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小麦常见病虫害防治

小麦常见病虫害防治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4:40 | 移动端:小麦常见病虫害防治

篇一: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我县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有:小麦条锈病、白粉病、全蚀病、赤霉病、红蜘蛛、蚜虫、吸浆虫等,这一时期(4月中下旬-5月上中旬)是防治小麦病虫害的关键时期,现将其危害特征及防治技术介绍如下:

一、小麦条锈病

1、危害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梢、茎杆和穗部。病叶上形成条状隆起锈斑,当春季温暖多雨时,易流行成灾,对小麦产量和品质影响较大。

2、防治方法:当田间病叶率达1%时,开始喷药。每亩可用15%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80-100克或12.5%烯唑醇(特谱唑)可湿性粉剂20-30克,加水30-45公斤喷雾防治。病害流行期间每隔7-10天喷药一次,连喷2-3次。

二、小麦白粉病

1、危害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梢、茎杆和穗部。病菌先在植株下部叶片或叶鞘侵染,成近椭圆形或梭形病斑,表面覆灰白色粉状霉层,严重时,在穗部可见白色霉层。

2、防治方法:当田间病叶率达10%时就要开始喷药。防治方法同条锈病。

三、小麦全蚀病

1、危害症状:病苗早春返青迟,植株较矮,病株根系部分变黑,部分叶片发黄,抽穗后形成“白穗”,“黒根白穗”是其典型症状。

2、防治方法:每亩选用12.5%烯唑醇(特谱唑)可湿性粉剂20-30克对水30-45公斤喷雾。

四、小麦赤霉病

1、危害症状:小麦齐穗至扬花期是赤霉病的易感期,穗颈第一节位出现红褐色的病斑其上附着稀薄的粉红色霉层,后期形成“枯白穗”。在小麦抽穗扬花期时若有连阴雨天气,对其流行蔓延极为有利。

2、防治方法:每亩可选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0-200克,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40-50克,对水30-45公斤,在齐穗期进行喷雾,间隔5-7天,连喷2-3次。

五、小麦红蜘蛛

1、为害特征:以成虫和幼虫在麦叶表面刺吸汁液,被害叶片形成黄白色斑点,后期叶片发黄,受害严重时,小麦不能抽穗。

2、防治方法:当田间平均单尺虫量达200头以上时开始喷药。每亩可用20%扫螨净乳油1000-1500倍液或73%克螨特乳油15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3000-4000倍液喷雾。

六、小麦蚜虫

1、为害特征:以成虫和若虫在小麦叶片和麦穗上刺吸汁液,由于其发生代数多,繁殖速度快,虫口积累迅速,对小麦千粒重影响较大。

2、防治方法:当田间平均百株虫量达500头以上时开始喷药。每亩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20克,或3%啶虫脒乳油20-30毫升,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0-30毫升,对水30-45公斤喷雾。

七、小麦吸浆虫

1、为害特征: 主要以幼虫在小麦灌浆期蛀入籽粒内吸食浆液,造成秕瘦粒。

2、防治方法:当亩虫口在30万头以上,幼虫集中化蛹期(约在4月中下旬)和成虫羽化高峰期开始防治。蛹期防治:每亩可选用40%毒死蜱乳油80-100克或35%硫丹乳油70-87.5克对细土20公斤制成毒土撒施。成虫期防治:每亩可选用40%毒死蜱乳油1500-2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3000倍液对水30-45公斤进行田间喷雾。视虫情适当增加喷药次数。

提倡“一喷三防”,推行专业化统防统治,实现节本增效。开展“一喷三防”时,每亩可选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80-100克或12.5%烯唑醇(特谱唑)可湿性粉剂30克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克或1.8% 阿维菌素乳油4000倍液和磷酸二氢钾100-120克或永业生命素100克,对水30-45公斤混合喷雾即可。

篇二:小麦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的主要病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的主要病害有:锈病、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全蚀病、黄矮病、丛矮病、土传花叶病、根腐病和黑穗病。

