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北京电大官网

北京电大官网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5-09 07:00 | 移动端:北京电大官网

篇一:北京电大网考预约

考试预约管理系统

考生用户手册

北控软件有限公司

文档修改记录(Revision Chart)

目录

前言 ................................................................................................................................................................... 1 关于本手册 ................................................................................................................................................... 1 系统概述 ....................................................................................................................................................... 1 第一章 考生用户操作说明 .......................................................................................................................... 2 2.1. 业务说明 .......................................................................................................................................... 2 2.1.1. 登录系统 .................................................................................................................................. 2 2.2. 考试预约 .......................................................................................................................................... 2

适用读者

本手册适用于考试预约系统的考生用户。

前言

关于本手册

本手册主要从考生用户的角度,详尽介绍了后台业务工作流程及基本操作方法。

系统概述

本系统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为学生及其教师提供平台及其服务。

第一章 考生用户操作说明

2.1. 业务说明

考生用户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1) 进行考试预约。 (2) 打印本人准考证。

2.1.1. 登录系统

学生打开IE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北京电大学习平台的网址:http://school.btvu.org或

,在页面的右上角选择“学生登录”输入用户名、密码登录。如图1-1:

图1-1

登录后点击顶部在“考试预约”按钮下选择相应的考试预约信息。

2.2. 考试预约

功能描述:考生用户对本人考试预约信息进行维护。

操作步骤:考生用户通过个人用户名和密码首次登录系统后,点击顶部导航菜单 [考试预约],显示如下所示界面:

篇二:北京电大计算机网络-作业参考答案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专科)

《计算机网络(专)》课程作业(1)

一、名词解释

1.计算机网络

答: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互联起来,并在网络操作系统等软件的支持下实现网络中资源(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2.资源子网

答:计算机网络的硬件部分主要完成数据处理和数据通信两大功能,由此可以将其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部分。

资源子网负责网络数据处理并为网络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和网络资源,它主要由联网的主机、终端、终端控制器、联网外设等部分组成。

3.通信信道

答:通信信道(Communication Channel)是数据信号传输的通路,在计算机网络中信道分为物理信道和逻辑信道。物理信道指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物理通路,它由传输介质与有关通信设备组成;逻辑信道指在物理信道的基础上,发送与接收数据信号的双方通过中间结点所实现的逻辑通路,由此为传输数据信号形成的逻辑通路。逻辑信道可以是有连接的,也可以是无连接的。 物理信道可根据传输介质的不同而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也可按传输数据类型的不同分为数字信道和模拟信道。

4.基带传输

答:在数据通信信道中直接传输数据的基带信号的通讯方式称为基带传输。

5. IP地址

答:所谓IP地址就是给每个连接在Internet上的主机分配的一个32bit地址。按照TCP/IP协议规定,IP地址用二进制来表示,每个IP地址长32bit,比特换算成字节,就是4个字节。为了方便人们的使用,IP地址经常被写成十进制的形式,中间使用符号“.”分开不同的字节。IP地址的这种表示法叫做“点分十进制表示法”。

6.地址解析

答:所谓地址解析(address resolution)就是主机在发送帧前将目标IP地址转换成目标MAC地址的过程。

7. 网络互联

答:网络互联是指通过采用合适的技术和设备,将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范围更大、规模更大的网络系统,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它有4中类型:

(1)局域网时间的互联(LAN--LAN):局域网之间的互联网分为同构网的互联和异构网的互联。

8.路由表

答:路由表或称路由择域信息库(RIB)是一个存储在路由器或者联网计算机中的电子表格(文件)或类数据库。路由表存储着指向特定网络地址的路径(在有些情况下,十进制的数据也附属在路径上)。路由表中含有网络周边的拓扑信息。路由表建立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实现路由协议和静态路由选择。

二、简答题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四代?

答: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设备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互联起来,并在网络操作系统等软件的支持下实现网络中资源(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四个阶段是:

(1)第一阶段——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

(2)第二阶段——计算;机通信网络;

(3)第三阶段——计算机互联网络

(4)第四阶段——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信息高速公路)。

2.计算机网络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答: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是由网络硬件系统和网络软件系统组成的。

3.何为单工通信、半双工通信和全双工通信?各有何特点?

