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户外人像摄影用光

户外人像摄影用光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5-10 07:25 | 移动端:户外人像摄影用光

篇一:摄影用光

摄影是用光来作画的,摄影离不开光线。在人像摄影中,无论是在室外还是在室内拍摄,对于光线的选择和使用,对人物主体各方面的表现都有很大的影响。

1、室外拍摄的最佳时间

太阳从日出到日落,不仅光线的位置时时刻刻在改变,光线的强度同样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自然光线照射在人物主体身上的光线效果,也会随着太阳位置的推移和强度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针对自然光线的多变,在进行室外人像摄影时,就需要选择最佳的室外拍摄时间,来得到最满意的人像效果。

一般来说,一天当中的最佳拍摄时间段为上午10点之前和下午3点以后 。此时,太阳光线柔和,高度适中,能够使人物呈现一种自然的状态。

这个时间段被定为最佳拍摄时间。谈到摄影用光,光和色温的关系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在彩色摄影中,光源色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被摄体色彩的真实还原。

通俗地说,在色温高的光源中,其所含的蓝色光成分多于红色光;在色温低的光源中,其所含的红色光成分多于蓝色光。

同样是白天,不同时间段太阳光的色温也有变化。如日出或日落时的太阳光色温就比较低,大约为2000~3000K,早晨或下午的阳光色温大约为4000~5000K,而接近中午前后的阳光色温为5500K左右。所以,选择室外摄影的最佳时间,拍摄出的人像照片的整体感觉很容易产生偏橙红色的暖色调(拍摄日出或日落时效果更明显),从而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2、如何在强烈的太阳光下拍摄

当然,除了拍摄的最佳时间外,在外出旅游或者其他情况下,由于时间限制,不可避免地需要在太阳光强烈的中午进行拍摄。此时的光线直射性比较强,光线的感觉比较硬(也就是常提到的硬光),往往容易在人物脸部形成很重的阴影。此时,可以避开阳光强烈的位置,选择太阳伞、树荫下、高墙、高石处等,能够遮挡一定光线的位置来进行拍摄。这样,不仅可以避免人物脸部产生阴影,而且人物主体也不会因为太阳光线的强烈照射而表情不自然。

3、阴天拍摄注意事项

阴天时,室外的光线是非常柔和的散射光,用这种光线拍摄人像,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当然,还可以利用反光板来进一步改善光线效果,同时增加眼睛部位的光线,减轻下巴下面的阴影,从而拍出更漂亮的人像。

但是要注意在使用这种光线进行拍摄时,要把人物主体的姿势和位置安排得当,让散射光和反射光尽量照亮人物脸部。比如,选择一个比较开阔的场地,不要让建筑物、树木等挡住自然的散射光。然后让被摄人转动,从而选择一个最佳的光线位置。

4、选择靠近窗户的位置

在室内,可以首先考虑在靠近窗户的位置进行拍摄。因为在窗户边上,尤其是朝北的窗户,

会有非常柔和的散射光。

当投射进窗户的是直射光线时,摄影者还可以拉上一层很薄的窗帘来缓解一下光线的强度。 在靠近窗户的位置,人物主体可以坐着,也可以站着,但要避免光线看起来没有立体感,同时确保被摄体可以从窗户那里能获取侧光(非直射光)。此时,脸部另一侧的柔和阴影会加强人物照片的效果,让人物主体更加具有深度和趣味。

5、充分利用室内的灯光

除了在窗户边上,还可以利用室内的灯光进行拍摄。相对来说,室内的光线比较容易控制。 当在西餐厅或者其他气氛比较好的地方就餐时,可以选择一处灯光效果非常明显的位置。在这种场所,其灯光的光线都是偏橙红色调,能给人一种很温暖的感觉。这时,给身边的朋友或者亲人拍摄一张照片,感觉会很不错的。但要注意的是,如果灯光在顶部,很容易产生顶光的效果,人物的脸部会出现很多小阴影。这时人物主体可以选择把头部稍微向上仰,尽量让脸部受光均匀一些。

除了餐厅,还可以选择在自己或者朋友家中进行拍摄。打开家中的灯(夜晚的效果会更好),同样选择光线比较柔和、温暖的位置,以家中的沙发或者其他有氛围的地方作为背景,人物主体在如此舒适、熟悉的环境下,更能随意的表现了。

人像摄影用光

-----张克新

摄影用光的六大基本因素是

光度、

光位、

光质、

光型、

光比和光色。

掌握这六种因素是摄影用光的基本功。

1.光度

光度是光源发光强度和光线在物体表面的照度以及物体表面呈现的亮度的总称 。

在摄影中,光度与曝光直接相关。从构图上来说,曝光与影调或色彩的再现效果密切相关。丰富的影调和准确的色彩再现是以准确曝光为前提的。

有意识的曝光过度与不足也需以准确曝光为基础。所以,掌握光度与准确曝光的基本功,才能主动地控制被摄体的影调、色彩以及反差效果。

2.光位

光位是指光源相对于被摄体的位置,即光线的方向与角度。同一对象在不同的光位下就产生不同的明暗造型效果。摄影中的光位可以千变万化,但是,归纳起来主要有正面光、前侧光、侧光、后侧光、逆光、顶光与脚光等七种。

(1)正面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面,随角度高低分别称为平射光、顺光和高位顺光。正面光照射的被摄体令人感觉明亮,但立体感较差,缺乏明暗变化,利用正面光拍摄时的曝光

宽容度较大。在灯光人像中,正面光常用作辅光。

(2)前侧光:指45度方位的正面侧光。这是最常用的光位,前侧光照射的景物富有生气和立体感。在灯光人像中,前侧光常用作主光,通常位于人物脸部朝向的另一侧,脸朝左用右侧光,脸朝右用左侧光。

(3)侧光:又称90度侧光,侧光下被摄体呈阴阳效果,是一种人像摄影中富于戏剧性效果的主光位置,它能突出明、暗的强烈对比。

(4)后侧光:又称“侧逆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侧后方,能使被摄体的一侧产生轮廓线条,使主体与背景分离,从而加强画面的立体感、空间感。

