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西红柿常见病害防治

西红柿常见病害防治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5-16 07:51 | 移动端:西红柿常见病害防治

篇一:番茄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西红柿作为一蔬菜,已经被科学家证明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营养成分,如叶酸、维生素A和C,特别是它所含的茄红素对人的健康更有营养益。现已经深受人们的喜爱,要种植出好的西红柿,必须搞好病虫害的防治,其方法是:

根腐病发病特点:病源属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并可存活5~6年。在苗床内传播主要是带菌的土壤、肥料、农具和浇水等。病菌从幼苗伤口侵入。再借风、浇水传播。高温、高湿是此病发生、流行的关键。苗床连茬、地面积水、施用未腐熟的肥料、地下害虫多、农事活动造成根部伤口多的地块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用72.2%普力克水剂400~600倍液浇灌苗床(每平方米用药液量2~3公斤);或在移栽前用72.2%普力克水剂400~600倍液浸苗根,也可于移栽后用72.2%普力克水剂400~600倍液灌根。

灰霉发病特点:病源属半知菌亚门灰葡萄孢真菌。最适宜的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先从花序发病,后为害果实、茎秆、灰色毛层低温、高湿是发病的主要条件,湿度是发病的关键。植株种植过密、通风不畅、连阴天多、光照不足、放风不及时、湿度大,病害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1)控制温度、勤放风。(2)湿度的调控:晴天中午高温短期放风阴天早晨放风半小时排雾。西红柿蘸花时加0.3%扑海因悬浮剂或可湿性粉剂,预防灰霉效果好。也可在花期喷洒施佳乐40%悬浮剂1000~1500倍液,或扑海因1500倍。早疫病发病特点:病原为半知菌亚门链格孢真菌。病菌发育适宜温度26~28℃, 早疫病的为害症状:

苗期、成株期均可染病,主要侵害叶、茎、花、果。叶片上病斑初期,呈水渍状褐色斑点,扩大后呈圆形,有同心轮纹,潮湿时产生黑色素,茎上多在节处形成褐色椭圆形凹陷斑,叶柄受害,生椭圆形轮纹斑,深褐色或黑色,一般不将茎包住,果多发生于果蒂处,形成褐色凹陷斑块,有轮纹,易造成落果。

防治措施:

①种子处理。播种前温汤浸种,可杀死附着种子表面的病菌。

②播种时,使用药土,在种子上撒药预防。定植前喷药,带药定植,可喷7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1:150倍的波尔多液,进行防病。

③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应用25%嘧菌酯悬浮剂 1500~20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轮换喷洒,连喷2~3次,隔7d喷1次。

西红柿晚疫病发病特点:病源属鞭毛菌亚门真菌,发病的适宜温度为18~22℃。茎、叶、果实均可受害,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以叶和青果被害最重。 幼苗期发病,病斑由叶片向主茎蔓延,叶柄及茎病变部变成黑褐色,腐烂,植株折倒。 成株多由下部叶片先发病,初期在清晨露水未干时,可见到叶背呈水浸状,太阳一出来,症状消失,次日叶片出现褐色病斑,潮湿时边缘着生白色霉层。茎上病斑呈黑色腐败状,植株易萎蔫或折断。果实上病斑主要发生于青果,病斑初为油浸状暗绿色,渐变棕褐色,病部呈不规则云纹状,病斑质地硬,潮湿时上生少量白霉。

防治措施:

①栽培防病。预防为主,目前国内外均无有效抗病品种,在使用杂交一代种的前提下,加强栽培防病。露地栽培尽量采用地膜覆盖,减少雨水将泥点溅到植株上的机会。进入雨季,先打1:1:150的波尔多液预防,因为波尔多液可形成保护层,防止植株徒长和过茂。

②化学防治。在易发病季节,每日清晨到田间逐行查看,见到叶片有水浸状,立即打药,可不产生症状。可选择用25%嘧菌酯悬浮剂1500~2000倍液,或68%精甲霜灵?代森锰锌

水分散粒剂600倍液,或或69%烯酰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等轮换喷洒,连喷2~3次,隔7d喷1次。

西红柿病毒病病毒特点:主要以花叶症状和条斑症状为主。(顶部叶与激素中毒相似)。花叶病毒病:叶片皱缩、黄绿相间;厥叶病毒病:叶片细长、叶脉变形、线状;卷叶病毒病:叶片扭曲、向内弯曲(区别于生理性全株卷叶);条斑型病毒病:果实表面出现青皮,逐渐形成铁锈色,不着红,用刀剖开果实,皮里肉外有褐色条纹。高温干旱、养分不足、土壤板结等有利病毒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每亩用艾美乐70%水分散粒剂3~4克对水30~45公斤喷雾,防治蚜虫或者白粉虱等刺吸式口器害虫,以便切断昆虫传播的途径,达到防治病毒病的目的。也可在感染病毒病后,喷施植病灵1000倍液或病毒清于发病初期喷酒,以减轻毒害的为害程度。 叶霉病发病特点:病源属半知菌亚门真菌。为害叶片,灰绿色毛。低温、高湿是该病发生、流行的主要条件。气温20~ 25℃ ,相对湿度90%以上,病菌繁殖迅速,病情发生严重。湿度是其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种植过密、多年重茬、放风不及时、大水漫灌、湿度过大等都有利于该病发生。

防治方法:重病区及时摘去植株下部病叶及老叶,轻病区适时整枝打杈,以利通风透光。控制浇小水、勤浇,勤放风,控制大棚湿度,多施有机肥、生物肥,特别冬季少施化学肥料。发病初期选用好力克43%悬浮剂3000倍液,或50%扑海因悬浮剂或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均匀喷雾。可选用25%嘧菌酯悬浮剂 1500~2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47%春雷霉素?王铜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800倍液喷,连喷2~3次,隔7d天喷一次。

根结线虫病

症状:番茄根结线虫病病害发生在须根和侧根上。病部肿大成不规则形瘤状结。剖开根结有乳白线虫。根结大小不一,一串串如糖糊芦一般。染病植株瘦弱矮小,生长不良,结果少而小。

防治方法:

