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黄褐斑治疗

黄褐斑治疗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5-20 10:06 | 移动端:黄褐斑治疗

篇一: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

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

全网发布:2012-06-27 14:53 发表者:吴溯帆 (访问人次:6962)

【摘要】 目的 尝试并评价口服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新方法。 方法: 使用低剂量长时间口服氨甲环酸治疗256例黄褐斑患者,服药时间6-15个月,平均服药时间9.6个月,分别观察服药后的临床效果、疗效出现时间、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大部分患者(80.9%)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色斑减退,其中多数患者(65.0%)在服药后2个月开始出现色斑减轻的效果,部分患者(35.0%)在服药1个月就出现效果。服药6个月之后的基本治愈、明显消退和好转的比例分别为10.5%、18.8%和51.6%。停药后复发的比例大约为8.2%(21/256)。除了4.3%的患者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3.5%的患者出现月经量减少以外,未发现其他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低剂量长时间口服氨甲环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黄褐斑治疗手段。浙江省人民医院整形外科吴溯帆

【关键词】氨甲环酸 黄褐斑 面部色斑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Treatment of melasma with oral administration of tranexamic acid

WU Su-fan, SHI Hang-yan, CHEN Yong, YAN Sheng, CHEN Da, GUO Jin-cai, HAN Fei. (Department of Plastic and Reconstructive Surgery, Zhejiang Provincial People’s Hospital, Hangzhou, 310014,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effects of oral tranexamic acid on the treatment of melasma. MethodsTwo hundred and fifty-six patients of melasma were treated with oral administration of tranexamic acid in a method of lower dose and long term. The treatment period was 6-15 months (mean 9.6 months). 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made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and safety. Results Many patients (65%) showed their clinical effect at the second months after treatment, whereas 35% at the first months after treatment. The percentages of basically cured, excellent and good were 10.5%、18.8% and 51.6%, respectively. The total improvement rate was 80.9%. The recurrent rate was 8.2%(21/256). There was no obvious side effects of the treatment except gastrointestinal reaction in 4.3% patients and hypomenorrhea in

3.5% patients. Conclusion Oral administration of tranexamic acid in a way of lower dose and long term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melasma.

Key words: tranexamic acid; melasma; facial pigmentation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面部色素性病变,属于慢性难治性色素沉着性疾病,表现为面部两侧对称性的棕褐色病变,会随着季节或女性的生理周期出现色泽和色斑大小的变化[1,2]。黄褐斑多见于育龄期妇女,男女发病比例约为1: 9 [3]。常见于居住在紫外线照射强烈地区的IV 型至 VI型肤色的人,尤其以亚洲人和西班牙人为多[3,4]。紫外线是黄褐斑最主要

的影响因素,黄褐斑好发于暴露部位如面部和手臂,色斑会在夏季加剧[5,6]。黄褐斑的发病率在以白种人为主的美国是3%左右 [5,7],由此推算在中国的发病率应该更高一些。

黄褐斑的病理表现主要是以表皮为主的皮肤内黑色素增多,一般认为黑色素细胞的数目没有增多,但其细胞体积较大、突触较明显,是一种黑色素细胞的功能亢进造成的黑色素在皮肤内沉淀过多的表现[8],也有研究显示黑色素细胞数目也有所增多[9],病变组织内的刺激黑色素细胞的因子SCF及其受体比正常组织明显增高[10]。

黄褐斑的治疗方法很多:(1)各种抑制黑色素合成的外用软膏。对苯二酚(氢醌)是最常用的一种制剂,4%的对苯二酚被认为是治疗黄褐斑的金标准[11],它可以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阻止多巴向黑色素的转化。也有人认为是通过抑制黑色素细胞的DNA和RNA的合成,从而减少黑色素的形成 [12,13]。维甲酸是另一个治疗黄褐斑的主要外用药物,它能够抑制酪氨酸酶的转录[14],明显增加表皮颗粒层的厚度,减轻光老化引起的色素沉着[15],有效治疗黄褐斑[16]。还有一些其他的制剂,如壬二酸(杜鹃花酸)[17,18]、三氯乙酸、羟基乙酸、水杨酸[19],曲酸(5-羟基-2-羟甲基-吡喃酮)[20,21]等,上述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取得更好的疗效[22]。(2)化学剥脱。临床报告使用酚[23]、乙醇酸[24]、乳酸[25]进行化学剥脱治疗黄褐斑,或联合氢醌制剂[26,27]共同作用,可取得较好的疗效。(3)新型的植物提取制剂,如绿茶提取物儿茶素、沙冷杉萃取物[28]、甘草甙[29]等,具有抑制黑色素的作用。(4)激光光子类。激光早在80年代就被证实可以对皮肤的黑色素产生选择性的光热作用[30],动物试验也显示了不同波长的激光对皮肤色素有不同的影响[31]。早期使用Q开关红宝石激光治疗没有取得成功[31],单独使用光子治疗也难以维持长期的效果[32]。而联合使用多种激光治疗显示了较好的效果[33,34],有人认为激光仅仅适用于常规治疗无效或复发的难治性黄褐斑[35,36]。近年来出现的像束激光减少了并发症的产生,疗效有所提高[37]。上述各种治疗方法都存在有不足,即使是疗效最好的对苯二酚也有其缺陷,长期使用可能会出现皮肤过敏或褐色病 [38]以及肾上腺功能异常和汞含量增高等副作用[39]。

