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长征从哪里开始

长征从哪里开始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5-07 07:20 | 移动端:长征从哪里开始

篇一: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长征胜利80周年·历史解码

红军为什么要长征?

载于《汉中日报》2016年8月2日

80年前的那个金秋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和将台堡会师,震惊世界的长征胜利结束。这是党领导人民军队的光辉胜利,也是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

时空变幻,精神永恒。80年过去,红军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更加凸显,对中国共产党、人民军队和中华民族的意义更加深远。那么,当年红军为什么要长征呢?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红军长征最直接最重要的原因

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敌人实力强大,二是我党犯了错误。1933年9月,蒋介石集中50万大军,对中央苏区发起第五次“围剿”。“围剿”的政策是“堡垒推进,步步为营”。为此,蒋介石在庐山组建了一个军官训练团,聘请德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军事教官组成军事顾问团,专门讲授“围剿”红军的战术和技术,同时筹措经费购置大批军火。随着战局的发展,国民党军队逐步占领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大部分地区。

这个时期,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我们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他脱离中国革命实际,否认敌强我弱的基本形势,要求红军采取积极进攻的路线,主张攻打中心城市,以实现革命在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同时,“左”倾教条主义在组织上主要表现为“残酷斗争、无情打击”,军事上则是军事冒险主义。

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后,“左”倾领导者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使红军在战略上完全陷入被动。当时红军的战法是“堡垒战、阵地战与短促突击”,和优势敌人拼消耗。这种打法只有军事实力对等的情况下才有效。蒋介石集全国的财力和军力于一身,而中央红军只有不到10万人,加上苏区财力物力有限,劣势显而易见。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面临失败,党和红军陷入严重的生存危机。

考虑重开革命新局面,中共中央主动进行战略转移

在粉碎敌人“围剿”已经没有可能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在1934年5月提出了战略转移的设想,并报告了共产国际。共产国际回电,对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持暧昧态度,不说让走,也不说不让走。但即使如此,中共中央还是派出了红七军团远征,目的是调动牵制包围苏区的敌人,但由于兵力太少而没有达到目的。随后,又派红六军团撤离湘赣根据地,与贺龙的红二军团会合。这样做有调动敌人的意图,也有为中央红军转移探路的考量。红六军团后来和红二军团会师,联合行动。

由于中共中央执行了王明的“左”倾错误路线,使得中央红军在国民党“围剿”下处境十分艰难。于是,中共中央率中央红军主动撤离中央苏区,前往湘西与贺龙的红二军团会师,重建革命根据地,重开革命新局面。

原来相对稳定的战略格局被打破,局部长征最终演变成整个主力红军的长征

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可是,其他各地红军并没有失败,为什么也要进行长征呢?

中央红军撤出中央苏区,使其他各地红军受到国民党军越来越大的压力,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当其冲。在这些根据地当中,除了中央苏区之外,比较稳定的就是川陕根据地。张国焘确实担心自己成为国民党军“围剿”的下一个中心。他撤出来和红一方面军会合,也是为了“大树底下好乘凉”。但他没有想到中央红军损失那么惨重,这也是他野心膨胀的重要因素。

另外,红二、六军团(红二方面军)长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敌情严重,创建和保存革命根据地十分困难;红二十五军转移也是由于国民党军加强了对鄂豫皖地区的“清剿”,坚持当地革命斗争已十分困难。

因此,各地红军相继长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打破了相对稳定的战略格局。

抗日救亡的时代背景成为直接影响长征决策、进程和方向的重大因素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企图灭亡中国的开始,“华北事变”则是日本即将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前奏。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但蒋介石顽固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直接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加快了其侵略步伐。

中国共产党人绝不会坐视中华民族的沦亡,红军虽然身处逆境,但仍然站在挽救民族危亡的第一线。在长征开始前和开始后,

中共中央先后组织了两支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这个时期党的宣言和文件中,更是把“抗日”作为自己神圣的职责。正是由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忧国忧民、救国救民的伟大情怀和责任担当,所以在艰苦卓绝的长征中仍然能够实现两个联系:即把军事上的战略转移和政治上的战略转变密切联系起来,把红军前进的大方向与建立抗日的前进阵地联系起来。

