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中办发,2017,12号文

中办发,2017,12号文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5-07 07:26 | 移动端:中办发,2017,12号文

篇一:上海市十二校2017届高三12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答案

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十二校联考

高三语文试卷

2016年12月

一 阅读 8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6题。(18分)

穿过云朵直至阳光处

——在第三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

贾平凹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

①几年前,我听到这样一句话:翻译就是世界文学。这话让我吃惊,可冷静一想,事情确实是这样的,没有翻译,从何谈世界文学呢?正是一批中国作家的作品被翻译出去,尤其是被翻译出去的莫言先生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后,使世界才了解了和正在了解着中国文学。翻译的功德巨大啊!现在,中国的政府、中国的文学组织机构,中国作家对翻译的热情很高,这次大会的主题是“解读中国故事”,其希望和目的要让中国作家的作品更多地翻译出去,翻..

译得更好更准确更丰满,有幸参加这个大会,对于如何解读中国故事的话题上,我谈谈我的一些认识。

②解读中国故事,就是让人知道这是中国的故事,并从故事中能读到当今中国是什么样子,中国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能读出中国的气派、味道和意义。而当下的中国,作家是极其多,作品也是极其多,据有关资料报道,仅长篇小说,每年就印刷出版三千余部,在这些庞大的作家群和作品堆里,怎么去识别哪些是有价值的作品,哪些是意义不大的作品,哪些作品值得被翻译出去,哪些作品是需要下工夫做的重点翻译?别说翻译家,就是中国的文学专业人员也难以做到那么好。虽然对于一部作品的优劣高低鉴别那是自有一种标准和感觉的,好的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它会口口相传,产生出影响,但是当不可能把所有作品都读过,或无法从整体上来把握时,具体到某一部作品,常常是各人有各人的解读。 ③我的意思是能多读些作品尽量去多读些作品,从而能从中国文学的整体上去把握和掌

控,当把豆子平放在一个大盘里,好的豆子和不好的豆子就自然都发现了。要了解孔子,不....

仅是读孔子,还有必要读老子,读荀子,读韩非子等等,这样更能了解孔子。在这种能整体把握当下中国文学的基础上,就可以求辩解:中国之所以是中国,它的文学与西方文学有什么不同?与东方别的国家的文学有什么不同?它传达了当今中国什么样的生活?传达了当今

中国什么样的精神和气质?这些生活这些精神这些气质,在世界文学的格局里呈现了什么样的意义?

④这样,就可能遴选出一大批作品来,这些作品因作家的经历和个性不同,思想和审美不同,他们的故事和叙述方式就必然在形态上,色彩上,声响上,味道上各异。如何进一步解读,途径之一就是了解中国的文化。

⑤说到了解中国的文化。现在许多文学作品中,包括艺术作品中,是有着相当多的中国文化的表现,但那都是明清以后的东西,而明清是中国社会的衰败期,不是中国社会的鼎盛和强劲期,那些拳、灯笼、舞狮、吃饺子、演皮影等等,那只是一些中国文化的元素,是浅薄的零碎的表面的东西。元素不是元典,中国文化一定要寻到中国文化的精髓上,根本上。比如中国文化中关于太阳历和阴阳五行的建立,是中华民族对宇宙自然的看法,对生命的看法,这些看法如何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它的哲学观念的。比如中国的宗教有儒、释、道三种,道是讲天人合一,释是讲心的转化,儒是讲自身的修养和处世的中庸,这三教如何在影响着中国的社会构成和运行的。比如,除了儒释道外,中国民间又同时认为万物有灵,对王的敬畏,对自然界的阴阳的分辨。中国文化中这些元典的东西,核心根本的东西,才是形成了中国人的思维和性格,它重整体,重混沌,重象形,重道德,重关系,重秩序。能深入了解了这些,中国的社会也才能看得懂,社会上发生的许多事情也才能搞明白。有了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性格、宗教和哲学,进而又影响和左右着中国人的审美,形成了它的不同于西方的特点。

