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论文?写好论文?免费论文网提供各类免费论文写作素材!
当前位置:免费论文网 > 美文好词 > 优质好文 > 唐崖土司城遗址门票

唐崖土司城遗址门票

来源:免费论文网 | 时间:2018-11-08 14:31 | 移动端:唐崖土司城遗址门票

篇一:土司遗址--中国第48处世界文化遗产

“土司遗址”申遗成功

中国第48处世界文化遗产

7月4日电据人民网报道,今日,在德国波恩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9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审议通过了中国土司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8处世界遗产。中国土司遗产由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和贵州海龙屯遗址联合申报。

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

截至目前,中国拥有48处世界遗产,遗产总数仅次于意大利,居世界第二。 中国土司遗产分布于南方多民族聚居的湘鄂黔三省交界的武陵山区。2015年,申遗的“中国土司遗产包括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和贵州播州海龙屯遗址,三处遗址均是土司制度鼎盛时期的遗存,位于土司地区与中央政权主体地区地理和文化最前沿的交汇地带,属典型的多族群文化复合区域,是中国土司遗产中的代表。

永顺老司城

一、 老司城遗址简介

老司城遗址是国家考古专家认定的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遗址,位于永顺县灵溪河畔,是古溪州彭氏土司的治所,是土司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彭氏世袭溪州刺史(元朝改为土司)始于公元910年,止于公元1727年清“改土归流”,世袭27代,共35位刺史或土司,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宋、元、明、清九个封建王朝,历时818年;初期辖二十州,范围涉及湘、鄂、川、黔、渝、滇等地。

该遗址总面积25平方公里,核心城区面积25万平方米,依山傍水分布宫殿区、衙署区、司法区、墓葬区、宗教区、教育区、居民区、作坊区等八大功能区;老司城既是静止的文物,又是活着的文化。1961年,彭氏土司时期重要文物溪州铜柱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老司城遗址2001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老司城遗址发掘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惊世发现。老司城遗址完整地反映了古代中国西南地区土司及土司制度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全过程,填补了中国土司制度考古学的空白。

二、 老司城的地位

老司城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军事性城堡,是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最具典型性的古文化遗存。老司城遗址及溪州铜柱,是研究土家族历史文化、中国土司制度及区域民族自治制度的珍贵实物资料。从综合的角度来看,我们世界文化遗产还没有这种类型的,这是中国一个很有特色的类型。

我国的历史文化非常悠久,历来为国内外学者、旅游者以及教科文组织等青睐。而且,在近几年的局势看来,我国乃至国际上十分重视对文化的保护。而且有专家称,老司城极可能成为中国的“马丘比丘”。

三、 老司城的性质

在中国,北方有故宫,南方却少有十分瑰丽的王室或贵族宫殿。且在以前的研究中,对于土司的史料记载以及实地的考证一直是个空缺,人们几乎对土司制度没有很深的了解,更无从谈文化的保护。永顺溪州土司政权自五代后梁开平四年(910年)开始,直至清雍正五年(1727年)改土归流结束,历时818年,共世袭27代、35位土司王,鼎盛时期辖有20个州,范围涉及湘、鄂、川、黔、渝、滇等省市边区。老司城遗址是规模最大、保存情况最好的土司城址。

虽然曾经辉煌壮观的土司“皇城”,如今只是一个考古现场,红色尼龙绳做成的警戒线将其团团围住。“考古工地 谢绝参观”、“考古工地 严禁拍摄”等警示牌随处可见,开掘出来的城池遗迹也被白色的塑料薄膜掩盖着,上面压着砖头。唯有城墙还露在外面。但经过现场考证以及专家的论证,它在元朝直至清雍正年间一直是湘西地区土家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可以说,永顺老司城是古代土司制度的缩影,更是集土家文化与建筑特色的代表,它的考古发掘将使我们更加深入透彻的了解古代土司的统治以及经济艺术以及建筑等等各方面的特色,如此说来,这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副其实。