氨甲环酸是一种抗纤溶的止血药物,它通过阻断纤溶酶原分子上的赖氨酸结合点而发挥抗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氨甲环酸不会增加凝血酶原的活性,对各种凝血参数没有影响,也未发现有增加血栓形成的可能,它可以通过口服、静脉、漱口等方法给药,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各种止血用途[40]。1979年于日本首先报道氨甲环酸有治疗黄褐斑的作用[41],此后有一些相似的临床报告[42,43]。为了进一步的探索此方法的可行性,作者自2006 年6月至2008 年1 月,使用氨甲环酸治疗256 例黄褐斑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服用药物:氨甲环酸片剂(日本第一制药生产,商品名称“妥塞敏”),片剂,0.5克/片。

1.2 患者资料:自2006 年6月至2008 年1 月,服药6个月以上的患者共计256例,其中男性10 例、女性246例,年龄21~65 岁,平均39.4 岁。根据2003年的临床诊断标准[44]分为蝶形型、面上部型、面下部型和泛发型四型(参见表1)。

2 方法

2. 1 诊断标准及治疗对象的选取 本组患者的黄褐斑诊断标准参照中国[44]和日本[1]的标准制定如下:①成年后出现的面部色斑;②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片,呈弥漫而不规则形态,常对称性分布;③无皮肤炎症表现及鳞屑;无明显不适症状;④色斑面积及颜色会随季节或生理周期而变化。在确诊为黄褐斑的患者中选取要求治疗的身心健康者,详细询问病史、生活与化妆习惯以及治疗史等,寻找与黄褐斑发病有关的因素(参见表2)。经充分沟通并告之口服氨甲环酸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理解并同意后列为治疗对象,开始实施治疗。禁忌症包括:①孕妇及哺乳期妇女;②治疗前实验室检查显示有凝血倾向者;③曾经有血栓形成、心绞痛、心肌梗塞、脑缺血的病史者;④其他不适合者,如对疗效存在过高期望以及不配合治疗前后摄像者等。

2. 2 治疗方法 治疗前按整形美容医学摄影常规拍摄面部的正、侧、斜位照片,同时量取色斑面积,评估颜色深浅程度,并作记录。嘱患者每次口服氨甲环酸250mg,一天两次,同时停止应用一切其他治疗药物及措施,以避免干扰疗效评价。服药后每月就诊一次,医学摄影记录面部色斑的变化,并给予治疗指导。

3 结果

3. 1 疗效评价 治疗开始后每月复诊一次,通过门诊随访和电话随访来观察、询问治疗后的效果和反应。根据医务人员的观察、客观的拍照对比、再结合患者自身的主诉,对皮损面积和皮损颜色评分,评估治疗效果和各种反应,参照2003年修定标准 [44]中的疗效判定标准将效果分为基本治愈、明显消退、好转和无效四个级别。基本治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90%,颜色基本消失。明显消退: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60%,颜色明显变淡。好转: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变淡。无效:肉眼视色斑面积消退<30%,颜色变化不明显。

3. 2 治疗效果 207例(80.9%)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色斑减轻,其中大多数患者(65.0%)在服药后2个月开始出现色斑减轻的效果,少数患者(35.0%)在服药1个月就出现效果。服药6个月之后进行效果评价,基本治愈、明显消退和好转的比例分别为10.5%、18.8%和51.6%(参见表3)。停药后21例(8.2%)患者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复发。11例(4.3%)患者在服药期间出现轻度的胃肠道反应,9例(3.5%)患者出现可以察觉的月经量减少,还有主诉头晕、脱发、嗜睡、趾端麻木、性欲减退的患者各1例,其余未发现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4 典型病例

例1,患者女性,42岁。无明显诱因于40岁开始逐渐出现色斑,色斑集中在双侧面颊部,诊断为蝶形型黄褐斑。2007年4月开始口服氨甲环酸,服药后不到1月就有明显的改善(图

