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筏子

筏子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5-03 06:18 | 移动端:筏子

篇一:筏子

《筏子》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2、理解艄公形象的象征意义,领悟作者对“黄河的主人”们的赞美之情,感受艄公的勇敢、沉着、智慧和毅力的品质。

3、分析作者在文中采用的全方位的衬托和对比手法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速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圈点批注

课文,体会“我”的复杂的心理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课文对“黄河的主人”们的赞美之情。

[学习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艄公形象的象征意义,领悟作者对“黄河的主人”们的赞美之情。

[学习难点] 分析作者在文中采用的全方位的衬托和对比手法的作用。

[学习方法] 1、复述法。

2、勾画圈点法。

3、探究讨论法。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积累词汇,学习应用。

2、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对“黄河的主人”们的赞美之情;感受艄公的勇敢、沉着、智慧和毅力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面一篇是写长江的,而这一篇是写黄河的。两位作者,是不是把它们作为自然地理现象来写的呢?如果不是,要表现什么呢?那么让我们一起走进袁鹰的这篇课文——《筏子》。

二、设疑自探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结合“学习目标”的一般方法提出心中的疑惑或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问题预设:1、了解作者以及其文学常识。

2、文章写黄河的大、深、急,分别用了哪些景象衬托?

3、第九自然段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艄公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篙子”? 自探提示:

1、请同学们结合自探提纲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找出相关信息。

2、实在有困惑之处,可在书上做好标注,留待合探时在小组内交流。

三.解疑合探

合探提示:

合探要求:

1、小组讨论,交流自探成果。

2、组长带领,人人参与,有序进行,重点解决自探中的疑难问题,达成共识。

3、小组长作好记录,以备展示和点评。

展示要求:

1.书面展示要字迹规范、整洁,书写迅速。

2.口头展示要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3.非展示同学要结合展示来点评,迅速记录,认真的纠错和补充。

评价要求:

1.声音洪亮,条理清晰,语言简练。

2.点评展示成果的优缺点。

3.补充或阐述不同观点。

四.质疑再探

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疑惑或又有了什么新的发现,请大胆的提出来。

1、“你看,雁滩近了,近了,筏子在激流上奔跑得更加轻快,更加安详。”画横线的语句能删去么?为什么?

2、这篇课文赞美了什么?

五.运用拓展

假若你是一位导游,请结合《筏子》一文内容和今日黄河雁滩风光,赞美黄河,赞美黄河的主人。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1、通过艄公的形象,接受深厚的民族精神。

2、与《长江》对比阅读,理解艄公形象的象征意义,进一步理解作者阐明的道理。

3、分析作者在文中采用的全方位的衬托和对比手法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一节对课文《筏子》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赞美征服自然的人类,赞美了人类的勇敢、沉着、智慧和毅力,那么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理解作者想要阐明的道理。

二、设疑自探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结合“学习目标”的一般方法提出心中的疑惑或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问题预设:1、“筏子在激流上奔跑得更加轻快,更加安详。”筏子能“安详”么?

2、筏子为什么可以代表艄公?(用原文的话回答)

3、作者着重阐明的是什么道理?

4、艄公这一形象的意义在哪里?

自探提示:

1、请同学们结合自探提纲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找出相关信息。

2、实在有困惑之处,可在书上做好标注,留待合探时在小组内交流。

三.解疑合探

合探提示:

合探要求:

1、小组讨论,交流自探成果。

2、组长带领,人人参与,有序进行,重点解决自探中的疑难问题,达成共识。

3、小组长作好记录,以备展示和点评。

展示要求:

1.书面展示要字迹规范、整洁,书写迅速。

2.口头展示要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3.非展示同学要结合展示来点评,迅速记录,认真的纠错和补充。

评价要求:

1.声音洪亮,条理清晰,语言简练。

2.点评展示成果的优缺点。

3.补充或阐述不同观点。

四.质疑再探

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疑惑或又有了什么新的发现,请大胆的提出来。

1、《筏子》的主要写作特色是什么?

2、文中将见到羊皮筏子之前和见到之后的不同想法、岸上的人与乘客的不同心情分别进行了比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五.运用拓展

黄河它九曲回肠,奔流不息;它气势磅礴,孕育了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多少作家,作曲家歌唱赞美它,同学们你想对黄河说什么?