永顺彭氏土司从五代开始的自治方式,发展成了独具古代中国特色的土司制度。专家们在实地考察后认为,土司制度不仅保持了中国西南乃至整个国家的长期安定,而且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老司城遗址的发现与研究是复原土司社会内部结构、研究中国土司制度和政治制度、中央与少数民族关系乃至探讨今天世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和谐共处之道的十分难得的物证;老司城的城市布局、建筑技术与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地方特征。此外,老司城遗址及其周边遗存与流行唱梯玛神歌、讲土语、跳茅古斯与摆手舞的土家村寨共存在同一个区域,形成了内涵丰富、自成一体的土家民族文化生态圈,并实现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其观赏性、真实性、完整性等特点十分明显,符合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标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优势明显、潜力巨大。

所有的种种说明,土司乃至整个土家文化的精髓都集于土司城一身,它代表的是一种文化,其对土家文化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且这种文化已经或真正在散失。通过发掘和就地保护,它的真实的一面将为人们知晓。这就是土司城能够成为世界遗产的所拥有的特质。

四、 遗产优势相关专家及申遗小组认为,对照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中关于文化遗产的6条标准,老司城遗址符合其中的4条:

世界遗产标准(i) :创造精神的代表作。

老司城是土司制度的物化载体,土司制度创造了中国的一种政治制度,对人类创造精神和智慧有独特贡献。

世界遗产标准(iii):能为现存的或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独特的或至少是特殊的见证。

老司城遗址是土司在一定时期其管辖范围内特殊制度下的产物,是土司政治文化传统发生、发展和消亡的独特见证。土司政治文化传统在宋、元、明、清四朝对中国西、南部少数民族地区产生了巨大影响。

世界遗产标准(v):是传统人类聚居、土地使用或海洋开发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或者人类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特别是由于不可扭转的变化的影响而脆弱易损。

该景观见证了持续600年成功的山地开发实践,显示了老司城遗址崇尚自然的建造观念,是封闭山区环境中利用改造有限的土地来维持一个完整地方政权的杰出范例。该文化景观在持续的建造过程中,丝毫未影响自然美景,最终体现了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景观格局。

世界遗产标准(vi):与具有突出的普遍意义的事件、文化传统、观点、信仰、艺术作品或文学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

老司城遗址的核心价值与中国特有的“大一统”政治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唐崖土司城:有全国唯一的土司陵

在鄂西众多土司皇城中,阿蓬江流域的湖北咸丰县唐崖司是至今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中国著名古建筑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建筑系教授张良皋说:“咸丰唐崖土司皇城比北京紫禁城还大??不到唐崖土司城,不容易设想中华民族之缔造

曾是何等艰辛。”

唐崖土司城遗址位于咸丰县唐崖司镇东3公里处,是湘鄂川黔少数民族地区最典型遗址。该遗址始建于元代初期,历时470余年。鼎盛时期的唐崖“帅府”,规模宏大,气势恢弘,占地5多万平方米,拥有3街、18巷、36院,建有衙署、大小衙门、存钱库、牢房、书院、御花园、万兽园等设施。是湘、鄂、川、黔边少数民族地区最典型、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处唐崖土司城遗址。司城内外,遍布人文景观,最主要的有石人、石马、石牌坊等大型石雕,土王墓葬及

古墓葬群、夫妻杉、妃子泉等数十处景点。

整石刻出的石人石马

唐崖司始建于元至六年(公元1346年),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进行了扩建,至今已有662年的历史了。记者乘车从咸丰县城出发,走约20多公里到尖山乡,再走3公里机耕路,就到了唐崖司。记者看到,阿蓬江从山下蜿蜒流过,河边竹影婆娑,木楼参差,河中木舟荡漾,渔歌互答,宛若人间仙境。

进入唐崖司,首先投入眼帘的是一座像亭子一样的庙宇,这是修复的张飞庙,通往张飞庙的山中小径全是用石板铺就。

走进庙里,便是两尊巨大的石人石马。这石人石马系土司覃鼎夫人捐建。,石人石马均有2米多高,马有4米多长,比真人真马还大。石料为绿豆石 ,让人惊奇的是,石人与身边的石马居然是用一整块石头造就的。

