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探索超越生存

探索超越生存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5-15 07:41 | 移动端:探索超越生存

篇一:2016公需科目试题及答案

1.

2.

正确

错误

9.不学习,一个人就无法认识和改造自然,无法认识和适应社会;不学习,人类就不可能有今天达到的一切进步。

正确

错误

10.本文说的专注力是指专心致志的做好一件事。

正确

错误

11.噪音会干扰到创造力的发挥。

正确

错误

12.创造力虽然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人的智力因素。

正确

错误

13.根据本讲职业心理素养与竞争力提升(中),现实生活中人们仅仅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重复自己已有的经验,竞争力也变得越来越低下。

正确

错误

14.“机能充分发挥”这一名言是出自心理学家马斯洛之口。

正确

错误

15.什么是心理健康这一讲提到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有九个。

正确

错误

16.如果一个人性格孤僻,心理长期处于一种抑郁状态,就会影响内激素分泌,使人的抵抗力降低,疾病就会乘虚而入。

正确

错误

17.我们每一个社会都有相同的个社会行为规范标准。

正确

错误

18.自己的职业品牌与收入成反比,即职业品牌越好,收入越低。

正确

错误

19.根据学会管理情绪这一讲,情绪是指主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所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正确

错误

20.根据学会管理情绪这一讲,喜欢发脾气的人给自己写“治怒”条幅,放在床头每天看着,可以有效改善。

正确

错误

21.压力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我们的健康。

正确

错误

22.通过调整呼吸、放松肌肉、适度运动、调节饮食可以在生理方面减压。

正确

错误

23.压力指刺激与反应的交互关系。

正确

错误

24.过去20年不断增加的研究已经表明,压力与近70%的主要身体疾病有关。

正确

错误

25.压力倦怠与正能量激发这一讲提到职业倦怠主要是中年人的事,和青年人群体无关。

正确

错误

26.工作长期单调重复,容易引起倦怠,也会让人失去工作的热情。

正确

错误

27.本讲职业心理素养与竞争力提升(上)认为,专业技术人员要深刻认识并且认同所从事工作的意义和价值。

正确

错误

28.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对周围的国家日本、韩国、朝鲜都有很大影响,对他们民族的发展,文化的发展、国家的进步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正确

错误

29.职业倦怠与正能量激发这一讲提到,Maslach编制的《工作倦怠问卷》最有影响力。

正确

错误

30.工作倦怠是一种自我诱导,来自于个体的认知偏差,转变思想可以从根本上影响职业倦怠状态的转变。

正确

错误

31.根据职业倦怠与正能量激发这一讲,工作的丰富化和交替化对个人改善倦怠状态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

正确

错误

32.职业能够为个人和家庭带来收入,这是职业的唯一好处。

正确

错误

33.夫妻是男女两性合法的结合,是共同生活的伴侣,同时还承担着生育和抚育子女、赡养老人等责任。

正确

错误

34.核心家庭是指由已婚夫妇和已婚子女或收养子女两代组成的家庭。

正确

错误

35.具备了激情、亲密、承诺这三个要素就意味着爱情就成为现实。

正确

错误

36.当沟通者需要传递信息的时候,要把信息演变成一种特定的方式。

正确

错误

37.在依恋的3种类型中,焦虑型的儿童比例不是很高,占20%左右。

正确

错误

38.婴儿只有1个主要依恋对象,一般是婴儿姥姥。

正确

错误

39.学前期是在前一时期发展的基础上,在新的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正确

错误

40.高中阶段青少年非常关注自己个性方面优缺点。自尊心强,在言行受到肯定和赞赏时,会产生强烈的满足感;反之,易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篇二:专业技术人员创新能力的提升试题答案

篇三:上海市长宁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及答案

上海市长宁区、嘉定区2013年高三二模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3.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阅读(80分)

(一) 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6分)

文学:对现实生存的精神超越

①我们为什么要读文学作品?也就是说,文学对于我们有什么意义?大家可能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但我认为这是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

②读文学作品,就整个社会来说,不能用来提高粮食产量、钢铁冶炼水平,不能增加物质财富;就个人来说,不像学外语,不像学理科知识、工科技能,不能获得自己谋生和报效国家的实际本领。很多人可能会说,学一种本领,就应该有其实际的功利性,但如果真的把文学当作一种本领、一种工具去学,是学不好的,永远也不能真正走进文学的园林。也许有人会说,读文学作品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而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种很有用的实际本领。这话有一定道理。但语言表达能力不是读诗、读文学作品的主要目的。 ③读文学作品,也主要不是为了认识社会和历史。文学作品有认识作用,但不是主要的。要认识社会和历史及其规律,一些人文社会科学论著,如历史学的、政治学的、社会学

的、法学的、伦理学的、政治经济学的等等著作和论文,讲得更全面、更清晰、更准确。④读文学作品,。那么,人为什么要读文学作品呢?

