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曲剧团

曲剧团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5-17 07:41 | 移动端:曲剧团

篇一:演出观后感

观北京市曲剧团演出有感

平谷三小六(2) 王乐瑶 这周一的下午,学校组织我们观看了一场由北京市曲剧团表演的演出。演出的节目很精彩,有:唱歌,相声,小丑表演,杂技等等。我最喜欢的是杂技,节目一开始,一位大哥哥就先给我们表演了一个空手翻,那个动作既标准,又利索,就像一阵风似的,嗖的一下就“飞”了过去,可真令人钦羡。接着他又做了几个动作:侧手翻大缸,头顶重物,甚至还有许多我们都叫不上来的高难度动作。我也看到了他头顶上那晶莹的汗珠,心里想:他们能给我们带来如此精彩的节目,台下一定付出了自己不少的心血与汗水,可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同时,我们也要向他们学习,为了自己的目标,坚持做到最好!

篇二:河南闪亮民营剧团风采

河南闪亮民营剧团风采

作者:宋威镇 山东理工大学 摘要:央视一鸣惊人栏目第一季关注河南省众多民营剧团,共有10地市10个豫剧团、4个曲剧团、1个越调剧团、1个二夹弦剧团登上央视荧屏,分别是郑州市(3个):河南省素雅青年豫剧团、河南省小马骐曲剧团、河南省豫西调豫剧院,漯河市(3个):漯河市沙河曲剧团、漯河市沙河调豫剧院、漯河闫三毛豫剧团,平顶山市(2个):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豫剧团、平顶山市越调剧团,商丘市(2个):虞城县木兰豫剧团、河南省陈美玲豫剧团,洛阳市(1个):洛阳市马骐曲剧团,许昌市(1个):河南省海连池曲剧团,周口市(1个):周口市小清芬豫剧团,鹤壁市(1个):鹤壁市淇河豫剧团,驻马店(1个)市:河南省瑞康盛豫剧团,开封市(1个):开封市二夹弦剧团。

关键词:河南戏曲,民营剧团,一鸣惊人,央视

经过挑选最终共有5个地市6个豫剧团、1个曲剧团参与决赛角逐,分别是郑州市(2个):河南省素雅青年豫剧团、河南省豫西调豫剧院,漯河市(2个):漯河市沙河曲剧团、漯河市沙河调豫剧院,平顶山市(1个):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豫剧团,周口市(1个):周口市小清芬豫剧团,鹤壁市(1个):鹤壁市淇河豫剧团,经过激烈比拼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豫剧团获得金奖,周口市小清芬豫剧团获得银奖,河南省素雅青年豫剧团获得铜奖。

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豫剧团获得金奖是众望所归,由于该团有剧目30多部都被黄河音像出版社录制成光碟畅销全国各地,拥有众多知名演员如索文化、段红玉、李纯正、韩晓伟、杜建水等,索文化的《刘庸下南京》、《铡西宫》,段红玉的《穆桂英挂帅》、《五世请缨》,李纯正的《青天颂》,韩晓伟的《黄鹤楼》都颇具实力,从演员到乐队浑然一体,都体现了剧团强大的综合实力。杨淑霞的《虢都遗恨》唱腔偏向戏歌,扮相偏离传统路线,这也是该团最近发展需要注意的问题,要有自己的艺术坚持,不应随着异化的豫剧形式起舞。该团在决赛阶段准备非常充分,有一股强大的气场,每场都是团队合作,演员也非常投入,虽然不是一帆风顺,但终归笑傲群雄。

周口市小清芬豫剧团主要演员是雷爱环,从该团的名称可以看出剧团的看家戏是主打王清芬的《抬花轿》,雷爱环的表演深得老师精髓,也许是长期在基层演出唱腔略显有点疲惫,演花旦正如评委所说需要保持身材,总的来看还是不错。李海超的《西湖公主》表现的小生形象也还不错;宋阿明《风雨故园》表演感情都很投入,就是唱腔有点偏向戏歌。该团在豫东一带属于佼佼者,但与高水平剧团相比还有差距,能够获得银奖不免有些运气的成分。

