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杜甫传

杜甫传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3:48 | 移动端:杜甫传

篇一:新唐书杜甫传

《新唐书.杜甫传》

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然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若令执先臣故事,拔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沈郁顿挫,随时敏给,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

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视。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傲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译文:

杜甫字子美,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参加科举考试落第,困居长安。

天宝十三年,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皇上对这几篇赋感到惊奇,让他在集贤院等待诏命。命令宰相考试文辞,提拔为河西尉,杜甫没有接受任职,后来改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多次献上赋和颂(两种文体),于是就自己大力赞扬自己,并且说:“臣的先祖恕、预以来,继承儒学保有官位十一代,等到(祖父)审言时,凭文章显扬于中宗时。臣依赖继承的祖业,从七岁开始写文章,将近四十年,然而衣不蔽体,常常靠人接济生活,私下里担心会死在荒郊外,还希望皇上同情、怜爱我。如果让臣继承先祖的旧业,改变地位低下的长时间的屈辱,那么臣的著述,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极为含蕴深刻、感情抑扬,切合时宜、文思敏捷,可以企望赶得上扬雄、枚皋。有这样的臣子,陛下怎能忍心舍弃呢?”

适逢安禄山叛乱,杜甫避乱奔走于泾、渭等三江流域。唐肃宗即位,杜甫疲困衰弱想要从鄜州投奔皇帝临时的临时驻地。(中途)被寇贼捉住。后来杜甫逃了出来,逃往凤翔拜谒唐肃宗,被授右拾遗的官职。杜甫和房琬是平民之交,房琬因为受他的门客董延兰(牵累),被罢黜了宰相职务。杜甫上疏说:“罪行小,不应该罢免大臣。”唐肃宗大怒,召见三司来质问。宰相张镐说:“如果让杜甫抵罪,这是在断绝言路。”唐肃宗(怒气)才缓解。杜甫谢罪说“琬,是宰相的儿子,年轻时就建立有远大理想要成为纯儒,有大臣的体器。时人认为房琬有三公之才。陛下果然委以宰相一职。我看他深切地为陛下担忧,形色中显出大义,可是他的性情有些傲慢。我感叹他功名没成,志气被挫败,非分地希望陛下您弃小错取大德,所以冒着死罪称述,我直言激怒、违背了圣意。陛下赦免了最当白死的我,又赐我还乡,这是天下的大幸,不仅我独自蒙受圣恩。”可是皇帝从此很少罢免和录用了。

当时,杜甫所在的地方到处是盗寇抢掠,而杜甫家眷寓居于鄜州,生活终年艰难贫穷,小儿子甚至被饿死。于是杜甫亲自前往鄜州探视。严武因为与杜甫是世交老友,对待杜甫非常友好,亲自到杜甫家探望。杜甫见严武,有时竟不穿衣服,而性格褊狭放诞,曾经酒醉登上严武床,瞪着眼说:“严挺之竟然有这样的儿子”,严武也是暴躁勇猛的人,表面上看不在意,可是内心恨杜甫。有一天想要杀杜甫,将出去的时候,帽子被帘子的钩钩住好几次,左右的人(把这件事)告诉严武的母亲,严武的母亲跑去相救严武才作罢。严武死后,崔旰等作乱,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

后来向南去,客居耒阳,一天大醉后死去,时年五十九。

杜甫为人旷达放荡不能自我约束,喜好谈论天下的大事,高谈而不贴合实际。多次饱尝寇贼作乱的痛苦,坚持自己的气节不被玷污。做诗歌,感伤世事同情弱者,忠诚不忘君主,人们爱他的忠义。

杜君墓系铭

[唐]元稹

叙曰:予读诗至杜子美,而知小大之有所总萃焉。始尧舜时,君臣以赓歌相和。是后,诗人继作,历夏殷周千余年,仲尼缉拾选练,取其干预教化之尤者三百篇,其余无闻焉。骚人作而怨愤之态繁,然犹去风雅日近,尚相比拟。秦汉以还,采诗之官既废,天下俗谣民讴、歌颂讽赋、曲度嬉戏之词,亦随时间作。逮至汉武赋《柏梁》诗而七言之体具,苏子卿、李少卿之徒,尤工为五言。虽句读文律各异,雅郑之音亦杂,而词意简远,指事言情,自非有为而为,则文不妄作。建安之后,天下文士遭罹兵战,曹氏父子鞍马间为文,往往横槊赋诗,故其抑扬冤哀悲离之作,尤极于古。晋世风概稍存,宋齐之间,教失根本,士以简慢、歙习、舒徐相尚,文章以风容、色泽、放旷、精清为高,盖吟写性灵、流连光景之文也。意义格力,无取焉。陵迟至於梁陈,淫艳、刻饰、佻巧、小碎之词剧,又宋齐之所不取也。

