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分泌性中耳炎按摩

分泌性中耳炎按摩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5-03 06:11 | 移动端:分泌性中耳炎按摩

篇一:分泌性中耳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分泌性中耳炎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主要与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和免疫反应等有关。

1.咽鼓管功能障碍 一般认为此为本病的基本病因。

(1)机械性阻塞:如小儿腺样体肥大、肥厚性鼻炎、鼻咽部肿瘤或淋巴组织增生、长期的鼻咽部填塞等。

(2)功能障碍:司咽鼓管开闭的肌肉收缩无力;咽鼓管软骨弹性较差,当鼓室处于负压状态时,咽鼓管软骨段的管壁容易发生塌陷,此为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高的解剖生理学基础之一。腭裂病人由于肌肉无中线附着点,失去收缩功能,故易患本病。

2.感染 过去曾认为分泌性中耳炎是无菌性炎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中耳积液中细菌培养阳性者约为1/2-1/3,其中主要致病菌为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链球菌。细菌学和组织学检查结果以及临床征象表明,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是中耳的一种轻型或低毒性的细菌感染。细菌产物内毒素在发病机制中,特别是病变迁延慢性的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作用。

3.免疫反应 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这可能也是小儿分泌性中耳炎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中耳积液中有炎性介质前列腺素等的存在,积液中也曾检出过细菌的特异性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以及补体系统、溶酶体酶的出现等,提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可能属一种由抗感染免疫介导的病理过程。可溶性免疫复合物对中耳粘膜的损害(III型变态反应)可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致病原因之一。

病理生理

咽鼓管功能障碍时,外界控制不能进入中耳,中耳内原有的气体逐渐被粘膜吸收,腔内形成相对负压,引起中耳粘膜静脉扩张、淤血、血管壁通透性增强,鼓室内出现漏出液。如负压不能得到解除,中耳粘膜可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上皮增厚,上皮细胞化生,鼓室前部低矮的假复层柱状上皮变为增厚的纤毛上皮,鼓室后部的单层扁平上皮变为假复层柱状上皮,杯状细胞增多;分泌亢进,上皮下病理性腺体组织形成,固有层血管周围出现以淋巴细胞及浆细胞为主的圆形细胞浸润。疾病恢复期,腺体逐渐退化,分泌物减少,粘膜渐恢复正常。

分泌性中耳炎早期症状有哪些?

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症状。常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有自听增强。部分病人有轻度耳痛。儿童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

(1)听力减退:听力下降、自听增强。头位前倾或偏向健侧时,因积液离开蜗传,听力可暂时改善(变位性听力改善)。积液粘稠时,听力可不因头位变动而改变。小儿常对声音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而由家长领来就医。如一耳患病,另耳听力正常,可长期不被觉察,而于体检时始被发现。

(2)耳痛:急性者可有隐隐耳痛,常为患者的第一症状,可为持续性,亦可为抽痛。慢性者耳痛不明显。本病甚为有关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后可暂时减轻。

(3)耳鸣:多为低调间歇性,如“劈啪”声,嗡嗡声及流水声等。当头部运动或打呵欠、擤鼻时,耳内可出现气过水声。

(4)患者周围皮肤有发“木”感,心理上有烦闷感。

加强身体锻炼,防止感冒。进行卫生教育,提高家长及教师对本病的认识,对10岁以下儿童定期行筛选性声导抗检测。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

一、凡发生耳内堵塞感应及时寻找原因,及时排除,对疾病的恢复大有益处。

二、鼻和鼻咽部的炎症波及咽鼓管阻塞时,则应及早使用1%麻黄素溶液滴鼻,使鼻腔粘膜收缩,咽鼓管通畅,新鲜空气进入中耳,使耳的渗出即时吸收。

三、如有鼓膜穿孔者,禁止搏鼻及耳内滴药;以预防中耳感染。

四、经医生指导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五、有鼓室内积液或积血者,应去医院进行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分泌性中耳炎属“风聋”、“耳胀耳闭”、“耳胀痛”、“耳痹”的范畴。其病机多为风邪侵袭,经气痞塞,或痰湿浊邪,上聚耳窍或邪毒滞留,气血瘀阻。其辨证施治的要点是:

(1)风邪滞窍:感冒之后自觉耳内胀闷或微痛,耳鸣及听力减退,自声增强,鼓膜内陷,色红肿胀或见液平面。伴发热恶风,鼻塞流涕等。治宜疏风散邪,行气宣痞。方用银翘散合通气散:金银花20g,连翘12g,桔梗10g,薄荷10g,淡竹叶10g,荆芥10g,淡豆豉10g,牛蒡子15g,芦根10g,川芎15g,柴胡20g,香附10g.鼻塞重者加辛夷、苍耳子各10g;耳胀闭甚者加藿香、菖蒲各10g;若鼓室内有积液者,可加木通、泽泻各10g.若为风寒雍遏肺经,全身恶寒重,发热轻,鼻塞,流清涕,耳内闷胀,听力下降;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治宜宣肺散寒通窍。方用三拗汤合苍耳子散加减:麻黄10g,杏仁10g,苍耳子10g,辛夷10g ,白芷10g,薄荷10g,荆芥10g,防风10g,甘草3g;水煎内服。