⑥我在早年,曾说过,我们的写作,要在作品的境界上向西方的文学学习,目光要盯住全人类的主流东西,而在作品的表现形式上又一定要中华民族的东西。我举了个例子,当我们没有乘坐过飞机,我们认为天是阴晴的,月是圆缺的,云是聚散的,当我们乘坐了飞机,才发现云层之上都是阳光,穿过哪一朵云,无论这朵云是导致着下雨或是冰雹雷电,穿过去都是阳光。如果把阳光比喻人类共通的东西,我们的作品一定要穿过这些云朵直至阳光处。而同时,我们是生存在某一朵云下,即便这些云朵在下雨下冰雹,我们也不必从这朵云下跑去另一朵云下,就在这一朵云下穷力穿过去阳光处,这朵云是我们的生存环境,在穿过时就是我们的表现形式。

⑦为了穿过我们的云层,我也曾经把我们的戏剧与西方的话剧作过比较,把我们的水墨画与西方的油画作过比较,把我们的中医与西医作过比较。戏剧更多的是写意,话剧更多的是写实,水墨画更多的是线条,油画更多的是色块,中医更多的是综合,西医更多的是分析。我讲这些,大致的意思是,在解读中国故事时,不仅要看到这个故事是否传奇,是否热闹,是否精彩,更要看到这个故事是怎么讲的,它的思维、方法、语言是中国式的。

(节选自2014年10期《美文》,有改动)

1.第①段加点的“解读”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篇二:中共中央办公厅16号文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央纪委等部门 《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1999〕20号文件切实做好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的通知 (2000年6月28日 中办发〔2000〕1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人民政府,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军委总政治部,各人民团体:

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监察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1999〕20号文件切实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已经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监察部、人事部、审计署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中办发〔1999〕20号 文件切实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意见 (2000年6月1日)

1999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的通知》(中办发〔1999〕20号,以下简称中办发〔1999〕20号文件)下发后,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组织学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各级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和审计部门加强协调配合,结合各地实际情况,认真研究制定贯彻落实的措施和意见。各级审计机关积极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为加强干部考核和管理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一些地方也存在措施不到位、工作发展不平衡以及审计人员和经费不足等问题。为了全面贯彻落实中办发〔1999〕20号文件,进一步推进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贯彻执行中办发〔1999〕20号文件的自觉性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企业经营业绩考核制度和

决策失误追究制度,实行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中央纪委第二、三、四次全会进一步提出,要积极推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工作力度。开展对党政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期为加强对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认真履行工作职责而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从推进依法治国、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干部管理和监督机制等方面,充分认识贯彻落实中办发〔1999〕20号文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探索,大胆实践,狠抓落实,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加强干部考核和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二、加强领导,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积极支持有关部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及时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级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和审计部门在工作中要加强协调配合,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和通报情况,重视和利用审计结果,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共同做好这项工作。各地区和有关部门既要按照中办发〔1999〕20号文件的要求,认真做好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还要从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出发,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开展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试点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

三、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近几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从总体上讲,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还不够规范,特别是缺乏一套具体的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和标准。为了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央有关部门正在组织力量,抓紧研究起草中办发〔1999〕20号文件的实施细则。各地区、各部门也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不断总结经验,尽快研究制定相应的规章或办法,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一步制度化、规范化。四、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机构,切实保证审计经费的落实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政府机构改革后赋予审

计机关的一项新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为进一步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在这次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党的十五大关于加强执法监管部门的要求,建立健全各级经济责任审计机构,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充实和加强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力量。要切实保证审计机关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所必需的经费,将经济责任审计所需的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各级审计机关要加强经费管理,自觉接受本级财政部门的监督,严禁挤占挪用。五、加强业务培训,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各级审计机关要选调和配备一批政治素质好、熟悉审计业务、具有一定政策水平的人员从事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同时,要重视和加强业务培训,切实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省级审计机关负责对全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责任审计业务干部进行有计划的培训,市(地)、县(市)两级审计机关负责对本单位审计业务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培训。要通过加强培训工作,培养一支精干的审计队伍,以尽快适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需要。

发布部门:国务院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 发布日期:2000年06月28日 实施日期:2000年06月28日 (中央法规)

篇三:2017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国新办解读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2017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国新办解读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

2017年2月6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厅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唐仁健,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就《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即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答记者问。

