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奇异猪笼草

奇异猪笼草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5-05 06:31 | 移动端:奇异猪笼草

篇一:十大奇异植物

全球十大危险植物

北京时间9月18日消息,据美国媒体报道,经过数百万年的进化,植物已经掌握一些巧妙的“防身术”以抵御饥饿的动物,其中包括致命神经毒素、能够刺穿汽车轮胎的荆棘以及强大的消化酶。美国《大众机械》杂志对有毒植物研究专家艾米·斯图尔特进行了采访,以了解世界上一些最危险的植物。

斯图尔特曾撰写过《邪恶的植物:一部有关植物暴行的著作》(Wicked Plants: A Book of Botanical Atrocities),现定居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尤里卡。在尤里卡的一个花园内,斯图尔特栽种了30多种不同类型的有毒植物。以下就是十种危险植物:

1.舟形乌头学名“Aconitum napellus”。有一次,有人问斯图尔特,什么植物才是谋杀晚宴宾客的最理想选择,认真思索之后,她给出了舟形乌头这个答案。她说:“你只要将它的根剁碎然后炖,就能获得一个杀人利器,根本无需求助于化工厂。”

舟形乌头开出紫色的花,通常栖身于后院花园内。它们含有有毒的乌头生物碱,能够导致窒息。虽然用炖舟形乌头“招待”客人是在开玩笑,但斯图尔特还是强烈建议人们,在花园内修剪这种植物时,一定要戴上手套以免发生中毒悲剧。

2.巨型猪笼草巨型猪笼草学名“Nepenthes attenboroughii”,是在菲律宾维多利亚山海拔5000英尺(约合1524米)的地区发现的。这种肉食植物能够分泌一种类似花蜜的物质,引诱没有疑心的猎物主动进入一个酶和酸的“死亡之池”。一系列充满粘性的下垂主叶脉让掉入陷阱的猎物成功逃走的想法化为泡影。

巨型猪笼草的直径达到30厘米,足以捕获倒霉的啮齿类动物,但通常情况下,它们还是主要以昆虫为食。全世界共有大约600种不同类型的猪笼草,通常生活在氮缺乏的环境,为此,它们需要从腐烂的猎物尸体中获取营养物质。

3.蓖麻,学名“Ricinus communis”,可以在任何花卉商店买到,尽管它们含有可怕的篦麻毒素。作为一名有毒植物专家,斯图尔特自然对蓖麻充满好奇,于是便在自己的“毒园”内栽种了几株蓖麻。斯图尔特表示,园丁必须小心翼翼地采集含有致命篦麻毒素的蓖麻籽以避免意外死亡。提取足够篦麻毒素制成杀人武器的过程非常复杂。2008年2月,拉斯维加斯当局曾在一个酒店房间内发现这种毒素。据悉,克格勃也曾用篦麻毒素让敌人永远闭上嘴巴。

4.水毒芹,学名“Cicuta douglasii”,被美国农业部列为“北美地区毒性最强的植物”。水毒芹含有毒芹素,这种毒素能够破坏中枢神经,导致误食者癫痫发作(症状包括丧失意识以及肌肉剧烈收缩)并最终死亡。与水毒芹有所不同的是,因毒死先哲苏格拉底而恶名远扬的毒芹含有毒芹碱,这种毒素能够让中毒者的呼吸系统陷入瘫痪,最终致人死亡。毒芹与水毒芹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胡萝卜家族成员。

5。白蛇根草学名“Eupatorium rugosum”。饮用曾食用白蛇根草的奶牛产下的牛奶会引发致命的“牛奶病”,美国前总统林肯的母亲南希·希克斯就是死于这种疾病。白蛇根草是一种多年生植物,其每一个部位都含有佩兰毒素(又称“白蛇根毒素”)。这是一种不饱和醇,能够导致牲畜肌肉震颤并最终致其死亡。

斯图尔特说:“19世纪,人们曾想尽一切办法查找毒死他们牲畜的元凶。”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才了解事情的真相,当时美国农业部发现了致死原因并立即对外公布。现在,我们仍可以在野外发现白蛇根草的踪影,但在农业产区,这种有毒植物得到严格控制,以避免牛因误食酿成悲剧。

