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探索反思超越

探索反思超越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5-16 07:52 | 移动端:探索反思超越

篇一: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贡献及反思

论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贡献及反思

摘要: 毛泽东的一生,是探索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及建设道路的一生,他在中国

革命道路的探索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却经历了

长期的曲折反复的历程。但是,毛泽东作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拓者的

伟大功绩,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所作出的理论上的巨大贡献是不可磨灭

的。

关键字: 毛泽东思想 三大改造 探索 挫折

历史背景: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人口

众多、情况十分特殊的东方大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

共产党人面临的全新课题。建国初期,由于缺乏建设经验,也为了寻求苏联的支

持和援助,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积累的宝贵经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基本上

照搬苏联模式。对于这种照搬照抄,历来主张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开拓创新的毛

泽东“总觉得不满意,心情不舒畅”。(《毛泽东文集》第8卷第117页。

第一阶段:三大改造(1953年至1956年)

全国在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1953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一个批示中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就是说在整个过渡时期要实现“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就是要发展生产力。“三改”就是要改变生产关系:即对农业、手工业、实行合作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 其中,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重点。在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和土地制度改革完成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转为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国家需要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一定的发展,因为它有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但资本主义工商业又存在着不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这就出现了限制和反限制的斗争。

为了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从1953年起,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果断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改造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把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资本主义;第二步是把国家资本主义转变为社会主义1953年6月,中共中央根据中央统战部的调查,起草了《关于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意见》。9月,毛泽东同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座谈,指出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必经道路。10月,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召开了会员代表大会,大会传达了中共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引下,到1954年底,主要的大型私营工业企业多数已经通过公私合营的方式转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农业和手工业改造也取得巨大成就。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大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部宪法,宪法明确规定了中国的性质,政权组织形式等,正式宣布了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的转变。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基本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也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它为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此,中国和中国人民开始了在社会主义的轨迹上寻求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 三大改造的意义: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极大地促进了工、农、商业的社会变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

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政治上社会主义的基

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经济上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我国基本确立;为

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二阶段:探索起步取得成果初步成果(从1956年到1957年10月党的八届三中全会)。

1956年,我们党开始集中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这一道路探索的标志性起点是1956年4月毛泽东同志的《论十大关系》的提出。这也为八大的顺利召开做好了相应的理论准备。

就国内而言,当时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准备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阶段。建设之初,由于经验不足,我们党提出“学习苏联”有其历史的必要性。但任何经验都不能照抄照搬,而且苏联的做法也并不都是成功的。因此,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应该说,《论十大关系》主要讲的是经济问题。我认为,《论十大关系》和党的八大的核心与实质,是要解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如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问题,但在实际上同时又涉及到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与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的问题。

就国际而言,1956年2月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对世界各国共产党破除斯大林和苏联经验的迷信,坚定地走适合自己国家革命与建设的道路,具有重要意义。与此同时,由于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放弃了一些十分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资本主义国家也乘机掀起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新浪潮,从而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巨大的困难。在这一背景下,毛泽东强调了要“以苏为鉴”,从中国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标志着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考已经开始。

该时期毛泽东在总体上坚持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成就显著。首先,毛泽东提出要“走自己的道路”,思考如何解决社会的基本矛盾问题,也是围绕着发展生产力这个中心环节展开的。他的《论十大关系》着重论述的几对关系,都主要是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各种矛盾,而且主要是指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内部矛盾。在他看来,只有生产力发展了,经济搞上去了,才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

其次,毛泽东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一总题目下,提出建设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的设想和要求。他认为专政的办法不适用于人民内部,又反对无政府状态,因为无政府状态不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毛泽东在探索如何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时,强调我们需要的是民主和集中的统一、自由和纪律的统一,这就是党和国家机关实行的民主集中制度,“在这个制度下,人民享受着广泛的民主和自由;同时又必须用社会主义的纪律约束自己”《毛泽东文集》第7卷,第209页。“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的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党和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够经受风险。”《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第543页。

第三阶段: 探索失误阶段(1957年10月党的八届三中全会到1958年11月郑州会议之前)。

这个时期,毛泽东的探索思路是比较复杂的。一方面,他曾力图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为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打开一个新局面;另一方面,由于对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头,轻易地改变了八大关于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分析,使“左”的思想很快从政治领域扩大到经济领域,并占了上风,从而发生许多失误。

失误的表现: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毛泽东认为所有制越大越好,分配方式越平均越好,消灭私有残余越彻底越好。搞一大二公三纯。他认为人民公社一大二公比合作社更好,有共产主义萌芽,是理想的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基层单位。大跃进更是严重违反社会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破坏了社会生产力。

第四阶段: 探索反思阶段(1958年11月到1962年9 月八届十中全会之前) 这个时期的探索两头较好,中间有曲折。北戴河会议后不久,毛泽东通过调查研究后,最后察觉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乱子出得不少。11月,在郑州会议上,他带头提出纠正已觉察到的“左”倾错误。并先后召开六次纠“左”会议,使得高指标、浮夸风,“共产风”等“左”的错误受到遏制。然后,党的八届八中全会和会后的“反右倾”运动又打断

