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图书馆家谱版权

图书馆家谱版权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7-05-03 06:04 | 移动端:图书馆家谱版权

篇一:家谱及家谱目录

家谱及家谱目录.txt“恋”是个很强悍的字。它的上半部取自“变态”的“变”,下半部取自“变态”的“态”。家谱及家谱目录.txt都是一个山的狐狸,你跟我讲什么聊斋,站在离你最近的地方,眺望你对别人的微笑,即使心是百般的疼痛 只为把你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刺眼的白色,让我明白什么是纯粹的伤害。族谱是以记载一个姓氏的祖先名讳,及家族历史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献,对於命名问题,常会受到编修人的时代背景、地域范围、家族大小、续修次数、个人喜好等因素影响。在现存的众多族谱文献中,可以发现有很多不同的命名方式,包括:族谱、宗谱、家谱、家乘、世谱、通谱、统谱、大同谱、枝分谱、系谱、房谱、支谱等,其中要以族谱、宗谱、家谱最为常见。此外,在同一部族谱的封面、书名页及版心中,偶尔也会出现不同的名称。事实上,谱书除了必须标示姓氏外,最好能冠上县市别及续修之次数,而且在同一部族谱之内,名称也要前后一致,这样才能显示家族史料永续长存之意涵,同时也可方便他日之研究与考证。 族谱

《渤海高氏族谱》,高铭贵、高人达修,民国81年,精装一册。高氏祖籍福建泉州府安溪县积德乡大平路下石坡厝,谱载清初有大平高、张、林三姓人氏,陆续迁往台北平原垦殖,原位於台北市大安区知名的「林安泰古厝」人家,其先祖即来自安溪大平。族谱内附录高氏大宗祖祠及台北近郊小宗祠堂多处,其照片与资料均很珍贵。高氏现为台湾地区排名第29大姓。

族谱

《兰陵萧氏族谱》,萧氏族谱委员会编修,林添福主编,民国66年,精装一册。这是全台萧氏第二次合修之族谱,谱中收录凤翼、浯州、岭海、泰和、饶平,及书山、涌山、斗山各房派裔孙之世系资料。本谱计分十卷、卷首卷末各一卷,但全谱是以世系资料为主,家族成员小张照片为辅。萧氏以兰陵为郡望,现为台湾地区排名第30之大姓。

族谱

《宁乡衡田廖氏六修族谱》,湖南宁乡廖树基修,民国36年,线装24册,书名据版心题。本书命名有多种,其中封面之书签题「衡田廖氏六修族谱」,内页书名题「宁乡衡田廖氏族谱」。族谱名称若能前后一致,在书目著录时则比较容易辨明。若依本族谱版心之题名,它已具有地域别及编修次数之特徵,这样比较能够显示族谱资料的时、空概念与更新的价值性。

宗谱

《钟姓大宗谱》,庄吴玉图修,台湾区钟姓宗亲总会发行,民国88年,精装一巨册。这是第二次由台湾区钟姓宗亲合修的族谱,共费时五年才编辑完成。全谱内容,分成文献篇、世系篇、人事篇、通讯录。另附「世界钟姓宗亲联宗会」之会旗、章程、会议记录等文献资料。钟姓郡望为颍川,目前是台湾地区第51大姓氏。台湾另有「钟」姓者,事实上与钟姓是同宗关系。

宗谱

《台闽高阳纪氏宗谱》,纪竹林等修,民国83年,精装一册。内容共分四卷,包括台湾纪氏宗祠源由、福建安溪纪氏宗谱、高阳纪氏历代事功、台湾纪氏宗祠堂务。现居台中县龙井乡龙津村海埔厝纪氏家族,奉双溪公等六大柱公为迁台始祖,以「为德丰隆盛、传经迺华荣、孙曾承祖宇、孝友振家声」为辈序。纪氏宗祠建筑富丽堂皇,号称全国第一,族人归心。

家谱

《清和张氏十二甲家谱》,张明秀修,民国64年,精装一册。这是台中丰原一带,有「十二甲张家」之称的张氏族谱,它同时兼做纪念开创十二甲祖业的家源公120周年诞辰。张氏祖