篇二:16种最奇异的植物

神奇植物(世界最大花朵散发腐烂臭味(组图))

2010年10月09日 08:58凤凰网公益综合

据国外媒体报道,在植物王国,确实有不少物种绝对是多数人公认的“怪物”。以下这16种奇花异草中,有散发腐烂臭味堪称“大王花”的世界最大花朵,也有地球上最小的开花植物无根萍。

以下就是这16种奇异植物:

1. 世界第一大花:大王花

世界第一大花:大王花(图片来源:资料图)

阿诺尔特大花(Rafflesia arnoldii)又名大王花,号称世界第一大花。这种寄生性植物有着植物世界最大的花朵,花朵能够长到直径三英尺(*0.944米左右,约为1米)。阿诺尔特大花肉质多,颜色五彩斑斓,上面的斑点使其看上去如青春期孩子们一张长满粉刺的脸。它具有刺激性腐臭气味,幸运地是,人们仅能在印尼地区的苏门答腊岛和婆罗洲发现这种寄生植物。这种花的中间有个洞,能够承起6或7夸脱(*相当于7到8升水)的水。它无茎无叶无根。

2. 散发腐尸味道的肉色花朵

Hydnora africana(图片来源:资料图)

这种名为Hydnora africana的花生长在南非干旱贫瘠的沙漠地区,是一种奇特的肉色寄生性花,花吸在附近灌木的根茎。发出恶臭的花簇吸引着成群结队的腐尸甲虫。如果你漫步纳米比亚沙漠时闻到腐尸的恶臭,那它不是腐烂的肉类,而是根部寄生植物Hydnora africana。Hydnora africana生长在纳米比亚西南部和南非北部海角等少数几个地区。它属于大戟属植物。大戟属植物在全世界有2000多个种类。它在纳米比亚通常被称为草原型大戟属植物,是一种银灰色肉质灌木,最高可达两米,根径如木头般坚硬,外形如蜂窝。

Hydnora的寄生物将其吸在地下5到15厘米处的大戟属植物根径,人们极少能够遇到它,因为这种植物仅仅将其外观奇异的花朵暴露在地面,常常是处于寄主灌木之中。开花前,它更像是块菌一样的菌类,人们常常将其同块菌搞混,所以得名Hydnora(以真菌类Hydnum命

1

名)。Hydnora 花能够长出地面大约8到10厘米,花朵本身高4至7厘米,颜色鲜红,内部中空,肉质,四个厚厚的郁金香外形花瓣在顶部连在一起。为吸引诸如腐尸甲虫等花粉传播者,它释放出难闻的肉腐气味。由于Hydnora花常常隐身于充当寄主的树丛中,人们很难发现它的踪影,只能通过其难闻的气味觅得其踪迹。

豺和狒狒同南非科桑(Khoi-San)族人一样,会“泰然自若”地吃掉Hydnora花上结出的果实,根据它的这一特性,当地人称其为“丛林人的色拉”。植物中理想的寄生关系是“中立寄生性”,按照这种寄生关系,寄生植物会对寄主造成极少损害,或者不造成任何损害。大戟属植物是幸运的:散发着恶臭、具有“中立寄生性”的Hydnora花不会对其造成一点伤害。

3. 伏都百合

Dracunculus vulgaris散发着腐肉般恶臭,花朵叶状,颜色像勃艮地葡萄酒一般,周围有许多细细的黑色枝叶,学名aka Arum dracunculus,另有多个形象的别称:“龙形黑海芋”、“伏都百合”、“蛇形百合”、“ 黑海芋”、“黑龙”、“龙形植物”、“臭味百合”。在希腊,它被称为“Drakondia”,宛如盘踞在佛焰苞里面的龙或毒蛇。它生长于巴尔干半岛、欧洲地中海地区、希腊的克里特岛和爱琴海群岛以及土耳其西南等广大地区。在某些地方,它在自然背景下是名副其实的野草。