⑤文学的审美是人的自由自觉活动的特殊方式,可通过形象化的创造,让人的生命力从种种实际的限制中解放出来,在精神上不断接近这个目标,即所谓“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们应当有对自由精神和完美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⑥让精神超越现实生存,是人尤其是知识分子的内在需要,只是自己不一定明显意识到;而阅读文学作品可以满足这种需要。我这里指的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宋代黄庭坚说:“三日不读《汉书》,便觉俗气逼人。”因为《汉书》富于文采,古人也把它看作很好的文学作品。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我们确实能够从优秀的文学作品里找到平淡的、琐碎的、充满利害考虑的现实生存中没有的美,即便只是寻觅到一点点旷远、悠长的诗意、韵味,也能引起对美好、高远的情感和境界的向往,产生一种解放之感,自由之感,使精神超越现实生存。我们常说“令人遐思”、“心灵放飞”,就是进入了这种审美境界。这种境界,我们在旅游等活动中也会产生,但是读文学作品,沉浸进去,所获得的审美愉快要深刻得多。

⑦超越,也就是“不满”,超越现实生存就是不满于现实生存状态。有两种超越,两种“不满”。

⑧一种是对现实的批判和否定。如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暴露出十九世纪法国上流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暴露出贵族、资产阶级暴发户在“钱可以买到一切”的信条下的尔虞我诈,他们的贪婪和冷酷。又如鲁迅的《阿Q正传》揭示中国近代社会国人自欺欺人的精神状态,指出辛亥革命实际上的失败。而这种对现实的否定,会反过来激起我们对正常的、健全的、美好的社会和人性的肯定和向往,也就是对现实生存的精神超越。

⑨另一种不满,是“不满足”,要把现实生存向上提升。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表达对自己生活和学习过的康桥(即剑桥)的惜别之情,一种依恋难舍的感情。在他心目中,康桥景色、氛围是那么美好,但是要离开了,于是充满温柔而感伤的情绪,如结尾一节: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他写诗表达对康桥的依恋,是要在自己心里保护住这份美好。这种保护,也是对现实生存的超越。为什么?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太多的不美,还有灰暗和污浊,尤其在他那个时代是这样。而且美好的东西总是短暂的,转瞬即逝。文学作品就想把美好保护起来,留驻永远,而这在现实中是不可能的。所以保护也是超越,超离凡俗的羁绊。当然,在不少作品里,两种不满兼而有之。

⑩两种不满,都是对实际的现实生存的超越。把这种种不满写出来,使我们得到审美的满足,这就是文学,这就是艺术。

(节选自王铁仙教授在华东师大的演讲)

1.第⑧段画线处可填入的一项是( )(2分)

A.《悲惨世界》 B.《老人与海》 C.《哈姆莱特》 D.《欧也妮?葛朗台》

2.第②段画线句在文中的含义是。(2分)

3.根据上下文,用一个复句的形式,在第④段画线处填入恰当内容。(2分)

4.对“文学的审美”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审美活动体现了人们对完美境界的追求。

B.审美作用的发挥可以通过形象化的创造。

C.审美要求文学排斥对“丑”的形象塑造。

D.读者通过情感的沉浸体验获得审美愉悦。

5.简析第⑥段两处引用在用意上的异同。(3分)

6. 作者在文中谈到文学作品对现实生存的两种“超越”,请选择其一,另举一例并阐述你对这种“超越”的理解。(4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第7-12题。(22分)

街景王安忆

①我要写的这条街,名叫江苏路。我对它其实并不熟悉,在它附近仅仅居住了数年。只是当某一天,我突然发现它的街面房子拆除一空,露出身后楼房白森森的山墙,它的街景一下子跃出在眼前。

②所以我对它不熟悉,还因为我很少去那里。我只是有时候走过它的,与愚园路相交的十字路口。因为从我居住的弄堂后头,可穿入它的某一条弄堂,这样大约可节省一站汽车路的光景。上海的弄堂在马路后面就像一张网,阡陌纵横,有许多近道可抄。我穿过弄堂走过它的路口,它的气息便漫了过来。这是一种很缠绵的气息,它洇染了我的记忆。 ③我记得这是一条狭窄弯曲的马路,挺闹的。但不是闹心的那种闹,而是一种忙碌。这种忙碌又不是紧张,只是手脚勤快,停不下来,停下来就挺造孽的。这种闹,有点明清的意思,哗然里总带着些节制,不那么铺张。市声呢,以人声为主。即使是器械的动静,也是来自于人的手脚。比如刀在砧板上剁卤鸡和卤鸭;锤子敲打铁皮畚箕,铝锅铝壶;脚踩搅棉花糖机的嘎啦啦响;磨石走在玻璃边缘的吱吱声。从这声音听,就听得出是些什么营生在撑世面。

