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万达读书

万达读书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4:46 | 移动端:万达读书

篇一:2015年读书清单

2015年,继续读书。(郑红山)

在我看来,读一本好书,意味着与一种深刻的思想交流,与一个独特的生命连接。多年养成的习惯,让阅读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为了什么而读,和不为了什么而读,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我2015年的阅读印迹。

写阅读叙事,追其源头,是来自于当年想加入新教育网络师范学院时的一篇作业。在那篇作业里,我按要求回顾了自己从小学到工作后的阅读历程,谓之为“我的私人阅读史”。那时就发现,梳理自己读过的书,会让自己的阅读更清晰、更深入。因此,尽管后来中断了网师的学习,但写阅读叙事的习惯保留了下来。

2015年,被集团派到大冶任职,每两周才能回一次宜昌。生活突然变得极其单纯起来:住在校内宿舍,吃在学生食堂;早上六点起,晚上十点归;谈笑皆同事,往来无应酬。随着学校工作的逐步理顺与走上正轨,读书时间渐渐多了起来,一是每晚基本上有一两个小时可用于读书,二是宜昌大冶单程动车的三个半小时是极好的读书时间,三是利用等开会等火车等人前的碎片时间读书。

梳理这一年读过的书,一共36本,我将其分为三类,一类是历史与小说:《光荣与梦想》全4册、《一寸河山一寸血》全5册、《三体》全3册、《平凡的世界》全3册、《嫌疑人X的献身》、《永恒的终结》、《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知行合一王阳明》、《追风筝的人》、《千秋人物》。

一类是社科与心理:《万万没想到》、《万达工作法》、《迷茫时代的明白人》、《成大事者不纠结》、《解决问题最简单的方法》、《麦肯锡工作法》、《自控力---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心理学课程》、《看谁听谁的》、《重塑心灵》。

一类是教育与管理:《建设一所新学校》、《中国教育寻变----北京十一学校的1500天》、《教育的细节》、《战略的胜利----初中崛起的秘密》、《“新基础教育”学校领导与管理改革指导纲要》、《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

从书单可以看出,今年读书,教育类的书读得较以前少了一些,一方面,是因为人到中年,阅读的口味发生了一些变化;另一方面,也是越来越发现做教育,一定要跳出教育看教育,如果只是惦记着教育这点事,反而会让自己格局促狭。因此,自己把精力较多的放到了历史类、人文类、心理类的书籍的阅读上。

先谈历史与小说。

《一寸河山一寸血》是历史小说,共有五本,写的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与日本鬼子在正面战场上的决战。记录大小战役史实清楚,刻划国军将领入木三分,文笔生动、引人入胜。它没有《明朝那些事》的戏说,也没有《万历十五年》的庄重,而是介于两者之间,严肃与

灵动并存。书中,国民党的官兵面对残暴却强大的日寇,所表现出来的血性与爱国令我动容,而关键战役的失误、重要战机的错失与不同派别之间的倾轧让我扼腕;我会为坚定抗战且至死不屈的英雄而流泪,也为张自忠这样的走过弯路但大节不亏的将领而敬礼。这套书的出版在我看来,是时代的巨大进步,它意味着我们正在逐渐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

《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叙事史》也是一套历史著作,共四本,花了我160大洋,一分折扣没有,因为它是某书店的镇店之宝,所以不打折。不过,它真值这个价。四本大部头啃下来,让我对1932--1972年这四十年间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的历史一览无遗。让我印象最深的有几点,一是对这四十年间历任美国总统的做法的记录与评价,很直接、很客观、很有特点,如对罗斯福新政的效果的叙述,对罗斯福炉边谈话的记录,对杜鲁门批准投放原子弹时的心理描写等;二是对美国种族歧视的如实记录,黑人争取自己的权利的过程就是一部血泪史;三是对美国这四十年间文化、科技、思潮等各个方面的叙述,让我看到了一个立体的美国。我对作者的语言风格与叙事方式很着迷,他看似在娓娓道来,实则暗含机锋,常在不经意间发人深省。不知何时,咱们国家也能有这样优秀的历史著作?同时,最近,看到吴非老师谈到他的阅读,也谈到这部书对他的影响,心有戚戚焉。