(5)逆光:又称“背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后方,逆光能使被摄体产生生动的轮廓线条,使主体与背景分离,从而使画面产生立体感、空间感。逆光构图很重要的一条是使画面产生深色背景,否则轮廓线就不醒目。

(6)顶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正上方,如正中午的阳光、顶光会使人物脸部产生不讨巧的浓重阴影,通常忌拍人像。

(7)脚光:光线来自被摄体的下方,常用于丑化人物的一种灯光方向。自然光中没有脚光的光位。

3.光质

光质指光线聚、散、软、硬的性质。聚光的特点是来自一种明显的方向,产生的阴影明晰而浓重;散光的特点是来自若干方向,产生的阴影柔和而不明晰,光的软硬程度取决于若干因素,光束狭窄的比光束宽广的通常要硬些。例如,晴天的太阳从某一有明显方向性的角度照射被摄体,这就是一种直射的硬光;当天空中有雾,阳光就被扩散在一种广阔的区域上,从许多角度发出光线,这、就是一种软光。又如电子闪光灯的直接闪光是一种硬光,反射闪光就是一种软光。

硬光能使被摄体产生强烈的明暗对比,有助于质感的表现;软光善于揭示物体的外形、形状和色彩,但不善于表现质感和细节。硬光又往往比软光的照明更富有生气。

4.光型

光型指各种光线在拍摄时的作用。

(1)主光:又称“塑形光”指用以显示景物、表现质感、塑造形像的主要照明光。

(2)辅光:又称“补光“用以提高由主光产生的阴影部亮度,揭示阴影部细节,减小影像反差。

(3)修饰光:又称”装饰光“指对被摄景物的局部添加的强化塑形光线,如发光、眼神光、工艺首饰的耀斑光等。

(4)轮廓光:指构划被摄体轮廓的光线,逆光、侧逆光通常都用作轮廓光。

(5)背景光:灯光位于被摄者后方朝背景照射的光线,用以突出主体或美化画面。

(6)模拟光:又称“效果光”用以模拟某种现场光线效果而添加的辅助光。

5.光比

光比指被摄体主要部位的亮部与暗部的受光量差别,通常指主光与辅光的差别。光比大,反差就大,有利于表现“硬”的效果;光比小,反差就小,有利于表现“柔”的效果。如拍老年人常用大光比,拍儿童常用小光比。

调节光比的手段主要有三种:调节主、辅光的强度;调节主、辅灯至被摄体的距离;用反光板、闪光灯对暗部进行补光。

6.光色

光色指“光的颜色”或者说“色光成分”。通常把光色称为“色温”。光色无论在表达上还是在技术上都是重要的,光色决定了光的冷暖感,这方面能引起许多感情上的联想。光色对构图的意义主要表现在彩色摄影中。

人像摄影的用光或者说如何照明,既是一种基本功,又是体现摄影师水平高低的重要内容。与调度人物的姿势、安排道具和选择背景相比,用光在人像摄影最终完成的影像上,所起的作用是决定性的。因为摄影本来就是在用光绘图。因此,摄影师们聚在一起,除了谈钱和相机之外,话题往往是使用何种灯具和如何用光之类的事情。

一提到摄影室的用光,就自然地会说到四大样:

1、主光

主光即决定被摄者照明格局的首选灯光,而其它的灯光则只能起到辅助作用。现代影室所用的主光通常是由柔光灯箱发出的。之所以采用柔光灯箱,是因为它发出的光线较为均匀,便于控制。所谓的柔光灯箱,其实就是把一只或数只灯泡放入一个箱体里,通过能使光线散射的柔光箱罩(一般由塑料或纺织品制成)对被摄者照明,箱体越大,灯泡越多,功率越强,照明范围越广。对于一般的影楼来说,口径为一平方米左右的柔光灯箱就能胜任了。其照明的距离和角度可根据需要进行任意调整,而曝光量的确定就以主光为依据。

2、补光

补光也叫辅助光,顾名思义,它所起的作用就是对阴影进行补充照明,使阴影变得浅淡。其实,补光所用的可以是与主光同样的柔光灯箱,通过照明距离或输出功率来调整它与主光的光比。如果补光的曝光比主光少3挡光圈的话,其光比就是1:3,也就是说其结果将得到较深的阴影。如果补光的强度接近主光的话,比方说相差半级光圈的话,那么阴影部分就变得非常浅淡了。为了简便起见,补光的光源可以固定在天花板或墙上,只是通过调整输出功率的方式来控制阴影的深浅。至于怎样才能使补光取得与主光的最佳光比,则只能*反复地试验。

篇二:欧美摄影大师用光心得

国外摄影大师用光心得(精彩)

一、摄影家眼中的光影

“当我们遇到光线从另一个方向照射过来时,我们就得在精神上作某种调整。这种调整可能很简单,也可能要费一定的力气;可能令人愉快,也可能令人不舒服。”——安塞尔·亚当斯 光影的语言在摄影中能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被摄体的形状、体积、质感、色彩、明暗关系、空间深度、自然状态等。人们对摄影往往存在一个误区:一般以为我们看到的物体本来就是这样的,其实光的性质对物体外观的影响很大。光的颜色、强度和方向都能影响我们对一些物体真正是什么样子的看法。

作为摄影作品来说,可能不需要什么明确的主题,抓住了光影,也就抓住了整个世界。

“如果你自己正满怀希望和喜悦,从而借助夏天日出时闪烁的光芒和绚丽的色彩来加以表现,那么你就选中了与自己的情感相吻合并能激发这种情感的拍摄对象。”——费里曼·帕特森 专题摄影的先驱尤金·史密斯在拍摄图片报道时,尤其强调照片中的阴影和大面积的黑色,藉此产生具有冲击力的力度感——但在最黑处也设法保留隐隐的细节;被誉为一代抓拍大师的卡蒂尔·布列松即使在瞬间的把握中也能使照片始终显示冷色高光,银灰色中调和柔和的黑色……他们从镜头中看到了光线的魅力,并且个性化地转换成独特的视觉语言。 美国著名摄影家罗伯特·梅普尔索普,被公认为是用光的高手。他可以将光线的运用推向极致,并且不亚于画家对光线的精致处理。比如《默丘树》,是一幅静物的描摹。然而在用光的考察上,如同画家惨淡经营的素描作品,细致入微地凸现出美妙的质感和光影效果。