1)。服药8个月后色斑基本消退,其间无复发,无不良反应,患者满意。

例2,患者女性,54岁。平时习惯用力洗脸及卸妆。应用不明品牌的护肤品后于48岁开始

逐渐出现色斑,色斑集中在双侧颧部、颊部及鼻根等面部大部区域,诊断为泛发型黄褐斑。2006年12月开始口服氨甲环酸,服药3个月后有明显的改善(图2)。共服药1年,色斑基本治愈,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和复发。

例3,患者女性,35岁。平时有用力洗脸揉搓的习惯,每次4-5分钟。曾经使用祛斑药物、护肤品等,34岁开始逐渐出现色斑。色斑集中在双侧面颊部,诊断为蝶形型黄褐斑。2006年9月开始口服氨甲环酸,服药10天即自觉色斑淡化,2个月后明显改善,服药5月后基本消退(图3)。服药过程中月经量稍减少。共服药13个月,色斑无复发,患者满意。

例4,患者女性,37岁。27岁生育后开始出现色斑,色斑集中在双侧颧部、颊部、额部及鼻根,诊断为面上部型黄褐斑。于2006年9月开始口服氨甲环酸,服药1月后出现色斑淡化,服药后6月有明显的改善(图4)。服药13个月后停药,随访至今无复发。服药过程中无不良反应,患者满意。

例5,患者女性,38岁。无明显诱因于33岁开始出现色斑,集中在双侧颧部、颊部及额部,诊断为面上部型黄褐斑。2006年11月开始口服氨甲环酸,服药后20余天即出现效果,服药3月后明显好转,1年后效果十分满意而停药(图5),随访至今无复发。服药过程中无不良反应。

例6,患者女性,40岁。无明显诱因于30岁出现色斑,色斑集中在双侧颧部、颊部及额部,诊断为面上部型黄褐斑。2006年6月开始口服氨甲环酸,服药2月起效,共服药6个月,黄褐斑明显改善,遂停药。治疗过程中黄褐斑持续好转,而同一部位的老年斑没有任何变化(图6)。停药后随访13个月无复发,患者满意。

5 讨论

5.1黄褐斑的病因尚无定论,存在有多种影响因素。(1)内分泌失调。体内激素的变化可能和黄褐斑有关,比如孕妇就容易出现面部色斑,这种怀孕期间产生的色斑有些会在产后长期存留下来形成顽固的黄褐斑[45,46]。有报告显示女性黄褐斑患者的黄体生成素水平增高、雌激素减低[47],而男性黄褐斑病人的黄体生成素水平增高、睾丸激素减低[48]。很多黄褐斑的色泽深浅会随着女性生理周期而产生变化[2]。也有报告显示口服避孕药会引发黄褐斑

[49, 50]。(2)紫外线。紫外线对黄褐斑的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其中紫外线B对黄褐斑的形成更加重要[12],它可以通过刺激酪氨酸酶的活性而增加黑色素的合成[51]。几乎所有的治疗方法中都非常强调在治疗的同时要避免日晒。涂抹防晒霜能够有效防止黄褐斑的产生[52]。

(3)微生物失衡。黄褐斑的形成可能和皮肤表面的微生态失衡有关,黄褐斑区域的痤疮丙酸杆菌、微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较正常人显著增多,这些细菌能够产生褐色素和菊黄色素。常住厌氧菌的活菌数与分离率减少,使皮肤定植抗力降低,菌群之间的竞争性抑制和干扰力减弱,导致其他产色素的微球菌大量繁殖,从而出现皮肤的色素沉着[53,54]。(4)自由基损害。自由基可以损害人体的各种组织,黄褐斑的形成也可能与自由基有关。体内的氧自由基过量产生,以及抗氧化酶活性降低,可能引发黄褐斑[55]。甚至有人认为血管内皮细胞的一氧化氮改变可能也和黄褐斑有关[56]。(5)皮肤屏障作用破坏。不当的化妆和洗脸习惯,长期过度的刺激皮肤,使得皮肤的屏障作用减弱,从而产生黄褐斑[1]。(6)遗传性。有人认为黄褐斑有遗传倾向,大约30%的黄褐斑患者有家族史[3]。虽然相关因素很多,但依然难以确认真正的病因,本组资料中就显示,有43.8%的患者没有一个明确的病因(见表2),排在前2位的相关因素是日晒(51.6%)和皮肤过度揉搓(50.1%),前者是普遍为大家所认

同的一个黄褐斑形成原因,而后者可能会造成皮肤组织结构的破坏,从而造成一系列的因果效应,最终导致黄褐斑的产生。

5.2 本组病例的色斑分布部位统计显示(表1),绝大部分黄褐斑(84.4%)位于面上部,这一结果符合通常的发病规律。值得提出的是,几乎所有的诊断标准中都指出,黄褐斑的表现是边界清楚的色斑[57,44],而在本组病例中,大部分黄褐斑的患者显示出边界模糊的絮状或斑点状色斑(参见图2、3、5、6),这一现象值得今后进一步商榷。

