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三民主义是什么

三民主义是什么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4:38 | 移动端:三民主义是什么

篇一:孙中山著《三民主义》内容简介

孙中山著《三民主义》内容简介

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他创立的三民主义理论,指导同盟会和国民党先后推翻了满清封建王朝和北洋军阀政府,具有极其重大的历史影响,本书选自《孙中山全集》。

《三民主义》目录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

第一讲 民族主义概论

一、甚么是主义?甚么是三民主义?

二、甚么是民族主义?

三、民族和国家的分别。

四、民族的构成要素。

五、中国民族的构成和现在的地位。

六、近百年来英国人口的增加情形。

七、近百年来日本人口的增加情形。

八、近百年来俄国人口的增加情形。

九、近百年来德国人口的增加情形。

十、近百年来美国人口的增加情形。

十一、近百年来法国人口的增加情形。

十二、各国人口增加的原因和对中国的影响。

第二讲 中国民族的危机

一、民族灭亡的原因——世界进化之压力。

二、中国民族的危机——三重压力。

三、中国所受列强政治力的压迫。

四、中国所受列强经济力的压迫——次殖民地。

五、经济力压迫之一——海关。

六、经济力压迫之二——银行。

七、经济力压迫之三——运费。

八、经济力压迫之四——赋税、地租、地价。

九、经济力压迫之五——特权营业。

十、经济力压迫之六——投机事业。

第三讲 中国民族主义精神消失的原因

一、中国民族主义思想丧失的原委。

二、会党的起源——民族思想的保存者。

三、中国民族主义思想消灭的原因之一——会党的被利用。

四、中国民族主义思想消灭的原因之二——被异族征服。

五、中国民族主义思想消灭的原因之三——世界主义的影响。

六、民族主义的必要——世界主义不能代替。

七、民族主义才是世界主义的基础。

第四讲 民族主义是世界大同的基础

一、欧洲民族的分布和争霸的战争。

二、民族主义的效果。

三、帝国主义者的反民族主义——压迫弱小民族垄断世界。

四、欧战的意义和战线的转变——反帝国主义势力之抬头。

五、有了民族主义的基础才可讲世界主义。

六、中国和平主义的精神——真正的世界主义。

七、中国要保守和扩充和平精神的美德一定要先恢复民族主义。 第五讲 恢复中国民族主义的方法

一、恢复民族主义的先决条件——明耻知难。

二、政治力压迫的危险——武力和外交。

三、经济力压迫的危险。

四、天然力压迫的危险。

五、恢复民族主义的中心基础——推广宗族和家乡观念扩充到国族主义。

六、恢复民族主义的具体办法——奋斗与不合作。

第六讲 发扬中国民族主义的方法

一、恢复民族主义才可以恢复民族地位。

二、国家长治久安的因素——道德问题。

三、恢复民族地位的方法之一——恢复固有的道德。

四、恢复民族地位的方法之二——恢复固有的智识。

五、恢复民族地位的方法之三——恢复固有的能力。

六、恢复民族地位的方法之四——学外国的长处。

七、民族主义的精神。

三民主义---民权主义

第一讲 民权的发生和发展

一、民权的意义——民、权,政治、政权、民权。

二、民权的效用——人类的奋斗历史。

三、人和兽相斗的时代——洪荒时代。

四、人和天相斗的时代——太古神权时代。

五、人和人相斗的时代——君权时代——民权时代。

六、中国的民权思想。

七、民权发生的历史。

八、民权思想的来源和民权的根据。

九、民权的必然实现。

十、民权的特质——奠定和平的基础。

第二讲 自由的真谛

一、民权和自由、平等、博爱。

二、自由的意义和自由在中国的情形。

三、中国人和外国人对“自由”观念之差别。

四、中外人民和政府的关系——自由的感应。

五、中国为什么不提出自由的口号——中国人的自由已嫌太够。

六、中外革命之目的和方法的不同。

七、三民主义和自由平等博爱。

第三讲 平等的真谛

一、平等的意义。

二、不平等的由来与演变——天赋人权说的发生。

三、假平等和真平等的区别。

四、中国人和外国人所经历的平等的程度。

五、欧美对平等的迫切需要。

六、美法争平等的历史。

七、欧美争平等自由的错误结果和中国革命的路线。

八、自由平等的基础——民权。

九、自由平等的保障——民权。

十、平等的精意在养成革命的人生态度。

第四讲 欧美近代民权革命的障碍

一、欧美现在所获得的民权。

二、美国革命不能达到民权的充分目的之原因。

三、法国革命不能达到民权的充分目的之原因。

四、英国应付民权之必然发展的方法——随机退让。

五、德国应付民权之必然发展的方法——先事防止。

六、民权发达过程中的障碍和他的内容的充实。

七、民权革命的目的绝非以“代议政体”为止。

第五讲 “权”和“能”分开的政治机构

一、由极端反对外国到极端崇拜外国。

二、外国政治的进步远不及科学的迅速——民权问题仍无办法。

三、政治制度不能滥学欧美的原因。

四、民权学理上的根本问题——改变人民对政府的态度的办法。

五、建树民权——改变人民对政府的态度的先决条件。

六、建树权能分开的政府——改变人民对政府的态度的具体办法。

七、权能分开政府的精义。

第六讲 建设新中国的原则和办法

一、欧美物质机器进步很易很快——人为机器的进步很难很慢。

二、欧美民权的内容至今还不充实——缺乏控制的力量。

三、欧美民权的研究至今还不彻底——缺乏完善的机构。

四、矫正欧美政治机器的缺点——新国家建设的途径。

五、建设新国家的原理——重新创造政权和治权分开的政府。

六、政权的种类和运用。

七、治权的种类和运用。

三民主义---民生主义

第一讲 民生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异同

一、“民生”的意义——民生主义的意义。

二、民生问题的发生。

三、用“民生主义”代替社会主义的理由。

四、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界限(一)——社会进步的重心问题。

五、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界限(二)——社会进化的动因问题。

六、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界限(三)——剩余价值的发生问题。

七、马克思学说的批评(一)——劳资关系论的错误。

八、马克思学说的批评(二)——资本家先商人消灭推断的错误。

九、马克思学说的批评(三)——实业中心问题解释的错误。 第二讲 民生主义的具体办法

一、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派别。

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解决社会问题方法的大势。

三、民生主义的精义——和共产主义的异同。

四、民生主义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据——事实。

五、民生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异途同归。

六、解决土地问题的办法(一)——照地价收税和收买。

篇二:孙中山的是三民主义

孙中山的是三民主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思想论战的主要内容及影响;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主要内容及评价。

过程与方法:通过指导学生阅读有关新旧三民主义的材料,培养学生阅读材料的能力;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旧三民主义都是时代的产物,都是当时的先进思想;三民主义不能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孙中山先生具有与时俱进的伟大品质。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其历史作用:辛亥革命时期三民主义的实践。 难点:如何理解与旧三民主义相比较,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和巨大进步?

教学过程

导入:20世纪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100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同时,在多媒体上逐个出现三位伟人图像)他们根据各自所处的时代特点和革命建设的需要,分别创立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并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成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20世纪初的中国,共同领略和体会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一、孙中山首倡三民主义的历史背景

1、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的历史背景

指导学生看教材的第一部分,思考:孙中山为什么要创立三民主义?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化总结:任何思想,理论的产生都与它所处的时代密不可分,也就是说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1)政治:民族危机加深,各种救国方案的失败

(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

(4)实践:孙中山丰富的革命实践和对欧美革命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2、三民主义的提出的过程