“最重要的是要记住:线条、颜色、色调以及其他构图要素都出在光线的性质和照明方向的强大影响之下。”——费里曼·帕特森

著名的墨西哥摄影家玛努埃尔·阿尔费弗雷兹·布拉沃以超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见长,尤其是他常常会运用出其不意的光线效果,以开放的心灵,响应从内心深处涌现出来的奇思妙想,展现作品的丰富多彩和神秘莫测,拍摄于1935年的作品《梳妆》,初看之下不知所云,往往会被一些断断续续的光线所迷惑,只有经过仔细辩论,才能发现画面的主题内容。光线在这里以一反常态的方式,给人以“致命”的一击。

杯子和盆子可以因为光线和影调的作用在照片中看上去不像杯子或是盆子……

“光线总是光线。无论是自然光,还是人造光,影像是由它的反射光的作用形成的。”——安塞尔·亚当斯

要读懂摄影中的光线,关键就是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抛弃现代生活节奏所带来的浮躁之气,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就容易在光线中读出许多有意味的细节,拍摄的照片自然也会更上一层楼。

“初学者的一个主要困难是,要把五彩缤纷的景物,当作杰调影像来观察,同时要把立体的景物想象成平面的影像”——安塞尔·亚当斯

著名摄影家爱德华·韦斯顿正是通过对素材的忠实记录,巧妙地利用光照,自然地展现抽象世界的。这种抽象并非为抽象而抽象,为写实而写实的追求结果。韦斯顿说:“同人类的眼睛相比,照相机的镜头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但人们为什么不想利用它呢?”“任何事物,不论出于什么原因,只要激动了我,我就拍摄它。我不是专门去特色那些不寻常的题材,而是要使寻常的题材变成不寻常的作品。”

二、光线的魅力

“顺光照明的方式往往是最令人扫兴的,因为被摄体的影子落在其自身的背后。这就意味着阴影的线条和暗调都会从构图中消失,而使画面显得缺乏视觉上的变化。假使没有阴影,你必须另行设法使趣味中心周围的空间得到充分的利用。”——费里曼·帕特森

以正面光角度照明不会产生阴影,照射均匀,但是它的致命弱点就是较为平淡,被照射的景物明暗反差小,缺少丰富的层次,因此透视感弱。可以通过不同的背景来衬托物体本身的形态从而弥补正面光的缺憾。或者利用画面本身复杂多变的形态,或者结合镜头的透视效果的巧妙运用,不仅能弥补因为正面光可能造成的平淡效果,反而可以利用正面光刻画景物细腻的影调质感,产生清新淡雅的风格特征。当处于正面光下的前后景物都比较明亮清淡时,可以略增加一些曝光,使画面形成近似高调的效果,追求一种淡雅清新的艺术风格,这样就可以化腐朽为神奇,充分利用了光照的魅力,达到了化境。

“最喜人的侧光照明出现在一天的清晨和黄昏,这时阴影拉得很长而且光线本身呈暖色。在这样的时刻,阴影的方向和长度以及光线的颜色能产生丰富的颜色和色调,其丰富程度是发球目睹而难以言传的。”——费里曼·帕特森

侧光使物体的形态具有丰富的影调,突出了深度,开始产生一定的立体效果,光线的个性魅力也就逐渐出现。

45度的前侧光最符合人们日常的视觉习惯,因此被人们称为“自然”照明,其“自然”的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在45度侧光下,被拍摄的景物产生很好的光影之间的排列效果,这些光景由于处于一种逐渐的转换过程中,因此不存在谁压倒谁的问题,容易给人以愉悦的视觉感受。第二是相比较正面光而言,景物开始具有一定有明暗反差,能显示景物的立体感和比较丰富的影纹层次,突出了画面的深度感,具有了将平面空间向三维的立体空间转换的可能。第三是对色彩的还原也比较理想,恰到好处的反差对比对于现代胶片的宽容度来说,可以将色彩的最大可能都体现在画面中,比正面光下的色彩显得丰富多彩,层次的损失较少。

“侧光照明带来的一个问题是,动人的色调、线条和形体数量很大,在底片上就显得过剩了,所以需要精选一下,必须运用自己的眼力去精选各种画面要素。”——费里曼·帕特森 正侧光又称为90度侧光,被称为戏剧性照明。正侧光使景物的明暗影调各占一半,由于双方的势均力敌,所以高光部分和阴影部分同样成为构成画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景物的

反差和立体感在正侧光下表现得最为明显,特别是拍摄一些表面结构较为粗糙或是凹凸不平的景物时,会产生特殊的表现力。此外,侧光能产生有趣的投影——尤其是角度较低的正侧光,会形成修长而充满力度的影子,不生深黑色的新的造型,使摄影画面在二维空间中有了三维空间的可能。一旦决定选择90度的正侧光,在获得强烈的戏剧化效果的同时,也意识到必须做出牺牲一些细节表现力(包括色彩和影调)的准备。

“摄影是一套视觉编辑系统。它实际上是在正确的时间站在正确的地点,为人们想象力的上升空间搭建一个框架。”——约翰·扎什科斯基

逆光的侧逆角度对被拍摄物体的影响力比较大,要求被拍摄物体轮廓特征比较明显的一面尽可能朝向侧逆光的角度,这样更容易描绘物体的特征,既含蓄又不失鲜明的特征。美国著名摄影家菲利普·哈尔斯曼是以拍摄名人肖像出名的,但他在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上却产生了惊世骇俗的效果,尤其是常常以反常态的荒诞魅力,引起人们对现实的深层思考。由于他是一位心理学家,因此很注意在拍摄时进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即便是拍摄普通的人物,也常常希望通过巧妙的光照,给人带来神秘的视觉享受。代表作《女人和猫》。

“逆光照明要求摄影者具有真功夫。优秀的构图绝非轻易可得,最佳的曝光量也绝非轻易可定,甚至可谓十分难得……”——费里曼·帕特森

从取景框中看出去,只要发现侧逆光对物体的轮廓勾勒已经能够描绘物体的特征了,就不要再让光线太多地照射到物体的侧面,否则很容易画蛇添足,失去侧逆光下的神秘色彩。 “逆光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它能用轮廓光把被摄体的边线勾画出来。”——帕夫洛芙娜·德克