了纠“左”的进程,造成近一年的波折。1960年上半年,“大跃进”已难以为继。6月,毛泽东写了《十年总结》一文, 对“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作了初步的回顾与反思,认识到出乱子的原因主要是思想方法有些不对头,忘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并承认他自己犯了错误。七千人会议后,部分问题得到纠正。

第五阶段: 探索严重失误阶段(从1966年5月到1976年9月)

毛泽东发动的“文化大革命”,是他在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的严重失误。从“阶级斗争为纲”论发展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由于把马恩列斯某些设想和论点加以误解或教条化,使毛泽东的“左”倾错误更具理论色彩,加之林彪、“四人帮”蓄意破坏,使得“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一发不可收拾。其次,毛泽东长期以来执著地追求实现一种完美而纯洁的社会主义。他在《五·七指示》和1974年12月底关于无产阶级谈话理论中,体现出这种思想的蓝图。即全国各行各业都要办成亦工亦农,亦文亦武,既批判资产阶级又参加斗争,既逐步限制社会分工和商品制度,又逐步限制按劳分配和物质利益原则的社会组织。这是他1958年关于人民公社的一些构想的继续和发展。由于严重的动乱和极左错误的干扰,这个时期国民经济体制的变动,往往重复发展了“大跃进”时期的种种错误作法,“使我国国民经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

总结和反思:毛泽东在二十年的艰辛和曲折的探索中,既有成功也有失败,既有正确和比

较正确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也有严重的失误乃至完全错误的理论与教训。

正确的理论: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和经

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体现在人际关系上有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社会政治生活的主题。中国要以农业为基础,用多

发展轻工业和农业的办法促进重工业的发展;他强调价值法则是一所大学校,

对农民只能等价交换不能剥夺。

错误的探索:毛泽东在探索的曲折发展过程中也出现过错误,主要是脱离中国基本国情,追

求高速经济发展战略;企图在生产力落后的低水平的基础上建立绝对公平,平

等,纯而又纯的理想社会,超越社会主义阶段提前进入共产主义;把无限扩大

化的阶级斗争作为实现这种理想王国的基本途径。从总体来说超越历史阶段的

“左”倾错误,是违背探索初衷的偏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错误,是马克思主

义者所犯的错误。

结语:不可否认毛泽东是位伟大的领导人,虽然有过重大失误,但磨灭不了他对中国

的重大贡献。毛泽东在20年艰辛探索中所积累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今天建

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一个基础”。就是那些失误,经

过认真地总结和反思,也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今天,我们建成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综合国力显著增强。我们要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各种法律,淡化人治色彩,

不再重演“文革”。

参考文献: 《毛泽东文集》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

《论十大关系》

《毛泽东晚年的理论和实践(1956至1976)》

篇二:有效教研 反思实践 超越自我

有效教研 反思实践 超越自我

内容摘要:课程改革,关键在教师,而教师的专业提升,离不开有效教研。本文通过教研的各个环节:公开课安排,交流探讨,专家名师讲座,谈有效教研可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教研 专业发展 数学

从2006年开始,我们浙江省全面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这次改革在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化,这些对我们教师在理念、教学等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国际数学教育界近年来所出现的一项新变化,即由主要关注学生转向了更加重视教师的教学 。因此课程改革,关键在教师。而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参加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呢?笔者有幸参加了某区高一数学新课程研讨会,研讨会主要分公开课安排,交流探讨,学科论坛,省名师讲座。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教师的思想产生碰撞,思维得到启发,使我对参加教研活动有了新的认识,现将这次教研活动情况整理如下。

一、 同课异构,促进教材的深刻理解

这次教研活动的公开课安排是两位老师上同一内容,都是《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第一课时。同课异构的教学安排不仅对上课者是很好的锻炼,对我们听课者来说,也收获比较大。在上课过程中,两位老师采用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教学设计,一位老师的设计是这样的:由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推广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设P(a,b)是任意角?终边上除原点外的任意一点,且记P到原点的距离是

babr(即r?,则sin??,cos??,tan??rra

义),在定义应用中举了书中例1:求5?

3(即老教材的定的正弦、余弦和正

切值。通过例1解法中点的不同位置的取法得到新的定义:设?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P(x,y),那么sin??y,cos??x,tan??y;而另一位老师设计是这样的:由锐x

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借助直角坐标系和单位圆直接得到新的定义,然后通过书本例2:已知角?的终边经过点P0(?3,?4),求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值。从例2的解法中得到老教材的定义。两种设计的思路完全不同:前一种基本上是老教材的设计思路,并以老教材的定义为主,而另一位老师采用的新教材的定义为主,通过教师的热烈讨论,大家觉得本来单单求角?的三角函数,两种处理都可以,但从新教材的整体编排来看,无论是三角函数的三角函数线、诱