河南省素雅青年豫剧团是由王素君先生一手创建,各个流派汇聚于此,真正的百花齐放,比河南豫剧院在传承流派方面做的还要好,看到素雅青年豫剧团真的是看到豫剧的未来。刘帅毅的《对绣鞋》、《抬花轿》表现也很抢眼,花旦的巧、脆、灵把握的很不错,是一位难得好演员。常瑶瑶的《程咬金照镜子》、《西厢记》、《五世请缨》表现了该团强大的阵容和俊美的扮相,颜值爆棚。张磊磊的《秦香莲》扮相唱腔也是蛮好的,人物刻画还需加强。邢梦兰、赵龙、张磊磊合作的《包青天》再次体现了素雅青年团演员个个实力都很强,李斌的《风雨情缘》扮相规范,唱腔也是可圈可点。该团是决赛阶段唯一从开始坚持到结束,无有弱点足以说明强大的综合素质,具有冲击金奖的实力,但却只获铜奖不免稍显委屈。

漯河市沙河曲剧团是唯一进入决赛阶段的曲剧团,足以说明了该团的实力。孙素霞的《风雪配》做鞋纳底子,生活化的表演为该团加分不少,也得到评委的高度评价,唱腔也是可圈可点,表现不错;赵民甫的《妯娌情》也是非常的接地气,这出戏是赵民甫自导自演的剧目,似说似唱,唱词朗朗上口、方言运用恰到好处,生活气息氛围浓厚,寓教于乐,还能逗乐观众,不失为一出经典剧目,是曲剧现代戏中一道绚丽的彩虹。

河南省豫西调豫剧院是几经易名的剧团,名字是一次比一次大气,范军的《程婴救孤》、《清风亭》是其老师的代表作,唱功是有的,表演就有点过于煽情了。孙红雁的《风雨情缘》、《铡包勉》唱腔还是很不错的,但其掺杂京剧反串的表演就有点不伦不类了,徐红开的《虢都遗恨》也是平平淡淡。孙红雁如果是该团的演员自然无话可说,如果不是,为了取得好成绩,外请来比赛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该团貌似对评委很不服气,中途退赛也算是聪明的决定吧。

鹤壁市淇河豫剧团胡恩峰的《桃花庵》、《寻儿记》、《五世请缨》、《大宋巾帼》唱腔是相当棒的,该团阵容齐整,演出效果不错,郝红军的《大明惊雷》、《青天颂》唱腔扮相都挺不错,就是有点求胜心态急切。该团属于无有明显弱点,也无有明显亮点,中规中矩,演出水平还是稍高的,坚持下去,打造名演员和好剧目,未来还是一片光明的。

漯河市沙河调豫剧院演出张三旺的《雷音寺》、《三娘教子》,唱腔是正宗的沙河调,圆润细腻,清脆激扬,但却率先出局不免有点遗憾。荻雪鹏、王金安合作的《黄鹤楼》唱腔还是相当的不错,但是王金安的刘备穿戴黄色蟒袍还是不够严谨,与平煤豫剧团演出的相比还有精细打磨的空间。决赛阶段如果选用《黄鹤楼》也许就不会率先出局了。

河南省海连池曲剧团也是民营剧团的佼佼者,特别是周少军、薛爱红、孙克强等较为有名,周少军的《四郎探母》曾在郑州公开演出,获得良好的演出效果,使该团名气大增。该团不但传承出色,而且在新剧目创作方面也是典范,准确把握了创新与传承的结合点,比如新作《赵氏孤儿》就没有像豫剧那样服装异化,坚守传统服饰和唱腔是其能够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该团无论处于庙堂演出、还是处于江湖演出都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这是所有剧团都应该学习的精神。从演出的《四郎探母》、《赵氏孤儿》效果都很不错,但却没有进入决赛阶段,是一大遗憾。

