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子敖

子敖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5-11 07:05 | 移动端:子敖

篇一:宗氏家族起源

宗氏起源

四岳之后,以职官命氏。四岳,尧时官名,司掌四时、方岳。四岳的后代,在周朝时,有人为宗伯官,掌握邦国祭祀典礼之职。也称太宗、上宗,相当于后来的礼部尚书。太宗伯,辅佐天子管宗室之事,为六卿之首。周代有世袭宗伯者,其子孙以祖上官职命姓,称为宗氏。出自子姓,以祖字为姓。春秋时,宋襄公母弟敖在鲁国作官,其孙宗伯被三郤所害,宗伯之子州犁逃到了楚国,他的小儿子连,迁居于南阳,便以祖父之字为姓,也称宗氏。

春秋时有偃姓宗国(在今安徽舒城东南),宗子的后代也称宗氏。

聚集地

"忠简堂":宋朝时抗金名将宗泽,文武全才,抗金战争中屡战皆捷。金人呼为"宗爷爷"。他前后向朝廷奏本要求回京收复失地,被奸臣压抑,未达到目的,忧愤而死。临终时,还三呼"渡河"(指渡过黄河收复失地),谥忠简。

历史名人

宗 泽: 宋代抗金名将。靖康元年任河北义兵都督总管,用岳飞为将,屡败金军。

宗无鼎:清代书画家。嗜梅花,堂有西梅一株,时人谓之宗郎梅。擅画山水,工诗。有《芙蓉新柳堂集》。

宗 臣:明代稽勋员外郎。嘉靖进士。文章与李樊龙、王世贞相切磨,为嘉靖七子之一。

春秋时齐国有大夫宗楼,三国时蜀汉有镇军大将军宗预,南朝齐有艺术家宗测,梁有尚书宗夬,唐朝有宰相宗楚客.

■姓氏源流

宗(Zōng)姓源出有六:

1、出自四岳之后,以职官名命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四岳,为尧帝时官名,司掌四时、方岳。四岳的后代,在周朝时,有人为宗伯官,掌握邦国祭祀典礼之职。也称太宗、上宗,相当于后来的礼部尚

书。太宗伯,辅佐天子管宗室之事,为六卿之首。周代有世袭宗伯者,其子孙以祖上官职命姓,称为宗氏。

2、出自子姓,为春秋时宋桓公裔孙伯宗之后,以祖字为姓。据《通志·氏族略》所载,与钟氏皆晋伯宗之从也。春秋时,宋桓公之子敖(宋襄公同母弟)在晋国任职,敖的孙子伯宗为晋国大夫因勇于直言遭人嫉恨而被三郤所害。他的儿子州犁逃到楚国,任楚太宰,食采钟离,其后人称钟离氏或钟氏;州犁的小儿子连,迁居于南阳,便以祖父之字为姓,称为宗氏。

3、出自春秋时有偃姓宗国(在今安徽省舒城东南),宗子的后代也称宗氏。

4、出自妫姓,为春秋时陈宣公杵臼的六世孙宗来氏之后,有的以宗为氏。

5、出自刘姓,为汉高祖刘邦的后代,以职官名命姓。刘邦的后代有楚元王刘交,他的孙子叫刘德,官至宗正,为九卿之一,即主持皇家宫室事务的官员。刘德的支庶子孙有的以祖上官职名命姓,称宗正氏,后来加文而为宗政氏。宗政姓族人,今大多已并入宗姓。

6、出自惟宗复姓所简改。另有宗氏源自惟宗姓,来自惟宗氏的“宗”字。宗氏家谱记载宗氏之祖知宗,是恒武平氏知盛之子,坦之浦之战后,被太宰府的官人惟宗盛国收养,之后便不再以平氏称呼,取惟宗的宗字为姓,称为宗氏。