尽管看上去像是热带植物,但其实不然;西北部的花匠报告称,它们在野外扩展速度很快,不需要任何特别的看护。它们通过自身传种或鳞茎侧枝蔓延。如果种子头没有被收集到,它们最终将纷纷散落在公园里,甲虫或蚂蚁会将它们拖走,把“伏都百合”散布在更远的地方。

4. 巨型魔芋

巨型魔芋有着直挺挺的外形,这种壮观的结构其实是它的花序。在佛罗里达州的费尔奇尔德热带公园开花时,巨型魔芋长达6英尺。这种植物的种子最早是吉姆·西蒙博士在印尼苏门答腊探险时采集的。近几年在费尔奇尔德热带公园,巨型魔芋三次盛开。

这些花(花序)十分有趣,因为它们可以释放污秽的气味,这些气味能够吸引腐尸甲虫和其他花粉传播者,气味通常是腐肉的味道。但是,不同的种类散发不同的气味,有些气味具有独特的尿骚味,有一些闻上去像腐肉的味道,还有一种散发着丁酸气味。因此常被称为“尸臭花”,令人难以置信地是,这种植物每天能生长6 到7英寸。

5. 瓦勒迈杉

是一种样子怪怪的树状物,是世界最古老的物种之一,人们此前对它的了解仅来自于具有1.2亿年历史的化石。1994年,现生的植群被发现。它们的树皮十分奇特,看上去像巧克力泡沫,多个树干和看似蕨类的树叶呈螺旋状生长。它们可长到125英尺高。

瓦勒迈杉属南洋杉科,其近亲包括贝壳杉、诺福克岛杉、大叶南洋杉和智利南洋杉。1994年,瓦勒迈杉被发现在植物学界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因为此前一直认为这一物种已灭绝,植物学家只通过该物种的化石对其样貌有所了解,化石可追溯至9100万年前,后来在大约200万年前销声匿迹。

目前,只在悉尼西北200公里的新南威尔士州瓦勒迈杉国家公园有大约40株成年瓦勒迈杉和200株幼苗。根据在澳大利亚《环境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全法案 1999》,这一稀有物种已被列入濒临灭绝的稀有物种目录。瓦勒迈杉的两个生长地点分别位于海拔670至780公里的阴暗的沙岩峡谷中。

6.百岁叶

2

百岁叶(图片来源:资料图)

百岁叶一生只有两片叶子。唯有的这两片叶子会一直长下去,直到长成一种完全不同的生命体。其树茎会越长越粗,而非越长越高,它最终可长到近6英尺高,24英尺宽。其寿命大概为400至1500岁。百岁叶生长在纳米比亚,据认为是侏罗纪时期的残留物种。

7. 铁锤兰

Drakaea glyptodon是一种兰科植物。其颜色和味道均像是生肉。由雄性黄蜂授粉。Drakaea是兰科植物中一种濒临灭绝的物种,土生土长于澳大利亚。通常又被称为“铁锤兰”(Hammer Orchids)。该名称是指Drakaea的形状以及它所移动的方式,就像锤子一样。Drakaea以植物艺术家杜拉克女士的名字命名,杜拉克于19世纪将Drakaea和其他植物分开,以帮助英国的分类学者识记。Drakaea科植物的特点在于其长着似昆虫的唇瓣,附着在一个窄窄的铰接茎干上。茎干仅仅向后铰接,在此处一个有翼柱壮物携带花粉和柱头。

铁锤兰的授粉方式十分独特,仅靠雌性胡蜂授粉。雌性黄蜂不会飞,它们在茎干上守株待兔,恭候雄性胡蜂大驾光临,带自己远走高飞。它们随后会在飞行途中交配。诡计多端的铁锤兰会装作雌性胡蜂的样子,因为铁锤兰的唇瓣在颜色和结构上类似于雌性胡蜂的腹部。另外,铁锤兰还可以产生一种信息素,同雌性胡蜂生成的信息素极为相似。雌性胡蜂生成信息素的目的是吸引雄性胡蜂。