全国唯一的土司陵

离石牌坊走约5公里,来到了玄武山,土司王的坟墓就坐落在这里,当地人称为“皇坟”。但至今没有人知道这里是哪位土司的墓,究竟是否葬有土司。张良皋惊叹道:“土司陵更可

能是全国的唯一”。记者看到,土司陵占地约2亩,有两座墓,前面是土司墓,后面是土司覃鼎的夫人田氏夫人墓,田氏夫人墓前有一石牌坊。

土司墓远看像一个宫殿,分为4个墓室,墓前的拜台约有10多平方米,由青石条砌成的栏杆围着,栏杆上立着几个石狮,4个墓室均约有3米多深,半人高,1米宽,人可弯腰入内,均由石条砌成,每块石料都打凿得跟玉石一样圆润,没有棺材,也没有文字。向导说,这个墓本是准备给土司覃鼎的,但怕被人盗墓,在出殡那天,从4门共抬出48副棺材,分别葬在48处,因而谁也不知道这里是不是葬的覃鼎。

田氏夫人墓要比土司王坟小许多。坟前立着一个约1.5米高,宽约0.5米的石碑,石碑上刻着她的生平。石碑前的石牌坊四柱三门,上刻“万古佳城”4字。墓碑载,覃鼎英勇善战,治国有方,但却英年早逝,其妻田氏夫人在其死后维持土司政权,见儿子有勇无谋,便将土司王位传给侄子。同时,自己也带兵四处征战,儿子均为朝廷征剿献身,田夫人被朝廷封为“诰命夫人”、“武胜大将军”。

海龙囤遗址

一、介绍

所处位置及地形

海龙囤遗址位于遵义西北30余公里处的太平乡龙岩山,又名龙岩囤。它居群山之巅,群山环峙、孤峰挺立,形如细颈葫芦,北、东、南三面临湘江河之主源“白沙水” ,全是绝壁;后为一蒂,仅羊肠小道通到“白云台”、“金鼎山”一带的深山大箐。面积1.5平方公里,植被完好,山川险峻,是当今中国乃至亚洲保存完好的中世纪城堡遗址。

年代

据文献资料推断,海龙囤的始建年代应不晚于宋宝祐五年(公元1257年),是在抗蒙的大背景下出现的军事屯堡。此后历经修葺。明万历年间,杨应龙主政播州时进一步加固城墙,并于囤前筑九关,意欲使之成为“子孙万代之基”,不料却在不久后的1600年初夏毁于“平播”的战火。

背景历史

唐朝时,以当今遵义为中心的“播州”广大地区被“南诏国”彝人占领,公元876年,朝廷派杨端前来平乱。事平后命杨端“世袭”播州,建立了持续七百余年、共29代的杨氏土司政权。

明朝末年,杨氏29代“土司”、骠骑将军、播州宣慰使杨应龙与川、渝地方发生矛盾,后激化为军事冲突、演化为叛乱。1600年,国力衰竭的明朝廷最后倾全力调8省之24万军

队分8路发动“平播之役”。“龙岩囤”被焚毁,后又被易名曰“海龙囤”。意为“龙困于海,不能再兴云复雨”。播州从此“改土归流”、分为两府,一曰平越府,划与新建的贵州省;一曰遵义府,隶属四川省。

挖掘过程

2012年3月,贵州省文物局正式启动海龙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相关工作,4月23日,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领衔的联合考古队在副所长李飞的带领下进驻海龙屯,展开田野考古工作。

此次考古使用了全站仪对考古现场进行全面测绘、进行三维激光扫描和航拍与航测。 海龙囤完全是一座城的建置。其规模庞大,占地1.59平方公里,城垣、城门、月城(瓮城)