籍为福建漳州府漳浦县,始迁祖为第十二世妈厚公,中兴祖为第十六世凤鸣公,家源公即为凤鸣公之子。民国81年,张明秀之弟,张明正另编印一册《大雅乡张姓世谱》。

家谱

《樊姓家谱》,樊开印修,民国88年,精装一册。樊姓於民国68年,就在台北市成立宗亲会,这是旅台樊姓宗亲会在台湾所出版的第二本族谱,其第一本族谱命名为《樊氏宗谱》,刊印於民国72年。《樊姓家谱》资料较新,世系编排也较严谨完整,且名称改为家谱,因为它是来自大陆各地人士的家谱汇编。樊姓为稀姓,但历史名人却不少,谱中收录97位历代贤哲事迹。

家乘

《潘氏家乘》,湖北宜都潘修建修,民国26年,石印本,木盒、线装14 册。本谱虽以家乘命名,但一切均遵循族谱体例编辑。在凡例八则中,首载编辑大旨为:意苏体欧,董笔史法,无传者取断,不确者宁缺,洵不敢标新题异,杜撰妄拟。又说谱家最重体例,然亦不外欧苏,苏式仅及五世,欧则统收之,一严亲尽之例,一主不迁之说,因酌两家之法,以为本谱体例。

族谱的主要内容是祖先世系及传记,但随著编修家族的经济条件与资料收集的多寡,及编纂者的文学素养与体例限制等因素,在不同姓氏所编修的族谱中,就会产生内容好坏与文献多少的差别。综合族谱文献所见的内容,至少就有:序文、凡例、世系、家传、家训、族规、辈序、祠堂、像赞、茔坟、艺文、恩荣录、五服图、姓氏渊源、修谱人名、领谱人等。一般来讲,因为族谱文献具有多样化的内容,所以它蕴藏著丰富的家族史料与艺文作品,因此很多学者都会拿它做为研究统计的素材,对於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文化学、经济学、生命科学等学科领域来说,族谱文献确实具有很不错的利用价值。 世系

《贺氏通谱》,湖南耒阳贺锡麟修,民国29年,木活本,线装20册。本谱为残本,其中思皇祖派一卷及文房派五卷为全本,但通房本为十八卷,现缺卷3, 9, 15, 16。本谱贺氏始迁祖,为元末明初的尽孝公,其郡望为广平,另以儒宗堂为堂号。现存族谱内容,皆为自始迁祖以下之房派世系,其体例完全遵照欧阳修式,以五世为一表,画横线相隔,父子上下联属之。世系

《黄梅涂氏支分谱》,涂寿眉修,民国74年,线装一册。本谱体例严谨、印刷精美,内容共有十三篇。涂氏奉晋朝钦公为始迁祖,谱中「梁穆公房世系图」,载41-45五代世系,属欧式体例,竖以分父子;齿录用苏式,横以列兄弟;先系图而后齿录,条理井然。作者大陆来台后,曾任职国防会议顾问及大学教授,生子四人,均获美国博士学位,一门四杰,表现极为出色。

家传

《林氏族谱》,林献堂修,日治昭和11年,线装一册。这是雾峰林氏所刊印的一部私谱,另部刊於昭和10年的《西河林氏族谱》,是属於林氏公谱,两谱共录世系表24张。本谱内容,有林森题字、石公以下名人照片、凡例、家传、历代祖先齿录。第14世石公,是渡台始迁祖,有作者所撰家传一篇,此外奠国公、文凤公、文钦公、均属台湾历史名人,谱中各有家传。 家训

《王氏五修支谱》,湖南沅江王恢先修,民国37年,木活本,线装25册。本谱另含长生谱一本。家训族规,是传统族谱最常见到的家族文献,祖先订定家训族规,是希望子孙都能严守慎终追远、敦亲睦族之古训,并做劝农、勤学、励志之用。族人通常是定期会聚於宗祠前,