1.合理轮作倒茬:与禾本科或葱蒜类作物进行2~3年轮作,有良好防治效果,实行水旱轮作的防病效果更好。

2.冷冻处理土壤:发病重的棚室,作物收获后,在“小雪”前后灌一次透犁水,去掉棚膜,经两个月的冰冻,可有效杀灭病原线虫。

3.加强田间管理:结合整地,将表土翻至30厘米以下,可有效控制线虫危害。合理施肥浇水,增强植株抗病性能。及时清理病株残体和田间寄主,集中焚烧或深埋。

4.撒施药剂:在幼苗定植前的15天,每亩用10%噻唑磷颗粒剂,或1.1%苦参碱粉剂3~5公斤,与细土拌匀,均匀撒施地面,然后耕翻入土。也可在定植后,将上述药剂或5%根线灵颗粒剂,每亩2.5公斤,在定植行中间开沟撒入,然后覆土踏实。

5.药剂灌根:幼苗期出现局部植株受害时,可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1500倍液,或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90%晶体敌百虫1000倍液浇灌发病植株,灌后20~30天,可视情况再次浇灌药剂一次。据试验,上述药剂的防效达90%左右,且比较安全。

枯萎病

症状:多在定植后开始表现。发病初期,一般距地面较近的叶片发黄,最后变褐枯死,枯叶多残留在茎上不脱落;有的茎一侧叶片发黄,另一侧叶片色泽正常;也有个别枝上的叶片,半边发黄,另半边正常。发病严重时,病叶由下向上扩展,最后仅残留顶端数片叶外,

其余均枯死。发病轻的,只有距地面较近的叶片黄叶外,其余均正常,开花、结果与健株别无差别。病株根部呈褐色腐烂或局部坏死。剖开茎基部可看到维管束呈黄褐色。该病不同于青枯病的主要症状是植株得该病后叶片枯黄,潮湿时常在茎基部生粉红色霉状物。 防治方法: 1、应与葱蒜类蔬菜实行3至4年的轮作;

2、防止幼苗染病,即育苗的苗床要采用新土或者进行苗床消毒;

3、播种前应进行种子消毒,可使用0.10%硫酸铜溶液浸种5分钟,洗净后催芽播种;

4、发病后要及时拔除病株并喷药保护;

5、在幼苗期后至发病初期,进行药剂灌根。喷药和灌根的药剂有: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每株用药100毫升,间隔7至10天一次,连灌3至4次即可。

青枯病

症状:从外表上看,番茄青枯病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植株萎蔫。出现萎蔫症状的番茄,若剖开它的茎基部,可以清晰地看到维管束颜色已经变成褐色。正是由于这些维管束遭到了破坏,使养分和水分无法正常向上输送,才会使番茄出现了萎蔫症状。番茄青枯病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在反复萎蔫几次之后,出现死棵,给菜农带来很大的损失。

防治方法:防治番茄青枯病,效果较好的办法是使用药剂灌根,如用DT加新植霉素或农用链霉素加生根剂。在使用药剂灌根时,对没发病的番茄可使用上述药剂进行保护性喷雾。已经发病死亡的番茄植株,不能弃置在大棚里,应拿到棚外深埋,同时对土壤进行消毒。青枯病可以通过流水传播,大水漫灌可使青枯病迅速传播蔓延,因此,有死棵症状发生的大棚要严禁大水漫灌。同时,适当喷施一些植物生长调理剂或叶面肥,可以有效促进番茄植株恢复生长,如丰收一号、云大120、爱多收等。施肥方面注意少施氮肥,多施有机肥和磷钾肥,以增强植株的抗病力。

番茄苗期病害

立枯病,刚出土的幼苗和大苗均可受害,由其是播种过密或间苗不及时温度过高时,都会引发此病。幼苗发病后苗茎基部变褐色,后病部收缩细缢,茎叶萎垂枯死,最明显的症状是幼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当主根表皮腐烂后,幼苗逐渐枯死,不倒伏。

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及时用药防治,选用20%的甲基立枯磷1200倍液或5%井岗霉素水剂1500倍液或95%恶霉灵3000倍液或72.2%霜霉威水剂800倍液,交替使用,每隔7-10天1次,连防3-4次。

猝倒病,症状主要有三种:烂种,死苗,猝倒。一般在幼苗出土后,真叶未展开前,宜遭受病菌侵染,致幼茎基部发生水渍状病斑,继而绕茎扩展,逐渐缢缩呈细线状,幼苗由于失去支撑而倒伏于地面。在苗床湿度过大时,在病苗或苗床上会产生白色棉絮状菌丝,这一点区别于立枯病。

防治方法:苗期得病后,可用72.2%的普力克水剂400倍喷淋,每平方米用药液2--3升。或用60%的氟吗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2%克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进长喷淋。每7-10天防治一次,连防2-3次。

沤根病,在定植后幼苗不长新根,幼根表面开始锈褐色,后逐渐腐烂,叶片变黄,严重的萎蔫枯死,幼苗可以轻易的拔起。

防治方法:发生此病后,要及时松土,增加土层的通透性,也可以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丰收一号,增强植物抗病性。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 主要危害叶片,也能危害茎、果实和果柄,苗期和成株期均可。

叶片染病,由下部老熟叶片先发病,再向植株上部蔓延,发病初始产生水渍状小圆点斑,扩大后病斑暗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将病叶对光透视时可见病斑周缘具黄色晕圈,发病中后期病斑变为褐色或黑色,如病斑发生在叶脉上,可沿叶脉连续串生多个病斑,叶片因病致畸。 茎染病,初始产生水渍状小点,扩大后病斑暗绿色,圆形至椭圆形,病斑边缘稍隆起,呈疮痂状。

果实和果柄染病,初始产生水渍状小斑点,稍大后病斑呈褐色,圆形至椭圆形,逐渐扩大后病斑转成黑色,中央形成木栓化疮痂。

苗期染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产生圆形或近圆形暗褐色斑,周缘具黄色晕圈。 防治措施:

1、选种:从无病留种株上采收种子,选用无病种子。

2、种子处理:引进商品种子在播前要做好种子处理,可用55℃温汤浸种10分钟后移人冷水中冷却,捞出晾干后催芽播种。

3、茬口轮作:重发病田块提倡与其他作物实行2—3年轮作,以减少田间病菌来源。

4、加强田间管理:开好排水沟系以降低地下水位,合理密植,适时开棚通风换气降低棚内湿度,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性,浇水要用清洁的水源。