(2)痰湿聚耳:耳内胀闷闭塞感较重,听力下降,自声增强,摇头时耳内有水响声。检查见鼓膜有弧形水平线或鼓膜外凸。全身多有头重头晕,倦怠乏力,口淡腹满;舌淡苔腻,脉濡或滑。宜健脾升清,利湿通窍。方用补中益气汤合五苓散加减:黄芪30g,党参15g,白术10g,柴胡10g,当归10g,陈皮12g,辛夷12g,茯苓15g,泽泻15g,石菖蒲10g,车前子15g,葛根20g,木通10g;水煎内服。

(3)气血瘀络:耳内有闭塞感,听力减退,耳鸣渐起,日久不愈。鼓膜内陷明显,或有增厚,钙质沉着,粘连萎缩;舌质暗红,脉涩。治宜活血通络,聪耳开窍。方用补阳还五汤加减:黄芪30g ,当归12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全蝎12g,地龙12g,黄精15g,葛根15g,丝瓜络 15g,路路通15g.若兼有头晕,腰膝酸软,为肾精虚弱,可加用六味地黄丸或耳聋左慈丸,内服。

分泌性中耳炎西医治疗方法

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及病因治疗为本病的治疗原则。

1.清除中耳积液,改善中耳通气引流

(1)鼓膜穿刺抽液:成人用局麻。以针尖斜面较短的7号针头,在无菌操作下从鼓膜前下方刺入鼓室,抽吸积液。必要时可重复穿刺,亦可于抽液后注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2)鼓膜切开术:液体较粘稠,鼓膜穿刺不能吸尽;小儿不合作,局麻下无法作鼓膜穿刺时,应作鼓膜切开术。手术可于局麻(小儿须全麻)下进行。用鼓膜切开术。用鼓膜切开刀在鼓膜前下象限作放射状或弧形切口,注意勿伤及鼓室内壁粘膜,鼓膜切开后应将鼓室内液体全部吸尽。

(3)鼓室置管术:病情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胶耳;头部放疗后,估计咽鼓管功能短期内难以恢复正常者,发起人应作鼓室置管术,以改善通气引流,促使咽鼓管恢复功能。通气管留置时间一般为6-8周,最长可达半年至1年。咽鼓管功能恢复后取出通气管,部分病人可自行将通气管排出于外耳道内。

(4)保持鼻腔及咽鼓管通畅:可用1%麻黄碱液或与二丙酸倍氯米松气雾剂交替滴(喷)鼻,每日3-4次。

(5)咽鼓管吹张:可采用捏鼻鼓气法、波氏球法或导管法。尚可经导管向咽鼓管咽口吹入泼尼松龙,隔日1次,每次每侧1ml,共3-6次。

2.积极治疗鼻咽或鼻腔疾病 如腺样体切除术,鼻中隔矫正术,下鼻甲手术,鼻息肉摘除术等。扁桃体特别肥大,且与分泌性中耳炎复发有关者,应作扁桃体摘除术。

3.抗生素或其他合成抗菌药 急性期可用如头孢拉定0.5g,4次/d;氧氟沙星

0.1-0.2g,3-4次/d.小儿可用氨苄西林50-150mg/kg.d,给以:或羟氨苄西林口服,0.15g,3次/d,第3代头孢菌素头孢美特酯0.25g-0.5g/次,2次/d,小儿10mg/kg,2次/d.对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等致病菌抗菌作用较强,可用于对其他抗菌药物不敏感者。

4.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地塞米松或泼尼松等口服,作短期治疗。 药疗是根本,而食疗能辅助药物的治疗,那么分泌性中耳炎的食疗和饮食又是怎么样的

分泌性中耳炎应该做哪些检查?

(1)鼓膜:松驰部或全鼓膜内陷,表现为光锥缩短、变形或消失,锤骨柄向后、上移位,捶骨短突明显外突、前后皱襞夹角变小。鼓室积液时鼓膜失去正常光泽,呈单黄、橙红油亮或琥珀色,光锥变形或移位。慢性者可呈灰兰或乳白色,鼓膜紧张部有扩张的微血管,短突显比垩色,捶骨柄呈浮雕状。若液体为浆液性,且未充满鼓室,可透过鼓膜见到液平面。此液面状如弧形发丝,称为发状线,凹面向上,头位变动时,其与地面平行的关系不变。透过鼓膜有时尚可见到气泡,咽鼓管吹张后气泡可增多。鼓气耳镜检查鼓膜活动受限。