答:(1)单工通信是指通信只在一个方向上发生,如电视传播。

(2)双工通信是指在相对的方向上可以同时传输信息,如电话通信。

(3)半双工通信可以实现双向的通信,但不能在两个方向上同时进行,必须轮流交替地进行。如步话机(对讲机)通信。

4.什么是网络体系结构?

答:网络体系结构式为了完成计算机件的通信合作,把每台计算机互联的功能划分成有明确定义的层次,规定了同层次进程通信的协议及邻层之间的接口及服务,这些同层进程通信的协议及相邻层的接口统称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5.什么是协议?它由几部分组成?

答:协议是实现对等层实体间的通信而建立、制订的通信规则或是说约定的集合。其中包括:语义、语法、同步。

6. 什么是网络互联,它有几种类型?

答:网络互联是指通过采用合适的技术和设备,将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网络连接起来,形成一个范围更大、规模更大的网络系统,实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它有4中类型:

(1)局域网时间的互联(LAN--LAN):局域网之间的互联网分为同构网的互联和异构网的互

联。

(2)局域网与城域网的互联(LAN--MAN)

(3)局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联(LAN—WAN--LAN)

(4)广域网与广域网的互联(WAN--WAN)

三、应用题

如果HDTV高清视频的分辨率为1024×768,每个像素需要24bit,帧传输速率为30帧/秒,则在理论上为2.5GHz带宽,信噪比为30dB的信道上能否实现实时传输HDTV视频? 答:(1)实时传输HDTV视频所需要的信道带宽至少应该为

每帧像素总数×每个像素需要位数×帧传输速率/(1024×1024)(Mbps),即:

1024×768×24×30/(1024×1024)=540Mbps

(2)理论上,2.5GHz带宽,信噪比为30dB的信道的信道容量C=W×log2(1+S/N), 由10lg(S/N)=30dB可知,信噪比S/N=1000,又知W=2.5G=2500M

所以,C=W×log2(1+S/N)=2500× log2(1+1000)=2500×10=25000Mbps

由于25000Mbps>540Mbps, 所以可得下述结论:在理论上为2.5GHz带宽,信噪比为30dB的信道上能实现实时传输HDTV视频。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专科)

《计算机网络(专)》课程作业(2)

一、名词解释

1.通信子网

答:计算机网络的硬件部分主要完成数据处理和数据通信两大功能,由此可以将其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部分。

通信子网负责网络数据传输、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它主要由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信号变换设备组成。

2.局域网

答:计算机局域网是把分布在数公里范围内的不同物理位置的计算机设备连在一起,在网络软件的支持下可以相互通讯和资源共享的数据通信系统。

3.信号

答:信号是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具体物理表示形式,具有确定的数据的物理描述,如电压、磁场强度等。

4.比特率、波特率

答:比特率是指信道每秒钟传送的二进制位数,用 b / s 表示(b表示bit)。(每秒钟通过信道传输的信息量称为位传输速率简称比特率。比特率表示有效数据的传输速率。) 波特率是指数据信号对载波的调制速率,它用单位时间内载波调制状态改变的次数来表示,其单位是波特(Baud)。(在信息传输通道中,携带数据信息的信号单元叫码元,每秒钟通过信道传输的码元数称为码元传输速率,简称波特率。)

5.网络体系结构

答:网络体系结构式为了完成计算机件的通信合作,把每台计算机互联的功能划分成有明确定义的层次,规定了同层次进程通信的协议及邻层之间的接口及服务,这些同层进程通信的协议及相邻层的接口统称为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6.协议

答:协议是实现对等层实体间的通信而建立、制订的通信规则或是说约定的集合。其中包括:语义、语法、同步。

7.网关

网关(Gateway)又称网间连接器、协议转换器。网关在传输层上以实现网络互连,是最复杂的网络互连设备,仅用于两个高层协议不同的网络互连。

8.广域网

答:广域网(WAN,Wide Area Network)也称远程网。通常跨接很大的物理范围,所覆盖的范围从几十公里到几千公里,它能连接多个城市或国家,或横跨几个洲并能提供远距离通信,形成国际性的远程网络。

二、简答题

1.组建计算机网络的硬件设备主要有哪些?

