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三民主义歌

三民主义歌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5-16 07:44 | 移动端:三民主义歌

篇一:历史作业

《李中堂乐》

创作背景: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清政府派遣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以外交特使的身份,赴西欧和俄罗斯访问,因为要在欢迎仪式上演奏来宾的国歌,所以临时找了一首七绝诗加以改编,配以古曲,临时作为国歌,后来成为清朝对外场合之代国歌。

歌词:

金殿当头紫阁重,

仙人掌上玉芙蓉,

太平天子朝天日,

五色云车驾六龙。

感悟:

清朝之所以被火烧圆明园,这不是意外,这也和清朝有关。因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就要结束的时候,法国曾经派人来谈判,在那次通州的谈判中,清政府曾扣押法过使者巴夏体,这可是有清朝咸丰皇帝的宗旨!说明当时的清政府腐败到什么程度,外交上有多么大的漏洞!而且清朝自恃疆域面积广大,就对外来使者说:“天朝物产丰富,不需要别人供给。”所以关闭了所有的港口,这对中国的发展起了阻碍的作用。

《巩金瓯》

创作背景:

特地上奏并呈了一部《国乐草案》,但未得到批准。我国第一首正式的国歌定于1911年。国歌名为《巩金瓯》。1910年,曾到日本考察过音乐的礼部左参议曹广权,鉴于“各国皆有专定国乐,极致钦崇,遇亲贵游历,公使宴集,既自奏国乐”,而“我国国乐从前由出使大臣曾纪泽权宜编制,声调缓慢,至今各国常致疑问”,他奏请“整饬礼乐,以正人心”。 其实《巩金瓯》并不一直都作为国歌,一般场合只是当时清朝的陆军军乐,《巩金瓯》在重大场合才作为国歌。

歌词:

国土如金瓯巩固,

受天覆庇。

民众万物如野鸭嬉于水藻般欣悦。

喜见同袍,

有幸遇着太平时世,

真是和乐自得。

帝国蒙上苍保佑。

青天高高在上,

大海翻腾不息。

感悟:

甲午海战时,由于清政府腐败,中国战败只好投降于日本。清政府日益衰败,武装起不断发动,武昌起义发生在1911年10月10日,起义为湖北省武昌市,是革命党人旨在推翻清朝统治的兵变。在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旗帜下集结起来的湖北革命党人,打响了辛亥革命“第一枪”,成功夺取武昌,于1911年10月11日日组建了军政府,宣告废除清朝宣统年号,结束了二百多年清王朝封建统治和二千多年君主专制统治,吹响了共和国诞生的号角。就这样中国的封建社会就被推翻了,民主社会就开始了。转眼间100多年过去了,从曾经的封建社会变成了民主社会,人民也就当家做主了,如今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祖国强盛,生活幸福,这充分的说明了中国的进步是多么快呀。

《三民主义歌》

创作背景:

民国十七年(1928年)北伐成功、南北统一后,戴传贤建议将此训词,采为中国国民党之党歌歌词。1929年1月10日中央常务委员会决议采程懋筠所谱者为党歌,理由是因该歌词富爱国思想,且曲调和平,有力,有民族意识之效果。1930年3月24日行政院明令全国,在国歌未制定前,一般集会场合均唱这首党歌以代替国歌。1937年6月3日,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以党歌作为国歌,国歌征选案至此遂告确定。原本程懋筠创作此谱时,曾因为觉得不够好而丢弃,其妻从纸篓发现后寄去参加比赛,竟拔得头筹。1930年3月24日,由于当时中华民国处在训政时期,许多国民党党员提议使用《三民主义歌》作为国歌。由于反对使用一党标志代表全国,所以设立了国歌编制研究委员会,支持国民党党歌。1937年6月3日,中央常务委员会批准了提案, 而在1943年, 《三民主义歌》正式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歌。 歌词:

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

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

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感悟:

消灭了皖系和直系 北伐战争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虽然中途夭折,但这次战争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使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开展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开始了创建工农红军、进行土地革命的新时期。

篇二:中国国歌的认识.改.dc

中国国歌的认识

西藏日喀则地区第二高级中学 田茂瑜

摘要:在多年的音乐教学和调研中,笔者发现我国部分地区的中小学生及部分音乐教育工作者,对中国国歌的发展、演变及易换等认识很是模糊。回顾中国历史,在清代以前,历代王朝都没有国歌,真正独立成形的国歌是在19世纪8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在新中国成立前,国家政权不断更迭,国歌也几度易换,出现(产生)过多首国歌。 关键词:中国 国歌 认识

