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苏州史纪第三集

苏州史纪第三集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5-05 06:28 | 移动端:苏州史纪第三集

篇一:苏州历史文化典故

苏州大学历史:

苏州大学其主要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苏州大学老校门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东吴大学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数理系合并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定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在原东吴大学校址办学。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改办为苏州大学。经教育部和江苏省省政府批准,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工学院(纺织工业部属院校)、苏州医学院(核工业部部属院校)先后于1995年、1997年、2000年并入苏州大学. 综合性大学。建于1954年。前身为美国基督教监理公会(本称监理公会)所创办的私立教会学校。现设文、理、法、商及外国文学5个学院, 连同夜间部共28个学系,6个研究所。学生万余人。校址台北市。该校向以法学教学著称。历任院长、校长无一不是学法律出身。但由于教学态度保守,重视讲授英、美法而忽视大陆法,近些年来,教学质量有所下降,过去在台湾法律界执牛耳的地位,已被“台大”、“政大”所取代。

一、创始(1871~1901)

十九世纪中叶以后,清廷不敌英法俄日等国侵略,被迫签下数纸不平等条约。战事连连溃败使政府及百姓丧失了信心,社会呼吁改革及学习 列强之长的声浪日增。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美国基督教会来到中国兴办教育事业。监理会是美国基督教重要差会之一,1846年成立,本部设于田纳西州。1879年起该会先后在州创办博习书院(Buffington Institute)、宫巷书院(Kung Hang School),在上海创办中西书院 (Anglo-Chinese College)。1900年决议合并三书院,以宫巷书院为基础,在苏州天赐庄博习书院旧址,扩建为大学。1900年12月制定校董会章程,推林乐知先生(《万国公报》创办人)为董事长、孙乐文先生为校长。二十世纪初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东吴大学正式诞生。

二、奠基(1901~1926)

东吴大学创办初期的26年,历经三位美籍校长孙乐文、葛赉恩及文乃史。这个时期的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于捐款及学费。校园内的教学大楼林堂、孙堂、葛堂及教职学生宿舍等设施陆续兴建完成,校园规模日趋完整。学科发展包括文、理、医学、神学及法科(在上海昆山路),另有四所附中、二十所附小、惠寒小学、吴语学校等组成完整的东吴教育体系。各学科除在学术研究上表现突出,更为社会培养无数专业人才。学校以“Unto a Full-grown Man”为校训强调学生人格的陶冶。五四运动期间,东吴学生筹组学生会,一般的学生社团则以学术研究、辩论及体育 活动为主。东吴大学早期在三位校长的努力下,为日后校务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东吴大学旧址位于十梓街1号,1991年被列为苏州市文物保护单位。清同治十年(1871年),美国基督教监理公会在苏州十全街设立存养书院,光绪五年(1879年)迁至天赐庄,并改名博习书院。并入中西书院。二十七年,中西书院又迁至天赐庄博习书院旧址,建立东吴大学堂,或称东吴大书院,成为美国基督教在中国建立的早期教会大学之一。辛亥革命后改称东吴大学。开办之初,只设中学班,

学生不足百人。三十一年开始招收大学学生。宣统三年(1911年),上海中西书院并入。该校西学课程大体仿效美国大学,国学则自作安排,分设有文、理、法三个学院和附中数所。1952年10月,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东吴大学改组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6月,改制为苏州大学,成为江苏省属第一所综合性大学,校舍规模已较东吴大学旧址大为扩展。

东吴大学旧址占地约6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2.1万平方米。校门北向,总平面略呈纵长方形,主要建筑分布在草坪操场的北、西、东三面。其中有清光绪二十七年秋开工,二十九年春落成,位于全校中心的钟楼"林堂";宣统元年秋开工,三年落成的图书馆"孙堂";1924年秋建成的科学馆"葛堂";1934年建成的学生宿舍"维格堂";1935年建成的学生宿舍"子实堂";1936年建成的建身房。这些建筑各具风格,或作欧洲古典式,或仿中世纪城堡式,或效美国教堂式,既多样又统一,至今保持原貌。此外北部有一排六座与校门平行的小楼,造型美观,有的为美国西部住宅式样,陆续建成于光绪三十三年至1919年,当时均为高级教职员居住。西面还有一幢五层楼,为1936年建成的女生宿舍。