唐仁健:

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即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昨天已经新华社授权全文公布。现在,我向大家做简要介绍。

一、关于当前农业农村形势 2016年,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切实加强“三农”工作,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出稳、进、新的良好态势,表现为稳中有进、稳中有新。

稳,就是大势稳、基本面好。一是农业生产稳。2016年粮食总产12325亿斤,比2015年减少104亿斤,仍是历史上第2个高产年。二是农民增收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名义增长8.2%,实际增长6.2%,继续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三是农村社会稳。农村民生继续改善,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进,就是一些重要领域有进展、有突破。一是农业结构调整取得较大进展。2016年籽粒玉米调减面积3000万亩左右。二是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在若干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三是脱贫攻坚开局良好,2016年全年减少1000万人的脱贫任务超额完成。新,就是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新动力新动能不断增强。以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为代表的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兴起,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大批涌现,返乡回乡下乡创业创新成为新的热潮,正在为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能。

二、关于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 2016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人大湖南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指出,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阶段性的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为此,中央决定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

三、关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要义 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要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不成功,要看供给体系是否优化、效率是否提高,更要看农民是否增收、是否得实惠。主攻方向是提高农业供给质量。要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供给结构,跟上消费需求升级的节奏。要坚持质量兴农,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要通过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激活资源要素潜力,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总之,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

四、关于文件的总体框架。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6个部分、33条政策措施,紧紧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改革”两大板块来谋篇布局。 第一大板块是农业结构调整,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推进三大调整,包括调优产品结构、调好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 调优产品结构,突出一个“优”字。顺应市场需求变化,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拓展高端供给。调好生产方式,突出一个“绿”字。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修复治理生态环境。调顺产业体系,突出一个“新”字。着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三产深度融合,实现农业的全环节升级、全链条升值。一号文件在上述方面都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二是强化两大支撑,包括科技支撑和基础支撑。科技支撑,就是要适应农业由量到质转变的大趋势,创新农业技术体系和技术路线,为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基础支撑,就是要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增强农业农村发展后劲,实现发展成果共享。一号文件都作出了重要部署。 第二大板块是改革,核心是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三大激活:一是激活市场。文件提出了深化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完善农业补贴制度等重要举措。二是激活要素。文件提出了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创新、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探索建立农业农村发展用地保障机制等重大政策举措。三是激活主体。文件提出了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开发农村人力资源和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回乡下乡创业创新等政策措施。 我的介绍完了,下面我和我的同事韩俊同志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大家!

记者:一号文件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今年一号文件也是连续14年关注“三农”领域的问题,这也说明了改革的持续性、复杂性和重要性。请唐主任介绍一下,今年一号文件与往年相比,有哪些新的地方值得我们特别关注?谢谢。

唐仁健:

确实如你所说,新世纪以来,从2004年开始,连同今年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已经发出了14个有关“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这件事情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工作一如既往的高度重视,也表明我们是坚持不懈地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相比前13个一号文件,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虽然每一个文件在每一年都有各自的主题,但是一号文件本身有内在的一脉相承的联系,而且很多政策、很多工作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够做完的,所以保持了连续性、稳定性。

在这个基础上,今年一号文件本着求实创新的原则,与时俱进地提出了一些新的政策举措,主要有三个大的方面:

一是这次文件特别注重抓手、平台和载体的建设。任何工作、任何政策如果缺乏平台、抓手和载体的话,往往落实不下去,所以今年一号文件在这方面给予了格外重视和关注。主要体现为“三区、三园、一体”: “三区”就是粮食生产的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的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区。粮食生产功能区是为了确保国家的粮食安全,包括稻谷、小米、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而且碗里尽可能装中国粮。建设中国农产品生产的保护区,是为了确保我国重要的农产品能够保持基本自给,这些品种包括大豆、棉花、油菜籽、糖料蔗、天然橡胶这五大产品。建设特色农产品的优势区,主要是为了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提高我国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三