一、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分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3种,是我国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危害面积大的重要病害。其中以小麦条锈病发生最为普遍且严重,也是我国冬小麦最重要的病害和主要防治对象。在我县主要发生的有条锈病和叶锈病,如果不及时防治,一旦流行,就会迅速扩展蔓延,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

1、小麦条锈病:是一种气传病害,病菌随气流长距离传播,条锈病对小麦危害很大,流行严重的年份可造成小麦减产80%以上。

(1)症状 条锈病主要发生于叶片上,也可发生在叶鞘、秆和穗上,在叶片的正面形成很多鲜黄色椭圆形的夏孢子堆,沿叶脉纵向排列呈虚线状,常几条结合在一起成片着生。夏孢子堆中产生大量鲜黄的粉未,即夏孢子。小麦接近成熟时,在叶鞘和叶片上产生短的黑色孢子堆,埋生于表皮下。

小麦条锈病的流行主要与小麦品种的抗病性、菌源和菌量以及环境条件有关,造成春季小麦锈病流行的条件有四:

1、 有一定数量的越冬菌源;

2、 有大面积感病品种;

3、 3-5月份雨量较多;

4、 早春气温回升快,外来菌源多而早时,则小麦中后期突发流行。

(2)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在锈病易发区,不宜过早播种;及时排、灌水,降低麦田湿度,抑制病菌夏孢子萌发,清除落粒自生苗,消灭当地越夏菌源。

②药剂拌种:现在市面比较好的拌种剂:先正达的锐胜、福戈+亮盾 ③喷药防治:在小麦拔节至抽穗期,条锈病病叶率达到1%左右时,开始喷药。每亩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55-60克,加水20-30千克喷雾,可防治条锈病和叶锈病,防治秆锈病每亩用药量应增加到110克。或是三唑酮、腈菌唑、烯唑醇等

2、小麦叶锈病 小麦叶锈病分布于全国各地,对小麦造成的影响与条锈病基

本相同,发生更为普遍。

(1)症状 叶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但也能侵害叶鞘,很少发生在茎秆或穗部。发病初期,受害叶片出现圆形或近圆形红褐色的夏孢子堆。夏孢子堆较小,一般在叶片正面不规则散生,极少能穿透叶片,待表皮破裂后,散出黄褐色粉状物。即夏孢子,后期在叶片背面和叶鞘上长出黑色阔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埋于表皮下的冬孢子堆。

小麦叶锈病于小麦收获后就转移到自生麦苗上越夏,冬麦播种出土后叶锈菌又从自生麦苗上转移到冬小麦麦苗上。播种较早的由于气温较高,利于叶锈病的生长,因而受害小麦发病重。播种较晚,叶锈菌侵入之后由于气温较低不能形成夏孢子堆,就以菌丝潜伏在麦叶内越冬。

(2)防治方法 同条锈病

3、小麦秆锈病 小麦秆锈病分布于全国各地,病害流行年份,由于来势凶猛、危害大,常可在短期内引起较大损失,造成小麦减产74%~84%。

(1)症状 秆锈病主要发生在小麦叶鞘、茎秆和叶鞘基部,严重时在麦穗的颖片和芒上也有发生,产生很多的深红褐色、长椭圆形夏孢子堆。小麦发育后期,在夏孢子堆或其附近产生黑色的冬孢子堆。秆锈病夏孢子堆散生,长椭圆形,表皮破裂而外翻。

小麦秆锈病的流行主要与小麦品种、气象条件有关。一般在小麦抽穗阶段的气温和这一阶段前后的降雨是影响病害流行的关键因素。小麦抽穗时期的气温一般可以满足秆锈菌夏孢子萌发和浸染的要求,决定秆锈病是否流行的主要因素是湿度条件。

(2)防治方法 同条锈病

二、、小麦白粉病 近年来随着麦田肥水条件的改善及高产田群体密度加大,小麦白粉病发病逐年加重。小麦受害后,呼吸作用提高,蒸腾强度增加,光合效率降低,严重影响了小麦的正常生长发育,小麦叶片早枯,分孽和成穗率降低,千粒重下降,造成减产。

篇三:小麦病虫害防治

第二章 麦类病虫害

小麦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特别在北方各省占有重要地位,夺取小麦丰收,对发展国民经济具有重大意义.

