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cpu,z中文版怎么用

cpu,z中文版怎么用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4:41 | 移动端:cpu,z中文版怎么用

篇一:CPU-Z使用指南

CPU-Z是一款检测自己CPU的型号,频率,速度等等超强工具。 文件大小才500多K,在买电脑时一定要带上它,下载地址:http:///shared/6ilvgyu8tb。下面是我本机的E8600截图

CPU-Z 1.51中文版本

CPU-Z 1.50英文版本

注意:主频和倍频是会随着任务发生变动的,在待机的时候倍频会降到6,处理任务时候会升到10,这是intel的speedstep节能技术,根据使用的需要自动调整频率以节约能源。

CPU-Z的参数查看常用技巧:

1.怎么用判断CPU的位数.<早期的一个问题,06年左右CPU从32向64位升级>

其实只要我们看指令集后面的指令如果有EM64T指令的话就是64位的,否则是32位的.(可以通过CPU-Z查看指令集,如果指令集后面的指令越多代表你的CPU越牛)

2.怎么判断CPU的核数

现在很多的广告上不是说CPU是多少核多少核的吗,现在我们就查以查查我们的CPU到底是几核的,只要看最下面的核心数就行了,1代表单核2代表双核4代表4核.线程数是早期的一种超线程技术.

3.CPU-Z也可以查看主板和内存情况

有些朋友不清楚自己主板型号的,可以用CPU-Z查一下,点击主板选项卡就可以查看自己的主板型号,内存查看也一样.

4.通过查看SPD可以判断我们内存插槽情况

以下以celeron为例讲解:

小贴士:从CPU的技术参数认识CPU(转):

一、CPU的内部结构与工作原理

CPU是Central 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的缩写,它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CPU的内部结构可分为控制单元,逻辑单元和存储单元三大部分。

CPU的工作原理就像一个工厂对产品的加工过程:进入工厂的原料(指令),经过物资分配部门(控制单元)的调度分配,被送往生产线(逻辑运算单元),生产出成品(处理后的数据)后,再存储在仓库(存储器)中,最后等着拿到市场上去卖(交由应用程序使用)。

二、CPU的相关技术参数

1.主频

主频也叫时钟频率,单位是MHz,用来表示CPU的运算速度。CPU的主频=外频×倍频系数。很多人以为认为CPU的主频指的是CPU运行的速度,实际上这个认识是很片面的。CPU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是没有直接关系的。

当然,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是有关的,但是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公式能够实现两者之间的数值关系,而且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由于主频并不直接代表运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因此主频仅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

2.外频

外频是CPU的基准频率,单位也是MHz。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而且目前的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外频也是内存与主板之间的同步运行的速度,在这种方式下,可以理解为CPU的外频直接与内存相连通,实现两者间的同步运行状态。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很容易被混为一谈,下面的前端总线介绍我们谈谈两者的区别。

3.前端总线(FSB)频率

前端总线(FSB)频率(即总线频率)是直接影响CPU与内存直接数据交换速度。由于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带宽)/8。

外频与前端总线(FSB)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千万次;而100MHz前端总线指

的是每秒钟CPU可接受的数据传输量是100MHz×64bit÷8Byte/bit=800MB/s。

4.倍频系数

倍频系数是指CPU主频与外频之间的相对比例关系。在相同的外频下,倍频越高CPU的频率也越高。但实际上,在相同外频的前提下,高倍频的CPU本身意义并不大。这是因为CPU与系统之间数据传输速度是有限的,一味追求高倍频而得到高主频的CPU就会出现明显的“瓶颈”效应—CPU从系统中得到数据的极限速度不能够满足CPU运算的速度。

5.缓存

缓存是指可以进行高速数据交换的存储器,它先于内存与CPU交换数据,因此速度很快。L1 Cache(一级缓存)是CPU第一层高速缓存。内置的L1高速缓存的容量和结构对CPU的性能影响较大,不过高速缓冲存储器均由静态RAM组成,结构较复杂,在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一般L1缓存的容量通常在32—256KB.

L2 Cache(二级缓存)是CPU的第二层高速缓存,分内部和外部两种芯片。内部的芯片二级缓存运行速度与主频相同,而外部的二级缓存则只有主频的一半。L2高速缓存容量也会影响CPU的性能,原则是越大越好,现在家庭用CPU容量最大的是512KB,而服务器和工作站上用CPU的L2高速缓存更高达1MB-3MB。

6.CPU扩展指令集

CPU扩展指令集指的是CPU增加的多媒体或者是3D处理指令,这些扩展指令可以提高CPU处理多媒体和3D图形的能力。著名的有MMX(多媒体扩展指令)、SSE(因特网数据流单指令扩展)和3DNow!指令集。

7.CPU内核和I/O工作电压

从586CPU开始,CPU的工作电压分为内核电压和I/O电压两种。其中内核电压的大小是根据CPU的生产工艺而定,一般制作工艺越小,内核工作电压越低;I/O电压一般都在1.6~3V。低电压能解决耗电过大和发热过高的问题。

