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大足石刻受损ppt

大足石刻受损ppt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3:47 | 移动端:大足石刻受损ppt

篇一:大足石刻父母恩重经变相的详细讲解

来,大家请跟我到中间来,后面的朋友请跟上,来看一下中国的家庭画卷,这里充满了人间的爱。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就是《父母恩重经变像》。什么叫经变像呢?就是指把经文的内容变成图像。《父母恩重经》这本经书其实本来就是中国所造。它的名字有好几个,有叫《父母恩重难报经》《难报父母恩重经》的,虽说名字不同,但他们的内容都大同小异,总体来说就是爸爸妈妈哺育我们很辛苦,父母给我们的恩重比山高比海深,我们一辈子都很难报其万分之一。

这组像是宝顶山造像反映生活气息和中国伦理的重要龛窟,它的出现是中国哲学史上儒佛道三教经过长期斗争长期融合的结果。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边看边理解这组造像,我先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幅造像由来的背景。佛教主张轮回说,正如我们刚才所看到的六道轮回像一样。按照轮回说,就导致了一个结论。众生互为父子,老子和儿子轮回坐庄,只是来到人间的时间不同;妈妈与儿子的关系谈得更为刻薄,犹如瓶内装东西,东西一旦从瓶内出来,瓶是瓶,物是物,也就是说妈妈怀胎十月生下宝宝后,妈妈是妈妈,宝宝是宝宝,各自管各自的,十分不讲孝道;并且还说家就是火坑,想要跳出火坑,以求解脱,就得出家。这样一套理论大家听了是不是也相当不赞同呢?我们中国人深受儒家和道家思想的熏陶,认为在家孝顺父母是天经地义的事,父母享有天伦之乐也是理所应当的。我们讲的是百行孝为先,古代皇帝的标准是在家能孝父母,出去能平天下;古代选拔官员也有举孝廉一说,想要当官首要标准也是要有孝心。因此佛教这套学说拿到中国来怎么行得通呢?所以它一进中国呀,儒家和道家就以反佛教为主要目标,骂它不忠不孝,佛教要在中国流传,就得向中国传统文化趋近,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改造后的佛教,也就是佛教中国化后的造像。《父母恩重经变相》是大足石刻摩岩造像中,宣扬孝道思想,歌颂父母含辛茹苦养育子女的典范之作。工匠师以他们在生活中体验和观察到的父母养育子女的艰辛过程为主题,将世间养育儿女的繁琐生活细节提炼为父母对子女的十大恩德打造出来。大家可以看到每组造像都有方碑刻着标题和颂词。这种以孝为思想的造像在敦煌等早期艺术石刻中大家都是看不到的,所以它又是我们大足石刻的一大独特之处。

大家请看,上面坐着的这一排佛,一共有七尊。他们就是贤劫七佛,所谓贤劫就是指离我们这一世最近的一劫,劫是佛家的一个时间概念,一劫过了接着又是下一劫。我们从左向右看,最后的这一个佛就是释迦佛。这七尊佛都有名有姓,有出生的时间和地点,在经书《五灯会元》上一查就知道,而且特别描述这七个佛都有爸爸妈妈,这是关键。说明佛到人世间来都离不开父母,没有父母难以成众生。这样一来,爸爸妈妈的地位也就提高了几倍,加强了父母的意义。

请看中间的这尊造像,一对年轻夫妇,在佛前焚香,祈求有后,希望得到儿子,按照我国的传统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认为没有儿子是对父母最大的不孝,所以他们在佛前祈求希望得到一个孝顺儿。下面就展开父母的恩德了,每一个情节,都是歌颂父母对儿女的养育之恩。分单双数左右各展开五组雕像。现在为了大家看上去更加的方便,我们先看一边,再看另一边。

第一组

怀胎守护恩。大家请看:一位孕妇正坐着保胎,旁边有一个侍女端着一个碗站在她旁边侍候她。这就是怀胎守护恩。母亲怀孕,身重如铁,为了保胎,妈妈还得吃保胎药,要是妈妈不保胎,我们每个人都来不了人间。充分表现了母亲怀胎、护胎的精心。

