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公共服务意识淡薄

公共服务意识淡薄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5-09 06:53 | 移动端:公共服务意识淡薄

篇一:浅析提高员工服务意识的若干途径

浅析提高员工服务意识的若干途径

内容摘要:近年来,饭店业普遍存在着员工服务意识淡薄的问题,严重影 响了饭店的服务质量,进而影响了整个饭店业的发展。饭店业是我国服务行业的 重要组成部分,饭店业的发展影响着服务业的发展。酒店员工服务意识的强弱 影响着酒店的整体形象,增强和培养酒店员工的服务意识对现代酒店的发展有着 重大意义和必要性。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饭店的服务水平都比较低,主要原因 是员工服务意识淡薄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饭店的服务质量。从而要有意 识的培养酒店服务意识。

关键词:制度竞争力服务意识基本理论

酒店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怎样才能在市场上具有更强的竞争力,那就是 不断的完善和提高服务!服务是酒店参与市场竞争的有效手段,也是酒店管理水 平的具体表现。只有拥有最完美服务的酒店,才是客人永远用行动和货币去支持 的酒店。只有实现了客人的满意度,才能实现酒店做大做强的愿望!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酒店竞争的不断升级,迫切要求企业迅速更 新的理念,把服务问题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在服务上不断追求高标准,提高 服务品味,创造服务特色,打造服务品牌。要想达到和做到这些,酒店必须充分 重视员工服务意识的养成。

一、员工缺乏服务意识的主要表现

长期以来,酒店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一直是令人称道的,这来源于酒店 对员工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服务技能培训。可是,随着市场的变化,客户消费的理 念化,对服务要求的多样化,仅有服务技能的培训已经很难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 了。面对形形色色的顾客时,我们的服务就显得不能面面俱到。顾客投诉时有发 生。对酒店来说,经营是前提,管理是关键,服务是支柱。服务质量不仅是管理 的综合体现,而且直接影响着经营效果。

服务质量的好坏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物的因素;二是人的因素。其 中人的因素尤为重要。酒店全体员工必须树立高度的“顾客”意识,顾客是酒店

的真正“老板”,“顾客至上”应是酒店必须遵循的宗旨。“顾客至上”必须体现 在员工的服务工作中,形成一种服务意识。这种意识是现在酒店员工很难领悟和 并做到的。所以做为管理人员首先要做到换位思考,要知道管理人员也是从基层 做起来的,领导者怎么就不可以理解自己的员工呢?在做事和教导的时候要自己 先做好榜样起到表率做用,管理者和酒店所有员工一起自觉主动做好服务工作。 这种服务意识是发自服务人员的内心,最大程度的提高顾客满意度。

二、造成员工缺乏服务意识的主要原因

现代酒店意识是完全以宾客为中心的全方位的服务态度,它要求在充分理解 客人的心理特征和需求的基础上,运用娴熟的操作技能向宾客提供充满人情味的 服务,使他们在住店期间获得最大程度的满意。在酒店的日常运作中,因为员工 不经意的失误给酒店造成重大损失的例子是很多的。原因很简单,绝大多数员工 缺乏甚至是最基本的酒店意识。当然造成员工缺乏服务意识的主要原因有很多, 详细来看,主要有以下这几点:

(一) 饭店方面存在的原因

1.饭店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酒店没有自己与时俱进的行之有效的员工培训系统,甚至部分酒店认为培 训是成本,而非投资或者人力资源开发。因此,在增收节支的时候,首当其冲的 就是消减培训经费。负责培训组织的部门更认为培训只是他们的工作任务,只要 按照上年的培训计划按部就班的组织实施就行。这样的培训基本不能够培养员工 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更无法增强员工的服务意识。

2.饭店激励机制存在着奖惩不明确

当前,酒店激励机制存在着奖惩不明确,惩罚过重,奖励过轻,衡量奖惩方 式单一等问题。建立良好的激励 机制以提高服务意识,应改善管理方式,改善 员工工作氛围,建立良好的内部提升机制,设计合理有效的薪酬制度。及时奖励、 奖惩分明,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励因素会激发员工高满意度和高忠诚度, 使酒店员工具有很高的稳定性,更能使员工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的服务意识。 因此,酒店内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功效很多,而最具现实意义的是能在较短时 间内极大提高员工服务意识。