8.制造工艺

指在硅材料上生产CPU时内部各元器材的连接线宽度,一般用微米表示。微米值越小制作工艺越先进,CPU可以达到的频率越高,集成的晶体管就可以更多。目前Intel的P4和AMD的XP都已经达到了0.13微米的制造工艺,明年将达到0.09微米的制作工艺。

1.CPU主频、外频、倍频、前端总线的定义:

在早期的电脑里,CPU的速度不是太高,和内存保持一样的速度。例如P3的时候,133的外频,内存的频率就是133,CPU的前端总线也是133,三者是一回事。

随着CPU速度的飞速提升,内存由于电气结构关系,无法象CPU那样提升很高的速度,内存和CPU之间出现了速度差异,这时就提出一个CPU的主频、倍频和外频的概念。

奔腾4年代开始,intel采用了4倍并发技术,使系统总线在一个时钟周期内传送4次数据,也就是传输效率是原来的4倍,在外频仍然是133MHZ的时候,前端总线的速度增加4倍变成了133X4=533MHZ,当外频升到200MHZ,前端总线变成800MHZ,所以你会看到533前端总线的P4和800前端总线的P4,就是这样来的。因为习惯之前的叫法---外频=前端总线,所谓533外频的P4和800外频的P4其实外频就133和200而已,还是叫533前端总线或533FSB的P4比较合适。

Intel FSB频率=CPU 外频*4 例如:Intel Core 2 Duo E4500 2.2GHz 外频200MHz, FSB频率800MHz

AMD 462平台FSB频率=CPU外频*2 例如:Athlon XP 2500+ (Barton)外频 166MHz,FSB频率333MHz AMD 939平台 Athlon XP 64 3000+ 外频200,HT频率1000MHz

CPU的工作时钟称之为CPU主频。单位是MHz,即CPU的运算速度。CPU的主频就是CPU内部的实际运算速度。

外频 :顾名思义就是CPU外部的频率,具体是指CPU到芯片组之间的总线速度,是CPU与周边设备交换数据、指令的工作时钟频率,是电脑系统的基本时钟,单位是MHz(兆赫兹)。外频是CPU乃至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基准频率,是CPU与主板内存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可以理解为CPU的外频也就是内存频率。 倍频:倍频指CPU主频与外频的比例关系,主频比外频高一定的倍数,这个数就是倍频。在外频相同情况下,倍频越高,CPU的主频也越高。但是由于CPU前端总线带宽的限制,如果单纯提高倍频,CPU得到的数据将不能满足CPU运算速度,所以提高倍频来提升传输率也是有限的。

前端总线(FSB):指CPU用来与北桥芯片传递数据的通道,即总线频率,前端总线主要负责与主板的内存、显卡及其他设备传递数据。前端总线带宽指每秒钟CPU可接受的数据传输量,前端总线频率越高,数据传输量越大。FSB频率越高越好,直接影响CPU与内存数据交换的速度。由于两家主要生产处理器的公司intel和AMD都采用了特殊的技术,使总线能够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完成2次甚至4次传输,相当于频率提升了好几倍。Intel和AMD在FSB上采用的技术不同,不能一概就论。

由于提高FSB能有效提高电脑性能,也就是说提高外频可以提高整个电脑的性能,所以大多人都超外频以获得更好性能。能超多少主要看主板的做工和CPU的体质所决定的。一般而言,对FSB和内存时钟两者来说越高等于越好。然而,让内存时钟比FSB运行得快并不会带来性能提升。同样,设置FSB运行在高速度下并强制内存与FSB不同步,比运行在较低FSB及同步内存下,将损失更多性能。

2.计算公式:CPU 主频=外频×倍频。

前端总线频率=外频x一周期内完成的传输次数,

前端总线带宽=前端总线频率×64位总线位宽/8 。

例如某电脑使用Pentium 4 2.4 CPU,外频是200MHz,它的主频则是200MHz×12倍频=2400MHz。一个周期内传输4次,前端总线频率是200x4=800,前端总线带宽是800x64/8=6400M/S

主频和实际的运算能力并不存在必然关系,也就是说主频高的并不能代表工作效率高,测试中2.4主频的P4的性能往往还不如1.83主频的AMD速龙(ATHLON Barton),这涉及到CPU其他的指标,比如制程,流水线,二级缓存,指令集等

3.频率比例:

系统频率都与外频有一定的比例关系,如200 MHz 外频系统中,内存工作于200 MHz,PCI 工作于33MHz,AGP工作于66MHz。外频是CPU与内存、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而且目前的绝大部分电脑系统中仍是瓶颈。提高外频可以提高整个电脑的性能,但提高外频必然将改变其它各分系统时钟频率,影响各分系统的实际运行情况,甚至无法开机,对CPU超外频时应充分重视,为确保系统稳定,一般采取锁住各个分系统的频率来确保稳定运行,或者改变CPU和内存比例,异步运行,达到超频目的,但此种方法对性能的损失也是很明显的。