河南省小马骐曲剧团是一个颇具实力的曲剧团,王志愿的《赵氏孤儿》、《九龄救主》还是让我眼前一亮,与周少军的《赵氏孤儿》相比别有一番风味。《九龄救主》也体现了该团强大的演出阵容,王志愿的嗓子真的非常棒,掌握了马琪先生的精髓,吐字清晰,唱腔圆润;黄二霞的《风雪配》表现中规中矩,但是嗓子不够脆亮;总体来看该团演出细节把握到位,演员也非常投入,这种一丝不苟的精神值得发扬,这么好的剧团没有进入决赛有点意外。

平顶山市越调剧团是孙珍演出的《收姜维》,总体表现中规中矩,感情方面还需投入,该团有20多人,是有5个家庭组成,演出旺季时穿梭于大小乡村演出,演出淡季的时候,化整为零回家务农,演出艰苦,笑对生活,这也是很多民营剧团的真实写照。

开封市二夹弦剧团是有田爱云创建,为了传承二夹弦才以团带校,为保持剧种的传承性、多样性付出很多,这种精神令人感动。演出的田爱云《恩仇记》、范俊霞《收陈义》,从演出的效果来看还是不错的。由于都是个人演出,也无法看出该团的演出阵容如何,想必不会很乐观,也许我的要求高了,这样的小剧种

能够演出就是对戏曲的贡献,祝愿这个小剧种在梨园百花能够一直绽放。

洛阳市马骐曲剧团拥有曲剧名丑李天方,李天方演出的《李豁子请客》诙谐幽默,接地气的扮相和唱腔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加分不少。毕双平的《风雪配》、史东辉、乃平仙合作的《寇准背靴》唱腔表演都挺不错,不过该团出演的演员整体年龄偏大,颜值失分,想要更进一步需要补充新鲜血液。

河南省陈美玲豫剧团是一个演员流动性很大的剧团,从舞台和班孝臣演出的《包青天》来看,舞台简陋,演出水平不高,没有最起码的演员阵容,不过班孝臣唱的还不错。造成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戏价太低,五天十场戏只有一万两千元,跟平煤豫剧团演出一场差不多的价钱,自然是无法相比,客观难度确实存在,但是自身的要求低也是制约该团的主观因素,既然从事豫剧艺术还是希望能从基础做起,基础牢固、态度端正才能够具有竞争力、不断发展壮大,戏价自然会水涨船高。

漯河闫三毛豫剧团是有骨科医生闫三毛创建,刘秋芬的《三更生死缘》感情非常投入,唱腔也不错,但是扮相有待商榷。尚云香的《杨家将》唱的铿将有力,唱功不错,但是没有看懂其搭配阵容穿戴。总体来看该团舞台大气,有一定的实力,还有很大进步空间。

河南省瑞康盛豫剧团演出的马红岩《清风亭》能够迅速进入剧情,唱功不错,表演也比较到位,也没有刻意去卖弄哭腔,表现可属上乘。柯全兴、潘文强合作的《包青天》,柯全兴的唱功也不错,就是嗓子感觉有点疲惫,虎音没有穿透力;潘文强的陈驸马唱腔、表演还算到位,但眼睛无神,还需进一步学习阮静老师的人物及心理活动的刻画,这出戏本是该团阵容的一次展示机会,但却没有表现出来,该团在细节处还需加强,总体来看一个县级市民营剧团能有如此表现还是不错的。

虞城县木兰豫剧团是有宋莉莉演出的《花木兰新传》扮相相当靓丽漂亮,唱腔清脆悦耳,也许是常香玉先生的《花木兰》太好了,影响深刻,就感觉《花木兰新传》个别腔调听着有点别扭。杨先争的《刘墉下南京》也是似说似唱,唱功还是不错的,但是刘墉一身红袍扮相穿戴有待商榷,也未见张成、刘安等,可见演出不够严禁。总体来说在当地还是有一定的实力,但是与高水平剧团相比还需要大幅提高。

