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玉米如何高产

玉米如何高产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5-09 07:00 | 移动端:玉米如何高产

篇一:玉米品种高产栽培知识

玉米品种高产栽培知识

一、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1、如何选购玉米种子,用专家的眼光去选购种子

1)购种关键:三关

第一关:选择审定的品种且审定区域包括当地的品种 第二关:选高质量的种子,何为高质量的种子: ---种子大小均匀一致

---无破碎粒、瘪粒

---种子包衣均匀、光泽一致

---种子质量指标高于国有标准

纯度 净度 发芽率 水分

振杰4号 98.0﹪ 99.0﹪ 95﹪ 12.0﹪

国家标准 96.0% 98.0% 85% 13.0%

第三关:看包装、防假货

---注意包装袋是否精美一致,有无二次封口

---注意包装标准是否规范,有无生产地址、电话等,生产公司信誉如何,有无售后服务

---注意包装袋有无防伪标,有无查询电话

(附:汇德丰防伪标识)

2)大田长势:三看

①看出苗

高质量的种子低质量的种子

出苗快出苗率低

出苗率高 补苗、间苗、费工费时

整齐度好 整齐度差、降低产量

②看株型

---紧凑型、半紧凑型、平展型

【高产株型的特点一】

---上部叶片上举——透光性好

---下部叶片平展——受光好

---株型清秀——通风好、不易感病

【高产株型特点二】

---果穗穗位低,穗上部茎杆长,穗下部茎杆短,叶片分布合理,生长后期抗倒性强。

【高产株型特点三】

---根系发达,茎杆粗壮,韧性强,抗倒性好。 ---养分供应充分,抗病性好。

③看产量

【地里如何看产量:】

---果穗否均匀一致,地里边的果穗决定产量的高低。 ---轴细、粒长、出籽率高、产量高。

---结实性是否有秃尖现象,结实性好、不秃尖、产量才高。

---单打单收、验证产量的高低。

2、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1)播种时间:

夏直播:抢时早播、越早越好。

套种:小麦、玉米在一起时不超过7天,或在小麦收获前12天播种。

春播:适时晚播。

2)播种的方式

传统机播、人工耧播、人工点播——费种、费时、费力、费钱

机械精播——省种、省时、省力、省钱

3)播种深度:玉米播种深度以3厘米为宜,注意要播种深浅一致、覆土均匀。

4)播种机的选择:农哈哈气吸式播种机、“海伦王”牌播种机等。

5)精量(单粒)播种的好处(七大好处)

①节省种子费用

②减少间苗、定苗用工

③形成齐苗、壮苗

④控制合理密度

⑤株距一致、合理利用光能、果穗均匀、增加产量

⑥不用间苗、减轻破坏除草剂的药层、降低杂草危害 ⑦增加农民的收入,省种+省工+增产=增收(提高经济效益)

6)播种量大的原因:

①种子质量:有些种子达不到或接近国家标准——质量低

②种子公司质量稳定性:

种子公司的质量意识有差别,每个批次种子质量存在着差别----质量不稳定;

精量(单粒)播种只有每一个批次,种子质量都非常稳定才可以——质量稳定。

③机手嫌麻烦,不愿调播种机——节约时间,个人创收。 ④为了苗期好看。

⑤种子价格低,不在乎多播一些种子,“有钱买种,无钱买苗”。

7)播种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①播种过深:玉米播种深度以3厘米以内为好,有些播种深度达6—8厘米,加上土壤粘度,浇水过大,很容易造成种子缺氧死亡。

②化肥烧苗:化肥种子混播或是种子化肥距离太近,加上浇水小,高浓度化肥溶液杀伤种子(化肥烧种、出苗差)。

③浇水过大:大水漫灌与播种深同时发生造成出苗差。 ④套种太早:与小麦的共生期长,小麦田间的不良光照通风条件差会造成玉米病虫害发生,玉米苗黄苗弱、苗子不整齐。

8)基肥的施用

①确定肥料数量,根据土壤地力状况,测土配方施肥。 ②确定肥料数量的原则:以产定肥,一般亩产700公斤以上的地块需要施入尿素35公斤,二铵15公斤,硫酸钾20公斤;亩产800公斤以上的地块需增施农家肥和硫酸锌、硼砂等。有机质含量高、供肥能力强的地块,可以得到更高的产量。