唐兴,官学大振,历世之文,能者互出。而又沈、宋之流,研练精切,稳顺声势,谓之为律诗。由是而后,文变之体极焉。然而莫不好古者遗近,务华者去实;效齐梁则不逮于魏晋,工乐府则力屈于五言;律切则骨格不存;闲暇则纤秾莫备。至於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古傍苏李,气夺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人之体势,而兼今人之所独专矣。使仲尼考锻其旨要,尚不知贵其多乎哉?苟以为能所不能,无可不可,则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时山东人李白,亦以奇文取称,时人谓之“李杜”。予观其壮浪纵恣,摆去拘束,模写物象及乐府歌诗,诚亦差肩於子美矣。至若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大或千言,次犹数百,词气豪迈而风调清深,属对律切而脱弃凡近,则李尚不能历其藩翰,况堂奥乎!

予尝欲条析其文,体别相附,与来者为之准,特病懒未就。适子美之子孙嗣业,启子美之柩,襄祔事於偃师,途次於荆,雅知予爱言其大父为文,祈予为志。辞不可绝,予因系其官阀而铭其卒葬云。

系曰:晋当阳成侯姓杜氏,下十世而生依艺,令於巩。依艺生审言,审言善诗,官至膳部员外郎。审言生闲,闲为奉天令。甫字子美。天宝中,献《三大礼赋》,明皇奇之,命宰相试文。文善,授甫曹属。京师乱,步谒行在,拜左拾遗。岁余,以直言失官,出为华州司功,寻迁京兆事。旋又弃去,扁舟下荆、楚间,竟以寓卒,旅殡岳阳,享年五十九。夫人弘农杨氏女,父曰司农少卿怡,四十九年而终。嗣子曰宗武,病不克葬,殁。命其子嗣业。嗣业贫,无以给丧,收拾乞匄,焦劳昼夜,去子美殁后余四十年,然后卒先人之志,亦足为难矣。铭曰:

维元和之癸巳,粤某月某日之佳辰,合窆我杜子美於首阳山之前。呜呼!千岁而下,曰:此文先生之古坟。

中华书局校点本《元稹集》卷五六

[说明]

元稹(779—831)字微之,别字威明。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贞元九年,以明两经擢第,继中书判拔萃科,置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左拾遗,迁监察御史。后贬江陵士曹参军,转通州司马、虢州刺史。复入为膳部员外郎。穆宗即位,擢祠部郎中、知制诰。长庆元年,进中书舍人、翰林承旨学士,继由工部侍郎拜相。不久,出为同州刺史,转越州刺史、浙东观察使。再入为尚书左丞。终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工于诗文、书法和

传奇,诗与白居易并称“元白”,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推动者之一。著有《元氏长庆集》。

在这篇文章中,元稹首倡李杜优劣论,抑李扬杜,影响甚远。元稹纵观自孔子删《诗》以来的诗歌发展历史,批判六朝的浮靡诗风,确立唐诗的重要地位。对唐代诗歌,他又首推杜甫,认为杜诗自《国风》、《离骚》以下,于苏、李之高古,曹、刘之气骨,颜、谢之孤高,徐、庾之流丽,沈、宋之律切,莫不旁搜博采,“尽得古人之体势,而兼今人之所独专”,是一位空前的集大成诗人。这个评价应当说是确实而中肯的。

元稹接着又把杜甫与李白进行了比较,他认为在唐代诗坛,堪与杜甫比肩的惟有李白,视李杜为唐代诗歌创作的两座高峰。但是,元稹肯定李白,只限于他“摆去拘束”奔放不羁的诗风、“模写物象”的技巧及其所擅长的乐府歌行,至于说成为唐代近体诗标志的律诗特别是铺陈排比、属对律切的长律,李于杜则望尘莫及,“尚不能历其藩翰”。这个评价不免有失其公允之处。当然,这和元稹为杜甫写墓志的身份有关,同时也反映了元稹个人酷爱长律的偏见,并代表了他那个时代一些诗人的审美趣尚。