由族长宣讲家训族规之内容,或命族内学子朗诵,藉以训诫族人守法,并发扬传统伦理之美德。

字辈

《李氏房谱》,版心题「小板桥李氏族谱」,湖南浏阳籍,著不详,清光绪24年(1899),木活本,夹板一函、线装5册。李氏以陇西为堂号,奉明朝伯萱公为始迁祖。本谱所载辈序为:「伯允朝先洪、兴绍显耀宗、枝世德作承、光华益庆隆、景行惟继祖、忠孝与友恭、培植毓贤俊、文章经济崇、克振家声远、贵仕翌时雍。」辈序共有50个字,是第1至50世命名的依据。

祖坟

《周氏三修族谱》,湖南长沙周锡九修,民国38年,木活本,线装10册。周氏始迁祖,为濂溪公之后裔鸾枝、先枝、凤枝三公。本族谱体例仍仿效欧阳式,但谱中世系图与墓图,均另加新氏制图符号以为说明或标示,颇有优生学与现代测量学之概念。其中卷三刊载族人墓图,总共用了12种新式地形图例标示,与传统风水图之做法,略有差异。

族谱书目资料是利用族谱文献的门径,因为它记录各地图书馆或私人的族谱典藏概况。中文本的族谱书目资料,除了散见於图书或期刊之文章外,更有六本族谱书目专著已经出版,它们分别著录数量从数千至一万多部的族谱目录。这六本族谱书目是:《美国家谱学会中国族谱目录》、《台湾区族谱目录》、《国立故宫博物院所藏族谱简目》、《中国家谱目录》、《中国家谱综合目录》、《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此外,日人多贺秋五郎编著的《中国宗谱?研究》,书中分别著录中、美、日三国所典藏的族谱概况。这些书目反映出中国族谱典藏之现况,正是帮助家族寻根及学者研究的好工具。兹简介两岸所出版的族谱书目如下:

书目

《美国家谱学会中国族谱目录》,ted. a. telford, melvin p. thatcher, and basil p. n. yang合编,民国72年,成文出版社印行。这是一本微缩影卷族谱的目录,书中著录3109种中国族谱,收藏地点涵盖美、日、港、英、台等地方。书后附录依区域分布之姓氏及谱名索引。美国犹他家谱学会典藏族谱资料已有百年历史,从民国64年起,就开始在台湾拍摄微缩影卷族谱。

书目

《台湾区族谱目录》,陈美桂编,民国76年,台湾区姓谱研究社发行。这是一本美国犹他家谱学会出资,在台湾所拍摄的微缩影卷族谱目录,该会从民国64年至74年,十年间共分三次进行拍摄微缩影卷族谱工作,其成果相当丰硕。本谱所收族谱共计10613部,但以新谱为主,而且有不少是属於内容仅有数页的抄本,同时私家收藏者所占之比率也不少。书目

《国立故宫博物院所藏族谱简目》,陈龙贵编,民国90年,故宫博物院发行。这也是一本微缩影卷族谱目录,它以联合报国学文献馆捐赠给故宫的微缩影卷族谱为主,加上一部份馆藏的纸本族谱目录。本书目共收3156盒、10300部微卷族谱,其中包含198笔韩国及琉球的族谱资料。本书著录项目,有书名、编者、年代、册数、微卷号、原藏者、地域别等族谱资料。书目

《中国家谱目录》,山西省社科院家谱资料研究中心编,1992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本目录收录该中心所藏微缩胶卷族谱776盘,涵盖族谱24562册,著录姓氏251个,族谱2565种。该中心从1989年即开始研究与拍摄族谱,近年还接受美国犹他家谱学会委托,继续拍摄很多典藏於中国各地的族谱文献,但是新拍的微缩胶卷族谱目录,却未见刊印新的书目。

书目

《中国家谱综合目录》,南开大学等编,1997年,中华书局出版。本目录收录族谱,以现存为限,编纂年代截至1949年。著录范围,包括各种未刊稿本、抄本、单行刊印本及丛书、文集本。典藏单位包括中国大陆400多家图书馆、文化馆、文管会、博物馆、纪念馆、档案馆、文物商店等藏书单位,以及文化局、档案局等主管机关。本书共收录中国族谱14719种。书目