《三体》则是一部科幻小说,共三本。早在四年前,就在一个读书节目上听说过,今年终于一读,却是源于它获得了被誉为世界科幻艺术界“诺贝尔奖”的雨果奖,有点跟风呀。读了《三体》,我被作者刘慈欣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征服了,而且,正如《万万没想到》这本书里说:最高级的想象力是不自由的,《三体》有着极为严密的逻辑结构。“初级的想象力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玩‘what if’的游戏,what if老鼠会说话?What if老鼠能驾驶玩具飞机?这些问题把两个看似不相干的东西联系起来,形成一种荒诞的效果。每一个what if都可以形成一个童话故事,可是如果你仅仅停留在what if带来的初级荒诞,这种童话故事就是非常简单的。然而,写大著作,你必须构建一个完全自洽的想象世界,几件事必须能够互相解释,是一个完备的逻辑系统。这种想象力是步步为营、精心计算出来的。自由的what if思维,只是高级想象力活动的第一步,其背后不自由的东西才是关键。”

我之所以大篇幅引用《万万没想到》里关于想象力与科幻作品的关系的这段话,就是要告诉大家,其实像郑渊洁的童话都是想象力的初级阶段,真正要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就要不仅看郑渊洁,更要看《三体》的刘慈欣。

然而,《三体》给我最大的感受,不是对他营造的三体文明与地球文明的想象力的折服,而是作品中营造出来的一种巨大的孤独感。科技高度发达后,人类可以冷冻自己,从而让自己在几百万年后复活并去完成伟大的使命。然而,最后一部里,地球被毁灭,女主人公程心成了仅存的地球人,我想象着她在太空中孤独的漫游。这种孤独感痛入骨髓,让我常常夜不能眠。

《永恒的终结》也是一本科幻小说。作者艾萨克·阿西莫夫,俄裔美籍作家,被全世界读者誉为“神一样的人”。作为人类世界里最伟大的科幻小说家之一,阿西莫夫多次摘取雨果奖和星云“大师奖”,《永恒的终结》写于1955年,问世60年来,这部作品被全球科幻迷们一致奉为阿西莫夫的最高杰作。这部关于时间旅行的小说让我很着迷,我一直在想,时间力场真的存在吗?永恒时空组织存在是幸运还是悲哀?永恒时空以一个世纪为单位,并视每个世纪的发展需要而加以微调,以避免社会全体受到更大伤害,通过纠正过去的错误,将所有灾难扼杀在萌芽中,人类终于获得安宁的未来,然而,这样的改变的意义在哪里?我们所做的

任何事情在这样的永恒中还有意义吗?

《嫌疑人X的献身》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长篇推理小说,也是他的巅峰之作,是他发表作品迄今被翻译成最多语言的作品,创造了日本推理小说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迹——同时摘得“这本小说了不起”、“本格推理小说Top 10”、“周刊文艺推理小说Top 10”三大推理小说排行榜年度总冠军。在大禹书店陪女儿看书时无意中发现这本书,于是一个下午就被那个天才数学教师石神营造的局所吸引,也看到他以令人惊骇莫名的计策诠释出的天衣无缝的骗局,同时见证了一份无比真挚纯粹的爱情。看完后,掩卷长叹。后来,还专门下载了同名电影,韩国翻拍的,也还不错。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是我今年重新读了一遍的老书,它和、《知行合一王阳明》、《千秋人物》一起,构成了我今年读人的三本书。《曾》的心法是“未来不迎、过往不恋、当下不纠”,他的“扎硬寨、打硬仗”的办法似拙实巧,有时笨办法其实更有效;曾此人确实值得研究,我尤喜他的“宁可十日不将军,不可一日不拱卒”,这本书里也讲到很多曾国藩的坚持、韧劲,也谈到了曾后来的变通,尤其是他打败太平天国后,仍给户部银两的细节,让我看到他的变化,他现在由一个议事清流变成了一个实干派,他谋求的是达成目的、是实现目标,他不太在乎别人怎么评价他了,包括让他声名毁于一旦的天津洋教案,他不在意身后名,只想着怎样把当下这个事了结,这需要何等强大的内心啊。

《知行合一王阳明》是在火车上看完的,这是一本类似于《明朝那些事》的历史人物小说,不过显得稍正统一些。王阳明最近很热,但这本书读完,说实话我还是没太弄懂心学的本质与内涵,这毕竟只是一本小说,而非王阳明的《传习录》,所以也只能一窥心学皮毛。

