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苏州史纪纪录片

苏州史纪纪录片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4:44 | 移动端:苏州史纪纪录片

篇一:史上最佳20部纪录片

史上最佳 20 部纪录片2002 年 12 月,国际纪录片协会为庆祝成立 20 周年,进行了史上最佳纪录片的评选。国际 纪录片协会简称 IDA,在 50 个国家里拥有 2700 个会员,这次评选被称为最具权威性的纪录 片评选。01. Bowling For Columbine (2002) Michael Moore 迈克尔·摩尔《科伦拜恩的保龄》一部令人反思的探讨美国枪械暴力的纪录片,荣获第 75 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大奖。02. The Thin Blue Line (1988) Errol Morris 埃罗尔.莫里斯《细细的蓝线》纪录电影中的经典之作。电影讲述 1976 年美国德州达拉斯市一个被冤枉的人犯,因谋杀警 察被判有罪而终身监禁,11 后终因真相大白而洗清罪行的故事。喜欢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的一定不能错过这部片子。同时美国作曲大师菲利浦.葛拉斯(Philip Glass)为该片配制 了精彩而令人难忘的音乐。 03. Roger & Me (1990) Michael Moore 迈克尔·摩尔《罗杰和我》有关美国大企业因裁员而导致工人失业等一系列问题的记录,赢得多个重要纪录片奖项。04. Hoop Dreams (1994) Steve James 史提夫.詹姆斯《篮球梦》两个黑人男孩为圆他们的 NBA 之梦而各自展现不同生活经历的故事。05. Salesman (1969) Albert and David Maysles 梅索斯兄弟 《推销员》梅索斯兄弟的代表作 ,影片记录了四个挨家挨户推销圣经的推销员的辛酸经历。电影《推 销员》因真实客观的情节感动了无数的观众,其中包括一个名叫芭芭拉·考普勒的女孩,在 看过这部电影后,便跑去追随梅索斯兄弟拍片,日后她自己也成为一位优秀的纪录片导演, 并且先后以《美国哈兰县》(Harlan County, USA )和《美国梦》(American Dream)赢 得两座奥斯卡金像奖。 06. Nanook Of The North (1922) Robert Flaherty 罗伯特弗拉哈迪《北方的纳努克》这部电影被看作是纪录片电影的开山之作。 纳努克只是个普通的猎人,但他却成为一部电 影的主人公,这就是《北方的纳努克》,罗伯特·弗拉哈迪想通过这部电影来表现爱斯基摩 人的生活。07. Night And Fog (1955) Alain Resnais 阿伦雷乃《夜与雾》片长只有三十分鐘,是一套关於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特辑。影片以二战的新闻片、图片, 与 55 年的集中营的颓垣败瓦的景象来叙述故事。既真实又全面地交代了三十年代反犹的疯 狂思维、德国纳粹泯灭人性的暴行、集中营内难民的惨况等等。本片不以单方面的立场来指 责纳粹, 而大多以画面与如诗词的旁白, 给观眾思考的空间, 思考人的价值、 战争的意义……08. Harlan County, USA (1976) Barbara Kopple 芭芭拉·考普勒《美国哈兰县》 直接电影经典之作, 纪录的是美国哈兰县的矿山罢工事件中的劳工和矿主的冲突。 本