5.3 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机理可能和酪氨酸酶有关,通过氨甲环酸作用于人黑色素细胞的实验室研究发现,氨甲环酸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氨甲环酸通过抑制纤溶酶原转化为纤溶酶而干扰黑色素细胞和角化细胞之间的联系,从而减少黑色素细胞内的黑色素产生

[58,59]。但令人费解的是,很多黄褐斑合并有其他色斑的患者,在口服氨甲环酸后,只有黄褐斑得到了治疗,而其他的色斑却没有变化,如图6中显示的患者,其黄褐斑达到了基本治愈的效果,而同一部位的老年斑却没有任何改变。可以推测在黄褐斑和氨甲环酸之间可能还存在有某种未知的联系。

5.4 国内也有少量关于使用氨甲环酸治疗黄褐斑的报道,但常用的治疗方法是短时间内(服药2-3个月)使用较大的治疗剂量(每天0.75g以上) [60,61]。而本组病例的治疗特点是低剂量、长时间,总有效率要高于短时间大剂量的服用方法。实际上在我们的临床观察中发现,大约65%以上的患者要服药之后2个月才出现效果(参见图2-5),一般要连续服药6个月以上才可以达到最佳的效果。只有少数患者服药后1个月就出现色斑减退甚至明显改善的现象(如图1所示),其中的原因不清,可能和对药物敏感性的个体差异有关。

5.5 作为止血制剂,氨甲环酸的常用的口服剂量是每天3g,而本组病例的治疗方法是每天0.5g,是常用剂量的1/6,所以剂量很低,安全性很高。我们对最初的100例患者进行了服药前后凝血功能的实验室检查,没有发现显著的异常。氨甲环酸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恶心和腹泻,禁忌症是有血栓形成史的病人[40]。在本组病例中,大约有4.3%(18/256)的患者出现轻度的胃肠道反应,部分患者改为餐后服用则症状得到减轻。另有3.6%(15/256)的患者出现可以察觉的月经量减少,处理方法是在经期停止服用,而对于原本就经量过多的患者,则可以不必停药,因为氨甲环酸是目前治疗月经过多最有效的一线药物[62]。在本组临床观察的病例中,即使是服用1年以上的患者,也没有发现有严重的不良反应,有报道使用此方法连续服用30个月也没有出现不良反应[1],还有使用更高剂量服用长达数年,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63]。除了口服疗法以外,使用氨甲环酸进行皮肤微量注射治疗黄褐斑,也可以取得良好疗效[64]。今后还可以在长期用药、局部用药和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更深入地探索。

篇二:黄褐斑

黄褐斑

黄褐斑也称为肝斑,是面部黑变病的一种,是发生在颜面的色素沉着斑。 目录

黄褐斑概述

治疗黄褐斑的介绍

黄褐斑症状

产后黄褐斑

去除产后黄褐斑

雀斑与黄褐斑的区别

雀斑的特点

雀斑色素分离法

黄褐斑的特点

病因

黄褐斑的形成

病理改变

黄褐斑的病因病机

彻底告别黄褐斑

中医治疗黄褐斑

局部用药治疗

食疗

针灸按摩治疗黄褐斑

耳穴刺血

耳穴压丸

按摩调理黄褐斑

黄褐斑的调理及修复

黄褐斑治疗注意事项

不能靠化妆品

多数患者伴有失眠

食物疗法

祛黄褐斑偏方仅供参考

祛黄褐斑的误区

预防

保健

流行的祛斑方法

黄褐斑除斑效果

中药祛除黄褐斑效果

激光祛除黄褐斑效果

彩光祛除黄褐斑效果

黄褐斑需要注意五大点

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黄褐斑概述

黄褐斑也称为肝斑和蝴蝶斑,是面部黑变病的一种症状,是发生在颜面的色素沉着斑。黄褐斑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因女性内分泌失调,精神压力大,各种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妇科病、糖尿病)等以及体内缺少维生素及外用化学药物刺激引起。

黄褐斑是世界疑难杂症,严重困扰亿万女性的面子问题。许多有过祛斑经历的女性往往花了很多冤枉钱,结果越治越严重,于是渐渐失去信心,认为黄褐斑无法治愈。 治疗黄褐斑的介绍