这次央视的一鸣惊人栏目给了河南众多民营剧团的展示机会,虽然在比赛过程中有些杂音,也不可能完全客观体现剧团的水平,但总体来看基本反应了剧团的综合实力。通过16个剧团的综合实力体现,可以看出郑州、漯河一带戏曲演出水平要比河南其他地方高。这也符合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郑州、漯河一带的社会经济水平比其他地方要高,戏曲艺术属于精神文明范畴,精神文明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高戏价成就高水平的演出,高水平的演出反过来促进戏价的提高,只有演员的收入水平提高了,才能激发戏曲演员的热情,这是一种良性循环。民营剧团水平的大幅提高,加剧戏曲行业的竞争,让很多专业剧团有危机感这是好事,在竞争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最终比拼的是剧团的演出水平,而不是以专业非专业剧团来论高低,打破固有的身份论,才能够激发广大戏曲演员的热情。有幸看到中国平煤神马集团豫剧团、河南省海连池曲剧团等已成为戏曲剧团的佼佼者,胜过很多所谓的专业院团。我坚信随着河南各地市的经济水平持续提升,戏曲艺术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篇三:琴音悠悠 情绵绵1

琴音悠悠 情绵绵

王向阁

1939年5月25日,我生于歪子镇岗头街,民间老艺人王应祥是我的爷爷。 岗头街是新野城北有名的大调曲子窝,当时能弹会唱的有十来个人,包括我大伯王有庆、近门二伯王荣廉、父亲王荣保,他们隔天不隔月的在我家门口或小院里唱。还有外乡的曲友也常到岗头街来交流,大家相聚在一起,用乡韵曲音洗刷着农耕的汗水,荡涤着贫寒的忧愁,陶冶着沧桑的心灵,并探讨着曲艺的境界。爷爷琴艺精湛,还是多面手,能弹三弦、抓古筝、打扬琴、拉坠胡,还能唱五十几出几大调曲。如功夫曲儿中的《粉红女》、《翻塔》、《踢踺子》、《狗咬狗》等;十三孝中的《安安送米》、《鞭打芦花》、《伍员哭坟》等;生活曲儿中的《赶舟》、《祭塔》、《母女俩》、《母女顶嘴》、《王婆说媒》、《小姑贤》。他唱什么都有味儿,能唱?雅?也能唱?俗?,方圆有很多戏迷喜欢他,还给分起了个绰号叫“四娃儿妈”。他唱《俞伯牙焚琴》最拿手,还把该段子分为上下阕:上阕是俞伯牙遇见了知音钟子期,热烈的弹奏,诉说古琴的由来变化与发展,名曰《讲琴》下阕是俞伯牙回访知音钟子期,得知其人已离开了人世,俞伯牙万分悲痛,携琴到钟子期的墓前,追忆知音,悲切悲切感人,名曰《焚琴》。可惜爷爷很宝贵的东西,我年幼没有传承下来。

我母亲生下我后,长期有病奶水少。因为经常饥饿,我成为好哭的小孩儿,是村里有名的“苦娃儿”。我爷爷为了治我哭,在岗头甲门都贴上了“天黄黄地黄黄,我家有个夜哭郎……”,知易行难也治不住我的哭。后来我再哭的时候,爷爷就抱着我拉弦子。一来二去,我只要听到弦子响,马上就不哭了。可以说,我是在琴声中长大的,也是琴音滋润了我生命。

渐渐地,我耳闻目睹着家里来来往往的曲友,听着悦耳动听的琴声,还有那悲叹民间疾苦鞭笞邪恶的曲子,我也在一天一天的长大。

因环境的感染和熏陶,我自小就喜欢上了大调曲,四岁时就学会了打板儿。叔老儿们在唱大调时,把我抱在怀里让打板儿,他们唱快我打快,他们唱慢我打慢,他们认为我有很强的心板儿。爷爷看我接受能力强,慢慢的教会了我唱大调、打扬琴、拉坠胡,后来跟着王有庆大伯随腔包大调儿,琴艺很快就娴熟了。我10岁时学会了《鼓子套曲》、《小二姐算命》、《李凤姐卖酒》、《鞭打芦花》、《翻塔》、《踢毽子》、《狗咬狗》、《垛子套曲》、《活捉张文远》、《阳调套曲》、《偷诗》等,还经常跟着三弦唱。