国歌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是国家和民族民众共同心声的表达和共同意志的体现,是国家主权和尊严的标志。它能起到统一人们思想、激发民族爱国情感、催人奋进的巨大作用。为其政府所制定或采用,通常在隆重集会、国际交往仪式等场合演奏或演唱。

一、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歌

(一)最早的国歌雏形《华祝歌》

中国国歌最早出现于19世纪80年代。1878年至1884年,曾纪泽(曾国藩的儿子)出任清政府驻英兼驻俄公使期间,看到西方国家在公共礼仪场合演奏国歌,甚为感动,鉴于本国无国歌,而谱写了乐章一首,以为国调,名曰“《华祝歌》”,以应外交礼仪。曾一度将《华祝歌》作为“国乐”的草案上呈朝廷,但没有得到朝廷的批准,不过在海外已被当作国歌来演奏。

(二)由国家颁布的最早国歌《李中堂乐》

1896年,清政府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作外交特使,赴西欧和俄国作礼节性访问。在欢迎会上,按照国际惯例,要演奏宾、主两国国歌。当时腐朽没落的清政府根本没有国歌,为了应付门面,李临时找了一首适合清政府口味的王建的七绝诗加以改编,以庐剧中的“倒七戏”配乐,作为国歌临时使用,因它是李鸿章最早使用的,后来人们称它为《李中堂乐》。歌词是:“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云丰驾大龙。”

从此以后十多年内,清政府在与他国交往以及国内大典中,都袭用这首歌。因此,实际上它在某些场合起了国歌的作用。

(三)最早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国歌《巩金瓯》

1906年大清帝国谱制了一首陆军军歌《颂龙旗》,并在正式国歌《巩金瓯》未出前,暂为清朝代国歌。歌词:于斯万年,亚东大帝国! 山岳纵横独立帜,江河漫延文明波;四百兆民神明胄,地大物产博。扬我黄龙帝国徽,唱我帝国歌!

1910年,礼部左参议曹广权,鉴于“各国皆有专定国乐,极致钦崇,遇亲贵游历,公使宴集,既自奏国乐”,而“我国国乐从前由出使大臣曾纪泽权宜编制,声调缓慢,至今各国常致疑问”,他奏请“整饬礼乐,以正人心”。1911年10月4日,由皇帝批谕内阁,以法律条文颁布了国歌,歌名《巩金瓯》。 词为: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胞,清时幸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歌词由严复作词,名义上由溥侗谱曲,曲谱实际来自康熙时期的皇室音乐,郭曾炘修订。可就在国歌《巩金瓯》颁布6天后,武昌首义,清王朝灭亡,这首所谓的国歌,也就成了清王朝的葬歌。

二、中国历史上另外几首具有影响力的国歌

(一)中华临时革命政府国歌《五旗共和歌》

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革命政府教育部于1912年2月发布征集国歌的广告。同年2月25日第22号的《临时政府公报》刊登出沈恩孚作词、沈彭年作曲的国歌拟稿《五旗共和歌》又名《亚东开化中华早》,曲调昂扬流畅,歌词通俗凝炼。词为: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秀河山普照。 喜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二)袁世凯“洪宪”政府国歌《中华雄踞天地间》

1915年,袁世凯篡夺了中华革命临时政权,废弃了南京临时政府拟定的国歌。5月23日,政事堂礼制馆将议定的“国乐”呈报外交部转袁世凯“妥速商报呈候核定”。当日,袁世凯批示礼制馆:“应准(以所拟乐章《中华雄踞天地间》)定为国乐,即由该馆通知遵照”。礼制馆在议定这首“国乐”的歌词时,时为教育总长、议乐主任

的汤化龙在发言中对《中华雄踞天地间》歌词进行了批评,并将所撰国歌逐句评之。由于汤化龙的批评,礼制馆将“国歌”歌词最终改为:中华雄踞天地间,廓八埏,华胄来从昆仑巅,江河浩荡山绵连。共和五族开尧天,亿万年。歌曲词作者荫昌,字午楼。这首“国歌”刚露面即被民主革命的浪潮淹没。以后,军阀混战,政局动荡,一直无正式国歌。

