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神秘的木匣子

神秘的木匣子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5-20 10:26 | 移动端:神秘的木匣子

篇一:三年级语文《科利亚的木匣子》第一课时

22、可利亚的木匣子(1)

科目: 语文 班级: 三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2课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科利亚是怎样埋木匣、挖木匣的。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PPT课件链接: 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审题

1.今天我们学习第22课,《科利亚的木匣》。(板书课题)

2.科利亚是一个小孩的名字,从题目看,这篇课文主要写出什么?(找出关键词:木匣)这篇课文围绕木匣写出了哪些内容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

1.默读课文。读完后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读生字表中的生字,要能读准字音,看清字形,并在课文中找出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再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想想这个词语的意思。

3.划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这篇课文写出了一件什么事?

写出了科利亚埋木匣、挖木匣的经过。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认读“箱”、“倍”、数数(sh( sh))、德(进行字形分析)

3.简介卫国战争。

1941年德国法西斯入侵原苏联,苏联人民为了保卫祖国而与德国法西斯进行的战争。苏联人民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战斗,至1945年9月卫国战争胜利结束。

(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

1.学生标明自然段,朗读课文。

2.文章围绕“木匣”写了几层意思?

(文章围绕“木匣”写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科利亚埋木匣。

第二层:科利亚挖木匣。

第三层:科利亚从中受到启发。

3.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分段。

4.指导第5自然段的归属。

(这一段是过渡段。“就在那一天,妈妈、奶奶和科利亚到喀山去了。”是承上,后面两句“在那儿,他们住了差不多四年,科利亚长大了,上了小学,数数能数到一百多。”是下文,科利亚一下子找不到木匣的原因,应划到第二段里。)

5.分段归纳。

第一段:(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科利亚刚学会数数的时候,把木匣埋到离门口十步远的地方。

第二段:(第四至第十二自然段)

四年后科利亚在离屋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找到木匣,经过思考,在离屋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找到木匣。

第三段:(第十三自然段)

科利亚明白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在一天天长大,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

(五)讲读课文第一段

1.请同学分节读课文第一段。全班思考:

(1)科利亚和妈妈是什么时候、怎样把东西埋起来的?

(2)他们为什么要把东西埋起来?

2.讨论思考题。

(1)课文哪一自然段写出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课文第三自然段写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

(2)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3)思考:科利亚怎么埋的木匣?妈妈又是怎么埋木箱的?

(科利亚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在里面,匣子放好后,盖上土,用脚踩了踩,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妈妈从家门口起量了三十步,埋下箱子。)

(4)课文为什么把科利亚埋木匣写得那么具体?

(一是说明科利亚为了免得让敌人发现,所以埋木匣非常仔细、认真。二是为后面科利亚第一次找不到箱子时,排除被敌人拿走的可能性埋下伏笔。)

3.学生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课文写科利亚木匣里装的什么跟埋匣子有什么关系?前面已经写了“他从屋门口开始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为什么又要写出“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量了十步,埋下木匣子”?)

(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算算科利亚埋木匣时是几岁?五岁。因为年龄埋下的是自己心爱的玩具。只会数到十所以他数到十步就埋下木匣子。)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篇二:神秘的小岛 22 优秀教案

《神秘的小岛》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独立学习本文的10个生字。继续运用已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在阅读中重点理解“揣摩、忽现忽隐”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理解词句,结合课文的学习重点理解关键句:

“这个忽现忽隐的小岛真是太神秘了!”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第二小节描写海面奇异壮观的句子。练习复述小岛成因的语段。

4、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界奥秘的兴趣。

预习要求:

1、 读通课文。

2、 借助字典理解“揣摩”,“忽现忽隐”的意思,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不翼而飞、无影无踪、碧波万顷”的意思。

3、 读了课文,你对小岛有了哪些了解?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学习第一小节

1、师:见过大海吗?在地球上,海洋的面积约占整个地球表面的百分之七

十。说说你对大海的印象。(生自由交流)

2、广阔无边的大海有很多现象人们无法解答。文中作者这样描写大海。(出示第一节)

出示:大海像位幽默智慧的老人,总爱抛出一个个谜语,引逗人们去揣摩、探究。

a) 生字泛红,指名拼读。

“揣摩”是什么意思?(点评:准确,查词典找出词语解释条很便捷)

也可以查字典分别找到“揣”“摩”的义项,(揣:估计,忖度;摩:研究切磋。) 再合起来解释。(揣摩:反复思考推求)

小结解释词语的方法:词语中有两个字都是新词,理解词语的时候可以借助字典选出字的义项,再把两个字的意思合在一起说一说。

b) 这节课我们一起揣摩、探究大海抛出的这个谜语。

板书:神秘的小岛

(提醒秘字笔顺)

二、 预习反馈,初步了解小岛

1、通过昨天的预习,你对这座小岛有了哪些了解?