尽管如此,这种言论的影响却是广泛的。后世历代文人多因个人偏好、时代风尚等诸种不同因素,发表了许多有关李杜抑扬的言论。赞同元稹者,如刘昫《旧唐书·杜甫传》、翁方纲《石州诗话》等都很有代表性。但李杜双峰并峙,为有唐一代诗坛之双璧已成公论。唐人中就有杨凭、韩愈、白居易、杜牧、李商隐等力倡李杜并称论者。后世如元好问对元稹此说提出质疑也大有人在。不管怎么说,由于李杜在唐诗乃至中国诗歌史中的重要地位,李杜并称或李杜抑扬已构成历代唐诗研究中的重要论题之一。

篇二:杜甫传详解

杜甫【甫,美男子。王安石,字介甫。意为这个美男子。湖北襄阳人,迁居河南】,字子美【古人的名、字、号的记忆,刘过,字改之。泽东,字润之】,少贫不自振【赈,不振自,宾语前置】,客吴越、齐赵间。李邕【yong】奇【意动用法,以……为奇,看重】其材,先往见【谒见,拜见】之。举进士【唐代的科举制度并没有后代严格】不中第【科举等级,科举考中为及第,不中为落第】,困长安【中国六大古都:北京、南京、西安、开封、杭州、洛阳】。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献祭、犒赏。xiang哀哉尚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三大礼赋。诗词歌赋。汉赋。司马相如,辛弃疾千金难买相如赋】。帝奇之【adj+代词,意动用法】,使【省略之】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提升官职。拜、迁、左迁、罢、黜、乞骸骨】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数【多次,屡次,其他重要意思:列举罪状】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杜】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等到】审言【膳部员外郎。父杜闲,县令】,以文章显【于,省略】中宗时。臣赖绪业【事业,遗业】,自七岁属【写作,其他意思,通嘱,岳阳楼记属予作文以记之。类。桃花源记,有良田美酒桑竹之属】辞,且【近】四十年,然【然而,其他意思:这样,是,……的样子】衣不盖体,常寄食于人,窃【私下】恐转死沟壑,伏惟【希望】天子哀怜之。若【如果,其他意思,你】令执先臣故事【故去的事情,此处指原来的事业】,拔【拔除,剪除。另:攻克。拔石城】泥涂之久辱,则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宣扬】《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六本书】,至沈郁顿挫【杜甫诗文的特点】,随时敏给【顺顺应时世,思维敏捷】扬雄、枚皋【汉代辞赋家】可。捷敏维思,势时应

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表祈使语气,难道】忍弃之【第一人称代词,我。廉颇蔺相如列传: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会【正赶上】禄山乱【安史之乱,8年,唐代由盛转衰】,天子入蜀【玄宗逃亡事,玉环途中被杀】,甫避走【跑,行,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羸服【贫贱人的衣服】欲奔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为贼所得【被动句,为……所】。至德二年,亡【逃亡,败走】走凤翔上谒,拜右拾遗【杜拾遗出处,主管监察进谏之类,似今日之纪委】。与房琯为布衣交【贫贱时的朋友,百姓的交往】,琯时败陈涛斜【地名,房自请兵出战,败于此处】,又以【因为】客【名做动】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小,注意并列关系的现代词语,在古文中经常是近义词或反义词,如疾病、逃亡、细小】,不宜【应该】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称谢,其他:道歉、推辞】,且称:“琯宰相子,少自树立为醇儒,有大臣体,时论许琯才堪公辅,陛下果委而相【使动用法,使之做丞相】之。观其深念主忧,义形于色,然性失于简。酷嗜鼓琴,廷兰托琯门下,贫疾昏老,依倚为非,琯爱惜人情,一至玷污。臣叹其功名未就,志气挫衄,觊陛下弃细录大,所以冒死称述,涉近讦激,违忤圣心。陛下赦臣百死,再赐骸骨,天下之幸,非臣独蒙。”然帝自是不甚省录。

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满,引申为整】年艰窭【ju,贫穷,贫寒】,孺弱至饿死,因【于是】许甫自往省视【省亲,探望亲人。女子回娘家为归宁或省】。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关辅饥,辄【就】弃官去【离开,他意:距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结庐【建造房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成都西郭【浣花溪,杜甫草堂】。召补京兆功曹参军,不至。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通“率“名词作动词】剑南,表【名作

