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河北泊头天气预报

河北泊头天气预报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3:50 | 移动端:河北泊头天气预报

篇一:天气预报资料源

中国气象局数值预报中心:图片资料;滞后一天;

GRAPES_GFS全球模式;T639全球模式;GRAPES_MESO(单站;区域;);GRAPES_MESO(3km;9h)

GRAPES区域集合预报;T639全球集合预报

http://nwpc.cma.gov.cn/list.jhtml?class_id=031301

NCEP: GFS; GDAS(9h);EnKF(9h)

http://www.ftp.ncep.noaa.gov/data/nccf/com/gfs/prod/

TIGGE: 2.5 days delay

http://apps.ecmwf.int/datasets/data/tigge/levtype=sfc/type=cf/

ECWMF: Oder real time forecast (Price:×××××)

http://www.ecmwf.int/en/forecasts/accessing-forecasts/order-real-time-forecasts

Set I - Atmospheric Model high resolution 10-day forecast http://www.ecmwf.int/en/forecasts/datasets/set-i#I-i-b_fc

OpenWeatherMap:

http://openweathermap.org/city/2034400

http://123.56.205.244:8001/?lon=120.345345&lat=43.5334

天气Apps:

天气预报; 天气家; 墨迹天气; 中央天气预报,天气通

公共号:

微天气

;

篇二:收看收听天气预报

收看收听天气预报

* 长宁中学 赖才炎

[设计背景]

为适应二期课改之需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途径,围绕《收看收听天气预报》一课学习内容,设计课堂教学平台,尝试利用多媒体局域网及因特网资源组织教学。

[设计思路]

一、课堂教学平台设计

以Frontpage制作操作平台,界面类似于网页,实现操作简便,交互性强;以PHOTOSHOP处理相关图片,使图片清晰、美观且重要"信息" 突出;以Powerpoint制作相关学习流程,简炼实用,宜学生自主操作;以Flash制作相关动画,使学习内容更加形象逼真;超级解霸处理相关影片。课件包括"使用说明、教学方案、教学过程、图片资料、影片资料、科普知识、相关网站、思考与实践、背景音乐、谢谢使用"等十个板块。

二、教学才场地要求

计算机房要求:能容纳一个班级学生(50人左右),电脑人手一台,机房联网(可是局域网),最好还有投影设备。

软(硬)件相关要求:教师主机有相关"多媒体教室"实用软件,能从容调控学生机器;学生机器安装WIN95以上操作系统和必要的OFICE软件,确保浏览器正常工作;最好学生机器有声卡。

另注:该课也可以在相应的学生电子阅览室进行教学。

三、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为初预年级,对天气有一定的感性认知,但年龄相对偏小,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处理好知识点的难易程度与学习兴趣的激发,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不能要求过高。

四、教法设计

1.教师多媒体演示教学:利用多媒体大投影设备,集中导入新课、布置学习任务、实施部分学习内容;

2.学生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浏览"平台学习资源"及"因特网资源",阅读思考相结合,完成部分学习内容;

3.学生参与组织教学:智力游戏部分,放手让学生组织实施,教师幕后引导。

4.检测学习效果:要求学生完成"思考与实践",教师利用计算机反馈功能,及时知晓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学习方案]

18 天气和收看收听天气预报

教学时数:第二课时(共两课时)

教学目的:1 让学生知道通过哪些渠道获得天气预报信息。

2 让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卫星云图。

3 学生能熟练看懂各种天气符号;

技能训练:识别各种天气符号和分析卫星云图。

教学重点:卫星云图与天气符号。

学习工具:多媒体学习平台(局域网)

学习过程设计:

教师引导(活动)

学生学习(活动)

媒体(形式)

(新课导入)引导学生观察一组天气图片

仔细观察图片所反映的天气信息(对天气有初步印象)

一组图片

一、收看收听天气预报

1 我们一般可以通过哪些渠道获得

天气预报信息?(提出问题)

2 引导学生看一段天气预报影片。

3 引导看卫星云图,并提出怎样看卫

星云图,它有何作用等思考问题。

4 提出有关卫星云图的综合练习

5 由卫星云图怎样获得这一提问,过

渡到气象卫星。

1思考、回答及补充。

2 观看影片。(体会天气预报)

3 思考、交流,完成课堂

练习。(加深对卫星云图理解)

4 学生在各自机器上完成。

5 观看气象卫星相关影片、查阅相关资料(感知一定的科技及爱国主义教育)

1显示主要答案(帮助总结)

2影片(视频)

3 呈现相关图片与问题信息

4 反馈学生完成练习情况

5 气象卫星影片(提供资料)

二、看懂天气符号

1 幕后引导学生猜谜语活动(既让学

生对天气有一定了解,又为学习天

气符号作铺垫)

2 引导学生分组学习天气符号

3 引导学生查阅各种天气的特征

4 组织学生"接龙比赛"游戏

5 鼓励学生试做小天气预报员

1学生担任主持,组织 "猜谜语"活动(谜语都与天气相关)

2 观察与对比每一组天气符号的特点,说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

3 查阅学习资源,进行合作学习

4 参与"接龙比赛"游戏

5尝试对一组城市天气预报

1呈现谜面与谜

2 图片、动画等

3、提供各种天气

的特征及信息

4背景音乐及呈

现相关信息

5 呈现信息

三、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收集近

期发生的灾害性天气资料,进行

归纳整理。

学生以小组进行灾害性天气资料的收集(下载),整理,准备以后课堂展示。

提供因特尔网资源。

课后反思:

在计算机房中开展数字化课堂教学,在知识点的落实上没多媒体教室中好,因为把学生置身于教师编织的知识网中,学生有一定的适应过程,另外,教学资源的相对开放性,学生本身素质高低,决定了自身的学习效率。但从二期课改与教育现代化的趋势来看,机房中进行"自主学习"是一种真正意义的开放型学习,对学生各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随着这种教学途径的普及,会引