5、清洁田园:发病初期及时整枝打权,摘除病叶、老叶,收获后清洁田园,清除病残体,并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深翻土壤,保护地灌水闷棚,高温高湿可促使残余组织的分解和腐烂,降低病原菌的存活率,减少再侵染菌源。

6、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喷药,每隔7一10天喷药1次,连续防治2~3次。药剂可选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66.6平方米用药量125—165克),72。2%普力克水溶性液剂700倍液(666.6平方米用药量130克),丰护胺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66.6平方米用药量125克),30%DT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66.6平方米用药量165克),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700倍液(666.6平方米用药量130克)等。

番茄小叶症

引起番茄小叶症的原因很多,如蓟马为害、2,4-D等激素点花浓度过高及某种杀虫剂喷施浓度过高等。 番茄小叶症大部分是由于在低温条件下,土壤比较干旱,存在于土壤内的锌元素释放受限制或不能释放而不被植株吸收所造成的。尤其是近几年来被大面积普遍推广栽培的“903”、“906”和“宝丰101”等新品种番茄,这些新品种番茄的生理特性喜锌,如不能满足锌元素供给时,就会出现缺锌症,表现为生长点叶片变小,矮缩,卷曲或呈鸡爪状。这就是缺锌小叶病。一旦气温回升,土温增高,锌元素逐步释放后,植株生长就会逐渐好转。

防治方法:

1、在苗床期,对未现花蕾的秧苗,要提高棚温,做到日温保持在20℃以上,晚上温度也要保持在15℃左右。同时,对苗床土要做到不湿不燥,保持土壤湿润。如出现小叶症现象,立即喷施靓丰素(高锌型)1200-1500倍液。

2、秧苗移栽到大棚并返青后要及时喷施靓丰素、靓果素或绿芬威等含锌的叶面营养液。其中,含锌4%的靓果素防效最好。一般要求10天喷一次,连喷2次,番茄就不会出现小叶症 。

落花落果

1.生殖发育发生障碍。气温过低或过高,开花期多雨,都能影响花粉的萌发及生长,使受精不良。

2.营养不良。由于土壤养分及水分供应不足,根系发育不良,土温过低,光照不足,整枝打杈不及时,植株徒长,营养物质在植株体内分配失调等原因也可导致落花、落果。 防治措施:

1、农业技术:改善保护地内小气候,调整温度、湿度,施足肥料,增强光照,调节生长。干旱及时浇水,积水时应排水,保证植物有充分营养,合理整枝打杈。

2、物理方法:振动授粉,晴天下午对开放的花朵进行振动。

3、化学方法:用沈农番茄丰产剂2号蘸初开的花朵,每2—3天处理一次。也可选用防落素、番茄灵,当每个花序上有2—3朵花开放时喷洒1次即可。其浓度因温湿度变化而不同,气温高时,浓度适当低些;湿度高时,浓度小一些。喷洒时要用手挡一下,以防喷洒到叶面上。

番茄白粉病

为害症状:

病害发生在叶片、叶柄、茎及果实上。叶片染病,初在叶面出现褪绿色小点,后扩大为不规则形粉斑,表面生白色絮状物,是病菌的菌丝、分生孢子梗及分生孢子。起初霉层稀疏,渐增多呈毡状,病斑扩大连片或覆盖全叶面。有时粉斑也可发生于叶背面,其正面为边缘不明显的黄绿色斑,后期病叶变褐枯死。叶柄、茎、果实染病时,病部表面也产生白粉状霉斑。防治方法:

1、清洁田园 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毁,减少菌源。集中深埋或烧掉。

2、发病初期喷药防治 药剂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以上药剂可轮流选用,防止病菌产生抗药性。

番茄黄萎病

症状:主要在番茄中后期危害,病叶由下至上逐渐变黄,黄色斑驳首先出现在侧脉之间,上部较幼嫩的叶片以叶脉为中心变黄,形成明显的楔形黄斑,逐渐扩大到整个叶片,最后病叶变褐枯死。但叶柄仍较长时间保持绿色。发病重的植株不结果,或果实很小。剖开病茎基部,导管变褐色。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如东农711、东农712等。

2、与非茄科作物实行6年以上轮作。

3、药剂防治。定植后,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50倍液灌根。

4、药剂防治可用50%托布津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25%络氨铜500倍液,或77%可杀得500倍液,或40%灭病威600倍液。

番茄叶片上白色斑点的防治方法

发生的原因:

1.使用含氯等含有有害添加剂的塑料薄膜(新棚或新换棚膜多发生)。在光照温度高时,挥发出有害物质同空气中的水分结合成酸性物质,对幼苗造成危害。

2.棚内使用的加温设备、煤炉,产生一氧化碳、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与空气中的水结合,形成弱酸,对幼苗叶造成脱色,产生白色斑点或白边现象,

防治方法:

在发现初期,叶面可喷施轻温水,一般2~3次。同时叶面喷施保农丰,促进快速生长,一般在一周左右就可恢复长出新叶。如果生长点已变白且萎缩,该幼苗已不能恢复,应及时采取措施。

番茄溃疡病发病症状

篇二:番茄常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

番茄病害防治措施

一、番茄灰霉病

1.症状

番茄花、果、叶、茎均可发病。果实染病,青果受害重,残留的柱头或花瓣多先被侵染,后向果实或果柄扩展,致使果皮呈灰白色,并生有厚厚的灰色霉层,呈水腐状。叶片发病多从叶尖部开始,沿支脉间成“V”形向内扩展,初呈水浸状,展开后为黄褐色,边缘有深浅相间的纹状线。病、健组织界线分明。茎染病时开始呈水浸状小点,后扩展为长圆形或条状病斑,浅褐色。湿度大时病斑表面生有灰色霉层,严重时致病部以上枯死。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此病由灰葡萄孢属真菌侵染所致。 在温度20~30℃,相对湿度90%以上时,是该病发生的适宜条件。保护地一般从12月至翌年5月易发病。病菌借气流、灌溉水及农事操作传播。沾花是主要的人为传播途径,病菌从伤口、衰老器官等枯死的组织上侵入,开花期是侵染高峰期。