(三)萧友梅谱曲的国歌《卿云歌》

袁世凯下台后,1919年11月24日,教育部呈请国务院批准成立 “国歌研究会”。1920年4月段祺瑞政府教育部征集国歌,研究决定采纳邓萃英的建议,将原汪荣宝创作的《卿云歌》末两句删去,作为新国歌。并公推萧友梅、杨仲子、王露、吴瞿安等四位音乐家分别作曲。全歌仅四句16字,歌词是:卿云灿兮,纤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1920年10月,教育部采用了萧友梅的曲谱,并请萧分制钢琴伴奏乐谱等三种。1921年3月25日,国务院请总统徐世昌核准,“准如拟办理,即由教育部通行遵照”。1921年7月1日教育部“通咨各省施行”,在全国传唱,并在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上演奏。

(四)代行国歌《国民革命歌》

1926年7月2日,在广州举行的国民政府教育行政会议上,通过了《推行国歌案》。其决议之一:“在国歌未颁布以前,以国民革命歌代国歌” 。歌词: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奋斗!齐奋斗!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齐欢唱!歌词作者系黄埔军校政治部一位失名职员,曲调系用一首法国民歌。

(五)孙中山训词、国民党党歌《三民主义歌》为国歌

1930年3月13日,国民党第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七十八次常务委员会议决定:“在国歌未制定以前,以党歌《三民主义歌》代用”。

《三民主义歌》歌词,首次出自民国十三年6月16日,孙中山先生在广州黄埔军官学校开学典礼中,对该校师生的训词。 歌词: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

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

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1937年6月3日,中央常务委员会批准了使用《三民主义歌》为国歌的提案,在1943年,《三民主义歌》正式通过审议成为中华民国的国歌。《三民主义歌》在1936年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中,被选评为世界最佳国歌。

中国近代国歌在几十年的演变、易换中,除上述所举,还有一些曾流行一时、并一度代替“国歌”的歌曲,如:徐谦作词、沈彭年作曲、流行于广东一带的《广东军政府歌》;佚名的《美哉中华》;佚名作词、借用英国国歌曲谱的《中华美地歌》等等。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为《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1935年,为“上海电通公司”拍摄的故事影片《风云儿女》所作的主题歌。

参考文献:

1、《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02期《中国近代国歌考述》,作者:皮后锋

2、《北京日报》2007年9月25日,《中国近代国歌的演变》,作者:刘作忠

3、《咸阳日报》2010年4月7日08版,《中国最早的国歌》,作者:訾翔宇

4、《咬文嚼字》2010年12期,《中国国歌歌词作者究竟是谁》,作者:廖宇

作者姓名:田茂瑜

作者单位(通讯地址):西藏日喀则地区第二高级中学

邮政编码:857000

篇三:邵元冲与黄埔军校

邵元冲与黄埔军校

邵元冲

邵元冲是黄埔军校初创时期有过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虽然海内外对其史载资料并不多,但对于他参与筹备黄埔军校,两度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在宣传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组建黄埔军校特别区党部事宜,以及党务、党史、军事、政治教育与训练诸事,事必躬亲未尝怠懈,诸多筹划实施见诸史料记载,坊间过往传闻记载皆有不小疏漏与误读。笔者拟依据史料将其与黄埔军校相关事迹汇集成篇。

一、早年追随孙中山,致力国民革命运动

邵元冲(1890-1936)又名庸舒,别字翼如,浙江绍兴人。祖籍绍兴县漓渚下岭,生于下方桥翰林台门一个乡绅家庭。从小聪明好学,十岁就能写文章,十三岁中秀才,当地称之谓“神童”。幼年从学于杭州名师塾吴雷川。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中秀才。清光绪三十二年考入杭州浙江高等学堂,与陶望潮(1886-1962,又名冶公,浙江绍兴人,杭州求是书院肄业并入南社,后任汉口市卫