篇二: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筏子》教案 北师大版

《筏子》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筏子》是一篇意蕴深刻、震撼人心的优美散文。文章通过描写波浪汹涌的黄河、黄河上羊皮筏子及艄公驾驭黄河的风采,赞美了战胜惊涛骇浪的黄河精神,课文依循“初看羊皮筏子→细看羊皮筏子→感受羊皮筏子”的顺序来结构全文。同时,文章还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羊皮筏子贴浪前进,如履平地,惊心动魄的场面,行文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羊皮筏子的乘客在急流中谈笑风生,勇敢大胆,和艄公沉着稳健、从容不迫的气质。综观全文,结构严谨,层层渲染,突出了人类的伟大与不平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对“黄河的主人”们的赞美之情。

2.感受艄公的勇敢、沉着、智慧和毅力的品质。理解艄公形象的象征意义,体会作者在这一形象中寄寓的道理。

3.理解本篇把描写、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有机结合的表达特色,体会本篇散文全方位使用衬托和对比手法的表达特色。

4.积累词汇,学习应用。

【教学重点】

1.品味、学习反衬、对比的构思方式和表达,品味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黄河艄公形象中所寄托的主题思想。

2.筏子(第1课时)

【教学建议】

1.音乐导入。教师可播放一段音乐或视频。如《黄河船夫曲》、《黄河大合唱》等之类的音乐或视频。让学生通过《黄河船夫曲》或者《黄河大合唱》的欣赏来谈谈自己的感觉。教师可引导《黄河船夫曲》、《黄河大合唱》等都是用音乐的形式赞颂了与水搏击的船夫,以及人类的伟大与不平凡。

2.由学生进行简短的背景、作者介绍。本文写于1961年,正是我们国家的“困难时期”——“三年自然灾害”。在本文中作者强调“勇敢和智慧,镇定和机智”,是有针对性的。

3.整体感知。指导学生配乐朗读,在激昂澎湃的音乐声中朗诵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脉络和情感的起伏。这样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不仅是在赞美黄河的雄浑气势和自然的伟力,更赞美了征服自然的人类(包括艄公、乘客在内的“黄河的主人们”)的勇敢、沉着、智慧和毅力。

4.语言体会。让学生交流自己在朗读过程中感受到的语言方面的体会。可以此作为学生深入探究的起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全文的表达方式和修辞等方面加以思考,如综合运用了描写、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使用了对比衬托的修辞手法。

2.筏子(第2课时)

【教学建议】

1.探讨艄公的形象意义。作者是怎样写艄公的?是通过哪些方面来直接或间接地表现艄公的?作者写艄公的意图是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在分析具体语言的基础上,通过这些问题的探究可以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并且在研磨语言的过程中自然增强了语言的感受能力。以黄河的磅礴气象为黄河人的活动营造了背景,从人与河的关系,尤其是通过艄公在汹涌的黄河上勇敢、机智、沉着地驾驭筏子的描写,歌颂了人类的精神品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挖掘得出:这艄公实际是作者所赞美的精神的象征,是作者所要阐明的道理的寄托

2.比较研习。让学生通过和第一课相比较,指出两个作者分别想要表现什么。同时让学生学会从表层意义和深层意义两个层面来把握语言的特点、文章的主旨。前文不光赞颂了长江,更是讴歌了古老而又年轻的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本文对黄河的自然景观的描写,也同样不是仅仅止于此,歌颂征服自然的人类,赞美包括艄公、乘客在内的“黄河的主人”的勇敢,机智、沉着和毅力,也颂扬了黄河的雄浑磅礴。

3.交流本文的衬托手法。写黄河的大、深、急,分别用哪些景物衬托?对黄河如此生动形象的描写,有什么深意吗?作者在描写黄河艄公的同时也写到了乘客的大胆镇静,可以把写乘客的部分删掉吗?大水车、羊皮筏子和人的心情的衬托;写自然,最终是为了写人,这也是一种衬托的写法;写乘客的大胆镇静,目的是从正面和侧面地衬托艄公技巧高超。在经过鲜明的、一系列的、全方位的衬托和对比手法探讨之后,文章的主题的把握也就水到渠成了。

4.拓展延伸。以这两篇课文为基础,让学生搜集来的有关长江、黄河的古代诗词、歌词等,在全班进行交流。通过这一活动可以更好地把地理与思考联系起来,为感情的寄托找一个家,由此才可能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情操。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黄河图片若干张。

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感受感受黄河之壮美,从而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澎湃、赞美之情。

2.配乐朗诵课文

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的激荡之情,引发学习的兴趣。

3.作者袁鹰及其作品的简介。

袁鹰,原名田复春,又名田钟洛,1924年生,江苏淮安人。著有散文集《第一个火花》《风帆》《留春集》《京华小品》《袁鹰散文选》《秋水》等。袁鹰散文作品善以抒情、议论的手法和排句、叠句的形式,渲染气氛,点化主题,诗意浓郁。

