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领略

领略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5-20 10:26 | 移动端:领略

篇一: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

领略诗歌的艺术魅力(摘录)

—节选自《小学语文文本解读》 闫 学

∮无言之美:

“我们所居的世界是最完美的,就因为他是最不完美的。”

——朱光潜《无言之美》

在各种体裁的文本之中,诗歌在体现无言之美方面尤为突出。

由于诗歌的语言以凝练著称,与散文、小说等其他文学体裁相比,

诗歌的语言更具张力,因而也更能给读者提供无限的想象空间,

其蕴含的无言之美最具优势。

在小学语文各个版本的教材中,诗歌占据着举重轻重的地位,

编者入选时也经过了反复遴选:有的以题材最胜,有的以手法为

佳;有的意境隽永,有的情思动人;有的应和时令,有的对应人

心……总之,被选入的诗歌均为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上乘之作。因

此,如何帮助学生感受这些作品中的无言之美,就成为摆在老师

面前的重要课题。这不仅涉及鉴赏解读,也涉及具体的教学过程。

以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为例,帮助学生领略经典诗歌的妙

处,是教学这首诗歌的价值与意义。朱自清在《经典常谈》引用

了:阅读经典的用处,就是叫人见识经典一番。让孩子“见识经

典”,其实就是读懂经典。这首诗成为经典的核心要素有:诗人把

西湖比作西施的表现手法。神奇在苏轼把西湖之美比作西施正是

抓住了人们对西施无尽的美好想象,拟作西湖之美,从而使西湖

之美也具备了无限的想象空间,那种美也如西施之美,不可言传、

不可描摹——若要描摹,则不论“淡妆浓抹”,那“总相宜”。这

就是苏轼营造的无言之美比任何意象都高明。

∮核心要素

以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为例,引导学生感悟李白诗歌的特点,

感受李白诗歌的妙处,是教学这首诗歌的重点,也是难点。徐凝

的《庐山瀑布》和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的核心要素就是如何表

现瀑布的雄奇壮丽。通过比较法,将徐凝的《庐山瀑布》引入教

学中,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李白笔下的雄奇壮丽。从而领略到李

白这首诗的艺术魅力。就能很容易地突破李白诗歌的重点和难点。

(比较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文本解读方法,大体来讲,有以下

几种情况:

不同作家的同题作品之间可以比较,如老舍的《落花生》与许

地山的《落花生》;

不同作家的同体裁作品之间可以比较,如张秋生的《小鹿的玫

瑰花》与新美南吉的《去年的树》;

不同作家的同题材作品之间可以比较,如朱自清的《匆匆》与

林清玄的《和时间赛跑》;

同一作家不同时期的作品之间可以比较,如安徒生的《丑小鸭》

与《卖火柴的小女孩》;

同一作家不同题材的作品之间可以比较,如冯骥才的《刷子李》

和《花的勇气》;

同一作家不同体裁的作品之间可以比较,如叶圣陶的《荷花》

与《牛郎织女》;

……)

∮经典元素

以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为例,这首诗之所以成为经典,其

中“清晨、浮尘、雨中客栈、柳枝、酒”就是此诗的经典意象“清

晨”出发,是最符合常理的,因此才成为一个跨越时空的经典元

素。“浮尘”代表着旅途的劳顿和遥远。这具象化的“浮尘既是对

当时实景的写照,也隐含了诗人对好友旅途劳顿的想象与担忧。

“雨中客栈”“客栈”自然象征旅途,“雨”又最契合送别的心境。

“柳枝”契合了好友分别时的不舍。“酒”把酒送行的画面古来有

之,时空转换,角色更替都不能改变这穿越时空的情感。

再以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为例,这首诗歌能够跨

越时空,甚至跨越国界,改变一个原本主修神学的德国人的研究

方向,从而转向汉学研究,其中“黄鹤楼、烟花三月、孤帆、”这

些经典的意象使其成为脍炙人口的必然。而李白与孟浩然又都是

才华横溢、洒脱自由、淡泊名利,他们的离别,没有直白的感伤,

没有表露深情厚谊的直接慨叹,而是充满了含蓄与诗意。“黄鹤楼”

因崔颢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成为天下名楼。

两位诗人在此分别,越发增添了许多诗意。“烟花三月”道出的是

繁复绚丽的季节与画面:柳絮如烟,繁花似锦,大好春光,令人

忘忧。在李白眼里,千帆竞发的长江上只有“孤帆”,是因为在诗

人心中,挚友的位置是唯一的、不可替代的。此时,李白望着“孤

帆”越去越远,那浩浩荡荡、奔腾不息的江水正是诗人彼时心情

的写照,对挚友的深情,对自由、美好的向往,那潇洒开阔的心

胸,都恰似这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可谓千言万语,皆在其中。

这幅画面,天水合一,天人合一,表现了一种巨大的无言之美。

⊙经典在何处?