第三组

生子忘忧恩。第二个情节在那一边,所以我们接下来看这一个。一个男的和一个女的牵着手,正喜气洋洋地逗孩子玩耍。一般小夫妻结婚后都会产生一点矛盾,但一有了孩子,一切不如意的事情都被抛在了脑后,矛盾也无声无息地化解开了,因为父母把儿女的意义看得十分的重要,孩子的到来使小家庭充满了无限的温馨和乐趣,这就是生子忘忧恩。

第五组

推干就湿恩。再看一个女人正支起身来,小心翼翼地给孩子把尿,显然孩子尿床了,妈妈把孩子放在床干的一边,然后妈妈睡在被儿子尿湿了的一边,这是刻不出来也画不出来的,因此下面配有文字,这就是推干就湿恩。这种妈睡湿儿睡干的情况从古到今在我国民间都是很常见的,正表现出了母亲对儿女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悉心的照料。

第七组

洗濯不尽恩。接下来我们所看到的是妈妈在给孩子洗濯,姐姐拿着一朵花逗弟弟玩,这不就是天伦之乐吗?也只有母亲才会在洗着孩子弄脏的衣裤时还会觉得都是香的是开心的。这便是洗濯不尽恩。母亲虽然每日辛苦搓洗,但只要看看孩子,听听他们稚气活泼的笑声,便觉得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了,这不是伟大的母爱是什么呢?

第九组

远行忆念恩。我们再往前走,看到一个老爷爷、一个老婆婆和一个年轻人。年轻人背着行囊,扛着伞,告别父母即将远行。父母扶杖送别,千叮咛万嘱咐,依依难舍。老婆婆抓住儿子还要叮咛什么,您看,老爷爷的神情动作刻画的活灵活现,他正用手悄悄地去碰老伴,虽然他们说的话我们听不见,但我们能感受到,大概是说:唉,老伴,差不多了,天色不早了,儿子的前程要紧,咱们是不是该回去了??老伴扭过头来,满脸不服气的样子,捣了老头子一下,好像是说:你懂什么,儿子不是你生的,你就不知道心疼!工匠师傅抓住这一瞬间人物的表情把他们打刻了上去,生动地再现了慈母那种“意恐迟迟归”的情怀,叫人看了禁不住热泪盈眶。这就是远行忆念恩。下面的碑文写到:恐依门庭望,归来莫太迟。告诫儿女不要久久不回,免得妈妈依门盼望。这不正是儒家的“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图像版本吗?

第二组

临产受苦恩。好了,这一边父母恩重的故事我们就看完了,我们再向那一边移动去看看。这是临产受苦恩。一位孕妇被侍女掺扶着,以手抚肚,咬牙裂嘴,看上去十分的痛苦,她身下半蹲着一位接生妇,正扎衣卷袖准备接生。旁边还请来了道士,口中念念有词,为产妇驱邪,以保母子平安。因为母亲分娩是一件很痛苦很危险的事,所以我们至今还把生日称作“母难之期”,可见母亲生孩子是很不容易的。

第四组

咽苦吐甘恩。再往前看,上面一个小孩拿着一个饼在那里吃,饼上被咬出了一个缺口,这个缺口不是孩子咬的,而是妈妈。那是为什么呢?那是妈妈先尝尝这个饼是不是好吃,确认好吃了然后再拿给孩子吃,不好吃就留给自己。母亲吃的是粗茶淡饭,哺育孩子的却是甘甜的乳汁。这就是咽苦吐甘恩,妈妈吃苦的,儿子吃甜的。表现出了母爱的无私。

第六组

哺育不尽恩。紧接着大家看到一位丰腴健硕的母亲正无私的袒露着双乳给孩子喂奶。碑文刻有颂词:“不愁脂肉尽,唯恐小儿饥”,把母亲育儿的心情,以及母爱的博大深厚表现得淋漓尽致。这就是哺育不尽恩。

第八组

伪造恶业恩。都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我们眼前的这幅造像便是伪造恶业恩。父母为儿女杀猪宰羊热闹地办婚事。按佛教教义所说,杀生是造恶业。父母宁愿自己入地狱受苦,承担这份罪恶,也不愿让儿女沾杀生之罪名。