课件使用目的:拓展学生的文学常识。

4.羊皮筏子的照片。

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作者是怎样描写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漂流的情形?自己又是什么感觉?在此基础上才能贴近文章所抒发的情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5.与黄河有关的古诗词

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北朝民歌《木兰辞》“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现代的《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课件使用目的:在学习课文的同时进行文学的积累,在比较中阅读,在比较中写作。

(三)教学资料要求

1.滚滚黄河的图片、黄河视频材料、歌曲《黄河大合唱》磁带或光盘、羊皮筏子的图片。

教师也可以用自己的话对图片进行描述:这就是孕育了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母亲河,这就是九曲回肠,奔流不息的黄河!此时此刻,我们就伫立在黄河岸边,听着黄河的咆哮,我们心潮起伏,感情激荡。这样会使学生更能与老师产生交流融入课堂。了解羊皮筏子是一种特殊的摆渡工具。皮筏子古称“革船”,是一种原始而古老的水上交通工具,用羊皮筏子送人渡河、运载货物这种交通方式,流行于青海、甘肃、宁夏境内的黄河沿岸。

2.作者简介:郭风,原名郭嘉桂,1917年生,福建莆田人。1938年发表处女作散文《地瓜》。1945年到福州任《现代儿童》主编。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福建文艺》副主编,福建省文联副主席,作协福建分会主席,中国作协理事,中国散文诗学会会长等职。著有散文集《山溪和海岛》、《曙》、《唱吧,山溪》、《郭风散文选》等;散文诗集《叶笛集》、《鲜花的早晨》、《灯火集》等。其作品有较浓郁的诗情画意和牧歌风味。

3.评析资料:

——《筏子》赏析(金志华)

??

由于“筏子”身负引发“人生真理”的重任,故需要使它一鸣惊人,给读者造成深刻的第一印象。为此,作者不吝笔墨,投入了这篇总共不足千字之文的三分之一篇幅,并调动了多种艺术手法,精心设计了筏子的“出场式”。先以万马奔腾之喻,正面渲染黄河“完全足以使人胆惊心悸”的巨大慑服力。继写兰州特有的大水车,即使大到“比二层楼房还高”,也只能“在河边缓缓地转动”,呈俯首臣服之状,侧面烘托黄河之雄。在这险峻的背景上,“一个什么东西”(作者故隐其名)出现了。对黄河,作者不厌其烦,极写其阔大,对此物,则极写其渺小:“远远望去,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噬了。”

??

筏子是以胜利者的姿态登场的,那么,该从这胜利中悟出何种人生和社会道理呢?勇敢、无畏,无疑都是恰当的,但只是一部分,并不是全部,而且还是表层的。作者寻觅的,是“含意悠远”的哲理,显然不会如此肤浅。所以,如果只赞赏《筏子》展现出一幅黄河上游的艄公在汹涌澎湃的急流中鼓浪前进的动人画面,就没有赞赏到点子上。实际上,作者对“筏子现象”的辩证分析,在文字上都有直接显示。对乘客,既写其谈笑从容的“足够的勇气”,也议论道:“如果只凭冲劲,天不怕地不怕,就随便往羊皮筏上一蹲,那也会出大乱子”,点出了“重要的就是小心和大胆”。至于“更值得景仰和赞颂的”艄公,其勇敢甚于乘客是不言而喻的。作者突出地写他的“沉着”,仔细(“目不转睛”),写他“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选自《中国现代散文欣赏辞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0年版)

——《筏子》鉴赏(李世范)

本篇描写浊浪排空的黄河上,一只小小的羊皮筏子,箭也似的前航。此文的艺术特点,是运用反衬的手法。

一开头,就描写浊浪滚滚的黄河边上,比二层楼房还要高大的水车,缓缓地转动着。然后笔锋一转,写到那河面上,一只小小的羊皮筏子,小得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噬了。大水车把小羊皮筏子衬得更小了。而且那高大的水车,却在岸边稳稳地、缓缓地转动,而小小的羊皮筏子,则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急进。大水车之安稳,把小筏子衬得更加惊险。以其惊险,更衬着小筏子上的艄公和乘客,胆略和智慧非凡。