如果拍摄者位于一个俯视的位置上,最适合表现前后层次较多的景物。尤其是在背景比较暗的情况下,高逆光会在每一景物背后勾勒出一条条精美的轮廓光,使前后景物之间产生较强烈的空间距离和良好的透视效果。这时候,逆光就被赋予“轮廓光”的说法,以强调物体的外围特征为主要使命。

“在你通过照明试验立体物的构图时,可能已经注意到,要表现立体感,最有效的照明是有一定角度的光源。这个道理也可以应用于户外的构图研究中。”——本·克莱门茨

被拍摄的物体是比较小的对象,它的外围特征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又是基本相似的,光线又是从一个固定的角度进入画面,这时只要将照相机绕着被摄体转,就能发现不同的光照效果。一旦光线的角度和被摄体的外围形态得到很好的吻合时,就可以按下快门,得到理想中的画面。否则只有耐心等待最佳光照造型。

从摄影美学的角度去理解光线角度和造型的关系,要想获得出人意料的艺术震撼力,关键就是要选择尽可能令人感到陌生的照射角度,然后结合被摄体不同寻常的视点,出奇制胜。“摄影家对云彩有特殊的兴趣,因为它们的形状千变万化,并能激发人们的情感。……云彩时聚时散,变化无穷,为摄影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大卫·罗森菲尔德

“我们在不同的照片条件下观察同一个被摄对象,所产生的视觉印象并不只是一样的。因此,摄影者只知道被摄对象被照亮,看得清楚,这是不够的。他应该善于估价照明的性质,明白光是如何投射的,明暗结构的形式是怎样的,会形成什么样的反差等等。”——帕夫洛芙娜·德克

透视感的产生不仅和光线的方向有关,还会受到自然光的强弱变化等的影响。

“事实上,摄影者会发现照片是拍摄照片这一工作中极富刺激、最激动人心的一个方面。一位摄影家的作品常常可以由照明水平来判断优劣……”——迈克尔·兰福德

侧光,它可以产生阴影,强化质感,并造成色调对比,从而有效地创造出透视效果。但是它的透视效果往往局限于单个物体本身,无法从画面的总体气氛上获得立体的透视气氛,只能产生横向的平面透视效果,无法展开三维的空间立体透视力量。要使画面中的物体形态具有立体感、纵深感和透视效果,最好的光线是45度的前侧光和45度的侧逆光。

“通过控制光线,可以用照相机有选择地表现某个被摄体的一些侧面,而同时掩盖其他侧面,……光线起着桥梁的作用。”——迈克尔·兰福德

自然界中的光线强弱,会造成近深远淡的物体排列,也全形成不同的透视效果,产生迥异的心理变化。光线的角度越是由对面照射过来,越是强硬,透视效果越是明显,这一点可以在拍摄时加深体会。

“任何一个独树一帜的人,只要他的见解能够概括地体现近处立体物和深度空间的相互作用,他就会取得出色的成就。”——本·克莱门茨

高调效果:要用正面散射光,或长焦时用正面光。

在阴天拍摄时,为了改善阴天过于平淡的效果,常常利用深色的前景和前后排列的物体强化空间感,在拉开反差的同时,自然也就获得了意想不到的透视力量。

“摄影家对大自然的奥秘和它所包含的条理性必须格外敏感。如果亲身接触了生活的节奏,他的想象力就能得到解放,就能在庞杂的事物中发现相似的条理性;而对于常人来说,这些只不过是一片混乱而已。”——大卫·罗森菲尔德

“如果光线在被摄体上和明暗结构取决于太阳的位置,那么被大气层漫射的光的数量就决定被摄体的明暗反差的程度。”——帕夫洛芙娜·德克

个性化的光线质感,主要指的就是强聚光与散射光这样两种类型的光线性质。散射光一般可以分为这样两种类型:一种是在自然光照的条件下自身形成的散射光,它是一种不由拍摄者的主观愿望所决定,但是可以进行充分利用的光线。另外一种是由人工所控制的散射光,一般都是在室内的灯光下形成的。在一般情况下,散射光以其宁静、淡雅、细腻、柔和的风格在摄影中构成写意的效果,在漫反射的柔情中呢喃低语,因此也就更多地适合风光摄影中的高调画面,或是人像摄影中的少女、儿童,静物摄影中光滑的反光体等,以配合拍摄题材营造相应的气氛。“被摄体照明的六个主要方面是:光质、方向、反差、均匀性、颜色和强度。它们之间互为关系,但其中最很重要的是照明的光质和方向。”——迈克尔·兰福德

直射光的形成也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指晴天太阳照射的光线,这是一种平行光束,由于具有明显的投射方向,因此产生无可抗拒的力量感。另外就是指在摄影室内由聚射的照明灯所发出的光线,或是在一般的照明灯光前,放上集光镜之类能使光线凝聚的辅助设备,使光线也形成目标明确的平行照射方向,强化光线的力量。直射光的强烈和方向性构成了爽朗的写实魅力。可以直抒胸臆,特别适合展现对比度较大的风景画面,或是拍摄人像摄影中的男性和老人、静物摄影中质感粗糙的非反光体等。

“在用现场光拍摄时,通常需要对其进行某种调整。比如在室外拍摄黑白人像时,可能会发现直射的阳光太刺眼,反差也太大。但是,如果将被摄体移进某一建筑物的阴影区,就会发现照明光线完全改变了。”——迈克尔·兰福德

柔化直射光:把握云层遮住阳光的刹那;在镜头前面加上一块雾镜;使用感光度略微高一些的胶卷,利用其本身反差比较弱,宽容度相对大些的特点,减弱直射光的强烈性;外出时带上一些反光板(可折叠式反光板携带很方便),拍摄时对人物的暗部加以反射补光,自然也就降低了反差,柔和了光照。