园”指的是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现代农业产业园主要是聚集现代的生产要素,发挥技术集成、产业融合、创业平台、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相互融合。主要目的是形成现代农业产业的集群。建设科技园,主要是突出科技创新,科技应用、实验示范,科技服务与培训等功能,这和刚才的产业园有所区别。目的是要打造现代农业的创新高地,这个落在创新高地上。创业园,现在很多回乡下乡返乡创业的人才,他们要创业创新,要给他们提供必要的平台,现在很多地方都打造了这样的创业园,效果非常好。

"一体"是指田园综合体。文件特别规定,支持有条件的乡村建设以农业合作社为主要载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收益(这个是前提),建设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总体上来讲,通过“三区、三园和一体”的建设,来优化农村的产业结构,促进三产的深度融合,把农村各种资金、科技、人才、项目等要素聚集在一起,加快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这是一个方面,讲的是平台、抓手、载体。

第二方面,这次文件十分注意优化农业资源和要素的配置,提出要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整合撬动财政金融资金,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等方面的政策,就是人、地、钱这些要素。缺水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突出瓶颈,我们农田有效灌溉系数只有0.53,比很多发达国家低了0.2个点。尤其在华北、西北、东北这三北地区,是粮食生产的主产区,但是现在地下水超采非常严重,同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也很不均,多年以来我们搞一些引水、调水、南蓄水的工程是非常必要的,今后这些工程还要搞。但是从长远看,从中国的国情看,解决好缺水和高耗水问题,最迫切、最有效的途径还是搞节水。因此,这次《意见》强调要把节水作为一个方向性、战略性的大事来抓,提出要加快完善一整套、一系列促进农业节水的政策体系。

财政资金的使用,这次文件提出要做好整合和撬动这两篇文章。当前经济下行压力比较大,财力增收也很困难,不像以前那样可以两位数以上的、大幅度的增加对“三农”的投入。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增加政府对农业农村的投入,这次总量强调的是适度增加,整合就是通过对存量资金进行统筹整合,集中力量把应该办的事情办好,撬动就是用财政资金作“药引子”,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撬动社会和金融资本,更多投入农业和农村的建设。

在用地政策方面,这次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规定和要求,提出了闲置宅基地利用和允许村庄整理节约的土地,用于乡村休闲、旅游等新产新业态。这方面文件中还有一些规定,因为时间关系,我就不具体讲了。

第三,也是最后一个方面,我们认为有新意的地方,就是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见物也见人,也就是在农业的主体和人才的保障方面,给予了相当篇幅的关注,提出要积极发展“三位一体”的综合合作,要培育乡村的专业人才和工匠等政策。合作社的建设已经很多年了,现在效果也非常好,下一步重要方向或者主要途径是,文件中提出,要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这“三位一体”的综合合作。因为近些年虽然专业合作社有很大发展,但是功能不全、服务单一、规模小等问题还非常突出,通过“三位一体”的综合合作,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解决这些问题。

另外,在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中,我想各位记者在下面采访、调研时应该也有很突出的感受,就是乡村规划、乡村建筑,包括民居民宅,既不规范,也不符合乡村地域特点的美观,问题在于很多情况是用城市的理念,用城市的研究院、规划院、设计院去搞农村的设计,这在一定程度上就出现了结合不好的问题。所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关注,提出今后高等学校、职业院校要开设乡村规划建设、乡村住宅设计等相关专业和课程,要培养一批专业人才,扶持一批乡村工匠。谢谢。

记者:唐主任好,现在各种农村创业和返乡创业发展很快,农村新产业和新业态也蓬勃发展,请问一号文件对此有什么政策支持?谢谢。

唐仁健:

这方面确实是农民增收的一个主要方向和渠道,我们给予了很大关注和重视。具体考虑和有关情况请韩俊同志来介绍。

韩俊:

正如您讲的,最近几年大批农民工、企业主甚至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下乡返乡创业蓬勃兴起,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为代表的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非常迅猛。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带动现代农业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鼓励各类人才回乡下乡创业创新,把现代的科技生产方式和经营模式引入农村。

