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高中课改同学互评

高中课改同学互评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5-08 07:16 | 移动端:高中课改同学互评

篇一:高中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高中课堂教学改革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的,以“聚精会神抓教学,放开手脚抓质量,坚定不移抓改革,一心一意谋发展”为指导,以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为导向,以课程改革的实施为契机,大力推进课堂教学创新,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率,努力开创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局面,实现教学质量的新突破。

二、总体目标

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开展有效教学研究,构建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以“自主学习,交流展示,释疑点拨,巩固提升”的环节实现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和品质。

三、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模式及方法

策略:小步子、大容量,快节奏、勤反馈。

模式:“自主学习---交流展示----释疑点拨----训练检测”学案导学四环节,时间分配10+10+10+10的模式。

方法:堂堂清、周周测、月月结

树立“学生是学习主人”的教学理念.目前我们学校首要解决的问题是课堂理念的转变,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化为自主积极学习,重点解决课堂的相关问题:

为学生营造积极思考,大胆发言的氛围,培养自主合作精神;强化学习目标的达成,素质教育与课改融为一体,三维目标有机结合,既关注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又关注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最大限度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解决学生动嘴不动手,老师讲,学生看,老师忙,学生闲,老师满堂灌,学生昏昏睡,能力低,效果差的问题。以学生自学、学习成果展示取代教师一言堂,以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学习活跃课堂气氛,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时空和交流的平台,实现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根本改变,提高学习效率,促进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目前的任务是学生夯实基础,实现双基达标。以“自学”、“双学”、“组学”树立团队合作意识,以独立思考、生生互动、小组交流、师生互动、释疑点拨实现课时目标。

四、课堂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案

(一)实行“导学案合一”备课:备课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高质量的备课就没有高效率的课堂。教案和学案要一体化设计。导学案的设计要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集体研究,在“学”字上狠下功夫,真正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学有目标,心中有数。

导学案的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设计导学案必须尊重、信任学生,引导学生直接参与并完成一系列学习内容,用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以确立其主体地位,做学习的主人。

2.探索性原则。编写导学案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因此,导学案的编写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问题的显现和解决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启发性原则。导学案中设计的问题应富有启发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领悟知识的奥妙,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和顿悟性。

4.灵活性原则。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在编写时,形式上应丰富多彩,灵活多样,内容上也应尽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5.梯度性原则。问题的设置尽可能考虑到大部分学生的认识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步子、小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推行学案导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时段自主学习、交流展示(推荐时间为10+10分钟):

课前,教师要在研究课标、把握教材、分析学生的前提下,按照我校导学案设计的要求,集体研究精心设计出导学案并在课前的头天晚自习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充分预习,完成导学案中的各项内容。学习目标要严格遵循课标、教材的要求,注重显性的知识和能力,要把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融入知识和能力目标之中。

课堂上,教师要认真检查学生的导学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然后通过学生板演(板演的人数不少于5人次,充分利用前后两个黑板的空间)、学生互评、学生讨论和教师点拨等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课程标准和学习目标。导学案中题目的设计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要充分体现“小台阶、大容量、快节奏、勤反馈”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初步学会解题的方法和技巧。

在“自主学习”的时间里,教师必须使学生明确学什么?怎样学?学的是否有效?“先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宜采用“异质分组”的方式,即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性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组成4-8人左右学习小组,针对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共同进行探究。

第二时段 释疑点拨(推荐时间为10分钟):

本时段重点解决教学中的“五点”(重点、难点、热点、易错点、易混点),使学生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从宏观的角度构建学科知识体系,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掌握规律和方法。

在“释疑点拨”的环节,教师要组织学生讨论、探究教案中设计的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针对教学中“五点”而设计的,问题的设计一定要有梯度和台阶,要有挑战性和创新性,接近学生最近的思维发展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评价、综合等思维品质和批判精神。对于只有部分学生能解答的问题,先让学生讨论交流,再由教师补充、更正、评点。此类问题多是有一定难度的倾向性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要求学生敢于质疑,争论和各抒己见,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最佳时机,必须紧紧抓住。

为此,教师要积极创设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各抒已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敢于向书本和权威的观点质疑和发问,甚至提出离奇古怪的问题,表达自己见解和感受。学生讨论后,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必要的补充,更正和评点。通过讨论即能解决的问题,教师不必重复讲解。对于学生不能够解答的问题,可在典型启发的前提下进行精当的讲解。此类问题多是难度较大的倾向性疑难问题,但教师不要急于告知现成答案,可以采取师生讨论、典型启发的方式进行讲解。此时不能就问题讲问题,而是重在通过讲解典型的例题及其变式,由个别到一般,上升到规律层面,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真正扫除疑难。