当雄性胡蜂被铁锤兰释放的信息素及其形状所吸引时,它将尽力采集铁锤兰的唇瓣后飞走,这种做法会使擎着唇瓣的茎干向后方移动。上述行为反之又会使雄性胡蜂的胸部同粘粘的花粉包产生接触。雄性胡蜂会厌倦于这种飞来飞去的生活。为了使铁锤兰成功授粉,雄性胡蜂

3

必须被另一株铁锤兰蒙蔽,后者将经历一番相同的程序。

不过,这一次,铁锤兰的花粉储存在它的柱头里,这种共生现象并非互惠互利,因为胡蜂虽为铁锤兰授粉,却从后者那儿一无所获。这种方式,或者被当成傻子骗来骗去的做法,在铁锤兰授粉过程中并非屡试不爽,因为雄性胡蜂有时并不会被上述小伎俩所迷惑。

8.世界上最小的花:无根萍

无根萍是世界上最小的花。12株无根萍也就一根大头针针尖那么大,两株盛开的无根萍正好放入一个小小的打印字母“O”中。无根萍属有9到11个种类,其中包括地球上最小的开花植物。这些水生植物又称“微萍”,好似漂浮在水面上的玉米粉粒。无根萍是自由漂流于水面的菌体,呈绿色或黄绿色,无根。花朵在植物体顶部慢慢生长,有一个雄蕊和一个雌蕊。它们常常成双成对漂浮在水面,或者与诸如水萍科植物和絮萍科植物等相关植物形成漂浮的席子。

无根萍的多数种类广泛分布于几大洲。它由大约40%的蛋白质构成——大豆也是由大约40%的蛋白质构成的,这一点使其成为人类潜在的高蛋白食物来源。从历史上讲,亚洲部分地区的人从水中采集无根萍,并将它们作为蔬菜一样食用。

9.白鹭花

白鹭是一种在南欧和亚洲发现的长得像鹳的鸟。因为白鹭花外形酷似飞行的白鹭,所以获得这个好听的名字。

10.忘忧草

忘忧草有时又被称作热带猪笼草,是遍布亚洲的一种食肉植物。昆虫等动物一旦爬进这种植物中,就会落入水淋淋的陷阱里被淹死。据悉,在印度有一种名为“Nepenthes Tanax”的忘忧草甚至能吃掉老鼠。

11.老虎须

老虎须(图片来源:资料图)

老虎须(Tacca chantrieri)经常又被称作蝙蝠花,它在温暖的气候下茁壮生长。这种奇异的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南亚。

12.好望角茅膏菜

开普的茅膏菜俗称好望角茅膏菜,是生长在南非的一种食肉植物。好望角茅膏菜比捕蝇草的功效更好,因为它上面由粘性触须覆盖,伺机捕获降落在它上面的昆虫。这种罕见的植物原产于南非的好望角省。

13.树木扼杀者

这种扼杀树木的无花果植物果然名副其实,它将自己缠绕在树木上,一直生长高达树冠,以此来获取阳光。它的根还会挤压树干,切断树木输送营养物质的渠道。

14.维纳斯捕蝇草

维纳斯捕蝇草是几种能快速运动的植物之一。这种植物耐心等待美味到来,一旦昆虫进入它布下的陷阱,它就会突然闭合。

4

15.银扇草

银扇草遍及整个欧洲。因其透明的种夹又被称作“年度忠实”。在东南亚,因为这种植物的果荚形状酷似银元,因此又被称作金钱花。

16.龙海芋

龙海芋的中心主茎上生长着深紫色花朵,直立的花茎被较大的绿叶围绕,这些叶子上长着白色叶脉。

新鲜娇黄、富含维生素的柠檬是一种受人青睐的水果。然而,牙齿过敏的人对它那酸彻齿龈的滋味却不敢问津。不过,在我国西双版纳、华南等地,有一种原产非洲,形似番茄的红果,名唤神秘果,就能使柠檬酸去甘来。诗人艾青有首《神秘果》诗这样写到:“这真是天下的奇谈:?吃了神秘果,再吃黄连不苦,吃了神秘果,再吃什么都是甜的。?”原来,神秘果的秘密在于内含一种叫做”密拉柯灵“的糖朊,即糖蛋白质。它本身并不甜,但它的溶液能暂时关闭舌上辨别酸、苦、涩等滋味的味蕾,而只开放主管甜味的味蕾。难怪吃了少量神秘果,再吃别的食品,不论酸、咸、苦、涩,一律都是甘甜可口、回味无穷。

