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生光

生光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5-03 06:05 | 移动端:生光

篇一:凤台凤鸣凤生光

重庆直辖市的东南门户,就是渝鄂湘黔四省市毗连的边陲县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该县美丽、富饶,素有小成都之称。秀山处于武陵山脉腹地,县城是一片小平原,小平原上稻田块块,溪沟纵横。秀山,秀山,秀水明山。山是凤凰山,凤凰展翅翱翔,鸣声达云天;水是梅江可,梅江咆哮奔腾,惊涛拍两岸。

凤凰山下,梅江河畔,有一座近两百年历史的古老的凤鸣书院,如今又在社会主义制度的阳光下焕发青春、永驻青春。她,就是秀山县民族中学。该校位于秀山县城南凤翔路31号,2007年有初、高中教学班共43个,学生总人数2491人。该校已成为全县瞩目的两个完全中学之一。民族中学始创时名为凤台书院。清朝嘉庆帝之前,秀山无正式学校,其缘故盖出于秀山开发较迟,建县较晚。

今秀山县地,秦时与酉阳县同属黔中郡;汉高祖年间(公元前296公元前24年)属酉阳县(包括今渝鄂湘黔四省市边界,治所在今湖南永顺)。此后的若干年间,秀山虽然有时归酉阳县,有时归丹兴县,有时归务川县,但只是名义上归属中央政权而已。直到清雍正十三年(1736)改土归流时,才改变了多年来蛮不出洞、客不入境的闭塞格局,经济、文化、教育才得到逐步发展。清乾隆元年(1736)秀山建县,才正式拉开了发展的序幕。

秀山建县初期,发展仍比较缓慢,清廷鞭长莫及。原来的邑梅、石耶、平茶、地坝四洞长官司(土司)的痕迹只能慢慢消除。

清乾隆三年(1738),秀山建县后的第一任知县夏景馥深知教育之重要,在县城首倡义学,但直至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朝廷才批准在秀山创设县学,才有了学额和学官,其间又经历了56年。在这56年间,秀山开始出现了家塾、私塾、族塾、村寨私塾等几种设馆授业形式,足见秀山有识之士已经开始重视教育问题了。

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秀山人徐映台、谭渊、孙家瑛等联名呈书知县详善,请求准予兴建书馆。由于呈书中特别说明建院经费由民间筹集,不请公款,于是,知县详善批准在县城南两里处(即原李渐鸿所建考棚地、今民族中学校址)建立书院。

不请公款,创办学院,秀山人是何等的有胆有识有气魄,而名人志士徐映台们对教育又是何等的热心!

嘉庆二十四年(1819),书院正式建成,取名风台书院,这是秀山县第一所书院,也是全县唯一的书院。书院占地2.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174平方米,四横四进七天井,一楼一底木结构,四合院式的建筑模式,造型别致、颇有古韵。教室布局合理,采光充足。

书院正堂为礼圣殿(即后来的礼堂),是供师生祀典的地方。除供奉孔子神位外,还安置有积极办学并亲自授课知县边镛、于蔚华和训导主任王镇华的塑像。

各大小院落均种植楠木、桂花。据传,书院内巨楠成林,数千白鹤栖于树巅,景象十分壮观。桂花入秋飘香,十里可闻。

左侧大院落内有一矩形池塘,约十米见方,常植莲养鱼。后有一大操场,乃是学生活动、操演之地。

院落内环境清幽,景色宜人,正是施教求学的宝地,秀山人民对其期望甚殷。书院正门的对联,就寄托了这种期望。对联云:

碧海孰探珠水涌鱼泉定有巨鳞变化

丹山争养翮堂依凤岑快看神鸟翱翔

凤台书院的建立,结束了秀山没有正式学校的历史,真正从蛮荒走向了文明。从此,秀山的教育事业正式载入史册。秀山的名人、学者有了辅助学官培养人才的场所,使秀山的人才资源开始得到了发掘的机会。

清道光十五年(1835),凤台书院易名为凤鸣书院。这年,正好是改土归流100周年。

改凤台为凤鸣,以凤鸣比喻读书声,书声琅琅,凤鸣清脆,展示了凤鸣九霄、凤鸣环宇的动感形象,易名者的苦心孤诣于此可想而知。

凤在鸣,凤鸣书院在前进中发展,在发展中生光。

此后,入院学生分两类:一类是未中举的秀才,一类是尚未入学的童生,课程设有四书五经及准备应试的诗、文等。

书院创立以后到1904年,一直在为封建统治、为封建科学制度服务。虽然如此,但其间也出了一些名师,如吴启鸣、于蔚华、王镇华等。他们或者是积极办学、亲自授课的官吏,或者是热心教育的名人学者。

历史在发展,凤鸣书院也在与时俱进。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在西方文明东来、新兴资产阶级施加压力的情况下,清廷废除了科举考试制度,兴办新学,没小学学制为9年(初等小学5年,高等小学4年)。是年,为了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凤鸣书院改名为县立高等小学堂。至清宣统四年(1911),秀山仍然只有这一所高等小学堂。