《上海图书馆馆藏家谱提要》,王鹤鸣主编,200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本书目依大陆古籍著录规则(gb3792.7-87)并结合家谱的特点而制订。本书以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线装族谱,兼及部份其他装订形式的旧修家谱,以具有家族世系的谱牒为主,收录319个姓氏、11790种族谱。提要内容,除基本书目资料外,另含始祖、始迁祖、迁徙路线、卷次内容等有价值之资料。

有充足的家族史料,才有丰富的族谱内容。编修族谱的目的,除了传承敬宗收族之宗法思想,及发扬家庭伦理道德观外;对於现代人来说,它还具有更深一层的意义,这就是保存珍贵家族史料的使命。因此,一般人家,至少能在三十年一代间隔的时限内,做一次家族史料的总整理,并结集出版一本家谱,相信是一件非常具有人生意义的大事。如果编修家谱立意已定,首先就是要收集各种家族文献资料,最重要的当然是以祖先及家族成员的个人档案为重点。历代祖先资料,是以他们的名、讳及生、卒、婚、葬之记录为主,相关传记资料为辅。现代家族成员资料,就是指个人的生平档案,并以教育、事业、婚配、交友、旅行、荣誉、专长等资料为优先考量。此外,各种与家族史料有关的文献资料,其收录范围不妨放宽一些,例如旧的家谱、户籍资料、堂号匾额、祖厝祖坟、老照片、证件、奖状,甚至不动产目录、传家宝物、剪报、著作、帐册、命书、病历等等,都可一一建档并存入家谱之内。 家族名簿 《斗六街沟子埧廖氏家族名簿》,系属於日据时期访查村里住户的「第三号样式」家族名簿。其内容以记载户长之现住所、家族成员、职业、出生年月日、摘要等项目为主。编辑族谱所能用到的官方档案就是户籍资料,其种类包括户口名簿、户籍誊本、除户户口资料、户口清查表等。收集这些户籍资料,可以得到家族成员的出生、婚姻、迁移、死亡、葬地等可靠资料。

家族明细簿

《廖家祖先明细簿》,第十七世廖翼愈抄,日治时期昭和五年(1930),旧方簿一册。内容以记载历代祖先的名讳为主,在其首页同时也记载位在祖籍漳州诏安的大祖(大宗)及小祖(小宗)宗祠所在地。在一般家庭之内,除厅堂神龛有详记祖先名讳生卒资料外,也会抄上一份简要的家谱或祖先明细簿,以供进行慎终追远祭祀之凭据。这算是旧谱或草谱,也是寻根的重要依据。

家族调查表

《刘肇莲公派下调查表》一册,这是民国50年,迁居台湾的开闽胜源公派下裔孙,为了编制族谱所设计的一种家族成员调查表。表内以记录世次、房别、辈序、生、卒、葬、职业、子女等项资料为主,并以考妣同表填写为原则。这是进行编辑族谱之前,收集家族成员资料的最基本工作与调查格式。原稿留下并传给后人,也算是为保存家族史料的一项善举。家族照片

《沙堤赵氏族谱》,赵德邻修,民国57年,精装一册。在旧式木刻本族谱中,偶尔会看到祖先画像及宗祠与祖坟之版画。时代进步,现代人编修族谱,也渐渐会将家人之照片或生活彩照,一起放进族谱内。据查现有台湾地方文献之各类收藏品中,论数量是以老照片为最多,照片正是记录家族历史的方式,族谱如能收纳家族之各种照片,其内容将会更具可看性。