片荣获 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奖。09. Grey Gardens (1975) Albert and David Maysles 梅索斯兄弟《灰色花园》伊迪母女仿佛被社会遗忘,居住在破败不堪的老宅,养了一群聊以慰藉的猫。老伊迪几乎不 起床,周围是成堆的报纸、衣服和脏盘子。小伊迪喜欢欢腾跳跃,常常穿得像潜水员,几乎 看不到头发。尽管已经 58 岁,小伊迪仍然美丽而富于生机。老伊迪曾经参演过电影,体验 灰色花园曾经的繁华。 但小伊迪为了照顾母亲却不得不放弃模特生涯, 以及对成就和名声的 梦想。她对爱情和家庭的憧憬,恐怕一生都不能实现……10. The Civil War (1990) Ken Burns 肯·伯恩斯《南北战争》反映美国南北战争的历史文献片。11. Crumb (1994) Terry Zwigoff 特里泽维格夫《漫画大师罗伯特克鲁伯》 罗伯特·克鲁伯是一位著名的另类漫画大师,他创造出的《怪猫菲力兹》更是首部限制级动 画片。影片回顾了漫画大师的一生,采访了他的母亲、两个兄弟、妻子以及前女友等人,并 挑选了他大量画作中的经典部分欣赏, 从而让观众对这位黑色漫画大师的心理和怪异的创作 灵感有所了解。 一副副针砭时弊的的作品不断出自他的笔尖, 而观众也再次感受到了他的个 人魅力。本片也获得了国际纪录片联合会的大奖以及圣丹斯电影节的最佳纪录片奖。12. Gimme Shelter (1970) Albert and David Maysles .梅索斯兄弟《滚石----给我一个 避难所》或《变调摇滚乐》Rolling Stones 乐团在 1969 年的美国巡回演唱,是摇滚乐有史以来最最恶名昭彰的故事之 一。 这年 12 月 6 日,他们在加州亚特蒙(Altamont)的巨型免费演唱会完全失控,终于酿成惨 剧∶飞车党组织“地狱天使”(Hell's Angels)被请来当保全人员,这些身批皮衣的 莽汉和现场乐迷不断爆发冲突,台上台下一团混乱,请来暖场的乐团 Jefferson Airplane 主唱还被“地狱天使”打肿了眼睛。滚石为了保持神秘感,等到太阳下山才上台,现场观众 焦躁不安的情绪早已暴涨。最后,一个黑人青年在距离舞台数步之遥的地方亮出手枪,众多 “地狱天使”一拥而上,用尖刀把他活活刺死。这一切都被摄影机捕捉下来,成就了影史最 惊心动魄的纪录片之一《变调摇滚乐》。13. 7 Up (1963) Michael Apted 迈克尔·艾普泰德《7 Up 》系列 14. Fast, Cheap & Out Of Control (1997) Errol Morris 埃罗尔莫里斯《又快又贱又失 控》四个素昧平生的男人,经摩里斯鬼斧神工的剪辑,竟然凑成一个新时代的诸葛亮。日复日年 复年,他们依照自己的兴趣默默耕耘,创造完美无瑕的独特世界:修剪草本的理出一只只龙 精虎猛的绿色野兽; 挥鞭的驯服吼声教人丧胆的森林之王; 与试