3.员工工作、生活环境得不到保障

员工在酒店工作,如果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都得不到保障,就会影响工作 积极性。更别说用心地去服务顾客。所以酒店应了解员工的需要和工作状况,走 到每个员工的实际工作环境中,亲身体会他们的感受,一起讨论如何更好地改进。 而员工们也可以到总经理办公室来,提出他们的建议和想法。每位员工都被鼓励来寻找酒店运作中存在的弱点,并共同讨论解决。员工对工作、生活环境满意了,员工的积极性、工作热情就会相应的被调动,酒店的服务质量也随之提高了。员工就会用出色的服务提高客人的忠诚度,最终给酒店带来回报。为酒店创造了更大的利润,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4.管理者培训员工服务意识的观念落后

酒店没有自己与时俱进行之有效的员工培训系统,甚至部分酒店认为培训是成本,而非投资或人力资源开发。因此,在增收节支的时候首当其中就是消减培训费:负责培训组织的部门更认为培训知识他们的工作任务,只要按照上年的培训计划按部就班组织实施就行。这样的培训基本不能够培养员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更无法增强员工的服务意识。而且越来越多的员工流失率更使他们怀疑其培训投资的必要性,这种想法在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时候已经落后了。其实酒店管理者对培训的需要比其部下更加迫切。要使酒店能在国内外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人力资源的优势,就必须十分重视利用新的观念和方式来对酒店员工进行培训。这是关系到酒店的生存和发展的一项根本性战略任务。

(二)员工自身方面的原因

1.员工自我意识强烈,有着推卸责任等行为习惯

有过强自我意识的员工永远不会认错,只会辩解或推卸责任,而这样的行 为习惯是酒店服务业的大忌。酒店行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核心思想就是服务,对服 务对象负责,让对方满意,要有良好的思想品质,热情、礼貌、优质的服务态度, 清正廉洁和以大局为重的工作作风,良好的职业修养。

作为酒店一员,应该明确自己在工作中扮演的是服务人员的角色,在为顾客 提供服务的时候,要时刻牢记自己是服务人员的角色。不能有过强的自我意识与 推卸责任的行为习惯。

2.员工市场意识淡薄,缺乏对顾客真实需要的分析了解

市场意识淡薄的酒店缺乏对顾客真实需求的分析了解,而是想当然的提供 了一些产品和服务。不能在思想意识上以顾客为中心就必然表现在服务过程中不 能给顾客提供以人为本的服务。市场意识淡薄,就无法真正认识到服务对酒店发 展的重要性,无法发自内心的接受服务对象。

因此,员工市场意识的强弱,对于酒店的服务质量水平的高低有着至关重要的联系。酒店应努力加强员工的市场意识,增强员工的服务理念,确实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真实了解顾客的真正需求,用心服务。

3.员工工资福利待遇过低,没有工作动力

福利待遇是满足员工工作要求,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最基本条件。酒店首 先应满足员工生理上和生存上的需求,关心和满足员工的衣、食、住、行等方面 的需求。酒店行业相比其他行业工资是属于中下水平的,因为其门槛低的特性, 导致人不需要有很高的学历就能从事饭店业,所以其基本工资水平大概在800元 上下。在外资企业还好,一般内资企业做到部门主管也不会高于2000元的基本工 资。员工为酒店创造了巨大利益,回报过低,因此无心工作,敷衍应付。

4.其他方面的原因

还有的原因就是员工本身服务意识缺乏:淡薄的服务意识,甚至个别酒店 的员工根本就没有的服务意识很难让酒店的服务令顾客满意,更难使服务有大的 提升。酒店员工具备酒店服务意识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具有酒店 服务意识的人,能够把自己利益的实现建立在服务别人的基础之上,能够把利己 和利他行为有机协调起来,常常表现出 “以别人为中心”的倾向。拥有服务意 识的人,常常会站在客人的立场上,急客人之所急,想客人之所想。一个具有服 务意识的员工,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三、提升服务意识的若干途径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酒店管理水平的要求也是越 来越高,如何做好酒店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将成为我们酒店重点关注的问题。 如今酒店管理不仅仅包括管理,更多的是人性化的服务。倘若只重视酒店的管理, 但是缺乏人性化服务,我们就不能有效的满足顾客的需求:突出服务,管理不到

位,就会造成管理与服务的脱节。所以要正确的看待管理与服务的关系。管理是 我们酒店的根本职责。服务则是要贯穿于我们酒店管理的全过程。因此我们要致 力于加强员工服务意识的提高。

1.由上至下的改进服务

要创造出优势的服务,仅将员工送去参加微笑训练研修班是远远不够的优 质的服务思想必须贯彻在企业的文化之中,并且要领导以身作则付诸实践。如果 领导阶层以顾客为先,则上行下效,顾客至上的思想就容易落实在员工的行动上。