(2)拔瓶塞声:分别紧压耳屏后速放,双耳分别试验,患者自觉患耳有类似拔瓶塞时的声响。

(3)听力检查:音叉试验及纯音乐听阀测试结果显示传导性聋。听力损失政府不一,重者可达40dB HL左右。因积液量常有变化,故听阈可有一定波动。听力损失一般以低频为主,但由于中耳船生结构及两春的阻抗变化,高频气导及骨导听力亦能客观下降,积液排出后听力即改善。声导肯图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平坦型(B型)为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曲线;高负力型(C3型)示鼓咽管功能不良,部分有鼓室积液。听力障碍显著者,应行听性脑干反应和耳声发射检查,以确定是否对内耳产生影响。

(4)CT扫描可见中耳系统气腔有不同程度密度增高。

(5)分泌性中耳炎可发展为粘连性中耳炎或并发鼓室硬化症。

扁桃体炎、腺样体炎等)、机械性阻塞(鼻甲肥大、鼻中隔弯曲、鼻腔填塞物等)、气压骤变(航空、潜水等)引起。慢性卡他性中耳炎因急性卡他性中耳炎治疗不恰当或不彻底所致。

症状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患者主要症状为耳闷、耳闭塞感、耳鸣、听力减退,在擤鼻、改变头位或牵拉耳廓听力有暂时改善。“自听增强”,患者有听自己说话声比平时特别响亮的感觉。

主要特征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冬春季多发是小儿而成人常见的听力下降原因之一。中耳积液可为浆液性分泌液或渗出液,亦可为粘液。本病的命名除分泌性中耳炎外,以往还称其为非化脓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卡他性中耳炎、浆液性中耳炎、浆液、粘液性中耳炎、中耳积液、胶耳等。

检查听力呈传导性耳聋,鼓膜充血、内陷、鼓室积液。右侧两图显示的是:鼓膜内有积液,箭头所指为气液面(Air-Fluid Levels)

慢性卡他性中耳炎患者主要症状为耳鸣、耳聋。检查鼓膜增厚或萎缩、有钙质沉着、鼓膜内陷、振动不良。

治疗卡他性中耳炎治疗原则为改善中耳通气,清除中耳积液及病因治疗。

急性卡他性中耳炎的治疗:全身应用抗生素和皮质固醇激素促进黏膜水肿消退,预防鼓室内积液机化粘连。局部热敷、按摩。1%麻黄碱生理盐水溶液滴鼻,促进咽鼓管功能恢复。用地塞米松或强地松口服,作短期治疗。 但有报道称儿童急性期用激素并不能改善听力。长期鼓室积液可在严密消毒下行鼓膜穿刺 抽液。 慢性卡他性中耳炎的治疗:反复施行咽鼓管吹张术,早期用糖皮质激素及酶制剂治疗。鼓室积液可在严密消毒下行鼓膜穿刺抽液。对鼓室积液黏稠者作鼓膜切开,留置通气管等,对听力损伤严重者可配带助听器。长期单侧的慢性卡他性中耳炎,伴有头痛或者鼻出花、柴胡、鳖甲煎汤取汁,与另二味煮粥服食,每日1剂,连服5剂。

预防 1、平时注意加强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预防感冒。

2、病中,可以经常自行“捏鼻吹张法”,每天至少一次。也可做耳周按摩及导引。

3、如使用吞咽吹张法或导管吹张法,则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①鼻腔有急性炎症或脓涕多时,忌做。

②吹张过程中需要耐心细致,动作要轻。遇有鼻中隔弯曲,妨碍导管插入时,可改用弯端较长的导管,由对侧鼻腔进行吹张。

③吹气时捏球送气用力不能过猛,以防吹破鼓膜。

临床表现

最初发生鼓膜的轻度内陷,伴光锥的移位和标志明显.继之,自中耳粘膜内的血管产生渗出液,因鼓膜表面呈琥珀色或灰色且不活动而能识别.透过鼓膜可见到含气的液平面或气泡;有传音性聋发生.在外耳道负压的情况下,声导抗测定呈最大声顺。

治疗原则

由于致病菌对中耳的渗出可能具有作用,如前述急性中耳炎试用抗生素的治疗常有益处,并应考虑为首选的治疗.它对解除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咽鼓管阻塞和消灭中耳的细菌有效.

全身的拟交感胺类药物如硫酸麻黄碱,假麻黄碱或去甲麻黄碱30mg口服,每日3次(成人),可通过其血管收缩作用促使咽鼓管开放.服用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10mg每日1次(对成人及12岁的儿童)口服,可解除有变态反应患者的咽鼓管阻塞.为了吸出中耳渗出液和放置通气小管,有必要作鼓膜切开术.不论原因如何,这有助于中耳的通气引流和暂时改善咽鼓管阻塞.用Valsalva鼓气法或中耳吹气法可暂时恢复中耳的通气. 纠正鼻咽部的任何基础条件是必要的.儿童需作腺样体切除术,除去聚集在咽鼓管圆枕,咽隐窝的淋巴样组织和鼻咽顶部腺样体块,以根除持续性和复发性的分泌性中耳炎.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鼻炎,鼻窦炎和鼻咽炎.有时有指征作免疫学检查.要从患者周围环境中除去任何已证明的致敏原,或可试用免疫疗法.