管相依为命的视白老鼠为挚 友;操纵高科技的赋予机械人宝贵的生命。在一般人眼中他们行为怪诞,摩里斯却把他们的 不平凡郑重镶上金框,让他们与缪斯和阿波罗平起平坐。宇宙纵使转得又快又贱又失控,我 们都是自己的上帝,求仁得仁信者得救。15. Titicut Follies (1967) Frederick Wiseman 费特力克.怀斯曼《提提卡失序记事》这部精神病监狱实录, 记录了精神病人倍受误解和虐待的可怕时期。 导演用手提摄象机营造 了亲临地狱的感觉, 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同类仅是由于别人的误解或自身精神问题而完全丧 失做人的基本权利。 16. When We Were Kings (1996) Leon Gast 利昴加斯特 《一代拳王:阿里》这是一部迟到了很久的纪录片,记载的是 1974 年穆罕默德·阿里和乔治·福尔曼在前扎伊 尔首都金沙萨进行的著名的“丛林之战”, 居然还跟现场直播一样扣人心弦。 胶片的仰视视 角将阿里放大成了一个文化标记, 但由诺曼·梅勒和乔治·普林顿撰写的犀利解说词则令他 重返凡间。17. American Movie: The Making Of Northwestern (1999) Chris Smith 克利斯·史密斯 《导演狂想曲》“导演”这两字是许多电影人追求的名衔, 对于住在威斯康辛一处无名小镇的马克布察特而 言,更是他一生最大的梦想。本片是由克里斯史密斯执导,记录马克为完成导演梦,出动全 家大小、亲朋好友充当演员,加上他的信用卡和比尔叔叔借他的 3000 元,意图完成一部恐 怖短片。片中忠实记录马克对拍片的坚持和他个人的一些问题--包括酗酒、 赌博和家庭失和等——观 众可从中认识马克周遭的人物:亲爱的老妈、高龄八十二岁的叔叔和马克的一干演员朋友。 这是一部关于一个人的野心、沈迷、和他追求个人理想的“美国梦”的忠实纪录片。18. Shoah (1985) Claude Lanzmann 克劳德蓝斯曼《毁灭》 一部长达九个半小时的纪录片, 访问了纳粹大屠杀的幸存者。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全片并没有 用上一格有关大屠杀的新闻片段, 让你从导演与幸存者的访问当中感受比那九个半小时更长 更长的恐怖与磨难。19. The Man With A Movie Camera (1929) Dziga Vertov 维尔托夫《持摄象机的人》迪吉加·维托夫在 1929 拍摄了这部繁复的片子, 我们现代看惯彩色和刺激的人必须要有 12 分的耐心才看的下去。这是一部关于摄影机如何记录/创造苏俄现代都市生活的一天的故 事,拍摄的都是常人看到的平凡的景象,没有任何字幕,没有剧情。没有演员和布景。但是 却通过独特的视角和特技处理,比如类比、蒙太奇创见看不到的奇特景象,自由、任性,一 部电影的看图说话!20. Sherman's March (1986) Ross McElwee 罗斯麦

凯维《谢尔曼将军的征程》记述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一次着名的军事行动--谢尔曼远征。BBC:恐龙凶面目 黄石公园惊人真相 生命之源 鸟的生活 迁徙的鸟 哺乳类全传 活力星球 日月星宿 植物私生活 人与动物 人体漫游 五官奧妙 人类心智 极地之旅 冰雪的童話 生命的进化 文明-西方艺术史话 热带雨林 战争之路 群体大自然 动物杀戮战场 野性新世界 蓝色星球 行星地球 异形星球 未来狂想曲 恐龙星球 时光机器 与巨兽同行 与恐龙同行 与海怪同行 与猛兽同行 与野人同行 古代 地球水之旅 宇宙无限 南极

篇二:口述历史纪录片的创造

口述历史纪录片的创造

————以《我的抗战》为例

我们可以从题材方面将纪录片分成两种类型: 一种是关于现实事件和题材的纪录片, 一种是关于历史题材的纪录片。现实题材的纪录片更重视事件的现场, 它是摄影机在“现场”见证/亲历的结果, 它的叙事语言是展示性质的, 遵循纪录片“三一律”( 时间和空间的真实、表现对象的真实、叙述结构和过程的真实) ; 历史题材的纪录片, 因为它所表述和纪录的事件是已经发生了的,“现场”已经不复存在, 所以它的叙事必须还原“历史的现场”, 探索/发现是它的表现特点, 它的表述有多种形式, 口述历史是其中的一种。“口述历史就是指口头的、有声音的历史, 它是对人们特殊回忆和生活经历的一种记录。”口述历史(OralHistory) , 这一术语正式产生于 20 世纪 40 年代, 据美国口述历史协会记载: “1948 年哥伦比亚大学历史学家阿兰·内文斯开始记录美国生活中显要人物的回忆, 从那时起口述史学作为当代历史文献研究的新手段而正式创立起来。”那么,究竟口述的历史纪录片如何惊醒创造呢?其实我们从上面这一定义大概可以看出一点端倪。