生局局长,军事委员会政治训练部主任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浙江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同学。1905年同盟会创立之初,经蔡元培、徐锡麟、秋瑾介绍加入同盟会,并一度任评议部部长。清宣统元年(1909年)举拔贡。1909年11月南社成立时即加入。1910年考取法官,任江苏省镇江地方审判厅庭长。1911年1月赴日本东京留学,半年多与孙中山朝夕相处,共谋事业。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时,回国后与陶望潮同入革命军幕僚。光复后任《民国日报》总编辑,特约陶望潮为撰稿员。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时任上海《民国新闻》总编辑。1913年7月“二次革命”起,赴江西湖口,参加讨袁之役,失败后亡命日本。1914年加入中华革命党,并担任《国民》杂志编辑。后任中华革命军绍兴司令官,与夏尔璵图谋控制浙江,因事泄逃亡上海。后追随并襄助陈其美,1915年12月在上海结识蒋介石,并参与策划肇和兵舰起义反袁。1916年在山东淮县参与组织中华革命军东北军,再遭失败。1917年随孙中山南下广州成立军政府,协助孙中山撰写《建国方略》。1919年6月9日任广东军政府总司令部秘书长,并被孙中山任命为陆海军广州大元帅府机要秘书,并代行秘书长职务。1919年冬赴美国留学,先后就读于威斯康星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后奉孙中山之命视察海外国民党工作,游历美、英、法等国,并去苏联学习军事,再赴德国游学。1923年11月在莫斯科与正在访苏的蒋介石等会面。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在孙中山亲笔拟定的“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十七人名单,其名列首位,与会提名亦获得选举通过,当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亦列当选名次首位。不久补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二、参与筹建黄埔军校,开启三民主义教化

1924年5月13日孙中山特任命其与汪兆铭、胡汉民三人为广州黄埔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政治教官。5月15日赴黄埔军校履职,向第一期学员讲授《革命军人之大任》,时间一小时,述说了革命之意义、中国革命之必要、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情状、中国革命军人之责任与模范等要义。1924年5月18日应许崇智邀请兼任粤军总司令部秘书长(少将衔),其间主要在粤军总司令部办公视事。1924年5月31日与戴季陶、廖仲恺、甘乃光、刘芦隐等同赴长洲岛黄埔军校,商讨教材讲授课程事宜,确定分工由其讲授《各国革命史略》,预定分八节讲授:绪论、美国之独立运动、法国大革命、日本维新运动、德国之革命、俄国革命运动、俄国建设事业与新经济政策、现时各国革命运动趋势,每周一节课时一小时余。下午返回粤军总司令部,晚间代表许崇智宴请广州新闻界,讲述粤军的宗旨、国民革命之必要等。1924年6月5日至天字码头黄埔军校筹备处,与蒋介石、胡汉民乘船同赴黄埔军校,向学员讲授《各国革命史略》第二讲。1924年6月12月在中国国民党

中央执行委员会经廖仲恺提议,将其任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委员兼职,转由邵元冲兼任。1924年6月14日早至粤军总司令部,草拟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开学祝词,与戴季陶讨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校歌。1924年6月16日晨至天字码头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筹备处,乘船赴长洲岛参加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中午在军校用餐,下午二时观摩军校阅兵式,至四时乘船返回广州。在孙中山开学典礼训话之后,由胡汉民宣读由其参与拟定训词,训词如下:“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进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此训词意义极为重大,后以《三民主义歌》传唱,该歌词后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歌》,其亦为作词者之一。其间被任为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因戴季陶兼职事务繁多,未能顾及军校政治部工作,遂任其以政治部副主任视事。6月19日赴军校授课,6月22日戴季陶因与张继、谢持等矛盾激化,辞去所有职务离开广州,乘船赴香港转上海,当日由党代表廖仲恺提议,其任广州黄埔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政治部代主任。6月24日乘船赴军校授课,6月25日下午五时偕蒋介石、甘乃光至黄埔军校,由始暂代政治部主任事,以刘芦隐为政治部副主任。晚间讨论校务,并准备明日课程。嗣后提出并制定了一整套旨在扩大宣传三民主义与国民革命运动的政治部工作办法,并亲自任课,主讲中外革命史。“对于黄埔军校初期政治教育之推进,致力甚多。”