答:计算机网络的硬件部分主要完成数据处理和数据通信两大功能,由此可以将其分为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两部分。

(1)资源子网:负责网络数据处理并为网络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和网络资源,它主要由联网的主机、终端、终端控制器、联网外设等部分组成。

(2)通信子网:负责网络数据传输、转发等通信处理任务,它主要由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信号变换设备组成。

组建计算机网络通常需要的其它硬件设备还有:网络适配器(网卡)、中继器、集线器(HUB)、网桥、服务器、路由器及传输介质等。

3.计算机网络的软件系统主要有哪些?

答:计算机网络的软件包括:网络协议、网络通信软件、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和网络应用软件等。

4.简述TCP协议的工作流程。

答:在源主机上,应用层将一串应用数据流传送给传输层。

传输层将应用层的数据流截成分组,并加上TCP报头形成TCP段,送交网络层。

在网络层给TCP段加上包括源、目的主机IP地址的IP报头,生成一个IP数据包,并将IP数据包送交链路层。

链路层在其MAC帧的数据部分装上IP数据包,再加上源、目的主机的MAC地址和帧头,并根据其目的MAC地址,将MAC帧发往目的主机或IP路由器。

在目的主机,链路层将MAC帧的帧头去掉,并将IP数据包送交网络层。

网络层检查IP报头,如果报头中校验和与计算结果不一致,则丢弃该IP数据包;若校验和与计算结果一致,则去掉IP报头,将TCP段送交传输层。

传输层检查顺序号,判断是否是正确的TCP分组,然后检查TCP报头数据。若正确,则向源主机发确认信息;若不正确或丢包,则向源主机要求重发信息。

在目的主机,传输层去掉TCP报头,将排好顺序的分组组成应用数据流送给应用程序。这样目的主机接收到的来自源主机的字节流,就像是直接接收来自源主机的字节流一样。

5.串行通信和并行通信各有哪些特点?

答:在数据通讯中,若将要传送的每个字节的二进制代码按照由低位到高位的顺序,依次发送,这种传输数据的方式称为串行通信。由于计算机内部总线上传输的是并行数据,因此要和外部设备进行串行通讯时,在发送端要将并行数据转换成串行数据,在接收端再将串行数据转换成并行数据。

在数据通讯中,若将表示一个字节的8位二进制代码通过8条并行的通信信道由发送端同时发送出去,在接收端同时接受8位二进制代码,这种传输数据的方式称为并行通信。在远程通信中,同样传输速率的情况下,并行通信在单位时间内所传送二进制位数是串行通信的n

篇三:北京市广播电视大学汽修工作站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

(汽修工作站)

办学情况评价自评报告 2009年10月12日

目 录

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 .................................................................................................................. 5

一、历史沿革 ..................................................................................................................... 5

(一)办学背景 .......................................................................................................... 5

(二)专业发展 .......................................................................................................... 5

二、办学条件 ..................................................................................................................... 5

(一)地理位置 .......................................................................................................... 5

(二)教学设施 .......................................................................................................... 5

三、师资力量 ..................................................................................................................... 5

(一)课程责任教师 .................................................................................................. 5

(二)专家队伍 .......................................................................................................... 6

(三)主讲教师 .......................................................................................................... 6

(四)导学教师 .......................................................................................................... 6

(五)实训教师 .......................................................................................................... 6

四、人才培养 ..................................................................................................................... 6

(一)教师培养 .......................................................................................................... 6

(二)教务人员培养 .................................................................................................. 7

五、教育教学改革 ............................................................................................................. 7

(一)提高面授质量 .................................................................................................. 7

(二)规范面授过程 .................................................................................................. 7

(三)以学生为本 ...................................................................................................... 8

第二部分 办学情况 .................................................................................................................. 8

一、系统办学情况 ............................................................................................................. 8

(一)系统意识 .......................................................................................................... 8

(二)学校定位 .......................................................................................................... 8