3.防治方法

生态防治:保护地主要是控制棚室温湿度。一般上午迟放风,超过30℃开始放风,当降到25℃时,中午继续放风,下午温度维持在20~25℃,至20℃时停止放风,以使夜间温度保持在15~17℃之间,阴天打开通风口换气。

加强栽培管理,定植时施足底肥,避免阴雨天浇水,浇水后应放风排湿,发病后控制浇水,病果、病叶及时摘除并集中处理,拉秧后清除病残体,注意农事操作卫生,防止染病。

药剂防治: 重点抓住移栽前、开花期和果实膨大期三个关键用药。

①移栽前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1500~2000倍液或50%多菌灵或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淋幼苗。

②沾花药。定植后结合沾花施药,即在配好的2.4-D或防落素稀释液中加入0.1%的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0.2%~0.3%的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进行沾花或涂抹。近几年来单用“保果灵1号”可湿性粉剂效果良好,即每克兑热水0.5升充分搅拌,冷却后沾花。

③催果药。在浇催果水前或初发病时施药。

④喷雾可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60%防霉宝超微粉剂600倍液;45%噻菌灵悬浮剂4000倍液;2%武夷霉素水剂150倍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

⑤烟雾施药可选用10%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每亩每次250克;3%噻菌灵烟剂,每亩每次250克。

⑥粉尘施药可选用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每次1公斤,用丰收5型或10型喷粉器喷粉,每7~10天用一次,连施2~3次。

二、番茄晚疫病

1.症状

幼苗、成株均可发病,为害叶、茎、果,但以成株期的叶片和青果受害较重。

幼苗感病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病斑,由叶片向主茎发展,使叶柄和茎变细呈黑褐色而腐烂折倒,全株萎蔫,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白霉层。幼茎基部发病,形成水渍状缢缩,幼苗萎蔫或倒伏。成株期叶片染病多从下部叶片发病,形成暗绿色水浸状边缘不明显的病斑,扩大后呈褐色。湿度大时叶背病健交界处出现白霉,干燥时病部干枯,脆而易破。茎部病斑最初呈黑色凹陷,后变黑褐腐烂,易引起主茎病部以上枝叶萎蔫。青果染病,病斑呈油浸状暗绿色,后变黑褐色,稍凹陷,病部较硬,边缘呈明显的云纹状。湿度大时生长白霉,迅速腐烂。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此病由致病疫霉真菌浸染引起。低温潮湿是该病发生的主要条件。温度在18~22℃、相对湿度在95%~100%时利于发生和流行。当叶片上有水滴存在时,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萌发。温度在20~23℃时菌丝生长最快。是否发病与流行,决定水滴或水膜的存在。偏施氮肥、底肥不足、连阴雨、光照不足、通风不良、浇水过多、密度过大均易于该病发生。病菌经气流、灌溉水进行传播再侵染。该病为多次重复浸染的流行性病害。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如中蔬4号、5号、强丰、佳粉、中杂4号等品种;与非茄科作物实行3年以上轮作;加强肥水管理,晴天浇水并防止大水漫灌,保护地浇灌后适时通风,施足底肥,采用配方施肥;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改善通风透光条

件;及时清除中心病株。

药剂防治。发现中心病株后及时施药效果良好。

①喷雾施药.可选用40%疫霉灵可湿性粉剂25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霜脲锰锌(杜邦克露) 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②粉尘施药。可选用5%霜脲锰锌粉尘剂每亩每1公斤、5%百菌清粉尘剂每亩每次1公斤,于傍晚棚室封棚前施药,过夜即可。7~8天一次,连续3~4次。

③烟雾施药。可选用45%百菌清烟剂250克/亩次,傍晚施药,封闭棚室。

④灌根施药。可选用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琥·乙磷铝可湿性粉剂400倍液,每株灌药液300克左右即可。

三、番茄叶霉病

1.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茎、果、花。 叶片被害时叶背面出现不规划或椭圆形淡黄或淡绿色的褪绿斑,初生白色霉层,后变成灰褐色或黑褐色绒状霉层。叶片正面淡黄色,边缘不明显,严重时病叶干枯卷曲而死亡。病株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严重时可引起全株叶片卷曲。果实染病,从蒂部向四周扩展,果面形成黑色或不规则形斑块,硬化凹陷。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此病由花黄枝孢菌属真菌侵染所致。一般气温20~25℃,相对湿度90%以上利于病菌侵染和病害发生。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但湿度是影响发病的重要的因素。病菌通过空气传播,从叶背的气孔侵入。

3.防治方法

(1)农业措施

①合理安排轮作。安排与瓜类或其他蔬菜进行三年以上轮作,以降低土壤中菌源基数。

②温室消毒。栽苗前按每110平方米用硫磺粉0.25公斤的剂量和0.50公斤的锯末混合,用点燃薰闷一夜的办法进行杀菌处理,过一天以后再进行栽苗,或用45%百菌清烟剂按每110平方米用0.25公斤的剂量薰闷一昼夜的办法进行室内和表土消毒。

③高温闷棚。选择晴天中午时间,采取两小时左右的30~33℃高温处理,然后及时通风降温,对病原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2)生态防治。加强棚内温湿度管理,适时通风,适当控制浇水,浇水后及时通风降湿,连阴雨天和发病后控制灌水。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打杈,以利通风透光。实施配方施肥,避免氮肥过多,适当增加磷、钾肥。

(3)药剂防治。

①喷雾施药。初见病后及时摘除病叶,喷洒药液全面防治,要注意叶背面的防治。可用2%Bo-10(武夷霉素)水剂150倍液、60%防霉宝超微粉剂600倍夜、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40%福星乳油6000~8000倍液、

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每7~8天一次,连喷2~3次。

②粉尘施药或烟雾施药。傍晚时喷撒粉尘剂或释放烟雾剂防治。常用的有5%加瑞农粉尘剂、5%百菌清粉尘剂、7%叶面净粉尘剂、10%敌托粉尘剂等,每亩每次1公斤,7~8天一次;45%百菌清烟剂每亩次250~300克。