■得姓始祖

宗伯。宗姓源出自复姓“宗伯”,依照古文献判断,先有复姓“宗伯”氏,然后才简略为一个字的“宗”氏的。根据《元和姓纂》的记载,宗姓始祖是周朝大夫宗伯之子,他的后代以官命姓氏;左传有宗鲁;汉代有宗俱碑,是四岳炎帝之后,望族出自河东,而古代的河东,即现在的山西省永济县西蒲州镇。而根据《通志·氏族略》上记载,宗氏原为宗伯氏,是周大夫宗伯的后人,齐国有宗楼,卫国有宗鲁。宗姓发祥地就在山西省永济县西蒲州镇,后渐渐繁衍分布于全国。故宗氏后世子孙尊宗伯为宗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缺)宗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宗氏“忠简堂”(宗泽)一支子孙散居江浙皖间乡村,以义乌、金华、丹徒、兴化、宜兴、溧阳、如皋、江都、常熟、郎溪为多,少数远至华北和东西北(汉汝南太守宗资远祖),明清宗必大、宗臣、宗元鼎、宗源翰、宗稷辰、宗承烈、宗继先、宗嘉谟,国朝宗庆后、宗宇后、宗耀祖、宗益寿、宗成乐、宗才怡、宗毓华、宗维隆、宗毅、宗福先、宗白华、宗菊如、宗志华等均其嫡裔。(略)

■历史名人

宗均:字叔庠,南阳安众人也。父伯,东汉建武初为五官中郎将。先后任上蔡令、九江太守;永平元年,迁东海相。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后任司隶校尉、河内太守。建初元年,卒于家。

宗资:字叔都,南阳安众人也。家代为汉将相名臣。祖父均,自有传。资少在京师,学孟氏易、欧阳尚书。举孝廉,拜议郎,补御史中丞、汝南太守。署范滂为功曹,委任政事,推功于滂,不伐其美。任善之名,闻于海内”也。

宗测:字敬微,南朝齐有艺术家,宗炳之孙,代居江陵。性善书画。传其祖业,隐庐山。画阮籍遇孙登于行障上,坐卧对之。又永业寺佛影台。皆称臻绝。尝游衡山七岭,著《衡山记》。

宗夬:字明扬,南阳涅阳人也,世居江陵。祖炳,父繁,西中郎谘议参军。夬少勤学,有局干。弱冠,举郢州秀才,历临川王常侍、骠骑行参军。中兴初,迁御史中丞,以父忧去职。起为冠军将军、卫军长史。天监元年,迁征虏长史、东海太守,将军如故。中兴二年,征为太子右卫率。是冬,迁五兵尚书,参掌大选。中兴三年卒,时年四十九岁。子曜卿嗣。

宗预:三国时蜀汉有镇军大将军,字德艳,南阳安众人。建安中,随张飞入蜀。建兴初,诸葛亮任其为主簿,迁参军右中郎将。后迁为侍

篇二:书法

1. 钟繇的书法成就

钟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生于东汉桓帝元嘉元年(151年),卒于魏明帝太和四年(230年)。 钟繇出身于东汉望族,祖先数世均以德行著称。其书法成就经常被人称颂,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据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笔法传授人名》说:蔡邕受于神人,而传与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 可见,钟繇是蔡邕书法的第二代传人。

钟繇的书体主要是楷书、隶书和行书, 钟繇的书法古朴、典雅,字体大小相间,整体布局严谨、缜密,历代评论成就极高。张怀瓘更将钟书列为“神品”。此外,明岑宗旦、清刘熙载等都给以极高评价。

钟繇书法真迹到东晋时已亡佚,人们今天所见到的要么为临摹本,要么系伪书。一般地认为有“五表”、“六帖”、“三碑”。

《荐季直表》是钟繇最著名的楷书之作,用笔醇厚而雅逸,结体呈扁状,存有隶意,方正中求意趣,在点画的微妙变化中得灵动之姿,虽用笔内敛,仍见外拓之形,气息高古,意态茂密,后世习楷者多法此。其楷书为正书之祖。钟繇在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在书体上进行新的探索,不同于官方的正体——隶篆体,在用笔结字上都赋于了新的审美意味。他内涵灵动多姿的用笔,是王羲之萧散书风的渊源之一,为后世的楷书的发展起到了源头的作用。

