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苏州史纪第一集

苏州史纪第一集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5-08 07:17 | 移动端:苏州史纪第一集

篇一:苏州历史

2015~2016学年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试卷(三)

历 史2016.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判断题 共70分)

一、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1. 公元前720年,周平王去世,即位的桓王遵从其遗愿,将大权交给西虢公,心怀不满的郑庄王既不为平王奔丧,也不朝贺新王登基,却命人侵入王室疆土,抢夺已成熟的庄稼,从此“周郑交恶”。该状况反映出( )

A. 宗法制遭到破坏B. 天子权力开始削弱

C. 分封制受到冲击 D. 贵族政治彻底瓦解

2. 据记载,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作坊多配有专门“技工学校”,工匠要根据不同的工种接受期限不同的技术训练和学习。秦代《均工律》中就规定“工师善教工,故工一岁而成,新工二岁而成”。由此可知,古代官营手工业( )

A. 注重保证官营产品的质量B. 强化了对技术市场的垄断

C. 注重新技术的研究与传承D. 具有严密的产品制作工序

3. 右图信息反映了明成祖时的内阁( )

A. 是对抗皇权的文官集团的代表

B. 实为皇帝顾问的特定秘书机构

C. 成为中央政府运转的中枢机关

D. 实为皇帝幕僚的最高决策机构

4. 明朝中叶歙人潘侃曾说:“良贾急趋利而善趋时,非转毂四方不可”;《许氏世谱》记有“徽歙以富雄江左,而豪商大贾往往挟厚资驰千里”。材料主要反映( )

A. 徽商无视国家经济政策 B. 长途贩运是徽商重要经营方式

C. 徽商资本雄厚吃苦耐劳D. 徽州商业经营的传统源远流长

5.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善于向古人借智慧,常以适当的引经据典阐明自己的执政思想。下列名句都是他曾经引用过的,其中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

①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② “知其不善,则速改以从善。最要在速改上著力” ③ “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④ “法令既行,纪律自正,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

A. ①② 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6. 历史学家连横说:“夫无火药则不足以整军开矿,无罗经则不足以航海略地,而无印版则思想闭塞,学术停滞,不能人人读书。故欧洲今日之文明,其受福于此者不少。”从文明史的角度,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火药推动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贵族

B. 指南针促进新航路开辟和地理大发现

C. 印刷术推动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

D. 三大发明西传是西方征服东方的原因

7. 1842年,“中国人爽快地接受了英国人提出的值百抽五之核定关税,最简单的原因是,这个税率比现有的(清)帝国税率还高,现有关税平均只有值百抽二到值百抽四,尽管非正规的杂费很高。”这反映出清朝统治者( )

A. 国家主权观念较淡薄 B. 受西学东渐的影响

C. 认识到闭关已无必要D. 对外政策灵活务实

8. 下面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主要战役的中外兵力对比表(单位:人)。由此表可知这场战争( )

A. 是由英法两国共同发动的B. 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C. 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无能 D. 使中外反动势力进一步勾结

9. 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近代中国人最早创办的具有先进技术设备的企业。1899年晚清状元张謇在“设厂自救”浪潮推动下,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开工生产。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

A. 都是清政府的自救表现 B. 都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C. 都是中国近代化的体现D. 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10. 有的史学家称中国辛亥革命为英国版的“光荣革命”。此观点的提出是基于( )

A. 同盟会发动武装起义旨在推翻清朝统治B. 武昌起义导致了清政府统治的土崩瓦解

C. 列强以武力威胁向革命政权施加了压力D. 清政府和平交权实现了对袁世凯的妥协

11. 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陈独秀倡导“用科学的态度、精神、思想和方法去对待一切传统观念和社会问题,以至于人生”。两者的区别是( )

① 前者重在科学技术,后者重在科学精神、方法 ② 前者属于制度层面,后者深入到文化层面 ③ 前者用于反侵略,后者推动思想解放 ④ 前者思想来源于西方,后者思想源于传统文化