记得我八岁时,爷爷有病在床,我就坐在他床头上流泪。我爷爷说:“要想把我肚子里的东西都学完,我得再活二十年。”他越说,我越流泪。正好爱听戏的董太亮医生来家,给爷爷把脉扎了针,开了个单方,爷爷的病很快就好了。从此,我就跟爷爷睡在一块,夜里他就都我大调曲子的曲牌,还有昆曲的曲调儿“倒推船”、“玉娥郎”、“石榴花”、“上小楼”、《赶舟》的“蛮莲花”、“七腔马大垛子”等。我在学拉坠胡时,爷爷说,“教者领进门,成者在个人,琴艺无止境,全任自己练。一处投师,百处学艺。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岗头街每年二月二都“起会”县曲剧团都要来唱戏。场场戏我都要去看,主要是去扣弦子、学弦子。经过一段时间的刻苦磨练,我的大弦(曲胡)在岗头街有点名气了。

我天生有个好奇心,家里不管有啥乐器我都摸。12岁时学弹三弦,弦子高,我胳膊短,按不着音。后来我就坐在桌子上,拉开门闩当底架,把三弦鼓很是

往右放,左手才能按着弦。

1952年,二月二岗头街“起会”,县曲剧团又来了。那天晚上,我被戏院对门的茶馆老板请去唱大调儿,我边打扬琴边唱曲儿,惊动了曲剧团的演员们也到茶馆来听戏,第二天,剧团的田保祥、闫永安等人来到了我家里,要听我当场唱一段。接着又做爷爷的工作,要我去县里文化馆。爷爷说我太小,书还没念成,等高中小毕业再说吧。他们几个人才罢休。

(二)初涉琴坛的少年

1955年,我念完了高小。不久,县曲剧团的马保俭专程到我家,通知我到县剧团参加工作。

当时新进来的学员们,每天除了早上练功外,要轮流值日,提茶倒水,服务演出。我一门心思在拉琴上,把自己份内的工作做完后,便主动下乐池看拉琴的技巧,并听琴音认真记,用心学,得空儿就练。一个月的时间,我就学会了拉低胡,有时候还弹三弦,练二胡,学板胡。剧团下乡演出时,我就跟着武场打闹台学锣鼓点,乐队里哪儿缺我往哪补。有时候在乐池里,看到哪个弦乐老师离开时,我就拿起他的乐器跟着伴奏一阵子。后来,团里也想重点培养我,就让我去郑州买了把新二胡。从此,我就有参加乐队伴奏,圆了自己想拉琴的梦。

为了掌握乐理知识,我多次请教鲍天申、简先令、陈沧海老师,他们给了我有关乐理的书籍。我把书随身携带,刻苦钻研,不断地掌握乐理方面的知识,学会了识谱和唱谱,还学会了谱曲等常识。

1956年剧团派我到南阳地区曲剧团学习。后来,团领导又让我参加艺委会,重点是负责音乐唱腔的设计。当时乐队的工作不好干,大部分是文盲和乐盲,但他们的演奏技艺各有所长。聂立庆老师的大弦善拉哭戏,揉弦有味儿;聂立才老师善拉暴戏,音韵刚劲又响亮;温来富老师善拉慢唱,韵味儿缠绵而悠长;刘天才老师善拉布衫闹吵戏,韵调清脆。他们的琴艺特点都是我学习和继承的典范。随着乐队人员的不断变化,我由兼弹三弦,改为专弹小鼓三弦,带上指弹拨钢弦,音质清脆,合乐铮鸣。