2. 王羲之的书法成就 王羲之,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有的甚至成为绘画的题材。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

中国书史上虽推崇王羲之为“书圣”,但并不把他看作一尊凝固的圣像,而只是看作中华文化中书艺创造的“尽善尽美”的象征。事物永远是发展的、前进的,王羲之在他那一时代到达“尽善尽美”的顶峰,这一“圣像”必将召唤后来者在各自的时代去登攀新的书艺顶峰。

3. 王献之的书法成就

东晋大书家王献之,字子敬,山东临沂人。他是王羲之的第七子,书史上一直把他父子二人并称为“二王”。王羲之一家数子均诸书法,唯独王献之最具秉赋,敢于创新,不为其父所囿,从而也为魏晋以来的今楷、今草作出了卓越贡献。他的字在笔势与气韵上要超过其父,米芾称他“运笔如火箸画灰,连属无端末,如不经意,所谓一笔书”,即是指在草书上的“一笔书”狂草。他还劝其父“改其体”,足见其书艺创造上的胆略,不愧被后世褒称“小圣”。

王献之书法兼精诸体,尤善行草。他师承张芝、王羲之,所书《洛神赋》颇似父风。也又勇于创新。早年即劝其父“改体”,认为古法“局而执”,“事贵变通”。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创出了“破体”,形成了“行楷”、“行草”等新体。他还创造了草书的“一笔书”,即在一幅作品里,所

有的字要气脉相通,似一笔写成。

王献之书风劲俊豪迈,铙有气势,对后世影响极大,与王羲之并称“二王”,有的并将他与张芝、钟繇、王羲之合称“四贤”。唐以后的书法名家如虞世南、李邕、米芾、颜真卿、董其昌、赵孟頫等,各从不同的方面借鉴和吸取了他的书风和笔法。献之传世的书帖,行书有《鸭头丸帖》、《地黄汤帖》、《九日帖》、《鹅群帖》、小楷刻本有《洛神赋(玉版十三行)》,草书有《中秋帖》、《侍中帖》、《奉别帖》、《送梨帖》等。

4.欧阳询的书法成就

以隶书为最。究其用笔,圆兼备而劲险峭拔,“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又如金刚怒目,力士挥拳。”他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其中竖弯钩等笔画仍是隶笔。他的楷书无论用笔,结体都有十分严肃的程式,最便于初学。后人所传“欧阳结体三十六法”,就是从他的楷书归纳出来的结字规律。他的行楷书《张翰思鲈帖》体势纵长,笔力劲健。墨迹传世,尤为宝贵。人们得其尺牍文字,咸以为楷范,故他的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

5褚遂良的书法成就

褚遂良,字登善。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博涉经史,工于隶楷。传世墨迹有《倪宽赞》、《阴符经》,碑刻有《雁塔圣教序》、《伊阙佛龛碑》、《房玄龄碑》等。

唐代是我国楷书发展的高峰时期,在整个的发展过程中,以崇尚法度为宗旨,褚遂良在这个时期,除了继承传统书法以外,积极探索,独辟蹊径,开创了新的书风,形成风格明显的一路,对后世影响极大。

褚遂良楷书的发展,先师承虞世南,后学王羲之的书法, ,融汇汉隶,流畅,变化多姿,自成一家。将原来带有北方书体的笔意向“王书”的笔路变去,学“王书”时参进自己书法体貌,形成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褚体”。 他的书法艺术格凋、形态以“王书”为主体,而褚遂良本着艺无止境的精神,又将他在早期书法中上追汉魏隶法而化为自有的用笔之风,再现于初唐后期所创之华丽中含古朴的新的书体中,创立了一种能驰骛于书,书由情显、笔缘骨力的用笔之法。 外柔内刚,笔致圆通,见重于世,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家”。这种宽绰疏朗、丰润劲练的格局正是开始脱离唐初书势的影响,成为启立门户的代表,“尚法”成熟的时代标志,为唐代书法的发展起到了教化的作用。