抗日救亡,是一个已经存在的,对红军长征必然产生重大影响的因素。

“祸兮福所倚”。一场惨痛的失败,开始酝酿着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伟大的转折;一次即将开始的艰难行程,最终开创了中国革命的崭新局面。

(新华社北京8月1日电)

篇二:长征简介

长征简介

长征,简言之是指1934年8月至1936年10月间,中国工农红军主力自长江南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战略转移。这次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统治党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纠正这次左倾错误,战胜千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诗。

参加长征的部队有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及红25军。在红一方面军长征之前,寻淮洲、方志敏等曾率领抗日先遣队北上,途中被敌包围而失败。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从瑞金、于都、长汀、宁化等地出发,开始长征。

1935年1月红军攻占贵州遵义城,中国共产党在这里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局扩大会议。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等指挥下,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顺利通过彝族区,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取得了战略大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1935年6月到达四川西部的懋功地区与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10月到达陕北吴起镇,与红15军团会师,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红2、6军团于1936年7月到达四川甘孜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以红2、6军团为主组成红二方面军。两军会合后,对张国焘的反党和分裂红军的错误进行了严肃斗争。随后,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方,1936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中央红军胜利会师。三大主力的会师,标志着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从此,中国革命开始了一个新局面。

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从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历时13个月零2天,纵横11个省份,长驱二万五千里,途中总共爬过18座山脉(其中五座终年积雪,雪山行程共2700里),走过入迹罕至的茫茫草地(草地行程共600里),渡过24条河流,打过大小战斗300多次;红二方面军长征从1935年11月至1936年10月,历时11个月,转战九省,行程一万六千里,进行大小战斗110次;红四方面军长征由1935年5月至1936年10月,历时长达18个月,转战数省,行程八千余里,进行过大小战斗千百次。

红军为什么进行长征?

红军长征是在抗日救亡成为全民族最紧迫的任务、中国面临民族危亡的情况下发生的,也是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严重危机的情况下发生的。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但国民党蒋介石仍顽固坚持其“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动100万大军“围剿”红军和各苏区。在“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下,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最终失败,红军从而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目的地是如何确定的?

1935年9月18日,中共中央率领红一、三军(即红一、三军团)和中央纵队历经11个月、行程两万多里,到达甘肃岷县以南的哈达铺时,毛泽东从当地找到的报纸上得知陕北有红军和根据地的消息后,作出将长征目的地放在陕北的重大决策。

有几路红军参加长征?

除了中央红军,参加长征的红军部队还有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其中,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的长征历时1年,途经11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红二方面军是1936年7月5日由红二、红六军团与红三十二军合编而成。其长征是从红二、红六军团1935年11月19日南下湘中开始,至1936年10月22日在将台堡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止,历时11个月,行程2万余里;红四方面军的长征,是从1935年3月强渡嘉陵江西进开始,到1936年10月与红一方面军会宁会师结束,历时1年零7个月,行程1万余里;红二十五军1934年11月16日从河南省罗山县出发,开始长征,至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县永平镇结束,历时10个月,行程近万里。

“二万五千里”由来

红军共有4支部队进行了长征,他们所走的路程各不相同。“二万五千里”指的是,中央红军中走得最远的部队的长征路程。即,除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外,红二十五军行程万余里;红二、六军团(后成立红二方面军)行程二万余里;红四方面军行程万余里。

即使是中央红军,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走了二万五千里。

1934年10月,由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遭到失败,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中革军委从瑞金出发,率领中央红军主力5个军团和军委第一、第二纵队共8.6万余人,开始进行战略转移。至1935年