《千秋人物》是陪女儿到大禹书店看书时买的,一直很喜欢梁衡的政治散文,他的文章大开大合、立意高远、内涵深刻,尤其以书中的《大有大无周恩来》为我所喜。不过,一个类型的散文看得多了,也有点乏。想起一直关注的和菜头的文章,又觉得梁看人稍正统了一些,还是菜头的言语更加犀利一些。

《平凡的世界》是今年重读的一套书。感谢涛哥专门购此书赠我,他得知我调赴大冶,送我此书和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且赠书时一番嘱咐,让我心潮澎湃。《平凡的世界》一书我二十年前读过,今日重读,心境迥异。二十年前,师范即将毕业,读此书,热血沸腾,憧憬着自己也去闯荡一番;今日再读,平心静气,看到孙少平孙少安兄弟为了更好的生活而拼尽全力,看到只有时代发生变化个人命运才会发生变化,感慨万端。联想到自己已近中年,同书中主人公一样承担着上有老下有小的重任,一样在这平凡的世界里过着平凡的生活,便有了一些代入感,夜里也常会掩卷沉思良久。

《追风筝的人》同样是用一个人的命运变迁来展现一个时代,但与《平》比起来,更有历史的质感与人性的深度。《追》是美籍阿富汗作家卡勒德·胡赛尼的第一部小说。在一场风筝比赛后,阿米尔因为自己的懦弱和自责而逼走了他的好朋友、忠民耿耿的仆人阿桑,成年的阿米尔无法面对自己的背叛,二十多年后踏上了赎罪之旅。故事本身十分残忍,却又流淌着温情。这本书让我看到人性的背叛与救赎,也让我看到人生的任何阶段,都不能行差踏错,否则有可能毕生都会为这个错误赎罪。

再谈社科与心理。

《万达工作法》、《解决问题最简单的方法》、《麦肯锡工作法》属于同一类书,都是介绍一些工作方法的书。我们做任何一件事,总是需要三个支架,一是理念,二是策略,三是工具。这三本书介绍了很多很好的工作策略,如万达开会没人敢睡的秘决,如万达集团的销项管理法,如麦肯锡的三十秒报告法。如果刚入职场那会,我就能看到这些书,并能运用这些工作方法,那我会少走多少弯路啊。

《万万没想到》是值得重点推荐的一本书。为给宝贝童心家长准备这本书的分享,我在今年又认真重读了一遍,好书是需要多读几遍的。作者万维刚,是标准的理工男,他“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用大量的数据、冷静的分析、科学的实验报告来解读一些常识。书里的《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用强力研读书》给我启发甚大。读完这本书,对很多心灵鸡汤、很多似是而非的口号多了一些辨识能力。也正是读了这本书,我下决心继续写年度阅读叙事,下决心对一些重要的书做读书札记。

《迷茫时代的明白人》、《成大事者不纠结》,都是“罗辑思维”的视频节目稿本合集,听过罗振宇节目的,这两本书没必要再买。我是因为习惯阅读纸质书,才买来,在火车上当快餐读了。

《自控力---斯坦福大学最受欢迎心理学课程》,这本书其实只看了一半,打算在2016年重读一遍。里面提到如何训练自控力的方法,着实有用,不过坚持训练自控力,本身就需要很高的自控力,这似乎是一个悖论。无论如何,2016年,通过冥想来练习自控力吧。

《看谁听谁的》是今年重读的一本书,《重塑心灵》是今年新读的一本书。这两本书合起来给我带来了冲击,我常在想,既然早几年看了《看》,为什么有的事还做错?又想,为什么早几年没有看到《重》,如果看了,有的错必然不会犯。《看》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大卫·李柏曼的一部代表作,表面上看一部职场心理策略集,实则蕴含了很多为人处世的智慧,深入浅出、简明易懂,我喜欢美国人写书的这种风格;《重》是心理学家李中莹先生的大作,本书系统介绍了NLP----神经语程序学的历史、理论框架、基本概念以及少量技巧。坦率说,对我最有用的,是NLP的12条前提假设,如“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有效用比只是强调道理更重要、沟通的效果取决于对方的回应、重复旧的做法只会得到旧的结果、凡事必有至少三个解决方法”。这本书让我对NLP产生了一定的兴趣,未来会否深入研究,有待机缘。