其间辗转于军校与省城,1924年6月25日晨八时至政治部,与各职员讨论兴革事宜。九时半至十一时向第一期学生讲授《法国大革命》、《德国之革命》。午后在政治部讨论进行事宜。6月28日下午偕廖仲恺同至黄埔军校,讨论政治部进行事宜及军校中组建中国国民党特别区(党部)问题。6月29日上午讲述政治部应做之工作,以及政治实习与讨论方法。7月1日至越秀南路中央党部办事,接见刚从英国伦敦回国的张静愚,并邀其赴刘芦隐处午餐深谈,认为其才可用,邀请张静愚襄助党务。7月2日下午由军校筹备处登电船赴黄埔,晚间讨论政治部问题及明日选举(党部)事,继准备授课教材。7月3日上午讲授《各国革命史略》,午后返回省城,阅读《南社社集》之张默君(1882-1965,别名昭汉,别号涵秋,湖南湘乡人,为老同盟会员张伯纯次女,上海务本女子学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南社社员,时任江苏省立女子第一师范学校校长,后任杭州市教育局局长,立法院立法委员,中国国民党第六届监察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到台湾后任中央评议委员。其姐为蒋作宾夫人,其妹为竺可桢夫人)诗作数首。7月4日晚回到省城寓所,修订黄埔军校授课讲义。7月5日至黄埔军校授课,晚间在学生俱乐部召集政治部学科讨论组之各组组长,研究讨论办法及出题方法,当晚在军校入寢。7月6日上午与蒋介石、甘乃光商讨政治部工作方法,中午与胡汉民、汪精卫、林直勉、张继等在刘芦隐家共进午餐,因廖仲恺赴省城公务,下午其授之课无人替代,由其续讲《现代革命运动之方法与策略》。7月9日下午至黄埔军校,晚间讨论校务理事与政

治部研讨班办法,兼准备授课材料。7月10日上午讲授《各国革命史略》第七讲:俄国革命以后之建设事业,午餐后与胡汉民同返省城。7月12日午后乘船赴黄埔军校,主持分配全校学生开始讨论政治及社会问题,晚间巡视各班,有杂阅他书或作函看报学员,适时纠正之。7月14日接张默君来信,回忆旧谊今情,回复长信表达爱意并催促成婚。7月15日返回省城,为寻觅黄埔军校政治部书记员,兼请画师绘制军校活动图形而奔走。7月16日下午乘船赴黄埔军校,晚间召集政治部各股股长开会,讨论上周六研讨成效及改良办法,众谓上周题目太多,选择时颇费时,故建议今后减少题目为宜。晚归寢室,阅读诸生报告表,批阅佳者尚多,尤以第一队第二分队徐石麟(黄埔一期生)所写之报告表成绩最佳,颇为欣慰;又以四川学生曾扩情(黄埔一期生),立言亦多条理,笔录可喜。7月17日上午整理演讲稿,十时开讲《各国革命史略》第八讲。7月19日午后赴黄埔军校,晚间在政治部讨论内部问题,修订讲义及规划授课要点,当晚军校入寢。7月20日早起,修改授课讲义,编国民讲习所讲义,九时参加俄国军事顾问巴甫罗夫追悼会,会后主持黄埔军校政治部进行的政治科讨论,午后乘船返回省城。7月23日下午偕蒋介石赴黄埔军校,晚间召集各组组长会议,讨论至十时散会就寢。7月24日上午批阅学生讨论报告表,十时讲授《各国革命史略》末篇完毕,午后乘船返回省城。7月26日午后偕张静愚赴黄埔军校,向蒋介石推荐任命其张为黄埔军校政治部英文秘书,继入政治部处理日常事务。7月27日复长信十九页致张默君,告之结束八年来绵绵长恋,并在东山寻觅一公寓,价为港币七十元,等待张来粤。7月30日下午赴黄埔军校,晚间与蒋介石谈话,后至政治部询问几天情况,再与俄国顾问波洛克等讨论政治部应办事宜,十一时入寢,次日晨乘船返回省城。7月31日至中央执行委员会开会,被推选为考试委员会五名委员之一,另四人为汪精卫、廖仲恺、刘芦隐、曾醒石。会间汪精卫言及会多事忙,嘱其代讲授下周二黄埔军校课程:《欧战前后之欧美实业情况》。8月6日午后赴黄埔军校,先与蒋介石晤谈,后至政治部视事,十二时入寢,次日晨与蒋介石乘船返回省城。8月8日接张默君来信,告之其弟张元祜(1894-1960,别字叔同,毕业于保定军校第三期步兵科和陆军大学第六期,后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厅厅长,国民革命军战史编纂委员会常委,1936年1月24日叙任陆军中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将于近日由上海赴粤。8月11日上午张元祜到广州,下午偕戴季陶赴黄埔军校,在长洲司令部午餐时面晤蒋介石,席间向蒋举荐张元祜入军校任事,晚餐后与张元祜偕廖仲恺,乘船返回省城,8月12日蒋介石呈请任命张元祜为黄埔军校中校教官。8月13日偕张元祜至粤军总司令部办事,晚间拜会许崇智、范熙绩、胡汉民、刘震寰、杨希闵等。8月17日偕张元祜赴黄埔军