A. ①②③B. ①③ C. ②③④D. ②④

12. 右图为某一时期的标语口号(落款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政治部印行),该标语口号对应的历史事件表述正确的是( )

A. 五四运动: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 国民大革命:打倒列强、除军阀

C. 土地革命战争:打土豪、分田地

D. 抗日战争:全民抗战、一致对外

13. 2015年9月3日是我国首个法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中国政府在这一天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下列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 国共两党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了全民族抗战 ② 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 ③ 洗雪了民族耻辱,完全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④ 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A. ①②④ B. ①③④C. ①④ D. ①②③④

14. 以下不同时期的革命形势示意图中,与毛泽东发表的《新民主主义论》处于同一时期的是(

)

15. 《中国民主政治白皮书》中指出:“中国的县、乡两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都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目前县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目前全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共有280多万人,来自各民族、各行业、各阶层、各党派。”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有( )

① 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结合 ② 代表具有广泛性 ③ 体现人民当家作主 ④ 呈现出渐进性

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6. “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界碑,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最终形成。”这里的“它”是指( )

A. 日内瓦会议的顺利召开 B. “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C.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制定 D. 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功建立

17. 1953年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上谈到“总路线也可以说就是解决所有制的问题。国有制扩大——国营企业的新建、改建、扩建。私人所有制有两种,劳动人民的和资产阶级的,改变为集体所有制和国营(经过公私合营,统一于社会主义),这才能提高生产力,完成国家工业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毛泽东意在强调( )

A. 实现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B.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通过多种所有制完成国家工业化D. 总路线是为了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18. 至2015年4月15日,在中国倡导并积极推动下,亚投行(中国倡导建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意向创始成员国已达57个;2015年11月14日至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赴土耳其出席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第十次峰会,赴菲律宾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二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六天出席两大峰会。这些都说明中国( )

A. 大力推行多边外交政策 B. 致力于谋求地区性和平

C. 在积极推行不结盟政策D. 全力深化上海合作组织

19. 1992年8月4日《人民日报》载:“13年前,首钢人做梦也没有想到??1991年首钢销售收入91.4亿元,是1978年的6.3倍;实现利税29. 26亿元,是1978年的6.72倍;实现利润23.6亿元,是1978年的7.9倍,平均每年递增17.22%,超过世界500家大企业1953年以来平均增长速度的一倍??”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企业效益显著提高

B. 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的建立,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初步形成

D. 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20. 右图“滑稽魂”漫画,为民国初年画家周慕桥所绘。画中人物手拿一杆旱烟枪在楼梯口对着电灯泡,仿佛在说:“取个火吧。”漫画的内容反映出( )

A. 民国初年电灯已经在中国普遍使用

B. 当时的民众生活深受西方科学影响

C. 民众接触西方文明时出现认知反差

D. 清末民初的广大民众生活贫困落后

21. “虽然(雅典)公民大会的权力受到一定的法律限制,但由于它又是立法机构,所以它可以变更法律,让法律为其服务。”这说明古代雅典( )

A. 确立了以法治国理念 B. 实际上是“人治”政治

C. 公民大会缺乏行政权 D. 法律具有高度的灵活性

22. 新航路的开辟带来了“地理大发现”,从而引起了“商业革命”。“商业革命”的表现包括( )

① 美洲的烟草、玉米、可可等商品出现在欧洲市场上 ② 贸易范围空前扩大,地区性贸易向世界性贸易扩展 ③ 贵金属的大量流入,西欧金银持续贬值,物价直线上升 ④ 欧洲商路和贸易的枢纽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3. “由于他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想开始盛行。”材料中的“他”对自然科学的突出贡献是( )

A. 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 B. 创立了经典力学体系

C. 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 D. 动摇了传统宗教信仰

24. 2015年10月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了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伦敦骑兵检阅场举行的隆重欢迎仪式,并受“最高礼遇”与英国女王共乘皇家马车前往白金汉宫下榻(见右图)。材料能够说明( )