4.双通道:

搭建双通道能充分满足CPU带宽需要,例如Intel P4的CPU在133的外频下,前端总线达到了533MHZ,内存频率是266(DDR266)。理论上CPU有一半时间要等内存传数据过来才能处理数据,于是提出一个双通道内存的概念,两条内存使用两条通道一起工作,一起提供数据,等于速度又增加一倍,两条DDR266就有266X2=533的速度,刚好是P4的前端总线速度,没有拖后腿的问题。外频提升到200的时候,CPU前端总线变为800,两条DDR400内存组成双通道,内存传输速度也是800了。所以要发挥好,一定要用双通道内存。(intel865以上的主板都提供这个功能)

DDR2 800的频率是400,以此类推。DDR2要比DDR有相当的延迟和性能损失,测试显示DDR2 533的性能不及DDR400的,DDR2667相当于DDR400为补偿高延时产生的性能损失,只能用高频率来弥补,因此不建议买低频的DDR2 。不会造成瓶颈。目前内存价格超级便宜,建议直接买DDR2 800的,不要为

省5元选用DDR2 667的,免得超频时或搭配总线频率高的中高端CPU时,造成数据瓶颈。

当CPU前端总线变成1000甚至1333,AMD来说HT总线变为1000甚至超频到HT=1200的时候,高频的双通道DDR2 就显得尤为重要。

5.HT总线:(HyperTransport) 是指AMD CPU到主板芯片之间的连接总线(如果主板芯片组是南北桥架构,则指CPU到北桥),相当于INTEL的前端总线。 HT总线是AMD为K8平台专门设计的高速串行总线。它的发展历史可回溯到1999年,原名为“LDT总线”(Lightning Data Transport,闪电数据传输)。2001年7月,这项技术正式推出,AMD同时将它更名为HyperTransport。随后获得了业界多家巨头的支持,诸如IBM、Sun、NVIDIA、微软、苹果、戴尔、惠普、思科、富士通、夏普、联想、Broadcom、ALi、ATI、Transmeta等许多企业均决定采用这项新型总线技术,而AMD随即组建超传输技术联盟Hyper Transport Technology Consortium(HTTC),从而将HyperTransport推向产业界。但Intel平台目前还没采用。 在基础原理上,HT与PCI Express非常相似,都是采用点对点的单双工传输线路,不同的是HT是两枚芯片间的连接总线,连接对象可以是处理器与处理器、处理器与芯片组、芯片组的南北桥等等,属于计算机系统的内部总线范畴。 早期的AMD CPU ,FSB是CPU到北桥之间的通道,内存控制器在北桥中,内存与CPU交换数据需要通过北桥,一个来回相当于外频的两倍。例如462针脚的AMD CPU,133外频时,FSB是266,使用DDR266内存和他搭配就刚刚好,如果用两条DDR266做成双通道,虽然内存有533的传输速度,但对于266的FSB,作用不大,所以AMD对双通道内存不感冒(除了NF2)。 到了k8年代,由于CPU内部集成了内存管理器(以前在主板芯片里),以前的前端总线进化成HT总线。因采用DDR技术,HyperTransport的实际数据激发频率是工作频率的双倍,此外HyperTransport是在同一个总线中模拟出两个独立数据链进行点对点数据双向传输,因此理论上最大传输速率可以视为翻倍,具有4、8、16及32位频宽的高速序列连接功能 。HT目前来说有HT1.0、HT2.0、HT3.0。 HT1.0工作频率200MHz—800MHz,实际数据激发频率为400MHz—1.6GHz;32位对应带宽3.2GB/S-12.8GB/S; HT2.0工作频率有1.0GHz、1.2GHz和1.4GHz,实际数据激发频率为2GHz—2.8GHz,32位对应带宽16GB/S-22.4GB/S,16位带宽对应8GB/S-11.2GB/S; HT3.0工作频率有1.8GHz、2.0GHz、2.4GHz、2.6GHz,实际数据激发频率为3.6GHz—5.2GHz32bit双向传输率对应总线带宽为28.8GB/S 、32GB/S、38.4GB/S、41.6GB/S。 2008年8月19日,AMD创建的超传输技术联盟在发布了新版HyperTransport 3.1规范,将这种点对点、低延迟总线技术的速度提升到了3.2GHz,最高可以支持32位通道。在提速至3.2G后,再结合双倍数据率(DDR),双向传输,可提供最高每位6.4GB/s的数据传输率。在32位通道下,HT双向带宽最高达到了惊人的51.2GB/S吞吐量(6.4x2x32/8=51.2GB/s)目前还不清楚HT 3.1何时会投入使用,据说有可能会在AMD 2009年春季发布的45nm Phenom中得以采用。 值得一提的是HT 3.0的总线还支持另一项名为“Un-Ganging”的新特性,该技术可允许超传输总线系统在操作过程中对运行模式作动态调整。就是当数据位宽并非32bit时,可以分批传输数据来达到与32bit相同的效果。例如16bit的数据就可以分两批传输,8bit的数据就可以分四批传输,这种数据分包传输的方法,给了HyperTransport在应用上更大的弹性空间。这项特性可以让那些搭载SMT同步多线程技术的服务器系统明显受益,现售的AMD7系列芯片组全都支持HT3.0总线。 目前来说AMD Athlon双核CPU都是支持HT1.0双向16位模式的,如5000+也就达到8GB/S的传输率,只有Phonem系列的才支持HT3.0,最高2.6GHz,比如AMD的旗舰四核心处理器Phenom X4 9950 BE总线频率是3.6GHz (1.8GHz)就是HT3.0速度。总线带宽有水桶效应,也就是说即使你把只支持HT1.0的CPU插在支持HT3.0的板子上也只能达到HT1.0的总线带宽。 HT总线频率计算方式:HT=CPU外频X HT倍频(最高5) HT总线带宽计算方式:HT带宽= HTx2(DDR)x2(双向)x32(位宽)/8 例如: AMD 939平台 Athlon XP 64 3000+ 外频200,HT频率1000MHz,16位带宽8GB/S AMD 940平台 Phenom9950 BE 外频200,HT频率3600MHz,32位带宽28.8GB/S 由于AMD64位CPU的HT总线体系整合了内存控制器,使得CPU不需要通过系统总线传给芯片组再由芯片组和内存交换数据,大大提高了系统性能,一举超越了intel的前端总线模式,(INTEL最新1333外频带宽仅为10.7G/S),AMD总线带宽是其数倍之多,是质的飞跃。