1957年下半年,剧团又去南阳参加汇演,我拉二胡又三弦,得到了兄弟剧团乐队的赏识。镇平曲剧团请我去帮助他们乐队搞伴奏,南召、淅川曲剧团乐队的同志找我交流三弦、二胡的技法。我们相互取人所长,补己之短,都得到了很大启发和长进。汇演期间,中央首长李先念到南阳来视察,地区领导选了传统曲剧《闫家滩》,作为晚会上的节目。我和赵文斌、钟汉榜被选去参加伴奏,当时感到非常光荣和骄傲。

后来,我就以拉大弦(曲胡)为主了,并吸收多家的技法,在提高技艺的同时,也逐步的突出自己的特点,争取更上一层楼。同时跟鼓师密切的配合,使琴、鼓结合有一起。

早年间,有些演员,习惯活词,害怕定腔定调儿按音符演唱,不想让音乐设计打破常规。根据这种情况,我在保持原有曲调儿的基础上,采取新旧结合的办法,并揉进了大调儿的精华,重点谱写了合唱、独唱、伴唱的音乐,并让能接受新事物的演员先试唱,然后交给大家来讨论,结果大家都说好。通过这些努力,冲击了老艺我们的旧观念,达到了新曲儿新调儿悦耳动听的共识,也促进了演员在唱腔上的改革,创作了一大批委婉动听的曲剧音乐,大大丰富了唱腔艺术的表现形式,收到了良好的舞台艺术效果,也使自己的曲剧音乐设计水平不断地提高和进步。

(三)琴音悠扬的生命

1959年,剧团的聂立才老师调往省歌舞团工作后,团里正式宣布我拉主弦,我梦寐以求的愿望,终于实现了。为了使伴奏与演员们心灵相通,唱、奏结合的天衣无缝,我经常跟演员们靠弦子,研究唱腔和曲调儿,还同乐队的赵文斌鼓师研究文场、武场、演员三结合的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并经过长期的实践,摸索出了回龙加诗片儿,诗片儿腔变加铜器的合奏法。使腔变通顺,气势雄壮,更能衬托出舞台人物的个性。后来,这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成为我们新野县曲剧团独创的成果,地区曲剧团的鼓师多次与我们交流和学习,被兄弟剧团借鉴和采用。

1974年开放古装戏,常中廉团长带领导演郑荣振和我到安阳去看豫剧《红楼梦》,想取得经验后回来排此剧。郑荣振是位很有经验的导演,看罢演出后对我说,“戏好排,但这个戏排练的好坏,唱出来好听不好听,全凭你的音乐唱腔设计了。”

有挑战才能有成功。世上无难事,全在有恒心我。 我凭着对戏曲的热爱,有条件要写这个戏,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写好这个大戏。于是便读原著,钻剧本,认人物,拟思路,首先把轮廓确定后,就着手策划具体的细节。写了25天,终于把初稿完成了。

因为我在设计《红》剧唱腔时,继承了许多传统调门儿的精华,创造性地利用变调儿的艺术技巧,把大量的大调儿韵味儿按剧情揉进了人物唱腔里,来丰富人物感情爆发的需要。当时我的想法是,尽快把音乐唱腔设计出来,促使领导们早日下定排练《红》剧的决心,把剧团的演出水平推上新的高度,同时展示自己的实力,体现自己的价值。

《红楼梦》在新野上演后,受到了观众热烈的好评,不少戏迷说,“唱腔设计为《红楼梦》的成功立了大功,是对曲剧的突破。”《红楼梦》在本县演出七场后就停演了。

接着到南阳的南关剧院演出一举,轰动了南阳市。戏园子经理高兴地说,“我这个戏园子幸运的很,你们这个戏,唱四个多钟头,一个观众都没离场!我这园子开张以来,从没有过这样的事。”每天晚上演出时,舞台前放满了观众带的录音机。南阳、新野住在郑州的采购员,还到后台找团里领导,建议到郑州去演出。他们说:“省曲剧团上演的《红楼梦》,虽然服装、布景比你们好,但你们比他们的陈容好,唱腔好,大胆地去,一打就响。”

