。

4.3、自拌站建立并执行严格的原材料进场检验、配合比设计控制制度、混凝土出厂检验制度。

4.4、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按有关标准规定、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执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设计方法正确、依据充分、参数选用合理、设计资料齐全。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对混凝土配合比重新进行设计或验证:

a、合同有特殊要求时;

b、原材料产地或品种有显著变化时;

c、生产大体积混凝土时;

d、该配合比停用超过三个月,重新生产时;

e、混凝土质量出现异常时。

4.5、设计的混凝土配合比使用前应进行试验室验证,经验证,混凝土各项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后方可提交生产部门使用,否则应对配合比进行调整并再次验证,直至符合要求。

4.6、首次使用的混凝土配合比应进行开盘鉴定,重点检查生产所用原材料与配合比设计是否一致,配合比输入是否正确,混凝土各项性能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等;在混凝土配合比生产使用过程中,应根据混凝土质量的动态信息及时调整;

4.7、搅拌站设立出厂混凝土检测台,负责以下规定工作:

a、负责出厂混凝土的抽样检测和出厂试件的成型工作;

b、负责判断出厂混凝土和易性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c、负责对出厂检验不合格品的提出处置方案。

4.8、试验室详细记录并保存原材料检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验证、调整和出厂质量检测等相关资料。

2012-6-14


混凝土质量保证措施》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4283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