在解惑结束后,教师一定要用简明的语言进行当堂小结。小结要与课始出示的目标相呼应,要做到画龙点睛,分清主次,又要特别注意促使学生将本节所学内容化零为整,以达到条理化、系统化,并适时联系以前所学知识,使学生形成善于整合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第三时段训练检测(推荐时间为10分钟):

本时段是在“自主学习”和“释疑点拨”的基础上对学生能力的拔高,主要针对学案中的“能力训练”题进行的当堂训练,重在学生“实战”能力的培养。当堂训练的主要目标就是努力化知识为能力,使感性上升为理性,形成规律,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当堂训练要重在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向形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深化。当堂练习的题量要适度,时间为15分钟以内,要象考试那样,要求学生在课内独立、按时地完成,培养学生在课上全神贯注、紧张积极的学习习惯和善于独立思考、快速高效地学习的能力,从而准确反馈学生学习情况,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课后作业负担,还有助于为学生开展课外活动、预习新课创造条件。最后,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堂练习进行点评和总结,争取做到“堂堂清”。

课后,将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错题记录在教师的错题本上,建立错题档案,为以后的“周测”或“月结”做好充分准备,也便于教师找准出错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

以上三个时段之间是交叉关系,自学有疑才有释疑和当堂训练,自学之中也有基础训练,释疑当中更离不开思维和技能训练,训练检测中也有讨论和知识的学习运用。绝不能将三者完全割裂开来。

(三)、“堂清、周测、月结”的知能训练方法

1、堂堂清。检测完毕,教师亲批检测题,根据出现的问题分类进行辅导。个别学生存在的问题,安排学生或由老师进行个别辅导;多数学生存在的问题,安排统一时间讲解,做到“堂堂清”。

2、周周测。教师据本周所学内容和学生自学自练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命题。做到“周周清”。

3、月月结。各备课组对本月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和学生易错、易混的问题进行组卷检测。应遵循的原则:内容不能超出本月所学范围,以保证客观反映学生本月学习情况;难易要适宜,以保证大多数学生有成就感,体验学习的快乐,成功的快乐。(难易适宜的标准:检测结果95%的学生在60分以上,25%的学生在90分以上。)做到“月月清”。

五、课堂教学改革的保证措施

1、组织学习培训。实施“请进来、走出去”策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培训,开阔教师眼界,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课改意识,提高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能力。

2、开展“有效教学在课堂”的系列活动。一是把“人人上一节好课”活动与领导推门听课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好课率;二是通过校内研讨课、公开课、优质课等努力探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和教学模式;三是加大科研奖励力度,努力形成研究有效教学的科研氛围。

3、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学校将加大对教学管理的常规监控,推行精细化管理。一是不断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如集体备课、学案检查、作业辅导检查等制度,加大集体备课、导学案、听课和评课的检查力度;二是完善学情调查制度,每两月定期进行学情调查,了解教情、学情。三是完善教学常规监控制度,求精、求细、求实,实现全方位覆盖,从各个环节监控课堂教学。

4、开展读书活动,不断丰富教师的知识面。结合校“五个一工程”和教师专业发展规划,在学期初下发教师理论学习要求和读书指导计划,公布教师读书推荐目录,制订理论学习笔记检查办法,让教师读书成为常态化,努力营造书香校园。

5、改革教师考核评价制度。以《新课程标准》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参照外地可行经验,经过反复研讨,制订出符合课改要求和校情的考核评价体系,能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6、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一是加大设施设备配置力度,班级配备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设备,配备复印机、打印机为课程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和支撑。二是加大网络教研活动力度。

六、方案实施计划阶段

第一阶段(2015.7——2015.9)制定计划、学习动员,课改启动阶段。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理论、案例,为改革实施做好准备;进行教学模式改变的初步尝试。

(1)加强课改理论培训,全面、系统介绍全国十大高校课堂教学模式以及附近兄弟学校的课堂改革经验,提高全体教师的课改意识。

(2)学生动员,让学生理解学校和教师的课改意图,积极进行配合。

(3)开展有效教学在课堂的系列活动,营造课改的氛围,初步探索课改模式。

(4)课堂教学模式与教育教学管理模式借鉴阶段。组织部分教师到课改较好鲁山一高等兄弟学校观摩学习。

第二阶段:(2015.10——2015.4)课改实验阶段。

借鉴外校经验,尝试构建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班主任要根据学生性别、性格、兴趣爱好、学习成绩差异状况合理安排座位,划分学习小组,每个学习小组以6人为宜,学习优秀生和学困生相互搭配,以便在课内外更方便地开展“兵教兵”的帮教结对活动,争取共同提高。