6.总线传输率:

是指主板的总线传输率,例如: pci 插槽总线传输率是 33mhz * 32bit /8= 132MB/s ;AGP插槽总线传

输率是 66mhz * 32bit /8= 266MB/s;8X最高数据传输率为

66x32/8x8= 2.1GB/S

对于INTEL的CPU来说:

外频: 指 内存与主板之间传输数据的速度

前端总线:指 CPU和主板(北桥芯片)之间传输数据的速度

内存频率: 指 内存速度=外频×系数(该系数根据内存型号变化而改变)

CPU频率: 指 CPU速度=外频×CPU倍频

(1)SDRAM内存,前端总线频率(FSB)=外频=内存频率

前端总线频率(FSB)=外频×1

内存频率=外频×1

CPU频率=外频×倍频(倍频一般是固定的)

比如:P3 1G(370针脚) 的外频、内存频率、前端总线频率都是133MHZ,CPU频率=133×7.5(倍频)=1G

(2)DDR内存

前端总线频率(FSB)=外频×4

内存频率=外频×系数(该系数根据外频变化而改变)

CPU频率=外频×倍频(倍频一般是固定的)

比如:P4 3G(478针脚) 的外频是200 MHZ

前端总线频率=200×4=800

内存频率(默认频率)=200×2=400 MHZ(两条ddr-400内存即可满足带宽)

CPU频率=200(外频)×15(倍频)=3G

(3)DDR 2内存

前端总线频率(FSB)=外频×4

内存频率=外频×系数(该系数根据外频变化而改变)

CPU频率=外频×倍频(倍频一般是固定的)

比如:E8400 (775针脚) 的外频是333 MHZ

前端总线频率=333×4=1333

内存频率(默认频率)=200×4=800 MHZ (两条DDR2-667以上内存即可满足带宽)

CPU频率=333(外频)×9(倍频)=3G

7.内存频率辨识

SDRAM内存: 实际频率=真实频率

DDR 内存: 实际频率=真实频率×2

DDR2 内存: 实际频率=真实频率×4

DDR的核心频率与时钟频率相等,但数据频率为时钟频率的两倍,也就是说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必须传输两次数据,而DDR2采用“4 bit Prefetch(4位预取)”机制,核心频

率仅为时钟频率的一半、时钟频率再为数据频率的一半,这样即使核心频率还在200MHz,DDR2内存的数据频率也能达到800MHz—也就是所谓的DDR2 800。

在同等工作频率的DDR和DDR2内存中,后者的内存延时要慢于前者。举例来说,DDR 200和DDR2-400具有相同的延迟,而后者具有高一倍的带宽。实际上,DDR2-400和DDR

400具有相同的带宽,它们都是3.2GB/

8.CPU前端总线带宽和内存带宽以及显存带宽对系统运行速度的影响甚微重要。

例如某人配置一台电脑,CPU用5000+内存用DDR2 667 1G,显卡用8500GS 核心及显存频率为450/800MHz。,SATA2 8M 250G硬盘,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个配置的带宽关系