最后,回到教育上来。

《与大数据同行----学习和教育的未来》,这本书是《教师博览》书友会的赠书,作者是大数据领域公认权威、畅销书《大数据时代》作者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教授的又一部作品,但说实话,没我想象的那么好。或许还需要再读一遍才能领会其好吧。

《“新基础教育”学校领导与管理改革指导纲要》是上海新基础教育实验的成果之一,作者是我熟识的杨小微、徐冬青教授。里面汇集了众多新基础教育实验学校的管理方略,十分解

渴。多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对做好自己当下的事,必有益处。今年异地再任校长,有点跳出以前的管理来看管理的意思,因此,看这本书对我的工作是大有帮助的。

《教育的细节》是《教师月刊》首席记者朱永通先生的一本书。很欣赏他的一个观点:看一所学校的教育观念是否对头,不必看校园文化是否有声有色,教育改革是否轰轰烈烈,考核指标是否名列前茅,一个细节就足以让背后隐藏的丑陋暴露无遗。而“一厘米的变化”也正是我一直倡导并奉行的观点:即使在强大的体制下,教师依然有着自己可以有所作为的“一厘米的空间”的自由。“作为还是不作为”就在于教师本人是否有那颗爱心和那个见识。

《战略的胜利----初中崛起的秘密》是郑杰的一本书,郑杰的书我读过不少,最好的一本当属《另类校长一家言》。《战》跟他以前的作品比起来似乎有点差距,或许是郑杰现在只是以旁观者身份介入学校,而不象以前那样以亲历者身份深入学校了吧。我现在迫切需要看一些关于初中办学的书。

还好,马上就发现了这本《建设一所新学校》。这本书看完后,让我对怎样办好一所初中有了一定的认识。徐冬青教授有次和我聊天时说,民办小学、初中、高中,以民办小学最难办,因为小学没有社会统一的评判标准,加之全国小学办得最好;而三个学段中,大部分民办学校是从初中起家,这是因为全国的初中研究都不深入,初中做得都不好。到大冶后,遍寻如何办好初中的书籍而不得,方知教授此言不虚。这本书,应是初中办学实践经验中的佳作。作者赵桂霞,一位喜欢用问卷调研、用数据说话、用研究推动、用文化经营的校长。赵校长倡导的“广文教师爱生30条”、“自主智慧型课堂”、“学生活动课程化”等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这本书我将重点做读书笔记。

《中国教育寻变----北京十一学校的1500天》是一个意外收获,到北京参加会议,主办方给每位与会者发了一本此书。会议的当天晚上,就开始读,便停不下来,后来在回宜昌的火车上一气读完后,长叹不已,惹得车上乘客侧目而视。这本书的作者李建平在十一学校深潜四年,有的老师在改革遇阻后甚至找李建平而不找李希贵(十一学校校长),可见李建平在十一学校的深度融合。

百度百科里说:《中国教育寻变》为近年来难得的一部教育力作,对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获得者——北京十一学校的课程改革进行了“全景式”的记录。《中国教育报》资深记者李建平在十一学校浸泡四年之久(约1500天),全程跟踪观察、记录了这所学校的变革历程。书中大量的细节展现了学校转型的艰难和突破,展现了十一教师自我革新的勇气和智慧。这本书回答了“学校改革是如何一步步发生的”等诸多问题,也回答了社会各界对北京十一学校课程改革的各种猜测、不解、臆断甚至质疑,更向大众说明了“我们的教育正在发生什么”。

我读完后,做了大量的批注,本应将我的批注转录此处,但书被小强借去还未还我,只能谈一些感受。

感受之一,十一学校的改革是真正的改革,它不是运动式的改革,而是切实改变了学生的学习生态,改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与行为方式;它也不是表层的贴标签式的改革,而是真正让学生成为了课程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让教师成为真正的教育者,实现了从学科教学到学科教育的转变。

篇二:《万达工作法》读书报告

《万达工作法》读书报告

这本书帮我们揭开神秘万达的面纱,他告诉我们,真正的万达是什么样的,那些把万达推到业界颠峰的万达工作法有哪些,是怎么运作的。无论你是管理小兵,还是管理大师,细细研读,都会有不小的收获。 全书按照开会、识人、培训、做制度、年会、活动、传播、做计划、模块化、销项表、执行力、复盘、防腐败、食堂、雾霾、安监的主题分为16个章节,涵盖企业工作的方方面面,这里仅从开会一点进行剖析。