、衙署、军营、校场坝、敌楼等一应俱全。城墙状似“9”字形,绕山巅一圈,囤前留一条“尾巴”随山势逶迤而下,东南接山险,接近于“一字城”的设置。东西两端城墙保存较完整处,高达七八米。囤后设后关、西关、万安关三关(后两关为吊桥关),两两围合为土城、月城,形成两重瓮城的格局。囤东上囤道沿城墙蜿蜒,必要处设以关隘,以扼其要,如今尚存者有铁柱、铜柱、飞虎(三十六步)、飞龙、朝天、飞凤六关。囤内沿城墙的高地及险要处,遗有“四角亭”“绣花楼”等遗迹,可能为查看敌情的敌楼。囤内最核心的遗迹,是坐落于中央偏西处的两组规模庞大的建筑群,居南者当地人称“老王宫”,居北者为“新王宫”,彼此相距约200米。均因山取势,从东北向西南逐级抬升,占地各2万平方米左右。

“新王宫”是此次工作的重点区域。由于大量遗存裸露于地表,工作中采用了调查、勘探、试掘与发掘相结合的办法,基本厘清了它的总体格局。环“新王宫”城墙的发现,是此次发掘最大的收获之一,它框定了“新王宫”的范围,使厘清格局成为可能。城墙土石混筑,长504、宽近2米,保存较好处尚高出地表1米许,多处则未在地表留有痕迹,因此长期未被发现。“宫墙”围合的“新王宫”面积达1.8万平方米。其内建筑因山取势,大略分作五级,逐级抬升。其规制:正堂居中(今海潮寺),前有天井,侧有两厢,中为甬道,前为九级踏道,前为大门,两翼有八字石墙,外接“宫墙”,门前复为踏道。正堂后有穿堂,后

篇二:唐崖土司城址保护管理办法

湖北省人民政府令

第365号

《唐崖土司城址保护管理办法》已经2013年9月30日省人民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2月1日起施行。

省长 王国生

2013年10月11日

唐崖土司城址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唐崖土司城址文物保护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湖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唐崖土司城址保护管理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唐崖土司城址保护区从事文物保护、农业生产、旅游开发、经营服务、参观游览等活动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应当遵守本办法。

唐崖土司城址保护区是指国务院核定公布的唐崖土司城址本体及其所依托的自然环境,分为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第三条 唐崖土司城址及其所属文物属于国家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占有,不得作为企业资产经营。

在唐崖土司城址保护区内,任何单位和个人发现文物,应当及时报告咸丰县文物主管部门,不得哄抢、私分、损毁和藏匿。

第四条 唐崖土司城址保护工作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坚持与区域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相结合的原则,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唐崖土司城址保护工作。

第五条 省人民政府文化、发展和改革、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旅游等主管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指导和监督唐崖土司城址保护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唐崖土司城址保护工作的领导,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唐崖土司城址保护工作的指导和监督。

第七条 咸丰县人民政府负责唐崖土司城址的保护工作,并根据唐崖土司城址保护管理需要,依法设立专门保护管理机构。

咸丰县人民政府文化、发展和改革、财政、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旅游以及公安、工商行政、农业、林业、水行政、民族宗教事务等主管部门应当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履行所承担的保护管理职责。

唐崖土司城址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做好唐崖土司城址保护管理工作。

唐崖土司城址所在地的村民委员会应当加强对村民的文物保护宣传教育,履行文物保护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协助当地人民政府做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第八条 唐崖土司城址保护管理工作经费列入咸丰县人民政府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逐步增加。

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财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唐崖土司城址保护管理工作所需经费给予支持。

第九条 咸丰县人民政府应当在省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科学编制唐崖土司城址保护管理规划,正确处理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改善与文物保护的关系,并将其纳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唐崖土司城址保护管理规划涉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区和缓冲区,应当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标准和要求相衔接。

第十条 经依法批准的唐崖土司城址保护管理规划,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的,应当按照程序审批。

第十一条 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唐崖土司城址保护管理规划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应当及时纠正和处理。

第十二条 咸丰县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确保保护区内文物本体的安全和历史风貌、自然环境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协调性。