有了资金、资料、人员及编辑体例以后,编修家谱工作就可以进入内容编辑之主体工程部份

了。古代谱牒,以世系为「谱」、家传为「牒」,因此族谱内容当以世系及家传最为重要,为了能够严谨从事,也就必须考虑体例之问题。传统族谱之体例,大都以宋朝欧阳修撰《欧阳氏谱图》及苏洵撰《苏氏族谱》为范本;也就是所谓的「欧式」与「苏式」。事实上,在过去封建时代之宗法制度下,传统族谱就是为了表记家族血缘关系而作,体例具有传承宗法制度、以谱牒为主要内容、世系采旁行斜上书写等三大特徵,因此欧、苏两式,其体例旨意也就与此相去不远。在祖先世系方面,欧、苏两式都是行小宗之法,以五世为一图。大体而言,欧式在世系编辑方面较为普行,因为欧式对於上代祖先之世系,能统而收之,且父子联属,容易辨明关系;但苏式较严,世系以五世为断。对於家传部份,苏式行大宗之法,自始迁祖以下,世代以齿为录,横以列兄弟;欧式则以谱随亲疏,宜有详略,因此不将历代祖先,人人依序而立传。后人编谱,也有欧、苏两式并用者,也就是世系用欧式,齿录采苏式;但也有采取各种不同的权宜变体者,此等现象,因人而异,且在南北诸家族谱中,随处可见之。编辑族谱内容,除了世系与家传之外,其它尚有请名人撰写序文、像赞、行状等文章,及绘制各种图表等项目。整体而言,修谱是以编辑祖先之世系与家传为主要工作,但在收录各种家族文献方面,必须有所兼顾才对,如此才能达成记录家族历史之目标,同时也使家谱内容显得更为丰富些。

序文

《徐氏族谱》,徐永昌修,民国37年,珂罗版、线装一册。徐永昌将军,山西崞县人,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东京湾米苏里舰上,代表中华民国与盟国受降。徐氏从民国18年春起,到民国48年在台逝世,三十年中一直挂怀於修谱。本谱算是校样本之一,谱中收录当代名人之谱序多篇,包括吴敬恒、陈含光、阎锡山、王震川、李宗仁等,颇具学术研究与文献参考之价值。

草谱

《银溪谢氏族谱》,版心题「东塘谢氏草谱」,清光绪年间旧抄本。银溪谢氏籍隶江西吉水,当地人修谱之时,一般都会要求各房派先编制「草谱」。草谱又称墨谱,它是编辑族谱世系与略传的底稿,资料正确与否,事关各房之权益,因此各房族人都很慎重其事,从收集资料、再详加考订,最后才送交谱局备用。汇编草谱或旧谱内容,其实就是编修族谱最主要的工作。一旦家族或个人决议要编修或续修家谱之后,就可以开始筹组编谱委员会,或委交专业修谱人士代办一切事宜。过去封建社会老式大家族,通常都以成立谱局,推举族长或贤明族人,分组负责推动编辑族谱大业。家族为了能顺利完成编谱目标,当然也要有足够的资金赞助,同时各家族成员也要全力配合资料收集工作。有了资金及资料以后,马上就要研议订定族谱的编辑凡例与内容大纲,这项工作除了要求达到编谱过程客观、公正,结果信实、可靠之基本原则外,同时也有表明修谱旨趣及订定文章体裁之用意。以「凡例」来说,它可累积历代修谱的经验,例如於清光绪23年陈敬懋修的《海宁渤海陈氏宗谱》中,共收录了初修、二修、三修、四修、新修(五修)等五次修谱的凡例内容。而在民国九年重修的《西平郭氏重修族谱》中,也收录了历次修谱所保留下来的谱例、凡例、附例等条文内容,其中「六条旧谱」所订谱例:传信、明宗、考行、追远、汇文、谨婚,已充分显示出前人修谱的旨意与智慧,对於后人续修族谱工作,确实带来很大的启示作用。对於姓氏家族修谱之原意,本来就带有号召家族团结之意涵,因此从发凡起例做起,一切都要秉公处理,内容收录标准与著录方式,族人都要获得共识才行。编谱与编书一样,都须要有一定的作业程序与规范,族谱编修能否顺利圆满达成目标,发凡起例工作是否能踏实,也是影响成败的重要关键因素之一。 修谱大钢