第十组

究竟怜悯恩。再接下来我们所看到的叫究竟怜悯恩。“究竟”是极至、最高的意思,“怜悯”就是“爱”的意思。佛教不提倡“爱”,因为爱什么就想得到什么,他们认为爱和贪没有区别。他们提倡对世间万物要同情和怜悯。“究竟怜悯”的意思就是最高的爱。父母对儿女的爱是人世间最崇高,最无私的爱。“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儿女又应该用怎样的孝道来回报自己的父母呢?很多人都认为让父母吃好穿好,享受一下就行了,但佛家认为这并不算尽孝。那么如何才算尽孝呢?这组造像给了我们答案:画面上,老父母横排并坐,儿子跪在他们面前,父亲正指着儿子,神情严肃地进行教育。上有碑文是这样写的:百岁惟忧八十儿,不舍作鬼也忧之,观喜怒常不犯慈颜,非容易从来谓色难。各位朋友,这个“色难”来的可不简单啊! “色难”不是佛教的话,而是出自儒家的《论语?为政》中的“子夏问孝”,子曰“色难”,“色难”有两种解释。一是说我们一辈子在爸爸妈妈面前都要保持和颜悦色,这是很不容易做到的,另一种解释是儿女在爸爸妈妈面前,要时刻观察他们的脸色,孝顺孝顺,光有孝还不行,还得有顺,我们要顺承父母的心意来做事,因此孝顺贵在顺。所以我们听见老人在教育小孩子时常说你要是不听话,雷公公要打你哟!这就是把佛教的教义也拿进去了。

父母历经千心把儿女养大,并不是只需要儿女给予他们物质上的孝敬,父母更需要的是一种情感上的慰藉和精神赡养,就像我们家喻户晓的民间歌曲《常回家看看》里所唱的一样。其实,父母对我们的要求并不高,他们只希望我们能常回家看看。

以上每一幅造像都是我们所熟悉的生活情节,他们把家庭生活的丰富内容和各种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生动地再现了人间的世俗生活。这一幅《父母恩重经变像》不仅是反映了宋代民间家庭生活的精湛艺术品,也成为佛教教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经过几百年的冲撞、依附,发展到相互融合的实物例证。

好了,朋友们,这幅造像我们就讲到这里,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有了一些感触呢?后面的朋友,请跟我继续往前面走,再去看看下一幅神奇的造像!

篇二:大足石刻解说词

大足石刻解说词

(宝顶石刻部分)

龙良骅 龙小帆

开篇语

各位朋友:

欢迎你们来到美丽的石刻之乡大足旅游。

大足,是一个神奇的地方。

公元701年,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将她的年号改为大足,寓意“大足天下、天下大足”。57年后,即公元758年,她的曾孙唐肃宗用这个年号,颁令在巴蜀地区设置大足县,喻示“大丰大足”,至今已经有1250多年历史。

大足这个地名,还具有极大的象征意义。西汉末年到东汉初年,兴起于印度的佛教随着几匹白马传入中国,沿着丝绸之路和黄河流域一路向东传播,于是留下了新疆克孜尔石窟、甘肃敦煌石窟、山西云冈石窟、河南龙门石窟等佛教东传的足迹。唐朝安史之乱后,随着政治中心的南移,一大批文人学士、商贾缙绅、僧侣信众、雕刻大师向南迁徙,已经在北方开始衰弱的佛教及其艺术也向南传播,从麦积山石窟、广元石窟,一直到安岳石窟、大足石刻,异军突起,别开生面,而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九世纪至十三世纪世界石窟艺术的最高成就,是世界晚期石窟艺术的

丰碑和绝唱。佛的足迹踏入大足之后就停顿了下来,静静地伫立在大足的青山绿水之间。大足石刻之后,在世界范围内再也没有出现这么内容丰富、规模宏大、艺术精湛的石刻造像了。现在,大足石刻已经成为世界八大石窟之一,于1999年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人类共同拥有的世界级文化瑰宝。

有一个概念需要说明,大足石刻是我们大足区境内所有石刻造像的总称,列入文物保护单位的石刻现在有102处,其中有5处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我们现在参观的宝顶石刻,只是大足石刻的组成部分之一,它由南宋著名高僧赵智凤呕心沥血70余年主持建造。