③钾肥有回归土壤的特点,无需每季施用。

④基肥的数量:全部的磷钾肥和20%左右的氮肥做基肥

一次施入,合理施用基肥能够增产15%左右。

⑤施用方法:播种时同时播入为好,但是要注意种子和化肥要错开行,以免“烧种”。或是在玉米出苗后,于苗根10厘米左右处开沟条施。

9)苗期管理:

①除草剂的使用

---根据除草剂说明书上的要求掌握用药时期。

---根据除草剂说明书上的要求掌握用药量和用水量,避免重喷和漏喷。

---除草剂中可适当的加入杀虫剂等,可以有效的防治玉米苗期害虫。

---注意防护、预防中毒。

②间苗、定苗

---时间:如果播种量过大,要在3叶期进行间苗,5叶期定苗,定苗过晚容易形成苗荒,造成减产。 ---密度:与品种有关

与地力有关,地力好可适当增加密度。

与施肥、灌溉条件有关,水肥条件好,可适当增大密度。 ---注意:不要因为苗齐舍不得间苗造成密度过大,密度过大会使株高、穗位增加,茎杆细、抗倒性、抗病性差,最终影响产量,如遇缺苗,则在一侧留双株。 ③防治病虫害:玉米在6叶前对病虫害的抗性较弱,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

④如果没有施用基肥,苗期要尽量早施入苗肥,以磷钾肥为主。

⑤玉米苗怕涝不怕旱,注意遇雨及时排水,适时中耕,以防“苗涝”。

10)追肥:

①需肥规律:玉米苗期是需磷钾肥的关键时期。 抽雄前的大喇叭口期是需氮肥、需水的关键期。 ②施肥时期:建议在苗期一次施入全部磷钾肥和硫酸锌、农家肥等,氮肥的分配比例为:苗期10—20%,拔节期20—30%,喇叭口期40%,抽雄后20%最合理。 ---磷钾肥的作用:促进根系生长,提高抗倒能力,提高抗逆性。

---在施用氮、磷肥的基础上,亩增施钾5—20㎏,可使玉米增产20—90㎏。

③施肥方法:在距玉米根10厘米处开沟埋施,不要撒施,如果土壤干旱,施肥要结合浇水。

④施肥常见问题:

---氮肥投入比例过大。

---苗期氮肥一炮轰,苗期氮肥过多,秆高、穗位高、抗倒性、抗病性差。

---追肥漫天撒施

---施肥后大水漫灌

11)浇水:玉米什么时候该浇水?

①需水规律:

---玉米苗期:耐旱不耐涝

---大喇叭口期:需水的关键时期,要有适宜的水分。 ②浇水时期:

---出苗至8叶期:一般不用浇水,前提土壤墒情好。 ---大喇叭口期:田间要见湿不见干,否则浇水。 ---玉米灌浆期:保持合适的含水量,遇旱浇水。 ---玉米需水的标志:下午4时,玉米卷曲叶片不能恢复正常,一定要浇水。

③浇水的方法:

---适时适量浇水,既要浇匀不留空,也不要大水漫灌。 ---尤其在穴施尿素后,如果浇过大,养份会随水流失。

12)正确使用玉米调节剂

试验证明,适时适量使用合适的调节剂可以促进根系生长,降低株高,增强植株抗逆性。

①选择合适的调节剂。

②在合适的时间使用:一般要求在6—9叶期使用,过早会影响雄穗发育,过晚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③选择正确的使用方法: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要求的用药量和用水量施用。

13)玉米虫害的防治:

①危害玉米的害虫有:蓟马、飞虱、蚜虫、棉铃虫、玉米螟、粘虫、地老虎、金针虫、蝼蛄等,如不及时防治,不但会影响玉米的生长,还会传播矮花叶病毒病等病

篇二:超高产玉米

玉米在国家粮食安全中的重要性

随着全球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粮食危机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中国作为世界人口第一的大国,粮食问题更为突出。我国现有人口超过13亿,人均耕地不足1.3亩(宁夏平均耕地2.7亩),而且人口逐年增加而耕地面积逐年减少。未来20年,中国的人口总数还将继续增加,至2030年前后达到16亿的峰值后方可缓慢下降,人口增加,耕地面积的下降,这将使我国本已偏紧的粮食产需形势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更趋严峻,粮食单产较现在需提高30%-78%。我国粮食生产中,玉米仅次于水稻位居第二,2010年播种面积越居首位,在我国粮食增产中的贡献达44.4%,是粮食增产的主力军。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的提出到2020年新增1000亿斤粮食的计划目标,玉米要分担54%的份额,增产任务艰巨。而且玉米已应用到畜牧业、饲料工业、食品加工等方面,且不断提高,20世纪70年代,中国用作饲料的玉米占玉米总产量的39%,80年代达到48%,90年代占60%。据统计,我国玉米总需求量在2030年将达到

1.6亿吨,而目前我国产量仅1.44亿吨,所以增加玉米产量,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食品安全、能源安全以及生态安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玉米增产主要靠单产的提高

粮食增产的途径一靠扩大耕地面积,二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从我国建国以来粮食生产发展历程看,我国耕地平均每年减少400多万亩,而且被占的基本上是优质耕地,2030年耕地面积将降至0.075hm2·人,粮食总产不断增长,主要依靠单产的不断提高,高产田对我国粮食总产的贡献率为54.09%,未来粮食增产的关键仍然为中高产田。玉米要达到1.6亿吨的目标,必须要大幅度提高玉米单产,即只能走超高产栽培的道路。挖掘玉米增产潜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是发展玉米生产和解决粮食问题的重要途径。实践也证明,玉米总产量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单产的增加,20世纪70年代玉米平均单产比60年代增加了58%,80年代比70年代增加了48.9%,90年代的单产水平较80年代提高了28%,近10年单产提高提高5.9%。李少昆等(2009)研究也得出,从1949至2007年中国玉米单产提高了4205.lkg/hm2,增幅为437.3%,;总产由1241.5万吨提高到15230.0万吨,增加了12.3倍,其中单产增加的贡献占68.4%、种植面积扩大的贡献为31.6%。在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增加有限的情况下,必须依靠玉米单产的大幅度提高,进行

玉米超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研究和实践,提升玉米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

玉米超高产研究进展

超高产(super-high yield)通常指具有超高产潜力的作物品种在一定生态区域和栽培条件等诸多综合因素和谐互作的结果。夏玉米达到12000kg/hm2,春玉米达到15000kg/hm2或比同生育期主栽对照品种增产20%即达到超高产。20世纪80年代,国内外就涌现出超高产典型,美国的华索(Herman warsaw)1985年在非灌溉条件下获得了23224.5kg/hm2(1548.3 kg/667m2)的春玉米世界最高产量。1999年依阿华州(Iowa)的柴欧德(Franci Childs)超过了warsaw的纪录,达到24730.5kg/hm2(1648.7kg/667m2)的产量水平,2002年Childs又将此纪录提高到27742.5kg/hm2(1849.5kg/667m2),成为世界春玉米最高产量的新纪录。我国,李登海1989年创造的世界夏玉米纪录为16444.5kg/hm2(1096.3 kg/667m2),何天祥在1999年获得产量15235.5kg/hm2(1015.78kg/667m2),2005年李登海再次刷新纪录,达2l043.4kg/hm2(1402.9kg/667m2)。我区,2006年创造了内蒙古春玉米单产17383.5kg/hm2(1158.9kg/667m2)(含水量14.0%)的高产纪录;2007年刷新记录,内蒙古春玉米历史高产纪录17581.5kg/hm2(1172.1kg/667m2),2005年玉米超高产达15757.5kg/hm2(1050.5kg/667m2),2009年,19230kg/hm2(1282kg/667m2),2010年,最高产量达20142kg/hm2(1342.8kg/667m2)。在玉米产量大幅度提高过程中,品种的更替、栽培技术的改进及生产条件的改善起了重要作用。