中医辨证论治

临床上,浆液性中耳炎有急性期与慢性期,但急性期与慢性期之间无明显界限。急性期者,中医称为耳胀,慢性期者,中医称为耳闭。

1、饮停中耳证

本病一些患者常反复中耳积液,穿刺抽液只能取效一时,或置管后中耳积液仍长流不止,往往可见鼓膜淡黄有积液线,舌质胖嫩,或有齿痕,脉濡或缓,可从饮停中耳论治。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虚劳诸病候》云:“若膀胱有停水,浸渍于肾,则耳聋而气满也”,当指此而言。

饮属水液,中医学认为,肺主宣发,脾主运化,肾主气化,均与水液的代谢过程 严氏济生方

有关。因此,凡浆液性中耳炎鼓室有明显积液体征,甚至反复积液,治疗之法,当注意利水通窍,可用猪苓散、五苓散之类加减。常用药物,茯苓、白术各12g,泽泻、车前子、猪苓各10g,桂枝、炙甘草、石菖蒲各6g。

临床,以通气散合泽泻汤加石菖蒲,效果多良,药用:柴胡、香附、川芎、泽泻、白术各10g,石菖蒲6g。通气散具行气通窍开闭之力,石菖蒲味辛性温,除湿浊而通九窍,此正合于《严氏济生方》论治饮证“不若顺气为先,分导次之,气顺则津液流通”之说。通气、顺气旨在使咽鼓管开放,积饮自得下泄。泽泻汤中白术健脾燥湿,泽泻蠲除水饮。二方合用,宣壅化湿,饮邪消退,耳窍自得健旺。如饮邪久积化热,耳痛头痛,可加黄芩、龙胆草;伴鼻塞流涕,加苍耳子、辛夷花;中耳分泌物稠浊,此乃饮凝为痰,可合二陈汤;数剂之内药不应病,则可合五苓散,加强利水之力。五苓散中有桂枝以助气化,取“病痰饮者以温药和之”之意,使水湿散于无形。

2、肺失宣降证

中耳属肺之系,以中耳有窍(咽鼓管)通于颃颡(鼻咽部),颃颡亦为气道,属喉,为肺之系;中耳黏膜为呼吸黏膜分化而来且与呼吸道黏膜相延续,二者的细胞与分泌物成分一致。故外感风邪,皮毛受之,肺系不清,咽鼓管咽口黏膜肿胀致其管道闭塞为病。症见自觉耳窍内胀闷闭塞不适,耳鸣轰轰,自声增强,听力减退,可伴鼻塞流涕。检查见耳膜稍内陷,或有轻微充血,鼻咽部黏膜及鼻黏膜潮红充血肿胀。舌淡红,苔薄,脉浮。

属风寒闭窍者,治以疏风散寒,宣肺通窍,所谓“耳聋治肺”,可用《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三拗汤加减。常用药物,麻黄6g,杏仁、葶苈子、白芷各10g,炙甘草、石菖蒲各6g。风寒重,酌加桂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枝6g,白芍药12,生姜3片,大枣5枚。

属风热闭窍者,见小便黄,口微渴,或有咳嗽黄痰,舌偏红,苔薄黄,脉浮数。

毒性感染,以及Ⅰ型变态反应亦可能与本病的形成均有关。因此往往病情反复。对此,用抗渗耳方,能收到较好疗效。

篇二:十种治疗渗出性中耳炎的方剂

十种治疗渗出性中耳炎的方剂

标签:中耳炎

渗出性中耳炎在儿童间的发病率较高,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在我国,6月至4岁的孩童得渗出性中耳炎的概率最高。孩子患上渗出性中耳炎该怎么办呢?其实可以试试下面几种治疗方剂。

(一)通气复聪汤

(1)药物组成:柴胡、枳壳、川芎、当归、木香、赤芍、云苓各10g,石菖蒲、桔梗各6g,丹参15g,甘草3g。

(2)加减变化:耳闭较甚者加路路通10g,鲜葱白20g;耳鸣、耳聋者加磁石30g,生、熟地各10g;中耳腔积液者加薏苡仁30g,泽泻10g;鼻塞流涕者加辛夷、由芷各10g,鼓膜内陷粘连者加桃仁、红花各10g。

(3)功效主治:调理气机,活络复聪。主治分泌性中耳炎。

(4)制用方法:上药水煎2次取汁300ml,分3次温服,每日1剂。

(二)单味郁金末

(1)功效主治行气解郁,凉血祛痰。适用于急性卡他性中耳炎。

(2)制用方法:郁金未以水调成稀混悬液,注入耳内适量,急倾出,再注入,反复多次。

(三)三仁汤

(1)药物组成:杏仁、竹叶、半夏各10g,白蔻仁、厚朴、通草各6g,滑石、薏苡仁各20g。

(2)功效主治:宣畅气机,清利湿浊。主治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3)制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