6.颜真卿的书法成就

字清臣,山东临沂人,师古五世从孙。真卿文词清刚,尤善正、草书。初学褚遂良,后从张旭得笔法,又汲初唐四杰特点,兼收篆隶和北魏笔意,受姻亲陈郡殷氏影响,并以己之人品、学养和对书艺之进取,成为自晋以来书法史上第二高峰,其正楷端庄雄伟,骨力遒劲,气势恢宏,英风凛烈,行书遒劲舒和,世称“颜体”,有“颜筋柳骨”之誉。著有《吴兴集》《卢州集》《临川集》。存世书迹有《多宝塔》《东方朔画象赞》《麻姑仙坛记》《颜氏家庙》《勤礼碑》等。传世墨迹有《祭侄稿》《自书告身》《刘中使帖》《瀛州帖》等。

“ 颜书”出现在唐代中期,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情况和中外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促使文化艺术(包括书法在内)发生相应的变革。颜字就是在这一形势下取代欧、虞、褚而崛起于书坛的。颜字厚重雄强,大气磅礴,正而不拘窘,庄而不板滞。它的点画象盘钢刻玉一样丰

伟遒劲,雄秀独出。颜字不但具独特的面目,更重要的还在于它以变古创新的笔法,为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具有独特风格的颜书,源源流长,直到今天,它的艺术生命在书法艺术的百花园里依旧闪耀着光辉。颜体书对后世影响极大,唐以后大多数名家,从颜真卿变法世功中汲取经验。尤其是行草,唐以后之名家无一不是在二王根基之上益以平原之法而成功者。

7.柳公权的书法成就

柳公权,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他初学王羲之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然后自成一家。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之称。穆宗尝问柳公权用笔之法,公权答云:「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他初学王羲之笔法,以后遍阅近代书法,于是极力变右军法,学习颜真卿,又溶汇自己新意,使他的字避免了横细竖粗的态势,而取匀衡瘦硬,追魏碑斩钉截铁势,点画爽利挺秀,骨力遒劲,结体严紧,后世学书者不少以柳字为楷模。

柳公权的传世作品很多。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冯宿碑》等。其中《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神策军碑》最能代表其楷书风格。柳公权的行草书有《伏审》、《十六日》、《辱向帖》等,他们的风格仍继承王家风格,结体严谨,潇洒自然。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蒙诏贴》白麻纸,七行,二十七字。今藏故宫博物院。其书曾刻入《三希堂法帖》干隆称“险中生态,力度右军”。体势稍带颜法,沉劲苍逸。

8.苏轼的书法成就 苏轼,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大文豪。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书法名列“苏、黄、米、蔡[4]”北宋四大书法家“宋四家”之一;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与蔡襄(原为蔡京)、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苏轼书法成就主要是体格的创新。他反对传统束缚,认为写字重神韵,重视表现个人的思想感情。苏轼晚年用笔沉着,早期书法代表作为《治平帖》,笔触精到,字态妩媚。中年代表作为《黄州寒食诗帖》。书法用笔、墨色也随着诗句语境的变化而变化,跌宕起伏,气势不凡而又一气呵成,达到“心手相畅”的几近完美的境界。所以元朝鲜于枢把它称为继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稿》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晚年代表作有行书《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等。其最晚的墨迹当是《与谢民师论文帖》。在苏轼那里,书艺与他的文学成就一样,随着生命的流走,阅历的加深,愈益闪放光辉,通向美妙的境界。