2.创造具体的优质服务目标

优质服务思想不仅仅需要领导以身作则,还要有一套明确的制度来保证,企 业必须对员工的行为加以明确。如:电话铃响几声之前一定要接听;一定要在几 天之内给顾客的询问以确切的答复;如果客房预订已满,应该如何回复顾客;第 一线员工拥有多大权力等等。对于优质服务的标准的规定必须简洁明了。

3.健全员工招聘制度,雇佣重视顾客的员工

优质的员工必须拥有符合行业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招聘的条件和标准必须有 质地的规范,而企业的文化也已经越来越人性化,不仅在服务和售后服务中,员 工的素质和行为规范也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所以,在招聘时,企业的领导就 必须要慧眼识人,或者给予员工适当的培训。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和以人为本的 指导思想。员工是第一线的生产力,是与顾客打交道的第一手。所以如何改善或 者让员工拥有以人为本的思想,是重中之重。招聘是酒店招收新员工的第一关, 我们要严格把关,招收那些真心实意发自内心热爱宾馆酒店业并愿意献出热情, 敬业乐业的人;选择那些懂得尊重别人,心理素质过硬,会微笑的人;选择那些 工作有主动性,积极进取向上,灵活而又有观察力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长久 地从事酒店业,才不会频繁的跳槽。所以,有效的挑选人是第一环节。首先,要 明确新职位的需求,拟定好工作说明书。其次,根据说明书认真筛选适合的人员。 再次,全面考核应聘者,做好选拔工作,要注重应聘者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否与 酒店的发展一致。

4.通过奖惩制度激励员工提高服务意识

企业要通过奖罚制度使优质服务措施得到巩固和加强。其中,用于激发员

篇二:政府公共服务与公众期望:问题、原因及对策

编号:

政府公共服务与公众期望:问题、原因及对策

目 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关键词..................................................................................................... 错误!未定义书签。 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文献综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我国政府公共服务与公众期望的非契合问题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不能满足公众的需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不是公众最急求的 ........................................................... 3

二、政府公共服务与公众期望非契合问题的原因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政府官员官本位思想浓厚 ................................................................................... 4

(二)政府公务员服务意识淡薄 ................................................................................... 4

(三)政府职能转型还处于初期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公众自身缺乏向政府表达期望的意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现代媒体总是侧重于事后反馈 ........................................................................... 5

(六)公众期望相关理论研究不成熟 ........................................................................... 5

(七)政府公共服务相关法律章程不完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政府公共服务满足公众期望的相关建议 ....................................................................... 6

(一)以“民本位”替代“官本位”成为领导干部的自觉追求 ............................... 6

(二)提高公务员的公共服务意识 ............................................................................... 6

(三)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完善政府服务机制 ........................................................... 7

(四)加强政府公共关系的建设 ................................................................................... 7

(五)积极推进法治化建设 ........................................................................................... 7

(六)提升公众对自身期望的表达意识 ....................................................................... 8

(七)深公众期望与公共服务的理论研究力度 ........................................................... 8

结 语......................................................................................................................................... 8 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政府公共服务与公众期望:问题、原因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及全民教育素质的提升,大众对公共服务的认识越来越清晰,也越来越希望政府能提供合理的,合意的公共服务,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另外,十八大的召开,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变成了党和政府的重要任务,因而,公众期望与政府之间关系就显得更加的紧密,但是目前,由于公众期望与政府的沟通存在着若干问题导致目前我国公众对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不高。本文就这个问题从公众期望与政府公共服务的各自内涵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政府公共服务;公众期望;问题;原因;对策

The government's public service and Public

expectations: Problems, Cause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With China's rapid economic growth, and national enhanc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public awareness of the public service is increasingly clear that more and more hope that the Government can provide reasonable and desirable public services to meet the diverse needs of the people. In addition, eighteen convened, the provis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becomes an important task of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therefore, expec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o the public becomes more closely, but at present, due to the public's expectation communication with the Government there is a a number of issues led to the current of public satisfaction is not high on the public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Government. On this issue from the respective connotation of public expectations and government public services as well a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imple.