起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并真正实现新时期教育的现代化。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学习 媒体

篇三:灾害性天气预报之一 强对流天气预报

4.1 强对流天气的定义和时空分布

4.1.1 定义和标准划分

4.1.1.1 短历时强降水

与一般性暴雨不同,短历时强降水突出的是一个"短"字。一般的暴雨是指24h降水量为50mm;而对于短历时强降水,一般指连续1h降水量R≥20mm,降雨强度(雨强)较大的降水。2007年7月18日山东济南特大暴雨,3h降水量达到153.1mm;

2004年7月10日,北京出现20年来罕见的暴雨,丰台气象站1h降水量达到52mm;

2008年8月25日,上海遭遇强暴雨袭击,徐汇区自动站1h降水量为117.5mm,创下1872年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大值。到52mm;

短历时强降水常常造成城市积涝,交通严重拥堵。发生在山区的短历时强降水甚至会造成山洪、泥石流、滑坡等灾害,造成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如2005年6月10日沙兰镇暴雨造成的山洪灾害,2010年8月7日舟曲暴雨造成的特大泥石流灾害。52mm;

4.1.1.2 冰雹

降雹过程的强弱,常常用冰雹直径大小和单位面积内雹粒多少来衡量。一般将降雹分为弱、中、强三类:弱降雹指冰雹直径D≤10mm,轻微灾害;中等强度的降雹指冰雹直径10mm<D≤ 20mm,且有大风报告,灾害程度中等;强降雹的指冰雹直径D>20mm,且有大风报告,灾害程度较为严重,俗成"大雹"。2003年4月12日9:30—22:00,江西出现强对流天气,最大冰雹直径达30mm,密度为每平方米500多个,并伴有雷雨大风,瞬时风速为30m/s。冰雹对农作物及果树等造成极大破坏,损失惨重。

2005年5月31日14:00—15:00冰雹自西向东横扫北京城区,南郊观象台最大雹块直径达50mm,冰雹的最大平均重量为37g,为历史罕见,造成近9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4000余万元。

4.1.1.3 雷暴大风

在出现雷雨天气时,凡观测站出现≥17m/s或风自记中出现≥17m/s记录的(即7级以上大风)确定为对流性强风。为了与系统性大风区别,这类大风常被称作"雷暴大风"或"雷雨大风"。2004 年7月12日17:30—19:30,上海市发生了由飑线造成的雷暴大风,全市大多数自动站均观测到12m/s以上的大风,其中青浦区商塌镇17:38最大阵风达29m/s(11 级), 造成人员伤亡和严重的经济损失。

2006年4月28日14:00—20:00,山东省临沂等6市出现雷暴大风,济南和临沂的局部风力达到28m/s(10级)。大风造成农作物倒伏和果树落果,输电、高空设施受损,房屋毁坏,直接经济损失约9669万元。

4.1.1.4 强雷电

与其它强对流天气相比,雷电是最常见的,时常伴随冰雹、对流性大风、短历时强降水出现。雷电(或闪电)分为云地闪和云间闪。目前我国多数闪电定位系统只能监测云地闪(如ADTD型闪电定位系统),只有少部分闪电定位系统可以同时监测云地闪和云间闪(如SAFIR3000型闪电定位系统)。在没有科学的探测雷电设备之前,"电闪雷鸣"的观测是依据观测员的耳听眼看,因此,雷电的落区和强度很难准确判定。目前,闪电定位系统已经可以较准确地给出雷电的位置和次数;大气电场仪能够给出雷电发生时段大气电场的变化。目前由于雷电探测数据的精度受设备仪器本身精度的限制,不同地区的数据很难在一起比较;但是,就某一地区而言,用雷电频数(即某一时间内雷电个数)或密度(即单位面积内的雷电个数)来衡量雷电强度是可行的。按行政区,如2007年8月8日陕西中部超强雷暴天气,10min地闪数超过1100次,是陕西有雷电记录以来最强的一次,造成2人雷击身亡。就对流系统整体而言,2004年9月6日京津冀地区强雷暴过程,在MCS内地闪最活跃阶段每6min内测得地闪次数218 个;最大地闪密度(单位网格大小:5′×5′)36个/格6min。 4.1.2 时空分布特征

由于雷电是强对流天气中最普遍的、最常见的、最基本的现象之一,因此可以通过雷电在我国的地理分布,了解强对流天气的分布。

详情进入

图4.1是卫星观测的1995—2005年闪电密度分布图(网格为0.5o×0.5o的闪电密度分布),反映了以下主要特征:

⑴ 中国陆地东部湿润地区为闪电密度高值区,闪电密度随纬度升高而下降;西部寒旱地区则是闪电密度的低值区;广西、广东、云南、四川、江西、台湾等省为闪电高密度省。⑵ 闪电密度高值带与中尺度地形(山脉高度、尺度、走向)有关。在西部地区,高值带主要分布在祁连山南麓青海湖地区、天山向西的伊犁河谷以及唐古拉山与念青唐古拉山两山之间的盆地;而在东部地区,高值区经常出现在南北或东北-西南走向、海拔500~1500m的中尺度山脉和丘陵地区附近。

⑶ 在海滨100km内的海陆过渡带上,平均闪电密度随海陆距离增加而升高,从南到北,在一系列有山体和丘陵地形隆起的大城市等地区出现闪电密度高值中心,这和海陆风、山谷风或与城市热岛效应相互作用有关(马明等 2004)。

对于特殊地理位置的小区域而言,闪电的时空分布具有特殊性。

闪电定位系统监测


河北泊头天气预报》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382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