A. 英国王室仍然行使着外交权力

B. 英国王室的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C. 英国王室的外交可以取代首相

D. 英国国王的对外交往代表英国

25. 19世纪后期,一架珍妮纺纱机的价格约相当于一个英国纺纱工人134天的工资,在

法国相当于311天的工资,在印度则会更多。材料主要说明( )

A. 英国出口机器获利更多B. 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效显著

C. 机器生产导致失业大增 D. 落后地区更应该采用机器

26. 观察分析《俄国1913~1925年粮食作物产量示意图》,下列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27. 下表为1933~1939年美国救济与联邦工程计划支出情况,该表反映出( )

A.

C. 新政规范了美国的经济发展秩序 D. 新政的着眼点是缓解供需矛盾

28. “冷战”结束后,国际上存在两种比较突出的现象,一是各类经济组织(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东盟等)举行与经济有关的各种峰会大大增加,二是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此起彼伏(如科索沃战争、伊拉克战争、利比亚战争等)。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 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

B. 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

C. 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D. 和平与发展、紧张与动荡成为国际形势的一大特点

29. 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欧洲一体化”“日本崛起”“中国振兴”“苏联解体”。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 )

A. 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动摇 B. 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趋势

C. 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经济一体化 D. 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

30. “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

篇二:第一集抟土

第一集抟土

(采访)陶瓷是中国的一大发明,也是历史人类的一大发明。书画是纸的,钢铁它还有烂,这瓷比钢铁还好,它不烂,它永远不烂。

(采访)世界历史是有内在关联的,你能追究重大的社会变迁。 (采访)不只是你去用它,而且是呈现这么用的人,背后他的品位。

(采访)如果瓷器破碎,我的心就碎了

(采访)中文里面有三个字,就进入了英文。比如说:“茶”是我们送去的Tea,我们的衣料就是那个“丝”,英文叫Silk,再下来就是China,就是瓷,已经规划成西方语言的一部分。

(采访)我们能把坏玻璃粉碎,制造新的玻璃制品;把破的纺织品丢掉、或者把她们捣碎制作成纸张。几乎所有的物质,腐烂或者变形之后,都会形成一种新的物质。只有陶瓷,形成之后,便永远不再消失

(解说)德国东部古城德累斯顿,易北河畔,矗立着一座巴洛克建筑——茨温格宫。三百年前,一位萨克森君主,在这座富丽堂皇的王宫中,正被一种热度折磨得坐卧不宁。17、18世纪,一种被称为“白金”的器物,另许多欧洲宫廷传染一般高烧不退,它虽非今天人们熟知的铂金,但那神秘的光芒,同样令人如痴如醉、欲罢不能,它就是——瓷

1717年,这位奥古斯特二世和普鲁士国王,作了一场令人大跌眼镜的交易,向世人展示了什么叫为爱痴狂,他用六百名全副武装的

龙骑兵,这曾经为他建功立业的精锐部队,交换151件康熙年制的瓷器,尽管它们当时并非古董,但一件中国瓷器,仍然价值四位壮士,果然是“白色黄金”。物是人非,传奇依旧,奥古斯特二世和那些龙骑兵战士早已进入历史,而那些中国瓷器,却仍然留在这个已经改为德国国家艺术博物馆的茨温格宫中,这七件青花大罐就是其中一部分,从此它们有了一个新称呼——龙骑兵瓶

其实,早在一千两百多年前的唐代,瓷器,这晶莹剔透、温润如玉的器物,虽然静若处子就已经掀动了渴望的狂潮。为了它,人们在大漠孤烟中风餐露宿,在惊涛骇浪里九死一生;沙海中的断壁残垣,汪洋下的沉船碎片,从未淹没人们对它的热恋。于是一篇洋洋洒洒的中外贸易史和文明交响曲在瓷器高低错落的叮咚作响中回荡天穹。直到三百年前,仍然愈演愈烈,终于约定俗成地把中国国名China引申为瓷器的名称。