(三)人才培养 .......................................................................................................... 9

(四)开放教育研究与创新 ...................................................................................... 9

二、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 9

(一)专职教师配置及培训 ...................................................................................... 9

(二)兼职教师配置及要求 ...................................................................................... 9

(三)导学教师配置及要求 ...................................................................................... 9

(四)管理人员和技术配置及配置 .......................................................................... 9

三、教学管理情况 ............................................................................................................. 9

(一)招生管理 .......................................................................................................... 9

(二)管理制度与执行 ............................................................................................ 10

(三)教学过程组织 ................................................................................................ 10

(四)实践环节 ........................................................................................................ 10

(五)学籍管理 ........................................................................................................ 10

(六)考试管理 ........................................................................................................ 10

(七)教学督导检查 ................................................................................................ 10

四、学习支持服务情况 ................................................................................................... 10

(一)入学教育 ........................................................................................................ 10

(二)补修课与免修课 ............................................................................................ 11

(三)导学 ................................................................................................................ 11

(四)网上学习 ........................................................................................................ 11

五、教学资源与教学设施的配备及应用情况 ............................................................... 11

(一)教材 ................................................................................................................ 11

(二)网络环境 ........................................................................................................ 11

(三)教学资源应用 ................................................................................................ 11

(四)教学设施及应用 ............................................................................................ 11

第三部分 特色与创新 ............................................................................................................ 12

一、办学特色 ................................................................................................................... 12

(一)办学思路 ........................................................................................................ 12

(二)设施建设 ........................................................................................................ 12

(三)专业建设 ........................................................................................................ 12

二、教学创新 ................................................................................................................... 13

(一)教学管理 ........................................................................................................ 13

(二)课程建设 ........................................................................................................ 13

(三)教学方法 ........................................................................................................ 13

第四部分 发展思路 ................................................................................................................ 13

一、发展优势 ................................................................................................................... 14

(一)学校规模 ........................................................................................................ 14

(二)教育教学管理日趋完善 ................................................................................ 14

(三)师资队伍优化显著 ........................................................................................ 14

二、面临的挑战 ............................................................................................................... 14

(一)招生形势严峻 ................................................................................................ 14

(二)教学难度提高 ................................................................................................ 14

(三)教学支持服务 ................................................................................................ 14

三、改进措施 ................................................................................................................... 15

(一)多样化的办学理念 ........................................................................................ 15

(二)省校的全方位指导 ........................................................................................ 15

第一部分 学校概况

一、历史沿革

(一)办学背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已经逐步进入了家庭,私家轿车的迅猛增长极大的冲击着汽车这个朝阳行业,这使得这个行业的人才短缺显得尤为突出,尤其是汽车的后市场急需懂得汽车专业的人才。为适应市场的需要,满足学员的学习需要,学校申请开办了汽车专业。

(二)专业发展

2004年9月,我校被批准为北京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试点校,于2005年春季开始招生第一批学员。但是随着汽车后市场人才需求的多样化,仅仅一个汽车维修专业已不能满足社会的要求,学校在市场的需求下,在2006年秋季又申请开办了汽车营销专业。2007年秋季为满足我校第一批汽车专科毕业生的升学需求,我校又申请开办了开放本科中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目前已有学生132人。

二、办学条件

(一)地理位置

我校位于西城区北礼士路甲62号,地处西城区核心地段,具有非常便利的交通出行条件和核心影响力。

(二)教学设施

我校具有28个独立的教学教室,2个可容纳60人的计算机房,设有汽车诊断中心、空调实训室、底盘实训室、发动机实训室、电器实训室、钳工实训室等14个实训室,能够很好的满足老师的多媒体教学需求,学生上网、实训等多方面的学习需求。同时,为了能够满足学生毕业实训的要求,我校在还拥有一所二级汽车修理厂,可以实现学生的专业实习要求。2007年11月,我校本址、分校及修理厂都被评为北京电大汽车专业校级实践基地。

三、师资力量

(一)课程责任教师

我校有三位中央电大课程责任教师,有6位北京电大课程责任教师,这几位教师分


北京电大官网》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3494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