开展教师、学生小组长等不同层次人员的系列培训活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课改的艰巨性、复杂性和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程序,树立全体师生的改革勇气,各班级建立学生学习档案,积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踊跃发言,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2016年3月份开展全校第一阶段课堂教学模式总结活动。教师人人参与、人人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进行课堂经验交流、反馈,每次课后,教师要写一份教学反思,体现真实感受,反馈真实信息并与同行交流、总结、形成理性认识。

第三阶段:(2016.5——)逐步成型阶段。五月份以学校要求年级组备课组和个人进行改进实验,并总结形成经验材料。力争短期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有鲜明的个性风格,使全校各年级教学质量普遍提高,课改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篇二:课改之后的高中课堂

课改之后的高中课堂

281班

为了社会需要,为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了培养既能升学又能参加生产的劳动者,也为了使学生掌握现代科技,以促进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国家实行了高中课程改革。

真的,这是第一次接触课改,对于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起初并 不认同,认为学生自己那里可以通过自主来掌握知识点,就算自己掌握了,他那里可以讲清楚,所以刚开始隐隐有点抵触心理。但是,为了学业又不得不适应它但日子久了,课改的益处似乎也有所显现。为了使你了解课改后的高中课堂。现在,我就以新增必修“研究性学习”为例,带你走进高中课堂。

第一课时,组建团队,提出问题,确定课题,进行分工。我也是其中一个团队的成员。我的角色是一位公关员,同时也是一名社会调查员。我们团队在第一课时很愉快,可是以后,就难说啦。

第二课时,制定研究方案,选取研究对象,撰写开题报告。在课改时,我们在选取研究对象方面发生分歧,并产生矛盾。但最终在老师的调解下,“冷战”才得以平复,终于在本着“求同存异”的方针下,开始撰写自己的开题报告。

第三课时,综合开题报告,接受开题评审。很幸运在接受开题评审中,我当选成为本组的优秀选手。在此之前,我都不敢相信原来自己有演说方面的潜能。

第四课时,进行社会调查,资料收集,资料整理与分析。由于

分工明确,任务才险险得以完成。

第五课时,成果展示与交流,撰写研究报告,展示交流研究成果。成果展示,讲台给我们提供了充分的个性展示空间,每个团队都展示的绘声绘色。

第六课时,评价与反思,在本课中,小组之间互评。

这只是新型课堂的一部分,在此过程中,我发现同学们逐渐建立了自信,认识了自我,同时也锻炼了自己,到底何为教育呢?到底要怎么培养人才呢?

教育就是按一定要求培养。培养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演变的。在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培养寓寄于生产劳动和生活活动本身。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现在社会需要的是有自信,具有创新精神,具有较高素质,又能参加生产的劳动者。于是课改后的新课堂,应运而生。

相信在实行课改之后,中国会出现一批更加具有高素质的建设者。

275班

课改是我国教育改革的探路石

我一个刚入高中的学生,一踏入高中的校门,就接触到了高中的课改,刚开始的时候不是很适应,因为九年的学习让我习惯了小学,初中的“满堂灌”,习惯了老师在讲台上“耳提面命”,习惯了被动地 接受课堂知识。课改以后让我重新开始审视求学的方式,方法。

首先课改有利于激发我们的课堂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

有句 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是一件很枯燥的事,尤其是课堂上需要学生集中精力,完成课程任务,那就要求学生要懂的参与的质量,而提高学习兴趣应该是比较有益的手段。通过多媒体和学生的互动,学生带着问题参与等途径,可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习兴趣,增强参与程度。这样不仅可以克服过去学生在课堂上的懒惰和精力分散的习惯,而且能够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上。

从我本人讲,就有很深的体会。我以前经常做小动作,和同学交头接耳,是出了名的。上了高中,上课需要围绕课程内容去思考问题,需要对同学们的疑问展开思考,新颖的学习方法使自己应接不暇,根本顾不上与同学们交头接耳,也没时间做小动作,一来二去,我们对学习的兴趣也逐步提高了。

其次课改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

课改的目的就是不断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课堂上更深次的思考。其实,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有创新思维、有独立思考、有广博知识,爱心的人才。如果每个学生在学校是“亦步亦趋”走上社会也会是人云亦云,那肯定是学校与教育的失败。

所以我觉的我们学校有勇气,有魄力地这样的课改,本身就是站在又一个角度看问题的。课改让每个学生既有独立思考问题的机会,又可以通过和同学们互相交流思想,学习其他的新颖的思维能力,还可以从课本知识基础上延伸自己的触角。

最后课改给了我们全新 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和掌握知识的方法,使学生们能够最大限度扩大知识面和学习方法。