动,上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杜工部出处】。武以【因为】世旧,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有时,另,有的人,或许】时不巾【名词作动词,不尊重严武】,而性褊躁傲诞【旧唐书‘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好像】不为【表被动】忤【恼怒】,中衔【恨】之。一日欲杀甫及梓州刺史章彝,集吏于门。武将出,冠钩于帘三,左右白【告诉】其母,奔救得止,独杀彝。武卒【死。崩、薨、卒、死、去世、故去、仙逝、驾鹤西游】,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

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游岳祠,大水遽【突然,紧急】至,涉旬【十天】不得【能够】食,县令具【准备】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烤肉。八百里分麾下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边塞诗人】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人莫测也。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rao,衰败,衰弱】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

篇三:杜甫传(读后感)

杜甫传(读后感)

这篇传记展现的杜甫生命中的一个片段,如同一首苦难而又壮美的歌.

这篇传记是诗人写诗人,作者冯至是中国现代杰出的诗人.

本书创作追求忠于史实,所有描写都有史实作为根据.但又不作烦琐考据.作品所展现的杜甫形象生动,性格心理发掘很深入,作品达到了艺术性与文学性的完美结合,是一部传记文学的佳作.

长安十年

杜甫35岁时(746)也到了长安,但他的眼光并没有局限在这些耀人眼目的事物上;他在这些事物外看到统治集团腐朽和人民的疾苦.在长安一住十年,他得到的并不是显耀的官职,而是对现实的认识,由此他给唐代的诗歌开辟了一片新的国土.

他的眼光是那样的特殊.他对国家和人民倍加关心,统治集团的腐化是锝不到官职的一个重要原因,人民的疾苦是杜甫作诗的思想源头之一.最后达到忧国忧民的上一层次.

李隆基将政权交给里李林甫,使得贤才,有能力的人,几乎没有一不遭受他的暗算与迫害,除李林甫外,政府里的人不是像杨国忠那样的贪污,就是像陈希烈那样的庸懦.

杜甫的心情已大为改变,不得不放弃那种豪放的生活,等到752年李林甫死后,他放胆的述说出他几年来心中的悲愤,对于自己的生活的描写更体现其受迫害之深.

他生活贫苦,曾做过别人的宾客,但目的还是为了谋取一个官职.他被贫穷所压迫,一方面被事业心驱使,达到为了得到一个官职不择手段的地步,另一方面他又是那样的抑郁,无奈.

“丽人行”是描绘了杨氏姊妹丑恶的行为,在这政风腐败,边疆失利,民生渐趋凋敝的时代,玄宗奢侈的生活却有加无减.

这是杜甫在长安的真实收获?他步履从贫乏的街巷到贵族的园林,从重楼名阁,到互竟豪奢的曲江再到征人出发毕经的咸阳桥,他由于进士要求的失败,认识了这个政治集团的腐败,由于自身的饥寒触到了人民的疾苦.

若是没有进士的失败,想必他也不会体会到这种社会的现实.

流亡

在安史之乱,及以后的战乱中他困居长安,从秋到冬再从冬到春,除去为国家忧愁外,自然他也时常思念他的家人;远在钟离的韦氏妹,滞留平阳的弟弟,鹿州的妻子,在长久的不到家中的消息,并听说胡人到处残杀,一直东到鸡犬.

后来恢复了,他才得一令他称心的官职.

短短三个多月,杜甫念及两京沦陷,人民疾苦,他忠于他的职责。似乎没有这些经历杜甫也不会坚守他的岗位,他也有一些野心。

侍奉皇帝与走向人民

杜甫仍做皇帝的供奉官左拾遗。

是风翔的一段经历给他的教训太大了呢,还是这平静的官僚生活把他的视野仅限制在皇帝周围,而看不见广大的人民呢。这为杜甫再一次回到群众中作了一个铺垫。

杜甫经历了有关征兵役等事件,在那段日子里他写了“三吏”“三别”等佳作。

这风云多变,忧患重重的现实社会,导致了杜甫一生无穷的苦难杜甫诗感人的力量由此产生:诗人无论“慨世”还是“慨身”,他的感情总是和国家危机,人民疾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大部分诗篇都充满着个人的与时代的血泪。

“杜甫传”让人们感受到了现实的残酷,而杜甫又是这个现实的受害者与申述者。


杜甫传》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286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