师相机板书:格雷海姆岛(指名分别读) 地中海火山岛忽现忽隐 相机评点:找到了很重要的信息;读得很仔细;

2、请同学试着用黑板上的这些词介绍一下这座小岛。

预设:格雷海姆岛位于地中海,它是一座火山岛,很神秘。

格雷海姆岛是一座神秘的小岛,它位于地中海,是火山岛。

过渡:同学们说得完整、清晰。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深入学习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一步一步写出了小岛的神秘?

三、抓住重点句,理清文章线索

过渡:快速浏览全文,课文中有句话直接写出了小岛的神秘?

1、解释重点词,理解句意

出示:这个忽现忽隐的小岛真是太神秘了!

1)初步理解“忽隐忽现”

小岛的神秘在于它——“忽现忽隐”(生齐,师板书)

“现”指——出现;“隐”指——消失;习惯上我们常说忽隐忽现,文中写“忽现忽隐”要告诉我们——小岛是先写小岛出现,再写消失。

这句话直接告诉我们小岛的神秘就是因为它的“忽现忽隐”。

(感叹句的语气)齐读。

2)借助重点句,理清文章脉络

师:接下来学习作者怎么写出小岛忽现忽隐的。(指名分小节读课文。)边听边想,课文的哪几小节写了小岛的忽现忽隐?(可提示句子的前后语段:第5小节呢?)

预设:先写小岛是怎样忽现忽隐的,这是描写了看到的现象(相机板书);再写了小岛是火山岛,这是小岛忽现忽隐的原因(相机板书)。我们可以按这样的线索把课文2到5小节分成两个部分。

板书:现象原因

四、深入学习“忽现忽隐”,体会神秘

(一)学习第二节,感受小岛出现前的奇异景观

过渡:读读课文的第二节,作者先写了什么?

出示:1831年7月10日,一艘船在地中海航行。忽然,船上的人们看见附近的海面水汽弥漫,波涛汹涌,海水像是沸腾了一样,还不时从海底传来隆隆的闷雷般的响声。不一会儿,一股烟柱冲天升起,随即扩散成一个蘑菇状的汽云,情景十分壮观。入夜,那片海域更是光辉闪耀,瑰丽夺目。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着实令人费解。

1、(预设:这一节写了小岛出现前海面上的景象。船上的人们看到了什么景象?感到怎样?)

(追问:费解就是难以解释。难以理解)

2、那时,船上的人们究竟看见了什么?听见什么?

水汽弥漫,波涛汹涌,海水像是沸腾了一样——集聚着能量;看到这样的海水让人感到胆战心惊。

从海底传来隆隆的闷雷般的响声——声音巨响;这声音听了让人感到震耳欲聋。(罕见)

一股烟柱冲天升起,随即扩散成一个蘑菇状的汽云——形状像蘑菇一样的云体,一般由激烈爆炸瞬间产生。从画面上看蒸腾的汽云遮住了一大片的天空。(壮观)

光辉闪耀,瑰丽夺目——颜色艳丽;光彩闪耀;惊叹(奇异)

交流——读好句子

个别——分句齐读

3、 齐读第二节。

那一刻船上的人看到,听到,感受到的海面上奇异、壮观的景象,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叹。“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着实令人费解。”(“着实”泛红)

眼前的景象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也让人们记住了这个特殊的日子。(板书:1831年7月10日)

4、 师:请你用上这些词语介绍海面上的景象?(插图配合“水汽弥漫、波涛汹涌、隆隆的、蘑菇状的汽云”等词语。)

(指名2名学生交流)

(二)学习第三节,进一步体会“忽现忽隐”