四、番茄早疫病

1.症状 苗期生病,幼苗的茎基部生暗褐色病斑,稍凹陷有轮纹。成株期叶片发病初呈水浸状暗绿色病斑,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的轮纹斑,边缘多具浅绿色或黄色晕环,中部呈同心轮纹,潮湿时病斑上长出黑色霉层。病叶一般由植株下部向上发展,严重时中片脱落。茎部病斑多着生在分枝处及叶柄基部,呈褐色至深褐色不规则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凹陷,有时龟裂,严重时造成断枝。青果染病,始于花萼附近,初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或黑色斑,凹陷,后期果实开裂,病部较硬,密生黑色霉层。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此病由茄链格孢属真菌侵染所致,病菌在病残体和种子上越冬。通过气流、灌溉水及农事操作进行传播,从气孔、伤口表皮直接侵入发病。病菌生长适温26~28℃,一般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病重,发病流行速度快。

3.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施足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灌水追肥要及时。选择抗病品种,轮作换茬,合理密植。

生态防治。调整好棚室内温湿度,特别是早春番茄定植初期,闷棚时间不宜过长,防止棚室内湿度过大、温度过高。

药剂防治。粉尘施药,于发病初期喷撒5%百菌粉尘剂,每亩每次1公斤,每9天一次,连喷3~4次;烟雾施药,可选用45%百菌清烟剂或10%速克灵烟剂,每亩每次200~250克;喷雾施药,可选用50%农利灵湿性粉剂或65%多果定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500倍液。

五、番茄病毒病

1.症状

番茄病毒病主要有三种类型: 花叶型:叶片上出现黄绿相间或深浅相间的斑驳,叶脉透明,叶片略有皱缩, 病株略矮,新叶小,结果小,果实表面质劣,多呈花脸状。

蕨叶型。由上部叶片开始全部或部分变成条状,中下部叶片向上微卷。花瓣增大,形成“巨花”。植株不同程度矮化。条斑型。主要表现在果实和茎上。叶片上表现茶褐色斑点或花叶,背部叶脉紫色;茎上出现暗绿色到黑褐色下陷的油渍状坏死条斑、病茎质脆易折断;果实上多形成不同形状的褐色斑块,但变色部分仅处在表层组织,不深入到茎和果肉内部,随着果实发育,病部凹陷而成为畸形僵果。

2.传播途径及发病条件

一般春季大棚番茄前期该病较轻, 进入5月以后,蕨叶和花叶开始加重;秋延后番茄病毒病比春大棚严重,主要为蕨叶和条斑病毒。棚室昼夜温差小,播期早,定植苗龄大,均可加重病毒病的为害。高温干旱,蚜虫为害重,植株生长势弱,重茬等,均易引起病毒病的发生。传播途径是通过摩擦、打杈、绑架等作业时接触传播,也可通过蚜虫、机械传播。

3.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①选用抗病品种。冬春茬可行选用佳粉1号、苏抗5、8、9号、西粉3号、早丰等。

秋延后栽培可选用强丰、中蔬4、5号、毛粉802、佳粉10、15号等。

②选用无病种子和种子处理。种子应从无病株上选留;种子处理可在播前用清水浸泡4小时,捞出后放入10%磷酸三钠液中浸20分钟,再捞出用清水冲冼干净后催芽播种。

③加强栽培管理。合理轮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株,培育无病壮苗、注意田间操作中手和工具的消毒。

及时防治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粉剂2000~2500倍液、0.4%杀蚜素水剂200~400倍液。

(2)生物制剂防治。在番茄分苗、定植、绑蔓、打杈前先喷1%肥皂水加0.2%~0.4%的磷酸二氢钾或1:20~40的豆浆或豆奶粉,预防接触传染。在定植前后各喷1次NS-83增抗剂100倍液,能增强番茄耐病性,又可提高产量。同时还可用20%的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防治。

六、番茄生理性病害

(一)番茄脐腐病

1.症状

青果最易发病。病斑发生在果实顶端脐部,即花器残余部位及其附近,故称脐腐病。病部初期呈水浸状暗绿色,发病部位的果肉组织崩溃收缩呈显著扁平状。受害果实的健全部位提前变红。病部在潮湿条件下,往往被腐生菌侵染,在病斑上产生墨绿色、黑色或粉红色的霉状物。

2.发病条件

番茄的幼果和未成熟绿果容易发病,果实成熟后一般不发病。在多雨季节过后接着干旱,或前期灌水过多、后期不灌水,植株骤然遭受干旱的情况下常严重发病。番茄根系发育不良,或根部受伤,不能正常吸收水分,也易诱发脐腐病。如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料或施肥过浓引起烧根,从而影响水分的正常吸收,发病常严重。砂质土壤或粘重土壤,会使土壤中水分变化过大,土壤碱性过重,影响根系吸水能力,均易发病。

3.防治方法

加强管理,保证植株水分的均匀供应,特别在初夏温度急剧上升时,须注意掌握水分的供应,田间浇水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

选择保肥水力强、土层深厚的砂壤土种番茄。对土壤过粘或含砂过多,应结合深耕多施有机肥料,如堆肥、绿肥等,改良土壤性状,增强其保肥水能力。

合理施肥。避免使用没有腐熟的有机肥料,或施用肥料浓度过高,烧伤根系。注意氮、磷、钾肥的合理配施,勿过多偏施氮肥。在番茄开始座果后30天内,适当增施钙素肥料,可用1%过磷酸钙、0.1%氯化钙或0.1%硝酸钙进行根外追肥,

从初花期开始喷1次,隔15天再喷1次,能收到良好的防病效果。

(二)番茄筋腐病番茄筋腐病,是保护地番茄栽培中常发生的生理病害,病果率可达20%~35%。

1.症状

番茄筋腐病是一种危害果实的生理性病害,主要症状是果实着色不匀,横切后可见果肉维管束组织呈黑褐色。发病较轻的果实,部分维管束变褐坏死,果实外形虽没有变化,但维管束变褐部位不转红。发病较重的果实,果肉维管束全部呈黑褐色,病果胎座组织发育不良,部分果实伴有空腔发生,果实表面呈明显的红绿不均,严重时发病部位呈淡褐色,表面变硬。除轻微发病的果实外,均无商品价值。发病植株的茎、叶没有明显症状。