(四)通气银翘散

(1)药物组成:银花20g,连翘、赤芍各15g,桔梗、柴胡各6g,石菖蒲30g,川芎15~25g,香附、泽泻菊花各10g。

(2)功效主治:疏风清热,行气活血,利湿通窍。主治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3)制用方怯: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

(五)中西启闭方

(1)药物组成:荆芥、木通、连翘、苦丁茶、黄芪各9g,蝉衣、桔梗、石苗蒲各6g,鱼腥草15g,甘草3g。

(2)加减变化:肝经湿热盛者加龙胆草或栀子9g;兼肺燥加沙参、麦冬、玄参各9g;兼鼻塞、涕多加苍耳子、白芷各9g;积液黏稠属瘀浊阻滞者,去荆芥、蝉表,加桃仁、红花各6g;病程迁延反复不愈系肝肾不足者,去荆芥、蝉衣,加碰石30g,骨碎补、女贞子各15g;因过敏致发者加白蒺藜9g;大便秘结加大黄9g。

(3)功效主治:祛风邪,清湿热,排积液,通耳窍。主治分泌性中耳毙。

(4)制用方法:水煎服,每口1剂,小儿用量酌减。3天为1疗程,可连用3个疗程.同时配用1%麻黄素滴鼻。鼓膜穿刺抽液1~2攻,鼓室内注气后视不同情况注入药物:若为急性期或积液为浆液时,注入泼尼松龙0.3ml;若积液黏稠或呈胶凉状,注入0.5%~1%靡蛋白酶1~2ml。因过敏致发者可服鲁斯敏,每晚1片;无效时可加用气管炎菌苗皮下注射0.2ml,瑶次递增0.1ml,每周2次。

(六)益气聪明汤

(1)药物组成:党参、葛根、白芍、防风、黄柏、黄芪、蔓荆子各10g,升麻、甘草各5g。

(2)功效主治:益气升阳,渗湿劫敏。主治分泌性中耳炎。

(3)制用方法:水煎服,每口1剂.2周为1疗程。必要时配合采用其他综合治疗措施,如耳咽管吹张、鼓膜穿刺抽液等。

(七)调压流气饮

(1)药物组成:木香、柴胡各3g,苏梗(或苏叶)、青皮、乌药各6g,枫壳、大腹皮、菖蒲各102,蔓荆子15g。

(2)加减变化耳闭塞者加马兜铃10g。

(3)功效主治:疏肝行气,利水开窍。主治卡他性中耳炎。

(4)制用方法:上药水煎2次,取汁混合约300ml,分3次温服,每日1剂。

(八)荆菖启闭散

(1)药物组成:荆芥、菖蒲、路路通各12g,术香、柴胡,香附各10g,升麻、川芎各6g,甘草3g。

(2)加减变化:风寒加防风、桂枝各10g,风热去升麻、柴胡加薄荷、菊花备10g,鼻寒多涕加苍耳子、辛夷花各10g,耳痛明显加乳香、没药各6g,耳鸣加蝉衣3g,鼓室积液加杏仁、薏苡仁各12g。

(3)功效主治:疏风散邪,行气通窍。主治急性卡他性中耳炎。

(4)制用方法水煎服,每日1剂。同时配合鼓室按摩,鼻源性感染者用血管收缩剂滴鼻及(或)鼻咽喷雾。

(九)荆蝉草蒲汤

(1)药物组成:荆芥、黄精、桔梗、猪等、茯苓、丹皮、甘草各10g,鱼腥草、黄芪各15g,石葛蒲9g,蝉衣6g。

(2)加减变化:肝经湿热盛,口苦、咽干、舌红,加龙胆草10g;肺燥咽干,加沙参麦冬各10g;鼻塞涕多,加苍耳子15g,辛夷10;积液黏稠不易排出,去荆莽、蝉衣、猪苓,加桃仁、红花各10g;胃热炽盛,加大黄10g。

(3)功效主治疏风清热开窍。主治急性卡他性中耳炎。

(4)制用方法:水煎服,每口1剂,5天为1疗程。最多服用15剂。配合用3%双氧水清洗耳道。

(十)耳炎灵口服液

(1)药物组成桑白皮、防风、辛夷、白芷、黄芪、车前草、鱼腥草、丹皮各等量。

(2)功效主治:祛风邪,清肺热,利水湿,通鼻窍。主治渗出性中耳炎。

(3)制用方法:以上药接等比例依口服液制备工艺制成每支10ml的口服液(含生药10g)。成人每次2支,儿童用量减半,每日3次。治疗期间停用一切可能影响疗效的药物,并酌情给以复方麻黄素滴鼻或2%酚甘油滴耳,7天为1疗程。

篇三:治耳鸣的偏方

治耳鸣的偏方

自己动手巧把耳鸣除

很多人或许都有不同程度的耳鸣。轻者耳鸣近若蚊蝇声,远似蝉鸣;重者耳鸣高亢声如汽笛长鸣,严重影响睡眠和生活质量。重度耳鸣者应去医院治疗,轻度耳鸣患者,可采用以下方法试治。

