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治疗急性中耳炎方法

治疗急性中耳炎方法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5-16 07:47 | 移动端:治疗急性中耳炎方法

篇一:中耳炎治疗指南

中耳炎治疗指南

疾病简介:

中耳炎(Otitis media)是累及中耳( 包括咽鼓管鼓室 鼓窦及乳突气房 )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绝大多数为非特异性安排炎症,尤其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非化脓性者包括分泌性中耳炎气压损伤性中耳炎;化脓性者有急性和慢性真是之分特异性炎症太少少见如结核性中耳炎等。常见有分泌性中耳炎、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及胆脂瘤型中耳炎和气压损伤性中耳炎。

中耳炎的概述

中耳发炎就是中耳炎,是由于中耳内发生了细菌感染,故医学上全称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孩子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中耳炎,又称“耳朵底子”,发起病来,使人头脑涨痛,有时还从耳内流出脓水。虽不是大病,但给人带来无尽的痛苦。

中耳炎常发生于8岁以下儿童,它经常是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发的疼痛并发症。

通常中耳炎又分为急性与慢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如果及时就医的话,可以痊愈并不再复发。

但慢性中耳炎(Chronic otitis media)无法根治。慢性中耳炎一般由急性中耳炎转变而来,需要及时的治疗。病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慢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鼓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

中国医学博士认为急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疗,或病情较重,也可能形成慢性中耳炎。 对于中耳炎在我们的生活中要养成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

疾病病理

慢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鼓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急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疗,或病情较重,也可能形成慢性中耳炎。

肾主骨髓,开窍于耳,即耳朵为肾经的末梢.当人体的抵抗力低下时,外邪容易入侵,即容易造成感染发炎.中耳炎同样是外邪入侵导致耳道发炎.究其根本原因是肾水不足,即肾虚,人体的抵抗力下降,此时耳道就容易引发炎症.特别是儿童多发中耳炎大多是由於长期挑食,偏食,厌食,造成肾虚导致.

病原病因

急性中耳炎(Acute otitis media)是中耳黏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由咽鼓管途径感染最多见。感冒后咽部、鼻部的炎症向咽鼓管蔓延,咽鼓管咽口及管腔黏膜出现充血、肿胀,纤毛运动发生障碍,致病菌乘虚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常见的致病菌主要是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因此预防感冒就能减少中耳炎发病的机会。

擤鼻涕方法不正确也可导致中耳炎。有的人擤鼻涕时往往用两手指捏住两侧鼻翼,用力将鼻涕擤出。这种擤鼻涕的方法不但不能完全擤出鼻涕而且很危险,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如果两侧鼻孔都捏住用力擤,则压力迫使鼻涕向鼻后孔挤出,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因此应提倡正确的擤鼻方法: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用同法再擤另一侧。如果鼻腔发堵鼻涕不易擤出时,可先用氯麻滴鼻液滴鼻,待鼻腔通气后再擤。

游泳时应避免将水咽入口中,以免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外伤所致的鼓膜穿孔禁止滴任何水样液体,以免影响创口的愈合,可用消毒棉球堵塞外耳道以免感染诱发中耳炎。

如果婴幼儿仰卧位吃奶,由于幼儿的咽鼓管比较平直,且管腔较短,内径较宽,奶汁可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因此母亲给孩子喂奶时应取坐位,把婴儿抱起呈斜位,头部竖直吸吮奶汁。

另外,吸香烟包括吸二手烟,也会引起中耳炎。吸烟可引起全身性的动脉硬化,尤其是香烟中的尼古丁进入血液,使小血管痉挛、黏度增加,给内耳供应血液的微动脉发生硬化,造成内耳供血不足,严重影响听力。香烟不仅会引起中耳炎,同时会加重中耳炎的病情,情况严重的会使中

耳炎患者造成永久性耳聋。同时,香烟中的一种强致癌物NNK会引起中耳炎的恶性病变,严重影响脉冲神经,引起长期头部疼痛及经常头晕,并会引起半身瘫痪。因此, 家庭中有婴幼儿及中耳炎患者的,应不吸香烟,尽量不接触二手烟环境。

还有长时间用耳机听摇滚类的大分贝的音乐,如果时间较长的话,也容易引起慢性中耳炎,对耳朵造成组织性的损伤,严重时听力下降以及其他一些并发症状,如中耳炎等。中耳炎的病因