凤鸣书院存在近百年,它对秀山人的教诲、疏导功不可低估,它对秀山人的启智、尚文之影响尤为深远。由于书院对县学的辅助,秀山人取得功名的有举人20名,武举8名,贡生75名,进士8名,传胪1名,武进士1名,对当时读书习武之人鼓励极大。书院尊孔尚儒,宣扬、灌输忠君爱国思想,激发学子为国效力。秀山人中,大至一品记名提督,小至总兵副将,共有36人奋不顾身为清王朝也为国家效命。至于对秀山人文化素质的提高、进步意识的启发,则更为卓著。贵为贵州省都督的杨柏舟,前清秀才出身,后来却是一位反清勇士。慷慨散财、热心为桑梓创办学校的熊湘,亦为前清秀才,但他却能经商敛财以兴办新学、创办新学以启民之智。他们或文或武,或商或政,俱为秀山之人杰。

享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中华民国建立。秀山高等小学堂改名秀山高等小学校,办学思想从为封建统治服务逐步转变成了三民主义教育,从而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

民国14年(1925),秀山开办县立初级中学,名秀山中学(简称县中),与县立高等小学堂共设于原凤鸣书院,学制定为3年,在全县范围招生。至此,秀山县始有初级中学。民国19年(1930)末,该校附设简易乡村师范班1个,秀山始有师范;民国26年(1937),第二届同类师范班又招收了一批师范生。

民国28年(1937)10月10日,日机6架,野蛮轰炸秀山县城,县城大部分居民住宅及3所小学校舍都被炸成废墟。虽然秀山中学幸免于难,但为避敌机再次空袭,学校暂迁离城15千米的清溪乡下衙村。在抗战胜利后的1945年10月,学校迁回原址(至于下衙校址,于解放后又创办了秀三中)。学校复员凤鸣书院,校长刘兆麟发动师生自力更生,不花国家一分钱。学校复员后,在刘兆麟的辛苦经营下,秀山第一次有了高中。

从民国14年(1925)至民国历史结束的1949年,凡24年。其间,秀山中学共计招收初中新生2132人,招收高中新生494人,毕业初中生636人,毕业高中生85人;另招收乡村简易师范生79名,毕业41人。

1949年11月7日,秀山解放。11月20日,四川省秀山县人民政府成立,管理教育的职能部门教育科相应成立。

1950年11月,按川东行署文教厅电文要求,秀山县立中学更名为川东区秀山中学。 1952年11月25日,按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厅通知,川东区秀山中学改名为四川省秀山县第一初级中学校(简称秀山一中)。

从1949年至1956年,是人民共和国的国民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新中国的教育长足发展,秀山一中也呈现出令人鼓舞的景象。

1950年,秀山人民政府教育科接管秀山中学时,学校仅3个初中班,学生174人;2个高中班,学生48人;全校总人数仅为222人。至1953年,学校增至6个班,学生306人。至1956年,就发展到8个初中班,学生416人;初中学生比1950年增长1.4倍;当年初中招生达165人,其中有免试保送生23名。

1958年3月,县委奉命,决定在秀山二中(校址在城北回龙寺)新办完全中学,名四川省秀山中学(简称完中)。1962年,完中与秀山一中合并,因为停招高中生,校名为四川省秀山县第一初级中学(简称秀一中),校址在回龙寺(原完中校址)。

自此时到1974年夏,秀山最早学府凤鸣书院校址,暂作他用。

从1957年至1966年,是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时期,共和国的建设之路出现曲折,学校教育也因之受挫,其中1959-1961三年困难时期,学校师生与其他中学师生一样,奔赴农村,半农半读,参加了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运动。到1962秋,秀一中与完中合并后才恢复上课。

这个时期的前一阶段(1957-1962)学校的规模缩小,教学质量下降,年平均在校生仅550人左右,仅毕业初中生60余名。

这个时期的第二阶段(1963-1966),调整巩固,重新发展,虽然平均每年有12个班,稳定在550人,但教育质量有所上升。

1966年到1976年,是文化大革命的非常时期,教学秩序悉被破坏,两位教师无辜入狱,学生则停课闹革命达三年之久。

期间,该校有三个小插曲:1、1972年4月15日,秀一中附设中师班,二年制。2、1974年秋,按县革委会指示精神,令秀一中初中一部分(一至三年级)迁凤鸣书院办学,暂定校名为秀一中南门分部。3、1975年8月21日,在该分部建立中和中学。

小插曲不敌大气候,从1974年1月四人帮干政之后,大批智育第一和师道尊严,今天反回潮,明天反复辟,搞得师生无所适从,教师无法教,学生无法学。直到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后,学校才从恶梦中解脱出来。

凤台书院、凤鸣书院经过易名、升格、并合分开种种演变,到此时秀一中一分为二,分成秀一中及中和中学两个学校,如同兄弟分家,老大在回龙寺校址开创新家,自奔前程:老二回凤鸣书院重操祖业,再求发展。