9.黄庭坚的书法成就

黄庭坚出于苏轼门下,与张耒、秦观、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后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他又能词,兼擅行、草书。黄庭坚书法初以宋代周越为师,后来受到颜真卿、怀素、杨凝式等人的影响,又受到焦山《瘗鹤铭》书体的启发,行草书形成自己的风格。黄庭坚大字行书凝练有力,结构奇特,几乎每一字都有一些夸张的长画,并尽力送出,形成中宫紧收、四缘发散的崭新结字方法,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黄庭坚的草书单字结构奇险,章法富有创造性,经常运用移位的方法打破单字之间的界限,使线条形成新的组合,节奏变化强烈,因此具有特殊的魅力,成为北宋书坛杰出的代表,与苏轼成为一代书风的开拓者。黄庭坚与苏轼、米芾、蔡襄等被称为宋四家。流传黄庭坚的书法,小字行书以《婴香方》、《王长者墓志稿》、《泸南诗老史翊正墓志稿》等为代表,书法圆转流畅,沉静典雅。大字行书有《苏轼黄州寒食诗卷跋》、《伏波神祠字卷》、《松风阁诗》等,都是笔画遒劲郁拔,而神闲意秾,表现出黄书的特色。草书有《李白忆旧游诗卷》、《诸上座帖》等,结字雄放瑰奇,笔势飘动隽

逸,在继承怀素一派草书中,表现出黄书的独特面貌。此外黄庭坚的书法还有《伯夷叔齐墓碑》、《狄梁公碑》、《游青原山诗》、《龙王庙记》、《题中兴颂后》等。

10.米芾的书法成就

米芾,初名黻,字元章,其家族世居宋河东太原。米芾是北宋时期的书法大家,名列"宋四家",就其书法造诣,多说为四家之首。米芾一生,穷其才智,精研书法,用心最深。史称其"特妙于翰墨,得王献之笔意。他悉心于各朝各代名家翰墨,博采众长,熔于己心,自成一家。其楷书先学颜鲁公,取其势;继学柳公权,取其骨。在即得颜、柳真谛之后,把唐代名家欧阳询、褚遂良、段季展等书意,由浅入深,一一学得。广收博取,悉心揣摩,择其善而从之,择其长而取之,终达融会贯通,神形兼得,了其个中三昧于胸。

米书笔势雄强峻利,迅疾超轶称世。尤其是他的行书,沉着中寓流畅,流畅中寓凝重,凝重中含疾速,疾速中隐刚健。真可谓进退裕如,八面生姿,体势俊迈,忽突超群。 书写法度从不墨守成规,恰似其人不拘礼法,不循世俗;他的书体绝无媚态,他的人亦充满傲骨;他的书法体势飘洒俊逸、大度放达。

传世颇多的米芾书品,专集有《苕溪诗帖》、《蜀素帖》、《米芾读牍》、《米芾尺牍》、《米芾三帖卷》、《米芾二帖册》、《米芾书法三种》及《米元章乐见帖真迹》等等多种。这些珍品,无疑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的璀璨之珠,更是书法长廊中熠熠生辉的鸿篇巨制,他在祖国书法殿堂中的影响,将千秋万代之放光明。他是中国书法艺术之骄子。

篇三:2015届福建省福州三中高考5月校模拟语文试卷

2015届福建省福州三中高考5月校模拟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五大题。满分 150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

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题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

楚。

4.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在答题卡上填写所选题目的文本类别

号(甲或乙),并用 2B铅笔将所选文本类别号对应的标号涂黑。

5.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

并交回。

一、古代诗文阅读(27 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屈原《离骚》)

(2) ,用心躁也。 (荀子《劝学》)

(3)狗吠深巷中, 。(陶渊明《归园田居》 )

(4)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杜牧《阿房宫赋》)

(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李清照《声声慢》)

(6)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洪咨夔,字舜俞,於潜人。嘉定元年进士,授如皋主簿,寻试为饶州教

授。作《大治赋》,楼钥赏识之。授南外宗学教授,以言去。丁母忧,服除,

应博学宏词科,直院①庄夏举自代。 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边事纤悉为尽力。丘寿隽代与之为帅,金人犯

六合,扬州闭门设守,咨夔亟诣寿隽言曰: “金人忌楚,必未至扬,乃先自示.

弱,不特淮左之人心动,而金人且骄必来矣。第当远斥堠,精间探,简士马,.

张外郡声援而大开城门,晏然如平时。若金人果来犯,某当身任之。 ”寿隽愧.