其一,这一类的纪录片都需要口述的主体,即讲述这一段历史的主体者。主要是选择历史事件的亲历者、见证者,通过摄影机纪录下他们的肖像,语言、动作等,作为历史的面孔记忆。口述历史纪录片在人物的选择上采取的是 “散点透视法”,也就是对任何一个历史事件,它在选择讲述者的时候,不是只选择一两个讲述者,而是选择“群言”的形式,通过不同的讲述者的讲述,构成纪录的叙事。口述历史纪录片特别注重当事人口述的差异性,这些差异的表述重构了人物、历史事件的客观现场。正是这种“众声喧哗”的限制性视角,把历史事件建构在差异、多元、局限视角的基础上,体现出“历史·见证”的亲历特点,这种差异性构成了影片叙事结构的逻辑性和现场。这一群体是既普通又特殊的群体。取材于中国远征军战争题材《我的团长我的团》的导演康洪雷曾经说过:在拍摄《我的团长我的团》之前,他只知道杜聿明、孙立人,他们确实战功赫赫,很有名,有文字记载。但是,当时就想能不能往下做,可下面就没有人知道了。其实不仅是导演康洪雷,对于绝大多数观众来说,通过文

字资料以及文献纪录片等影像资料所了解的也几乎都是伟人的历史、英雄的历史而不是普通人的历史。因此,英国口述史学家保尔·汤普森在论述口述史学的最大作用时就指出,“它给了我们一个机会,把历史恢复成普通人的历史,并使历史与现实密切相连”。口述历史纪录片中的主体就是一群普普通通的人。在《我的抗战》中,这一口述的主体是 300 名抗战老兵,他们大多数是那个战火纷飞年代中最普通的士兵。在《我的抗战Ⅱ》中,口述者身份更广泛,增加了更多平民受害者的口述。然而,这一群体虽然普通却又很特殊。他们不同于上世纪 90 年代《生活空间》里所记录的普通老百姓,他们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当事人或与当事人有直接关系者,即亲见者、亲历者、亲闻者。所以,他们是最有资格去叙述这段历史,且其叙述的历史是带有十分强大的真实性的人。

其二,讲述的方式:第一人称的自述。《我的抗战》及《我的抗战Ⅱ》总导演曾海若曾表示:我们的定位就是“听爷爷奶奶讲过去的故事”,让战争的体验者说话,我们想告诉普通人,战争是怎么回事。所以不像纪录片,更像故事化的小型电影。而在口述历史纪录片中,主叙述层就是由第一人称自述形式所讲述的“故事”,而“人之所以要讲故事,也是为了使人拥有过去。故事讲述过去的事,不仅仅是为了怀旧的伤感,更重要的是使人从流逝的时间中挣脱出来,通过历史与现实的连接而获得一种完整统一的生命感”。 所以,在影片故事展开的过程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叙述主体或遗憾、或悲伤、或愤怒、或喜悦等情感的释放,更多感受到的是自述者作为“人的主体”意义的凸显。从另一层面来看,“我”不再只是一个有利于讲述故事的叙述角度,而是只有真实经历过后才有权利说出的“我的”经历的叙述者,担负着对经验真实的承诺。“我”给公众提供的史实,“是非常个人的、在很小经验范围内的局部事件,如果当事人自己不说,无论多少历史研究可能永远都发现不了的微观史实。”(徐贲:《“记忆窃贼”和见证叙事的公共意义》)所以,这也是口述历史纪录片在历史题材影片类型中颇受观众欢迎的原因之一,因为它更能够激发观众向宏观历史深处进行探微的好奇心。