(2)世上有一类奇异的植物,人们吃或闻后,味觉或视觉、听觉甚至心理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产生种种奇特怪诞的幻觉。这类植物被唤作“神秘植物”。

巴西有种豆类植物,人们嗅到它的气味,就会失去知觉,感到四肢绵软,身体倒置,连看到的物体都是倒立的。

肉豆蔻,人称“麻醉果”,内含有毒的肉豆蔻醚。食少量种仁即可产生幻觉,曲解时间与空间,并有超越实际的欣快感。据说,非洲土人爱随身携带一些肉豆蔻的果实,每当身体患病或精神痛苦时,便服食少许,能很快进入美妙幻境,如看见天使的微笑,久别的亲人,而暂时忘却了自身的痛苦与不幸。

真菌家族中也不乏一些神秘植物。蛤蟆菌,被印第安人称作“提奥那纳托卡”,意为“神蘑菇”。早在古代就在印第安人的宗教仪式中占据重要位置。在唱颂歌时,人们要在祭司的指导下,进食“神蘑菇”,过后很快会出现各种幻觉、幻象,如庄严华美的宫殿、绚丽缤纷的花园、变幻莫测的湖光山色等,让人仿佛脱离了尘世,遨游在极乐的天国,美国真菌学家沃森认为食用“神蘑菇”有助于人们感知上帝的旨意和预言未来。

另一位真菌学家罗尔夫在《真菌世界掌故》一书中指出;在西伯利亚西部和北部的通古斯人、雅库特人也有崇拜“神蘑菇”的仪式。在举行吃蘑菇仪式时,妇女们先将蛤蟆菌放在嘴里嚼碎,然后灌入腊肠供男人们食用。这种风俗一直沿袭至今。罗尔夫还提到,16世纪在征服了墨西哥之后,西班牙人还常看见印第安人在拂晓前吃致幻蘑菇,喝巧克力饮料,让自己陶醉于幻觉中。过后,便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谈论各自经历的幻境及上帝赐与的某种启示。

乌羽玉是一种原产美洲的仙人掌,自古就被印第安人广泛用于宗教仪式和静坐冥想。服用乌羽玉的干粉能使人产生一种愉悦、升华的快感,令人神魂颠倒。据说许多艺术家和小说家也迷上了这种物质。乌羽玉因而又被冠以“知识分子麻醉品”的美名。

在形形色色的神秘植物中,茄科的曼陀罗和曼陀茄尤为著名。曼陀罗又名闷陀罗、颠 5

篇三:猪笼草

猪笼草资料

猪笼草是猪笼草属全体物种的总称。其属于热带食虫植物,原产地主要为旧大陆热带地区。猪笼草拥有一个独特的吸取营养的器官——捕虫笼,捕虫笼呈圆筒形,下半部稍膨大,笼口上具有盖子。因为形状像猪笼,故称猪笼草。在中国海南,其又被称作雷公壶,意指它像酒壶。猪笼草因原生地土壤贫瘠,而通过捕捉昆虫等小动物来补充营养,所以其为食虫植物中的一员。

植物能捕食动物昆虫,这是一件饶有兴趣的现象,除茅膏菜以外,猪笼草科植物是另一类具有捕食昆虫能力的藤本植物。

猪笼草[1]