篇二:CPU常识。让你看懂CPU-Z

今天在网上搜索了下,很多人都在问我的CPU是不是64位的,怎么看!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下,什么是64位,怎么查看自己的CPU是不是64位的。当然,你需要先有CPU-Z这个软件。我已经上传到附件中,需要的朋友可以去下载下来看看。 下面的文章是我从网上转的。

一: 什么是酷睿: “酷睿”是一款领先节能的新型微架构,设计的出发点是提供卓然出众的性能和能效,提高每瓦特性能,也就是所谓的能效比。早期的酷睿是基于笔记本处理器的。 酷睿2:英文Core 2 Duo,是英特尔推出的新一代基于Core微架构的产品体系统称。于2006年7月27日发布。酷睿2,是一个跨平台的构架体系,包括服务器版、桌面版、移动版三大领域。其中,服务器版的开发代号为Woodcrest,桌面版的开发代号为Cooe,移动版的开发代号为Merom。 特性:全新的Core架构,彻底抛弃了Netburst架构全部采用65nm制造工艺全线产品均为双核心,L2缓存容量提升到4MB 晶体管数量达到2.91 亿个,核心尺寸为143平方毫米 性能提升40% 能耗降低40%,主流产品的平均能耗为65瓦特,顶级的X6800也仅为75瓦特前端总线提升至1066Mhz(Cooe),1333Mhz(Woodcrest),667Mhz(Merom) 服务器类Woodcrest为开发代号,实际的产品名称为Xeon 5100系列。采用LGA771接口。 Xeon 5100系列包含两种FSB的产品规格(5110采用1066 MHz,5130采用1333 MHz)。拥有两个处理核心和4MB共享式二级缓存,平均功耗为65W,最大仅为80W,较AMD的Opteron的95W功耗很具优势。 台式机类Cooe处理器分为普通版和至尊版两种,产品线包括E6000系列和E4000系列,两者的主要差别为FSB频率不同。普通版E6000系列处理器主频从1.8GHz到2.67GHz,频率虽低,但由于优秀的核心架构,Cooe处理器的性能表现优秀。此外,Cooe处理器还支持Intel的VT、EIST、EM64T和XD技术,并加入了SSE4指令集。由于Core的高效架构,Cooe不再提供对HT的支持。

二:什么是双核处理器 双核与双芯(Dual Core Vs. Dual CPU): AMD和Intel的双核技术在物理结构上也有很大不同之处。AMD将两个内核做在一个Die(晶元)上,通过直连架构连接起来,集成度更高。Intel则是将放在不同Die(晶元)上的两个内核封装在一起,因此有人将Intel的方案称为“双芯”,认为AMD的方案才是真正的“双核”。从用户端的角度来看,AMD的方案能够使双核CPU的管脚、功耗等指标跟单核CPU保持一致,从单核升级到双核,不需要更换电源、芯片组、散热系统和主板,只需要刷新BIOS软件即可,这对于主板厂商、计算机厂商和最终用户的投资保护是非常有利的。客户可以利用其现有的90纳米基础设施,通过BIOS更改移植到基于双核心的系统。 计算机厂商可以轻松地提供同一硬件的单核心与双核心版本,使那些既想提高性能又想保持IT环境稳定性的客户能够在不中断业务的情况下升级到双核心。在一个机架密度较高的环境中,通过在保持电源与基础设施投资不变的情况下移植到双核心,客户的系统性能将得到巨大的提升。在同样的系统占地空间上,通过使用双核心处理器,客户将获得更高水平的计算能力和性能。 双核处理器(Dual Core Processor): 双核处理器是指在一个处理器上集成两个运算核心,从而提高计算能力。“双