小麦在生长贮藏过程中,受多种病虫为害,苗期有多种地下害虫(其中以蛴螬、蝼姑,金针虫为主)为害,造成缺苗断垄,出苗后有种蝇、麦秆蝇、麦水蝇等造成枯心和麦蚜为害,返青拔节后,麦蚜,麦蜘蛛、麦秆蝇、麦水蝇等继续相继为害,并有麦叶蜂、粘虫等咬食叶片,小麦锈病、白粉病,病毒病(以黄矮病、丛矮病等为主)抑制小麦正常生长,抽穗后还有吸浆虫,黑穗病、赤霉病,线虫病等直接影响小麦产量,并有麦蛾,玉米象等在贮藏期继续为害,使小麦产量品质遭受损失。在局部地区还有根腐病、全蚀病,纹枯病,秆枯病、霜霉病多种叶枯病和麦根蝽、飞虱、叶蝉、蓟马等,有时也造成不同程度的为害。在北部和西北高寒区还有麦茎蜂,麦摇蚊,麦穗夜蛾,秀夜蛾,白秆病等为害也很严重。

解放前和解放初期,小麦病虫害造成的损失相当严重,小麦吸浆虫、飞蝗、条锈病、秆锈病和麦类黑穗病常流行成灾,对人民生活影响很大。经过多年来大力防治,为害严重的小麦腥黑穗病、线虫病、吸浆虫已基本控制,在不少地区金针虫、蝼蛄为害也显著减轻,小麦条锈病,秆锈病也曾一度在广大面积上已控制流行,对保证小麦丰收,起了显著作用。但自七十年代后期,条锈病菌生理小种发生变化,使原有品种失去抗性,条锈病又成为当前生产上的潜在威胁,同时由于耕作制度,栽培技术的改进和品种更换,使一些原属次要的病虫如白粉病,黄矮病,叶枯病,赤霉病等上升为主需病害。麦蚜、粘虫、蛴螬等为害仍然严重,个别地区黑穗病,吸浆虫也有回升趋势,新的病虫杂草如土传花叶病,毒麦等也有发生,因此,加强小麦病虫害的研究和防治仍是当前生产上的重要课题。

第一节 麦类害虫

一、麦蚜 北方麦区主要有麦二叉蚜,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麦无网长管蚜四种,均属同翅目,蚜科。群众统称为腻虫,蜜虫、油旱。

麦蚜成、若虫常大量聚集在麦类作物的叶片,茎,穗等部分,刺吸汁液。严重时使麦苗叶片枯黄,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枯死,穗部受害后,影响灌浆,籽粒千粒重下降,减产显著。麦蚜还可传播病毒病,造成更大的损失。除为害麦类外,还为害玉米,糜,稻及雀麦,鹅冠草等多种禾本科作物和杂草。

形态特征 麦蚜在田间常见的主要是有翅胎生雌蚜和无翅胎生雌蚜两种类型。四种麦蚜的主要特征及区别见表2-1。无翅蚜若虫,形似成虫而小,有翅蚜若虫有翅芽。在高寒地区有越冬卵,卵圆形,长为宽的一倍,初产淡黄色,后变黑色。