猪笼草属植物全世界约67种,中国广东地区仅产一种。它在自然界常常平卧生长。叶的构造复杂,分叶柄,叶身和卷须。卷须尾部扩大并反卷形成瓶状,可捕食昆虫。猪笼草具有总状花序,开绿色或紫色小花。猪笼草叶顶的瓶状体是捕食昆虫的工具。瓶状体的瓶盖复面能分秘香味,引诱昆虫。瓶口光滑,昆虫会被滑落瓶内,被瓶底分泌的液体淹死,并分解虫体营养物质,逐渐消化吸收。猪笼草,为猪笼草属植物的统称。是一种能够捕食昆虫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地是热带亚洲地区。猪笼草为地生植物,是攀援状的亚灌木。猪笼草拥有一幅独特的吸取营养的器官——捕虫囊,捕虫囊呈圆筒形,下半部稍膨大,因为形状像猪笼,故称猪笼草。在中国的产地海南又被称作雷公壶,意指它像酒壶。这类不从土壤等无机界直接摄取和制造维持生命所需营养物质,而依靠捕捉昆虫等小动物来谋生的植物被称为食虫植物。

猪笼草虽然在三岭山、雷州等地有野生分布,但很少应用。直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从国外引进猪笼草优良品种,主要用于花卉展览。

编辑本段学名来由

1753年林奈的《植物种志》中的猪笼草属部分

猪笼草属的学名首次见于1737年卡罗勒斯·林奈(Carolus Linnaeus)的著作《克利福特园(hortus cliffortianus)》中。[2]它来自了荷马的《奥德赛(Odyssey)》中的一段话。其中,埃及女王给了海伦一瓶名为“Nepenthes pharmakon”的药水。而“Nepenthe”的意思为“没有悲伤”(“Ne”表示没有,“penthos”表示悲伤),在希腊神话中,“Nepenthe”是一种可以让人遗忘所有悲伤的药物。林奈说到:

“如果这不是海伦的‘忘悲水’,那它将是所以植物学家的。若在长途跋涉后发现这种美妙的植物,定会为之叹服,所有的不快都会忘记,并感叹大自然怎么会如此的神奇。(翻译自哈里·维奇(Harry Veitch)的拉丁文著作[3])”

林奈描述的猪笼草是来自斯里兰卡的滴液猪笼草(N. distillatoria)。[4] 在1753年,在林奈的《植物种志(Species Plantarum)》 中正式的公布了对猪笼草属的命名。从那时起“Nepenthes”便成为了猪笼草属的正式名称。滴液猪笼草(N. distillatoria)也作为了猪笼草属的模式种。

[5]

植物形态

本段内容由中国植物图像库(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提供并参与编辑

猪笼草全株

猪笼草花果

编辑本段植物学史

关于猪笼草最早的记录可追塑 到17世纪。1658年,法国殖民总督艾蒂安·德·弗拉古(Etienne de Flacourt)在他的开创性著作《马达加斯加岛的历史(Histoire de la Gra nde Isle de Madagascar)》中,对猪笼草进行了第一次描述,他写道:[6] “这种植物高约3英尺,叶片长约7英寸,在叶片的末端有一个类似果实或花朵一样的带盖的花瓶状结构。这些笼子有黄色的也有红色的,黄色的较大型。这个国家的人都不会去摘这些笼子。因为他们认为如果有人摘它们,那么几天内都不会下雨了。而我和其他的法国人摘了这些笼子后也应验了他们的说法,果真没有下雨。雨后这些笼子里都会装满雨水(翻译自法文书籍《婆罗洲的猪笼草(Pitcher-Plants of Borneo)》[4])。”

接着弗拉古就以当地俗名将其命名为“Amramatico”,一个世纪之后,这个物种被正式命名为马达加斯加猪笼草(N. madagascariensis)。[7] 之后,在斯里兰卡发现了第二种猪笼草

——

滴液猪笼草(N. distillatoria)。1677年,巴塞林那斯(Bartholinus)简要的描述了一种名为“Miranda herba(在拉丁语中意为“奇妙的药草”)”的植物。[8]三年之后,荷兰商人雅各布·布雷尼(Jacob Breyne)以当地俗名将其命名为“Bandura zingalensium”。[9]随后“Bandura”便成为了之后对于猪笼草最常用的名字,直至1737年,林奈(Linnaeus)创建了猪笼草属(Nepenthes)。[4] 1683年,瑞典医生H·N·格林(H. N. Grimm)再次描述