“为改进照明均匀性,需要将光源和被摄体之间的距离加大,也可以将照明光漫射、反射,这样可以使照明光被发散,使点光源的特征减少。”——迈克尔·兰福德

胶卷特性:低感光度反差大、宽容度小;高感光度反差小、宽容度大。

“光线是拍摄风景照片的一个积极而活跃的手段,应该对它加以全面地应用。……光线有助于解决艺术造型问题,使照片充满情感。”——帕夫洛芙娜·德克

“在我家后院有很小一片草地,它随着四季的更替而发生着戏剧性的变化。在露珠斑斑的夏季之晨,到那里守候第一束阳光洒向雏菊和野玫瑰,我觉得心旷神怡。”——费里曼·帕特森 在拍摄的过程中,自己首先要有对环境中的光线性质具备敏感的体验,柔的或是硬的,柔和硬的程度如何,是否能很好地表达画面的氛围或者自己的心绪,如何能将其中的某种情调突出或者强化,更好地营造画面的氛围……

三、影调结构的魅力

“在构成视觉艺术的各种要素中,明和暗对于摄影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因为有了明和暗,照片中各种物体才成为可以看得见的影像;所有其他要素,包括形状、线条、质感和立体感等,实际上都是明和暗的不同表现形式而已。”——本·克莱门茨

边缘一旦压黑之后,内部的立体感自然更为引人注目,这是不言而喻的。

“没有哪一种造型手段能像摄影那样,用从纯白到纯黑的无数个灰色层次的变化,把物体的立体感那样生动地表现出来。”——大卫·罗森菲尔德

从影调的语言表达上看,画面上有24-30种色调的变化范围就能使人的视觉感到柔美的递变,而最好的黑白胶卷可以有128级阶调的表现力。

“我们研究黑白摄影的独特色调,研究色调成分的相互联系和它们的结构,增强摄影的表现力,是完全必要的。在黑白摄影中,色调的无色色阶能构成匀称和协调一致的造型;丰富的色调及其过渡能表达造型的本质和优美。”——帕夫洛芙娜·德克

“一般来说,低速胶片产生的层次最多,而高速胶片产生的层次最少。任何一种黑白胶片,假如拍摄负片时曝光不足又显影过度,都会产生更多的层次;但是如果曝光过度而显影不足,层次就会减少。”——费里曼·帕特森

影调一般可以分为长调级谱、短调级谱和对比级谱三大类。长调级谱以中间色调为主,通过大量的灰色调产生缓慢的色调递变。画面的反差小,调子柔和,能增强物体的塑型感,给人的视觉感受是安静、缓慢和平和。但是长调级谱的局限也在于过分强调渐变,因此缺少足够的力量感,往往让人感到柔情有余,气势不足。短调级谱的视觉语言特点往往偏重暗色调,短调级谱可以从白色部分开始,马上跳跃到一些中灰影调,然后直接进入深灰的影调,融化在大面积的黑色之中,节奏相对快了许多,力量感也相对长调级谱强烈了许多。在自然光照的环境中,短调级谱往往是在比较强烈的光线下产生的。画面在直射的阳光下往往不强调影调或色彩的完美体现,而让一些比较深暗的物体成为画面的主要视觉重点,并且根据亮暗曝光,有意忽略暗部的细节,从而达到强化画面力量感的作用。对比级谱是一种力量感最为强烈的影调结构。对比级谱缺少中间色调,直接从白色跳跃到暗黑色,不需要任何的过渡色调。对比就是一种抽象。 “摄影,是摄影者在被摄体与照片之间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机械上、光学上和化学上的相互作用过程。这个过程的每一个步骤都使我们远离被摄体一步,而更接近照片一步。……由于摄影上的种种原因,照片与被摄体之间总是有差别的。摄影者可以加强或削弱这种差别,但无法消灭差别。”——安塞尔·亚当斯

“黑白照片的色调,是用摄影方法再现物质世界的丰富色彩时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调子是基本影调,其余的调子都与它相一致。后者在照片上只表现为轻淡的调子,它不会破坏照片的基本影调。”——帕夫洛芙娜·德克

以基调为主的调性主要可以分为中间调、高调和低调三种。中间调是以前面提到的长调级谱为主调,辅之以适量的白色和黑色完成的,是我们所看到的许多画面的基础影调。在拍摄时,中间调的用光语言要求有适当的光比,明部和暗部之间的光比以大约1:3最为自然。高调又称为“明调”或者“亮调”,它的基本影调为白色和浅灰,可以占画面的80%甚至90%以上,从而以大面积的白色和浅灰色给人以明朗、纯净、清秀之感。高调常适合表现宁静的风光、浅色的静物以及像摄影中的女性和儿童等,以充分传达洁净的氛围,表达柔情似水的特征。正面光和散射光是产生高调的基础。低调又称为“暗调”,它的基本影调为黑色和深灰,可以占画面的70%以上,给人以凝重庄严和含蓄神秘的感觉,有较为强烈的冲击力。低调多见于风光摄影中的日出和日落时的景色,或是运用在人像摄影中的老人和男性的拍摄中,以强调神秘的气氛和成熟的气息。低调的拍摄要求选择深暗色的拍摄对象,逆光和侧逆光是低调的理想光源角度。 “在一张照片或一组照片里,怎样运用级谱里的数值,是影响作品气氛的因素之一。在世态中和在生活中一样,气氛的改变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竭力追求的。”——本·克莱门茨

高调照片犹如乐师手中小提琴的飘逸,使人轻松,低调照片恰似大提琴手的低音浓厚,让人坠入深思的意境。人们的视觉心理习惯对白色光敏感,对黑色感觉比较迟钝。所以调子深的画面总比调子浅的画面显得重些,黑白分明的画面就显得醒目而黑白反差小的就显得柔和。

“我们总是不可避免地要把照片上的色调和实物、经验以及情绪联系起来。……愉快的情绪是和明亮的调子相联系的,压抑忧郁的情绪是和接近黑色的调子相联系的,荒凉是和灰色相联系的。”——大卫·罗森菲尔德