④印象中,街面总是漉湿的,太阳也是潮热的,是南方黄梅天天气。街两边大都是板壁的房子,顶上铺着黑瓦。太阳就从两边的瓦檐之间照进来。二楼窗户送出晾衣服的竹竿,那一头就搭在行道树的树杈上。窗户钩子上,就吊着一只风鸡,或者一条腌肉,还有洗净的拖把,绞不干的水则滴在底下的人行道上。街面上的水就是这样来的。但老虎灶也

是原因之一。盛开水的水瓶大都塞不严瓶塞,一路滴滴答答地过去。送水的木桶也大都漏水,漏出桶,再漏下轱辘辘的送水车,热气腾腾地浇过去。卖鸡鸭血汤的小吃店就在街面上杀鸡拔毛,血水顺了街沿流淌。阴沟又常是堵塞的,就有通阴沟的工人拖着长长的毛竹片,哗啦哗啦地来了。这里有一种裸露的风情,腌臜,邋遢,粗鄙,性感。 ⑤像它这样南北向的马路,往往不是主要的交通干道,所以就难免是散漫的。行人安详自若地在马路中间行走,车就不敢开快。自行车紧按着铃,也白搭,人们置若罔闻。这里的居民又特别喜爱在街面活动,老人坐在小凳上剥豆,小学生搭一张方凳写作业。打牌的,吃饭的,乘凉的,晒太阳的。生活就从门里蔓延出来,摊到了这里。这条马路就有些烟熏火燎的,人气特别重。连阴了几天,再出好太阳,只见那家家户户的被褥枕头都摊出来了。铺在竹榻上,搭在窗台上,晒到下午三四点往里,藤拍噼里啪啦一打,满世界都是干燥松爽的人味。有点狎昵的,但是清洁的气味。

⑥不过,切莫以为这里都是些俚俗的生活,在那些低檐窄户的后头,背静的弄堂里,也蛰居着一些文雅的狷介的人生。只要听听那里钢琴声就知道,手指头在琴键上摸索出沉思的夜曲,还有天井墙上,月光下的爬墙虎的影子。这都是些隐私一样的情节,藏匿在一扇扇缄默的门窗里面,是不能做街景的。街景是要用一些皮实的东西做的,要经得起捶打。别看是些破墙烂壁,却为那后面的娇嫩生活挡着风雨。它其实是豁出去的决心,抹开了脸面。但时间久了,也磨出了一层皮,或者叫茧子。所以,街景再怎么都是粗糙的。越是华丽的街景,越是粗糙,带着些暴力,气势汹汹的。在那些灯火辉煌的街景之下,江苏路就显得温柔了。不是服小抑屈,而是生性厚道,沉得住气。看起来是寒酸,连扎拖把的布条,都专门开出一个铺子来卖,内里是沉着和耐心,处变不惊。说它是街景,谁又知道它的心呢?它也是活的,有着自己一心一意的生计。

⑦现在,它被扩展出一条平坦宽阔的马路,车辆飞速地行驶,发动机声盈耳。那挤挤挨挨的街面房子,所形成的绵密的屏障拆除一净,高大的山墙便矗立两边,本来在弄堂深处的庭院也面街而立。从我居住的弄堂穿往江苏路,那马路对面弄堂里的一幢房子,据说是翻译家傅雷先生的旧居。一九六六年,他和他的妻子,在家中引颈自尽。如今,这弄堂正向着开阔的长安街风的马路大敞着弄口,没有任何景物的遮蔽。我想到,那临街的落地窗里,会不会就是傅雷先生和夫人弃世的悲恸之地?据说,那一晚,他们一一处理完身后琐事,嘱女仆早些歇息,然后关严门窗,拉上窗帘,从容携手,赴黄泉之路。现在,窗幔被扯开了,大亮于光天化日之下,心里不由得一阵剧痛。)

7.第②段加点词“洇染”在文中指的是。(2分)

8.从动词使用的角度,对第⑤段画线句作赏析。(3分)

9.第⑥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3分)

10.对文章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6分)

A.文章开头反复强调对“江苏路”并不熟悉,是欲扬先抑的手法。

B.第④段画线处使用逗号将四个形容词断开,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C.第⑥段写到钢琴声,稍加点染便勾画出文雅人生的“娇嫩生活”。

D.第⑦段开头与第③段开头形成对照,透露出对时代进步的欣喜。

E.文章由街景写到文雅狷介的人生,表达对后者遭受践踏的剧痛。

F.文章以描写、叙述为主,不追求词采华赡,有一种平实的深邃。

11.文章以傅雷夫妇从容离世的故事作结,这样安排的好处是(4分)

?

?