1.呼吸道及鼻咽部疾病。比如感冒、鼻炎、咽炎等。中耳与鼻、咽管相通。当鼻咽部存在大量细菌的时候,这些病原体就很容易进入耳部。所以,宝宝感冒的时候,要特别注意他的耳部是否有异常。

2.游泳。游泳时,水会从外耳道进入耳朵,但如果鼓膜没有孔的话,水是不会从外耳进入中耳的。不过,如果游泳池里人较多,清洁卫生又做得不是很到位的时候,水中的细菌或消毒剂会通过孩子的鼻、口进入体内,导致感冒,进而引起中耳炎。

3.躺着喝奶。来自美国的研究报告称:婴儿平躺着喝水、喝奶,水或奶会向鼻咽方向流入,有导致中耳炎的危险。所以,宝宝喝奶或其他饮料时,要将他的头抬高一些,并随时给他擦掉流出来的水或奶。

4.疲劳。睡眠不足或体力消耗过大,是免疫力下降的主要原因。生活有规律、饮食营养均衡再加上适量运动对于保持健康是非常重要的。所以,不要让孩子玩得太累,而且一定要让他得到充分的休息。

5.吸烟。欧洲的研究报告表明:家里有人吸烟,容易诱发中耳炎。即使你把那个吸烟者赶到阳台上吸烟,他的头发和衣服上也会沾有香烟的有害物质。他再去抱宝宝时,这些有害物质就会吸附在宝宝的鼻咽黏膜上,容易引起炎症。

6.集体生活。在幼儿园里,孩子接触感冒病菌或病毒的机会大大增加,从而增加患中耳炎的可能性。

7.外出。在密闭的火车或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上,或者在通风不好、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很容易感染上感冒病毒,也很容易让宝宝患上中耳炎。所以,带孩子外出,要尽可能避开人群拥挤的场所。

8.治疗中断。通常急性中耳炎在吃了几天药后症状就会得到缓解甚至消失,这时不要根据自己的判断就认为宝宝已经好了,停止吃药和治疗。中途停止治疗是急性中耳炎长期不愈甚至转为慢性的原因之一。

诱发因素

一、鼻、咽部慢性疾病和鼻窦炎、扁桃体炎及增殖体肥大等,炎性分泌物易于进入咽鼓管内,而且病变妨碍了咽口引流所致。

二、急性期延误治疗和用药不当等因素难逃其咎。

三、继发于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麻疹和肺炎等,中耳粘膜急性坏死症侵及鼓窦乳突,尤其是继发于耐久性较大的变形杆菌和绿脓杆菌感染,治疗起来非常困难。

四、乳突发育不良导致病变所致。

五、上鼓室发生胆脂瘤、听骨坏死或鼓室外侧壁破坏。

六、患有过敏性疾病,如上呼吸道粘膜变态反应性水肿、渗出,累及咽鼓管和中耳。

七、慢性周身疾病如贫血、糖尿病、肺结核和肾炎等,机体抵抗力减弱也极易引起中耳炎。

八、擤鼻涕方法不正确也可导致中耳炎。

九、游泳时如果将水咽入口中,水通过鼻咽部而进入中耳,也可能引发中耳炎。

十、婴幼儿仰卧位吃奶。

十一、吸香烟包括吸二手烟,也会引起中耳炎。

十二、长时间用耳机听摇滚类的大分贝的音乐。

分类症状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症状:

化脓性中耳炎(Suppurative otitis media),即通常所说的害耳底。它是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中耳炎症,其症状主要是耳痛、流脓,小儿有全身症状比成人明显,可能的发热、呕吐等。其后果是并发症,严重的并发症有颅内并发症如脑膜炎、脑脓肿等,其它并发症有颅外并发症如迷路炎、面神经麻痹等。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

症状:

(1)耳聋:可于感冒后、乘飞机下降或潜水时,突然出现听力下降,压迫耳屏或头位改变时,听力可有所改善。

(2)耳痛及耳内闷胀。

(3)耳鸣:多为低音调“轰轰”样耳鸣,打呵欠或擤鼻时可闻及气过水声。

(4)儿童病人可表现反应迟钝、误听或注意力不集中。

(5)耳镜检查:急性期鼓膜充血、内陷、光锥变形或缩短,锤骨短突外突明显;鼓室积液后鼓膜颜色改变,呈淡黄、橙红或琥珀色;若病程较长,则鼓膜多灰暗、混浊。若分泌物为浆液性,且未充满鼓室,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呈凹面向上的弧形线,透过鼓膜有时可见到气泡,咽鼓管吹张后气泡增多;若鼓室内积液多,则鼓膜外突。