篇二: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的通知

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协助编好

《中国家谱总目》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厅(局)、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 家谱是记载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它与方志、正史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大厦的三大支柱,是我国珍贵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家谱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民族学、教育学、人物传记以及地方史的资料,对开展学术研究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海内外华人寻根认祖,增强民族凝聚力也有着重要意义。为此,国家档案局、教育部、文化部曾于1984年11月20日专门发文《关于协助编好<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的通知(国档会序[1984]7号)》,经过十余年的努力,《中国家谱综合目录》于1997年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对家谱整理工作和提供学术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时由于种种客观条件限制,尚有大量家谱未能收入,特别是大量收藏于海外的中国家谱未能收入。

2000年6月,由中国国家图书馆主办的中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合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祖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及新加坡、美国、荷兰等国家和地区的42家中文图书馆及中文资料收藏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就推动全球中文文献资料共建共享问题进行了研究与协调,并决定由上海图书馆主持编纂《中国家谱总目》。这是《中国家谱综合目录》编撰工作的继续与发展,它将大量增加收藏于海外的中国家谱,同时扩大收录范围并增加著录项

目。《中国家谱总目》是中国家谱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它的完成将积极推动谱谍学的研究,并进一步加强海内外华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其意义深远。

《中国家谱总目》的编撰采用“分头编撰,汇总审校”的方法,每一地区确定一个负责单位为《中国家谱总目》编委单位,由其负责该地区的家谱条目的编制工作,编委单位主要由部分省级图书馆和其它单位组成(见附件)。为了协助编好《中国家谱总目》,请你们通知各地图书馆(室),文化馆等收藏单位,认真做好本单位所藏家谱条目的摸底工作,协调好与所在区域藏谱机构的关系,积极协助《中国家谱总目》编委单位,按照《中国家谱总目》的编撰要求,编撰好本地区收藏家谱目录,以保证《中国家谱总目》编撰工作的顺利进行。

特此通知。

文化部办公厅

篇三:浅谈家谱价值

浅谈家谱价值

本篇新闻已被阅读 448 次 发表时间:2006-8-4 13:11:27出自:《听潮网站》

浅谈家谱价值

摘 要] 家谱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它

不仅记录着某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它

与正史、方志一起,构成中华民族历史学大厦三大支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题词] 家谱、姓氏、历史价值、文化价值

引 言

地方文献是反映某一地区的政治沿革、经济发展、文化教育交流、地理状况和风俗民情的各种类型的文献资料,也就

是指一切记录和反映某一地区的历史和现状的图书文献资料。它是地方图书馆藏书建设和服务工作中最富有特色和生命力

的部分之一。地方文献除了具有永久性的史料保存价值,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外,对于研究、开发本地

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发挥地方优势,促进本地区两个文明建设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其文献价值是无可替代的,切实做

好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无疑是图书馆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 [1]家谱作为地方文献中重要的一员,其价

值是无可估量的。

一.家谱的产生与发展

家谱的产生与发展,同社会群体氏族、家族、家庭相联系,它的功能是随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变化而嬗变,从社会

功能至政治功能再回归到社会功能,自有文字家谱以来,总的发展趋势是由贵族而士族而平民,维系和凝

聚的人群也越来

越广。

二.家谱的内容

明代中后期是中国家谱体例演变与内容更新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以下摘录了一套家谱的七大主要内容。

1. 姓氏源流

姓氏源流就是同一族得姓的来源与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渊源大多很为古老,假若没有古书或旧谱的记载,后人就很难

考究得清楚。从一姓到一国一家,不能不知晓自己根源来自何处,认清自己的姓氏来源,每套《家谱》都详细介绍了自己

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

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

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家谱》中有详细记载。

封建时代,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却不知

道,这影响了血缘的纯正和确实性,后人不可不慎。

《家谱》中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它的目的也在于“明世次、别亲疏”以及考订姓氏源流。 《家谱》均有