一些专家这样说过:“当学生走出学校大门那一刻,他百分之九十的知识已经无用了,学生最需要的是学习方法”。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让学生事半功倍,课改就是让我们用更便捷的方法掌握知识。相比过去的教学模式,学习只是被动的接受,不能独立思考,课改后提高学生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全新的思考接受知识的方法。

所以,我坚信我们学校课改之路一定会更宽阔,并给我县教育带来希望和惊喜。

篇三:高中新课改理念下的学业评价

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学业评价

一、前言

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总是希望通过教学能给学生带来某种或几种重要的变化,希望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科之间的相互作用,显著地影响每一个学生。虽然这些变化可能受到学生的原有的知识水平、年龄、环境及各种经验的影响,但是通过某种途径确定哪些变化是课程与教学决定的,对于我们研究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学业评价便是描述、评估教与学在某种程度上所发生变化的科学方法。

教学是在不同的班级或不同年级中反复循环进行的。要想克服教学中某些方面中出现的不足,使教与学更有效果,就要用评价提供改进之处的必要信息。

二、建立新的高中学业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一)传统学业评价存在的问题

1.评价目的与功能严重异化

教学评价的目的本该是诊断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调整,进一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传统的对高中学业评价体系与新课程的评价理念格格不入、评价目的及功能严重异化,表现在:

(1)评价目的只作为奖惩的目的:为了考核教师(公开课的异化、

末位淘汰等)、为了证明学校的实力、为了迎合家长及社会不合理的需求等

(2).评价的功能萎缩为甄别学生:把学生区分为三六九等,以决定对其的不同对待。片面强调相对性评价标准,过分注重排名,过分强调统一,强调统一标准和高要求,忽视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

2.评价内容的学业化

传统的教学评价只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学业成绩又窄化为学科分数,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评价。对评价的关注过分集中在结果上,没有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忽视了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忽视评价过程对学生的影响。

3.评价重心重“教”轻“学”化

传统教学评价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主要关注教师的“教”,注重教师教的行为,忽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学”的行为。

4.评价手段单一化和唯量化

传统评价主要以考试(测验)或练习、作业为主,甚至就以考试代替其它形式的评价;并且,评价的处理方式又以量化的形式给学生定位,由此失去了许多富于意义、价值的东西。过分注重可以量化的内容,忽视了难以量化的内容的评价。

5.评价主体局限化

传统评价主体自上而下基本是:教育行政部门评价学校,学校评价教师,教师评价学生,学生毫无发言权。在日常的教学评价中,只有教师是评价主体,教师掌控着评价大权。被评价者处于消极的被动地位,其意见和人格没有得到必要的尊重。

6.评价结果功利化

不恰当地使用评价结果,使评价带上过于浓厚的功利色彩。 由于评价对于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回流作用(Wash-back Effect),特别是在我国当前的背景下,考试评价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不处理好评价的问题,新课程的理念就无法实现。评价的改革成为落实素质教育方针、实施国家新课程中的一个焦点。新课程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对象和主体多元、方式多样的学业成绩评价体系。这样一个评价体系既重视学习结果又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既重视采用定量的评价方法也重视采用定性的评价方法;不仅评价学生的记忆和认知,而是全面地评价学生多方面的智能;兼顾内部评价与外部评价;尊重被评价的对象。

新课程在内容上和教学方式上有较大的变化,诸如研究性学习等许多活动性强的学习内容难以用传统的书面笔试的方式进行评价,不少选修模块的目标也要求难以用书面笔试的方式加以测验;需要采用书面笔试之外的可行的评价形式。

(二)高中新课程倡导的高中学业评价的理念和原则

高中学业在评价上首先应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关于“课程评价”的论述: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挥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学校应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因此,高中学业成绩评价体系应该按照如下的理念和原则进行构建:

1. 高中学业成绩的评价必须以素质教育的方针为指导,以《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实验稿)》为依据,以各学科《课程标准》为参照,全面评价学生的素质。

2.高中学业成绩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是要通过评价确认学生的进步和达到的学业水平,诊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反思和发展。

3.高中学业成绩评价的方法应该是多样的,在改革传统的量化的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注意采用质的评价方法,注意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4.高中学业成绩评价的主体应该是多元的,特别要注意发挥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作用,尊重和发挥被评价对象的主动性,既有外部的评价,也有内部的评价。

5.高中学业成绩评价应该既关注评价的结果,同时也关注评价的过程。注意评价过程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充分发挥评价的正面回流效应,尽量减小负面回流效应。

6.要控制和适量减少考试的次数,减轻学生的考试负担,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各种有利于自己的健康和发展的活动中去。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英语学业评价的理念和原则


高中课改同学互评》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3381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