第十三条 唐崖土司城址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应当依法设置保护

标志、界桩和说明标牌。

唐崖土司城址保护管理机构应当设置专门的文物保护记录档案室,并根据保护工作需要不断完善相关资料。

第十四条 唐崖土司城址保护区内现存占压文物本体、影响历史风貌、自然环境的合法建筑物、构筑物,咸丰县人民政府应当坚持文物有效保护与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相结合的原则,按照统一规划,实行迁移。

第十五条 唐崖土司城址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刻划、涂污或者损坏文物及其保护设施;

(二)移动、破坏保护标志、界桩和说明标牌;

(三)破坏地形地貌、植被的活动;

(四)违反规定倾倒垃圾,排放污水;

(五)其他影响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的活动。

第十六条 参与实施唐崖土司城址考古发掘、文物修缮等工程的单位,应当依法取得相应资质。

第十七条 唐崖土司城址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工程建设或者爆破、钻探、挖掘等活动。因特殊情况确需进行的,必须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并确保文物安全。

在唐崖土司城址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污损文物本体及其环境的设施,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安全及其环境的活动,以确保唐崖土司城址及其环境的安全、完整和民族特色。

第十八条 唐崖土司城址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利用文物遗存及其研究成果,加强唐崖土司城址文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增强周边公民的文物保护意识。

第十九条 唐崖土司城址保护区内旅游配套服务项目和经营网点的设置,应当符合唐崖土司城址保护管理规划,经营机构和人员应当依法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条 因制作出版物、音像制品以及其他各种需要在唐崖土司城址保护区内进行文物拍摄,开展复制和拓印等活动的,应当依法履行报批手续。

第二十一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法律、法规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由相关部门给予警告,并处200

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并处2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三条 唐崖土司城址保护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不履行职责,造成文物损坏、丢失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2013年12月1日起施行。

篇三:世界文化遗产永顺老司城

世界文化遗产永顺老司城:往事知多少!

撰文:刘明

久久地期盼,苦苦地等待,静静地呼吸。2015年7月4日,德国波恩,联合国第39届世界遗产大会第7天。中国土司遗址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表决,直到北京时间今天下午3点才进行。

16点02分,当莱茵河畔的好消息传到灵溪河畔时,风住了!雨停了!空气凝固了!呐喊声!鞭炮声!喇叭声!声声入耳!人们紧紧相拥,尽情高呼!奔走相告!成功了!逮好了!山城沸腾了!

其实今年端午刚过,永顺老司城便热闹起来,先是新闻报道,关于“土司遗址”代表中国今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消息,慢慢出现在各大媒体的重要版面。接着,随在德国最后表决时间的临近,各路记者悄然聚集永顺,山高路远,酷暑难当,挡不住每个人的职业激情。

这是一次联合申遗项目,湖南永顺老司城携手贵州遵义海龙屯和湖北唐崖土司城。土司遗址,看起来有些陌生,听起来几分神秘,可对于文化大省湖南来说,一旦申遗成功,将实现世界文化遗产的零突破,意义不言而喻。

摩拳霍霍,高手如云,我应邀为“这里是湖南”微信公众号和新华网博客写文章,有些紧张。自媒体时代,图文如饭菜,要让读者爱,并不容易,但还是硬着头皮来了,也许这个地方真沉浸着某种特殊的情结,我避不开它。

初识老司城,在一包低档的香烟上,烟就叫“老司城”,二三十年前,当地很畅销,红白喜事随处可见。烟盒封面上有座宫殿,后来我才知道,那就是老司城遗址上的祖师殿,修建于937年。2009年11月29日,我第一次去老司城,发现这里那里,到处点缀着断石残碑,云遮雾绕间,古老的木房若隐若现,扑朔迷离。

“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盏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可以在古诗词里想象的繁华,如今凝固成断垣残壁,我只有傻傻地怅然凝望。杂草丛中,大石马毫无表情的蹲伏着,不知年月。旧时土王祠前燕,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

老司城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凝固的,感伤的,厚重的,以至于半个月后,大汉集团董事长傅胜龙先生第一次到永顺来,我建议时任县委书记的李平先生,依然邀请他到老司城遗址上走走。一个土司王朝,历

经818年而不衰,谁不为之震撼、思索且感叹呢?