其三,口述的内容:众多口述主体的回忆+历史文献记载。那么,这些口述的主体都讲述些什么?在《我的抗战Ⅱ》中,我们看到无论是讲述如滇缅

战役等很多惨烈而不为人们熟知的战役,还是关涉到“731 细菌部队”“南京大屠杀”等沉重话题,这些口述主体的共同诉求点,都是“回忆”。口述历史正是建立在回忆的基础上,力图通过回忆来获得关于过去事件的丰富证据,并对正统的历史进行补充与质疑。在“回忆”中,我们得以了解更多大历史下难以捕捉到的带有着生命体温的细节。比如,小战士执行第一次任务时的“糗事”,觉得夜晚的枪声特别好听、第一次在平原上看到海市蜃楼;战士们打仗时就穿鞋、不打仗就不穿鞋的情景;以及关于战争中与亲人久别重逢的微小细节。以《我的抗战》中《在延安长大》一集为例,从小没有见过父亲的任远志,十五岁时来到延安第一次见到父亲任弼时,“我的母亲就指着那个拄着拐棍、戴着黑边眼镜的那个老头,她说那就是你爸爸,你快去叫他吧,我很快就跑过去了,就搂着我爸爸那腿,也是怎么也喊不出来,因为从小没有喊过,没有喊过爸爸妈妈,就搂着他,很久说不出话来,就是太高兴了吧,就流着幸福的眼泪。”正如崔永元所说,“《我的抗战》呈现的虽然是独特个体的经历,但无数人的无数经历,就构成了抗战史”,这些众多个体的回忆,也因此变成了对于一个年代的集体记忆。当然,这个记忆必须保证其真实性。因为口述历史纪录片的深度正是建立在受访者的记忆是如何运作的,记忆是否可靠,受访者是否反映出真实的心声。也真是因为这一点,所以前面便提过在口述主体的选择上采取的是 “散点透视法”,即采用“群言“的方式,增加某一历史事件回忆的真实性。同时,在内容上口述历史要达到真实也必须做到与文献互证,去伪存真。文献是官方记录,口述则是当事人的亲身经历带有民间化色彩,口述当事人因种种顾虑可能隐瞒真相;当然,文献可能某些时候也会曲解事实。鉴于此,口述史料必须与文字史料和实物资料相互印证,口述史料所反映的内容必须符合具体的历史条件,也就是说,既要从宏观方面,也要从微观方面来检验口述历史研究的客观性。要保持口述史的真实性不仅要做到对口述者持客观态度,而且对于文献也要时刻保持怀疑的态度。

以上便是口述历史纪录片创造中缺一不可的三者,缺了谁,这纪录片便会失去它的完整性,相反,如果口述历史纪录片能够充分运用这三者,这纪录片便向成功迈进了一步。

篇三:历史文献纪录片

历史文献纪录片

当今时代电视观众对于纪录片的观看真的是少之又少。除了近几年比较火的《舌尖上的中国》以及经常无聊时随手打开的《动物世界》,其他应该没什么了解,更不要说历史文献类的纪录片,看了更是感觉枯燥乏味,还不如看历史书呢。并且现在是网络信息时代,什么都可以在网络上得到答案,而且信息量超大,刷新速度超快。这样的环境下历史文献类的纪录片该何去何从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其实仔细查找,近几年这类的纪录片成功的也有一些。如中央电视台著名纪录片导演孙曾田拍摄的反映康有为戊戌变法之后思想变化的微纪录片《变》,其被誉为“在纪录片虚构方面实现了真正意义的突破”,就对传统的纪录片创作手法进行了大胆的突破,利用影视艺术的特性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束缚,实现了古人、今人的对话,思维极为深邃,促人反思、回味。因此,互联网时代的纪录片创作,在主题、题材、风格、创作主体、视觉包装等方面,都亟待进行相应的变革。

(一)主题多元化:新媒体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习惯和价值观念。传统纪录片偏向于说教,而且远离生活,而各种各样影视剧和综艺节目的兴起,使得纪录片的受众主体越来越少。纪录片主题的选择要转向多元化,摒弃宏观空洞的说教,用故事化的手法,在观众轻松愉悦地接受过程中传递影片娱乐化表层下的思想内涵。