玉米超高产品种

超高产栽培的前提是必须具有超高产品种,在我国玉米单产增长的诸因素中,良种的贡献率达到40%。由80年代的年均利用品种146个到90年代的年均205个,再到近五年的年均304个,年利用品种数量持续增加。超高产玉米育种的历史性飞跃是由平展型到紧凑型的株型育种,李登海等人在1972-1979年间,用100多个杂交种(平展型),种植140多块地,付出巨大代价,没能突破10500kg/hm2,1979年,紧凑型玉米掖单2号的育出,产量突破了夏玉米11250kg/hm2大关,0.1hm2单产达11652kg/hm2。紧凑型品种的出现,虽然产量有较大提高,却难以实现再高产的突破。纠其原因,随密度增大,玉米倒伏严重,即玉米抗性较差。1986年,以株型紧凑、茎杆坚韧,高抗倒伏的中大穗型、中

秆或中高秆中晚熟的玉米杂交种为育种目标,育成新品种,掖单6号、7号、9号,首次突破了14250kg/hm2高产大关,但由于单株生产力的明显下降,产量不能突破15000kg/hm2。紧密型玉米品种育出现后,强调了提高群体光能利用及协调群体和个体矛盾的重要性。以紧凑、高抗、大穗型为育种目标,1989年掖单12号、掖单13号创夏玉米高产田,产量分别达到16062.15kg/hm2和16444.35kg/hm2,实现了超高产。张泽民(1997)研究了黄淮海夏玉米株型对遗传增益的影响,提出叶向值与穗位高的改良显著提高了玉米的耐密性和抗倒性,占产量提高的遗传增益的30%。现代玉米品种对较高密度的耐受能力归因于冠层结构紧凑,叶片少而直,冠层在较高的叶面积指数下,仍维持较强的光截获能力,且通过降低结穗高度,提高茎干的抗倒伏能力,在高密度下获得较高的产量。sangoi等(2002)认为,株型增产的主要原因是与其群体冠层内光的合理分布有关,特别是玉米干物质积累的主要功能叶片是中部叶片,因而上部叶片上冲,中部叶片可处于较好的光照状态下,从而有利于干物质的生产。胡昌浩等(1998)也从不同角度研究了紧凑型玉米品种增产的原因,近而证明玉米株型改良对提高单产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对玉米理想株型基本达成共识,即①茎秆高度中秆、中高秆,粗壮坚韧,茎基部节间较短,穗上部茎节拉开;②穗上叶上冲且较窄,穗下叶较平展宽大,叶片较厚,叶脉坚挺;③多穗,ASI值小,抽丝快而集中,雄穗小、雄穗分枝数少、花粉量充足;④根层数多、根量大、根直立。

李少昆等提出,超高产品种能够突破吨粮,应兼顾株型和光合效率即玉米高光效品种。光合面积、光合速率、光合时间、光合产物的消耗(呼吸)、运转与分配是光合生产力的五个组成因素。紧凑型玉米品种的高产生理特征,与平展型玉米品种相比,它具有穗上叶与主茎夹角小,叶向值大,叶面积系数大,群体光合势高,库容量大,经济系数高等特点。玉米新品种有较高的叶面积且高值持续期长是品种更替过程中的重要生理指标,不同层次叶面积都以新品种为最高,且中下部叶片增加更大。品种更替过程中,新品种叶片光合速率高且高值持续期长,光合色素含量高,改良的效果在中下部叶片表现尤为明显。我国玉米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地上部分光合性能的改良,新品种由于在籽粒灌浆期保持较高的光合活性,较高的光合量子转换和较低的NPQ,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籽粒产量。在株型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单叶光合效率是