番茄筋腐病的发病时期,由于栽培方式的不同而所差别。越冬栽培的番茄多在第二、第三穗果大量发生,冬春栽培的番茄多在第一、第二穗果大量发生。病果在转红期暴露病症。

2.发病原因和条件

主要是日照不足、低温、多肥、过湿、缺钾、地下水位高、土壤板结等因素造成的。

3.防治方法

①选择抗病品种。

目前“西粉三号”和“早丰”病果率较低,可作为重发地区的主栽品种,但在不同地区的发病情况有所不同。注意轮作换茬。大棚栽培作物种类较少,轮作换茬比较困难,对于轮作换茬一般也不重视。重发病大棚实行轮作换茬尤为必要,以利于缓和土壤养分的失衡状态。

②提高管理水平。

保护地蕃茄栽培,要避免光照不足、多肥、土壤供氧不足等现象。要注意改善光照条件,增加保护地覆盖材料的透光率。

幼苗定植不要过密和生长不要过于繁茂,冬春茬栽培苗龄不小于60天。适量施用化肥,氮、磷、钾肥配合适当,避免偏施氮肥,尤其注意不要过量施用氨态氮肥。增施钾肥,多施用腐熟有机肥,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强土壤保水、排水能力和通透性。适当灌水,一次不要灌水过多,保持土壤适宜湿度。雨后注意排水。

果实坐果后,15~20天喷施磷酸二氢钾等复合微肥,连施2~3次。

增施二氧化碳气肥,最大限度提高光合作用。

(三)番茄空洞果

1.症状

在果肉部与果腔部之间出现空隙。程度轻的空洞果尚可有商品性,程度重的无商品价值。

2.防治方法

要尽可能地多供应同化养分,使果实得到充足的营养,减少空洞果的发生。

花蕾易脱落的苗,一般根部的发育较差,根的数量也少,同化作用较弱,使用生长激素促使坐果,容易产生空洞果。如果减少坐果数,空洞果的发生将会减少。

植株具有好的花芽,由于移植时受伤,形成老化苗,在大田定植根系发育不好,容易引起叶的老化,同化作用减弱。要根据植株的生长势,按比例地坐果,并促使果实慢慢地膨大,供给充足的养分,减少空洞果的发生。

叶面积少的时候,第一花序大量坐果,植株底部的果实,所需的同化养分是由全株供给的,空洞果较少。但上部果实得到的同化养分就少了,就会形成空洞果。同化养分不足时,果实就不能很好地膨大,养分极少时就根本不能坐果。在同一花序中,从第一朵花到第五、六朵花的开花时间不集中,就会引起果实间对同化养分的争夺, 迟开花的果就会形成空洞果,因此在同一花序上,要所同时开花的3~4朵花一起用生长刺激素处理。

土壤中氮肥多、水分多、夜间温度高的时候,开花日期容易不齐。相反,在土壤稍微干燥、夜间温度又低时,开花较整齐。夜间温度高,特别是施了氮肥和浇了水时,同化养分大都分配给植株,而果实却分配得很少。在这种情况下有必要进行摘心。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为了要增大叶面积,可摘掉一部分果实来增加叶片数,以使同化养分增加,防止空洞果的出现。

少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促进坐果,以人工授粉为主,辅以用生长调节剂。在保证一定坐果数的情况下减少使用生长调节剂的次数,减少进入植物体内的生长调节剂的量,最好不用高浓度的生长调节剂来处理未成熟的花朵。

(四)番茄裂果

1.症状

成熟时,在果蒂附近发生放射状的裂痕,为放射性裂果。在果肩部出现同心状的龟裂,为同心状裂果,很多裂果是两种裂果现象同时出现的混合型裂果,从栽培类型来说,夏天露地栽培的番茄和秋季塑料薄膜温室栽培的番茄裂果发生较多。高温干燥时期也易发生。

2.防治方法

预防裂果的方法,主要是防止果实的老化,以及由于降雨造成土壤水分含量的急剧增加。避免雨水与果面的直接接触也是很重要的。

果皮的老化是由日光直射果皮引起的。番茄坐果后的叶片可对果实起到遮荫保护的作用。如果阳光很强,也可在花序上用报纸做成纸筒套在花序上。在果实的上方如能有大的叶片把果实遮住,防病效果较好。在摘心栽培中,对一些上部果实和叶片较小的品种要多加注意,及时采取防止裂果的措施。

土壤中钙和硼含量少也易引起果皮的老化。应充分供应钙肥和钾肥,并使植株很好 吸收。

在干燥情况下,钙的吸收变差,在多肥多钾的情况下,钙的吸收也会受到影响。要注意土壤深耕并施上适当数量的基肥,使根能充分地生长,很好地吸收养分和水分。另外,要注意经济灌水,避免干旱后下雨造成土壤中水分的急剧增加。加强土壤管理,使根能向深部扩伸。

(五)番茄日烧病

1.症状

田间多见日烧病发生于果实上,形成日烧果。多是膨大期绿果出现日烧。果实的向阳面出现大块褪绿变白的病斑,与周围健全组织界限比较明显,病斑部后期变干、革质状、变薄、组织坏死。有时叶片也可出现日烧,初期叶的一部分褪绿,以后变成漂白状,最后变黄枯死。

2.防治方法

注意合理密植,适时、适度整枝打杈,使茎叶相互掩蔽,果实不受阳光直射。 注意作物行向,一般南北行向日烧病发病较轻。

温室、大棚温度过高时,及时通风、促使叶面果面温度下降,或及时灌水,降低植株体温。 阳光过强时,可隔畦覆盖帘子或覆盖遮阳网。喷施85%比久 (B9) 可溶性水剂2000~3000ppm,或0.1%硫酸锌或者硫酸铜,增加番茄抗日烧能力。

(六)番茄2,4-D药害

1.症状

2,4-D药害可表现在叶片和果实上。叶片药害表现为叶片下弯、僵硬、细长,小叶不能展开,纵向皱缩,叶缘扭曲畸形。似病毒病症状。果实药害表现为果实畸形,最常见的为乳突脐果。

2.防治方法

严格掌握2,4-D合理使用浓度。随气温增高,使用的深度要随之变化。以日光温室春番茄为例,通常第一花序采用2,4-D合理使用浓度。随气温增高,使用的浓度是20PPm,第二花序为15ppm,第三花序为10ppm。