东吴大学旧址东临葑门内城河,与古城墙隔河相望,校内树木葱茏,绿荫红瓦相映,环境幽美清新。

一百多年来,苏州大学先后向社会输送了各级各类人才30多万名,其中许多人已经成为了科学、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中的著名学者和知名人士。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许德珩、周谷城、费孝通、雷洁琼、孙起孟,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赵朴初、钱伟长、董寅初,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著名法学家倪征噢、香港知名人士杨铁樑、查良镛(金庸)等,以及谈家桢、刘建康、宋鸿钊等三十多位两院院士就读或者执教于苏州大学及其前身学校。

苏州历史介绍:

宋时苏州就有现在市中心一带的地图《平江图》,《平江图》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一幅城市石刻地图。南宋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北宋灭亡,皇室南逃,金兵一路追过来,途经苏州,就把这座如花似锦的城市彻底毁掉了。后来我们就开始重建,知府王焕,为了城市尽快恢复,他就贴出告示,要求四乡的农民都可以到苏州来,把废墟砖瓦捡出去,因此苏州城内的战争废墟很快就清理掉了,经过近一个世纪的重建,总算把苏州城重建起来了。当时的知府李寿鹏,为了让后人了解这段历史,就命人刻了这块《平江图》碑。

很多名人都跟苏州的街巷有密切的联系:

低呤浅唱桃花坞——桃花坞 相关历史人物:明四大家唐寅

梧桐冬雨十全春——十全街 相关历史人物:书香门第彭氏家族 李根源 章太炎

晚窗钭晖史家巷——史家巷 相关历史人物:青州刺史韦应物 白居易 刘禹锡

水韵山塘七里诗——山塘街 相关历史人物:盛唐诗人白居易

三生醉梦太监弄——太监弄

千秋风雨话观前——观前街

花间皮市词语醉——皮市街

长街追忆旧学前——旧学前

苏州部分路名的由来:

百家巷 相关历史人物:陆文夫 相关历史建筑:玄妙观相关历史人物:唐代著名诗人皮日休相关历史人物:平江书院 抗元名将文天

据《平江城防考》载:东汉顾训五世同堂,家有百口,衣食均等,长幼有序,因以所居名为百口桥,巷亦因此得名。

太监弄

明代有金玉、如意两太监在此居住, 遂名太监弄。西段曾名青年弄,因基督教青年会得名。

北局

明代在此设立专门供奉皇室丝织品的织造局,清初又在城南另建织造府,此处为北局。

平桥直街

位于阖闾城主轴线上,为子城(先秦为宫城)正门前直街,宋称府前直街,清代因街北有平桥,故称平桥直街,1972年并入五卅路,1992年恢复平桥直街。 山塘街

唐代白居易任苏州刺史时发起开凿山塘,此街濒临于山塘河,故名山塘街。 临顿路

据《吴地记》载,吴王亲征东夷时,曾在此临时停顿憩息,宴赏军士。后在此置馆建桥均以临顿命名。路亦以此得名。

白塔东路

由原东白塔子巷、中吉由巷、二门子口合并而成。东白塔子巷因西端原有白塔。文化大革命期间改为井岗山东路,1980年称为白塔东路。

道前街

由原道前街、府前街、卫前街合并而成。明清两朝为衙署集中地,卫前即苏州卫治前,府前即苏州府署前,道前即按察使司署前。文化大革命期间改为红旗西路,一九八○年统一称为道前街。

十梓街

由原十梓街、严衙前、天赐庄合并而成,文化大革命期间改为红旗东路。严衙前为明代学士严讷故里。一九八○年统一称为十梓街。

十全街

原名十泉街,始称于宋,因旧有十口井得名,后改十全街。文化大革命期间曾改为友谊路,一九八○年恢复十全街。

人民路

宋代称大街。后因形如卧龙遂称卧龙街,后改护龙街。抗战胜利后,一度改为中正街,解放后更名为人民路,几经扩建,为南北向交通主干道之一。 石路

为清末洋务派盛宣怀所辟,以石子铺路而名,是金阊区商业云集的一条步行街。

五卅路

一九二五年上海爆发五卅运动,苏州各界发起募捐声援。后用退回的捐款修筑了此路,取名五卅,以作纪念。

景德路

在宋代曾分称景德寺前与黄牛坊,近代由原郡庙前、景德寺前、申衙前、黄鹂坊合并拓建,改名景德路。因古景德寺得名。

干将路

由原干将坊向东延伸,合原松鹤板场、古城河中心、濂溪坊、新学前、狮子口统称为干将路,现东至东环路,西至西环路,并以乐桥为界,乐桥东侧为干将东路,乐桥西侧为干将西路。干将坊为宋前古坊,因其正东古有干将门及干将墓而得名,经改造,为城区中的东西向交通主干道之一。