谢。已而金人果遁。山阳兼帅事青州张林清献铜钱二十万缗,咨夔谓宜以所献

就犒其军,如唐魏博故事,使无轻量中国心。帅乃令输其半,林清亦不复来。

与之帅成都,请于帝,授咨夔籍田令、通判成都府。与之为制置使,首檄

咨夔自近,辞曰: “今当开诚心、布公道,合西南人物以济国事。 ”卒不受,惟以通判职事往来效忠,蜀人高之。寻知龙。 州岁贡麸金,率科矿户,咨夔曰: “将奉上乃厉民乎?”出官钱市之。江油之

民岁戍边,复苦运饷,

为请于制、漕司免之。毁邓艾祠,更祠诸葛亮,告其民曰: “毋事仇雠而忘父

母。 ”

后擢殿中侍御史,会王定入台察②,力诋蒋重珍,咨夔乃按定疾视善良,

乞罢之。越三日,左迁定,而擢咨夔中书舍人,寻兼权吏部侍郎,与真德秀同

知贡举,俄兼直学士院。时咨夔口疡已深,复上疏谓当引咎悔过,且乞祠。帝

曰: “卿在朝多有裨益,何轻去?”帝勉留之,迁吏部侍郎兼给事中。奏:

“比徇私成俗,化实未更,所恃以一公铄万私者,独陛下耳,而好乐营缮,亲.

厚近属,保护旧臣,若未能无所系累。 ”上在位逾一纪,国本未立,未有敢深

言之者,咨夔乞择宗室子养之,并为济王立后。

(摘编自《宋史·洪咨夔传》)

【注】①宋代入翰林学士院而未授学士职者称“直院” 。②台察:御史台察院

的简称。御史台是唐代中央设置的相对独立的监察机构,御史台以御史大

夫为长官,两位御史中丞为辅佐,下设台院、察院、殿院。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A.不特淮左之人心动 .B.咨夔亟诣寿隽言曰 .C.晏然如平时.D.比徇私成俗,化实未更 .特:只是 亟:立即,迅速 晏:安定 比:靠近

3.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洪咨夔敢于直言的一组是(3 分)

①授南外宗学教授,以言去

②金人果来犯,某当身任之

③今当开诚心、布公道,合西南人物以济国事

④江油之民岁戍边,复苦运饷,为请于制、漕司免之

⑤时咨夔口疡已深,复上疏谓当引咎悔过

⑥比徇私成俗,化实未更,所恃以一公铄万私者,独陛下耳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④D.②⑤⑥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嘉定中,崔与之主管淮东安抚司事,筹划边防。时金人南侵六合,扬州

形势危急,咨夔献策,

金人得知扬州防备严密,不攻而遁。

B.后在成都任职时,虽无通判之名却行通判之实,江油一带的百姓因苦于

戍边和运粮之苦,他

就请制置使、漕运司免除了这些苦役。

C.洪咨夔弹劾刚进入御史台察院的王定,主要是因为他诋毁蒋重珍,朝廷

贬谪王定后,洪咨夔

随后被提拔,表现了皇帝对他的信任。

D. 皇帝在位十二年,皇太子一直未能确立,在大臣们无人敢上书直言的情

况下,洪咨夔上奏选

宗室里的孩子养育起来,并给济王立后。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分)

(1)崔与之帅淮东,辟置幕府,边事纤悉为尽力。 (3 分)

答:

(2)卒不受,惟以通判职事往来效忠,蜀人高之。 (3 分)

答: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

渔家傲·东昌道中①

[清]张渊懿

野草凄凄经雨碧,远山一抹晴云积。午睡觉来愁似织。孤帆直,游丝绕梦飞无

力。

古渡人家烟水隔,乡心缭乱垂杨陌。鸿雁自南人自北。风萧瑟,荻花满地秋江

白。

【注】①作者乘船北上,在东昌道中写下的纪行之作。

(1)简要赏析“午睡觉来愁似织”中“织”字的妙处。(2分)

答:

(2)作者在下阕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现乡愁?请简要分析。(4分) 答: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2 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6分)

7. 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表述,正确的两项是(6分)