过渡:奇异的景象,实在让人费解,接着作者是怎样写出小岛忽现忽隐的呢?默读课文第3、4小节用横线划出写小岛出现和消失的语句。

出示:一周以后,这艘船在返航途中又经过这里,船员们惊奇地发现海面沸腾的地方出现了一座小岛。

又过了一周,地质学家霍夫曼赶来考察,小岛已经高出海面20米了。 不到一个月,小岛竟然长到海拔60米,周长近两公里。

同一年底,人们再来这里,只见碧波万顷,别无他物。

据说,1950年小岛又在海上露了一次面,随之,又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1、生交流,逐句出示。

2、文中写了小岛几次出现、消失?(两次都是先写出现,再写消失)

3、作者重点写了小岛的第一次出现,和老师配合着读读这些句子,想想这些句子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用上了哪些表示时间的词?(用笔圈一圈)

(生答师板书:一周以后 又过了一周 不到一个月同一年底)

追问:想想每句话都写了什么,用上了表示时间的词语要表现什么,和同桌讨论一下?

a)小岛出现得很突然,从无到有变化很大。

b)小岛在不断地变大,在极短的时间,它的变化很大。

高出海面20米 长到海拔60米

过渡:再读读这个词——“忽现忽隐”,写出了出现和消失得很快。

c)除了表示时间的短语,还有哪些词句写出了小岛的出现和消失让人感到突然?

(变色“惊奇 竟然”——读好句子)

过渡:再读读这个词——“忽现忽隐”,写出了出现和消失得让人感到突然和意外。

小岛的第一次出现和消失已经写得这样具体,为什么还要写小岛的第二次出现?(板书:1950年)

(预设:“据说”,写出了人们对小岛的出现消失表示并不确定,手指:“1950年”距人们第一次发现小岛已有一个多世纪。人们很难找小岛的出现和消失的规律。)

小结:作者列出一连串表示时间的词语写出了小岛出现和消失的变化无常,让人感到突然,这就叫——忽现忽隐。齐读。

再次出示(齐读)——:这个忽现忽隐的小岛真是太神秘了!

(三)学习第五小节揭示奥秘,了解小岛成因

过渡:课文最后一节向我们揭示了谜底,具体解释了这类火山岛的形成。自由读第五小节,在文中圈画关键词说说火山岛出现和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相机板书:熔岩堆积(图示板演)

书写指导熔岩坍塌(图示板演)

b)男生读火山岛出现的句子,女生读火山岛消失的句子。

c)能不能看着黑板试着解释小岛忽现忽隐的神秘现象?(练习详细复述)

篇三:神秘的人体“天网” 阅读答案

①常言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意思是说,在人类社会中,一些坏人在作恶以后,自以为能侥幸逃脱,但最终还是鬼使神差地被缉拿归案,就好像冥冥之中有个天网,使得坏人终究得伏法认罪。冥冥之中究竟有没有天网?这暂且不论。科学家发现,人类社会中看不见、摸不着的天网,在人体里竟然真的存在!

②前不久,德国科学家在观察人体免疫系统对付细菌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在那些被人体灭菌勇士白血球杀死的细菌周围,经常会看到一些丝状体物质。起初,他们以为这是显微镜的镜片不干净导致的观察错觉。但后来他们发现,这些丝状物总是在细菌进入人体后,很快就出现在细菌周围。它们相互缠绕,构成了网。这些网就像蜘蛛网那样,能够迅速把细菌横七竖八地粘在上面,从而将细菌擒拿。随后,这些网就密切配合人体白细胞里的其他物质,把被擒拿的细菌毒杀或者吞吃掉。

③更为奇特的是,这种由丝状体物质构成的网还能对人体内健康的细胞起到保护作用。实验发现,在对付病毒的战斗中,有一种细胞分泌出来的蛋白酶在同细菌作战的时候,有时候会伤及无辜,给人体健康细胞造成伤害。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伤害事件的发生,这个网凭借自身的粘性,主动把这些蛋白酶集中到病菌密集的局部地方,帮助它们认准来犯之敌,同时避免误伤健康细胞。最让人感动的是,这些由丝状体物质编成的网,在发挥完杀敌和护体作用后,就自行化解,神秘地消失了。