影调之间的关系,无非就是对比或调和的关系,或者在对比和调和之间找到一种过渡。在处理造型主体和背景的关系时,采用较明显的对比级谱,而在处理陪体同背景的关系时,则采用调和的级谱。这一简单而实用的法则来自绘画,比如著名画家达·芬奇早就说过:“围绕着每一个对象的背景,应该在这个对象的明亮部分衬托暗的色调,而在其阴暗部衬托亮色。”还有一个原则:在以影调结构为主的画面上,一般不强调突出画面形体的线条,而着重表现气氛的整体感。

“几乎可以说,不加夸张地处理色调只能落入俗套,而打破常规的处理却会因为它的新颖大胆而博得赞赏。艺术家应该具有独特的观察力,能够越过常规和成见去观察事物,创造出扣人心弦的作品来。”——大卫·罗森菲尔德

“不要只满足于客观地现现主题,而要想方设法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你所认为最有意义的质地或其他方面的特征。”——本·克莱门茨

光线的性质对质感的影响重大。强硬的直射光通过方向性明显的光照可以增强粗糙的质感,柔和的漫射光可以创造出比较平滑的质感。强化一个被摄体的质感,最好是选择侧面方向的直射光;而要弱化一个被摄体的质感,应该采用正面或逆光角度 的散射光。

深圳摄影培训网址:http://shop72575033.taobao.com/

篇三:室外人像拍摄技巧

室外人像拍摄技巧

买了数码相机,除了到处拈“花”惹“草”,拍拍风景,遇到最多的或许就是室外人像摄影了。拍美眉,谁都喜欢啊,不过你有没有担心过,拍出的片子交不了差?一番好意换来的却是美眉的白眼,这样的名声传出去可不太好。其实灵活运用一些技法,就可以把室外美眉人像摄影的拍摄得非常漂亮。

一、选择合适的时间、地点

美眉人像的拍摄在时间、地点的选择上比较讲究。 通常情况下,晴天的上午9点到11点和下午3点到5点都不错。选择拍摄时间,是因为两个方面的考虑:一个是光线,太阳在斜射时亮度适中,不像中午的烈日下容易产生难看的阴影,也不像阴天那样显得平淡,缺乏主光来造型;另外,柔和的阳光下美眉的表现也相对好一些,眼睛也不容易受强光影响,拍摄出来的照片显得更自然。这里我们只介绍室外拍摄,摄影室拍摄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之内。公园、植物园是比较常见也比较好的选择,一些简单、风格独特的建筑、场景也是不错的地方,如果碰上花季,就来个“人面桃花相映红”吧!

二、前期工作

1.器材的选择和准备

人像拍摄有多种风格,比较受欢迎的是小景深、虚化背景的风格。这种风格对数码相机有一定的要求——就是大光圈。因此,如果你的数码相机有F2.0左右的最大光圈,虚化背景就比较容易实现。不过如果没有大光圈的数码相机,也并非不能拍出好的人像作品。实际上,虚化背景的目的只是突出主体,是突出主体的一种方法,并非不可改变的原则,你同样可以通过其他方法来突出主体。拍无定法,充分利用手中现有的资源,发挥出数码相机最大的潜能吧。

反光板是比较常用的光线辅助工具,补光、消除阴影、突出眼神等都全靠它的帮助,有了它,拍出来的照片效果大不相同。三脚架也是较为常用的工具,在光线稍暗,快门较慢的时候,有脚架比没脚架的拍摄成功率要高得多。

2.化妆、发型和服装

化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合适的妆容可以掩盖一些细节、局部的缺陷,让平淡的五官和轮廓显得更加鲜明,摄影化妆和日常化妆略有差异,限于篇幅,这里就不细说了。

如果模特不是短发,就可以在拍摄时选择将头发放松下垂、扎紧或者盘起来,做出不同的造型,以得到不同的效果。服装最好多带两套,以适应不同的场景。比如在一片绿色的背景下,就可以考虑来个“红花还需绿叶扶”,这样不但画面色彩搭配漂亮,而且人物主题非常突出。

3.与模特的交流

拍摄美眉与拍摄风景和花鸟虫鱼不同,拍摄者可以充分与其进行交流,得到最大程度上的配合。尽量在拍摄前和模特做一些适当交流。比如在前往拍摄地点的途中,或是者在拍摄前准备器材的时候,了解对方是否有过相关的拍摄经验。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模特的形体特征,同时拟订一个简单的拍摄计划。如果模特有良好的身材和体态,那么拍摄全身的效果会不错。如果个头、身材方面不是特别突出,可以考虑多拍半身或脸部特写。好的交流,会让模特放松心情,拍摄时表情和动作也会自然很多,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要提醒大家注意一点:绝大部分美眉都有比较美的角度,要看你能不能发现并将其表达出来。拍不出好照片,不要怪美眉不够漂亮,只能怪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拍摄技巧不济。

三、拍摄技法

1.常用道具和场景选择

常用的道具有太阳镜、太阳帽、纱巾、毛公仔、花、手机、椅子和沙发,当然石头、树枝、汽车、摩托车、自行车甚至灯杆也可以利用。场景的选择方面,类似有柳树、草坪、花丛、走廊、墙壁以及柱子的场景也容易得到好照片。道具和环境的配合,应根据模特的性格和打扮来处理,选择更能发挥出美眉最美一面的道具进行组合。

2.用光和补光

比较保险的是前侧光,如果阴影比较明显,就需要在有阴影的一侧用反光板进行补光。要注意调节反光板的远近和方向,尽量减轻主光造成的阴影。但也要注意别喧宾夺主,记住这只是辅助光。如果要一点阴影都没有,那还不如直接选阴天来拍摄。

逆光或侧逆光是比较容易得到好照片的光线,但这种光线也更难掌握。逆光能把头发的边缘照亮,钩勒出身形,由于是逆光,光线不可能直接照到美眉的脸,所以反光板又派上用场了。反光板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造出”眼神光,这样整个画面就活了起来,有画龙点睛之妙。

3.拍摄角度

最常用的拍摄角度应该是平视。仰拍一般宜用广角,有类似窥视的效果。这种拍法对液晶显示屏或镜头能旋转的相机来说就比较容易实现,否则你只有“拜倒”在美眉的石榴裙下了。俯拍也是很常见的角度。同一个场景下,可多变化几个拍摄角度,以确定最佳拍摄角度,也可得到多种不同风格的照片。

4.构图

人像照片通常可以分为全身、半身和特写。只要按这个模式套,一般问题不大。至于具体的构图,被摄主体的摆放位置既有人喜欢中间,也有人喜欢在黄金分割点(换种说法是放在画面的约1/3处,);既有人喜欢显得正规的主体竖直式,也有人喜欢倾斜的甚至对角线构图,突出动感,不一而足。只要你自己觉得不错,不妨一试,反正不浪费胶卷。

最佳的构图是什么?