屏气法定息静坐,咬紧牙关,以两指捏鼻孔,怒睁双目,使气窜入耳窍,至感觉轰轰有声为止。每日数次,连做2~3天。

搓掌法坐定,搓掌心50次,趁掌心热时紧按双侧耳门。如此反复6次,连做2~3天,方能奏效。

塞耳法麝香0.5克、金蝎14条,共研细末,贮于有盖瓶内。使用时,采鲜荷叶一张轻揉后,包少量药粉塞患耳,翌日清晨取出,可发挥疗效。

我有一个比较灵的偏方:用药棉蘸鲤鱼胆汁塞在耳朵里,二十分钟后拿出,注意要把残存的胆汁清理干净

耳鸣的治疗为耳科三大难题之一(另二个为耳聋、眩晕),尽管治疗方法很多,但尚无特殊有效的方法。

(1).病因学治疗:该治疗是医学上首要且最理想的治疗方法,但耳鸣只有少于5%其病因可能诊断并进行治疗;

(2).药物治疗:包括基本疾患治疗和对症治疗,后者包括减轻耳鸣对病人的影响(如抗抑郁药学抗焦虑药)和耳鸣抑制药(如利多卡因、氯硝安定和卡马西平等);

(3).掩蔽疗法:为目前治疗耳鸣较为有效的方法;

(4).心理学治疗: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交流方式及一些方法来影响及改变被治疗者的心理状态及心理障碍,从而达到打断恶性循环、治疗耳鸣的目的。心理学治疗是重要的疗法之一。

(5).电刺激疗法:是利用电流直接刺激听觉系统达到抑制耳鸣的目的。

(6).耳鸣的联合治疗:耳鸣的治疗方法很多,很难确定何种治疗方法更为有效。除病因治疗外,包括药物、生物反馈、声掩蔽、电刺激的联合治疗更为合理,以期达到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具有副作用药物之用量,增加协同疗效,达到更有效的治疗耳鸣。

耳鸣是指人们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条件下所产生的异常声音感觉。如感觉耳内有蝉鸣声、嗡嗡声、嘶嘶声等单调或混杂的响声,实际上周围环境中并无相应的声音,也就是说耳鸣只是一种主观感觉。耳鸣可以短暂或持续性存在.严重的耳鸣可以扰得人一刻不得安宁,令人十分紧张。如果是短暂性忽来忽去的耳鸣,一般是生理现象,不必过分紧张,可听之任之。如果是持续性耳鸣,尤其是伴有耳聋、眩晕、头痛等其他症状,则要提高警惕,尽早就医。细查耳鸣病因

根据病人的主诉.医生很容易判断病人是否有耳鸣,但是对耳鸣的病因诊断则需要借助一系列检查,包括耳鼻咽喉科的常规检查、听力学检查、耳鸣测试等,有时甚至要做一些必要的神经科、全身性疾病的检查。因此,病人应该去正规的大医院找专业医生诊断,只有查明了耳呜的性质、特点、可能的病变部位,才能针对性地确定治疗方案。

耳鸣的病因比较复杂,一般可分为两大类:①耳源性疾病(即与耳部疾病相关).往往伴有听力下降,如由耳毒性药物中毒、病毒感染、内耳供血不足等引起。②非耳源性疾病,这类病人除了有耳鸣外,常伴有相应疾病的其他症状,如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脑外伤等。

耳鸣和其他疾病一样,早期诊治有助于病情好转和康复。因为耳鸣常先于其他症状之前,这无疑是一种“警报”,如氨基糖甙类抗生素的耳毒性往往先出现耳鸣,继而听力减退,当发生耳鸣时应立即停药;贫血、高血压的病人出现耳鸣或耳鸣加重,表明病情在进一步恶化,应引起警惕;长期在噪音环境下工作者,出现耳鸣,则应考虑调换工作环境。有些耳鸣早期明确病因,如盯聍栓塞、分泌性中耳炎等,即可采取相应治疗措施,耳鸣也会随之消失。但约有40%病人的耳鸣找不到明显的病因.医生称为不明原因性耳鸣。治疗因人而异

耳鸣病人经过医生的系统检查,明确了病情,就应该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那么,哪些耳鸣需要治疗呢?①由外科病变(如蜗后病变、血管畸形等)引起的耳鸣,必须尽早接受外科手术治疗。②由其他疾病(如高血压、颈椎病、分泌性中耳炎、梅尼埃病等)引起,治疗应以控制这些疾病为原则。③对耳鸣已严重困扰了正常工作、生活或睡眠的病人.应该充分了解

治疗的长期性和艰难性,并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正确理解治疗效果。④有些病人耳鸣史较长,开始感觉耳鸣较强,随着时间的推移,自感已经适应且耳鸣程度并未加重.也不影响工作、生活和睡眠,经过医生详尽的检查.也未发现任何疾病.可不采取治疗措施,但需要定期复诊。⑤耳鸣伴听力减退的病人,佩戴助听器为首选方案。