早在大足石刻开凿过程中,就有不少达官贵人、善男信女前来大足朝拜,自古就有“东朝普陀、西朝宝顶”、“上朝峨眉、下朝宝顶”之说。所以,各位到大足的旅程,实际上是一条朝圣之路。让我们怀着一颗虔诚之心,放轻我们的脚步,走进宋朝的时光,走进中国最大的佛教密宗道场,走进世界晚期石窟艺术的璀灿殿堂。

一、“宝顶”题刻

我们第一眼看到的是“宝顶”两个大字。遒劲丰满,气韵生动。

这两个字是由清代同治年间任大足知县的王德嘉书写。王德嘉是陕西城固县人,在大足为官三年(1872—1874),他大力倡导栽桑养蚕,积极兴办地方教育,所以受到了百姓的好评。为官

一任,造福一方,只要为百姓办了实事,做了好事,百姓就不会忘记他。

二、正觉像

佛教传入中国后,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思想体系、思维方式、语言词汇等等广泛地渗透到社会生活中。比如我们常说,你这个人“觉悟”不高,或者要提高“觉悟”,“觉悟”这两个字就是佛教用语,而且是佛教修持的最高境界。

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尊半身造像,名为正觉像,就是已经觉悟了,功德圆满,修成正果,成佛了。佛的意思就是“觉者”、“知者”、“觉”,按我们今天的说法,就是掌握了真理的人。很多时候,真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所以成佛是很不容易的哟。

这尊主像雕的是毗卢舍那佛,又名大日如来,意思是“光明普照”。佛教分为显宗和密宗,宝顶石刻属于密宗造像,毗卢舍那佛是密宗的最高本尊,是开创之祖。你看他天庭饱满,地廊方圆,两耳垂肩,目光澄澈,任你红尘纷扰,他已大彻大悟。

在毗卢舍那佛的头顶,冒出两道毫光,当中有一小尊坐像,那个像叫柳本尊,是主持建造宝顶石刻的高僧赵智凤顶敬的老师,就是他把密宗引入巴蜀地区,使密宗在中华大地多延续了四百多年。

三、圆觉洞

怎么才能成佛呢?我们芸芸众生关心,菩萨们也关心。 我们现在参观的这个洞窟,名叫圆觉洞,反映的就是十二圆

觉菩萨向佛祖毗卢舍那佛问法的情景。

佛门也是等级森严,最高的果位是佛,接着依次是菩萨、罗汉。

门口是一头大狮子。把狮子雕在这里,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起到警卫作用,守护里面的圆觉道场不被人打扰;另一个是用狮子比喻佛陀,佛陀是人中至尊,狮子是百兽之王,所以佛说法常常被称为“狮子吼”,具有慑服一切、让人猛然醒悟的作用。

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圆觉洞,被称为“宋代造像的顶峰之作”。洞深12余米,宽近10米,高6米,空间有600多个立方米,全是从整块的石头上一锤一錾开凿而成,没有数十年功夫是雕不成功的。

洞窟的正前方有三尊主像,中间的是毗卢舍那佛,左边的是阿弥陀佛,右边的是释迦牟尼佛。前面跪着一位菩萨,他是十二圆觉菩萨的化身,表明正在轮流向佛祖请教修行圆满清静的无上智慧法门。

洞窟的两边呈对称型排列着十二圆觉菩萨,左边从里往外分别是文殊菩萨、普眼菩萨、弥勒菩萨、大势至菩萨、净业障菩萨、圆觉菩萨;右边从里往外分别是普贤菩萨、金刚藏菩萨、清净慧菩萨、辨音菩萨、普觉菩萨、贤善首菩萨。

这窟造像有着高超的艺术性,布局严整,科学合理,可以说巧夺天工。首先从大门上方开了一个天窗解决光线问题,一束光线斜射进来,正好照在正中跪着的菩萨身上,象征着听了佛祖的