桃花坞大街

唐、宋时期,苏州城西北隅阊、齐门之间遍栽桃树,称为桃花坞,旁有桃花河,是当时春游赏花的胜地。宋朝太师章粢父子在此筑别业,亦称桃花坞。后人就此作为街名。

观前街

玄妙观在宋代名天庆观,故街名为天庆观前。因观内遍栽桃树,开花时灿若云锦,所以又名碎锦街。到元代天庆观改名玄妙观,街名随即改为玄妙观前,后又演化为观前街。近年,经扩建改造,愈加繁荣,是观前商业中心段的一条步行街。

篇二:苏州 2017 历史复习

历史知识点大全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二、北京人

北京人距今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使用打制石器。

★第三课华夏之祖

一、华夏之祖——黄帝和炎帝,人文初祖——黄帝

二、尧舜禹的“禅让”

1.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度开始了。我国奴隶社会开始于公元前21世纪。

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建立。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朝的兴衰

1.禹死后,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启,使世袭制度代替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

2.约公元前1600年,汤战胜桀,夏灭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战。商灭,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西周。

二、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

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1.春秋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度瓦解时期,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的形成时期。

2.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牛耕:最迟春秋末年使用,战国推广。铁农具:春秋出现,战国推广。

二、著名的都江堰

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三、商鞅变法

1.时间、地点:公元前356年,秦国。

2.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第八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1.孔子是春秋晚期人,其言论记录在《论语》中,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编写。

2.老子是春秋晚期人,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中,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道德经》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

3.墨子是战国时期人,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4.孟子是战国人,认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主张“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强调保护环境。5.韩非是战国末期人,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

6.孙武是春秋晚期人,著有《孙子兵法》一书,其军事思想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第十课“秦王扫六合”

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灭六国时间: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

2.秦朝建立: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3.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目的:为了加强统治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3)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县制起源于商鞅变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开方孔铜钱)、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4.思想上:焚书坑儒。

5.军事上:反击匈奴,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南凿灵渠,开发南疆。

6.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

★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

1.汉武帝的大一统具体措施:

(1)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

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

(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由此确立。

(3)军事上:对匈奴展开多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基本解除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4)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第十五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位置:西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张骞两次通西域:

(1)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联络大月氏人夹击匈奴)

(2)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加强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

3.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往西亚,再往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作用: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的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积极的作用。

★第十六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

2.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蔡伦。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东汉时期的张衡制造的地动仪。作用:测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篇三:苏州市2015届高三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苏州市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测试

历史试题

2015.02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1.中国古代某时期制定的选官标准,史称“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皆有孝悌廉公之行。”该选官制

A.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无法继续 B.明确了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C.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D.使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

2.《耒耜经》记载:“辕之上又有如槽形,亦如箭焉,刻为级,前高而后庳,所以进退为评。”该工具是

A B CD

3.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封建自然经济日益解体 B.国家“重商”政策的确立

C.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 D.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

4.“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以上言论最可能出自于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

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革》中称:“在中国近代史上,没有哪一段插曲比鸦片战争为谴责‘帝国主义侵略’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它成为中国人对西方武力入侵和在此以后几乎整整一个世纪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地位的不满情绪的内容。除了从这一角度看鸦片战争外,还有必要将其放到近代历史的主要趋势之中去观察。”在该“趋势”背景下,费正

清有可能认为

A.鸦片战争是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B.侵略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C.鸦片战争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D.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6.以下是张海鹏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前五卷的目录,其中第三卷的卷名最有可能是

A.早期现代化的尝试B.制夷、自强与实业救国

C.从太平天国到洋务运动 D.从《北京条约》到《马关条约》

7.有人认为“五四”提出来的问题,特别是现代化的问题,包括科学和自由,乃至“现代与西方”“传统与中国”这样的认识问题的方式,在晚清时都已经提出了。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C.维新变法运动 D.新文化运动

8.1938年,蒋介石发布《告全国军民书》:“我国抗战之根据,本不在沿江沿海浅狭之交通地带,乃在广大深长之内地??吾同胞须知此次兵力之转移??决不可误为战争之失利与退却。盖抗战军事胜负之关键,不在??一地之得失,而在保持我继续抗战持久之力。”上述言论的直接背景是

A.平津沦陷,民族危机加深B.上海失守,华东局势危急

C.南京失陷,国民政府迁都D.武汉失守,相持阶段来临

9.《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 等态度对待我们的。”上逑材料体现了新中国

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外交 B.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的愿望