王安石《泊船瓜洲》一个“绿”字则境界全出。(王国维语:有

境界则自成高格)而那句“明月何时照我还”与“绿”一起,道

出了千百年来游子怀乡而不得回的深长的叹息。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王国维这样评说纳兰性德的词:“纳兰

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

人之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词人以所见、所

听、所想、所梦来表现真切的情感。就是“以自然之舌言情”了。

白居易的《草》,诗人用简洁、明白如话的诗句道出了世间万物

“岁岁枯荣、生生不息”的进行着自己生命的循环这一永恒的真

理,其丰富的哲学意味令人回味无穷。

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篱笆、小路、绿树、黄碟、菜花”

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色彩艳丽、生机勃勃的江南春景画。而“无

处寻”道出了那个追蝴蝶的儿童追而不得的失落和茫然不知所措,

却也给读者留下了无限遐思、令人回味无穷,这就是诗歌的美学

价值。

高鼎的《村居》一个“醉”字就把整个春景写活了。一个“忙”

字道出了多少快乐,多少盼望,多少烂漫的情怀。从“儿童急走

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到“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

鸢”,儿童跨越时空的快乐身影已经是经典的画面,因为儿童和春

天截然不可分离的原因就是他们就是生命活力、希望和快乐的代

言词。

叶绍翁的《夜书所见》清代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评“以

无知儿女之乐,反衬出有心人之苦,最为入妙。”前两句道出萧瑟

的秋风勾起了诗人深深的羁旅思乡之苦,这情景悲凉、孤寂;后

两句儿童在灯光下寻找蟋蟀的情景欢乐、喜悦有加。一悲一喜,

反衬出诗人的孤独、寂寞以及对故乡深深的思念。

孟浩然《春晓》,一句追问“花落知多少”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意味隽永。

贺知章《回乡偶书》,“笑问客从何处来”本是随意无心的一问,

对诗人却犹如一声惊雷,他蓦然明白,自己离家已经太久。儿童

单纯的含笑一问,引发了诗人无限丰富的人生感喟。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诗人将自己置身于天地之间、无限的宇宙之中寻觅

精神知音,在孤绝、空寂的背景之下,他与敬亭山相遇了。这种

在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宇宙感”使诗词形成了一种跨越是空的

力量,整个世界为之变得透明,就像孤独的李白终被沉默的敬亭

山理解,而沉默的敬亭山也被孤独的李白接纳。

柳宗元《江雪》所表现的在荒寒清冷的自然环境中所表现出的

强大的精神力量,是这首诗最动人的地方。

篇二:领略美好的时光

[领略美好的时光]

敬畏生命热爱生命

张晓凤蒙田

教学目的

1 .认识生命的木质、生命的意义,培养正确的人生观,领略美好的时光。

2.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文章的脉络和主旨。

难点:学会比较阅读的方法。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纤维(xian )奢侈(se chi)00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1)奢侈:花费大量钱财追求过分享受。

(2)纤维: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细丝状物质。

(3)蔚然:形容茂盛、盛大。

(4)哲人:(书)智慧卓越的人。

(5)丰盈:①(身体)丰满。②富裕。

(6)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7)躁动不安:因急躁而活动不安定。

(8)稍纵即逝:时间一放松就失去了。

3.熟读课文,比较两篇文章有什么不同。

二、导入

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

小说写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

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

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

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

的斗争。’人,应当赶快生活。”同学们,你们知道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

命的意义又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学的这两篇短文就是谈生命问题,读后

必将加深对生命意识的领悟的。

三、正课

1·作者简介:

《敬畏生命》选自《精美散文·哲理·文化卷》,作者张晓凤,台湾作

家。

《热爱生命》选自《生活百解),作者蒙田,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思

想家和散文家,对培根、莎士比亚以及法国18世纪启蒙运动思想家影

响颇大,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领略美好的时光》

2.朗读课文《敬畏生命》(或老师范读、听录音),注意学生读时正

音。

3.请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可分成两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我看到几棵正在不停飘散一些白色纤

维的树。

第二段:(第3、4、5自然段)抒发对生命的折服和敬畏之情。

4.提问:文章是怎样描写这种树的?