后来到文化宫露天演出,每天晚上都有上千观众来看戏,还惊动了南阳市附近农村的观众,带干粮来看《红楼梦》。地区曲剧团的著名艺人三保险(艺名)、浪艺(艺名)等看了该剧后,发自内心的夸奖说,“唱腔很有味儿,陈容好,我们团里演不了。”每场戏演出结束后,我就到观众群里听反映,大家的评价都很高。他们说,“淅川的《王宝钏》把南阳的钱挣走了。南召的《狸猫换太子》也把南阳的钱挣走了。新野的《红楼梦》比他们还要火,看看多少人呐!”还有个内行人士说,“最后一段戏不该唱那么高,林黛玉已经是快死的人,应当按将死的人的情感觉唱。除了这段戏,其他地方都很完美,唱腔设计是成功的。”我听后受了很大的启发,马上修改了这段戏。

《红楼梦》在文化宫演出四十多场,既不拉票,也不组织包场,场场满园,这是县曲剧团空前出现的奇迹。因当时两位主要演员临近产期,剧团才决定回县。

我这辈子喜爱的是音乐,从事的是音乐,就是想把生命的价值,融进自己

设计的音乐中,把动听悦耳的乐声,奉献给观众和听众,给大家的生活带来欢乐。在我写音乐唱腔的时候,不管是哪个演员饰演什么样的角色,我都会认真的去创作,并广泛的听取来自各方面的意见。特别是节目上演后,还要到台下听观众发表的意见,听大家对曲子的评论。这是我最大的享受和乐趣。

(四)古城琴声的余韵

岁月如歌,时光如俊。老骥伏枥,壮心不已。

我虽然已经退休了,不在专业从事自己所喜爱的曲剧音乐设计了,但是,我会的乐器不能丢,每天都坚持练操琴,还经常在公共场合给喜爱曲剧的听众们演奏,使琴音余韵扬古城。香港回归时,我止不住爱国的激情,挥笔写了一首民乐合奏曲《百年积雪化春水》。我拉坠胡,大女儿王晓红弹古筝,二女儿王晓丽弹电子琴,外孙女王筝吹鸟叫,二女婿在旁边敲木鱼,老伴儿为我们当后勤,全家人欢天喜地迎回归,成为音乐人的佳话。还受到县电视台采访和录制,在新野、南阳电视台专题重播了,在河南省电视台“好节目”评奖中评为二等奖。澳门回归时,我又写了一曲儿《回归乐》,由我大女儿和外孙女儿王筝弹古筝,我拉坠胡,张勤保打鼓乐,热情奔放的曲剧旋律和韵味儿,把澳门回归后人民群众的喜悦心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县电视台专题录制,多次播放。

随着年龄的增长,为了把自己几代相传的优秀民乐艺术继承下来,我把余生的精力和希望,倾洒和寄托在后代的身上。大女儿艺校毕业后,古筝弹响“三国城”。外孙女儿王筝2000年在南阳组织的“白河怀”(童年组)选拔赛中,演奏的《打虎上山》一曲儿,荣获选拔赛一等奖。2002年南阳“卧龙豪杯”电视大赛中,由于她出色的表演,被电视台聘为特邀演员,荣获“超级宝贝”的称号。2003年参加云南省组织的首届全国艺术新星交流大赛总决赛,荣获少年器乐古筝组一等奖,现已学到九级的乐曲。我在1995年至2002年,对社会开办了古筝学习班,如今大部分学生已经成才。有的考上了西安音乐学院,有的参加了文工团。学生们不忘师恩,经常给我来信问短。

岁月不留人,五十多年的曲剧艺术生涯,如诗如歌般过去了,我由昔日朝气蓬勃的音乐人,变成了年过七旬的耄耋老人。虽然手不离琴,琴声不断,追求曲剧艺术的雄心不减,但随着夕阳西下,已经没有多少精力和时日了。但愿生活在新野这块土地上喜爱曲剧的后来人,能够把曲剧艺术继承下来,发扬广大。


曲剧团》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4047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