卡他性中耳炎

症状:

慢性卡他性中耳炎{Ofthe chronic catarrhal otitis media}患者由于咽鼓管粘膜因较长时间的充血、水肿,变得增厚或粘连,引起咽鼓管的功能不良。鼓室内由于长期负压,使鼓膜内陷,活动的范围变小,因此出现耳聋、耳鸣症状。耳聋:常因反复急性发作,听力时

好时坏,渐进加重。初可为传导性,继可为混合性,早期亦可有“自声增强”现象。积液粘稠时,听力不会因为头位的变动而改变。耳鸣:耳鸣常使病人甚感苦恼,初可为低音调,晚期可为高音调(如蝉鸣),但无一定规律,有的患者可感觉耳内有闭塞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缓解。

渗出性中耳炎(Exudative otitis media)

症状:

(1)耳内有闭塞胀闷:凡急性期时都有不同程度的耳内阻塞胀闷,头晕。慢性者仅有阻塞感。儿童表述不清。

(2)听力下降:急性渗出性中耳炎表现上呼吸道感染在前,听力下降在后,自听有回声,头部摆动时可出现症状加重或减轻。慢性渗出性中耳炎起病隐匿,往往说不清发病时间。儿童双耳患病时常出现对音响反应迟钝,看电视要调大音量,学习精力不集中。若一侧耳朵正常,可长时间不被家长发现。

(3)耳鸣:急性期耳内有过气水声,中后期因中耳腔内积存液体形成纤维粘连,出现不同程度和形式的耳鸣。

(4)耳痛,少数渗出性中耳炎患者还可出现耳内流水。

慢性中耳炎(Chronic otitis media)

症状:

(1)耳流脓:是本病的主要常见症状。可为粘液、粘脓或纯脓性。非危险型流脓较稀薄,无臭味。危险型流脓虽不多,但较稠,多为纯脓性,并伴有异臭味。

(2)除上述症外,如有眩晕、呕吐、面瘫、剧烈头痛、寒战、高热等症状出现,证明已有并发症发生,应立即去医院就诊。

急性中耳炎(Acute otitis media)

症状:突然发生的耳痛,常伴有感冒或咳嗽。患者若是婴儿便会哭闹不止,并揉擦患耳的耳垂。发热,体温可高达39摄氏度。可能出现呕吐,或者耳道可能流软耳垢或脓液。患耳可能听觉失灵。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a),是指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本病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常以耳内间断或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听力下降为主要临床表现,严重时可引起颅内、颅外的并发症。

篇二:小儿中耳炎治疗方法

1、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头孢拉定胶囊,每次1-2粒,每日4次。 (2)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 (3)黄连上清片,每次4片,每日3次。 (4)穿心莲内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

2.验方自疗法 (1)忍冬藤30克、生甘草10克、煎服每日1剂,连服3-4日。 (2)蒲公英、车前草、紫地丁各30克、每日1剂,分3次煎服, 连服3-4日。 (3)野菊花12克、天葵子10克、丹参15克、泽泻15克、白花蛇舌草30 克,分2次煎服。 (4)大蒜1瓣,蒸馏水10毫升,将大蒜洗净捣烂,取汁与蒸馏水混匀,滴耳, 每日数次,1次数滴。本方适用于中耳炎,尤为化脓性中耳炎效果更佳。

3.饮食自疗法 (1)糖冬瓜30克、鲜九龙吐珠叶13片,用1大碗水煎成半碗,每日1剂,连 服5天。本方对慢性中耳炎更佳。 (2)薏米18克、金银花12克、柴胡9克、鳖甲15克、红糖适量,将金银花、 柴胡、鳖甲煎汤取汁,与另二味煮粥服食,每日1剂,连服5剂。

4.外治自疗法 (1)取蛋黄1枚,放锅(不要用铁锅)内加热翻炒,片刻油出滤出即可,炒时防 焦。待冷却后取其油滴耳,每次3滴,每日2次。 (2)蚯蚓5条,剖开后洗净,放白糖10克左右,30分钟后用洁净纱布滤出清 液滴耳,每次4滴,每日3次。 (3)新鲜猪胆汁(或鸡胆汁)50克,冰片5克,滴耳。 (4)烂耳散少许,吹入耳内,每日3次。 (5)生大蒜2只,丝瓜1只,共捣烂,