A.冯云卿为打探赵伯韬在公债市场的行情,以美人计将女儿冯眉卿送给赵。

不料女儿把他的嘱托忘得干净,只好搪塞他“空头” ,事实上赵做的是“多头” ,最后冯云卿人财两空。 (《子夜》)

B.香菱向黛玉学作诗。先是在黛玉教导下品读王维,后来一边读杜甫作品,

一边学着创作。经历两次失败后,终于成功。众人夸赞“新巧有意趣” 。 (《红楼梦》)

C.除夕前一天是高家规定的吃年饭的日子。根据辈份分上下两桌,孩子不能

入席。但海臣是第四代的唯一代表,所以由父母带着上桌。高老太爷望着满堂子孙,想到这个家“四世同堂” ,十分满足。一家人一派喜庆。 (《家》)

D.临终圣事时,银制的十字架、烛台和圣水壶一出现,葛朗台似乎已经死去

几个小时的眼睛立刻复活了。他想把他们抓在手里,这一下最后的努力送了他的命。 “把一切照顾得好好的!到那边来向我交账!”这是守财奴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话。 (《欧也妮·葛朗台》)

E.程昱模仿徐母字体伪造家书一封,将徐庶骗至许昌。徐母痛斥徐庶弃明投

暗,后自逃亡。自此,徐庶虽身在曹营,终身不为曹操建言,这就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由来。(《三国演义》)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8.阅读下面的《论语》和《孟子》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6 分)

子曰: “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①在其中矣;学也,禄②在其中矣。

君子忧道不忧贫。 ”

(《论语·卫灵公》)

孟子谓乐正子③曰: “子之从于子敖④来,徒啜⑤也。我不意子学古之道

而以啜也。 ”

(《孟子·离娄上》)

【注】①馁:饥饿。②禄:做官的俸禄。③乐正子:人名。④子敖:人名。⑤

啜:吃喝。

(1)请用一句话概括孔子与孟子对学习终极目标的共同看法。(2分) 答:

(2)请结合上文分析孔、孟看待学习与谋生的关系有何不同。(4分) 答:

三、现代文阅读(2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中国式盘问”如何不再纠结

①春节期间,网友编了两副诙谐的对联。一副描述回乡时亲朋长辈的盘问,上联“考了几分什

么工作能挣多少呢” ,下联“有对象没买房了吧准备结婚吗” ,横批“呵呵呵呵” 。另一副则是对这些盘问的“神回复” ,上联“这个嘛呵呵呵呵” ,下联“那什么哈哈哈哈” ,横批“阿姨吃菜” 。

②虽是寥寥数语,但返乡年轻一代遭遇“中国式盘问”的窘迫,跃然纸上。年前恐归中的纠结,年后压力下的逃离,故乡在很多人心中成了“想回去、回不去”的痛楚。不过,换个角度看,这些提问不也是亲友们对外面世界、不同生活的一种想象和好奇吗?正是在这个层面上,单刀直入的盘问和虚与委蛇的回答,折射出价值观念的碰撞、认知方式的不同。而这背后,则是城镇化过程中文化转型的大课题。

③“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故乡,绝不仅是舌尖的眷恋,更是精神的栖居、心灵的归宿。不过,城镇化的过程,也是以农耕文化为主导的乡村文明,向以工业化为主导的城市文明演进的过程。变动不居中,文化难免会逝者如斯。作家托马斯·哈代曾感叹英国的城镇化毁掉了乡镇的静谧和乡民的单纯,强硬的现代化支持者印度著名导演雷伊也在后期电影中反思乡村文化的衰败。当前,走向城市的亿万国人,也正处身这样一个文化的十字路口。

④有人汇集了近60位网友的春节回乡见闻,一个共同点是,物质丰富了,精神文化生活却仍显单调。在微博上,也有网友感叹:回家后与亲友甚至父母都无话可说,只能“举头看电视,低头玩手机” 。而“中国式盘问”也正显示出,大城市与小城镇间、城市与乡村间的文化鸿沟,体现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就是文化情趣的偏差、文化价值的溃散,让哪怕最亲近的人也难以彼此心灵拢聚。文化落差让很多人的乡愁无处安放,这是城镇化不能承载之重。