谈到返乡下乡创业和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自然就会想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国农村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对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当前,确实需要拿出当年发展乡镇企业的那股劲头来,撸起袖子加油干,营造支持返乡下乡创业浓厚氛围,大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形成新的异军突起。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支持返乡下乡创业和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方面,内容写得很足,份量占得很重,政策含金量也比较高,尤其是在用地政策、金融服务和人员培训等方面。比如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用地方面,文件提出,要完善新增建设用地的保障机制,将年度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确定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这是一个含金量很高的政策。比如文件提出,允许通过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等节约的建设用地,通过入股、联营等方式,重点支持乡村休闲旅游养老等产业和农村三产融合的发展。文件也明确规定,这些村庄整治、宅基地整理节约出来的建设用地,严禁违规违法开发房地产或建私人会所。在鼓励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业创新方面,文件提出要整合落实支持农村创业创新的有关市场准入、财政税收、金融服务、用地用电、创业培训、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各地建立返乡的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创客的服务平台,开设开放式服务窗口,提供一站式服务等。谢谢。

记者:刚刚唐主任提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针对当前的农村农村发展形势做出的研判,是一种新的提法。但是实际上农业的转方式、调结构是我们一直在做的工作,我想请问的是,现在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过去的调结构具体区别在什么地方?在举措上有什么不同?谢谢。

唐仁健:

农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确实从来没有间断过。回想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当时我们取消农产品统派购制度之后,掀起了第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高潮,大家记忆犹新的水果水产的发展,就是那时候提出来的,所以现在产品这么丰富。之后到了九十年代末期,我们的粮食产量到了1万亿斤,具体讲,我印象是1996年第一次突破1万亿,1998年仍然保持1万亿斤以上,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就有了极大的改善。那时候中央也提出了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的供求,总量大体平衡、丰年有余这样的重要判断。在这些背景下,再连同后来的2001年底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些内外部环境的重大变化,都促成了中央当时提出要对农业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要求。

上世纪最后20年,有这些和农业结构调整有关的口号和要求。但是这次提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以前的农业结构调整相比,总的感觉是既有传承和延续,但是更有创新和发展。大体有三点不完全相同,一是,过去主要是解决农产品供给总量不足的问题,这次要在促进供求总量平衡的同时,更加注重提升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增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二是,过去主要是考虑农业生产结构的问题,通俗讲就是考虑初级产品生产的问题。这次要在考虑调整生产结构的同时,更加注重调整好产品结构。前面我讲到调优产品结构、调好生产方式、调顺产业体系,这显然比以前的范围大大扩展、内涵大大丰富。要优化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经营结构,来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三是,过去主要是农业生产力范畴的一些调整,这次当然也包括生产力发展的一些规定,但是要更加注重体制改革、机制创新,靠我刚才讲到的“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三个“激活”,来增强农业农村内生的发展动力。

总之,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范围远远超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农业结构调整,是贯彻农业全产业链条、全产业领域的系统性、整体性的调整变革。在促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有关举措的考虑和安排方面,和以前的结构调整也有很多新的不同和要求: 一是从产业发展纵向来看,支持农业生产领域,尽管仍然是重点,但是现在已不远远局限于生产领域。现在包括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特别是农产品产后的加工、储运、运销等领域,这方面的支持和发展措施非常多。比如在第15条,发展现代食品工业那一条里面,这次提出在优势农产品产地要打造食品加工业的产业集群,另外要实施主食的加工提升行动,因为主食跟我们消费者关系都很密切。大力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的模式,中央厨房在东部地区,上海、山东等地非常多,非常突出。另外要开发功能性、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等等,这些都体现了和以前仅仅着眼于田头、着眼于初级产品不完全一样。 二是从横向来看,除了重视支持农业本身,优化农产品本身的供给以外,这次文件特别强调,除了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之外,还要着力推动满足对农业的观光、休闲、康体等,我们叫体验性、服务性的需求。另外还要满足群众对青山绿水,概括叫生态性、绿色化的需求。这些大家都是感同身受的,所以这些方面,包括刚才韩俊同志讲的新产业新业态,很多都是这些内容,所以在这些方面的措施有很多实实在在的考虑和安排。谢谢。

记者:有一个问题想请问唐主任,在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质量兴农”,强调绿色发展要突出一个“绿”字,在这些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实招?谢谢。

唐仁健:


中办发,2017,12号文》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3323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