黄褐斑主要因女性内分泌失调,精神压力大,各种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妇科病、糖尿病)等以及体内缺少维生素及外用化学药物刺激引起。对于皮肤的黄褐斑,主要本着预防与治疗结合的方法。调理好女性内分泌环境,保持心情舒畅,积极预防妇科疾病等是预防与调节黄褐斑的有效手段。治疗黄褐斑,分为食调、药疗、物理治疗等方法,但最有效的方法是内调外治,标本兼治,彻底击退黄褐斑,防止黄褐斑复发。

同时,在生活中应注意不要长时间在阳光下暴晒,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保持精神愉快,多运动,积极治疗慢性肝肾疾病,纠正月经不调,调节内分泌功能障碍。而对黄褐斑的治疗,除了专门针对消除斑点的治疗以外,更多的还应注重内分泌的调节,既然黄褐斑与人体内分泌系统有直接的关系,那么,防治黄褐斑,就应该去斑与调节内分泌两手一起抓!

肝失条达,气机郁结,郁久化火,灼伤阴血,血行不畅,可导致颜面气血失和;脾气虚弱,运化失健,不能化生精微,则气血不能润泽于颜面;肾阳不足,肾精亏虚等病理变化均可导致颜面发生黄褐斑。

通俗地说,中医研究得出,反映在皮肤上的斑斑点点,都和脏腑有着必然的联系。五脏六腑之精气充盈,皮肤则细嫩光泽;五脏六腑之精气匮乏,皮肤则萎靡枯黄。“斑”实质上是五脏六腑功能紊乱,气血不和,肝郁气滞,气滞血瘀、气血津液流通不畅及内分泌失调在面部的反映。治斑应标本兼治,从五脏论治,通过调节气血津液以求平衡阴阳,达到祛斑养颜的目的,彻底阻止黄褐斑复发。

黄褐斑症状

皮损为淡褐色或黄褐色斑,边界较清,形状不规则,对称分布于眼眶附近、额部、眉弓、鼻部、两颊、唇及口周等处,无自觉症状及全身不适。

长了黄褐斑的面部不痛不痒,但并不代表它仅仅是皮肤黑色素沉着,它反应出身体内部的功能出现了问题,是内部疾病反射在面部的一种信息,因此,治疗黄褐斑需要外治内养,同步全面调理内分泌,纠正紊乱的内分泌功能,方能达到标本兼治,不复发的功效。 产后黄褐斑

黄褐斑,有部分人称“肝斑”,是发生于面部的常见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男女都会发生,但以女性患者居多。黄褐斑的成因比较复杂,既有生理反应引起的,也有非生理性原因产生的。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和妊娠妇女的黄褐斑均属生理反应性范畴。据日、美等科研人员研究发现,口服避孕药的妇女中大约有18%~20%的人脸上长有黄褐斑,而妊娠妇女则常于怀孕第2~5个月开始出现黄褐斑。这是因为服避孕药或妊娠后体内孕激素水平上升之缘故,因为雌激素刺激黑色素细胞分泌黑素体,而孕激素则促使了黑素体的转移和扩散。按照上述这一生理情况,一旦停服避孕药或分娩以后,体内雌激素与孕激素的含量会慢慢减少以至正常,黄褐斑就会逐渐减轻直至消失,故产妇不要因此而产生恐惧和慌张。至于非生理性黄褐斑常见于某些慢性疾病(如月经失调、痛经、子宫附件炎、不孕症。肝脏病、结核病、慢性酒精中毒、甲亢和内脏肿瘤等)的患者,这可能与卵巢、垂体、甲状腺等内分泌因素有关。长期服用一些药物如:冬眠灵、苯妥英钠等也可诱发黄褐斑的生成。

去除产后黄褐斑

脸上长斑,面色蜡黄,以及月经不调,都是气滞而导致,就是说人体某一部分或某一脏腑的经络,出现了的气机阻滞,运行不畅的情况。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如果出现了以胀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症状的时候,一般可判断为气滞。而血瘀,指的瘀血内阻,导致血行不畅,所以有很多月经不调的人,排出来的月经是黑色的,这种情况,多属于气滞血瘀型的月经不调,需要通过一些活血化瘀的办法来改变这种情况。

去除产后黄褐斑的最佳方法是外治内养,对于已经形成在面部的黄褐斑。同步进行中医草本内养祛斑调理,全面调节内分泌功能,阻止新生黑色素再次无序堆积,杜绝黄褐斑复发,达到彻底祛除黄褐斑的目的。

去除黄褐斑也可以通过电脉冲磁场的光磁效应与恒温热效应,从而改善卵巢、子宫及整个盆腔、阴道的血液、淋巴循环,增强网状内皮系统及白细胞的吞噬功能的,可以达到活血、化瘀、消炎、治病、改善性腺器官功能的目的,从而由内而外的淡化、去除黄褐斑。 雀斑与黄褐斑的区别