今后高产育种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考虑。国内外学者对不同年代推广的玉米品种研究认为,当代新品种产量高是因为其个体表现出较高的光合速率与光能利用效率,吐丝后叶片光合色素与碳同化关键酶降解缓慢,维持较高生理活性的时间较长。随着玉米品种的更替,群体光合速率增强,而且在高、中、低三种密度条件下,当代品种均有较高的群体光合速率。高产品种具有吐丝后群体光合速率下降缓慢,高值持续期长的特点。超高产品种有它自身的株型和生理特性,这是形成高产的物质基础。超高产玉米品种具有较高的清除活性氧的能力,有利于延缓衰老,促进干物质积累。

超高产玉米品种的高光效冠层,与其地下根系密切相关,玉米不同品种根系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根系对地上部有直接的调控作用,根系分布较深且多纵向时,叶角较小,叶片趋于直立;根系分布较浅且多横向时,叶角较大,叶片趋于披垂。不仅如此,叶角的大小同时受叶片大小的影响,根系分布较浅且多横向时,较大的叶片更易披垂,叶角更大;根系分布较深且多纵向时,较大的叶片仍可保持直立,叶角更小。因此,叶角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受根系分布的调控。根量大的品种,产量最高,氮素营养效率也高。我国当代玉米品种与紧凑型株型对应,其根系在空间上的分布呈现出“横向紧缩,纵向延伸”的特点。新品种在籽粒灌浆期拥有较高的根系活力和较长的持续期对维持地上部正常的生理功能,延缓叶片衰老,保证籽粒灌浆期充足的物质来源具有重要意义。对松嫩平原不同株型玉米的根系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平展型玉米和紧凑型玉米根干重最大值出现的时期不同,二者根干重分别在吐丝后15d和吐丝后30d时达到最大值,成熟时紧凑型玉米根干重比平展型高12.2%。宋日等(2003)认为,紧凑型根系水平分布相对集中、深层根量多、耐密植从而获得高产。

超高产品种在干物质积累上明显高于普通品种,产量形成表现为干物质的积累及其在各个器官的分配过程,干物质积累影响最终产量。高产、超高产品种的物质生产优势在生育中后期,积累较多的干物质仅仅为高产奠定一个重要的基础,收获指数对最终产量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收获指数的变化取决于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总量及向子粒里的分配量。高产品种子粒产量主要来源于生育后期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即成为光合产物的分配中心,并与抽雄后具有较高的叶面积指数且持续时间较长密切相关。小穗型品种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增加而逐

渐增加,大穗型品种群体干物质积累量随密度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翟立普等(2006)研究得出不同产量水平玉米的干物质积累量方面,叶片、茎杆、鞘、穗部营养体和子粒均是高产处理>平产处理>不施肥处理,并且三个处理之间在积累量上都有比较明显差别。王永军等(2008)研究表明,超高产栽培下,吐丝前地上部生物量与传统栽培玉米田无明显差异,主要是吐丝后光合产物积累造成的差异,超高产玉米和传统栽培玉米吐丝后干物质生产占整个生育期积累量的70%和61%。陈传永等(2006)研究认为超高产玉米营养生长期相对生长率迅速,吐丝到灌浆期相对生长率稳定,吐丝后干物质积累量高于16192.48,转化率大于83.6%,经济系数维持在0.5左右。黄智鸿等(2008)研究指出,超高产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符合S型生长曲线方程,玉米干物质在各器官的分配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发生变化,小喇叭口以前干物质主要分配在叶片,之后转为茎、叶,散粉后各器官干物质开始向子粒转移。

超高产品种对养分的吸收上,新品种与老品种相比,较高的养分吸收速率主要在灌浆后期。抽丝期后新品种籽粒吸收的N素大约占到总吸收量60%,而老品种为40%,这是与新品种灌浆期间的干物质积累速率较高,对根系的同化物供应较多相关的。新老杂交种产量差异的原因是从抽丝期后3周到生理成熟期的干物质和养分的积累速率的差异,而不是因为干物质或养分优先的分配到籽粒中。培育氮高效利用的品种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增加粮食产量的有效途径。