记载姓氏的一章,以叙述家族得姓的来源,或是家族因某种原因改姓的历史。所以《家谱》中的姓氏源流就变得很重要,

它是明辨家族血统的证明文献 。

2. 堂号

堂号是一个姓氏的特殊标识,它能显示姓氏发源的地缘关系。在家谱中,堂号具有联系姓氏与宗族关系的意义,也

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为纪念家族史祖或名人而自创。

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 , 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 地方府

、州、县名。随着姓氏家族的发展壮大,就出现了以各姓氏名门望族发祥地的郡名作为郡号的由来。

大家族日久人众,或是遇至天灾连年之时,族人就会因迁徙流离,而散布各地。于是就有了在“总堂号”之下, 再

加入“分堂号”名称的方法。 “总堂号”代表家族 ( 姓氏 ) 的发祥地,寓后人以不忘本源,“分堂号”则是族人迁徙

至新地,成为当地有名望家族后,以该地的郡号作为堂号,“总堂号”和“分堂号”统称为“郡望”。

因为各族姓基本上都是以郡名作为自己家族的郡号,所以就有了若干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现象。例如:王,胡这两个

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

堂号名称的另一出处:自创堂号,乃家族中人自立的堂号,该堂号名称一为有别于各姓氏的分支别派,二为铭记祖先

或名人的公德事迹或教诲。例如:杨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为人风范。

3. 世系表

如果发现一本关于您身世的家谱,您最想看的是什么哪?是不是想知道自家的祖先是谁?家族中曾有过哪 些名人、

功绩?家族中人现在哪里?等等,所有的答案就在家谱的世系表中。

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 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 系,写清

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 用起来很

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 配偶、藏地、功

绩等。

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 部用

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

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 如

: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藏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以上四种世系表形式都各有特色,这是一般族谱中比较常见的世系表,但也有其它的变化,我们在记述家族世系表时

,可根据掌握材料的多少、家族成员的多少等灵活采用,总之,世系表要易看易懂、内容真实、层序分明,这才是最为重

要的。

4. 家训

家训也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传统宗族教育起了很大的作用。

远古时代,人类社会经历了氏族、家族、家庭的变迁,然而,这些都是形成一个国家的基石。 在国家不安定和国法

不明确之际,家训即可发挥稳定社会秩序的力量。因为,家族为了维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拟定一定的行为规范来约束家

族中人,这便是家法家训的最早起源。

自汉初起,家训著作随着朝代演变渐丰富多采。家谱中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为人们倾心企慕的治家良

策,成为“修身”、“齐家”的典范。例如“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的节俭持家思想,今天看来仍有积极意义。在

家谱中有不少详记家训、家规等以资子孙遵行的。 当中,最为人称道的名训,如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

言等,至今脍炙

人口。

家训之所以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节义、教导礼仪廉耻。此外,提倡什么和禁止什么,也是族规家法中的

重要内容,如:“节俭当崇”、“邪巫当禁”等。

简言之,每个家族都有不同的族规家训。家谱中较为常见者,大致包括了以下内容:

( 一 ) 、注重家法、国法

( 二 ) 、和睦宗族、乡里

( 三 ) 、孝顺父母、敬长辈

( 四 ) 、合乎礼教、正名分

( 五 ) 、祖宗祭祀、墓祭程序

5. 家传

要想深入了解世系表中族人的历史功绩,那就得看家传了。

家传,是用来记述家族中有名望、有功绩人的事迹的文体,是一种正式的传记,明朝之前,传与谱是分开来记的。

“传记”记述了一个人一生的功绩品德,从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贡献,到对地方、家族做的每一件业绩,如:出资

修建词堂、祖墓等,全部记述在内,以作为后人学习之榜样,并荣耀家族。

家传一般分为:列传、内传和外传等。列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功绩男子的传记;内传是记录家族中有品行女子的传记;

外传是记录家族中已出嫁有品行女子的传记。

传记中多配有该人的画像或关于该人的故事图画,让后代读起来倍感生动形象。

家传之用词以真实平朴为重,最忌溢美之词。这也是评价一部“家传”水平高低与否的重要标准。

6. 艺文著述


图书馆家谱版权》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2959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