Key words: Public expectations ; The government public service ; The problem ; reason ; Countermeasures

文献综述:公众期望是公众在接受政府服务之前对于服务的一种预期,这种预

期不仅包括对服务结果(政府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的预期,还包括对政府服务过程(政府如何提供服务)的预期。一般来说,公众期望是一种希望获得的“满意期望”,即往往期望政府提供的是理想的、称心如意的、渴望的服务。公共服务即满足公民生活、生存与发展的某种直接需求,能使公民受益或享受。譬如,教育是公民及其被监护人,即他们的子女所需要的,他们可以从受教育中得到某种满足,并有助于他们的人生发展。

建立服务型政府是党和政府的主要目标之一,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是考核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因素。随着党和政府近几年来加大力度对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以及公众对政府公共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学界对公众期望与政府公共服务关系问题的研究也逐渐热门起来。2004年,李军鹏编写了《公共服务型政府》,全面的研究了自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社会公共需求的增长状况,提出了中国政府公共服务的指标体系,同时进行了中国政府公共产品供给的国际比较研究,系统研究了中国特色公共服务的模式与战略,提出了推进中国政府职能战略转变、建议公共服务型政府的对策与措施。2007年,董礼胜编著了《中国公共物品供给》,作者详细的说明了目前我国政府公共物品供给的状况,并且阐明了其中的原因,提出了相关的改革建议,同时还就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接受者的满意度进行了简要的概述。2010年,朱国玮,郑培编写了《服务型政府公众满意度测评理论与实践》,书中全面的介绍了公众满意度的界定原则,基本原理,还就测评满意度的方法与工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以及政府机构及公共部门的公共服务供给绩效改善措施。同年,廖为建主编了《政府公共关系》,该书详尽的说明政府公共关系的本质和建立良好政府公共关系的必要性,同时就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如何提高媒介沟通的效率提出了相应的方法与建议。

公众期望作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个因素,势必在未来政府职能转型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但是由于大环境的影响,学界对公众期望与政府公共服务关系问题的研究主要还集中在宏观层面上,因此,笔者在其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主要针对政府公共服务与公众期望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从二者的现状与关系入手,发现二者之间的深层次问题,并且提出相关的建议或是解决方案,希望笔者的研究能够给政府在未来公共服务过程中提供值得借鉴意义的内容。

一、我国政府公共服务与公众期望的非契合问题

在党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后,各级政府都加快了政府职能的转变行程。公共服务的提供也在这段时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政府在财力物力等方面都向公共服务方向倾斜,各级领导干部的精力也更多的放在了服务问题上,但从目前的政府公共服务的质量效果来看,政府在公共服务质量问题上还是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不能满足公众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教育基本素质的极大提升,大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但是由于目前政府财政水平有限,或是政府某些机关权责不清,相互扯皮以及财权与事权的不统一等问题,导致政府无法或是正常的提供公共服务。例如,城市“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解决,在东部沿海富裕地区,许多城市(杭州,常州等)已经配备了城市公共自行车,方便市民出行,相反有的城市,由于财政收入的不足或是无法满足其自身建设支出,导致城市“最后一公里”问题一直未能有效的解决。

另外,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公共服务的期许越来越高,但是,由于政府在公共服务中,总是“想当然”的提供公共服务,缺少与大众的协商或是调查不够充分,导致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经常性的发生有服务无质量的结果,比如,北方的某一城市,在十二五期间提出由城市中心向郊区提供几条公交线路,方便市民出行,但是后来许多民众反应,该几条线路上公交数量相当的少,并且普遍不能按规定的时间准时到达站点,乘客经常因为等一辆车而花费三四十分钟。市民对此颇有怨言,个别甚至直言,该线路公交还不如没有,免得影响他们的情绪。

(二)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不是公众最急求的

在当今社会,几乎政府提供的所有公共服务,从政府角度分析,大多数都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从公众角度观望,结果却并非如此。在现实生活中,公众经常性抱怨政府花了不少资金提供的某些公共服务却不是他们最想要的。这往往是由于政府没有与公众做足良好的交流,或是政府的执政者经常人为的建设一些公共服务性的政绩工程,只是一味的提供一些政府眼中的公共服务从而加大城市品

篇三:改进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

改进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几点思考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职能作用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我国各级政府在经济调节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市场监管方面也在逐步加强。同时,应更加重视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把更多的力量放在发展社会事业和解决人民生活问题上。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近年来我国政府部门和理论界共同的热门话题,这两个概念的讨论涉及的内容和范围几乎涵盖社会生活的各领域和过程。所谓社会管理,就是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法规,依法管理和规范社会组织、社会事务,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公正、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公共服务是21世纪公共行政和政府改革的核心理念,包括发展社会事业,实施公共政策,扩大就业,提供社会保障,建设基础设施等方面。社会管理职能主要是以行政强制为基础,以法律为保障,对社会关系进行调整和约束,政府在其中起主导作用。而公共服务职能则以合作为基础,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强调公民的权利,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管理福利、救济等事项实现。

面对当前新形势,政府自身如何转变工作模式和重心,适应和满足多种变化和需求,成为近几年来我国政府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