雀斑的特点

1、针尖至米粒大的褐色小斑点,因其形状、颜色如雀卵,故名雀斑。

2、雀斑好发于颜面,颈部、手臂等日晒部位,面部多散布在两颊及鼻梁。

3、雀斑数量多少不定,各个之间互不融合。

4、一般幼年时就有,女性多于男性,常伴有家族史,无其他症状。

雀斑是一种发生在面部的皮肤损害,呈斑点状,或芝麻状褐色或浅褐色的小斑点。最好发的部位是双颊部和鼻梁部,也可泛发至整个面部甚至颈部,是影响面部美观的最为常见的原因之一。大多数是后天发生的,也有部分患者是先天发生的。但是不论先天或后天,均与遗传因素有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患雀斑的患者具有一定的体质,具有这种体质的人在外界的一些因素的作用下(如日晒、皮肤干燥等),便会发生雀斑。

雀斑色素分离法

无论是显性的雀斑还是隐性雀斑,她们的根部都是含在表皮基底层。

黄褐斑的特点

1、发于面部的颧骨、额及口周围,多对称呈蝴蝶状,故又名“蝴蝶斑”。

2、初色如尘垢,日久加深,变为浅灰褐色或深褐色,枯暗不泽。

3、大小不定,斑点边缘清晰,表面光滑,无炎症反应,无痛痒。

4、经常使用口服避孕药及妊娠女性,面部会出现“妊娠斑”,也属于黄褐斑的一种。

5、女性有黄褐斑者多伴有月经紊乱、经前乳胀,或慢性病症。

6、男性黄褐斑患者多伴有阳痿、早泻、胃肠功能紊乱等。

7、 经常日晒形成的日晒斑也是黄褐斑的一种。

病因

黄褐斑的形成

是由于组织细胞间的微细循环受淤阻,细胞溶解死亡,黑色素增多形成色斑沉着所造成的,脸部的表皮层最薄,毛细血管最丰富,也最易形成色素沉着,色素沉着部位主要在表皮基底层,黑色素颗粒明显增多,较为严重者真皮层的噬黑素细胞内也有较多黑色素,与正常相比,色素细胞的数目,黑色素形成以及黑色素颗粒的活性都有不同的增长。

1 人体内阴阳失衡:一因肝气郁结,致使血瘀颜面;二因脾胃虚弱,气血不能润泽颜面,湿热上升至颜面形成斑点;三因肾阳不足,阳气弥散,血瘀颜面形成黄褐斑。

2 怀孕后胎盘分泌雄孕激素增多,所以孕期女性面颊部常见对称分布的黄褐斑,但生产后体内雄孕激素分泌恢复正常状态后,大部分人的斑会自然减轻或消失。

3 药物因素:长期口服避孕药的女性9%~20%易发黄褐斑,有人甚至在口服避孕药一个月后便出现面部斑点:此外服用高血压、糖尿病的药和多食感光性较强的食物,如芹菜、香

菜、胡萝卜等也容易引起黄褐斑。

4 其他因素: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肝炎、结核病等会导致酪氢酸酶活性增强,黑色素产生增加,而机体自身排除黑色素的能力却随之减弱,黑色素一旦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久而久之也会在面部产生黄褐斑;另外化妆品使用不当也会加重、加快黄褐斑的形成,诸多色斑成因。

病因不清,常认为与内分泌功能改变有关。见于妇女妊娠期或口服避孕药者及其他因素。妇女妊娠期的黄褐斑(chloasma gravidarum,妊娠性黄褐斑),开始于妊娠3~5个月,分娩以后色素斑渐渐消失。面部色素沉着可能是由于雌激素与黄体酮联合作用,刺激黑色素细胞,而孕激素促使黑素体的转运和扩散,增加了黑色素的生成促使色素沉着。

也见于慢性胃肠疾病、肝病、结核、癌瘤、恶性淋巴瘤和慢性酒精中毒等。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如苯妥英钠、冬眠灵、避孕药均可发生黄褐斑。此外,强烈的日晒、化妆品的应用也可诱发黄褐斑。黄褐斑也见于未婚、未孕的正常女性或男性,其原因不明。

病理改变

表皮中色素过度沉着,真皮中噬黑素细胞有较多的色素。真皮血管和毛囊周围有少许淋巴细胞浸润。

黄褐斑的病因病机

中医将黄褐斑的病因病机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精血不足,不能上荣于面;或气血痰瘀积滞皮下,色素沉着而致;或肝郁气滞,郁久化热,灼伤阴血,致使颜面气血失和而发病;或脾虚生湿,湿热蕴结,上蒸于面所致;也有人认为与冲任有关,冲任起胞宫,最终上行至面部,肝郁血滞伤冲任,气血不能上荣于面,故致本病。