万达的会议是高效的,他通过七招解决绝大多数公司开会冗长,走形式,不能解决问题的毛病。

一、从不打印的工作报告

在每年的万达年会上,王健林都会作一个精彩的大会发言,精彩是因为:1.他的工作报告都是亲自手写,从不用枪手;2.他的工作报告只有他自己知道,从来不在会前印刷;3.他的报告既有宏观分析,也有客观业绩,还有微观褒贬,更有未来走势。一个半小时的报告,酣畅淋漓,让你大有收获。你必须用笔认真记,因为下午的分组讨论你必须真刀实枪地讲。所以,这样的大会你敢睡吗?你愿意睡吗?

二、 精细的会务手册

如果你有幸得到一本万达大中型会议会务手册,即便你不是组织活动出身,基本你组织其他的会议,也能得心应手了。细节,是万达开会最关键的。除了参会必要的流程、参会人员、参会的主题、会议每一个议程的时间??甚至参会人员每人每天每场在哪个桌子开会,需要穿什么服装,在哪个餐厅、哪个位置就餐,参会当天的天气如何等都有详细的说明和介绍。

万达年会的胸卡就是一个浓缩的会务流程,一个小卡片就是一个为你私人定制的数据库。以2013年年会的胸卡为例,胸卡的正面是你的照片、姓名、部门、职务等信息。背面,是两天会议的全部的流程:第一天,晚宴地点、具体时间、每人就餐的桌号;第二天,开大会的时间、地点、每人的座位号,分论坛的场次、时间、地点、每人的座位号。看完这一张卡,你这两天该怎么做一目了然。

三、 万达开会没人敢迟到

很多公司大大小小的会,慢悠悠来的人不在少数,既影响大家的情绪,又影响开会的效率。

在万达,如果你敢迟到,你一定会很难堪!这不是指要罚你多狠,指的是你自己的心理体验,很难堪。

曾经有个总经理级别的领导第一次开总裁会,当时通知的时间是9点,他“掐点”去的,一进会场,大家都用异样的眼神看他,看得他心里直发毛。会后,有同事好心提醒:下次早点来吧,就你

敢“掐点”来。第二次开会,他提前5分钟来了,但是还是被大家每个人异样的目光“瞩目”了一番。他不解,后来才知道,在万达开会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大大小小的会,下一级一定会比上一级提前早到5-10分钟。这不仅是一种尊重,更是一种对待会议的态度。

四、 准时开会可以,准时散会你行吗

在万达,开会基本上是会议手册定的几点就会几点结束,极少有拖延开会时间的时候。

这里,万达做到了三点:1.会议通知时就明确会议开始及结束的时间;2.合理安排切实可行的会议议程,明确每件事项的讨论时间;3.会议主持人必须有效调动与会人员的积极性和控制好会议时间。

一个重要的事实是,在万达,只要王健林讲话,如果他说要讲1个小时,那基本上距离结束时间左右不会差5分钟,这点你做得到吗?

说了你可能不信,对于一些重要的会议,有的与会发言者要提前预演,有时还不止一遍哦。在万达,几乎所有人都能做到说几分钟就几分钟,只会缩时。因此不管多长的会议,由于每个发言都很精准,所以准时散会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除了有制度约束、规范,高层以及所有人的时间观念和责任意识至关重要。

五、 开会发言只捞干货

万达开会从来没有空话、废话,开会是要解决问题的,不是来听你唠叨的。因此,万达会场经常会有发言和汇报被打断,因为你跑题了,或者“这个根本用不着跟我汇报”。

万达开会也用PPT,但都是极简风格,有规范模板,杜绝花里胡哨。一般开会不许超过10张,给董事长、总裁汇报基本不会超过3张。当然这3张都是筋骨,筋骨后基本上都有超链接,如果领导问细节,后面有更细的。

有些外面广告公司煞费苦心设计精美的PPT,有原因、有背景、有问题,可是悲催的是,这些都会统统被“杀掉”,直奔解决方案。有一个公司做了50多张PPT,结果只听了3张的实质内容。