核”的概念最早是由IBM、HP、Sun等支持RISC架构的高端服务器厂商提出的,不过由于RISC架构的服务器价格高、应用面窄,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 最近逐渐热起来的“双核”概念,主要是指基于X86开放架构的双核技术。在这方面,起领导地位的厂商主要有AMD和Intel两家。其中,两家的思路又有不同。AMD从一开始设计时就考虑到了对多核心的支持。所有组件都直接连接到CPU,消除系统架构方面的挑战和瓶颈。两个处理器核心直接连接到同一个内核上,核心之间以芯片速度通信,进一步降低了处理器之间的延迟。而Intel采用多个核心共享前端总线的方式。专家认为,AMD的架构对于更容易实现双核以至多核,Intel的架构会遇到多个内核争用总线资源的瓶颈问题。 目前Intel推出的台式机双核心处理器有Pentium D、Pentium EE(Pentium Extreme Edition)和Core Duo三种类型,三者的工作原理有很大不同。 一、Pentium D和Pentium EE Pentium D和Pentium EE分别面向主流市场以及高端市场,其每个核心采用独立式缓存设计,在处理器内部两个核心之间是互相隔绝的,通过处理器外部(主板北桥芯片)的仲裁器负责两个核心之间的任务分配以及缓存数据的同步等协调工作。两个核心共享前端总线,并依靠前端总线在两个核心之间传输缓存同步数据。从架构上来看,这种类型是基于独立缓存的松散型双核心处理器耦合方案,其优点是技术简单,只需要将两个相同的处理器内核封装在同一块基板上即可;缺点是数据延迟问题比较严重,性能并不尽如人意。另外,Pentium D和Pentium EE的最大区别就是Pentium EE支持超线程技术而Pentium D则不支持,Pentium EE在打开超线程技术之后会被操作系统识别为四个逻辑处理器。 AMD双核处理器 AMD推出的双核心处理器分别是双核心的Opteron系列和全新的Athlon 64 X2系列处理器。其中Athlon 64 X2是用以抗衡Pentium D和Pentium Extreme Edition的桌面双核心处理器系列。 AMD推出的Athlon 64 X2是由两个Athlon 64处理器上采用的Venice核心组合而成,每个核心拥有独立的512KB(1MB) L2缓存及执行单元。除了多出一个核芯之外,从架构上相对于目前Athlon 64在架构上并没有任何重大的改变。 双核心Athlon 64 X2的大部分规格、功能与我们熟悉的Athlon 64架构没有任何区别,也就是说新推出的Athlon 64 X2双核心处理器仍然支持1GHz规格的HyperTransport总线,并且内建了支持双通道设置的DDR内存控制器。 与Intel双核心处理器不同的是,Athlon 64 X2的两个内核并不需要经过MCH进行相互之间的协调。AMD在Athlon 64 X2双核心处理器的内部提供了一个称为System Request Queue(系统请求队列)的技术,在工作的时候每一个核心都将其请求放在SRQ中,当获得资源之后请求将会被送往相应的执行核心,也就是说所有的处理过程都在CPU核心范围之内完成,并不需要借助外部设备。 对于双核心架构,AMD的做法是将两个核心整合在同一片硅晶内核之中,而Intel的双核心处理方式则更像是简单的将两个核心做到一起而已。与Intel的双核心架构相比,AMD双核心处理器系统不会在两个核心之间存在传输瓶颈的问题。因此从这个方面来说,Athlon 64 X2的架构要明显优于Pentium D架构。 虽然与Intel相比,AMD并不用担心Prescott核心这样的功耗和发热大户,但是同样需要为双核心处理器考虑降低功耗的方式。为此AMD并没有采用降低主频的办法,而是在其使用90nm工艺生产的Athlon 64 X2处理器中采用了所谓的Dual Stress Liner应变硅技术,与SOI技术配合使用,能够生产出性能更高、耗电更低的晶体管。 AMD推

出的Athlon 64 X2处理器给用户带来最实惠的好处就是,不需要更换平台就能使用新推出的双核心处理器,只要对老主板升级一下BIOS就可以了,这与Intel双核心处理器必须更换新平台才能支持的做法相比,升级双核心系统会节省不少费用。

三:什么是CPU主频: 在电子技术中,脉冲信号是一个按一定电压幅度,一定时间间隔连续发出的脉冲信号。脉冲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周期;而将在单位时间(如1秒)内所产生的脉冲个数称为频率。频率是描述周期性循环信号(包括脉冲信号)在单位时间内所出现的脉冲数量多少的计量名称;频率的标准计量单位是Hz(赫)。电脑中的系统时钟就是一个典型的频率相当精确和稳定的脉冲信号发生器。频率在数学表达式中用“f”表示,其相应的单位有:Hz(赫)、kHz(千赫)、MHz(兆赫)、GHz(吉赫)。其中1GHz=1000MHz,1MHz=1000kHz,1kHz=1000Hz。计算脉冲信号周期的时间单位及相应的换算关系是:s(秒)、ms(毫秒)、μs(微秒)、ns(纳秒),其中:1s=1000ms,1 ms=1000μs,1μs=1000ns。CPU的主频,即CPU内核工作的时钟频率(CPU Clock Speed)。通常所说的某某CPU是多少兆赫的,而这个多少兆赫就是“CPU的主频”。很多人认为CPU的主频就是其运行速度,其实不然。CPU的主频表示在CPU内数字脉冲信号震荡的速度,与CPU实际的运算能力并没有直接关系。主频和实际的运算速度存在一定的关系,但目前还没有一个确定的公式能够定量两者的数值关系,因为CPU的运算速度还要看CPU的流水线的各方面的性能指标(缓存、指令集,CPU的位数等等)。由于主频并不直接代表运算速度,所以在一定情况下,很可能会出现主频较高的CPU实际运算速度较低的现象。比如AMD公司的AthlonXP系列CPU大多都能已较低的主频,达到英特尔公司的Pentium 4系列CPU较高主频的CPU性能,所以AthlonXP系列CPU才以PR值的方式来命名。因此主频仅是CPU性能表现的一个方面,而不代表CPU的整体性能。CPU的主频不代表CPU的速度,但提高主频对于提高CPU运算速度却是至关重要的。举个例子来说,假设某个CPU在一个时钟周期内执行一条运算指令,那么当CPU运行在100MHz主频时,将比它运行在50MHz主频时速度快一倍。因为100MHz的时钟周期比50MHz的时钟周期占用时间减少了一半,也就是工作在100MHz主频的CPU执行一条运算指令所需时间仅为10ns比工作在50MHz主频时的20ns缩短了一半,自然运算速度也就快了一倍。只不过电脑的整体运行速度不仅取决于CPU运算速度,还与其它各分系统的运行情况有关,只有在提高主频的同时,各分系统运行速度和各分系统之间的数据传输速度都能得到提高后,电脑整体的运行速度才能真正得到提高。提高CPU工作主频主要受到生产工艺的限制。由于CPU是在半导体硅片上制造的,在硅片上的元件之间需要导线进行联接,由于在高频状态下要求导线越细越短越好,这样才能减小导线分布电容等杂散干扰以保证CPU运算正确。因此制造工艺的限制,是CPU主频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