1

型政府”,同时把“健全政府职责体系”作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和水平,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机制、能力、人才队伍和信息化建设。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传统的政府管理是以权力为中心的“管理行政”,政府是社会和经济生活的主体,公民和社会相对处于被管理的客体地位。随着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政府不再是唯一的公共管理者,公共权力随着公共管理的社会化而社会化,社会的管理和公共服务由国家包办转变为国家和社会分担。国家权力向社会回归,并从单一的政府管理向政府管理和社会自治相结合的方向发展,政府的角色也要相应地从计划经济时期的全能型政府向市场经济下的“有限政府”转变。从总体上看,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表现还比较薄弱,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对社会采取集中化社会管理体制,这种政府与社会高度合一的管理模式,使社会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能力,最终影响到社会的协调、快速、健康发展。

一、 构建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新理念。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只有管理职能而没有服务职能,形成了高度集中的政府权力结构,通过政府部门对权力的分割而支配、控制着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建立的政府机构是“万能政府”,“无

2

限政府”,是重管理、轻服务的控制型行政。服务职能的缺失,是目前中国地方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习惯于自上而下的行政权力和行政手段进行管理,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政府必须更加注重运用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管理经济事务,尤其是管理方式必须从“管”字当头的控制型管理方式向立足于服务和监督的服务型管理方式转变。政府是因社会需要而存在的,是为社会利益而存在的,为国家服务、为公民服务、为社会服务是政府存在的价值基础。改革的实践证明,政府有效的管理是融合在良好的服务之中。由“管理”而“服务”,是一种换位,更是一种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政府不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封闭官僚机构,而是以公众服务为导向、积极回应公众需求的开放式、互动式的政府。要推进公共服务观念的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确立以“服务”为中心的管理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理念,强化公众服务导向,实现由政府本位、官本位向社会本位、民本位转变,树立公共服务的成本意识、效率观念、公平意识和多样化观念,切实把公共服务作为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责,努力建设好公共服务型政府。

二、 准确定位政府角色加快政府职能转变。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政府扮演着“生产者、控制者、监督者”的角色,政府部门习惯用行政命令和指令的形式直接干预社会经济活动,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投资决策。在社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政府管理“越位”、“缺位”、“错位”现象突

3

出。一是政府职能的“越位”,政府在行政过程中超越了其本来的职能与权限,主要表现在政府对企业、协会、社团等活动的干预上。二是政府职能的“缺位”,政府应该负有责任的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未能负起或未能很好地负起应有的职责。三是政府职能的“错位”,本来属于某一政府机关管理的事情却被另一政府机关所管理,以至造成事权不清、相互扯皮以及财权与事权不统一等问题。与此同时,政府偏重GDP的增长,而忽视了社会发展问题,以市场主体的身份盲目上项目、办企业、引投资,大肆圈地卖地,以致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强,而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弱。

政府职能不是一成不变的,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明显的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要求,一些深层次、根本性的问题和矛盾依然没有解决。政府改革的关键是实现政府转型,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就是要求政府成为为市场主体和全社会服务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机构,成为能反映和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公共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应坚持以社会为本位,建立“小政府”的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条件和民主政治的实践中培育社会自主运行的健全机制,扩大社会自治的范围,即使存在对社会的控制和干预也是从属于服务的目的。

我国政府与社会关系的重大变化,要求尽快改变以政府为唯一中心的“单中心”治理结构,加快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政府职能配置,建立政府与其他公共管理主体共同管理社会事务的“多中

4

心”治理结构,逐步使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多元化,由政府单独直接管理和提供变为由政府和社会中间组织、各种社团及市场共同参与管理和提供,更大程度地发挥社会组织、中介机构的功能和作用,实现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和社区化,推动社会组织、中介机构健康发展,政府由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混合身份改为真正的“裁判员”。推动“多中心主体”社会治理,建立政府与社会的平等合作伙伴关系,提高社会自治与自我服务能力己成为当代社会管理发展变化的一个基本趋势。为此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治理格局,大力培育和发展社会中介组织,积极拓展公民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推进社区建设。

三、 创新政府管理方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当前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建立健全规范市场秩序的法律法规,建立全方位的政府管理方式,加大政府规范和监督市场的力度,建立和完善面向所有劳动者的社会保障体系,充分发挥社会自治组织的作用,鼓励社会组织与公民以各种形式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中来。

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从决策到执行的整个过程公开化、透明化。公民的知情权与政府信息公开化,是公民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增强政府公共政策、法规和行政过程的透明度,有利于公众实现其权利的信息资源,依法利用公共部门掌握和控制的信息,依法对公共部门权力运作进行监督,完善政务公开制度,

5


公共服务意识淡薄》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3446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