一家企业要来万达全面取经,涉及到管理、财务、人力、管控、信息化、纪检、企业文化等,万达每个板块的一把手每人讲述一刻钟,每人10张PPT,效率之高、干货之干,令那家企业高管们惊叹不已。

一句话,扯淡的会,万达从来不开。

六、 开会不许找替身

参会各方不能随便派人听听会、走过场。派来的人要能拍板,能定意见,参会不是代表个人,是要代表部门参会,不能涉及到部

门时说:“不清楚”、“不归我负责”、“我回去汇报后才能确定”。一句话,找个能管事的来开会就对了。

领导问什么就答什么,不能答非所问。有些人开会,领导一问到某关键事项是否完成时,就采取迂回战术讲一大堆的没有完成的理由。其实领导最关心结果,可以先讲结果,如领导需要再阐述原因即可。

汇报不能找替身,如果副总裁听会,必须总经理汇报,如果总裁听会,必须副总裁汇报。这就保证领导必须身体力行,必须全面了解,决不允许你找个具体负责的人来替你作汇报。

万达的领导,个个都是行家,谁也蒙不了谁。

七、会后不落实等于会白开

不要以为开完会就可以一拍屁股走人,万达的重要会议都有纪要,也不要以为有了会议纪要就万事大吉,万达还有一套强大的会议督办系统。开会确定的事会落实到每个人每件事、到具体时间段。万达每个部门每周至少有一次例会,每个月有月度会,季度会,还有半年总结会和全年大会。

最常见的是每个部门的周例会,为了跟踪会议纪要中涉及的行动计划及重要工作,万达自己开发了一个任务追踪系统,目的是通过量化的指标来跟踪会议落实情况。

篇三:读万达工作法有感

读万达工作法有感

读万达工作法有感

通过阅读《万达工作法》 这本书。使我感受良多,受益匪浅。我作为一个普通人,能通过这本书与金融界的领军人物沟通交流,感到是一次十分难得的学习机会。

这本《万达工作法》就是万达集团日常工作的具体展示,通过展示管理层面的工作内容和流程,我更加清楚地了解了万达公司的工作生活模式,感受到了这种精细的管理,务实的作风和有效的行为方式。

从开会、识人、培训、做制度、销项表、复盘、防腐败、执行力、再到食堂等,面面俱到,熟思之后,为什么我们没有企业文化中心?我们的企业缺的是什么?那些该为我所用?那些是我们应该改进的部分呢?

我从年初进入公司,到现在已经整整四个月了。从入职时的迷茫、徘徊、到现在的寻找。此前听到一则故事在说,我们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建立复杂的监督体系,要靠自觉。有些人不尊重规则。不仅如此,还擅于发现规则中的漏洞并恶意使用。有些人不值得信任,我们公司的许多工作的进行是必须依靠信任进行的,可能,为了节约成本,我们没有办法设置复杂的监督机构,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故事归故事,我们的公司没有时间给你犯错的时间,我们赔不起,市场也不给我们改正的机会。我们自己的时间怎么也回不来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办?变被动为主动呢?我想到了:介入指导,提前计划。把很多不可控的事情变成可控的,怎样让每个人只为完成任务想办法,而不是为完不成任务找借口?怎样才能说到做到,算到拿到呢?我们的执行力靠什么保障执行到位呢?在现阶段,管理光靠人管人不行,靠制度管人也不行。那靠恩威并施吗?社会上的专家隔靴挠痒,实际运用当中,发现用不上,那么我们有没有能力把专家那套理论与实际问题嫁接在一起,只有不断的思考和摸索,形成自己特色的思维路径,成为一个知者,常言道:知者为师。对组织而言,我们要知人善任,对职工自己来说,要帮自己认清你是谁,只有认清自己是谁,你才能是快乐的,业绩才会上升,只有自己快乐,才会自主自发地创新。“侃大山”利用众人智慧解决综合的问题,“任务树”帮助各部门逐级进行任务分解,更好把握工作中的难点和要点,让员工能够对全年的工作任务“心中有树”。我们的企业需要一种企业精神,七星精神才是核心!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但也不会像你想象的那么糟。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我可能脆弱得一句话就泪流满面;有时,也发现自己咬着牙走了很长的路。最大的自私就是无私,你付出的越多,外界就会回报你越多。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万达读书》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2625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