(采访)陶瓷是中国的一大发明,也是历史人类的一大发明

(解说)毫无疑问的是世上本无瓷,尽管如今,瓷器已经物美价廉、触手可及,但自从它一千八百年前瓜熟蒂落,到三百年前,欧洲研制出第一件硬质瓷,瓷器制造作为中国的独门绝技,一直延续了上千年,流传范围仅限于周边几个国家,在没有专利保护的古代,这的确有些匪夷所思。瓷器到底从何而来,又前往何处,瓷路漫漫,它真的那样高深莫测吗?

(采访)在科学史上面,是一个很大的跃进,那是中国固有的 工艺。

(采访)(瓷器制造)曾经是个秘密,中国人知道,他们有一种价值连城的产品

(解说)在汉语中,常把瓷与陶合为一类,统称陶瓷。瓷又可分解为“次瓦”,瓦是陶器,瓷源于陶,宋代司马光称瓷器为“陶器之坚致者”因此要找到瓷器的源头,首先要探究陶器的出处。虽然瓷器在中国一家独大,它的鼻祖陶器,却在全球遍地开花,在世界各大文明中,很难说谁是最早的制陶高手。考古证明距今一万年前,北非一带就有了陶器,随后又发现,日本绳纹人制造陶罐的历史早于一万年前。2012年末,美国《考古学》杂志评出当年的世界十大考古发现,中国江西仙人洞遗址出土的古老陶片赫然在列,时间确定为两万年前,这是目前世界已发现陶器的最早年代,经过复原,它们原来是一件大陶罐的组成部分,巧合的是,这仙人洞遗址离瓷都景德镇相距只有70多公里。在旧石器时代,早起人类可以把天然石料、植物或兽骨,简单加工成可资利用的容器,但它们使用起来很不方便,也很难用火加热,对于已经学会用火的人类来说,火可以照亮黑暗、驱散寒冷、吓退野兽,但最重要的是使人类改变了茹毛饮血的旧习,走上吃熟食的健康之路,寿命得以延长,血脉得以传承,因此人们迫切需要一种可以用来加工熟食的器皿。

已经花甲之年的英国人奈吉尔伍德,一生酷爱中国文化,他的家几乎就是一个陶瓷作坊,不过伍德并非普通的手艺人,他是国际知名的陶瓷学者,对于陶瓷的起源,他同样充满好奇。

(采访)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难回答的问题,许多的学者尝试去研究,

为什么史前那段时期,会出现这种伟大的技术飞跃。有学者猜测,古人将黏土裹在篮子里面用来盛水,然后放在火上加热,之后就剩下一个陶制的容器。直到今天,对于陶器的起源,依然存在很多疑问 (解说)中国史籍中把陶器的发明归功于炎黄二帝,传说有一位宁封人为了吃鱼,用泥巴裹满鱼身,入火烧烤,没想到有急事离开,返回时鱼已烧焦,但裹在鱼身上的泥巴,却变成硬壳盛水不漏,细心的宁封子受到启发,重复为之,经过长时间火烧,一件土陶容器就此诞生。于是黄帝大喜,任命宁封子为烧陶官,显然这传说比江西仙人洞发现的陶罐,至少晚了上万年,但它传递的陶器的发明过程,却有相当的代表性,其意义不亚于牛顿的苹果,就像一位英国学者所说,陶器是文明的指数。既然这样,陶器就绝非某一地区或某一部族的专属品,越来越多的考古证明,虽然时间有先后,但世界各种古老文化中,几乎都有陶器的影子,问题是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师徒般的传承关系,发明陶器的偶然性,会在世界各个角落不断地复制吗?