12.文章以“街景”为题,选材的视角颇具特色,请对此加以评析。(4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超过6空,按前6空评分】

13.(1),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3)郴江幸自绕郴山,。(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4)无求生以害仁,。(《<论语>七则》)

(5),燕尾绣蝥弧。(卢纶《塞下曲》)

(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陶渊明《桃花源记》)

(7)博观而约取,。(苏轼《送张琥》)

(8),观海则意溢于海。(刘勰《文心雕龙》)

(四)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

游东田(南齐)谢朓

戚戚苦无悰①,携手共行乐。寻云陟累榭,随山望菌阁。远树暧仟仟②,生烟纷漠漠。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

【注】①无悰:没有欢乐。②仟仟:同“芊芊”,草木茂盛的样子。

14. 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诗。(1分)

15.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以记游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B.本诗情因景兴虚实相生,清新而又含蓄。

C.本诗三处运用叠词,增强形象性音乐美。

D.本诗语言清新淡雅,而又不失轻盈灵动。

16.从描写景物的角度,赏析画线句的妙处。(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①李姬者,名香。侠而慧,略知书,能辨别士大夫贤否,张学士溥、夏吏部允彝亟称之。少风调皎爽不群。十三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玉茗堂四传奇,皆能尽其音节。尤工琵琶词①,然不轻发也。

②雪苑侯生,己卯来金陵,与相识。初,皖人阮大铖者,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②,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阳羡陈贞慧、贵池吴应箕实首其事,持之力。大铖不得已,欲侯生为解之,乃假所善王将军,日载酒食与侯生游。姬曰:“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侯生三问,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姬私语侯生曰:“妾少从假母识阳羡君③,其人有高义,闻吴君尤铮铮,今皆与公子善,奈何以阮公负至交乎?且以公子之世望,安事阮公!公子读万卷书,所见岂后于贱妾耶?”侯生大呼称善,醉而卧。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不复通。

③未几,侯生下第。姬置酒桃叶渡,歌琵琶词以送之,曰:“公子才名文藻,雅不减中郎。中郎学不补行④,今《琵琶》所传词固妄,然尝昵董卓,不可掩也。公子豪迈不羁,又失意,此去相见未可期,愿终自爱,无忘妾所歌琵琶词也!妾亦不复歌矣!”(节选自侯方域《李姬传》)

【注】①琵琶词:即《琵琶记》,元末的一部南戏,讲述蔡邕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爱情故事。②魏忠贤:明末太监,受宠时结党专权,残害忠良,崇祯即位后,被贬,自缢。城旦:古代刑罚。③阳羡君:指陈贞慧。④中郎:董卓擅政时,蔡邕官拜中郎将。学不补行:谓学问虽富,而品行有缺陷。

17.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夏吏部允彝亟称之

?以阿附魏忠贤论城旦

?不复通

?此去相见未可期

18.下面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将军乃屏人述大铖意今君乃亡赵走燕,

B.屏居金陵,为清议所斥为除不洁者,引入

C.所见岂后于贱妾耶若属皆且为所虏

D.王将军者殊怏怏,因辞去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19.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尤工琵琶词,然不轻发也。

?王将军贫,非结客者,公子盍叩之?

20.侯生落榜后,李姬为什么要“歌琵琶词以送之”?(2分)

21.李姬的性格“侠而慧”,请结合②、③两段作简要分析。(3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第22-26题。(11分)

借竹楼记徐渭①2

①龙山子既结楼于宅东北,稍并其邻之竹,以著书乐道,而自题曰“借竹楼”。方蝉子往问之,龙山子曰:“始吾先大夫之卜居于此也,则买邻之地而宅之;今吾不能也,则借邻之竹而楼之。如是而已。”

②方蝉子起而四顾,指以问曰:“如吾子之所为借者,特是邻之竹乎?非欤?”曰:“然。”“然则是邻之竹之外何物乎?”曰:“他邻之竹也。”“他邻之竹之外又何物乎?”曰:“会稽之山,远出于南,而迤于东也。”“山之外又何物乎?”曰:“云天之所覆也。”方蝉子默然良久。龙山子固启之,方蝉子曰:“子见是邻之竹,而乐欲有之而不得也,故以借乎?非欤?”曰:“然。”

③“然则见他邻之竹而乐,亦借也;见莫非邻之竹而乐,亦借也;又远见会稽之山与云天之所覆而乐,亦莫非借也,而独于是邻之竹。使吾子见云天而乐,弗借也;山而乐,弗借也;则近而见莫非邻之竹而乐,宜亦弗借也,而又胡独于是邻之竹?”

④龙山子矍然曰:“吾知之矣。吾能忘情于远,而不能忘情于近,非真忘情也,物远近也。请子易吾之题,以广吾之志,何如?”方蝉子曰:“胡以易为?乃所谓借者,固亦有之也。其心虚以直,其行清以逸,其文章铿然而有节,则子之所借于竹也,而子固不知也!其


探索超越生存》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3828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