就是拍摄者与被摄者的密切配合,在拍摄过程中随机应变,临场发挥而获得的。构图本身是离不开人物的神情动态,而且神情姿态是构图的主要依据,人像摄影的魅力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来源于构图如何好,而恰恰是人物本身,这便是人物的美得到了强调突出和美化。

构图是指摄影画面所包括的被摄范围。对人像摄影而言,就意味着确定拍摄被摄者的特写,近景,半身还是全身,这些问题,必须在按快门之前考虑周到。人像摄影中的特写,指画面中只包括被摄者的头部或者更近的特写,以表现被摄者的面部特征为主要目的。由于被摄者的面部形象占据整个画面,给人的视觉印象格外强烈,对拍摄角度的选择,光线的运用,神态的掌握,质感的表现要求更为严格。人像摄影中的近景包括被摄者头部和胸部的形象,它以表现人物面部相貌为主,背景环境在画面中只占极少部分,仅作为人物的陪衬。近景人物也能使被摄者的形象给观众较强烈的印象,同时,近景人物也包括一点背景,这点背景往往可以起到交代环境,美化画面的作用。

人像摄影中的半身人像往往从被摄者的头部拍到腰部,或腰部以下膝盖以上,除脸部面貌为主要表现对象以外,还常常包括手的动作。半身人像的画面以近景或特写人像有了更多的空间,因而可以表现更多的背景环境,能够使构图富

有更多的变化。同时画面里由于包括了被摄者的手部,就可以借助手的动作展现被摄者的内心状态。半身人像因为能够拍摄到人物的腰部或腰部以下,被摄者的姿态变化就丰富了。全身像是人像摄影中包括了被摄者整个身体和面貌的人像创作作品,同时容纳相当的环境,使人物的形象与背景环境的特点互相结合,都能适当的表现出来。人像摄影在构图中还存在着选取什么样的画幅格式。人像摄影的画幅格式,最常见的是竖长形与横长形。此外,也有方形、圆形等,采用哪种格式好,要根据被摄者的情况,姿势和背景环境的特点确定画幅的格式或根据摄影者的意图,可以适当的采用不同的画幅格式。

人像摄影中拍摄方向和高度同样也是一个重要环节。所谓拍摄方向和高度的选择,就是指从哪一个视角去拍摄和表现被摄者。同是一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得到的视角印象并不完全一样,在拍摄人像的时候也是一样,要力求找准最美,最动人的角度,拍摄角度的少量变化,都能对被摄者的形象的表现产生明显的影响。这是人像摄影是否能够成功的关键。拍摄方向的选择,是以被摄者为中心,照相机左右位置的变化,被摄者左右移动,都可求得拍摄方向上的变化。有的人从正面角度拍摄好一些,有的人从侧面角度拍摄好一些,这就要求我们仔细进行选择。

以拍摄方向而论,可以分为正面人像,七分人像,三分人像,侧面人像几种拍摄方法。正面人像,适合于那些五官端正,脸型匀称而漂亮的人。如果脸围太胖,太宽,太瘦,两侧不均匀,或者两眼大小不一,鼻子,嘴形不正的人,一般说来不宜从正面拍摄。七分面人像,指被摄者面部略微向一侧转动,但从照相机的方向仍能看到被摄者脸部的绝大部分。如果以被摄者面部正面和侧面所占的比例划分,七分面人像应是脸部正面占大部分,而侧面只占小部分。这种七分面人像,不仅仍能表现出被摄者的正面相貌,而且显得灵活并富有变化,容易收到较好的效果。拍摄中,有的被摄者脸部两侧的轮廓线条不十分对称,就可让面部转向好看的一侧,使有缺陷的一侧处在不太突出的部位,尽量表现好被摄者的外貌。三分面人像,是指被摄者比七分面的拍摄角度更侧转一些。

人像特写

从照相机的方向虽然仍能看到被摄者脸部的正面,但正面所占的比例不如侧面大。与七分面人像相比,在三分面人像中,面部较窄的那一面的轮廓线条更鲜明,更重要。侧面人像,是指被摄者面向照相机侧方,与相机构成大约90度的角度,从这个方向拍摄,在于表现被摄者的侧面形象,拍摄半身或全身人像,也包括侧面创作。由于被摄者的面部在侧面人像中表现得十分鲜明,因此,被摄者额头太大,太低,或者鼻梁太高,嘴形不正等都不适于从侧面拍摄。人像摄影中照相机的角度向上仰拍,能使被摄者的形象显得较为雄伟,但会使人物的下巴,腮部显得较大,较宽,人物显得较胖。角度向下俯拍,会使人物显得矮小,额头被夸张,下巴显得较窄,较短。脸形瘦长的人,可以利用稍仰的拍摄角度使人物显得略胖一点,稍胖的人,可以通过稍俯的拍摄角度显得略瘦一点。在一般情况下拍摄人像摄影时,照相机的位置不可过高或过低,这样就能使照相机的镜头角度和我们用眼睛所看到的角度成为一致。

在拍摄人像摄影时,半身人像中,照相机最好等同于被摄者腰部的高度。拍摄出的人像就会显得自然,没有变形现象,在人像摄影的构图中最容易、最常见的差错是:

1、人物的头部紧顶着画幅的上沿顶天立地;

2、人物的头部在画面中显得太低使画面上留有过大的空间;

3、在整个画面中,除去正面头像,一般不要将人物的头部放在正中央,最好使人物面部的前方比脑后方多留出一点空间。4。不要让人物过于偏向画面的一边,避免影响画面的均衡。zol中关村在线柯达 Z812 IS