表2-1 四种蚜虫形态及为害状特征

生活史及习性 麦蚜类在我国北方一年可发生10~20代,因各地气候条件和不同年份冬春期寒暖程度不同而异。在北方春麦区以卵在禾本科杂草上越冬;在偏南的冬麦区四种麦蚜可终年在禾本科植物上生活,并以无翅雌蚜在麦苗基部叶丛和土缝内越冬,禾谷缢管蚜还可在苹果属植物上产卵越冬:翌年春季气温回升,越冬成,若虫开始取食,越冬卵孵化。至小麦拔节期,以二叉蚜为主,引起猖獗发生,小麦抽穗期二叉蚜开始趋向消退,长管蚜数量直线上升,多集中在幼穗上为害,至小麦接近成熟时,由于营养条件恶化,麦 田蚜量急剧下降,产生有翅蚜陆续迁往高梁,玉米,谷子及禾本科杂草上,或以此为桥梁转移到自生麦苗上越夏或越冬(春麦区)。麦苗出土后各种麦蚜又从田外迁回麦田繁殖为害,完成其周年循环。春麦区,在杂草上的越冬卵孵化后,先在越冬寄主上繁殖几代,再产生有翅蚜飞迁入麦田为害。

麦蚜都属于耐低温型害虫,不同种类常混合发生,但由于它们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在不同地区发生的主次和为害情况也各不相同。麦二叉蚜较耐干旱,且对温度的适应范围较广,发育最低温度为0~1.6℃,在5~10℃范围内就能大量繁殖,最适温区是15~22℃,适宜的相对湿度为35%~67%,主要分布在年雨量500mm左右的地区,在冬春麦混栽区和早播冬麦区常易成灾。此蚜在北纬36度以南地区,冬麦如遇温暖天气,仍可取食活动,没有明显的越冬现象,如果冬春干旱,早春气温回升快,在灌水条件差而瘠薄的旱塬、坡地等也易造成严重为害,但在月平均温度达30℃以上或-2℃以下时,生长即受抑制。二叉蚜对小麦危害最重,同时是传播黄矮病毒的主要种类,在新疆南部、甘肃河西、陕西渭北,晋东南,鲁南山区等都是防治的主要对象。

无网长管蚜较二叉蚜更耐低温,但不耐高温,在年平均气温12℃以上地区不能越夏,月平均温度在26℃时生长即受抑制。主要分布在冷凉麦区,与二叉蚜混合发生,一般不单独成灾。

麦长管蚜在北方冬麦区常与二叉蚜混生,但发生较二叉蚜晚,最适温区为12~20℃,相对湿度为40%~80%,在气温高于28℃时生育停滞。在雨量较充足(年雨量500~700mm的地方和水浇地常为优势种,且多在小麦拔节后至穗期严重为害,此虫喜光,其为害部位随麦株生长而依次上升,后期集中为害麦穗,对产量影响很大。长管蚜较耐氮素肥料和潮湿,春季回暖后,又有倒春寒,阴雨较多,使小麦 生育期推迟时,在茂密麦田发生常较严重。长管蚜在月平均温度28℃地区,越夏就有困难,故多迁往冷凉地方的寄主上越夏。

禾谷缢管蚜最耐高温,在30℃时生长繁殖最快,不耐低温旦喜潮湿,主要分布在年雨量500~700mm以上,年平均温度在18℃以下的南部冬麦区。这种蚜虫怕光,多在植株下部叶鞘中为害,矮秆小麦受害较大。越夏寄主以稻、玉米及自生麦为主。

麦蚜在生长季节都是孤雌胎生,生活周期又短,繁殖率很高,一头蚜虫可活20~30d,每天平均可产仔2~5头,条件适宜时,产下的仔蚜经4~6d又能胎生繁殖,生殖时期可延续10余天,所以,容易在短期内造成猖撅为害。在虫口过多或条件不适时,可产生有翅蚜扩散迁飞,特别是二叉蚜迁飞范围很大,外来虫源与蚜害和黄矮病的流行常有显著关系,应加注意。