(二)创作方式的变化:新媒体产生之后,纪录片的创作不再是电视媒体单位的“专利”,人们可以利用手中的手机、摄像机等随时记录身边发生的事,倾注各自对生活的个性化理解和关注,这种方式虽然不能够与电视台专业化高预算的精致制作媲美,但其中的草根文化气息更加逼近真实生活,更容易让普通观众所接受。目前网络上的“拍客”群体,带有草根性、群体性、个性化的拍客以青年人为主,该群体一般都具备一定的文化程度,而且思维敏捷和创新意识活跃,他们所建立的双向传播方式,形成一种民主化的媒体形式,表现内容更加人性化。

(三)叙事清晰系统:

1.线索清晰,内容丰满立体。在叙事线索上,比如讲述一个历史战争时,可以以时间为叙事的主轴,按照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取得最后胜利的时间线索安排内容。在时间主轴的各个切面上又选取了大量的事件进行交叉叙述,不同行动、不同场景不断切换,将复杂的历史背景有序地呈现。既有时间脉络,又强化了空间感,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不同情节的相互联系中。

2.节奏紧凑、扣人心弦。本片的外在节奏是用视觉、听觉令观众直接感受的节奏。比如在峰峦叠嶂的景物拍摄时采用了摇臂,对景别的摇移使画面充满雄浑壮阔的气势,带给观众鼓舞振奋的心理感受。内在节奏是由作品中情节的矛盾冲突,给人物的内心情感带来的震撼所产生的节奏。

3.不断铺设的悬念增强故事性。故事悬念的设定是历史文献纪录片的重要叙事手段,利用观众对人物命运、情节发展的期待心理,使以往表现沉闷的情节变得引人入胜,通过一个又一个悬念,维持并不断加强观众的收视欲望。

4.细节刻画真挚感人。注意从历史文献资料中寻找鲜活的历史细节,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完全抛弃了过去平铺直叙的创作方式,通过设置富有意义的情节,在一定的时空内,表现相对完整和连续的矛盾冲突。在叙述情节过程中重点渲染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在细节中刻画人物性格,以活生生的人物个性去感动受众。大历史的宏观背景叙述与细节的陌生化描述,凸显历史文献纪录片的张力。

(四)表现手段多样而节制:

1.标志性外景地的选取。叙述者亲身走入了各个抗战地区以及抗战的标志性符号——纪念碑、纪念馆等。观众在收看该片时与叙述人一起故地重游,一起触摸历史,获得身临其境的现场感。

2.室内情节的场景再现。除了外景地的摄制,历史事件可以采用室内情节场景复原的手段进行表现。观众获得强烈的历史真实感。

3.用量较少的情节再现。与场景再现不一样,情节再现出现不要太频繁。因为情节再现表演性会更强,如果像剧情类纪录片一样,充斥大量的情景再现,文献纪录片的严肃性和真实性就会受到削弱。所以,对于这一手段的运用要节制和到位。

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纪录片渗透到社会和人群的渠道、途径和方式越来越多元,从大银幕到三公尺的电视,一公尺的电脑,再到方寸世界的手机,创作者面临着观众越来越短的注意力和媒介越来越小的银幕。 网络对纪录片的青睐,势必将影响纪录片样态的发展,纪录片的制作者将会更多地考虑网络传播的特点,观看时间与地点的随机性、播放和收看的快捷性与随意性,这些互联网传播特性将使纪录片体量变得更加轻盈短小、形态更为鲜活生动、内容更为生活化和接地气。

未来的创作中,尤其是在今天这样一个个人观点的传播效率很高的时代,纪录片导演不仅要成为一个具有敏锐观察力和独立思辨力的社会学者,也需要熟谙新媒体的用户心理和传播特性的互联网时代的内容生产者。在DV普及和互联网时代之前,把活动影像拍摄下来,一直就是一件被垄断的事情。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电影、影像日渐社会化,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影像传播影响认知的时代。当纪录片遇到网络的时候,纪录片的制作理念和生产方式需要跨界和转型,纪录片的运营、营销和传播也都需要融合和转型。


苏州史纪纪录片》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25566.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