布包挤汁,滴耳,每次3-4滴,每日3 次。 (6)胡桃肉捣油加冰片少许,滴入耳内。

避免误诊 急性期后持续有分泌物出或存在其它症状,可能并发其它疾病,不宜延误,应到医 院作进一步检查,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不可在公共汽车上及人流中挖耳朵分泌物,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意外损伤。

宝宝被动吸烟,会得中耳炎

宝宝中耳的咽鼓管发育不完全,较为粗短平直,周围的骨壁很薄,有的部位还有未完全闭合的骨缝,病毒或细菌很容易从这些“暗道”潜入中耳引起炎症。

最常见的是患了感冒、鼻炎、扁桃体炎的宝宝,抗病力较弱,“引狼入室”的机会大。

但父母的一些“不良”小动作,也会导致中耳炎“袭击”宝宝。主要有以下情形:

1、妈妈躺着喂奶,易使少量乳汁流入宝宝耳中;

2、久用安慰奶嘴,引发宝宝频繁吸吮,病菌乘机从鼻腔后端潜入咽鼓管;

3、擤鼻涕的方法错误,如用两手指捏住宝宝两侧鼻翼,迫使鼻涕向鼻后孔喷出,通过咽鼓管而污染中耳,据临床统计,约1/3患儿因此得中耳炎;

4、乱掏宝宝耳朵,损伤了耳道黏膜或鼓膜引发感染,并蔓延到中耳;

5、在宝宝面前吸烟,有害物刺激中耳粘膜,粘液分泌增加变稠,造成中耳积液,形成渗出性中耳炎等。

常小手抓耳,家长莫大意

中耳炎给宝宝带来疼痛、干扰进食、睡眠与活动,还损伤听力,累及宝宝一生,家长务必及早发现以免贻误治疗。

宝宝限于语言能力,难以诉说或诉说不清,尤其是1岁以下的婴儿,只有靠家长细心观察。宝宝若出现以下信号,应想到中耳炎:

1、哭闹不安,拒绝吃奶,或耳后部红肿,不让家人碰触。

2、常用小手抓耳。

3、体温升高,烦躁不安,夜间吵闹,难以入睡。

4、对电视、收音机的声音、鞭炮声、爸妈的呼唤等反应迟钝,提示有听觉障碍。

六个生活细节,预防中耳炎

中耳炎是能够预防的,建议家长抓好以下细节:

1、严防感冒。

据统计,90%的中耳炎祸起感冒。

2、护理得当。

妈妈喂奶要有一个好体位,包括斜抱位、半卧位或坐位等,切忌躺着喂。生后6个月后要停止使用安慰奶嘴,代之以小布娃娃和小绒狗等玩具。经常躺着哭的宝宝,妈妈要用消毒棉棒及时将耳朵蘸干。给宝宝洗澡或洗头时,要用手堵住外耳道口,防止污水流入耳道。

3、家人不要在宝宝室内或当着宝宝的面吸烟,并戒除乱捏小鼻子的习惯。

4、选择清洁卫生的游泳池,游泳时戴耳罩,尽量避免呛水。

5、保持宝宝的鼻腔清洁。

小宝宝可用医用吸鼻器吸出鼻腔中的黏液,大宝宝应教会擤鼻涕。擤鼻涕的正确方法:用手指按住一侧鼻孔,稍用力向外擤出对侧鼻孔的鼻涕,再用同法擤出另一侧。如果鼻腔发堵,鼻涕不易擤出,可先用浓度淡的麻黄素滴鼻液滴鼻,待鼻腔通气后再擤。

6、正确对待耳屎。

宝宝耳屎大多可随咀嚼、张口或打哈欠等活动,借助于下颌等关节的运动自行脱落并排出耳道,不必掏挖。如果确实过多,甚至造成耳部堵塞时,可先试一试较为安全的清除办法:第一步,在宝宝临睡前滴入1-2滴耳药水;第二步,在病耳塞一个用消毒棉球做成的耳塞,次日取出,耳屎可能粘在上面而被清除掉。若此法无效,须到医院请医生处理。

中耳炎的介绍

中耳发炎就是中耳炎,是孩子发生耳痛的一种常见病因。 中耳炎常发生于8岁以下儿童。它经常是普通感冒或咽喉感染等上呼吸道感染所引发的疼痛并发症。

[中耳炎的病理

慢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鼓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急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疗,或病情较重,也可能形成慢性中耳炎。

中耳炎的症状

中耳炎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症状。常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有自听增强。部分病人有轻度耳痛。儿童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