雨一直下,我至今清晰地记得那是一个上午,就在那些种满柑橘的遗址上,就在那间蛛网密布的土王祠里,就在那座“用贤退吝”的德政碑前,一群人烤火说笑,畅谈未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不经意间,一些改变永顺历史的决策应运而生。

弹指一挥间,六年成流年。大汉集团在永顺成功实践“大汉模式”,总投资近10亿元,兑现了动土开工时“打造世界土家第一城”的诺言。永顺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敢为人先,一届接着一届干,终于实现老司城遗址成功申遗。为有开拓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就在老司城申遗即将成功的前一天,我再次去了遗址,并邀请第一次陪我去的文物专家雷家森先生一同前往,不为别的,只想在河畔的码头静静地站一会儿,山风拂面,河水浩荡,木船悠闲地、若无其事地停泊着,惯看秋月春风。

谈及永顺老司城,总绕不开溪州铜柱。溪州铜柱立于五代十国,940年,现存于芙蓉镇博物馆,质地清纯,润泽光亮,八方形,中空,高4米,对角直径0.38米,铭文42行2614字,1961年被列为中国首批重

点保护文物。

溪州铜柱缘于溪州之战,这场战争在中国难以数记的民族冲突中,并不十分著名,其结局也未改变五代十国时期民族冲突的宿命,但战事平息后铜柱的树立,却戏剧般地让战争和铜柱双双名垂青史。

长沙楚王马希范内忧外患,雷家森先生认为,这是溪州之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先生在他出版的专著《老司城与湘西土司文化研究》中,洋洋洒洒,娓娓道来,用数万字篇幅,写了战争的原因、经过和结果,最后还对铜柱上2614字进行详细解读。

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到头来都不过是梦一场。中国的历史如戏剧,滚滚长江东逝水,城头变换大王旗。看戏流泪,替古人担忧叹息,构成了中国人独特的文化审美视觉。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看别人,也是在读自己。

关于溪州之战原因,其实和一个女人有关。195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司马光《资治通鉴》第281页,特别提及了这个女人:天福三年(938年),“楚顺贤夫人彭氏(引者按:即彭玕之女)卒。彭夫人貌陋而治家有法,楚王希范惮之。”

古人云:妻贤夫祸少。贤妻“既卒,希范始纵声色,为长夜之饮,内外无别。有商人妻美,希范杀其夫而夺之,妻誓不辱,自经死。”读到这里,让人无法跟那个在溪州铜柱铭文里豁然大度的楚王联系起来。

历史往往就是这样,必然里有很多偶然,偶然中又蕴含着必然。彭氏,就是溪州刺史彭士愁的堂妹,有姓无名,有死无生,不知其名,不晓其生,这似乎是中国历史中千千万万女人的共同命运。不过,能在司马光笔下出现,哪怕是寥寥数字,其美德可见一斑。

战争经过,无非是刀光剑影,不再一一叙述。我感兴趣的是,彭士愁与马希范镌刻于柱的盟约,核心内涵竟然是:“王曰:尔能恭顺,我无科徭,本州赋租,自为供赡,本土兵士,亦不抽差。永无金戈之虞,克保耕桑之业。”一个王朝近800年的辉煌,缘来于此。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尽管我对溪州铜柱上的铭文还只是一知半解,但其核心内涵,应该说是开创了中国古代地方区域自治制度的先河。在网上,经常看到不少专家大谈特谈地方自治历史,很少有人论及溪州铜柱,也许,这铜柱躲得太远,藏得太深。


唐崖土司城遗址门票》由:免费论文网互联网用户整理提供;
链接地址:http://www.csmayi.cn/meiwen/21111.html
转载请保留,谢谢!
相关文章