不论为何种情况,不外乎虚、瘀、湿、热所致。

此外,一些慢性疾病、精神刺激、紫外线照射、不良化妆品的使用等都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彻底告别黄褐斑

第一步:抑斑。

第二步:除斑。

第三步:防斑。

第四步:护理。

中医治疗黄褐斑

中医学认为,肝藏血,喜条达而恶抑郁,若情志不遂,肝失条达,或阴血暗耗,或生化之源不足,均可导致肝气郁结不舒。郁久化热,灼伤阴血,致使颜面气血失和而发病。 肾藏精、为水,水亏则火旺,津血暗耗,不能濡润于颜面,而枯萎发斑,脾虚不能健运,气虚生化乏源,以致气血不足,不能上荣于面,发生黄褐斑。

黄褐斑患者常伴有急躁易怒,胸胁胀痛,痛经或经期延后,经血紫暗有块,舌有紫斑,脉弦涩 (面斑呈青褐色),临床常见眩晕、耳鸣、健忘、失眠、咽干口燥、五心烦热,有的颧红盗汗,女子经少,男子遗精等肝肾阴虚的症状。

具有内调作用的代表中药有:藏红花、赤芍、血竭、丹皮 、熟地、 白芍、香附、郁金 、旱莲草等

肝郁血瘀黄褐斑的治法:疏肝活血,方药:逍遥散加减。柴胡、当归、赤芍、白术、茯苓、青皮、陈皮、丹参、红花、香附、生地黄、栀子、甘草。加减:胁肋胀痛,胸痞,烦躁加枳壳、郁金;月经不调加益母草;乳房胀痛加郁金,元胡索,川楝子。中成药:逍遥丸 脾虚湿蕴黄褐斑的治法:治法:健脾化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党参、白术、茯苓、淮山、薏米仁、扁豆、砂仁、生地黄、红花、甘草。腹胀满加苍术,厚朴;月经不调加当归,益母草;斑色深褐加莪术、凌霄花。

局部用药治疗

黄褐斑是常见发生于面部的一种难治性色素沉淀和增加性皮肤病。与遗传、内分泌、妊娠、日光等有关,近来发现本病发生与微生态平衡、代谢异常及劣质化妆品有关。目前无特殊治疗方法,外用去色素或脱色素制剂是治疗表皮中黑色素增加最有效的方法。但只能控制,不能对黄褐斑进行根除。常用的局部外用药列举以下几种。

1、氢醌

与酪氨酸酶的底物酪氨酸结构相似,可以竞争性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影响黑素的形成。氢醌的作用机制还包括抑制DNA和RNA复合体,剥蚀黑素小体和破坏黑素细胞,从而促进黑素小体的分解。氢醌的疗效与它的浓度、基质和产品的化学稳定性有关,浓度越高,治疗效果越好,刺激性也越大,常用的浓度是2%~5%。氢醌常用方法是2次/d外用,一般用药4周可见皮肤颜色变浅,6周~10周取得最佳疗效。如果日间联合应用广谱防晒霜可以提高氢醌的疗效。然而长期使用浓度为4%~5%的氢醌可引起原发刺激反应、接触性皮炎和炎症后色素沉着,另外还有引起外源性褐黄病和肤色变深的可能。2%氢醌配伍0.05%或0.1%维A酸或羟基乙酸治疗有满意疗效,后者可抑制氢醌氧化,从而提高其表皮穿透作用,促进色素排除,并使角质细胞增生。真皮黄褐斑用氢醌治疗疗效不佳。短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可以减少氢醌的刺激作用、降低细胞的新陈代谢抑制黑素复合体。

2、壬二酸

壬二酸又名杜鹃花酸。是从卵圆形糠秕孢子菌培养液中分离出的天然直链饱和二羟基酸。壬二酸竞争性抑制酪氨酸酶,直接干扰黑素生物合成,并对黑素细胞的超微结构有损伤,因此能成功地治疗黄褐斑。其对黄褐斑治疗效果优于氢醌霜。壬二酸对表皮型和混合型黄褐斑(表皮和真皮同时受累)都有效,常用20%壬二酸霜局部外擦。壬二酸副作用小,浓度在15%~20%时是人们可以耐受的,过敏反应和光毒反应很少发生,不良反应包括瘙痒、轻度的暂时性红斑、鳞屑和灼热感,这些不良反应症状通常2周~4周可以消退且没有系统损害。有人反映使用杜鹃花酸(壬二酸)原液有上述不适症状,建议用陈年艾叶煮水搽洗不适部位或者现成的艾叶纯露喷涂均能有效减轻上述不适,一般三到四次即可解决不适再次发生,同时建议皮肤易过敏的人群在使用前一定要咨询专业的医生