玉米超高产栽培技术措施

玉米品种基因如何表达,遗传性如何发挥,靠栽培措施和栽培技术,研究表明,密度和肥水调控为主的栽培管理技术占40%,目前各地区的超高产创建的核心措施是增密增肥。

增密是玉米实现超高产的有效途径

密度对产量影响最大,玉米产量的突破主要靠密度的增加。1985年Herman warsaw创单产23220kg/hm2,纪录时实际收获密度为8.895万株/hm2(5930株/6672),而美国最近的高产纪录是FranciSChildS于2002年在Iowa州创造的,单季玉米产量为27754.5kg/hm2(合1850.3kg/666.7m2),其收获密度达10.59万株/hm2(7060株/6672)。我国李登海1989年创造的世界夏玉米纪录为16445kg/hm2,收获密度为7.5045万株/hm2(合5003株/666.7m2),春玉米高产记录20130kg/hm2,

篇三:玉米十改超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十改超高产栽培技术

摘要为提高玉米产量,镇平县从品种、种植方式、改土、施肥、治虫、化调、培土、辅助授粉、人工去雄和采收期等方面总结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玉米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玉米是镇平县仅次于小麦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全年春夏播种面积在2.9万公顷以上,在种植上沿用多年的习惯,致使玉米产量差距极大,高产区单产可达到12.75t/hm2以上,低产区仅5 250kg/hm2左右。为了使镇平县玉米产量能有一个新的突破,打破低产瓶颈,2008年8月在玉米收获前后,笔者多次深入田间地头,寻找超高产玉米田块,并把这些玉米种植能手召集到一起,进行经验交流,总结出玉米十改超高产栽培技术。

(1)改品种。目前市场上品种繁多,仅各种子门市部摆放的就不下100种,但这百余种玉米品种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均为杂交种。这些玉米品种可根据种性分成3大类,第1类稀植大穗型,这一类品种适宜旱区种植,管理方便,一般种植密度在

4.95万株/hm2左右。第2类中高密度型,种植密度5.7~6.6万株/hm2。第3类高密度型,种植密度在7.5万株/hm2以上。第1类穗大喜人,但产量一般;第2类易创高产;第3类产量稳定。因此,在选种时不能把稀植大穗型品种高密度种植,也不能将高密度型品种进行稀植,要根据种植要求套种田选稀植大穗型,创高产选中高密度型,要稳产选高密度型。中高密度型标准为株高不超过2.3m,穗位在90cm上下,生育期90~100d。如改良晋单51、浚单20、浚单22、豫单22等。

(2)改种植方式。改等行距种植为宽窄行种植。以前玉米种植方式人们习惯采用50~60cm等行距种植,这种方式光能利用率仅为2.2,如能使光能利用率提高0.1个百分点,产量即可增加1 125kg/hm2。如采用窄行40cm、宽行90~100 cm、株距20~23cm,光能利用率可提高0.2个百分点,产量也会有显著增加。

(3)改土壤。由于近年来玉米施肥不重视施用有机肥,尿素、碳铵、氯化铵使用量逐年增加,部分地区碳铵用量高达2 250kg/hm2,尿素用量多达600kg/hm2,氯化铵用量也在1 500kg/hm2左右,加上麦收秋收多用旋耕机旋耕,耕层越来越浅,土地板结现象相当严重,对玉米高产十分不利。综观高产典型均与培植塇虚土壤和施入有机肥有关。因此,玉米播后在窄行内施入活土免耕肥375kg/hm2,连续使用3年后可基本实现免耕。

(4)改施肥。以往施肥均习惯在玉米播种时随种一次施入全部氮素,而在众多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中均提出玉米应控5叶促7叶。随种一炮轰,致使玉米出苗后得不到合理的控制,下部茎节伸长,影响霸王根下扎,易造成后期倒伏。采用叶龄施肥法是获得高产的关键。当玉米6片展开第7片露尖时,在窄行间追施105~


玉米如何高产》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3491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