1696年普拉肯内特绘出的滴液猪笼草插图

了滴液猪笼草(N. distillatoria)。[10]格林将其称为“奇异的水滴”或“神奇的蒸馏植物”。这是第一次有人清楚的描述了猪笼草。[4]三年后,1686年,英国博物学家约翰·雷(John Ray)援引格林的话说:[11] “由于太阳光的照射,地面的水气升腾并凝结在植株上,水滴随着茎和叶流入了笼内。(翻译自法文书籍《婆罗洲的猪笼草(Pitcher-Plants of Borneo)》[4])”(这种观点并不是正确的,是早期学者对于猪笼草捕虫笼中液体来源的一种猜测)

最早一幅猪笼草的插图出现于伦纳德·普拉肯内特(Leonard Plukenet)1696年出版的的《植物学大全(Almagestum Botanicum)》中。[12]在其中滴液猪笼草(N. distillatoria)被取名为“Utricaria vegetabilis zeylanensium”。[4] 大约是同一时间,德国植物学家格奥尔格·艾伯赫·郎弗安斯(Georg Eberhard Rumphius)在马来群岛发现了两种新的猪笼草。郎弗安斯给其中的一个命名为“大啤酒杯草”,另一种命名为“白色大啤酒草”。这两种猪笼草即是猪笼草属中的奇异猪笼草(N. mirabilis)和大猪笼草(N. maxima)。郎弗安斯一生中最大的贡献是他构建了安汶岛(A

1747年郎弗安斯的植物标本集中的猪笼草插图

mbon Island)的植物目录并收集了共6册的安汶植物标本集。但这些文献在他去世后才得以出版。[13] 郎弗安斯一生命运多舛,多次与发表猪笼草属的描述失之交臂。1670年郎弗安斯只完成的了部分的手稿。在他的职员和艺术家的帮助下,1687年,

他的论文已接近完成。

但一场大火中却将大部分的插图烧毁了。1690年,他和他的助手重新完成了论文。但不幸的是,两年后,运载着他的稿件的荷兰轮船遭到了法国轮船的袭击而被击沉了。幸运的是在总督约翰内斯·坎普斯(Johannes Camphuijs)那里保留了一份副本,使得他们的工作可以重新开始。1696年,郎弗安斯终于带着他的著作来到了荷兰。但即使是这样,由于各种原因他的著作仍没有被发表。直至他死后的第39年——1741年,他的著作才得以发表。但这个时候,林奈早已发表了他的著作并将猪笼草属定名为“Nepenthes”。[4]

1737年在巴曼的专著中滴液猪笼草的插图

在1737年约翰内斯·巴曼(Johannes Burmann)的著作中有一幅滴液猪笼草(N. distillatoria)的插图。巴曼将其称之为“Bandura zeylanica”。[14]

下一次关于猪笼草的描述是葡萄牙牧师约翰·德·洛雷罗(Joao de Loureiro)于1790年描述了来自越南的一种名为“Phyllamphora mirabilis”的植物,意为“奇异的坛状的植物”。尽管洛雷罗在越南生活了35年,但依他的描述来看,他并没有亲眼见过活着的猪笼草。在他著作中写道:[15]

“…叶片末端是一根很长的笼蔓,中间会有几个圈,下面挂着的笼子为椭圆形或锅腹形。笼口边缘是有一圈光滑的唇,唇的上方是一个同等大小的笼盖。笼盖可随意的开合以接受和储存雨水…(翻译自法文书籍《婆罗洲的猪笼草(Pitcher-Plants of Borneo)》[4])”

由此看来关于猪笼草的笼盖可以自由开合的错误说法可能就是从洛雷罗的臆想而来的。 这种植物最终于1916年,由乔治·克拉里奇·德鲁斯(George Claridge Druce)归入猪笼草属。