3、维A酸

维A酸可以减轻光老化引起的色素沉着斑,并可以抑制酪氨酸的合成,从而抑制黑素的生成。临床多用0.1%维甲酸霜外用,每日2次,起效时间约为24周,副作用表现红斑脱屑,部分发生接触性皮炎,但这种不良反应不影响治疗效果,且在继续治疗的过程中逐渐消失。

4、曲酸(5羟基2羟甲基吡喃酮)

曲酸是酪氨酸酶活性抑制剂,抑制培养色素细胞生成黑素。但是,曲酸有显著的潜在致敏性,已发现使用含曲酸制剂的患者发生接触性皮炎的比例很高。

5、酚硫醚

如4S半胱胺酚代表了一类新的与酚有关的脱色素化合物,这些黑素细胞毒性制剂是源于硫磺类似酚的化合物,产物有半胱胺酰酚和半胱胺酚。N乙酰4S半胱胺酸酚对黄褐斑有较好的疗效,且比氢醌刺激性小,性质稳定。它是酪氨酸酶的底物,随着酪氨酸酶的活化,它形成一个黑色素的类似物,主要能有效抑制黑素细胞合成黑色素。用4%的N乙酰基4S半胱胺酚治疗黄褐斑,经过2周~4周的局部治疗可取得显著效果。N丙酰4S半胱胺酚是N丙酰的一个新的衍生物,这种化合物也是酪氨酸酶的底物,与N乙酰基相比,是一种效能更高的黑素细胞中毒剂。酚硫醚同时具有抑制黑素细胞生长繁殖和杀伤黑素细胞的作用。

6、祛斑素

是中药山茱萸的主要成分,祛斑素对酪氨酸酶及黑素的产生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程度与

篇三:黄褐斑的食疗方法

黄褐斑治疗期间应该避免的误区?很多患者在陷入治疗误区都不知道,很多患者在患上黄褐斑一直都没有治好就认为黄褐斑是不治的,这是错误的想法,在这里就由专家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治疗黄褐斑有哪些误区:

黄褐斑治疗期间应该避免的误区有哪些?

误区1:分斑不分治,是黄褐斑的治疗误区之一。皮肤一般分为敏感性肌肤、干性肌肤、油性肌肤、中性肌肤等,每种类型的肌肤都可能出现长斑的现象,也就是说每种肌肤产生斑的原因可治疗都是不同的。

误区2:色斑不可治。这个黄褐斑的治疗误区是我们常见的。其实,色斑当然是可以治愈的,只有针对不同肤质,根据斑产生的不同原因,提出针对性的祛斑方案,才能达到美白最大化。

误区3:盲目祛斑,也是女性常犯的黄褐斑的治疗误区。很多女性在面部刚刚出现色斑,还不是很严重的时候,很随意地自行祛斑,结果斑越来越严重,治疗难度越来越大,耽误了祛斑的最好时机。

误区4:只顾效果,不顾后果。急功近利的祛斑使得皮肤表层正遭到严重损害,自身免疫力大大减弱,经太阳一晒,很容易转化为晒斑、真皮斑等更顽固的色斑。更为后期治疗增添难度。

脸上为什么会长黄褐斑? 我今天三十四岁,从结婚开始就辞职做了全职太太,每天在家做些家务,给老公洗衣做饭。慢慢的感到这样的生活实在无聊,每天心里都十分烦躁,人也变得十分啰嗦,慢慢的脸上也开始长了大片的黄褐斑,脾气也越来越暴躁,不断和老公生气,让老公对家里越来越厌烦,也开始经常不回家。后来听说老公在外面找了别的女人,我开始急了。开始打扮自己,可是对脸上的黄褐斑却一点办法也没有,用了很多化妆品就是不管用。

脸上为什么会长黄褐斑?记得有一次是一个亲戚给我介绍的芙莱颜祛斑产品,说芙莱颜祛斑产品,内调外养,是在中医治疗色斑的基础上,通过色素专家多年的中医祛斑临床经验,总结的一套全效的独家中医祛斑方法,它采用独特的三通化瘀祛斑中药,运用内调外养的中医祛斑调养方法,从根源上解决色斑问题,在祛斑实践中证明,其用药精确独到,内调外养,效果更全面,祛斑更显著,能够彻底去除黄褐斑、色斑等素色沉着,于是我就去官网订购了2个疗程的芙莱颜祛斑产品。

没想到使用了一周色斑颜色就明显变浅了,肌肤润泽有弹性,感觉起色也好多了。现在脸上的斑点基本上看不出来了,不过我还打算再买一个疗程,让斑点彻底消失……感谢芙莱颜祛斑产品,是你又给我带来了春天让我重新焕发生机!


黄褐斑治疗》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4084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