⑤那些要用放大镜才能在地图上找到名字的众多城镇、广袤乡村,正是我们的精神原乡。如若失去了这样的文化根基,我们的城镇化必将徒留空虚的躯壳。故乡不可能总是老模样,那只是一种原教旨的乡愁。不过, “中国式盘 问”也让人审思,如何让我们的城镇化包含文化记忆、跳动历史脉搏?“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 、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 “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 ,这些不正是新型城镇化的文化蓝图吗?新一轮城镇化浪潮中,中小城市需要抓住超越自我的发展契机,但更要思考的是,在这样的历程中,如何让凋敝的乡村文化丰盈起来,如何让含混的城市精神明朗起来,从而承续历史、滋养心灵、形塑认同,让上演着文化变形记的人们,不再是永恒的漂泊者、异乡人。

(摘编自《人民日报》)

9.下列对于“城镇化”现象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城镇化过程中大量文化资源向城市集中,造成大城市与小城镇、城市与

乡村的文化落差。

B.乡镇静谧和乡民单纯的毁灭与乡村文化的衰败,这些均是城镇化的过程

中会面临的问题。

C.城镇化作为一个社会历史现象,既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同时又是精神

文明前进的动力。

D.城镇化进程中,我们应保留故乡原有的乡村文化,让人望得见山看得见

水,记得住乡愁。

10.如何理解文中的“中国式盘问”,请简析。(2 分)

答:

11.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4分)

答: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 (15分)

本题为选做题,请从甲乙两类题目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笑 容

吴念真

①后来那群人都老了,也都病了。

②三四十年的矿工生涯之后,他们陆续得了矽肺症:咳嗽、哮喘,长期激烈劳动锻炼出来的筋

肉慢慢萎缩,脸颊凹陷、肤色灰白、两眼无神,终日内衣、睡裤一件,窝在家里某个角落的躺椅上,鼻孔塞着氧气管,像受伤的动物一般,动也不动,呼吸艰难之下甚至连话都懒得讲。

③天气比较好的时候,他们偶尔会拖着小氧气瓶,以有如电影慢动作一般的脚步逐一走出家门,在巷尾的电线杆下聚集。

④抽烟是他们一辈子的嗜好,身体既然到了这种地步,更没人觉得有戒掉的必要,所以每隔一段时间,他们就会有默契地一起关掉氧气,各自点起烟,有一口没一口地抽。

⑤往昔经常被他们粗声粗气地叫唤、咒骂的太太们好像终于等到可以报复的时机,每次只要看他们掏出香烟时就会大声吼着在巷子里玩耍的孙子,说: “离远一点儿啊,你阿公不怕氧气爆炸存心要死,你们可不要傻傻地跟着陪葬! ”或者故意闲闲地说: “抽吧,抽吧,抽死总比死了没得抽快活! ”

⑥他们始终沉默,不知道是没力气,还是根本连回嘴的意识和动机都没有。

⑦他们最后一次展现昔日的骂劲是有一天警察冲进巷子,说他们是“公开聚赌” ,硬要带去分局拘留。听说他们把氧气管一拔,仿佛要把压抑了好长一段时间的怒气全部宣泄出来似的,台式、日式的咒骂接连不断,然后说: “大尾的你不抓,抓这几个加起来将近三百岁,赌资总共才两百八十元的人??你抓什么意思?要抓我们回去干什么?”

⑧没想到后来太太们提起这件事时,却都带着些许的哀怜,她们说: “可怜哦,才刚骂完,一个个都忙着抓起氧气用力吸,一个个都喘得像条狗。 ”

⑨那年冬天,他们都陆续住进医院,加护病房和普通病房来回替换,可是没有人有可以期待的出院日期。

⑩有一天,一个三十来岁的儿子去医院看父亲,两个人无语,后来他问父亲说: “有没有想吃什么?”

?父亲说: “……可以现吃现死、现超生的东西! ”


子敖》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3631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