讨论并归纳:“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的,像

棉花似的,有些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入湖水里??好几个小时过去了,

那些树仍旧浑然不觉地,在飘送那些小型的云朵,倒好像是一座无限的

云库似的。整个下午,整个晚上,漫天都是那种东西。”

5.提问:文章描写这种树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运用比喻,这样写使文章更加形象、生动、具体,表达

作者对这种树的喜爱之情。

6.提问:为什么我对这种树感到折服、敬畏?

讨论并归纳:因为作者被“生命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的投资”

所感动。

7.提问:作者为什么说生命的“投资”是豪华的、奢侈的、不计成本

的”?

讨论并归纳:这些树在不分昼夜的飘散之余,也许只有一颗种子足

以成树,但它们仍然不停地飘散。

8提问:如何理解“我知道有一颗已经成长。那颗种子曾遇见了一

片土地,在一个过客的心之峡谷里,蔚然成荫,教会她怎样敬畏生命。”

讨论并归纳:这是说作者被这种树楔而不舍、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

所感动,领悟到人生也必须有这种奉献精神。

9.请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讨论并归纳:本文通过记叙描写我看到的几棵正在不停地飘散着

~些白色纤维的树,抒发了要学习这种树的换而不舍、不计得失的奉献

精神。

10.提问:本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本文第1、2自然段是叙述、描写,第3、4、5自然段是

抒情。

四、小结

这篇散文记叙描写了我看到一种正在不停地飘散着一些白色纤维

的树,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感悟到人生的意义在于气锲不舍、不计得

失的奉献。

---------------------------

五、作业

1. 课后练习一。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请用本课的词语表达下列几句话的含义。

1.一点儿也不觉得。()

2.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3.形容树木长得十分茂盛。()

(二)请摹仿下面的句子造句。

例句:我发现湖边有几棵树正在飘散一些白色的纤维,大团大团

的,像棉花似的,有些飘到草地上,有些飘到湖水里。

篇三:让学生领略古汉语中的微妙之处

龙源期刊网 .cn

让学生领略古汉语中的微妙之处

作者:何家文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2013年第10期

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同义词(或近义词)占有相当大的分量,准确、精细地辨析同义词,会让学生领略到古汉语中的微妙之处,提高学习兴趣。

辨析同义词可从词汇属性和语法属性两方面着手。

一、词的词汇属性方面差异的表现

词的词汇属性是指从属于语义系统的特性。词除了表示一定的概念外,或表示一定的色彩,或有意义的引申,或有与之相对应的词义,或有时间和地区的特色。一对或一组同义词,往往兼有多方面的差别。

(一)概念的差别

有些同义词所表示的概念有细微的差别。如《韩非子》中“语曰: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这句话中“饥”“饿”这对同义词对用,就体现了它们的差别。

有些同义词所表示的概念范围不同,如“人”“民”。“人”的范围包括所有的人,无论阶级、地区、民族。而“民”是指人中比较愚昧者。《说文》:“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礼记》:“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这些说法都是把人和万物,特别是和动物区别开来。《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前一个“人”指被统治阶级,后一个“人”指统治阶级。可见不同阶级、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均可称人。而“民”,被认为是人中比较愚昧的部分。《说文》:“民,众萌也。”《孟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古汉语中,“民”通常用来表示愚昧无知的被统治者。

(二)色彩的差别

同义词中,有些词表示的概念相同,只是词的色彩存在差别。如“赐”“予”这两个词可以互训。《说文》:“赐,予也。”“赐”“予”可以对用,它们都表示给予,概念是相同的。它们的差别是在于色彩不同。“赐”,用于上给予下,《礼记》:“长者赐少者贱者不敢辞。”而“予”是表示给予的通称。又如“疾”“病”是一组同义词,都表示生病,但其程度是不同的。《说文》:“疾,病也”,“病,疾加也”。《扁鹊见蔡桓公》有这样的记载:扁鹊初见蔡桓公说“君有疾在奏理”,十日后说“君之病在肌肤”,再十日说“君之病在肠胃”。初见说“疾”,再见说“病”,可见轻重之不同。

(三)引申义的差别


领略》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4164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