1989年3月25日,四川省副省长韩邦彦视察中和中学,并题词凤鸣龙飞,秀山生辉,向秀山民族中学全体同志致敬。此时,已得到中和中学改办为秀山民族中学的信息,春光初露。5月17日,四川省教育委员会川教中【1987】26号文件同意将中和中学改办为民族中学,校名为四川省秀山县民族中学。

1997年6月8日,重庆直辖市成立,加之此前秀山已成为自治县,四川省秀山县民族中学随之改名为重庆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民族中学(简称秀山民族中学)。

从1976年特别是从1978年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这个时期,是共和国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也是建校后2000年的秀山民族中学建校史上最好的时期。东风频吹,全国教育战线一片大好春光。31年来,在明媚的春光中,民族中学规模各项建设全面展开,一再扩大,学校面貌焕燃一新,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贡献逐年增加。

31年来,学校的领导班子一直比较精干,班子内人才荟萃、贤能群集。在7任校长、7任书记中,两副担子一肩挑的即有5人。在8届领导班子中,有2人提升为副县长,2人提升为县教委主任(或教育局长),2人调县政府督导室工作。

党支部书记、校长李华轩(秀山县人,1929年生,高中文化程度,中共党员),在粉碎四人帮后带领全校教职员工努力工作,认真抓好教学质量,使学校教育工作揭开了新的一页:1979年中和中学首届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102人中上录取线者21人,有十多人被重点高校录取,陈兴全同学考入清华大学学习。1982年郭应寿同学又考入清华大学。从1979年至1984年,该校在生源较差的情况下仍有160多人考入大专,而高、初中毕业生升入中专、中师的就有近140人。

李华轩在严谨治校的同时,讲求率先垂范、身体力行,他一直担任高中毕业班(文、理)的政治课教学工作,并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六步一联(六步即备、讲、议、练、考、评,一联即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效果甚佳,高考成绩在地、县同科中都名列前茅。

1984年3月,正在中和中学举步难艰之时,校长李兴旺(重庆酉阳县人,1937年10月出生,大专学历,秀山县政协委员、常委),带领全校师生,多方寻求出路;经过几年努力,有了三个方面大的开拓:1、于1987年秋开办了初中寄宿制民族班,解决了部分少数民族学生读书难的问题;同时,鼓励这些学生报考中师,又部分解决了边远乡校缺少教师的问题。该班的开办,还带动了全校的总体教育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2、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属意特色教育。在他的倡导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抢花炮进入了体育课堂。结果,多名体育教师成为地区、省级抢花炮代表队成员。另在篮球运动与秀山花灯表演方面,也有建树。3、勤工俭学工作成效显著,校华陵印刷厂与蜂窝煤厂每年均向学校提供2.5-3万元教育活动费用。

学校支部记、校长陈德发(秀山平凯镇人,1941年3月生,中共党员),团结广大教职员工,朝着巩固初中,办好高中,办出具有民族特色的高中的目标努力奋进。他大胆启用新人,从普通教师中发现和选拔了陈加义、涂志刚、宋大跃等人充实领导班子,大大加强了班子的战斗力、执政能力。他本人于1991年被地区表彰为优秀党员,1993年评聘为中学高级教师。

事物的发展总是曲折起伏的,1993年该校又陷入低迷状态。经陈德发亲手提拔的涂志刚(秀山县城人,1958年9月15日生,秀山师范毕业,中共党员),大胆启用新人,大刀阔斧改组领导班子,多方寻求发展之路。在他主持下,该校曾与重庆市统景职中等两校联办职业高中,向有关方面争取到并实施了按考生志愿录取的招生新举措,为弗办民族中学高中部新的起步带来了机遇。他主持制定了高中招生优惠政策,基本上成功地留住了本校的应届初中毕业生,动员其上了本校高中;此举奠定了民族中学自1999年起高中大打翻身仗的基础。

涂志刚深知硬件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上任之始,他就组织资金6万元建了新校门,紧接着组织资金120万元修建了科技楼(实验楼),又集资100余万元投入第一期广厦工程并使之如期顺利竣工。学校面貌大改观,100%的三科实验开出率更成了全县之冠。

1996年,涂志刚调离该校,历任县委办公室主任、县教委主任。他在教委主任之任期内,崭新的校园校舍矗立秀山大地,过硬的设备设施遍布城乡学校,秀山全县中小学双基成绩经国家检验合格。

1996年12月至2002年8月任民族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的宋大跃(秀山龙池人,1956年10月23日生,2001年获西南师范大学行政管理系研究生文凭,中共党员),他继涂志刚之后,率领人心已聚的民中人在教育教学和基本建设各方面继续大干快上。他集资100万元投入第二期广厦工程并如期顺利竣工,筹资200万元分三年建成了有40间教室的教学大楼,筹资80万元修建了男生公寓(后调整为女生公寓),为办学规模的逐年扩大下了坚实的基础。

宋大跃重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实行初高中毕业班奖励制度,激发了全校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他在任的6年中,民族中学高中教学质量大为改观,1999年有42人升入大专,2000

篇二:2015年度南通生光化工有限公司销售收入与资产数据报告

篇三:进活鸡一只,重2.0kg,杀后去毛、去内脏、洗涤处理得光鸡1.4kg,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生光》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2961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