说法,具有开“天窗”的作用,有让人茅塞顿开、醐醍灌顶的效果;在左边的石壁上,雕有一个托钵僧,高举的钵口上方是一个龙头,龙头上端开有暗沟,渗水通过龙头流入钵内,再经过钵下的暗沟排出洞外,游人只听见流水淙淙,却看不见水,这股水流,也是大足人民的母亲河濑溪河的源头之一;十二圆觉菩萨高座莲台之上,头戴高花冠,身着薄衣衫,胸饰密璎珞,纹理清晰,衣衫柔和,充满质感,背后装饰有祥云、山水,使得这个道场气场充足;圆觉菩萨身下的供桌,全为仿木型石刻,几乎可以以假乱真,供桌上的供盘,装满葡萄、石榴、蟠桃,再配以盆景假山,栩栩如生。从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出,至少在南宋,大足人民就开始普遍采用园林艺术。今天,大足人民更是将园林艺术发扬光大,大足城区两山环抱,濑溪河婉蜒而过,两岸芳草鲜美,城内绿树成荫,山水之中有城市,城市之中有山水,已经被评为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和人居环境范例城市。

洞的门口,有一个井盖,我们用脚一蹬,会发出咚咚的清脆响声,相传下面是一口龙井,镇锁着一条“孽龙”。民间传说,宝顶山下,有一户穷苦人家,母子二人相依为命。一天,儿子聂郎上山割草,发现一丛草十分茂盛,割完装了满满一背篓,正当他背着草转身要回家,那丛草又长了出来,又绿又嫩,以后天天割天天长,聂郎感到十分奇怪,他拔出草根,发现泥土里有一颗闪闪发光的夜明珠。他把这颗夜明珠悄悄拿回家放在米柜里,结果米柜里的米怎么也吃不完,母子俩从此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

篇三:对大足石刻保护现状的看法及建议

对大足石刻保护现状看法及建议

学校:重庆师范大学 专业:旅游管理 年级:11级 姓名:易长青 学号:20110520119 摘要:通过对大足石刻的保存状况和从风化、渗水、彩绘、岩体崩塌等方面的主要病害,以及它的保护现状,提出的看法和建议,总结五十多年来大足石刻岩体防风化、岩体加固、水害治理等保护工作的经验,以期更好地把握努力的方向,做好面向新世纪大足石刻的保护管理工作。

1大足石刻及其保存状况

1.1造像内容及价值

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摩崖造像的总称。始凿于初唐,历经晚唐、五代、北宋,兴盛于南宋,延续至明、清。石刻题材以佛教为主,兼有道教及中国石窟艺术中不可多得的儒、佛、道三教合一造像,大足石刻点多面广,现造像共计一百多处,5万余尊,被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达75处,其中宝顶山、北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摩崖造像(简称“五山”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12月,大足石刻以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佛、道、儒教造像能真实地反映当时中国社会的哲学思想和风土人情,其造型艺术和宗教思想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而被联台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2 石刻区气候环境及地质构造

大足地处大西南腹地,海拔高度为270—900m,位于东经105°28′—106°02′,北纬29°23′—29°52′,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多雨少晴,年均温度17.2℃,年均相对湿度83%,年均降水量1006.6mm,年均蒸发量804mm,年均日照时数1314h,年均风速1.5m/s[1]。 大足石刻文物区地质构造属新华夏系第三沉积带四川沉降褶皱带,出露地层为中生代三迭系、侏罗系,总厚度374—1750m,此外还有新生界第四系河岸堆积物。

1.3 保存状况

历史上的大足地处偏僻之隅,交通不便,精美的大足石刻长期深藏闺阁,鲜为外界所知,但这也使其免遭战乱动荡造成的人为损坏,屡屡幸免于难,同时,大足石刻也未遭受过重大的自然灾害,因此.至今除个别龛窟早年崩塌,部分造像风化严重,局部残损及腐蚀外,多保存较好,有的甚至宛如新刻,整体保存完整程度之高是中国大型石窟艺术群中为数不多的几处之一。

2、大足石刻的主要病害

大足石刻的各种主要病害都是外界环境长期作用引起、产生或加剧的,大足石刻作为室外文化遗存,又多以摩崖造像的形式展现,为开放空间,直接与外界环

境相依存,历经千百年的冷暖交替,风吹日晒,雨雾浸蚀等自然因素作用,造成造像岩体风化、失稳、崩塌等损害。近年来,全国范围内的环境污染已成为一大社会公害,大足石刻的自然破坏有加速的趋势