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政党──中国同盟会,并明确提出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05年11月,孙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三大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3、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包括哪些基本内容?指导学生看教材相关部分,完成下列表格

阅读材料思考,孙中山为什么要提出三民主义呢?

材料:

(一)今昔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须 臾缓。

──《民报〃发刊词》

(二)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乐享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

──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

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异族残之,外邦逼之”,必须进行民族革命,因而提出民族主义,(强调“异族”是指满洲贵族,而并不是所有满族人);因“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必须进行政治革命,因而提出民权主义;为防止革命后可能出现“贫富不均”现象,孙中山认为还要进行社会革命,因而提出民生主义。

民族主义就是推翻清王朝统治,夺取政权,是前提;民权主义就是要创建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政权,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理想所在,是核心;而民生主义则是为了追求民生幸福,巩固政权,是补充与完善。三民主义就是围绕“政权问题”所构筑起的思想理论体系。三民主义涉及到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各个方面,因而是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但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妥协性,三民主义还有着明显的缺陷。那么,三民主义还缺什么?

教师简单概括:主张民族又不反帝,主张民权又不依靠国民,主张民生又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些局限性就决定了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4、三民主义的评价

如何认识三民主义?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评价事物的方法即一分为二。

(1)进步性:①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性质)。 ②集中表达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③在它的指导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迅速发展,三民主义思想对旧民主主义革命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2)局限性:①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没有明确提出反帝主张。

②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③这些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5、三民主义的实践:

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革命派进行了哪些革命实践活动?

(1)实践过程:

① 1905年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② 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反清武装斗争(萍浏醴、黄花岗、武昌起义等)

③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④ 1912年建立了中华民国并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⑤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

(2)实践结果: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但并没有真正完成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中国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孙中山为捍卫民主共和,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

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新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

学生看教材,思考:孙中山为什么要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① 孙中山接受失败教训,致力于探索新的革命道路。

② 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

③ 孙中山与时俱进的精神

2、 提出: 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广州)

核心内容: 三大政策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3、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对三民主义做出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 ,新三民主义有了质的飞跃与进步。

指导学生完成表格,指出新三民主义“新”在什么地方?

问题探究1

新旧三民主义异同

相同点:

1、性质:都是孙中山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2、内容:都把民族民权民生紧密结合;都以民权为核心

3、目的:都以挽救民族危亡为目标

4、影响:都成功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不同点:内容不同:

民族主义--旧主要反对满洲贵族统治,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新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

篇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三民主义的新阐释是什么

一、整体解读

试卷紧扣教材和考试说明,从考生熟悉的基础知识入手,多角度、多层次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理性思维能力及对数学本质的理解能力,立足基础,先易后难,难易适中,强调应用,不偏不怪,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素质”的目标。试卷所涉及的知识内容都在考试大纲的范围内,几乎覆盖了高中所学知识的全部重要内容,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的原则。

1.回归教材,注重基础

试卷遵循了考查基础知识为主体的原则,尤其是考试说明中的大部分知识点均有涉及,其中应用题与抗战胜利70周年为背景,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试题当中,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的育才价值,所有这些题目的设计都回归教材和中学教学实际,操作性强。

2.适当设置题目难度与区分度

选择题第12题和填空题第16题以及解答题的第21题,都是综合性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不仅要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扎实深厚的数学基本功,而且还要掌握必须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否则在有限的时间内,很难完成。

3.布局合理,考查全面,着重数学方法和数学思想的考察

在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和三选一问题中,试卷均对高中数学中的重点内容进行了反复考查。包括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概率统计、解析几何、导数等几大版块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以知识为载体,立意于能力,让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方式贯穿于整个试题的解答过程之中。


三民主义是什么》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23520.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