四:什么是前端总线 微机中总线一般有内部总线、系统总线和外部总线。内部总线是微机内部各外围芯片与处理器之间的总线,用于芯片一级的互连;而系统总线是微机中各插件板

与系统板之间的总线,用于插件板一级的互连;外部总线则是微机和外部设备之间的总线,微机作为一种设备,通过该总线和其他设备进行信息与数据交换,它用于设备一级的互连。 什么是前端总线:“前端总线”这个名称是由AMD在推出K7 CPU时提出的概念,但是一直以来都被大家误认为这个名词不过是外频的另一个名称。我们所说的外频指的是CPU与主板连接的速度,这个概念是建立在数字脉冲信号震荡速度基础之上的,而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由于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目前PC机上所能达到的前端总线频率有266MHz、333MHz、400MHz、533MHz、800MHz、1066MHz、1333MHz几种,前端总线频率越大,代表着CPU与内存之间的数据传输量越大,更能充分发挥出CPU的功能。现在的CPU技术发展很快,运算速度提高很快,而足够大的前端总线可以保障有足够的数据供给给CPU。较低的前端总线将无法供给足够的数据给CPU,这样就限制了CPU性能得发挥,成为系统瓶颈。 前端总线的英文名字是Front Side Bus,通常用FSB表示,是将CPU连接到北桥芯片的总线。选购主板和CPU时,要注意两者搭配问题,一般来说,如果CPU不超频,那么前端总线是由CPU决定的,如果主板不支持CPU所需要的前端总线,系统就无法工作。也就是说,需要主板和CPU都支持某个前端总线,系统才能工作,只不过一个CPU默认的前端总线是唯一的,因此看一个系统的前端总线主要看CPU就可以。 北桥芯片负责联系内存、显卡等数据吞吐量最大的部件,并和南桥芯片连接。CPU就是通过前端总线(FSB)连接到北桥芯片,进而通过北桥芯片和内存、显卡交换数据。前端总线是CPU和外界交换数据的最主要通道,因此前端总线的数据传输能力对计算机整体性能作用很大,如果没足够快的前端总线,再强的CPU也不能明显提高计算机整体速度。数据传输最大带宽取决于所有同时传输的数据的宽度和传输频率,即数据带宽=(总线频率×数据位宽)÷8。目前PC机上所能达到的前端总线频率有266MHz、333MHz、400MHz、533MHz、800MHz几种,前端总线频率越大,代表着CPU与北桥芯片之间的数据传输能力越大,更能充分发挥出CPU的功能。现在的CPU技术发展很快,运算速度提高很快,而足够大的前端总线可以保障有足够的数据供给给CPU,较低的前端总线将无法供给足够的数据给CPU,这样就限制了CPU性能得发挥,成为系统瓶颈。显然同等条件下,前端总线越快,系统性能越好。 外频与前端总线频率的区别:前端总线的速度指的是数据传输的速度,外频是CPU与主板之间同步运行的速度。也就是说,100MHz外频特指数字脉冲信号在每秒钟震荡一千万次;而100MHz前端总线指的是每秒钟CPU可接受的数据传输量是100MHz×64bit=6400Mbit/s=800MByte/s(1Byte=8bit)。

五:多媒体指令集: CPU依靠指令来计算和控制系统,每款CPU在设计时就规定了一系列与其硬件电路相配合的指令系统。指令的强弱也是CPU的重要指标,指令集是提高微处理器效率的最有效工具之一。从现阶段的主流体系结构讲,指令集可分为复杂指令集和精简指令集两部分,而从具体运用看,如Intel的MMX(Multi Media Extended)、SSE、 SSE2(Streaming-Single instruction multiple data-Extensions 2)和AMD的3DNow!等都是CPU的