10月19日到达陕甘苏区的吴起镇,历时一年,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陕西、宁夏11个省区,渡过22条大江大河、翻越22座大山,进行重要战役战斗380多次,突破了上百万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千难万险,战胜了张国焘的右倾分裂主义,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5年11月19日,红军第二、第六军团1.7万余人,由湖南桑植县刘家坪等地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7月奉中革军委电令,红二、红六军团与红32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红二方面军长征历时11个月,行程1万多公里,转战湘、川、黔、滇、青、甘、宁、陕等省区,进行战役战斗110多次,胜利完成长征。

1936年10月9日,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结束了历时18个月,长驱1万余里,途经四川、西康、青海、甘肃4省,进行大小战斗80余次艰难曲折的远征。

1936年10月10日,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胜利会师,标志着举世闻名的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精神

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重要会议

1934年12月12日,在湖南通道县城召开通道会议。

1934年12月18日,在贵州黎平召开黎平会议。

1935年1月1日,在贵州瓮安县召开猴场会议。

1935年1月15日—17日,在贵州遵义召开遵义会议。

1935年5月12日,在四川会理召开会理会议。

1935年6月26日,在四川懋功以北召开两河口会议。

1935年7月21日—22日,在四川黑水县泽盖乡芦花村召开芦花会议。

1935年8月4日—6日,在四川松潘县毛儿盖的沙窝寨(今血洛)召开沙窝会议。

1935年8月20日,在四川松潘县毛儿盖召开毛儿盖会议。

1935年9月2日,在四川若尔盖县巴西乡召开巴西会议。

1935年9月27日,在甘肃通渭县榜罗镇召开榜罗镇会议。

1935年10月22日,在陕西赤安县吴起镇召开吴起镇会议。

重要战役

在长达两年的长征中,红军共进行了近600次战役战斗,师以上规模约120次。其中重要战役、战斗有:

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湘江战役,四渡赤水战役行动,强渡大渡河、夺取泸定桥战斗,腊子口战斗,吴起镇战斗,直罗镇战役等;

红二、红六军团(红二方面军)突破澧水、沅江封锁线,乌江战斗,乌蒙山回旋战役,甘南战役等;

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战役,土门战役,绥崇丹懋战役,天芦名雅邛大战役等;

红二十五军独树镇战斗,庾家河战斗,四坡村战斗等。

红军长征中的战役战斗取得了歼灭与击溃敌军数百个团,毙伤敌军数万人,俘敌少将以下官兵

2.4万余人,缴获各种枪数万支、骡马2000多匹的辉煌战绩。

——以上据《人民日报》、《解放军报》

数字长征

长征,日平均行军37公里,跨越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渡过20余条河流,穿越方圆15200平方公里草地。

长征,转战11个省区,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通过6个少数民族地区。

长征,几乎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平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命。长征途中,红军师以上干部的年龄大部分都在二三十岁,红军将领的平均年龄仅25岁。四路红军长征出发前共有将近20万兵力,到达陕北时只剩下五六万人。长征途中先后进行了600余次重要战役战斗,牺牲营以上干部约430人,其中师职干部约有80多人。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时,在中将以上的254名将帅中,有222人参加过长征。以长征开始时计算他们的平均年龄,9位元帅为36.5岁,8位大将为31.7岁。

——摘编自《红军长征史》等

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特刊之一

编者按:“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是中国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重要事件之一。她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命运,更以革命理想、英雄气概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历史可以远去,但精神光照千秋。本报从今天起陆续推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特刊,从教育工作的视角解读长征,领悟长征精神,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担负起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培育“四有”新人的光荣使命,努力开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1934年10月10日起从江西瑞金、兴国等地出发的中央红军,在10月16日晚会聚到了于都河畔东门渡口。

当年只有7岁的丁张发紧盯着眼前快步走过队伍,希望能从中找到父亲的身影——他听说,父亲前些日子在反“围剿”中负伤了。

很多人都与丁张发一样,希望再看一眼自己的亲人——在丁张发的家乡于都,先后有6.8万人参加红军,几乎每个家庭都与红军有着直接的关系。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就像这首闻名遐迩的《十送红军》所唱的,这个雁阵惊寒时节的血色黄昏,从此成了多少人一生难以忘怀的记忆。