④为了搞清楚人体免疫系统内部发生的这一神奇现象,德国科学家把目光锁定在了一种叫做中性粒细胞的身上,因为天网总是出现在它们周围。中性粒细胞已是人体白血球中的主力成员:正常人每立方毫米的血液大约有白血球5000~10000个,这其中,中性粒细胞就占了55%~70%。他们也知道,中性粒细胞具有追踪病菌和吞噬、毒杀病菌的能力,是人体内抵御病菌最出色的勇士。但中性粒细胞究竟与天网有没有关系,还是个未知数。

在电子显微镜下,德国科学家对一群中性粒细胞进行了追踪观察,结果发现,中性粒细胞在有细菌的环境里,会马上被唤醒并向细菌围拢。当它们靠近细菌后,先前没有出现的天网不久便悄然出现了,但在没有细菌出现的环境里,则只有中性粒细胞在自由活动,唯独不见天网的踪影。

⑤科学家通过细致观察和辨认,最后揭开了谜底。原来,白血球里的中性粒细胞在发现细菌入侵的敌情后,会马上奔赴疆场,与细菌拼杀。这些投入到疆场的中性粒细胞注定要成为烈士,因为它们就像是过河的小卒,从不知道退路在哪里,而且它们的寿命只有几个小时。这些投入疆场的勇士,在与细菌拼杀到筋疲力尽的时候,便自行剖腹解体,从体内抛出丝状体物质。众多勇士的丝状体物质缠绕在一起,就构成了细菌难逃的天网。让人惊讶的是,构成天网的丝状体物质,恰恰就是隐藏在中性粒细胞内部的DNA!

⑥人体内由DNA编织的天网被发现后,这种奇特现象立即触发了许多医学家的联想和灵感。他们发现,过去许多非常难解的医学迷案,现在看来可能与人体天网有关。神秘的人体天网阅读答案(2011昆明中考语文阅读题)

例如医学上有一种叫做先天性黏液稠厚症,它的特点是人体肺部的分泌物过于黏稠,很容易堵塞人的呼吸通道,使人断气而亡。奇怪的是,那些分泌物中总是有数量极大的DNA。长久以来,医学专家只知道这种疾病肯定和基因有关,但其中的疾病制造内幕总是弄不清楚。现

在,他们才明白,这很可能是中性粒细胞在肺部抛出的天网过密、过多导致的。

⑦科学家认为,人体天网的发现,为人类研究自身免疫系统和相关疾病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天地,但现在只是一个开端,因为人体天网本身还有许多谜题待解,如究竟是什么信号会促使中性粒细胞抛出它们天网的;细胞内的DNA又是通过什么路径被释放出来的;当它们把细菌一网打尽之后,又是怎样神秘消失的&&等等。尽管如此,科学家坚信,这个惊人发现,定能为人类健康带来福音! (选自《知识窗》)

1.那么,‘天网’究竟是中性粒细胞抛出的呢,还是细菌抛出的呢?‘天网’到底是由什么物质编织的呢?这是一个过渡段,它是从选文中摘录的,请问应将它放回选文哪两段之间?(2分)

应放在第( )段和第( )段之间。

2.阅读选文第⑤段,在A、B、C、、D四处填写恰当内容,用简明的语言准确概括出人体天网的形成过程。(每空不超过6个字)(2分)

中性粒细胞: A →与细菌拼杀→ B → C → D →构成天网

3.选文第④段中画线部分使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4.选文第⑥段他们发现,过去许多非常难解的医学迷案,现在看来可能与人体‘天网’有关一句中,加点词语可能有什么表达作用?(3分)

5.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选文开头引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一成语,增加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对象——人体天网。

B.在有细菌出现的环境里,不见天网活动的踪影,只有中性粒细胞在自由活动。

C.人体天网的发现,为人类自身免疫系统和相关疾病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天地,但到止前为止,有关人体天网的许多问题尚待科学去研究。

D.选文彩逻辑顺序,思路清晰,结构严谨。

答案:

1.(2分)第④段和第⑤段之间

2.(2分)A.发现细菌 B.自行解体 C.抛出丝状物 D.丝状物缠绕

3.(2分)列举了5000-10000个,55%-70%这些数据,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白血球在正常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的数量,以及中性细胞是人体白血球中的主力成员。

4.(3分)可能即不确定,意即医学家发现过去许多非常难解的医学谜案与天网有关仅只是一种猜测,未经证实,还不能完全确定。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2分)B


神秘的木匣子》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4165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