扩展指令集,分别增强了CPU的多媒体、图形图象和Internet等的处理能力。我们通常会把CPU的扩展指令集称为"CPU的指令集"。 1、精简指令集的运用在最初发明计算机的数十年里,随着计算机功能日趋增大,性能日趋变强,内部元器件也越来越多,指令集日趋复杂,过于冗杂的指令严重的影响了计算机的工作效率。后来经过研究发现,在计算机中,80%程序只用到了20%的指令集,基于这一发现,RISC精简指令集被提了出来,这是计算机系统架构的一次深刻革命。RISC体系结构的基本思路是:抓住CISC指令系统指令种类太多、指令格式不规范、寻址方式太多的缺点,通过减少指令种类、规范指令格式和简化寻址方式,方便处理器内部的并行处理,提高VLSI器件的使用效率,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处理器的性能。RISC指令集有许多特征,其中最重要的有: 指令种类少,指令格式规范:RISC指令集通常只使用一种或少数几种格式。指令长度单一(一般4个字节),并且在字边界上对齐,字段位置、特别是操作码的位置是固定的。 寻址方式简化:几乎所有指令都使用寄存器寻址方式,寻址方式总数一般不超过5个。其他更为复杂的寻址方式,如间接寻址等则由软件利用简单的寻址方式来合成。 大量利用寄存器间操作:RISC指令集中大多数操作都是寄存器到寄存器操作,只以简单的Load和Store操作访问内存。因此,每条指令中访问的内存地址不会超过1个,访问内存的操作不会与算术操作混在一起。 简化处理器结构:使用RISC指令集,可以大大简化处理器的控制器和其他功能单元的设计,不必使用大量专用寄存器,特别是允许以硬件线路来实现指令操作,而不必像CISC处理器那样使用微程序来实现指令操作。因此RISC处理器不必像CISC处理器那样设置微程序控制存储器,就能够快速地直接执行指令。 便于使用VLSI技术:随着LSI和VLSI技术的发展,整个处理器(甚至多个处理器)都可以放在一个芯片上。RISC体系结构可以给设计单芯片处理器带来很多好处,有利于提高性能,简化VLSI芯片的设计和实现。基于VLSI技术,制造RISC处理器要比CISC处理器工作量小得多,成本也低得多。 加强了处理器并行能力:RISC指令集能够非常有效地适合于采用流水线、超流水线和超标量技术,从而实现指令级并行操作,提高处理器的性能。目前常用的处理器内部并行操作技术基本上是基于RISC体系结构发展和走向成熟的。 正由于RISC体系所具有的优势,它在高端系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CISC体系则在桌面系统中占据统治地位。而在如今,在桌面领域,RISC也不断渗透,预计未来,RISC将要一统江湖。 2、CPU的扩展指令集对于CPU来说,在基本功能方面,它们的差别并不太大,基本的指令集也都差不多,但是许多厂家为了提升某一方面性能,又开发了扩展指令集,扩展指令集定义了新的数据和指令,能够大大提高某方面数据处理能力,但必需要有软件支持。 MMX 指令集 MMX(Multi Media eXtension,多媒体扩展指令集)指令集是Intel公司于1996年推出的一项多媒体指令增强技术。MMX指令集中包括有57条多媒体指令,通过这些指令可以一次处理多个数据,在处理结果超过实际处理能力的时候也能进行正常处理,这样在软件的配合下,就可以得到更高的性能。MMX的益处在于,当时存在的操作系统不必为此而做出任何修改便可以轻松地执行MMX程序。但是,问题也比较明显,那就是MMX指令集与x87浮点运算指令不能够同时执行,必须做密集式的交错切换才可以正常执行,这种情况就势必造成整个系统运行质量的下降。 SSE指令集 SSE

篇三:常用软件 CPU-Z 1.52.1 汉化版

常用软件 CPU-Z 1.52.1 汉化版

CPU-Z是一款常用的CPU检测软件。其支持的CPU种类相当全面,软件的启动速度及检测速度都很快。另外,CPU-Z还能检测主板和内存的相关信息,如常用的内存双通道检测功能,辅助用户对CPU进行各种超频、降频操作。

使用CPU-Z不仅可以查看计算机CPU信息还可以查看主板和内存的相关信息,其中包括用户较为关心的双通道内存检测功能,具体操作如下:

(1)启动CPU-Z监测工作后,将弹出CPU-Z窗口。在该窗口CPU选项卡中,列出了CPU处理器、主频和缓存等信息,如图14-1所示。

图14-1 CPU-Z窗口

(2)在CPU-Z窗口中打开【缓存】选项卡,在该选项卡中列出了内存的类型、容量和工作时序,如图14-2所示。

图14-2 查看缓存选项卡

(3)打开【主板】选项卡,在该选项卡中列出了当前主板所用芯片组的型号和架构等信息,如图14-3所示。


cpu,z中文版怎么用》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24413.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