“再次回到家乡都是15年后的事了。”老红军钟明到现在还后悔当初没有回到离渡口不远的家中看看。

他回忆,虽然没有人告诉他这一次要走到哪里去,但自己却敏感地意识到,这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行军——空了许久的子弹袋都装满了,每人都背了大量粮食,身上挂着好几双当地群众送的新草鞋。

随着第五次反“围剿”的惨败,中央红军在赣南这块曾经养育过他们的红土地上失去了立足之地,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从10月16日到19日,中共中央率8.6万人的红色大军踏上了远征之路。一年之后,当钟明跟随毛泽东到达陕北时,他们的队伍仅剩7000人。

如今已80多岁的丁张发老人一次次拒绝了随子女到城里居住的建议,执意住在渡口边的老屋里,守望着“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纪念碑”。

三大主力会师会宁

1936年9月初的一天拂晓,我们红一方面军73师9团从甘肃北部的黑城出发,沿着通向海原的公路,向会宁挺进,迎接北上的二、四方面军。

通过海原,部队驻在打拉池一带,一边等待二、四方面军,一边做群众工作。一天,忽然传来消息:敌人要阻止我们会师,派一个团向我们所在的红堡子袭来。

听说敌人送上门来,大家都说:要坚决消灭他们,作为欢迎二、四方面军的礼物!李政委急忙命令部队全部撤出围子,开始与敌人交火。10月6日晚,我们的大部队来了,两面夹击,把这股敌人歼灭了。

有天晚上,大家睡得正酣时,响起了紧急集合号。我们提着枪,顺着去会宁的大道跑步前进。站在路旁的宣传员拉长了嗓门喊着:“同志们,7团已经把会宁攻克啦!现在敌人又纠集了两个旅的兵力,企图把会宁夺回去。同志们,冲上去消灭他们!”

他的声音在我们背后渐渐消失,前面又传来另一个宣传员的声音:“同志们,响枪的方向就是会宁!我们用战斗的胜利来庆祝三个方面军的大会师!同志们……”

跑着跑着,前面又传来命令:“背包靠右放下!”放下背包,大家跑得更快了。东方发白时,我们登上了和会宁只隔一条河的北山坡,会宁城的全貌尽收眼底。而这时进犯会宁的敌人,已经被我们大部队击溃了。

篇三:红军长征历史知识答题入口

红军长征历史知识答题入口

考生基本信息

考试总分: 100分 考生总得分: 95

单选题(每题5分,共20题)

1、中央红军长征共经过全国( )个省区。

A:10 B:11 C:12 D:13

正确答案:B

知网解释:

2、1935年5月初,中央红军胜利渡过( ),继续北上,准备在川西北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

A:金沙江 B:大渡河 C:赤水 D:漓江

错误答案:C 正确答案:A

知网解释:一九三五年五月初,中央红军胜利渡过金沙江,继续北上,准备在川西北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知识来源:长征大事典。

3、“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出自毛泽东的( )一文。 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正确答案:A

知网解释:毛泽东关于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的形象论述。1935年12月27日,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中,高度地评价了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他指出:长征是历史记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它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宣告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长征是宣传队,它向全国11个省的人民宣布,红军的道路是人民解放的道路;长征是播种机,它在11个省内散布了许多革命的种子。长征以红军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结束。毛泽东对长征意义的评价,正确地阐明了长征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知识来源:毛泽东大辞典 B:《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 C:

4、“人民战争的基本内容就是群众战”语出《( )选集·论解放区战场》。 A:贺龙 B:徐向前 C:朱德 D:叶挺

正确答案:C

知网解释:“人民战争的基本内容就是群众战”语出《朱德选集·论解放区战场》。人民战争的基本内容就是人民大众在政治上、经济上和军事作战上,与军队齐心协力。 ——知识来源:中国军事名言辞典。

5、( )的胜利,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A:包座战役 B:突破腊子口 C:直罗镇战役 D:金沙江战役