1、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

篇三:中耳炎的诊断与治疗

中耳炎的诊断与治疗

概述

中耳分外耳、中耳及内耳。中耳位于内耳及外耳之间,包括鼓室、鼓窦、乳突及咽鼓管。中耳内含有3块听小骨,听骨链。另外还有肌肉、韧带及神经等。 概念:中耳炎分为化脓性和非化脓性。化脓性又分为:黏膜——非危险型中耳炎(单纯型);骨质—— 危险型中耳炎(胆脂瘤型及骨疡型)。

急性中耳炎诊断要点

耳痛:开始时耳痛轻,逐渐加重;多数病人鼓膜穿孔前疼痛剧烈、夜不成眠;如为波动性跳痛或刺痛,可向同侧头部、耳后或牙齿放射;在婴幼儿常哭闹不安、拒食,鼓膜穿孔流脓后耳痛减轻。听力减退及耳鸣。

流脓:鼓膜穿孔后耳内可有液体流出,初为血水脓样,以后变为脓性分泌物。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全身发热、乏力、纳差、畏寒、倦怠等;小儿全身症状较重,常伴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一旦鼓膜穿孔,体温即逐渐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 分泌性中耳炎

义定:以鼓室积液及传导性耳聋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 病因:咽鼓管(主)、感染和免疫反应

病理:鼓室负压、血管通透性改变 ——鼓室积液

临床表现:听力减退、耳痛、耳闷胀感、耳鸣。鼓膜:鼓膜内陷,鼓膜色泽呈琥珀色。可见液平,动度降低。

鉴别诊断:需排除鼻咽部肿瘤、与引起传导性耳聋而鼓膜又完整的疾病相鉴别、胆固醇肉芽肿和鼓室体瘤鉴别、脑脊液耳漏和外淋巴漏鉴别。

治疗原则: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治疗病因。

分泌性中耳炎的急性期治疗

方法:药物治疗:抗生素、激素和粘液促排剂。注意事项:定期复查、有时仅仅在前3个月进行追踪随访,不宜长期应用药物治疗。

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

方法:收缩鼻腔黏膜和通畅咽鼓管。鼓膜穿刺术、鼓膜切开术、鼓膜置管术、咽鼓管吹张、滴鼻剂。治疗原发病:腺样体切除、鼻中隔矫正、下鼻甲部分切除、鼻息肉切除、鼻窦手术和扁桃体切除等。治疗过敏性疾病和鼻炎、鼻窦炎。 中耳炎分类

非化脓性中耳炎分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和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化脓性中耳炎分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及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又分为单纯型、骨疡型(肉芽型)、 胆脂瘤型。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定义:耳科常见病,慢性化脓性病变侵及中耳黏膜、骨膜和深达骨质,常合并存在慢性乳突炎。特点:流脓、听力下降和鼓膜穿孔、可引起颅内外并发症。 病因:急性中耳炎迁延 6周~8周、鼻、咽部慢性炎症,细菌多为:变形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厌氧菌感染。 性化脓性中耳炎的分型:分为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

单纯型:其中以单纯型最多见,局限在鼓室黏膜,一般无肉芽和息肉形成,乳突累及者少。临床:间歇性流脓(脓的量和性质),紧张部鼓膜穿孔,轻度传导性耳聋,合并有鼓室硬化等则听力损失严重。

骨疡型:

病变特点:黏膜破坏,破坏听骨、骨环、鼓窦及乳突气房致坏死,有肉芽和息肉形成,累及乳突,可伴发并发症。

临床特点:流脓:持续、有臭味的脓或脓血。边缘性穿孔,鼓室内可见息肉或肉芽。较重的传导性耳聋。CT示上鼓室、鼓窦和乳突内可见密度增高影。

胆脂瘤型:

概念:非真性肿瘤,复层鳞状上皮在中耳腔生长堆积成团块。由胆脂瘤母组织和胆脂瘤皮构成。对周围的骨质进行破坏。引起颅内外的并发症。

胆脂瘤型中耳炎的临床特点:

脓有特殊的臭味,较重的传导性耳聋或混合性耳聋,鼓膜松弛部或紧张部后上方穿孔,可见胆脂瘤皮(灰白色鳞屑状或豆渣样),上鼓室外侧壁破坏,外耳道后壁塌陷。影像学:CT示上鼓室、鼓窦或乳突骨质破坏,边缘整齐。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治疗原则

去除病因、控制感染、通畅引流、恢复听力、预防颅内外并发症。

治疗:

单纯型:活动期以药物治疗为主,穿孔不愈时可行鼓室成型术。

骨疡型及胆脂瘤型:手术治疗:乳突根治术、乳突根治+鼓室成型术、改良的乳突根治术。

耳源性颅内并发症概念:

由于中耳乳突的急慢性化脓性炎症向周围扩散而引起的各种并发症。耳鼻喉科的急重症之一。常由骨疡型和胆脂瘤型中耳炎引起。

颅内外并发症:颅内:硬膜外脓肿、硬膜下脓肿、化脓性脑膜炎、脑脓肿、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颅外:耳后骨膜下脓肿、 Bezold脓肿、岩部炎、迷路炎、周围性面瘫。

中耳炎诊治原则:选用药物时要采取个性化原则合理用药;在用药前,一定要除外危险型中耳炎,转诊到上级医院尽快手术,以免延误病情造成颅内、颅外的严重并发症;当合并有颅内外并发症时,抗生素用药则需足量、联合,通过静脉给药。 治疗中耳炎的药物:抗微生物药(抗生素),糖皮质激素,镇痛药,麻黄碱滴鼻剂,氧氟沙星局部用药。

抗生素用药注意事项

1.一般选用针对上呼吸道常见感染菌群的药物;

2.用药不要时间过长,以3天~7天为宜,并及时复诊,检查鼓膜情况,如感染控制

不住,已经鼓膜穿孔流脓,则需要延长抗生素用药时间,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及时更换抗生素。很少联合用药和静脉给药;

3.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尤其对青霉素类药物过敏的患者,由于对头孢类抗生素同时

可能有交叉过敏反应,应该在用药前询问药物过敏史以及是否为过敏体质;

4.如果选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注意18岁以下以及老年人忌用,除非说明书中注明

老年人可以使用。

5.如果选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注意耳毒性,防止庆大霉素、链霉素一针致聋情况

的发生,尤其有家族史的幼儿。

治疗-抗生素:

阿莫西林(口服)。成人阿莫西林一次0.5g,每6小时~8小时1次,一日剂量不超过4g。小儿一日剂量按体重20 mg~ 40mg/Kg,每8小时1次;3个月以下婴儿一日剂量按体重30mg/Kg,每12小时1次。

注意事项:肾功能严重损害患者需调整阿莫西林剂量。青霉素过敏及青霉素皮肤试验阳性患者禁用。

头孢呋辛:口服剂型:成人0.25g/次,一日两次;儿童应用一日30mg/kg,分2次服用。静脉剂型:成人1.5g/次,感染较重时可 2.25g/次,一日两次;婴儿和儿童:每天每公斤体重30 mg~100mg,分3次~4次给药。新生儿:每天每公斤体重30 mg~100 mg,分2次~3次给药。

注意事项: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者禁用。肾功能减退者、老年患者、孕期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治疗-麻黄碱滴鼻剂:

麻黄碱滴鼻剂的种类。麻黄素或麻黄素抗生素复合制剂。滴鼻剂的作用:通畅咽鼓管,中耳腔引流。含抗生素的滴鼻液,可以进行鼻咽部咽鼓管口的感染控制。1%麻黄素的用法及用量,一次1滴~2滴,一日3次~4次。滴鼻时应采取垂头仰卧位。 注意事项:连续使用不得超过3日~7日,连续长时间使用,可产生“反跳”现象,出现更为严重的鼻塞。小小儿应该稀释该浓度。孕妇慎用。冠心病、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窄角型青光眼患者慎用。不能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剂同用。

治疗—滴耳剂

鼓膜未穿孔者——2%酚甘油。作用:消炎、镇痛、止痒等。用于急性鼓膜炎、未穿孔的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及急性弥漫性外耳道炎。鼓膜有穿孔且流脓者禁用,因遇脓则释放出石碳酸,可腐蚀鼓膜及中耳黏膜。

鼓膜穿孔后——氧氟沙星滴耳剂,成人一次6滴~10滴,一日2次~3次。 小儿滴数酌减。

注意事项:孕妇不宜应用;哺乳期妇女使用时应停止授乳;一般不用于婴幼儿;对本品过敏的患者禁用,出现过敏症状时应立即停药;使用本品时若药温过低,可能会引起眩晕,因此,使用温度应接近体温;使用本品的疗程以了四周为限。 抗生素滴耳液种类很多,用药不宜时间过长,造成局部耐药,注意长期用药时抗生素的耳毒性。


治疗急性中耳炎方法》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3926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