目前,治疗耳鸣的方法原则上分为两大类: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除发现有外科病变,必须进行手术治疗外,一般都采取保守治疗如心理治疗、掩蔽、药物、松弛疗法等。几点注意事项

由于耳鸣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病人在治疗耳呜中还应注意以下事项:

1 要有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一旦有耳鸣,不要过度紧张,应及时接受医生的诊治。在诊治过程中,听从医生指导,积极配合治疗.并且可积极主动地发挥其他优势(如业余爱好和热爱本职工作等)来分散自己对耳鸣的关注,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多培养一些兴趣点。

2 避免在强噪声环境下长时间逗留或过多地接触噪声.避免或谨慎地使用耳毒性药物,少吸烟、少饮酒、生活作息有规律,睡眠不宜过长(中青年7—8小时,老年人6小时睡眠即可)。

3 由于耳鸣起因较慢、病程都非短期内发生,故治疗一般也需要较长时间,如耳鸣掩蔽疗法、松弛疗法等至少要完成为期一个月的疗程,才能评估治疗效果。因此,病人在配合治疗过程中要有恒心,不要轻易放弃。

耳鸣表现多种多样,有的为一侧耳鸣,有的则为两侧;有的间歇出现,有的持续不停;轻者安静时方觉耳鸣,重者身处闹市时都感到吵闹不安。

造成耳鸣的原因有很多:

① 主要是耳部的疾病,如外耳疾病:外耳道炎、耵聍栓塞、外耳异物等,中耳的急慢性炎症、鼓膜穿孔、耳硬化症及内耳的美尼尔氏综合症、听神经瘤,都能引起耳鸣。

② 血管性疾病也会发生耳鸣,如颈静脉球体瘤、耳内小血管扩张,血管畸形、血管瘤等,来自静脉的耳鸣多为嘈杂声,来自动脉的耳鸣与脉搏的搏动相一致。

③ 其它一些全身性疾病也能引起耳鸣:植物神经紊乱、脑供血缺乏、中风前期、高血压、低血压、贫血、糖尿病、营养不良,

④ 另外,过量使用了对耳有毒性作用的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或卡那霉素等,也可出现耳鸣和听力下降,且耳鸣比听力下降出现得早。

⑤ 过度疲劳、睡眠不足、情绪过于紧张也可导致耳鸣的发生。

对于耳鸣患者,首先要查明究竟属于哪种原因引起,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① 过度疲劳及睡眠不足者应注意休息、保证足够睡眠;情绪紧张焦虑者要使思想放松,必要时可服用一些镇静药,如安定、非那根。六味地黄丸等中药制剂对耳鸣也有一定的作用。 ② 耳部疾病引起的耳鸣要积极治疗耳部原发疾病。

③ 有全身病者要同时进行治疗,如高血压病人要降低血压,糖尿病人要控制血糖,贫血病人要纠正贫血,营养不良或偏食者要注意补充营养成分等;

④ 如果是因为用了耳毒性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或“卡那霉素”等而出现耳鸣,则应及时停药和采取有力的医疗措施,以期消除耳鸣,恢复听力。

、辨证施治

1、风热侵袭型 此型患者,起病较急,但症状通常不会很严重,耳鸣音调较低沉,耳内有胀满、堵塞的感觉,多有自语增强的特点。常伴鼻塞、流涕、咳嗽等肺经表症。西医诊断多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鼓膜可见充血、内陷,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数。这一证型的治疗,应采用刘元素的“耳聋治肺”的观点,从肺论治,用疏风、宣肺、通窍法治疗,银翘散一类的方剂都可。常用药物有双花、连翘、桔梗、杏仁、荆芥、防风、蝉衣、菖蒲,痰多加栝蒌,鼻塞加辛夷、苍耳子、白芷。

2、肝火上扰型 此型患者发病多较突然,症状比较重,耳鸣声较大,与情绪情志变化关系密切,常常在郁怒之后发生或加重。多伴有口苦、心烦、头昏、头痛、急躁易怒等肝火上逆的症状,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此型为肝火上扰清窍而致,法应清肝泻热通窍,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常用药物有:胆草、黄芩、山栀、当归、泽泻、生地、木通、柴胡、菖蒲、蔓荆子、磁石。

3、痰浊上壅型 此型病程一般较长,耳鸣、头昏、头沉、头重、头闷,耳内胀闷、堵塞

感明显。可伴有胸闷,纳呆,舌质多较胖,边有齿痕,苔厚腻,脉弦滑。此型为痰浊上壅蒙蔽清窍所致,治法应该化痰降浊、和胃开窍,多选用二陈汤加减。常用药物有:半夏、陈皮、茯苓、僵蚕、菖蒲、生苡仁、白芷;可适当选择1~2味活血化瘀药,如丹参、桃仁、红花、当归尾等,通过祛瘀以助通窍,也符合中医久病多瘀的理论;如有痰浊化热征象,可加黄芩、黄连、栝蒌、枳实。