正确答案:C

知网解释:直罗镇一仗,中央红军同陕北红军粉碎了蒋介石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围剿”,毛泽东说:“直罗镇战役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知识来源:新编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6、1935年1月,中央红军主力强渡( )天险,占领了遵义。

A:乌江 B:湘江 C:渡河 D:金沙江

正确答案:A

知网解释:将敌军甩在乌江以东、以南地区,为召开遵义会议提供了时间。红军渡过乌江之后,国民党军何键部转与湘西红二、六军团作战,刘湘部在长江南岸不敢轻进,李宗仁、白崇禧部滞留黔南,王家烈部不敢轻举妄动。只有薛岳部穷追不舍,但被阻于乌江以南,且要赶往贵阳,奉蒋介石之命抢夺王家烈的地盘。这就为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提供了可贵的时间。 ——知识来源:长征大事典·下卷

7、1932年10月,红( )方面军被迫离开根据地向西转移,途经南阳的新野、邓州、内乡、淅川等地。

A:二 B:三 C:四 D:五

正确答案:C

知网解释: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向西转移,建立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围剿”。——知识来源:新编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8、1936年7月,红二、六军团到达四川甘孜地区,同( )胜利会师。

A:红一方面军 B:红四方面军 C:红二十五军 D:中央红军

正确答案:B

知网解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之一。1936年由红二、红六军团组成。1936年7月,由湖南桑植出发进行长征的红二、红六军团到达四川甘孜地区,与先期到达的红四方面军会合。随后,奉中共中央命令,红二、红六军团与红三十二军(原红一方面军所属红九军团)合编为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之后与红四方面军共同北上。同年10月到达甘肃

会宁地区,与红一方面军会师,抗日战争开始后,1937年8月,红二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一二○师,进行抗日战争。 ——知识来源:邓小平著作学习大辞典

9、湘江战役红军人数削减了约()

A:2万人 B:5万人 C:7万人 D:3万人

正确答案:B

知网解释:但红5军团第34师,红3军团第18团被阻于湘江东岸,虽经英勇战斗,予敌以重大杀伤,终因寡不敌众,弹尽援绝,大部牺牲;其他各部也遭到重大伤亡。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从长征开始时的8.6万锐减为3万余人。——知识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大事典

10、从1930年10月到1933年9月,蒋介石先后( )次调集176万兵力围剿中央根据地。

A:3 B:4 C:5 D:6

正确答案:C

知网解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粉碎和反击国民党军队5次“围剿”的战役。中国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引起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惧,为此,蒋介石在中原大战后,即开始对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知识来源:中国成人教育百科全书·社会·历史

11、“一傅众咻”语出战国的( )。

A:《孟子》 B:《孔子》 C:《战国策》 D:《左传》

正确答案:A

知网解释:“一傅众咻”语出战国孟轲《孟子·滕文公下》。意为一个人教导,许多人干扰喧嚷,难以收到预定的结果。比喻环境对人有重大影响。军事上常喻指内部有意见分歧,主帅很难定下决心。 ——知识来源:中国军事名言辞典。

12、强渡大渡河时,红军一部分先有( )名勇士作为先头部队强渡成功。

A:22 B:19 C:17

正确答案:A

知网解释:29日下午4时,红四团第一营第二连22名战士组成突击队,在连长廖大珠率领下,冒着守军密集的火力,攀越铁索桥,冲过大渡河,夺取了泸定桥。——知识来源: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著作大辞典·下卷

13、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的主要原因是( )。

A.敌强我弱 B.装备落后 C: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

正确答案:C

知网解释:9月25日,国民党军开始了对中央苏区的“围剿”。28日,北路军占领黎川。临时中央推行军事冒险主义,提出“御敌于国门之外”的错误方针、要求红军在苏区外战胜国民党军,并命令东方军从将乐、顺昌地区北上,进攻国民党驻守之硝石,恢复黎川;命令红军中央军主力由永丰,乐安东移,攻击和钳制南城、南丰之间的国民党军主力,保障东方军对黎川地区国民党军的进攻。——知识来源:中国人民解放军大事典