当拿起照相机拍摄人像的时候,如何将被摄者的形象适当地安排在取景框中,怎样处理被摄者周围景物,空间,面积,怎样处理姿势,神态,光线,背景,色彩,同样要做到心中有数,因为这一切都和构图相联系,构图也和其他一样都是人像摄影的关键。

四、曝光模式与组合

选择光圈优先,并将光圈设定在最大,这是比较常用的曝光模式。另外“点测光”功能也用得比较多。如果手中的数码相机不具备点测光功能,也不成问题,因为数码相机即拍即现,曝光不准确可以立刻发现,补拍还来得及,实在没把握还有包围式曝光可以使用。

五、模特的形体动作设计

专业的模特一般都受过专业的形体训练,即使没有人指挥,她们也能摆出多种姿势,主动表现自己美的一面,并间隔一定时间变换表情和姿势。这样拍摄起来比较轻松,略加指点就很好了。但业余的美眉,那就得多花点心思指点她,当她不理解你的意图时,你甚至还要亲自上去摆摆Pose,让她跟着学。如果对摆Pose没有感觉,那就买几本时装杂志,闭门“修炼”,或者平时多看一些平面广告,也会受益匪浅的。

一般的站姿经过模特的演绎也变得颇有味道。两腿分开,以左腿为支撑全身重量的承重腿,右腿向外外稍靠前位置劈开。上身微微转向身后,右肩有个向上送肩的动作。

身着短裙的侧身照片,弯曲小腿的站姿为画面增加了一分活泼的感觉。 整体的姿势是要呈现出一种走路的样子,迈向前面的腿是支撑腿,后腿脚尖地。上身微微倾向支撑腿一侧,同侧的胳膊肘适当内收。另一胳膊呈打开状,脸部朝向同一方向,画面整体的视觉效果平衡而自然。

这是一个相当有感觉的站姿,以一条腿为支撑腿,另外一只弯曲至支撑腿后。支撑腿一侧很自然有个向上的送跨动作,上身驱干部分向支撑腿一侧有弯曲,同时这一侧的肩膀微微向后下沉。弯曲腿一侧的胳膊摆到胸前,另外一胳膊肘微微内收向驱干部分靠拢。头部也向支撑腿一侧倾斜。

支撑腿位于身前,脚尖朝里。两一条位于身后,微微完全(注意两条腿不能分得太开,脚部差不多应在一条直线上)。很自然支撑腿有个向上送胯的动作,躯干部分依然向承重腿方向弯曲,一手叉腰,一手扶起头发。

放在靠后的左腿,双腿交叉的姿势配合一手拎包一手叉腰也能营造出不错的效果。

斜45度的侧面全身照片,支撑腿靠前,另外一条腿交叉放在身后(膝盖向前靠)。自然地支撑腿的跨部有个向上送的动作,叉腰和背包姿势则较为常规。

尽管模特穿的是非常款东的休闲装,腿部的姿势同样不能懈怠,胳膊的姿势也值得借鉴。

腿部仍以一条为支撑腿(相应的胯部也会有提升的效果),另外一条仍旧采用向外滑开的姿势。上半身除了老生长谈的肩膀不能呈现水平状态外,胳膊的摆姿很重要。叉腰动作切忌双手对称,另外一只胳膊看似随意地摆在身前让画面显得张弛有度。

腿部的另外一项常规摆姿是弯曲非支撑腿,让脚面藏在支撑腿之后。上身的曲线塑造以躯干部向支撑腿方向的弯曲为主,同时肩膀也会自然向同一方向倾斜。胳膊一前以后的摆放提升了画面的层次感。

上身的小开衫是用来摆放手部的绝好载体,为了避免画面的对称,另外一只胳膊的大部分同样需要隐藏在身后。

所谓“头疼”的摆姿是形容手扶头的POSE形象的比喻方法,身体的逆时针旋转为画面增添了情调,胳膊扶头的动作一定要避免肘部直接面对镜头。

包是女孩随身必备的物件之一,用来作为拍摄道具在合适不过。既然包包大部分时间是拎在手中,我们大可将其看作手的延伸,以往需要手来达到的走位这时就需要包包来完成。

包是女孩随身必备的物件之一,用来作为拍摄道具在合适不过。既然包包大部分时间是拎在手中,我们大可将其看作手的延伸,以往需要手来达到的走位这时就需要包包来完成。

腿部的弯曲一定要做,脚面也尽量靠近不要留有缝隙。由于书包的位置接近脚面吸引了人们的视线,所以模特双手的对称摆放不会引起大家的注意。

城铁是随处可得的拍摄场景,拍摄中如果使用中、广角镜头一定要注意让背景画面的中出现的大部分线条尽量向一点收缩。在自然场景拍照宜采用生活化的姿势,走路的样子在合适不过了。

尽管短裙能够更好地展现女孩们的优美曲线,不过长裙却可以更好地展示风情。手部一前一后,脚也是一前以后,基本的肢体摆放原则还是没有变化,身体稍加旋动就可营造出裙脚飞舞的效果。

提拉裙角,腰部的曲线一定要展露出来,上身的汗衫绝对不能影响到曲线的展露,将它收紧是个事半功倍的做法。

拉裙角加双腿交叉,由于有裙身的遮挡,交叉的角度可以尽量作地大些。 只要摆动裙脚再配合适当的脸部表情,其实不需要多复杂,效果就出来了。

六、后期制作

数码人像的后期制作很简单,适当的后期制作可以修补拍摄时难以顾及的细节,掩盖某些疵瑕,使人物得到更好的表现。常见的操作有:

七、美化皮肤

一般使用“仿制图章工具”去痘去斑,用模糊工具或滤镜创造水一般的润滑细腻肌肤。

八、虚化背景

民用数码相机无法做到像135相机用85mm,光圈F1.4那样的超小景深。但利用选区、模糊滤镜等操作可以模仿出类似的效果来。

摆Pose小贴士:

注意手的位置,从高处的摸头发、摸后脑勺,到托下巴、抓衣领、抱肩,再到叉腰、摸腿,一下就得到了很多种Pose。

肩膀的前后、高低调整。胯和肩的配合。

注意头部的运动。既可以歪向一侧,也可以转动;既可以仰起下巴,也可以低下下巴。


户外人像摄影用光》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3522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