导公式、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都是借助单位圆这一工具,应该说单位圆在三角函数这章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新教材中三角函数的定义,也是借助单位圆得出,而且定义形式简单,符合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从更本质的讲,三角函数就是圆的函数,新的定义更能体现三角函数的本质。所以通过同课异构的教学使我们对新教材更清楚的认识,也更好地理解了教材的编排和设计意图。

二、对话交流,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研究表明: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的最有效的方式。在交流探讨中,我们共分成三个讨论小组,每组大约八、九人,在评课过程中每位教师都要做好发言的准备,因此在听课过程中大家都会带着问题去仔细听,在听课的过程中会挖掘出这节课的亮点和问题,会整理出自己准备在教研会议上展示和表述的主要内容。有了这些充分的前期准备,教师来参加教研活动时,就不再处于茫然状态或是随机式的即兴发言,而是有条有理有据有深度。同时我们采用先让年轻老师发言,再由有经验的老师点评。这不会让年轻老师觉得我要说的都被其他老师说光啦,同时也煅炼了年轻老师评课的能力和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胆

魄。鼓励每位教师大胆表达与参与,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分享不同的教学体验,在讨论过程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转变教学观念。尤其我觉得和专家、优秀教师和自己一同听课评课对自己的帮助很大。这是一种愉悦的过程,享受学习的乐趣的过程。在这里,已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教研员”“组长”和 “教师”,大家都是平等的参与者,教师不再把自己当作被动的听课者,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研讨,在学会表达自己过程中,也学会了聆听他人的观点,在聆听的过程中迅速比较与自己意见的异同,注意从差别中吸收有益的成分,并纪录下来,以备下次参考。这种全新的模式,构建了一种新的教研文化,为教研员、教师搭建了平等对话、交流的平台,使教师们受到空前的锻炼和提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学习观念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三、名师论坛,引领教师反思实践超越自我

接着我们还聆听了学科论坛《高一数学使用新教材中的问题与对策》,和省名师讲座《新课程背景下的探究性学习》,对于专家们的高屋建瓴,看问题的深刻,使我对新课程充满了信心,更知道接下去应该这么做:

1.研读课标 教材是以课标为准,课标是纲,教材只是比较好的范例。对新课程改革我们很多方面如知识要求、

课程内容的编排等我们不一定吃得很准,因此专家建议一线教师加强对《数学课程标准》的解读,特别要加强对教学指导思想的理解和把握,如必修5《解三角形》教学中,《大纲》对解斜三角形的要求是:掌握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解斜三角形,能利用计算器解决斜三角形的计算问题。通过解三角形教学,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习作业以测量为内容,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操作的能力。 对照省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它的基本要求是:会证明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并能运用它解斜三角形,理解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讨论三角形解的情形,并说明可以利用计算器进行近似计算,但不要求太复杂或繁琐的运算。两者比较,其区别为后者在计算方面降低了要求,削弱了用计算器解决斜三角形的有关计算问题,而在探索推理方面作了相应提高,重视正余弦定理发现过程探究。如果我们不仔细研读比较,容易提高难度。同时在教学中应努力深钻教材,研究教材的潜性价值,挖出隐性的资源价值,要大胆、合理地进行开发、利用,尽最大限度地合理使用好教材。

2.倡导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 教育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听课评课,研究别人的教学

篇三:反思教学 超越自我

龙源期刊网 .cn

反思教学 超越自我

作者:叶瑞芬

来源:《新课程·中学》2013年第03期

摘 要:随着初中物理教材的不断改进,教材上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逐渐减少,需要学生们动手操作的内容逐渐增多,要求学生要不断养成独立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充分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显然对物理老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要求一个称职的初中物理老师要不断地学习,坚持与时俱进,尽快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初中物理老师要不断地进行物理教学反思,改变原有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超越自我,促进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进步。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反思

教学反思指的是老师们要以自己所从事的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进行思考,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学过程等各个方面进行审视,不断地进行自我批评和改进。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一名教师如果想要不断地促进自身的发展,就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并把教学反思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

新的课程改革标准,对教材内容作了很大的改革,对教师的教学也不断地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个称职的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和学习,保持与新的课程标准的同步。其次,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注重培养学生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们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和地位,课堂上把基本的理论知识很好地传授给学生们,课后也要积极鼓励学生们进行积极的思考和主动的探索。初中物理老师教育教学既要吸收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和授课方式,又要积极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认真的思考和总结,以便于较快地适应新的教育教学工作形势。

一、怎样进行有效的反思

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和上课的方式进行不断的分析和思考的过程。教学活动的反思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教学活动前、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后。

1.教学活动前的反思

可能大家都会很疑惑:教学活动开始之前为什么要进行反思呢?我不知道该反思什么,怎么办?其实,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需要反思的东西还是很多的,例如,上课之前要准备好教案、准备好上课所需的教材以及上课的形式及内容,在自己头脑中形成一个简单的流程。尽可能多地做一下课前的准备工作,以免在上课期间出现失误和疏漏,通过不断的反思来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做好准备工作。

2.教学活动中的反思


探索反思超越》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3956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