接着,又写到岸上观看小筏子前进的人们,“不免提心吊胆”。以岸上人的提心吊胆,和筏子上人们的沉着、从容谈笑,形成反衬。更显出筏子上人们的坚强意志和勇气。

经过几层反衬,把小筏子在黄河上航行的惊险写足,最后点出羊皮筏上的艄公,只凭着手中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篙子,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读者自然心悦诚服,艄公确实更值得景仰和赞颂。如果不用反衬的手法,而仅仅是直写筏子只有十到十二只羊的体积那么大,那么就不能更有效地把读者的情绪逐步推向高峰,收到预期的艺术效果。(选自《中国散文鉴赏文库?当代卷》,百花文艺出版社1993年版)

——《筏子》点评(王尧)

在袁鹰的散文中,有不少随笔小品堪称佳构。如果说《望京石》《荆条蜜》还多少显露了做的痕迹,那么《筏子》与《小站》则是炉火纯青了。作者在滔滔滚滚的黄河上游,截取羊皮筏子破浪前进的场景,用富有张力的笔触,描绘羊皮筏子在惊涛骇浪之中化险为夷的美的瞬间;而在这瞬间,人搏斗自然的气概以一种壮丽的生命景观表现出来。袁鹰的这类小品,确是“理在方寸,思隔山河,情思隽永,含意悠远”。(选自《中国当代散文史》,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相关资料:

——重在人生特点的探寻(曾焕鹏) </

袁鹰对景物的体察,侧重在人生哲思的探寻,社会意蕴的感悟。他的散文是一种寓人生真理于水光山色之中,寓哲学蕴味于诗意氛围之内的散文。如激赏在人生急流中鼓浪前进的《筏子》等作,追求的正是那种情思隽永、含意悠远的境界。(选自《中国当代散文史》,贵州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兰州大水车

兰州大水车是古老的灌溉设施,由明代兰州段家台人段续所创,后经四百余年,兰州大水车日臻完善。它雄浑粗犷,风格独特,悠悠旋转,浇灌万亩良田。其学名为“筒车”,车轮底部浸入河水中,受水流冲击而转动;系在轮周上的盛水筒盛上水后随轮转至上方,又随轮向下转动时将水自动倾入槽内,然后流入

篇三:《筏子》原文

《筏子》 袁鹰

黄河滚滚。即使这儿只是上游,还没有具有一泻千里的规模,但它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概,完全足以使人胆惊心悸。

大水车在河边缓缓地转动着,从滔滔激流里吞下一木罐一木罐的黄水,倾注进木槽,流到渠道里去。这是兰州特有的大水车,也只有这种比二层楼房还高的大水车,才能同面前滚滚大河相称。

像突然感受到一股强磁力似的,岸上人的眼光被河心一个什么东西吸引什了。那是什么,正在汹涌的激流里鼓浪前进?从岸上远远望占,那么小,那么轻,浮在水面上,好像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噬了。 啊,请你再定睛瞧一瞧吧,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浮。

这就是黄河上的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过去是听说过的。但是在亲眼看到它之前,想象里的形象,总好像是风平浪静时的小艇,决没有想到是乘风破浪的轻骑。

十只到十二只羊的体积吧,总共能有多大呢?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五位乘客身边,还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岸上看的人不免提心吊胆,皮筏上的乘客却从容地在谈笑,向岸上指点什么,那神情,就如同坐的大城市的公共汽车里浏览窗外的新建筑。而那位艄公,就比较沉着,他目不转睛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

据坐过羊皮筏子的人说,第一次尝试,重要的就是小心和大胆。坐在吹满了气的羊皮上,紧贴着脚就是深不见底的黄水,如果没有足够的勇气,是连眼睛也不敢睁一睁的。但是,如果只凭冲劲,天不怕地不怕,就随便往羊皮筏上一蹲,那也会出大乱子。兰州的同志说,多坐坐羊皮筏子,可以锻炼意志、毅力和细心。可惜随着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这种锻炼的机会已经不十分多了。眼前这只筏子,大约是雁滩公社的,你看它马不停蹄,顺流直下,像一支箭似的直射向雁滩。 然而,羊皮筏上的艄公,应该是更值得景仰和赞颂的。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身后是几个乘客的安全,面前是险恶的黄河风浪。手里呢,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篙子。就凭他的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智,就凭他的经验和判断,使得这小小的筏子战胜了惊涛骇浪,化险为夷,在滚滚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你看,雁滩近了,近了,筏子在激流上奔跑得更加轻快,更加安详。

著名散文作家袁鹰(1924—),原名田钟洛、田复春,江苏淮安人;一指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袁鹰(1953—),笔名原因,昆明人,1982年开始发表作品。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散文诗集《相思草》、《莲叶青青》、《访问春天》,散文集《情感小屋》、《在生活的郊野》等。


筏子》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30399.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