2.1风化病害

大足石刻岩石成分以石英细砂岩为主,砂岩的胶结物成分主要为泥质、钙质,含量较高。由于岩石的矿物成分、胶结物成分、含泥量及泥质软弱夹层的分布等要素错综复杂的变化特征。导致了大足石刻不同部位抗风化能力的强弱差异.出现三种不同类型的风化:一类是由表层至岩体深处均匀风化.孔隙度逐渐减少的松散型风化:一类是受区域软弱夹层控制.由表及垦形成若干剥蚀带的层状剥落型风化;另一类是受温差、日照、风蚀等因素拧制.由表及里发行若干裂隙组的裂隙型风化。

2.2渗水病害

大足地区湿润多雨,水是引起大足石刻风化尊损坏扮最主要因素,多种病害坪是由于水的参与而产生或加剧。夏季日照强、温度高、蒸发量大、降雨量多,对石刻造像影响较大。强日照引起地表昼夜温差大,不仅影响岩石的热胀冷缩和水的物态,而且对矿物质在水中的讲解度,生物的新陈代谢,择种水溶液的浓度和化学反应速度都有报大影响;盛夏暴雨对石刻造像的剥蚀和淋蚀破坏更为严重。大量雨水浸入石刻造像内部,引起石刻造像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地表水沿立壁裂隙下渗.冲刷裂隙,不断溶蚀扩大裂隙,并与岩石组分、早期风化物、酸沉降物发生各种物化作用和生化作用,而生成一系列的岩类,沉积于造像表面,严重污损石刻:由于温暖潮湿,造像表面滋生许多有害植物与微生物,加之地下水毛细渗透,致使龛窟下部遗像风化掏蚀。

2.3彩绘病害

大足石刻的彩绘历经外界自然因素的作用,特别是光照、潮湿等作用,颜料胶结材料老化,颜料发生退色、变色、掉色、起泡现象,甚至起壳空鼓、掉落。大足石刻过去作为宗教活动场所,烟熏火烤造成部分造像表面油烟污斑.造像表面低等植物地表苔藓的霉腐。微生物新陈代谢产物与尸斑以及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水等均对石刻表面彩绘造成污损。

2.4岩体崩塌病害

大足石刻摩崖造像一般位于陡立的边坡岩体上,龛窟的开凿,内部应力分布受到改变产生新的应力集中部位,又长期受各种风化营力的作用,造像岩体出现变形,开裂、滑穆、脱层、掉块等以至有坍塌的危险。[1]

2.5 表面污损

大足石刻过去作为宗教活动场所,烟熏火烤造成部分造像表面油烟污斑,造像表面低等植物地衣苔藓的霉腐,微生物新陈代谢产物与尸斑以及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水等均对石刻表面造成污损。

3、大足石刻保护现状及看法

3.1防风化治理

大足石刻由于本身的岩性和所处的潮湿环境,风化一直是主要病害,经过20多年的试验观察,研究出一种具有一定的粘结性、憎承性、耐老化、抗盐类破坏的有机硅类封护材料(以甲基二三甲氧基硅烷为丰剂,由四川省文物考古所曾中懋研究员等研制)[2],1995年经专家论证后,对少数几处风化较重的龛窟、碑刻进行封护加固处理,效果明显,得到专家们的认可,为大足石刻的防风化治理尊定了基础。

3.2岩体加固

根据大足石刻中个别龛窟岩不稳定,存在裂隙,窟檐脱层掉落甚至可能倾斜的特点,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基岩加吲采用本地岩石砌块加固,或采用钢筋混凝土桩柱支撑岩体。二是治理裂隙选用抗老化、粘结强度适度的化学灌浆材料。三是采用窟檐岩体上加金属锚杆锚固,灌注化学浆液的方法,治理窟檐脱层和造壁岩体崩坍的病害。