C.坚决保障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 D.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10.罗兹曼在《中国的现代化》中写道:“1949年中国共产党人掌权以后,国家开展强大的

运动来改变它的工农业结构??主要消费品工业按国家规定的价格购买原材料和销售

产品,当这些工业在50年代国有化以后,它们的利润很快变成政府收入和国家储蓄的主要源泉。”当时新中国政府的这些做法

A.使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得到了协调发展

B.积累了大量资金,促进了重工业的发展

C.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D.造成了生产关系严重脱离生产力水平

11.1980年,北京市工商局为李桂仙创办悦宾饭店颁发了中国第一份个体餐饮营业执照。

美国合众社记者尤步乐在报道中写道:“在共产党中国的心脏,美味的食品和私人工商业正在狭窄的小胡同里恢复元气。”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我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重新焕发生机

B.发展私营工商业成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发展的格局形成

D.非公有制经济在繁荣社会经济方面的作用得到认可

12.《新全球史》写道:“为了确保责族不破坏他的改革,梭伦为平民提供在雅典政府的席位,

他放开城邦议事会的任职资格,不再考虑公民的出身和血缘,那些富裕到有闲暇投入公共事务的人都可以进入议事会。”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吸收平民参政,有利于推动改革进程 B.议事会的任职资格开始不受财产限制

C.雅典贵族和平民的地位日趋平等D.议事会开始成为城邦最高权力机关

13.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中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

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但在上述情况下,可对取用他人木料者,提起赔偿双倍于木料价金之诉。”以下法律条文与该条款精神一致的是

A.“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

B.“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人邻地拾取之”

C.“家长如三次出卖其子的,该子即脱离家长监护权而获得解放”

D.“死者未立遗嘱,又无当然继承人,其遗产由最近的族亲继承”

14.比较下面《两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其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1871年德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 近代美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

A.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B.两国代议机关的职能不同

C.都彰显权力分割与制衡理念 D.国家元首都拥有绝对权威

15.科学家丹皮尔说过:“地位仅次于天使的人类本来是从宇宙的中心地球上来俯览万物的,

而今却变成了围绕着千万颗恒星之一旋转的一个偶然的小行星上面有机发展锁链中的一环。”他之所以这样说,是基于

A.经典力学将天地运动统一起来,因而人类不该俯视万物

B.日心说改变了对宇宙的看法,从而否定了人是“万物之灵”

C.进化论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和密切相关的,人类并不比其他生物更“尊贵”

D.相对论弥补了对宏观世界认识的不足,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16.下面是《英、美、德、中四个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曲线示意图》。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代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因保守的经济政策而衰落

B.B代表中国,因为西方列强的侵略在19世纪后期经济衰落

C.C代表美国,两次工业革命中其经济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D.D代表德国,19世纪6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其后发展更迅速

17.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道:“无论是我,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

的那些人中的任何一位,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当时“分歧”

主要是围绕

A.《四月提纲》中的主张B.《和平法令》中的规定

C.建立苏维埃政权 D.《土地法令》中的规定

18.为保证《全国工业复兴法》的实施,罗斯福政府以印第安人崇拜的神鸟蓝鹰为标记,发

动了“人尽其职”的“蓝鹰运动”,凡遵守该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下列有关“蓝鹰运动”表述准确的是

A.构成了《全国工业复兴法》的核心 B.有利于企业的合法规范经营

C.用国有化的形式调整资本主义企业 D.强化了社会保障有利于民生

19.有学者认为:“东德解体的主要根源在于当其面临1970年代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石

油危机、高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以美元为基准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度的失调等)时,试图通过国有化与中央集权等传统方式来化解危机,最终却因此而失败造成的。在他看来,东德解体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条件,国内条件不过是一个影响外部环境的次级因素。”该论点的合理性体现在

A.强调外部环境对发展模式的决定作用 B.从经济层面分析政治体制的缺陷

C.从全球化的角度分析东德体制的失败 D.否定国有化和中央集权体制

20.“这个画派的画家摒弃了传统的光景、透视和平面表现等技巧,另辟蹊径,仅以几何图

形来构筑意象。”下列各项中,与这一评价一致的是

A.“我从来没有见过天使或女神,因此我没有什么兴趣去画他们”

B.“光是画中的主角”

C“向色彩的奥秘进军”

D.“艺术是一种诉说真理的谎言”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满分60分。其中第21题12分,第22题15分,

第23题13分,第24、25题均为10分。

21.(12分)制度建设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 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奂??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 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一《日知录》

材料二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


苏州史纪第三集》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31638.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