中国云南西双版纳像玉南恩这样还在用古法制陶的人已经越来越少,因为瓷器早已后来居上,陶器时代似乎只是一份永久的记忆。但对玉南恩而言,由于丈夫早逝,她不得不依靠唯一的手艺维持生计。 (采访)有时候太辛苦了也希望有人帮忙

(解说)出乎意料的是在玉南恩简陋的作坊里,并没有窑炉存在,不知道她的陶器是怎么烧造的,结论居然简单之极,玉南恩只需在地上堆满木材,把陶坯直接摆放其上,四周覆盖稻草再用黄泥密封,最后通过小孔点火,剩下的就是长大十小时的等待了。这和黄帝时期,宁

封子的办法如出一辙,虽然原始,却正好为制陶术的开发与传播提供了实证。在古人发明窑炉之前,这种平地堆烧的方式曾经被普遍使用,它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具备了保温和恒温功能。有学者认为,目前的历史研究远远的低估了远古人类跨地域的长距离交流,各大文明中几乎都存在的这种尖底陶瓶就是依据,它的外形令人费解,底部尖尖用意何在?普遍的看法,它们是古人的取水工具,当尖底瓶放置水中,会因头重脚轻瓶口自动倾倒,于是水从口入。但也有学者持反对意见,认为它就是一种礼器,无论如何若没有源流关系,这怪异的器物,为何在几千年前广泛流行?

(采访)交流一直是一个特别吸引人又很复杂很复杂的一个问题,人的移动性也很强,因为你要考虑到这是一个长时段的,可能是一个上百年上千年的一个活动。

(解说)或许陶器在不同文明之间,既有传承,也完全可能自成一体,因为陶器的原料几乎随处可见,可以轻而易举地就地取材,而水同样对人类不可或缺,如影随形。当土遇到水,立刻柔软了身躯,可以随心所欲抟造成各种器物,在东西方两大两大文明中,对人类的起源,都有抟土造人的传说,一个是女娲,一个是上帝,不知他们谁抄袭了谁,还是心有灵犀,但至少可以说,这水土姻缘是文明之本,它们只需一个升华的契机——火,当天然之火变成人类手中火把的时,它让泥土在烈焰中摇身一变,幻化为陶,如果没有火,人类或许永远走不出洪荒时代,火对陶器的作用,体现在温度上,用玉南恩的简单方法,虽然能让烧陶的温度接近900摄氏度,但由于没有窑炉,控制温度难

篇三:2015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5年苏州市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试卷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有4大题,共32小题,满分50分,考试用时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点名称、考场号、座位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

笔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准考号、姓名是否与本人相符合;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

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

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它笔答题;

4.考生答题均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

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

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应该是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2.经典诵读可以帮助我们提取丰富的历史信息。《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迨至隋,

一土宇??元灭金,绝宋世。太祖兴,国大明”中所反映的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

A.秦隋宋B.秦隋元C.秦元明 D.隋元明

3. 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

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

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C.行省制 D.中央集权制

4. 民族友好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段

佳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

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进步,密切了唐蕃经济

文化交流。吐蕃位于右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5.下面示意图显示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与图中①相对应的时

期应该是

A.南朝B.唐朝C.宋朝 D.元朝

6. 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

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

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7. 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

“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

这次战争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 梁启超在纪念某一运动时说:“目前之政治运动,专恃感情冲动作用。感情之为物,起灭

迅速,乏继续性,群众尤甚。吾以为近日之青年,宜萃全力以从事于文化运动,则将来之有

效的政治运动,自孕育于其中??”他评述的是

A.义和团运动 B.五四爱国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9. 右图是1936年12月13日《解放日报》的一篇

新闻报道示意图,从中可以获取的重要历史信息是

A.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三省沦陷

B.蒋介石命令张、杨进攻陕北红军

C.张、杨逼蒋抗日,西安事变爆发

D.中国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正式开始

10. 历史图示是对客观历史进程直观而简明的反映。下面的示意图更有助于我们了解

A.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历程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历程D.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11.板书是浓缩的教学案。见右下图板书设计,其标题应为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国有企业改革

12.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取消了

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历程的粮票、油票等各

种票证就此谢幕,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A.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B.人民公社化时代

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13.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以公元1500年作为重要的历史分期点,你认为以1500

年为分期点的主要依据是

A.1500年是一个整数时间,容易记忆

B.1500年前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C.1500年是欧洲文艺复兴开始的标志

D.1500年前后开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14.右图所示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文艺复兴的推动

B.英国的殖民扩张

C.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

D.英国开展了工业革命

15. 判断下列连线题不正确的是 ...