[16]

1797年,洛雷罗关于猪笼草的笼盖可以自由开合的错误描述又被吉恩·路易斯·玛丽·波莱特(Jean Louis Marie Poiret)重复使用。波莱特描述的四种猪笼草中的两种是当时已知的马达加斯加猪笼草(N. madagascariensis)和滴液猪笼草(N. distillatoria)。而另外两种猪笼草实际上并不出现于印度,但却仍被为称为“印度的猪笼草”。在乔治-巴普蒂斯特·拉马克(Jean-Baptiste Lamarck)的《植物分类学百科全书(Encyclopédie Méthodique Botanique)》中,波莱特这样写道:[7]

“笼子是空心的,常常充满了细滑、清澈的液体。在白天盖子常开着,并会失去其中一半以上的液体。在夜晚盖子会关闭,其中的液体也会恢复如初。第二天盖子会再次打开。(翻译自法文书籍《婆罗洲的猪笼草(Pitcher-Plants of Borneo)》[4])”

随着新种猪笼草的不断发现和约瑟夫·班克斯爵士(Sir Joseph Banks)在

1872年《园丁纪事》中猪笼草苗圃的插图

1789年首次将猪笼草引种到欧洲。19世纪,全世界的学者对猪笼草的兴趣不断的增加,并在19世纪80年代达到了高潮,被称为“猪笼草的黄金年代”。[17-18]然而,人们对猪笼草的兴趣在20世纪早期开始萎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几乎无人问津。这也导致了在1940年至1966年之间,没有任何的新种猪笼草被发现。而在全球范围内对于猪笼草种植和研究的复兴要归功于日本植物学家仓田重夫(Shigeo Kurata)。他在20世纪60年至70年代做了大量关于猪笼草的研究,使得人们再次注意到这种特殊的植物。[19]

1789年,猪笼草首次被引种到英国,然后在欧洲主要植物园内栽培观赏。1882年育成了第一种人工杂交种猪笼草——绯红猪笼草(N. coccinea)。1911年又选育了库氏猪笼草(N. courtii)。到了20世纪中叶,猪笼草的育种、繁殖和生产开始产业化,并进入家庭观赏。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日本、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成立了国际食虫植物协会。 猪笼草在湛江的三岭山、雷州等地有野生分布,应用于中药领域。20世纪90年代以后,各种猪笼草优良品种不断从国外引进。可见于普通花卉市场中的有红瓶猪笼草(N.×Ventrata)、米兰达猪笼草(N.×Miranda)、戴瑞安娜猪笼草(N.×Dyeriana)等。苹果猪笼草(N. ampullaria)、虎克猪笼草(N.×Hookeriana)、二齿猪笼草(N. bicalcarata)等形态更奇特的也开始陆续出现。 编辑本段分布范围

猪笼草的全球分布图

猪笼草是存在于旧大陆热带地区的藤本植物。猪笼草原产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中国、澳大利亚等热带地区;东至新喀里多尼亚——维耶亚猪笼草(N. vieillardii),西至马达加斯加——马达加斯加猪笼草(N. madagascariensis)与马索亚拉半岛猪笼草(N. masoalensis)和塞舌尔——伯威尔猪笼草(N. pervillei),南至澳大利亚北部——罗恩猪笼草(N. rowanae)和坚韧猪笼草(N. tenax),北至中国南部——奇异猪笼草(N. mirabilis)、印度——印度猪笼草(N. khasiana)和斯里兰卡——滴液猪笼草(N. distillatoria)。在马来群岛的婆罗洲和苏门答腊岛上存在着大量形态多样性极高的猪笼草,尤其是在婆罗洲的山地雨林中。但大多数猪笼草都为当地的特有种,甚至只出现于几个山区中。由于它们分布范围的狭窄和当地交通的不便,导致部分猪笼草很难再次于野外观察到。例如迪安猪笼草(N. deaniana)再次在野外发现时已距离首次发现100年了。大约有10

种猪笼草的原生地仅局限于一些孤


奇异猪笼草》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3188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