蘸花要做好标记,杜绝重复蘸花,以免浓度过高造成药害。 蘸花时应精心操作,防止2,4-D蘸、滴

到嫩枝或嫩叶上。严禁喷洒。

田间花数量较大时,可改用防落素25~40ppm喷花。

篇三:大棚番茄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大棚番茄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摘 要:从大棚番茄主要的番茄早疫病、番茄晚疫病、番茄叶霉病、番茄枯萎病、番茄病毒病、生理性病害等6个主要病害着手,阐述病害特征、发生条件及防治技术,对番茄的生长过程中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症状;条件;防治方法

番茄别名西红柿、番柿、柿子等。为一年生茄科植物,番茄原产南美洲热带地区,属喜温性蔬菜,具有喜温怕霜,喜光怕热特点,属自花授粉作物,不经授粉不能结果,番茄喜欢土壤湿润,但要求空气比较干燥,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是50-60%,对土壤的要求不太严格,但以保水和透气性好的壤土、壤质粘土为好。大约在17、18世纪传入我国。他在生长过程主要的病害有早疫病、晚疫病、叶霉病、枯萎病、病毒病等,影响番茄的产量。

1. 番茄早疫病

1.1早疫病症状

番茄的叶、茎、果实等部位均能受害,以叶片受害为主,叶片受害,一般先从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扩展,初见直径约0.5~1厘米的灰褐色小斑,后期病斑周围变黄,稍凹陷,病斑近圆形,有明显同心轮纹,潮湿时病斑上生黑色绒毛状霉,茎上染病斑多上分枝处发生,初为暗褐色菱形或椭圆形病斑,扩大后梢凹陷,具有黑霉和同心轮纹,青果受害,先从萼片附近开始,初为椭园形黑色斑,稍凹陷,后期果实开裂,病部变硬,上部密生黑色霉层,病果提早变红。

1.2发病条件

早疫病是由茄链格孢菌侵染所致的一种真菌性病害,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附着在病株残体上和土壤里越冬,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上越冬,分生孢子可借风雨传播,从气孔、皮孔或表皮及伤口直接侵入,形成初侵染,经4~6天即产生大量分生孢子,进行扩大再侵染,大棚内高温高湿的环境利于发病,棚温在20~25℃,外界阴雨,发病重,并且蔓延迅速,易造成严重减产。一般水肥供应良好,植株生长健壮的,发病轻,反之发病就重。

1.3防治措施

(1) 加强栽培管理发病重的田块要与非茄科蔬菜至少轮作2~3年,发病后要及时清理病株,摘除下部病叶,病果并带出田外集中销毁,防止扩散危害;棚内浇水要选择晴好天气上午进行,避免夜间叶片结露。

(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开始喷洒农药,根据病情,每5至10天1次,连续施药3~4次,可供选择的配方有“可杀得”500倍液,70%“代森锰锌”500倍液,75%“百菌清”600倍液,70%“早霜灵锰锌”500倍液,大棚内湿度大,不宜作喷雾防治时可选用45%“百菌清”烟剂或20%“棚菌克”烟剂,每亩300~400克,于傍晚均匀布点闭棚熏蒸。

2.番茄晚疫病

2.1 晚疫病症状

(1)幼苗期发病,叶片出现暗绿色水浸状病斑,叶腋处病斑黑褐,常造成幼苗萎蔫倒伏。

(2)成株期,多在下部叶片和叶尖或边缘出现不规则形暗绿色水浸状病斑,渐变为暗绿色,湿度大时,病斑背面边缘产生稀少的白色霉状物,随后病斑很快扩及全叶,腐烂变褐;茎部受害后,病斑由水浸状变暗褐色,进而黑褐色,稍凹陷,植株萎蔫易由病部折断;果实受害,青果一侧发生界限不明显大斑,渐变为棕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凹陷,呈不规则云纹扩展状,病果质地硬,不软腐,边缘不变红,潮湿时边缘生有白色霉层,迅速腐烂。

2.2 发病条件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也可在温室番茄上越冬。在适宜条件下,中心病株产生的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在18℃-24℃,相对湿度95%以上易感病流行,因此高湿低温,昼夜温差大,是晚疫病流行的重要条件。空气湿度高,偏施氮肥植株发生徒长,底肥不足,番茄长势弱等,都有利于病害的发生或加重

2.3防治方法

(1)保护地从苗期开始,严格控制生态条件,防止棚室高湿条件;(2)轮作,种植抗病品种(3)药剂防治A、保护地采用烟雾法,亩施用45%面菌清烟剂,每亩次200-250克,预防或熏治。B、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72%克,露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3. 番茄叶霉病

3.1叶霉病症状

番茄叶霉病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也为害茎、花、果实等。叶片染病,叶面出现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淡黄色病斑,叶背面病斑上长出灰褐色至黑褐色的绒状霉层,是病菌的分生抱子梗和分生抱子。条件适宜时,病叶正面也长出霉层。病害严重时可引起全叶卷曲,植

株呈现黄褐色干枯。果实染病,果蒂附近形成圆形黑色病斑,硬化稍凹陷,不能食用。嫩茎及果柄上的症状与叶上相似。

3.2病原菌及发病条

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亚门中黄枝孢霉侵染所致。病菌通过空气传播,从叶背的气孔侵入。病害发生主要与温湿度有关,高温高湿有利于发病,其中湿度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在22℃的温度条件下,只要叶面持续4h有水膜,即可诱发病害。若棚内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大于90%,3天内叶霉病可以从无到有,并且严重发生,如不加任何控制,一周内可致毁棚、绝产。弱光照利于叶霉病的发生。

3.3防治技术

大棚番茄叶霉病的防治应采取以农业、生态防治为主,化学农药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技术。

(1) 选用抗病品种 目前推广的品种中高抗叶霉病的有佳粉15、佳粉16、佳粉17、中杂7号、沈粉3号、佳红15等,可因地制宜,选用种植。

(2)播前种子处理 用55℃温水浸种30min,以清除种内外的病原。处理完后,最好再用清水漂洗几次,以清除初次水中和种表附着的病原体,再阴干播种。

(3)合理安排棚内作物轮作 大棚栽培番茄,最好统一安排与瓜类或其他茄科蔬莱进行三年轮作,可有效排除土壤中残存的菌源。

(4)温室消毒 在难于轮作换茬的棚内,栽苗前按每37立方米空间用0.25吨硫磺粉和0.50kg锯未混合,分装几处点燃,密闭熏闷24h杀菌,一天以后再栽苗,或用45%百菌清烟剂按每110平方米用0.25kg的剂量熏闷一昼夜的办法进行室内和土表消毒。