14、在红军长征中,( )是党中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出版的唯一报纸。

A:《红星报》 B:《拂晓报》 C:《先锋报》 D:《青年报》

正确答案:A

知网解释:《红星报》创办的使命是“加强红军里的一切政治工作,提高红军的政治水平线、文化水平线,实现中国共产党苏区代表大会的决议,完成使红军成为铁军的任务”。—— 知识来源:新闻学大辞典 15、1936年10月会师于甘肃会宁的红军三大主力是( )

A.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三方面军

面军

正确答案:D

知网解释: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三个方面军,经过长征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1934年10月,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退出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的吴起镇(今吴旗)。1935年3月,红军第四方面军退出川陕根据地开始长征。同年11月,红军第二、第六军团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于1936年6月到达甘孜地区,同第四方面军会师,会师后组成红军第二方面军。在中共中央领导下,经过同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两个方面军共同北上,于同年10月到达甘肃会宁地区,同第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对于中国革命的胜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知识来源:中国军事知识辞典。 B.红二方面军、红三方面军、红四方面D.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C.红一方面军、红三方面军、红四方面军

16、以下哪个地方不是长征的起点:()

A:瑞金 B:于都 C:长汀 D:会宁

正确答案:D

知网解释: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根据地进行的战略大转移。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的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连同后方机关人员共八万多人分别从江西的瑞金、于都和福建的长汀、宁化出发,开始进行长征。——知识来源:教师百科辞典

17、毛泽东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思想的著作是()。

A:《井冈山的斗争》

D:《论十大关系》

正确答案:C

知网解释:这是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提出的唯物主义论点。本本主义是当时对教条主义的一...毛泽东后来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虽然曾经被人讥笑为狭隘经验论的,我却至今不悔,我仍然坚持没有调查是不可能有发言权的。”——知识来源:毛泽东经济思想大辞典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反对本本主义》

18、1935年5月24日,中央红军第1军团第1团占领大渡河南岸石棉之安顺场,控制渡口。25日,( )勇士组成渡河奋勇队,在连长熊尚林率领下,强渡大渡河成功。

A:20名 B:17名 C:25名 D:31名

正确答案:B

知网解释:1935年5月24日,中央红军第1军团第1团占领大渡河南岸石棉之安顺场,控制渡口。25日,17名勇士组成渡河奋勇队,在连长熊尚林率领下,强渡大渡河成功。共歼国民党川军第24军2个连,击溃1个营,中央红军一部渡过大渡河。 ——知识来源:中外战争战役大辞典。

19、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特征是( )

A:经验主义 B:教条主义 C:盲动主义

正确答案:B

知网解释:他们照搬“本本”,否认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混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主张一举夺取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他们否认因日本帝国主义入侵所引起的国内政治生活的重大变化,把与国民党反动统治有矛盾的中间派别断定为“最危险的敌人”,主张整个地反对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实行“一切斗争,否认联合”。他们否认中国革命的不平衡性、曲折性和长期性,否认敌强我弱的基本情况,反对毛泽东提出的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推行城市中心论,主张红军夺取中心城市,实现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形成全国的革命高潮。在军事上,他们竭力反对人民战争思想和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先是推行冒险主义,继而实行拼命主义和逃跑主义的战略方针。在组织上,他们推行和发展宗派主义及惩办主义,重用拥护和执行他们政策的干部,“改造各级党的领导”,而对一切不同意、不满意、不坚决拥护和执行错误政策的人,进行残酷斗争,无情打击。他们排斥毛泽东的正确领导,反对土地革命路线,放弃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削弱了根据地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934年1月他们又召开党的六届五中全会,使“左”倾冒险主义发展到了顶点。最后,不仅使白区党的组织和党的力量几乎丧失殆尽,而且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北上长征。——知识来源:近代中国百年史辞典


长征从哪里开始》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32902.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