A 1689 . 年

1776 年 B .

1789 年 C .

1862 年

D . 法国 英国 美国

美国 《拿破仑法典》 《人权宣言》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独立宣言》

16. 以下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整体发展示意图,数字处填入内容按次序对应分别是

A.理想到现实、一国到多国、空想到科学

B.理想到现实、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

C.空想到科学、理想到现实、一国到多国

D.空想到科学、一国到多国、理想到现实

17. 下列关于右图B段对应历史时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轮船、火车等新型交通工具促进世界市场的形成

②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③电话、电报等新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④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开采、交通运输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8. 某初三班举行历史辩论会,右图所示为双方辩手的主要观点。据此判断此辩论会的主题

应该是

A.农奴制改革的利弊

B.新经济政策的利弊

C.斯大林模式的利弊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利弊

19.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说,全球化时期最明显的衡量标准是速度—

—特别是商业、旅行、通信和革新的速度,最经常问的问题是:“你和谁相连?怎样相连?”

这反映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的

A.计算机互联网技术 B.原子能技术

C.航空航天技术D.生物工程技术 来源@:^z&zs*te#p.com]

20. 图示法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下面是不同时期世界形势示意图,其中能够

反映当今世界形势的是

A B C D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答题卡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本

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1分,共6分)。

21. 唐代高僧玄奘西游到天竺求取佛法,后来,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唐朝文化。

22. 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

古的逆流展开了猛烈进攻。

23. 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胜利结束。

24. 下面的示意图反映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的战况。

25. 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是两国近代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26.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对德宣战,参加协约国,以便捞取战利品,实现称霸世界的

野心。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27. 1895年,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举人,请求光绪帝变法,史称“”。1911

年,革命党人发动的 取得胜利,史称“辛亥革命”。

28. 英国科学家 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建立的力学理论体系为人类迈

进“蒸汽时代”开辟了道路;爱因斯坦是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提出的 为

人类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29. 1955年,组织成立,两极格局由此形成,冷战阴云密布。同年召开的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 ”方针促进了亚非人民的团结,有利于世界和平。

四、材料解析题:依据材料以及结合所学知识,根据设问,回答问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30. (6分)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映。正因为时代、角度不同,所以对许多历史人物的思想文化活动都会见仁见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在这三次中,要算董仲舒所发动的这一次对封建政权的长期巩固所起的作用最大,其对文化上危害也最长远。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材料二 统一思想,归本儒家,便是要使全国人有一致的信仰,让大家在相同的目标下,致力于共同的利益,所以统一思想是有其必要的。……因此,我们平心而论,董仲舒统一思想,尊崇儒术的呼吁,其功当多于过。

——李威熊《董仲舒与西汉学术》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文化曾遭受到哪“三次厄运”?(3分)

(2)材料一、二对董仲舒的思想文化活动的评价有何不同。(2分)

(3)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活动应遵循怎样的原则?(1分)

31. (6分)“中国梦”的提出,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人民日报》的每一篇社论都是流淌着的历史,足以勾勒出当代中国“强国梦”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九五三年将是我国进行大规模建设的第一年。?……?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生活的基本保证,因此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元旦社论 材料二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1958年6月21日社论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地的产是由人的胆决定的。?

-——1958年8月3日社论

材料三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实行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1979年元旦社论

(1)据材料一,指出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而编制的建设规划叫什么?(2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2分)


苏州史纪第一集》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3385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