发生条件

气候条件 麦蚜是间歇性猖撅的害虫,一般冬前10月份和春季2~3月的气温变化,常是预测麦蚜大发生的依据之一。在气候干旱的早播冬麦区和冬春麦混播区,麦苗生长期长,夏季高温期短、越夏寄主多,麦二叉蚜占优势,冬麦播种越早,秋苗上蚜量或越冬卵量越多,如遇秋干,春旱、冬季不冷就容易引起二叉蚜大发生,且常波及到邻近春麦区和迟播冬麦区。而在寒冷多雨的年份则发生轻微。

以成若蚜越冬的北方冬麦区,是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混合发生的易猖獗区,在冬春少雨干旱,又无灌溉条件时,1月份平均温度在-2℃以上时,有利于蚜虫大发生,且多以麦二叉

蚜占优势,黄矮病发生也较重。据陕西经验,10月份平均气温在13.7~15.2℃,且冬季温暖,次年2月气温回升快,月平均温度为3.4~4.3℃时,麦蚜就有大发生的可能.在一般发生年及灌溉麦区,则以麦长管蚜为优势种,黄矮病发生也较轻。

南方冬麦区,年雨量在500~1000mm之间,年平均气温在18℃以下,且多为灌溉农田,常年均以麦长管蚜为优势种,禾谷缢管蚜也可大量发生,但麦二叉蚜发生量很低。部分地区红腹根蚜和玉米蚜发生也较多,均以成、若蚜在麦田越冬。

栽培制度 各地栽培制度不同,蚜害轻重也异。在冬麦区,秋季小麦出土后,麦蚜由夏寄主集中迁入麦田繁殖为害,并传播病毒。由于小麦苗期最易感染黄矮病,因此,秋苗期就为麦蚜建立越冬群落、形成黄矮病发病中心的基地。在冬春麦混种区,麦蚜又可从冬麦田迁入春麦田,增加了苗期为害、繁殖和传病的机会,蚜害及黄矮病都较严重。在纯种春麦区,麦蚜卵孵化后先在越冬寄主上繁殖,迁入麦田较迟,使麦蚜和黄矮病的发生都受到很大限制,为害一般较轻。

同一地区,早播麦田蚜虫迁入早,繁殖快、田间蚜量大,为害重。合理施肥,适时灌水可以促使小麦增强抗虫力,同时冬灌对麦蚜、麦蜘蛛等都有一定的机械杀伤作用,造成田间较高的湿度,也对麦蚜安全越冬不利,从而抑制了蚜虫的发生。此外,麦田环境、作物布局等,都与麦蚜的越夏有关,直接影响到秋苗的虫源。近年来有些地区扩种高粱和麦垄点种玉米,以及秋田因播种整地不细,留有大量自生麦苗和禾本科杂草,给麦蚜创造了良好的越夏条件,为秋季麦苗积累了大量虫源,使蚜害有加重的趋势。

天敌麦蚜的天敌种类很多,主要类群有瓢虫、草蛉、食蚜蝇、食蚜螨、蚜茧蜂、蚜小蜂和寄生菌等,对抑制蚜虫都有一定作用。据观测,春季3~4月田间瓢虫量常随蚜口上升,但发生高峰常在蚜口高峰之后。如在田间蚜口高峰前平均每分地内有瓢虫50头以上,就可控制蚜口上升。又据陕西调查,小麦乳熟后蚜茧蜂的寄生率一般在20%左右,高的可达50%以上;山西调查,小麦抽穗期,麦田群集大量草蛉捕食蚜虫,平均百网捕获24头左右。因此,注意保护和利甩天敌是今后控制蚜害的重要途径之一。

虫情调查

秋苗调查 选有代表性的早播麦田2~3块,从小麦出苗到12月初,每5天定点调查1次,采取5点取样,条播每点顺行查50~100株,撤播每点取0.1m,计算基本苗和分蘖数、有蚜株和蚜虫数,求出有蚜株率和百株蚜数。如麦蚜虫口较高且发生普遍,应扩大调查范围,选不民地势、茬口、土壤、密度、生长情况的地块进行调查,以便全面掌握麦蚜发生程度和发生面积,为今秋明春提供测报防治依据.