(5)加强栽培管理 加强棚内温湿度管理,适时通风,适当控制浇水,浇水后及时通风除湿,连阴雨大和发病后控制灌水。合理密植,及时整枝打杈,以利通风透光。实施配方施肥,避免氮肥过多,适当增加磷、钾肥。初见病叶时及时摘除病叶,并集中深埋或烧毁。

(6)高温闷棚 选择晴天中午时间,密闭大棚升温至30~33℃,并保持2L左右,然后及时通风降温,对病原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7)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用药防治,最好采用粉尘施药或烟雾施药法用药,亦可采用喷雾方法施药。粉尘施药或烟雾施药应在傍晚时喷洒粉尘剂或施放烟雾剂。常用的粉尘剂有5%加瑞农粉尘剂、5呢百菌清粉尘剂、7%叶面净粉尘剂、10%敌托粉尘剂等,每亩每次1kg,7-8天1次;常用的烟剂有45%百菌清烟剂,每亩每次250~300g,喷雾施药

应在发病初期,以上午用药为宜,先摘除病叶,再喷洒药液,要注意叶背面用药。可用10%世高水分散颗粒剂1000倍液、2%武夷霉素水剂150倍液、60%防霉宝超微粉剂600倍夜、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40%福星乳油6000-80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每7-8天1次,连喷2-3次。

4. 番茄枯萎病

4.1枯萎病症状

该病一般在开花结果期开始发病,病初仅茎一侧自下而上出现凹陷区,致侧叶片发黄,变褐后枯死;有的半个叶序或半边叶变黄;也有的从植株距地面近的叶序始发,逐渐向上蔓延,除顶端数片完好处,其余均枯死。剖开病茎,维管束变褐。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粉红色霉层,即病霉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本病的病程进展较慢,一般15-30d才枯死,地乳白色黏液流出,有别于青枯病。 该病是由番茄尖镰孢菌番茄专化型引起,病菌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有大小两型:大型分生孢子镰刀形或长纺锤形,顶端和尾抱稍弯曲,具3-5个隔膜,3个的居多,大小27-46μm × 3-5μmμ;小型分生孢子长椭圆形或卵形,无色,单胞,大小5-12μm×2.2—3.5μm;厚垣孢子圆形椭圆形,黄褐色,单胞,顶生或间生于菌丝上,大小11.2-16μm × 9.6—11.3μm。在马铃薯洋菜培养基上菌落白色或粉红色。病菌生长发育适温27-28℃,最高38℃,最低5℃,只侵害番茄。

4.2发生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或厚垣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或附着在种子上越冬,或营腐生生活。一般从幼根或伤口侵入寄主,进入维管束,堵塞导管,致使病株叶片黄枯而死。病菌通过水流或灌溉水传播蔓延,土温28℃、土壤潮湿、连作地、移栽或中耕时伤很多、植株生长势弱的田块发病重。此外,酸性土壤及线虫取食造成伤口有利于本病发生。

4.3防治方法

(1)选用耐病品种,如苏抗5号、强丰、西安大红、蜀早3号、渝抗4号等品种。

(2)轮作倒茬,一般应轮3年以上。

(3)施用充公腐熟的有机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适当增施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4)采用新土育苗或床土消毒。床土消毒时,每平方米床面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10g,加洁净细土4-5kg拌匀。施用时先将1/3药土撒在畦面上,播种后,再把其余药土覆在种子上。

(5)种子消毒,用0.1%硫酸铜浸种5min,洗净后催芽、播种。

(6)发病初期喷洒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此外可用lO%双效灵水剂或12.5%增效多菌灵200倍液灌根,每株灌对好的药液100ml,隔7-10d一次,连续灌3-4次。

5. 番茄病毒病

番茄病毒病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常见的有花叶病、条斑病和蕨叶病三种,以花叶病发生最为普遍。近几年来,有些地区条斑病的为害日趋严重,植株发病后几乎没有产量,对番茄影响极大。蕨叶病的发病率一般低于花叶病而高于条纹病,但其为害则大于花叶病而小于条纹病。

5.1番茄病毒病症状

(1)花叶病:田间常见的症状有两种:一种是在番茄叶片上引起轻微花叶或微显斑驳,植株不矮化,叶片不变小、不变形,对产量景响不大;另一种番茄叶片有明显花叶,随后新叶变小,叶脉变紫,叶细长狭窄,扭曲畸形,茎顶叶片生长停滞,植株矮小,下部多卷叶,病株花芽分化能力减退,并大量落花、落蕾,基部已座果的果小质劣,多呈花脸状,对产量影响较大。

(2)条斑:病株上部叶片呈现或不呈现深绿色与浅绿色相间的花叶症状。植株茎杆上、中部初生暗绿色下陷的短条纹,后变为深褐色下陷的油渍状坏死条斑,逐渐蔓延扩大,以致病株萎黄枯死。病株果实畸形,果面散布不规则形褐色下陷的油渍状坏死斑。有时先从叶片开始发病,叶脉坏死或散布黑褐色油渍状坏死斑,后随叶柄蔓延至茎秆,在茎秆上形成条斑状病斑。

(3)蕨叶病:初期症状,顶芽幼叶细长,展开比健株叶慢或螺旋形下卷,叶片十分狭小,叶肉组织退化,甚至不长叶肉,仅存中肋。病株一般明显矮缩,下部叶片叶缘向上卷起,严重的卷成管状,中部叶片微卷,主脉微现扭曲,上部叶片细小形成蕨叶。叶背叶脉呈淡紫色,叶肉薄而色淡,微现花斑。全株腋芽所发出的侧枝都生蕨叶状小叶,上部复叶节间短缩,呈丛枝状。

5.2番茄病毒病发生条件

烟草花叶病毒可在多种植物上越冬,也可附着在番茄种子上、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田间越冬寄主残体、烤晒后的烟叶、烟丝均可成为该病的初侵染源。主要通过汁液接触传染,只要寄主有伤口,即可侵入。黄瓜花叶病毒主要由蚜虫传染,此外用汁液摩擦接种也可传染。冬季病毒多在宿根杂草上越冬,春季蚜虫迁飞传毒,引致发病。番茄病毒病


西红柿常见病害防治》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3946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