校,约见蒋介石谈一小时,下午返回省城,至许崇智寓所晚餐。8月20日午后赴黄埔军校,与蒋介石商谈浙江省情,晚间与张元祜同船返回省城。8月21日向廖仲恺等请长假赴上海完婚。

1924年8月25日乘日本邮船赴上海,8月28日赴上海神州女子学校拜见张默君,百感交集相见言欢,与襟兄蒋作宾共进午餐。午后赴上海环龙路44号中国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晤见叶楚伧、于右任、陈果夫等。1924年9月19日与张默君设婚宴于上海沧州饭店,该饭店过去一直为洋人宴会场所,此婚宴开国人设席第一回,在沪轰动一时。政坛风云人物邵元冲与张默君女士,经历近20年恋爱,其恋爱时间之长,经过之曲折,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惊动当时社会,颂扬为才子佳人终成眷属爱情佳话。张默君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苏州光复后,曾任革命机关报《大汉报》主编,当时风姿绰约,才华照人,加上功成名就,前程似锦,大有“皇帝女儿不愁嫁”势头,所以并不把邵看在眼里。邵为此大伤脑筋,此时他得到可靠消息:张默君非将军不嫁。为取悦张女士,邵元冲毅然投笔从戎。不久袁世凯称帝,全国讨袁护国,纷纷揭竿而起,邵元冲在讨袁东北军司令部中,被委以警备司令之职。等讨袁战争一结束,邵元冲就身着将军服,兴冲冲来见张默君。不料事情有变,这时的张,对“将军”已不感兴趣。友人们一面安慰邵元冲,一面说服张默君。这时才发现张默君女士一改初衷,原来的“非将军不嫁”已变为“非留学生不嫁”了。邵元冲气恼了一阵,冷静下来之后,张的影子总浮现脑际,爱情已使他深陷不能自拔境地。他决心去留学,1919年赴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留学四年,1923年由美赴苏考察,又转入德国留学考察,颇得孙中山先生赏识。1924年国民党一大会议期间,孙中山亲笔提名邵元冲为国民党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当年回国时的邵元冲已过而立之年,婚姻问题常使他心绪不宁。朋友们替他出主意,要他将自己的著述《美国劳工状况》一书寄给张默君当敲门砖。寄书半月余,果然得到张默君回信,在复信中对邵氏著作大加赞扬,并表达了对邵元冲深深的思念之情。多年后有人问及张默君当时的感受时,她坦率地说,拿到那本书时,一边拆阅,一边全身发抖。多年来埋藏在内心感情,一旦爆发,其激动难于言表。随后,二人书信往还,诗歌酬唱,终于相约到上海举行婚礼。这年邵元冲34岁,张默君已超过40岁了。

其间广州黄埔军校方面来电催促返粤,1924年10月8日偕张默君乘船赴香港,10月9日抵达广州,驱车前往东山先前觅定寓所。10月10日偕夫人赴市内先后拜见许崇智、古应芬、胡汉民、陈融、汪精卫、黄昌谷等。10月11日上午偕夫人与汪精卫夫妇、廖仲恺夫妇同乘江贞兵舰赴黄埔军校,适逢俄国运送军械物资军舰抵达,陪同蒋介石等会见并宴请俄国军舰舰长及军官等数人,以致谢忱与敬意。其在欢迎会演讲时称:“中俄革命军人有团结之必要……。” 晚间偕夫人乘船返回省城东山寓所。10月17日与廖仲恺由南堤乘电船至黄埔军校,先与张元祜、张静愚会晤,午后参加校务会议,会后到政治部视事,下午授课《革命运动与反革命运动》,课后乘船返回省城。10月21


三民主义歌》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3909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