春季调查 在冬前调查的基础上,选麦蚜虫口密度较大的麦田2~3块,从2月下旬到5月下旬,每5天调查1次.拔节到抽穗期如麦蚜数量较多,还应增加调查次数和扩太调查范围,调查方法与秋苗调查相同,以定点和不定点调查结合进行。在每次调查时,还应注意天敌发生情况,作为预测虫情的参考。 2

目前,麦蚜防治指标尚无统一规定。一般在黄矮病流行区,小麦齐苗后15天,未用种子处理的麦田有蚜株率达5%,百株蚜量20头左右,春季麦苗返青后,有蚜株率2%,百株蚜量5头以上,且预报春季干旱少雨,无寒潮即应防治.非黄矮病流行区,孕穗期有蚜株率30%,百株蚜量150头以上;抽穗灌浆期百穗有虫300~500头,且蚜量与夭敌单位比在200以上时,即应进行化学防治。

防治方法 麦蚜繁殖力强,扩展快,能传播病毒病,特别是在黄矮病流行区,应做好早期防治工作。

农业防治

(1)消灭虫源 麦收后浅耕灭茬,结合深耕,消灭杂草和自主麦苗.压低越夏蚜口,同时可兼治小麦蓟马、麦秆蝇等。秋作物收获后,及时清除秸秆、枯叶、杂草等,对消灭越冬卵也有一定作用。

(2)调整播种期 在不影响产量的前提下,冬麦区适当迟播,春麦区适当早播,可减少麦田内蚜虫繁殖量和损失程度。

(3)灌水灭蚜 冬灌能杀死大量根际越冬的蚜虫,抽穗后适时喷灌,也可抑制有翅蚜扩散迁飞。

(4)耙耱镇压 结合保墒防旱,早春耙耱镇压,可机械杀伤蚜虫、麦蜘蛛。

(5)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密植,增施基肥,适时适量追施化肥,促进麦株生长健壮,增加抗蚜能力,都能减轻受害损失,也是防虫增产的重要措施。

(6)选用耐蚜抗病品种 如四川鉴定的耐蚜晶种有小黑麦、广74、小佛手、京选17、矮春一号等,各地可根据当地情况选育耐抗良种。

药制防治

(1)种子处理 在黄矮病发生的早播冬麦区和冬麦区的早播田块,应积极推广药剂拌种。一般用75%三九一一乳油100~150ml,兑水4~5kg,喷拌麦种50kg,堆闷6~12h后播种,出苗后药效可维持35d左右。也可用70%灭蚜松可湿性粉1kg拌麦种100kg,或3%呋喃丹颗粒剂每亩1.5kg,对天敌也较安全,是大面积治蚜的有效措施。三九一一、呋哺丹是剧毒农药,操作时要注意安全,拌药的种子要严防人畜误食中毒。

(2)田间喷药 秋苗出土和返青后,根据蚜情调查,及时将蚜害控制在传病关键期和蚜口盛发期以前;常用的药剂有1.5%乐果粉和1%1605粉,每亩喷1.5~2kg。也可用50%灭蚜松或40%乐果、50%辛硫磷、80%敌敌畏等稀释1000~2000倍常规喷雾,或用原油10~15ml超低容量喷雾。用1:1:50烟草石灰水或烟草粉也有良好效果。此外还可用40%乐果乳油100ml加水1kg喷拌在30kg细砂土上,制成毒土,每亩撒施15kg。黑龙江省用飞机防治,每架次用40%乐果乳油7.5~10kg;加水1吨,可喷雾300亩,收效良好。

为了充分发挥麦田天敌的抑蚜作用,在用药防治时,必须注意掌握田间的益害虫比例和防治指标,同时尽量选用对天敌杀伤力较小的农药和改进用药方法,如推广有效低浓度药量


小麦常见病虫害防治》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24175.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