4、肝肾不足型 此型病程较长,据临床情况来看,多为老年人发病。耳内犹如蝉鸣,鸣声一般不会很大、很响,可伴有腰膝酸软、眼花、眼干涩等肾经不足之症,兼症往往表现不明显,舌质红,少苔,脉细。对于老年人耳鸣,又无其他兼症表现时,多可归于此型中。治疗以补肾益精、滋阴潜阳为主,方选耳聋左慈丸,常用药物有生熟地、山萸肉、山药、菖蒲、牛膝、菟丝子、覆盆子、蝉衣、磁石、神曲、葛根、柴胡。临床常可见到耳鸣伴有比较明显的心火上炎的症状,心烦、急躁、失眠、口舌生疮,舌尖红,脉细数。在青年人中多见,一部分老年人也可发生。此为肝肾不足,水不济火,心火上炎,扰乱清窍所致。治疗上应侧重于清心火,其次滋肾阴,方选导赤散加减。常用药物有:生地、黄芩、黄连、淡竹叶、木通、灯芯草、菟丝子、麦冬、覆盆子、酸枣仁。

5 脾胃虚弱型 患者多表现出精神差,疲乏无 力,头昏,劳累后症状加重,纳差,舌质淡,苔薄白或厚,脉弱。治以健脾益气,升阳通窍,可选择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八珍汤一类方剂。常用药物有:党参、黄芪、白术、升麻、葛根、柴胡、陈皮、半夏、当归、菖蒲

治疗耳鸣小验方(仅供参考)

百合散治耳鸣 :取百合90克研成粉末,每次用温水冲服9克,每日2次。对阴虚火旺所致的耳鸣及听力减退疗效较好。

灵磁石治耳鸣 :取灵磁石10克,水煎服,1日2次,连用10天为1疗程。

芦瓦饮治耳鸣 :取鲜芦根、瓦松、车芯草各10克,水煎成汤剂当茶饮,1月为1疗程。 民间治疗偏方

灵磁石30克、五味子10克、龙胆草6克、生地黄30克、山药12克、山茱萸12克、泽泻10克、丹皮10克、茯苓10克,水煎服。用法:灵磁石先煎20分钟,然后再与另8味药一起煎20分钟即可服用,每天一剂,早晚各服一次,连服7剂。

党参30克、黑胡椒10克(布包)、白鸽1只(去毛及内脏),加水适量,稍加食盐,小火炖熟,饮汤吃鸽肉,连服5~7天。

1) 肝胆湿热型:龙胆草、泽泻、车前草、山栀子、生地各15克,柴胡、当归尾各10克,郁金12克,葛根30克,甘草6克。

(2) 瘀阻脉络型:赤勺、石昌蒲各15克,桃仁、当归、红花各12克,川芎、柴胡、蔓荆子各10克,甘草6克。

(3) 肝肾阴虚型:丹皮、熟地、山萸肉各12克,云茯苓、泽泻、女贞子、旱莲草各15克,磁石、珍珠母(均先煎)各30克,五味子10克。

以上方剂每日1剂,用清水500毫升煎至150毫升,顿服。14剂为1疗程,可连服2个疗程。另用复方丹参注射液12~20毫升,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天一次。

人上岁数之后,许多老人都有耳鸣现象。发生耳鸣要及时检查,找出原因,及早治疗,防止听力的进一步受损。对于非器质性耳鸣,您不妨试试以下几种方法:搓掌法屏息坐定,搓掌心50次,趁掌心热时紧按双侧耳门,如此作6次,连作2~3个月。治疗时,要保持心情清静。

屏气法安定静坐,紧紧闭嘴,以两指捏紧鼻孔,鼓气使气冲击耳窍,至耳朵感觉到轰轰有声为止。每日做数次。

摩耳门法用大拇指顺时针方向按摩耳门12下,再逆时针方向按摩耳门12下,每日数次。

鸣天鼓耳功法用两手分别按摩两侧耳轮18次,然后用两手鱼际处(两手靠小指侧边缘)掩住耳道,手指放在后脑部,用食指压中指轻弹后脑部24次,可听到“咚咚”响声,称鸣天鼓法。

声音掩蔽法打开收音机,调到一个有噪音的波段,把音量调整到稍高于自己耳鸣的音调,每次听10~15分钟,每天听5~8次,连续数日。

聪耳枕用荷叶、苦丁茶、菊花、夏枯草、蔓荆子、石菖蒲各等份,制成枕芯,经常枕之,有消除耳鸣、增强听力、明目之功效。

预防耳聋耳鸣的发生,要做到生活规律,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戒烟限酒、少饮咖啡及浓茶。节制脂肪类食物和高盐饮食的摄入。远离噪音,减少噪音对听神经的损伤。


分泌性中耳炎按摩》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29994.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