3.3渗水治理

一是改进原有排水设施,保证水流畅通,避免洪水冲垮岩壁。二是根据不同龛窟的渗水特点,在不利于疏导的地方,采用灌浆堵漏的方法。三是在造像后擘岩体中适当部位开凿隧洞,以截断流向造像立壁的各方渗水。另外,为减少地表水的渗入,在造像立壁顶部铺设防渗层,并沿造像立壁走向和倾向设立作过防渗处理的排水系统汇集雨水,集中排泄,[3]如石门山石窟顶坝的防渗排水处理,收到良好效果。

3.4保护管理

大足石刻的保护管理工作受到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国家文物保护法的指导下,市、县政府又专门制定了地方性法规,如重庆市人民政府颁布的《_重庆市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暂行办法》,大足县人民政府颁布的《大足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对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石刻文物区管瑚的通造》等。

3.5对保护现状的看法

这些保护措施和方法依据历史文献、碑刻和造像题记,严格遵守“不改变原状”的原则,采取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预防龛窟坍塌和延缓雕像风化剥蚀方面,采用近景摄影测量技术绘图建立档案,对部分风化较重的龛窟造像或碑刻,采用化学材料封护表层渗透加固;在龛窟岩体加固中,主要采取垫砌、支撑、锚固等工程手段,兼采用化学材料灌注岩体裂隙加固粘结。在水害治理方面,主要采取堵截、引导,较大规模地改善造像区周边环境,以杜绝对石刻的污染。为了更好地保护大足石刻,我有以下建议。

4、对其保护的建议

4.1打造优美环境,加大保护力度

一是“面” 整治。对宝顶石刻区包括镇政府机关在内的l 8个单位、125户

居民进行整体搬迁,基本实现石刻景区与社区的相对分离。对石刻景区实施退耕还林、水七保持、造林绿化等环保工程,进一步完善文物区内相关配套设施。二是“线” 上改造。对邮亭至大足高等级公路、县城至宝顶公路、宝顶景区排污管网和电力通讯、广电线路进行改造,扩修宝顶、北山文物区内旅游道路及停车场。

4.2强力营造有利石刻保护的良好氛围。

利用“国际博物馆日”、 《文物法》颁布纪念日等时机, 全县进行大规模、多形式、多层次的宣传活动。长期以来,中国文物研究所、四川省考古所、重庆大学等单位与我馆合作开展大足石刻的保护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大足石刻保护工作成效显著,为适应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足石刻今后保护工作的需要,不但要继续和国内科研院所开展广泛深入地合作研究,还应积极争取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吸收、借鉴先进的保护技术和经验,开阔视野和拓展思路,提高专业保护人员的业务水平。

4.3严格执行文物保护法律法规。

坚决做到有法必依、违法必究, 维护法律法规和规划的严肃性,确保文物安全。由于制度健全、措施周密、防范有力, 大足石刻自申报成功以来,当然,至今没有发生一起违规违章建设。

4.4增加科技含量,提升保护水平

一是加大科技投入在宝顶、北山分别建立环境监测站, 为博物馆配备了全自动电子分析天平、体视显微镜等科研实验设备, 加强文物监测监控工作, 为大足石刻的有效保护提供科学依据。二是创新科技手段。坚持技术创新、工艺创新、材质创新, 鼓励文物保护技术人员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锐意进取,努力提高专业素养和文物保护水平。

4.5健全文保网络,确保文物安全

建立网络,层层签订责任书;落实责任,坚持以人为本、严防死守,严格执行定岗、定人、定责、定时的“四定”24小时守卫、监督和巡查制度, 与ll0、消防中队建立联动机制, 制订应急预案, 完善处置措施;完善设施,为文物区管理人员配备对讲机, 坚持做好安全、消防、救护等物资储备。

5、结语

大足石刻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更为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所了解,文物旅游为大足石刻的保护提供了资金保证,大足石刻的保护得到了长足进展。回顾大足石刻保护所走过的道路和所取得的成绩,以及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大足人,我感到十分欣慰,展望未来,我充满信心,探讨面向二十一世纪大足石刻的保护,能使我们更清晰地把握努力的力向,积极探索与实践去开创大足石刻更为辉煌的明天。

参考文献:

[1].文物保护与环境地质 .潘别桐、黄克忠主编.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2

[2].大足石刻保护文集.蒋思维、王金华.

[3].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王金华.1999


大足石刻受损ppt》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2357.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